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鱼我所欲也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合集下载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3篇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等奖精选3篇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等奖7教学目的一、使学生懂得“舍生取义”的道理,培养正确的生死观。

二、继续学习高中文言文实词、虚词及判断句式等知识。

三、学习并体会孟子文章说理透彻、气势充沛、善于运用比喻和排比手法的特点。

教学思想1、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尤其是一些名句名篇更应要求学生熟读成诵。

2、《孟子二章》中,相对而言,《鱼我所欲也》的.文字较艰深些,并考虑到学生没有预习且要当堂背诵,故把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教学放到第二课时中,连带《庄暴见孟子》一并完成。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1、引出课题,提示要点提问:大家放弃了暑假休息,来这里上课,真不容易!但如果让你们自己作出选择的话,你们也仍然会选择到这里上课吗?在人的一生中,要作出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选择,尤其是在对待象生和死这样重大的问题上,当我们必须作出非此即彼的选择的时候,这对任何人都是一个严肃的人生课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鱼我所欲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我们应怎样作出选择。

(板书课题)2、回顾复习,导向新课提问:对孟子和他的文章大家已经有所了解,初中时我们就学过《孟子》中的文章,大家还记得里边的一些名言名句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的文章善于雄辩,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辞锋犀利,擅长运用比喻和对比等多种修辞手法。

今天我们学的《鱼的所欲也》也体现了这种风格。

二、疏通词句文义(学生朗读课文前二个自然段并找出不理解的词句等。

)(一)词1、所欲:“所”加名词,相当于名词,意为“喜爱的'东西”。

2、可得:同义词连用,意为“可能”或“可以”。

3、者也:语气词连用,“者”表停顿,“也”也表肯定。

4、苟得:苟且偷生的事情。

5、由:按照、通过。

6、独:只是。

7、尔:助词,无义。

(二)句子1、“……者也。

……者也”两句:判断句式,取舍观点鲜明,语气肯定。

2、“所欲有甚于生者”句:甚,超过,重要,形容词。

于,比,介词,引进比较对“生者”。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等奖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等奖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等奖《《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第1篇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要求: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2、了解本文运用比喻和正反对比论证的方法;3、重点积累欲舍甚恶患等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对文中的其他实词和虚词进行一般的学习和复习。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是本文所运用的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逻辑推理论证等方法。

2、难点是第一段的逻辑推理论证过程。

三、教学设想: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分层推进的教学法,明确各层级的要求(具体见教学过程);注重体现新大纲对文言文的要求,让学生在课堂上诵读全文,力求做到能当堂完成背诵要求。

2、针对文中的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入作者的推理中,逐层分析,逐步理解其内涵。

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设计幻灯片,将要点提示给学生,让学生有直观印象,便于今后的复习记忆。

3、本文用一课时完成。

四、教学过程:《鱼我所欲也》属于文言说理文,文章的重点和难点是论证方法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以落实。

教学内容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完成:(一)导入新课由学生所熟悉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入手,回顾其中名句,温故而知新,而后导入本文的学习,了解孟子关于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二)注重文言诵读指导全班同学齐读课文,而后教师针对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正音。

如:患(huān)、恶(wù)、箪(dān)、羹(gēng)、蹴(cù)。

(三)提炼中心论点(要求全体学生掌握此要点)提问: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这样提出有什么好处?(学生分组讨论,而后解答)明确:文章开头第一句以鱼和熊掌设喻,得出舍鱼而取熊掌的'结论,这里其实是以鱼和熊掌比喻生和义。

第二句紧接着引出中心论点舍生而取义者也。

用比喻导出中心论点,使舍生取义的道理明白易懂。

(四)分析论证方法(要求中高层学生掌握并能加以运用)提问:在论述中心论点时,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让全班同学阅读思考,而后由中高层级的学生踊跃回答)明确:这篇文章在论述过程中运用了比喻论证、逻辑推理论证、举例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方法。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1. 理解《鱼我所欲也》的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

2. 掌握并运用文中的重要词汇和句型。

3. 领会并实践文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4. 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1. 原文及翻译2. 词汇和句型的讲解与练习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1. 原文的阅读与理解。

2. 词汇和句型的掌握与应用。

3.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4.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培养。

2.2 教学难点1. 文中古代文言文的解读。

2. 文中复杂句型的分析与运用。

3. 文中深层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理解。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原文、词汇和句型、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互动法:讨论、问答、小组活动。

3. 实践法:阅读理解、文学鉴赏、写作练习。

3.2 教学手段1. 教材:原文、翻译、相关注释和讲解材料。

2. 多媒体:PPT、视频、音频、网络资源。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文学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兴趣。

