才性论与魏晋思潮_黄雁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才性论与魏晋思潮

黄雁鸿

提要本文以魏初刘劭所著5人物志6中品评人物的标准,与魏晋思潮中/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忘机之谈0的思想作一评比,以探讨5人物志6中审美标准对魏晋思潮的启发与影响。

关键词五行建安风骨才性论正始玄风

一才性论与魏晋思潮所属

中国哲学思想发展至魏晋,可说跨进了一个新的领域。首先是对于美的定义,已从传统的道德枷锁中解脱,面对客体;因此,产生文学上所谓文、笔之辨。同样,在人性及个人潜能创造力的来源上,发展出一套才性系统,把思想表现与个人特质结合,并配以阴阳五行之性,组成魏晋玄学中讲究体性、名理的基础。由于才性论在此时期中如此重要,很多人以之作为魏晋思想的一部分,亦有学者当作是源头及中心所在。

魏初刘劭的5人物志6,不但开品评人物之风,其评论标准,又以天赋之所禀受、阴阳五行之于人性的影响作依归。在这个时代,对人性的讨论跳出了以往单纯从道德、善恶判别人性的樊篱,重新以美学的观点,对人的才性或情性的种种姿态做品鉴论述。所品鉴的人性或情性是才质的,故称为才性,从而使/天才0这一于先秦时期淹没于大量集体创作之中的独特个体得以彰显。对于5人物志6中鉴定人物品位的依据,后世哲学大家各有其不同看法,现列举几位名家的说法,并提出本文研讨之方向。

(1)劳思光的说法

劳思光先生在5中国哲学史#魏晋玄学6一节中,把魏晋思想分为/才性派0及/名理派0两部分:

魏晋清谈之士,早期较重于谈论/才性0,品评人物;稍后则又喜讨论形上学问题,其范围大抵依托易经或老庄之书,间亦涉及儒学其它典籍,于是遂有/名理0一派。¹

劳先生以刘劭5人物志6为/才性派0的中心,并把魏晋初期品评人物的风尚(如陈寿5三国志6诸传,许劭评人等)归类于/才性0时期;而何晏、王弼、向秀、郭象等着重于老庄之学,或以5易经6等经典作清谈,并向另一方向发展之道家理论归为/名理0一派,是魏晋玄学后期的思想大势。那个时代的思想,已摆脱了汉代董仲舒独尊儒术的枷锁,不再以超越

人性、有着完美品行的/圣人0作楷模,对贤才的要求也不再是泯灭人性的高尚德行。德才之间,反以才高为重。由于董仲舒的气化宇宙论为这个时期留下了阴阳五行的理论基石,影响了当时的理论家,所以在品评人物时,以天才和禀赋作为品评标准。因此魏晋是个才气纵横的时代,也是中国思想史上个性最能得到张扬和发挥的时代。

依上所言,劳先生认为/才性0之说是魏晋思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名理0之说共同组成魏晋玄学。

(2)牟宗三的说法

牟宗三先生以为魏晋的思想由/玄学0与/佛学0组成¹,玄学又由/才性名理0及/玄学名理0相辅而成。所谓/才性名理0,不但以刘劭5人物志6为代表,而且竹林七贤之生活情趣,或是人格上审美判断标准的厘定,也是/才性名理0的范围,以刘劭的5人物志6作开端。由于5隋书#经籍志6将之列为名家类,故/才性名理0属名家或形名学。

/才性名理0对于人格上的美学原理与艺术境界,又培养出具清逸、风流、自在等性格特色之名士,及名士清谈之/玄学名理0现象。可见/玄学名理0乃才性名理之发展及转型,亦即由名家转为名士的思想方式。牟先生说:

魏晋的玄学,通常亦称清谈、名理。但说到清谈,名理,则又不单指玄学一面而

言。像5人物志6那样的著作,像竹林七贤那样的生活情调,亦通包括在内,,。

º继才性名理而言,才性之同合离异,而与正始名士互相辉映,才性一支乃转为老

庄之玄学。

»牟先生进一步提出玄学及佛学终能发展,相承而展魏晋思想风貌,乃有一根本学术泉源之作用与支持,这一泉源,正为才性之说:

