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鼻息肉及鼻息肉病组织中GM—CSF、IL-5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35db2d93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f9.png)
鼻息肉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张桂敏【摘要】鼻息肉是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鼻黏膜的慢性持续性炎症,不同患者的致病因素可能不同,其病因可能与感染相关因素和变态反应因素关系最为密切.细胞因子网络在鼻息肉的形成及发生发展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些细胞因子包括促炎因子、抗炎因子、趋化因子以及某些细胞因子受体等.鼻息肉中有些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大幅度提高,主要包括白细胞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嗜酸粒细胞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6受体、肿瘤坏死因子受体,这些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互相调控可能是鼻息肉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0(016)023【总页数】3页(P3606-3608)【关键词】鼻息肉;发病机制;细胞因子【作者】张桂敏【作者单位】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喉科,天津,30019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4鼻息肉是耳鼻喉科常见的疾病,发病率在 1%~4%。
以往认为其病因是黏膜水肿,多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复发倾向强,复发率可高达 15%~40%[1]。
近年来,新的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的研究使本病在发病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目前,普遍认为其是多因素综合作用下黏膜的慢性持续性炎症,细胞因子在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现对鼻息肉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综述,以了解其研究进展。
1 鼻息肉致病因素目前较为一致的观点认为鼻息肉是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黏膜的慢性持续性炎症,不同患者的致病因素可能不同。
常见致病因素包括:感染(细菌、病毒、真菌)、系统性或黏膜局部变态反应、上皮损伤、上皮细胞缺陷或基因缺陷、离子通道异常、细菌超抗原、囊性纤维化、遗传性黏液纤毛功能低下、Young综合征和窦口鼻道复合体解剖异常等,另外,还与Churg-Strauss综合征和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等因素有关。
近年研究较多的为感染相关因素和变态反应因素。
1.1 感染相关因素感染性因素始终是鼻息肉病因研究中的一个热点。
HIF-1α及IL-5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HIF-1α及IL-5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fba12fc7c1cfad6195fa758.png)
[ ]A dr o ,Lgr rn ,T o eA,e 1 f c o O( ) 2 n es n L aesad L hr s t n t .Ef t fC 2 a e
p e m。 e i n u o e t ai n p ru i n r lt n hi sd rn a a n u p r o e m n v n i t - e f so e ai s p u g lp — t l o o i
1 2 方法 .
在鼻息 肉组织 中的浸润 起关键 作用 。在 众 多细胞 因
子 中缺 氧诱导 因子 一 H F1 是 近 年来 发 现 的一 1 ( I一 ) 种 机体适 应缺 氧 的重 要 的转 录调 节 因 子 , 已发 现其 与鼻息 肉的发 生有关 。 白细胞 介 素 5 I -) ( L5 的生物 学 活性 与 E S密 切相关 。本 实验 旨在 探讨 H F1L O I一O、 I. L5在鼻 息 肉组 织 中的表 达及其 与鼻 息 肉发病 的关
1 资料 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
以 20 08年 7月 一20 09年 1 O月在
剂盒 ( 北京 博奥 森公 司 ) 明 书进行 HI一仅、L5免 说 F1 I一
胞 数 均 高 于对 照 组 ; I一0、 - 阳 性 细 胞 数 与 E S浸 润 数 均 呈 正 相 关 , I—o和 I- H F1【 L5的 I O H F lt L5阳性 表 达 呈 正 相 关 。结
HI.d、 - 可引起鼻息 肉中 E S的浸 润 , F1 I 5均 L O 两者 的高表达可能对鼻息 肉的发生起一定作用 。 关键词 : 鼻息 肉; 缺氧诱导 因子一 ; 1 白细胞介素 5 免疫组织化学 ;
鼻息肉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鼻息肉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53f7eeff8c75fbfc77db221.png)
匡堂签渣!Q塑笙!旦筮!!鲞箜!翅丛鱼i型珏竺垫丛生塾!:照!兰Q嫂:∑!!:!!,№:呈鼻息肉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进展王晓强△(综述),康健(审校)(辽宁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辽宁锦州121001)中图分类号:R765.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084(2009)02-0183-03摘要:鼻息内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其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细胞因子在鼻息内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就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嗜酸粒细胞特异性趋化园子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其作用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关键词:鼻息肉;白细胞介素5;特异性趋化园子;肿瘤坏死因子;白细胞介素10AdvancementinRelationshipbetweenNasalPolypsandCytokinesWANGXiao—qiang,KANGJian.