2. 阅读原文:指导学生阅读原文,理解大意。

3. 讲解词汇和句型:分析并讲解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4. 翻译与讨论:对照翻译,讨论文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引导学生思考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提供相关的练习和作品,进行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

4.2 时间安排1. 导入:10分钟2. 阅读原文:20分钟3. 讲解词汇和句型:15分钟4. 翻译与讨论:20分钟5. 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的探讨:15分钟6. 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训练:15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阅读理解练习: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通用15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通用15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通用15篇)《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篇1[教学目的]1、积累文言字词,品尝语言情致。

2、理解思想,思索现代人生。

3、训练语言思维,强化朗读背诵。

[教学重难点]1、对语句及中心的理解。

2、对论证方法的理解。

[教学时数]两教时第一课时一、导入孟子(约前372一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县)人。

受业于孔子之孙孔假的门人,是孔子之后战国中期儒家学派最有权威的代表人物。

他曾游梁,说惠王,不能用;乃见齐宣王,为客卿。

宣王对他很客气,可是也始终不用。

于是孟子归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

孟子死后,门人万章、公孙丑等记其言行,为《孟子》七篇。

《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义”,是孔子思想的进展。

其散文气概充足,感情剧烈,富于鼓动性;擅长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引起人们的留意,又增加了说服力。

《鱼我所欲也》一文就较好靥逑至苏庑┨氐恪?nbsp;二、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对比解释扫除语音障碍。

2、请两名同学朗读课文的两个小节,读后请其他同学指出读错的字词。

3、老师运用投影将本课中的生字、词打出,全班齐读(或指名读)。

4、齐读全文。

5、同学自读课文,参考解释理解文章大意,有不懂之处(字、句)可以勾划出来,预备进行质疑;有特殊观赏的语句也请勾划下来,预备进行沟通。

6、请两三名同学说说这篇文章的也许意思(不要求字字落实)。

参考答案:人生经常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在关键时刻应作出正确的选择。

三、分步品尝1、质疑及沟通。

前面我们说过,《孟子》的文章特点是气概充足,感情剧烈,富于鼓动性,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通过刚才的整体感知,同学们肯定有所感受。

那么这篇文章所要论证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呢?参考答案: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行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解说:要求引原文答,老师可适当点拔。

回答过程中同学可以对第一、二节的内容进行质疑,老师应尽可能地引导同学通过读课文或相互争论的方式解决问题。

《鱼我所欲也》教案一等奖《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一等奖《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一等奖《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鱼我所欲也》是孟子以他的性善论为依据,对人的生死观进行深入讨论的一篇代表作。

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主张舍生取义。

下面是为大家的《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讲的舍生取义,这是怎样的崇高与豁达,这是怎样的气魄与壮志;这是男儿舍身报国的壮志雄心,这是中华儿女报效母亲的赤胆忠心。

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4、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今天,我们学习《鱼我所欲也》,看看本文表现了孟子什么样的道德主张。

二、资料助读孟子“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恭敬心、是非心。

3、人性变坏,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不是本性的表现。

4、本性也需要“养”。

三、理解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读音、停顿。

重点字音与停顿:(1)不为苟得也(wéi)(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wéi)(3)如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4)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5)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6)乡/为身死而不受。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7)是/亦不可以已乎2、学生默读课文,参考注释,理解文意,有不懂之处勾画出来,准备质疑。

3、质疑解疑,疏通文意重点词句:(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故患有所不辟也:“辟”通“避”,躲避。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优秀教学设计1【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

孟子以严肃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它古文他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教学目标】1、掌握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句法,积累名言和议论文素材,熟读成诵。

2、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3、认识孟子“舍生取义”思想的进步性及其现实意义。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主题。

积累文言词汇。

难点:掌握本文的中心论点,了解本文的论证方法及作用。

【教学方式】1、采取“诵读—积累—感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2、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3、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的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上的独到之处。

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的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一、导入新课方法一:生齐背陈毅的《梅岭三章》,师简说“取义成仁今日事”中的“取义成仁”借用了古语“舍生取义”、“杀身成仁”,其中的“舍生取义”是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一文中提出的,“舍生取义”是什么意思,孟子在本文中是如何阐述的?我们一起从《鱼我所欲也》一文中寻求解答。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优秀6篇)作为一名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里的6篇《鱼我所欲也》教案设计是作者小编为您分享的鱼我所欲也教案的相关范文,欢迎查看参考。

九年级语文下册《鱼我所欲也》教案优质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的情感及人物的性格。

2.理解文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和象征手法,体会语言的抒情效果。

3.学习屈原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情境导入】每年农历端午,我们都会划龙舟、吃粽子,同学们知道为什么会有这一风俗习惯吗?那是为了纪念我国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屈原正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呼唤风、雷、电,那他期盼的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戏剧《屈原》。