看从魏初才性名理,到正始王弼何晏之玄学名理,盛谈老庄,以及那个时代朝野士大夫之生活情调与夫所以能与佛教水乳交融而吸收消化佛教之故,必有一个学术精神上的基本原理,或人之精神生活上某种精神原理,为其支持点。这个支持点,我们可以5人物志6作了解的开端线索,,¼

由此可言,牟先生以为/才性论0是魏晋思潮的开端,更是整个思想的中心及根源,魏晋玄学的发展与成型,莫不深受/才性论0之影响。

(3)唐君毅的说法

在5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6中,唐君毅先生以为/才性论0是中国哲学人性论之客观的分解,乃传统思想理论的转型:由孟子性善、荀子性恶或告子生之谓性这种以主观价值判断转变为以五行作标准的客观知性判断。

此/始于形体,终于德行0之观人之材性之历程,即一自外观人,以达于其底之一历程。刘劭之人物志,即缘之以论此人性之表现各方面,,亦代表此客观的论人性之观点,,½

¹

º»

¼牟宗三5才性与玄理6,第44页。

牟宗三5才性与玄理6,第67页。牟宗三5才性与玄理6,第43页。

牟宗三5才性与玄理6,台湾学生书局1983年版,第43页。

再者,/才性论0成一品鉴人物风气,人物性格超脱于礼俗规范,促成/名士0类型成立。其超拔行事的作风,俨然成文人追求之典型,成不羁放达之人物,所谓/高层次个性者0,而此个性之人又展现一套全然超脱于世俗的清谈之学(或玄学)。

名士的个性/乃天生可不作任何对外对内之反抗,而唯以一真正之栖神玄远之心,表现其在世俗与自己之一切格套之外之我性、个性。此即归于直接以体无致虚,为表现我之我性、个性、-我之为一绝对无二.或-我之独,之一思想形态。0¹浅白而言就是独一无二的天才。

(4)本文探讨之方向

综观劳、牟、唐三氏论点,虽然有所差别,但仍突显了/才性论0在魏晋思潮的中心地位。中国哲学思想,在先秦为一形态,汉魏晋又一截然不同之形态。其转折点在于汉儒以阴阳五行之说融入其天命观中,成为汉代哲学之独特现象:气化宇宙论。/才性论0之组成基础,亦是阴阳五行,故/才性论0是汉代哲学之顺承及转变。顺承者,以阴阳特质作禀性标准;转型者,乃人性论至此成一新格局。如唐先生所言,此时品评人物之风致使个性化开始,不同层次的个性造就不同形式的思想模式。故建安风骨、正始玄风,莫不因受才性论之影响而成。

本文欲先探求才性论的基本理论及特质(此以刘劭5人物志6立论),进而看此人性理论如何在魏晋思潮中大展雄风,成为思想根源及中心所在。因此,本文不但就才性论本身而言,更要研讨才性论对魏晋思潮产生之影响。

二 才性论探源

(1)汉代的气化思想

如前所述,才性论的产生,与汉代特殊的气化观念关系靡浅。尤其宇宙论,因汉代对/天0的观念已脱离先秦儒家道之天或道家自然之天的主体性,一变而成讲究阴阳、五行甚至四时的气化之天,此一气化宇宙论一直发展至魏初,形成/才性论0理论的基础。

汉代的天人关系渗入更多的阴阳之说,诸如:

凡生,非一气之化也,长非一物之任也,成非一形之功也。故众正之所积,其福无

不及也。众邪之所积,其祸无不逮也º。

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

»天有阴阳之施,身亦有贪仁之性。

¼上述引言,已看出人禀阴阳之气而生的刍型。且看5人物志6论人性之成:

凡有血气者,莫不含元一以为质,禀阴阳以立性,体五行而着形。

½从而可见,5人物志6中对于人特质所禀,与5吕氏春秋6、5淮南子6及董仲舒所言的天人关系非常相近。不同的是,5人物志6更深一层地分析阴阳五行之性,配合各种不同特性的人

¹

º»

¼董仲舒5春秋繁露#深察名号6。

董仲舒5春秋繁露#深察名号6。5吕氏春秋#明理篇6。

唐君毅5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6,第99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