(DepartmentofOtolaryngology,theFirstAffdiatedHospitalofLiaoningMedicalCollege,Jinzhou121001,China)Abstract:Nasalpolypsisacommondiseaseinotorhinolaymgoiogy,anditspathogenicmechanismi8notclearnow.Recently.cytokineshavebeenconsideredtopla节animportantroleinthedevelopmentofnasalpolyps.Thisarticlereviewedthepresentsituationsofexpressionandrolesofinterleukin.tumornecrosisfactor,andeotaxininnasalpolyps.Keywords:Nasalpolyps;Interleukin-5;Eotaxin;Tumornecrosisfactor;Interleukin-10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的一种常见病,是一种慢性鼻黏膜炎症性病变。
IL-23IL-17轴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
![IL-23IL-17轴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966c891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9.png)
IL-23IL-17轴在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
义的开题报告
背景:
慢性鼻-鼻窦炎鼻息肉(CRSwNP)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上呼吸道疾病,其表现为多种症状,如鼻塞、分泌物和嗅觉障碍等。
先前已经研究发现,IL-23/IL-17 轴在 CRswNP 的发生和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被认为是导致组织肿胀和炎症反应的主要原因。
然而,现有的研究并没有全面地
探索在 CRswNP 中 IL-23/IL-17 轴的功能和意义,因此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深入了解该疾病的发病机制和治疗途径。
目的:
本研究旨在研究 IL-23/IL-17 轴在 CRswNP 中的表达和意义,及其
对该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措施的指导作用。
方法:
收集 CRswNP 病例,并对其进行鼻息肉切除手术。
同时,采集血液
和鼻黏膜标本。
通过荧光定量PCR、ELISA、免疫印迹和组织学方法等技术手段分析 CRswNP 组织中 IL-23/IL-17 轴的表达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预期结果:
预计本研究将深入了解 IL-23/IL-17 轴在 CRswNP 的发病和发展中
的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并为该疾病的诊疗、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指导。
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核转录因
![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核转录因](https://img.taocdn.com/s3/m/292e98227c1cfad6185fa79f.png)
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联合检测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价值评价发表时间:2018-04-13T14:19:27.21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3期作者:屈斌[导读] 鼻息肉作为耳鼻喉常见炎症之一,有研究表明[1],该病症发病率为0.2%-4.3%,且具有较难治愈,病情易反复等特点.(湖南省肿瘤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肿瘤医院湖南长沙 410009)摘要: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联合检测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价值评价。
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51例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组,同时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行鼻中隔矫正术康复的50例患者作为健康组,比较其EOS浸润情况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水平。
结果研究组患者EOS浸润阳性率为62.75%,显著高于健康组的16.00%,(P<0.05)。
同时可观察到,研究组切片表现为上皮增生,且出现少量复层临床上皮细胞,同时间质出现水肿症状,且研究组患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及核转录因子-κB(NF-κB)检测阳性率分别为88.24%、80.39%及76.47%,且均显著高于健康组相应水平(P<0.05)。
结论IL-1β、MIF及NF-κB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鼻息肉的发生及发展,对存在相应症状的患者进行以上指标的检测,能够帮助医务人员更好的对该疾病进行诊断,值得推广。
关键词:IL-1β;MIF;NF-κB;鼻息肉Expression and value of interleukin-1 β,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and 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κ-κ B in nasal polyps[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expression and value of IL-1 beta,MIF and NF- kappa B in nasal polyps. Methods from July 2016 to October 2017 were 51 cases of nasal polyps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as the study group,and selected 50 cases from October 2016 to October 2017 in our hospital underwent nasal septum surgery