【新课解读】一、整体感知理思路(一)给文章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明确:一部分:写靳尚和郑詹尹禀承南后郑袖旨意,欲密谋毒死屈原。

第二部分:写屈原的内心独白,表现了屈原的忠贞不屈和正气浩然的英勇悲壮形象。

(二)读“雷电颂”部分,回答问题。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文,谈谈自己的诵读感受。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引导、补充:(1)从文章形式看全文都是屈原的内心独白。

(2)从语言特点看是一首激情澎湃、气势雄伟的散文诗。

(3)从创作风格看文中的屈原和急风、怒雷、闪电这些雄伟的自然力量融合,想象奇特,气势宏伟,充满了浪漫色彩。

2.结合本文的创作背景,分析屈原的内心独白表达了哪两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体现在课文的结构层次方面是怎样的?教师讲述创作背景:《屈原》创作于1942年。

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D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

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高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D反动派的黑暗统治,他说:“全中国进步的人们都感受着愤怒,因而我便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鱼我所欲也》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鱼我所欲也》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

《鱼我所欲也》名师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一. 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是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的一篇文言文,选自《孟子》。

这篇文章通过讲述孟子与景公的对话,表达了孟子主张民本思想,强调君主要以仁爱之心对待百姓,体现了孟子的政治理念和道德观念。

文章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针对《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学生可能对孟子及其思想体系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帮助学生了解孟子的思想背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重点文言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文章结构,概括文章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培养关爱百姓、以民为本的价值观。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朗读、文言词语和句式的理解、文章主旨的把握。

2.难点: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文章深层次价值观的领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孟子与景公的对话场景。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情感教育法:教师通过情感共鸣,引导学生领悟孟子民本思想的内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

2.参考资料: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参考资料,以便于课堂讨论和拓展。

3.课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孟子及其思想背景,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检查字词发音和课文理解情况。

3.操练(1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分组讨论。

如:“孟子为何说‘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教案标题:《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学习《鱼我所欲也》这篇文章,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目标:1. 了解《鱼我所欲也》的作者、背景和主题;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3. 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理解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5.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鱼我所欲也》的内容和主题;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理解自然界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课文《鱼我所欲也》的复印件;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3. 学生的笔记本和写作工具;4. 图书馆或互联网资源。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界的视频,引起学生对自然界的兴趣;2. 引导学生讨论自然界中的生物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激发学生对自然界的思考。

阅读与理解:1. 学生阅读《鱼我所欲也》一文,理解文章的主题和内容;2. 学生分组讨论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共同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意图;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的结构和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4.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

观察与实践:1. 学生分组进行自然界观察活动,记录他们观察到的生物和环境特征;2. 学生回到教室,分享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感受;3. 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中发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并与《鱼我所欲也》中的观点进行对比和讨论。

写作与创造:1. 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和理解,写一篇关于自然界的短文或诗歌;2. 学生互相交换作文,进行互评和修改;3. 学生将修改后的作文进行展示,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思考。

总结与评价: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2. 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的学习表现和进步;3. 教师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激励学生继续努力。

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2022 鱼我所欲也教案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2022 鱼我所欲也教案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2022 鱼我所欲也教案优秀教案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告子上》, 本文主张强调"正义'比"生命'更重要, 主张舍生取义。

下面为大家带来鱼我所欲也教案教学设计一等奖2022, 供大家参考。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2、过程与方法:在诵读中探究怎样提出论点展开论证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正确抉择,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重点在诵读中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理解的观点, 学习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所提倡的舍生取义的现实内涵。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人生经常会面临各种各样的选择, 在关键时刻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呢?信任孟子会给我们提供帮助的。

请走进《鱼我所欲也》寻找答案。

二、资料助读1、"性善论'的要点:(1)"善'是人的本性。

"人性之善也。

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

水无有不下。

'(2)人有四种"本心':同情心、羞耻心、尊敬心、是非心。

仁义礼智的道德规范即由此产生。

"恻隐之心, 人皆有之;羞恶之心, 人皆有之:尊敬之心, 人皆有之;是非之心, 人皆有之。

恻隐之心, 仁也:羞恶之心, 义也, 尊敬之心, 礼也;是非之心, 智也。

仁义礼智, 非由外铄(外授)我也, 我固有之也。

弗思耳。

'(3)人性变坏, 是由于受外物的影响, 不是本性的表现。

"富岁子弟多赖、懒。

凶岁子弟多暴, 非天之降才尔殊也, 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

'(4)本性也需要"养'。

"苟得其养, 无物不长;苟失其养, 无物不消。

'2、《礼记檀弓》中有:"齐大饥, 黔敖(富人)为食于路, 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来。

