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刘和珍君(鲁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教学目标:1、弄清文章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学会从具体事实中体会事件的意义,从人物的具体言行中理解人物的思想性格。

2、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找出文章的线索。

3、理解本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语言表达。

4、掌握贯穿全文的作者的悲愤心情(悼念烈士、痛恨反动政府),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

教学重点:理解作者贯穿全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文中关键文句的理解。

教学方法: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在我国文学史上,闪烁着一颗璀璨的巨星,他领着我们回过《故乡》《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看了《社戏》,通过《一件小事》,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拿来主义》。今天,我们再随着他重温“三·一八”惨案的历史,一起《记念刘和珍君》(板书)。这位巨星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鲁迅先生。

二、写作背景

三、课文学习

(一)朗读全文,把握文章结构

1、通读全文,圈画出重点词句,运用工具书解决生字、生词,并重点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洗涤(dí);惮(dàn);攒射(cuán)、尸骸(hái)

2、本文的题目告诉我们这是一篇纪念性的文章,纪念的中心人物是刘和珍。那么,课文的七节中,①哪些小节集中写纪念刘和珍君?(目的:启发思路,引导思维方向)三四五节是纪念的主体部分(生前事迹,遇难经过)

②那么第一二节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交代为什么要为刘和珍君写一点东西即写作的缘起。)

③六七小节又起什么作用?(揭示这次事件的教训和意义。)

④总结:全文思路的起点是本文的写作缘起,及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记述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在叙事的基础上再深入一步,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对于将来的意义。三者交错,始终统一于“记念”这个中心。这就是本文的总体思路。

3、用一句话分别概括七个部分的内容。

①介绍写作缘由。②交待写作目的。③回忆认识过程。④抒写惊愕、义愤。

⑤叙述遇难经过。⑥总结经验教训。⑦热情讴歌赞颂。

文章落实,从局部入手进行分析

(二)第一、二部分

1、开头时间交代意图何在?

用“中华民国”纪元,引女师大全名并标出“国立”,不仅表明态度郑重,而且包含了强烈的讽刺之意和愤慨之情——以先烈的牺牲换来的“民国”已经“十五年”了,然而,人民受宰割的政局不仅没有什么改变,反而愈演愈烈,演出了“在禽兽中所未曾见”的丑剧。当局不但照旧像历代统治者一样地杀人,而且杀到了“堂堂”大学的手无寸铁的女大学生头上,甚至公开把“执政府”门前变成了屠场。可见,段祺瑞执政府已经凶残到何等地步。“中华民国”早已不

是人民的国家;所谓“民国政府”,那是屠杀人民的机器;所谓执政府总统,完全是民国的敌人,屠杀人民的刽子手。……一个状语,就准确地交待了悼念的来由和背景,又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憎,为全文作了很好的铺垫。

(含有揭露和讽刺意味。中华民国并非人民的民国,而是屠杀人民的机器。)

2、开追悼会时,为什么鲁迅先生“独在礼堂外徘徊”?(引导学生注意作者的悲愤的思想感情。)

“徘徊”一词,表露了作者心情的哀痛、悲伤,再用一“独”字,设置了环境,渲染了气氛,有力地衬托作者对死难青年悼念之情的深切、真切。

(作者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痛,独自徘徊沉思。)

3、“正告”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字典里的意思是“严正地告诉”,规劝,语气比较庄重,一般用在事前。文中应是“郑重地告诉”。(注意和“警告、忠告”的区别);引出本文写作原因和目的。

4、“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纪念死者的愿望由来已久。

(第一节“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这个“必要”说的是要悼念遇害者刘和珍,奉献作者最大的悲哀和尊敬,控诉段政府的暴行和抨击反动文人的阴险论调。“也”和“早”二字说明作者要作文纪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作文不仅是应程君的要求,更主要的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第二个“必要”在与唤醒庸人,要人们牢记血债。因此本段交代的写作原由是悼念死者,揭露敌人,唤醒庸人。)

5、“无话可说”的原因是什么?(从几方面说明原因)

一是反动政府的暴行“使我艰于呼吸视听”不能有言语;一是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使我难以痛定,不能长歌当哭。这样写既揭露了的敌人及其走狗的罪行,又表现了作家的愤怒和悲痛。

6、为什么敢于直面与正视就是真的猛士,为什么说真的猛士是“哀痛者和幸福者”?

“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论睁了眼看》)。可见正视是首要的条件,真的猛士必须敢于面对黑暗的现实,只有如此,才会激起变革社会的斗志,才会为推翻黑暗的现实而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如果没有面对的勇气,他在敌人面前,轻则消极遁世,重则变节投降。

哀痛者——忧国忧民;幸福者——奋然前行,英勇斗争,并以此为幸福。和庸人相比,他们多了一份哀痛,却也因此成了真正的幸福者。

7、三个“必要”各指什么?

①针对烈士刘和珍;②针对魑魅魍魉的世间;③针对忘却的救主。

问:文章为什么要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作者为什么要反复说“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又要反复说“无话可说”?

文章从追悼会上程君请求作文写起,交待写作此文的缘由。“我”因无法承受追悼会的悲凉,独自到礼堂外徘徊、思索;程君问“可曾为刘和珍写了一点什么没有?”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忆念,再次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也早觉得”,“也”字针对程君的请求而言,说明写作此文,不仅仅因程君的请求,更主要是出自“我”本身的意愿;“早”字则进一步说明,要写文章记念的愿望由来已久,不只是由程君的请求才引起的。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因为“我已经出离愤怒了”——这是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写出文章的原因。“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而反动派的“下劣凶残”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怎不令人“出离愤怒”?“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