rehabilitation patients as healthy group,compare the EOS and infiltration of IL-1 beta,MIF,NF- kappa B level. Results the positive rate of EOS infiltration in the study group was 62.75%,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healthy group(16%,P < 0.05). At the same time can be observed,slicing research group showed epithelial hyperplasia,and appeared a little complex clinical layer of epithelial cells,and interstitial edema symptoms,and the patients in the study group,the positive rate of MIF NF- kappa B and IL-1 beta test were 88.24%,80.39% and 76.47%,and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healthy group(P < the corresponding level 0.05). Conclusion IL-1 beta,MIF and NF- kappa B may b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sal polyps to some extent. Detection of these indicators for patients with corresponding symptoms can help medical personnel to diagnose the disease better,and it is worth promoting.[Keywords] IL-1 beta;MIF;NF- kappa B;nasal polyps鼻息肉作为耳鼻喉常见炎症之一,有研究表明[1],该病症发病率为0.2%-4.3%,且具有较难治愈,病情易反复等特点,对患者日常生活及身心状态具有严重影响。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鼻息肉中的表达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在鼻息肉中的表达](https://img.taocdn.com/s3/m/8d20ce10a8114431b90dd832.png)
O— P l y p u s >mo n o — r h i n o ol p y p u s . Mo r e o v e r . t h e r e Wa s s i g n i i f c a n t d i f f e r e n c e et b w e e n g r o u p s .Co n c l u s i o n s T h e s e i f n d i n g s
o f VE GF a n d VE GF R 2 W s a d e t e c t e d i n 2 5 c se a s o f mo n o — r h i n o ol p y p u s , 2 5 c se a s o f p o l y — r h i n o ol p y p u s a n d 2 0 c se a s o f n a —
Ex p r e s s i o n o f Va s c u l a r En d o t h el i a l Gr o wt h F a c t o r a n d I t s Re c e p t o r i n Na s a l P o l y p s XU C h u n — y i n g,ZH E NG
Mi n g — x i u ,
P
, Y A NG X i a o 一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黏膜中IL-1、IL-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鼻腔黏膜中IL-1、IL-8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1600f647767f5acfa1c7cd25.png)
照组 。2I- 、 8 I I 型慢性 鼻窦炎鼻息 肉组织 中表达 明显高于 I () 1I 在 I I L 、I 型组 ,< . 。3I一 、 一 在慢性鼻窦炎鼻息 肉中的表 P O 5( ) 1I 8 0 L L
I- L 8可能与慢性鼻一 L1 - A 鼻窦炎鼻息 肉发病有关 ; 一 、 一 高表达与组织炎症程度有关 ; 一 与 I - I 1I 8 L L I 1 I L , 8在炎症反应 中可能起协 同作用 。 关键词 : 鼻窦炎 ; 鼻息肉 ; 白细胞介素一 ; 1 白细胞介素一 ; 8 免疫组织 化学
i mmu o itc e c t o s . h c s s o e c n r lg o p w r a in s wi a a e t m r .Re u t n h s h mi a me h d o l T e 1 a e f t o to r u e e p t t 2 h e t n s ls p u ti h p sl s
Abtat 0be t e T td ee pes no tr u i一 (L 1 , t lu i~ (L 8 i en sl c s sr c : jci os yt x rsi f nel kn 1 I 一 ) i e e kn 8 I一 ) t aa mu oa v u h o i e nr nh
① C m ae i h o t lgop te epes n o L- , 8 i te e p r na go p w r n rae o p rd w t te c nr ru , x rsi fI 1I n h x ei t rn ee icesd h o h o L- me l
IFN-γ、IL-4与IL-17在伴有哮喘鼻息肉及鼻内镜术后囊泡中表达研究的开题报告
![IFN-γ、IL-4与IL-17在伴有哮喘鼻息肉及鼻内镜术后囊泡中表达研究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d81aa1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9.png)
IFN-γ、IL-4与IL-17在伴有哮喘鼻息肉及鼻内镜术后囊泡中表达研究的开题报告论文题目:IFN-γ、IL-4与IL-17在伴有哮喘鼻息肉及鼻内镜术后囊泡中表达研究研究背景和意义:哮喘鼻息肉是常见的鼻炎合并哮喘的一种类型。
该病病因尚不明确,但目前认为与过敏性炎症反应、气道高反应性、感染等多种因素有关。
目前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切除,但手术后容易出现再生,且易复发。
因此,研究其病理生理机制,寻找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细胞因子在免疫调节中扮演重要角色,IFN-γ、IL-4和IL-17是其中的关键因子。
IFN-γ和IL-4在过敏性炎症反应中有着相反的作用,IFN-γ具有抗炎作用,而IL-4则促进炎症反应。
IL-17在感染性、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炎症中起着重要作用。