黔敖左奉(捧)食, 右执饮, 曰:"嗟!来食!'扬其目而视之, 曰:"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通用7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通用7篇)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通用7篇)《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篇1教学内容分析: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孟子》一书在宋朝时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经典。

孟子思想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在学习本文字句的同时,对孟子的思想体系略作剖析,这有助于学生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

《鱼我所欲也》一文主要是议论。

其论证方法,学生不易掌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那些表述其观点的语句和他常用的术语加以分析,讲深讲透,并以此来剖析他的“舍生取义”的思想,以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

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朗读,使学生加深体会文章的内容和文章的气势,从而体现孟子善于论辩的特点。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逐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

能力目标1.强化朗读训练、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

2.把握古人运用具体事例、正反对比或比喻说理的方法,理解作者的观点。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正确选择,摒弃一己之私利,将正义、道义放在首位,明辨是非,永葆善良之心,做一个大写的人。

教学重点:1.理解文意,理清论证思路,背诵课文。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教具准备:录音机、示范朗读磁带教学方法:1.诵读法这是文言文教学最实用的教法,可采取多种形式的读,如墨读、齐读、跳读、精读、美读等。

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熏陶。

2.质疑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自己不懂的地方提问,或对文章观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就沦证过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大胆质疑。

鼓励学生自主质疑,有利于发展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增强课堂教学的针对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3.鉴赏法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作者情况介绍,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查找的资料来完成,教师选出具有代表性的课件,向大家展示。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了解《鱼我所欲也》这首古代诗词的背景和含义。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欣赏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引导他们发现诗歌中的美感和哲理。

4. 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通过诗歌分析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了解诗歌背景介绍《鱼我所欲也》这首诗的作者、创作背景和时代背景。

让学生了解到这首诗是古代诗人的一种思考和表达方式,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文化和情感。

2. 学习诗歌的基本技巧a. 学生学习韵律和节奏:诗歌是一种有规律的语言艺术形式,让学生体会到诗歌中的韵律和节奏。

b. 学生学习诗的意象和修辞:通过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和美感。

3. 分析诗歌内容与主题a. 学生阅读《鱼我所欲也》全文,分析诗歌中具体的描写和抒发情感的方式。

b. 学生讨论诗歌传达的主题和思想:如人生哲理、爱情、自然与人的关系等。

4. 诗歌欣赏和创作a. 学生欣赏其他古代和现代诗歌,培养他们对诗歌的喜好和鉴赏能力。

b.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尝试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情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鱼我所欲也》的背景,介绍诗人和时代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诗歌的基本技巧:a. 讲解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让学生模仿朗读和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b. 解读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引导学生探索诗歌中的意义和美感。

3. 分析诗歌内容与主题:a. 学生阅读《鱼我所欲也》全文,帮助他们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

b.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所传达的主题和思想,进行讨论和交流。

4. 诗歌欣赏和创作:a. 学生欣赏其他古代和现代诗歌,学习欣赏和评析诗歌的技巧。

b. 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5. 总结与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作品,进行互相欣赏和评论,总结学习的成果和收获。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学生积极参与诗歌欣赏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感受。

第9课 鱼我所欲也 第1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9课 鱼我所欲也 第1课时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第9课鱼我所欲也第1课时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鱼我所欲也第1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扩充文言词汇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抓住文章的主要论点,理解全文内容。

理清文章的论述结构,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

3.理解“失其本心"中“本心”的内涵,辨析“失其本心"与“舍生取义”的关系,把握本文的主旨。

【课时安排】2课时第1课时【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戴叔伦《塞上曲二首》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___ ——文天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_________——李清照这几句话表现了作者们怎样的价值取向?生与死、利与义的问题历来为世人关注,那么几千年前的古人是如何看待这些问题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鱼我所欲也》来寻找答案吧。

【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被尊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孔孟”。

他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

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反对暴政害民。

其言论汇编在《孟子》一书中。

【文体知识】诸子散文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竞作,九流并起",各个思想流派的代表人物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这些著作被统称为“诸子散文”。

诸子散文大致经历了语录体(如《论语》)、对话体(如《孟子》)、专题论文(如《荀子》)三个阶段的发展。

诸子散文思想上都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社会理想和思想观点,各抒己见,文风上各具风采。

这一时期比较重要的学派有儒、法、道、墨四家,代表作有《论语》《老子》《墨子》《孟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等。

【背景链接】出处:本文选自《孟子·告子上》(《孟子译注》,中华书局1960年版)。

题目是编者加的。

背景: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上下交征利(上上下下互相争夺利益)"的时代。

《鱼我所欲也》教案优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优秀6篇

《鱼我所欲也》教案优秀6篇《鱼我所欲也》篇一原文: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而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

