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怀古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
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
他的诗,风格雄豪苍劲,传诵之作极
多。他的怀古诗语言平易,寄寓深
远,被奉为“咏史大家”.。
2
背景链接:
1、 太康元年(280)晋武帝命王 濬率领高大战船组成的水军,顺江而 下,讨伐东吴。东吴的亡国之君孙皓, 凭借长江天险,并在江中暗置铁锥, 再加以千寻铁链横锁江面,自以为是 万全之计,谁知王濬用大筏数十,冲 走铁锥,以火炬烧毁铁链,结果顺流 鼓棹,径造(直往)三山,直取金陵。
形势险峻,是六朝(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指
南京。六朝古都,是指东吴、东晋、南朝
的宋、齐、梁、陈六个政权曾在南京建都;
十朝都会,则是除了前述六个政权外,还
有南唐、明初、太平天国、民国时期把南
京作为首都)有名的军事要塞。唐穆宗长庆
四年(824),刘禹锡自夔州调往和州
(今安徽和县)任刺史。他在赴任途中,
经过西塞山时写了这首诗。
• 首联“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两句,诗人不从眼前的具体景物落笔,
而是用简练的笔墨描写了发生在西塞山一
带的一场惊心动魄的鏖战,展示出一幅气
势磅礴的历史风云画卷。公元二八○年,晋
武帝司马炎命益州刺史王濬率领精锐水军
从长江上游顺流而下,直取金陵(吴国都
城),以完成统一大业。
.
8
“下益州”
是指自益州而下,符合地理形势, 又符合西晋攻下东吴的事实:渲染 出一种浩浩荡荡、居高临下的进军 气势,给人以势如破竹、摧枯拉朽 之感;同时也为下文写吴国的败亡 埋下了伏笔。
• 一个国家的兴衰起决定作用的不是地
势的险要而是人事的治乱。“江山不管兴
亡恨,一任斜阳伴客愁”,包佶(Jí)的
《再过金陵》正是这句诗的最好注脚。
.
15
• 小结: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句,
承上启下,把读者的思想从历史的悲哀
中挣扎出来,回到现实,概括了整个南
朝三百余年政权频繁更替的历史,具体
说明失去人心,不与民为善的必然后果。
.
3
2、唐宪宗时期,唐王朝取得 了几次平定藩镇割据战争的胜利, 国家又出现了比较统一的局面。但 这种景象只是昙花一现,821—— 822年河北三镇又恢复了割据局面。
总的来看,诗人所处的时代是一个 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 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时代。
.
4
.解题:
西塞山,在今湖北大冶东面的长江边,
.
13
• 结合背景,刘禹锡写作此诗的意图,非 止于怀古,更在于鉴今:一是劝诫朝廷 居安思危,勤勉于政治,切勿骄奢以亡 国,步六朝旧尘,令后人再伤“往事” ;二是正告拥兵自重的藩镇,切莫依据 山川形势划地为王,否则,终将像历史 上划江而守的小朝廷一样归于覆灭。
• 借古喻今
.
14
2.感今:
• 颈联“人世几回伤往事”或许并不仅仅 指上文西晋王濬进攻东吴的事,金陵经历 了若干的朝代的兴亡,这样的兴亡交替都 让后人感叹,升起伤怀之感,但金陵古城 却“山形依旧枕寒流”,那么一个国家兴衰 的决定因素是什么呢?
西

山来自百度文库
刘怀
禹 锡

.
1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中
唐文学家、哲学家。805年,参加
“永贞革新”。因为宦官、藩镇的
强烈反对,革新失败,刘禹锡初贬为
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行至江
陵,再贬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
同时被贬为司马的共八人,史称
“八司马”。他被贬谪长达22年,
但却始终不屈。在诗歌创作方面,
.
5
诗歌大意
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煞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
6
自由阅读,思考一下问题
• 首联写出了什么史实?哪两个字用得好?为什么?
• 颔联把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 什么表现手法?
.
11
• 总之,诗的前四句,交代了这 场战争的指挥者、进军路线、 作战方式、突破江防的经过及 吴主出降的情形,在怀古的内 容中寓有深意:
• 一个政权的巩固,靠的不是地
形的险要,而是人心;失去人
心,任何其它防御工事都形同
虚设。
.
12
诗人在颈联中说“山形依旧枕寒流”,其中包含有怎样的 情感?联系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来看,就晋吴双方而言, 你认为诗人将批判的矛头主要指向了哪一方?诗人在全诗 所要表达的主题仅仅如此吗?诗人是通过什么抒情手法将
4、手法:对比的手法。
.
10
颔联写吴国垂死挣扎的徒劳和被迫 出降的丑态。“千寻铁锁”形容吴军防 御工事非常坚固,几乎封锁了整个江面。 然而由于王濬的足智多谋,很快就攻破 了吴军的防守。一个“沉”字,看似平 常,实则奇警,它形象的说明吴国政权 也随铁链的沉没,而在历史的长河中永 远的消失了。“一片降幡出石头”写吴 国国君投降时候的丑态。“一片”极言 其渺小,“降幡”含有讽刺嘲弄的意味。
“山形依旧枕寒流”句,诗人用拟人的
手法写出了西塞山超然世外的精神。
“依旧”是说三百年前如此,三百年后
的今天仍然如此,但人间的英雄霸主们
并不识相,他们偏要凭借山川险峻,称
• 诗人在颈联中说“山形依旧枕寒流”,其中包含有怎 样的情感?联系诗人生活的时代背景来看,就晋吴双 方而言,你认为诗人将批判的矛头主要指向了哪一方 ?诗人在全诗所要表达的主题仅仅如此吗?诗人是通 过什么表现手法将他的主题表现出来的?
• 尾联含蓄地表达了怎样的深意?
.
7
赏析课文
1.怀古:
• 首联写出了什么史实?那两个字用得好?
他的主题表现出来的?
• ①“人世几回伤往事”是说人事的变动不居, “山形依旧枕寒流”是说自然景物的亘古不变, 两相对照,以终古常在的“山形”作为那些匆 匆交替、可悲可慨的王朝历史的无情见证。表 达了作者的观点: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盛衰来 说,山川地形固然有险与不险、利与不利之别, 但归根到底,人事的治乱才是起决定作用的。 实际上蕴含着对于前朝失败教训的总结。
“黯然收”中一个“收”字,既表 明吴国军队闻风丧胆的情态,又预 示吴国走向失败的. 必然命运。 9
颔联:思考此联把晋吴之战的形势 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
1、 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 扬
2、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 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
3、从气氛上,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 兵败无限凄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