,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

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事情,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东西(那就是“不义”)。

不仅仅是贤人才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教案标题:鱼我所欲也——鱼类的生态适应和保护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了解鱼类的生态适应和保护意义;2.掌握鱼类的生态适应特征;3.培养学生的野外观察和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点:1.鱼类的生态适应特征;2.鱼类生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鱼类生境保护的实际行动。

四、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活动(5分钟)1.教师通过放映有关鱼类的视频,引发学生对鱼类的兴趣,并询问学生对鱼类的认识和喜好。

Step 2 知识讲解(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鱼类的生态适应特征,如鱼类的呼吸方式、身体形态和性状等。

2.通过幻灯片展示鱼类的生态适应特征,学生边观察边记录,并与其它同学进行讨论。

Step 3 实践活动(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野外观察活动,到附近的水塘或河边观察鱼类的生活环境和行为特征。

学生可以分组进行观察,每组观察不同种类的鱼类。

2.学生观察过程中要记录所观察到的鱼类生态特征和行为,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鱼类的生态适应特征。

Step 4 案例分析(10分钟)1.教师通过教材或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鱼类生境受到威胁的案例,如水污染和过渡捕捞对鱼类的影响。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这些案例的原因和可能的解决办法,并引导学生明确鱼类生境保护的重要性。

Step 5 总结讨论(10分钟)1.学生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鱼类生境保护的看法,并汇报给全班。

2.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醒学生将环保理念贯彻到日常生活中。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鱼类的生态适应特征和生境保护有了初步了解,培养了学生的野外观察和环境保护意识。

但在实践活动中,由于时间和条件有限,只能观察到一些普通的鱼类,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需要对观察方法和技巧进行指导,以提高观察效果。

鱼我所欲也获奖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获奖教学设计

《鱼我所欲也》获奖教学设计(总1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鱼我所欲也》获奖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获奖教学设计《鱼我所欲也》获奖教学设计篇一:教材分析《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是一篇论述道德标准和政治节操的说理散文。

孟子以严肃的态度,庄重的语言,阐述了一个重要的主张:义重于生,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

一个正直的人,有道德修养的人,应该为义而生,为义而死,必要时要“舍生取义”,而不能“见利忘义”。

不辨礼仪而贪求富贵的行为是不足取的。

学情分析本文是一篇经典的传统课文,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它在文字上有些难度,又是以议论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

但教师对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充分的自信,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

其次,在文言文的教学中一定要重视诵读,采取不同的形式,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陶。

学习任务1.理解孟子所阐述的“义”的含义,懂得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把握人生,慎重选择。

2.学习经典论说文在论证结构和方法的独到之处。

3.感受孟子文章语言自然流畅,节奏鲜明的特点,多朗读,多背诵。

学习方法1.采用“诵读—积累—感悟”的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

2.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为文章观点找论据,准确理解文章的内容。

3.善于联系当代,联系个人生活实际,拓展探究,更好地借鉴古人的思想精华。

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基本疏通课文大意,找出疑难之处,留待课堂解决。

2.默读课文,基本断句准确。

3.教师推荐网站,了解孟子。

关于孟子孟子故居孟子简介学生根据教师推荐网站,或自行搜索,全面了解孟子,分组查找以下内容,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介绍:孟子简介、孟子人生、孟子思想、孟子学说、孟子故居、孟子故事、孟子名言、出自《孟子》的成语。

鱼我所欲也 精品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 精品优秀教案

鱼我所欲也精品优秀教案《鱼,我所欲也》精品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1. 理解并背诵《鱼我所欲也》这首古文诗;2. 理解古文诗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阐释;3. 分析并理解古文诗的修辞手法,感受其艺术魅力;4.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关于个人向往的文章。

二、教学重点1. 学习和理解古文诗《鱼我所欲也》;2. 分析并理解古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3.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文章。

三、教学难点1. 理解古文诗的意义,并能进行简单阐释;2. 运用所学知识,撰写一篇文章,并表达个人向往之处。

四、教学准备1. 课文《鱼我所欲也》的复印件;2. 课件及多媒体设备;3. 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并与《鱼我所欲也》进行对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古人钟情于自然景物的描绘?3. 引导学生思考:《鱼我所欲也》这个题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Step 2 学习和理解《鱼我所欲也》1. 教师朗读课文,并指导学生读课文。

2.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

3. 分组讨论课文的意义,并进行汇报。

Step 3 分析古文诗中的修辞手法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鱼我所欲也》这首古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

2. 找出诗中的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

Step 4 感悟古文诗的意义1. 引导学生思考:古文诗《鱼我所欲也》想表达的是什么?2. 学生自由表达对《鱼我所欲也》这首古文诗的理解和感受。

Step 5 探究个人向往之处1. 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对自然的向往,如海洋、森林、高山等。

2. 学生自由发挥,表达个人对自然的向往。

Step 6 撰写个人向往之文章1. 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和所学修辞手法,撰写一篇关于个人向往的文章。

2. 学生互相交流、修改,提高文章的质量。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可以理解和背诵《鱼我所欲也》这首古文诗,还可以学习到古文诗中的修辞手法,并通过撰写一篇个人向往之文章来运用所学知识。

鱼我所欲也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鱼我所欲也 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鱼我所欲也精品教案(大赛一等奖作品) 18鱼我所欲也第一课时研究目标】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2.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3.反复诵读,理解文意。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在2015年4月14日,一位教师因为想去看看世界而辞职,她在物质与精神的两难抉择中选择了精神。

同学们在面临选择时,你们会怎样取舍呢?通过研究《鱼我所欲也》一文,你们将找到答案。

二、预展示1.题解孟子主张人性本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本文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

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主张。

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

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

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2.字音1)不为苟得也(wéi)。

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

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

3.停顿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4)是/亦不可以已乎。

三、合作探究一)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翻译重要句子1.通假字1)“辟”通“避”,躲避。

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2)“辩”通“辨”,辨别。

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与”通“欤”,语气词。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通“向”,从前。

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2.重要实词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如使:假如,假使。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不仅仅。

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

何加:有什么益处。

3.一词多义为:为宫室之美(为了,介词);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

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

鱼我所欲也优秀教案及教学设计(附原文及翻译)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培养学生解读古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领悟文章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掌握《鱼我所欲也》的文言文表达方式和语言特点。

2. 分析并解读文章中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三、教学难点:1. 文言文的翻译和理解。

2. 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深入领会。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简要介绍《孟子》及其作者孟子,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鱼我所欲也》,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思考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4. 案例分析: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文章中所传达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文章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积极性,评估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吸收程度。

3. 心得体会:阅读学生的心得体会,了解学生对道德观念和价值观的思考和感悟。

七、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思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的效果。

2023年《鱼我所欲也》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2023年《鱼我所欲也》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2023年《鱼我所欲也》获奖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鱼我所欲也》教学设计1[教学要点]理清课文的论证思路,掌握论证方法,理解__的主旨,深入鉴赏__的说理艺术;品味《孟》散文的语言特色;古今对读,品评孟子的思想价值,欣赏其人格魅力。

[教学步骤]一、师生齐背课文二、鉴赏孟子散文的说理艺术1.理清论证思路,把握说理方法提问:__的论点是什么?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这个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

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

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提问:论点提出以后,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学生讨论:明确:(1)__首先提出在生与义不可兼得的情况下要“舍生取义”,这是全章的论点。

然后说明其所以如此,是因为人都有“欲生而不为苟得,恶死而有所不辟”之心,即“羞恶之心”;又从反面来说,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就会不顾礼义,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因此,重要的是,求生避患不能违背“义”的原则。

(2)这种“羞恶之心”是人人都有的,只有贤者才不会丧失。

为什么有些人会丧失呢?是因为他们为物欲所蔽。

例如有人不食“嗟来之食”,这说明他有羞恶之心,可后来却不辩礼义而接受万钟之禄,这就是物欲使他的`羞恶之心丧失了。

可见,要做到“舍生取义”,就必须使自己的羞恶之心不为物欲所蔽。

(3)从上述内容的进展层次可以看出__的逻辑推理十分严密;从鱼与熊掌的比方、不吃嗟来之食和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之禄的对照,可以看出作者设喻的巧妙。

(4)文中的比喻、对比、排比的修辞方法,加强了说理的逻辑性。

2.难点突破,理解__的主旨。

(1)学生自由质疑,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解疑释疑。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①“此之谓失其本心”中“本心”具体指什么?这与“舍生取义”有何联系?②__分两段,结构上不够合理,有割裂文意之嫌,请问我的这种看法对吗?师生讨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鱼我所欲也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道德主张。

2.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

(重点)3.反复诵读,疏通文义。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5年4月14日一早,一封辞职信引发热评,辞职的理由仅有10个字: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辞职信的主人公是一名教师,在物质与精神的两难抉择中,她选择了精神。

其实,同学们很多时候也会面临很多选择,在这个时候,你是怎样取舍的呢?学了《鱼我所欲也》一文,你将找到答案。

二、预习展示1.题解。

孟子主张人性是善的,他认为人生而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礼让之心、是非之心。

只要不使这些“善心”丧失,就在道德方面具备“仁义礼智”。

本文就是从这种理论出发,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和不义可耻的道理。

提出“舍生取义”的主张。

孟子认为,如果把生命看得比义更重要,就会做出各种不义的事情来。

他对比了两种生死观,赞扬了那些重义轻生、舍生取义的人。

斥责了那些苟且偷生、见利忘义的人,告诫人们要辨别义和利,不要失去“本心”。

2.字音。

(1)不为.苟得也(wéi)(2)为.宫室之美为.之(wèi wéi)(3)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wù)3.停顿。

(1)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2)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4)是/亦不可以已乎三、合作探究(一)积累基本文言文词汇,翻译重要句子1.通假字(1)“辟”通“避”,躲避。

例:故患有所不辟也。

(2)“辩”通“辨”,辨别。

例: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得”通“德”,感激。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4)“与”通“欤”,语气词。

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乡”通“向”,从前。

例:乡为身死而不受。

2.重要实词得兼:同时得到。

有甚于:比……更重要。

如使:假如,假使。

由是:按照这种方法。

是故:因此,由此可见。

非独:不仅仅。

蹴尔:踩踏食物的样子。

何加:有什么益处。

3.一词多义为:为宫室之美(为了,介词);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做,动词)得:故不为苟得也(得到);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感激)是:非独贤者有是心也(此、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与: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通“欤”);呼尔而与之(给予)4.重要句子(1)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翻译:生命也是我喜爱的东西,正义也是我所喜爱的东西,(如果)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要)舍弃生命而选取正义。

(2)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翻译:(然而如果)轻蔑地呵斥着给别人(吃),(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如果)用脚践踏过再给人(吃),(即使)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翻译:万钟的俸禄如果不分辨(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它。

(4)此之谓失其本心。

翻译:这就叫作丧失了人的本性。

(二)初步疏通文义1.请学生概括文章第一段的大意,即分析引论部分,说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第一自然段论证了人皆有羞恶之心,应该并且能够做到“舍生取义”。

中心论点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文章开头写“鱼”和“熊掌”有什么作用?明确:鱼和熊掌两样东西的价值不同,鱼低贱而熊掌珍贵。

二者不能同时得到,必然舍弃鱼而选取熊掌;同理,生命和正义的价值也不同,正义要比生命重要得多,二者不能同时得到的情况下,必须舍弃生命选取正义。

这里运用了类比推理,提出了“舍生取义”的中心论点。

3.大致概括本文的意思。

明确:人生常常面临各种各样的抉择,在关键时刻应做出正确的选择。

四、板书设计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探究论证思路。

(重点)2.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重点)3.品味《孟子》散文的语言艺术。

(难点)4.引导学生正确抉择,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那么此文是怎样阐述孟子的思想的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孟子的思想世界。

二、预习展示本文中你比较熟悉的成语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的?明确: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在个人和集体的利益面前,学会取舍;在两个利益发生冲突时,也要学会取舍。

三、合作探究(一)论证思路1.本文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本文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

先设比喻而后提出论点,这是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为美者。

二者不可兼得,取其中最美者合乎情理也符合逻辑。

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引出“生”与“义”的论题来,自然明晓。

2.论点提出以后,文章是怎样围绕论点逐层论述的?明确:提出“生与义不可得兼,则舍生取义”的论点后,首先从正面指出人之所以能“舍生取义”,是因为人皆有“欲生不为苟得,恶死有所不辟”的思想。

然后再从反面说明,如果人只是欲生恶死,那么什么事都可以做得出来;可是事实上,“义”超过了“生”,所以人能够不贪生,不避死。

这种羞恶之心,人人皆有,贤者更能保存而不丧失。

接着举例说明,人即使在饥饿时仍有羞恶之心,自古以来就有宁死不食“嗟来之食”的人。

最后,文章陡然一转,“乡为身死而不受”,现在“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又是为了什么呢?难道是“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先前为了“义”可以“舍生”,现在却为了高官厚禄和物质享受就舍掉了“义”,这种行为不是应该停止吗?(二)论证方法列举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并说明其作用。

明确:(1)比喻论证。

用比喻论证引出论点。

以生活常理为喻引出生与义无法兼顾的情况下应该舍生而取义的结论(主旨)。

(2)举例论证。

举“一箪食,一豆羹”为例告诉我们,看似微不足道的东西,关乎生命的时候,也能考验一个人的品德。

举“万钟”为例,说明丧失本心的表现。

(3)对比论证。

将“一箪食,一豆羹”与“万钟”作对比,让人认识到贪求富贵行为的不值得,也让人醒悟到本心的丧失是一个渐变的过程,人应该时时反省自己才行。

(三)品味语言艺术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明确:运用了比喻、对比、排比等。

比喻。

“舍鱼而取熊掌”是一个巧妙而贴切的比喻,它恰当地说明了在人们所喜爱的两件事物不能同时兼得的情况下,就必须择优而取。

“一箪食,一豆羹”也是比喻,说明饮食对饥饿者虽然重要,但不合乎礼义也宁死不食,从而证明了“义”重于“生”,突出了主题。

对比。

生和义比,义比生更可贵;死与不义比,不义比死更可恶。

又用假设方式与事实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人。

最后用“不食嗟来之食”与“不辩礼义而受万钟”作对比,赞扬了舍生取义的精神,批判了那些只贪图荣华富贵而不顾礼义廉耻的权贵们。

这就起到了突出中心思想的作用。

排比。

通篇皆是,既有助于逐层深入分析,又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论辩力量。

四、板书设计提出论点:舍生取义——比喻论证五、教学反思本文对于初中生来说有点深奥,教学时容易让学生陷于枯燥乏味的困境,注意力容易分散,因而课堂容易形成“高投入,低回报”的现象。

因此,我备课时,精心设计题目。

教案涵盖了重点字词的解释,重点句子的翻译与理解,注重了文章脉络的缕析,论证方法的把握,紧扣了文本。

又注意了一词多义的现象归纳,词类活用的点化,通假字的总结,让学生掌握好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不足之处:在具体教学中,我没有注重文言文的特点。

我没有做到让学生反复地诵读,让学生读通、读懂、读出韵味。

在字词梳理时,也是一味地自己讲解,没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造成课堂氛围的沉闷。

16公输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课文相关文常。

2.积累生字,掌握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及重要句子。

(重点)3.理解课文大意,理清行文思路,把握墨子劝阻楚攻宋的三个步骤。

(重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2015年6月16日上午,以“共聚滕州话鲁班,创新创业谋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鲁班文化节在鲁班故里——山东省滕州市盛大开幕。

文化节由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办,中国墨子学会、山东建筑大学、滕州市委市政府共同协办。

鲁班是谁?墨子又是谁?让我们走进本课,一起去探究答案吧!二、预习展示1.阅读资料,学习文常。

(1)关于先秦诸子散文先秦诸子散文产生于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时代。

主要的著作有《论语》《孟子》《墨子》《老子》《庄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

(2)《墨子》及墨子墨子(约前470—前390),名翟,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先秦诸子散文代表作家。

创立与儒家相对立的墨家学派。

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用”,反映了反对战争,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愿望,他的认识观点是唯物的。

《墨子》是先秦墨家著作,现存五十三篇,其中有墨子自作的,有弟子所记的墨子讲学辞和语录,其中也有后期墨家的作品。

(3)公输公输,名盘,也作“般”或“班”,又称鲁班,山东人,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能工巧匠。

现在,鲁班被人们尊称为建筑业的鼻祖,其实这远远不够。

鲁班不光在建筑业,而且在其他领域也颇有建树。

他发明了飞鸢,是人类征服太空的第一人,他发明了云梯(重武器),钩钜(现在还在用)以及其他攻城武器,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科学家,在机械方面,很早就被人称为“机械圣人”,此外还有许多民用、工艺等方面的成就。

鲁班对人类的贡献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我国当之无愧的科技发明之父。

2.积累生字,掌握文言文常用的实词及重要句子。

(1)读准下面的生字。

械.(xiè) 舆.(yú) 鼍.(tuó) 鲋.(fù)梓.(zǐ) 轩.(xuān) 鼋.(yuán) 犀兕..(xī sì)楩楠..(pián nán)(2)掌握文言实词。

①通假字:公输盘不说.(通“悦”,高兴);子墨子九距.之(通“拒”,阻挡);子墨子之守圉.有余(通“御”,抵挡);公输盘诎.(通“屈”,理屈)。

②重要实词:请.献十金(请允许,表敬辞)荆之地方..五千里(方圆,与现代汉语表意不同)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巧妙的方式。

现代汉语中“机变”为“随机应变”之意)③一词多义:胡不见.我于王(引见)见.公输盘(拜见)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这样)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但是)不可谓知类.(事理)为与此同类.(类别)为楚造云梯之.械(这样)子墨子闻之.(代词,指代造云梯攻宋这件事)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结构助词)臣以王吏之.攻宋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的”,结构助词)(3)翻译重点句子。

夫子何命焉为?翻译:先生(有)什么见教呢?宋何罪之有?翻译:宋国有什么罪过呢?胡不已乎?翻译:为什么不停止(攻宋)呢?胡不见我于王?翻译:何不向楚王引见我呢?此为何若人?翻译:这是什么样的人呢?三、合作探究(一)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意1.本文对应的双方是谁?主要人物是哪一位?墨子前往楚国的目的是什么?明确:本文对应的双方是墨子和楚国的公输盘、楚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