本研究旨在探讨IFN-γ、IL-4和IL-17在哮喘鼻息肉病变中的表达水平,以期为病理生理机制的探究提供新思路和治疗方案探究新的可能。
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招募50例哮喘鼻息肉患者,其中25例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手术后进行囊泡分析;另外25例未接受治疗,仅进行囊泡分析。
囊泡样品经过切片染色和mRNA测定,分析IFN-γ、IL-4和IL-17的表达水平。
预期结果: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未治疗患者的样本,期望获得如下结论:随着手术切除,IFN-γ水平的升高有助于控制炎症反应,而IL-4和IL-17则呈降低趋势。
未治疗组中,IL-4和IL-17水平较高,说明其在病理生理发生中的重要作用。
意义与贡献:本研究为探究哮喘鼻息肉发病机制、寻找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和实验数据,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治疗策略。
同时,研究结果还有助于深入理解IFN-γ、IL-4和IL-17调控炎症反应的作用机制,推进免疫和炎症领域的研究。
湖南耳鼻咽喉科模拟题2021年(23)_真题无答案(66)
![湖南耳鼻咽喉科模拟题2021年(23)_真题无答案(66)](https://img.taocdn.com/s3/m/af9a0c62dd88d0d232d46a62.png)
湖南耳鼻咽喉科模拟题2021年(23)(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多项选择题1. 喉癌叙述正确的包括()A. 好发于男性B. 鳞状细胞癌为主C. 好发于喉室D. 声带癌一般分化较好E. 声门上型癌一般分化较好2. 下述哪些说法正确(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4个正确答案)A. 利特尔动脉丛是指动脉分支血管在鼻中隔的黏膜下层形成的网状血管丛B. 吴氏鼻咽静脉丛指青年人下鼻道后方接近鼻咽处表浅扩张的静脉丛C. 克氏静脉丛指静脉分支血管在鼻中隔的黏膜下层形成的网状血管丛D. 鼻中隔易出血部位包括利特尔区和克氏丛E. 青年人鼻出血常见于易出血区,老年人鼻出血常见于下鼻道后方3. 下列哪些是咽鼓管功能检查法A. 吞咽试验法B. 瓦尔萨尔法C. 波利策法D. 导管吹张法E. 鼓室滴药法4. 前庭神经核的纤维投射包括A. 前庭小脑束B. 前庭眼束C. 前庭与大脑的联系D. 前庭脊髓束E. 前庭网状束5. 乳突手术寻找鼓窦的解剖标志为(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乳突上嵴B. Korner隔C. 道上棘D. 筛区E. 道上三角区6. 内耳的血液供给来源于(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基底动脉B. 小脑前下动脉C. 耳后动脉D. 大脑中动脉E. 面动脉7. 咽壁腭帆肌组中紧张和提起软腭,分隔鼻咽与口咽的肌肉为(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腭帆提肌B. 腭帆张肌C. 腭舌肌D. 腭咽肌E. 悬雍垂肌8. 使声门关闭的喉内肌不包括(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环杓侧肌B. 环杓后肌C. 杓肌D. 环甲肌E. 甲杓肌9. 气管和支气管的主要生理功能(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呼吸调节功能B. 清洁功能C. 痉挛反射D. 免疫功能E. 换气功能10. 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体瘤的特征有(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正确答案)A. 颈内外动脉分叉处角度扩大B. 肿瘤内有丰富的细小血管C. 肿瘤血供主要来自颈内动脉D. 颈外动脉根部膨大E. 颈内动脉根部不显影11. 将鼓膜分成紧张部和松弛部的是A. 鼓膜前皱襞B. 鼓膜后皱襞C. 锤骨短突D. 光锥E. 锤骨柄12. 有关丝裂霉素的叙述,正确的是(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是烷化剂B. 是抗感染药C. 是抗肿瘤抗生素D. 抑制DNA合成E. 能杀伤G0期细胞13. 鼻内镜治疗甲亢突眼通常能减压的眶壁(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正确答案)A. 顶壁B. 底壁C. 外壁D. 内壁E. 后壁14. 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与术前未应用抗生素明显相关B. 与止血不彻底,或肾上腺素后作用有关C. 若出血来自小动脉,应用肾上腺素棉球压迫止血D. 迟发性出血与局部感染有关E. 原发性出血发生于术后24小时内15. 下列哪些患者不宜行直接喉镜检查A. 急性喉梗阻B. 观察声带黏膜波振动C. 心脏病D. 严重颈椎病E. 小儿气管异物16. 颅脑外伤的颞骨骨折的一般处理包括(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维持呼吸道通畅B. 维持循环系统的功能C. 尽快实施面神经手术D. 预防感染E. 尽快实施中耳重建手术17. 直接喉镜手术禁忌证包括(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正确答案)A. 已作气管切开者B. 颈椎结核C. 寰枢关节半脱位D. 颏下有较大瘢痕者E. 肥胖颈粗短者18.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禁忌证为(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儿童B. 呼吸道急性炎症期或近期有大咯血者C. 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或身体极度虚弱者D. 严重呼吸困难及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期E. 有颈椎病者19. 上颌窦穿刺时若怀疑发生气栓时应采取A. 头高位B. 头低位C. 左侧卧位D. 右侧卧位E. 半坐卧位20. 面神经颞骨内段的分支包括(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岩浅大神经B. 镫骨肌支C. 鼓索神经支D. 中间神经E. 下颌缘支21. 听骨链的生理功能有A. 实现在有效的阻抗匹配B. 提高声压C. 保持体位平衡D. 对高声压起作用E. 起声电转换作用22. 可引起蓝鼓膜的疾病有A. 分泌性中耳炎B. 颈静脉球体瘤C. 大疱性鼓膜炎D. 耳硬化症E. 中耳癌23. 迷走神经为A. 贯穿颈动脉三角的全长,在颈内动脉、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之间的后方下降B. 喉返神经在左侧勾绕主动脉弓C. 喉返神经感觉支分布于喉内黏膜D. 在颈动脉三角内分出喉上神经E. 喉返神经在右侧勾绕主动脉弓24. 外耳的神经来源主要有(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耳大神经B. 舌下神经C. 舌神经分支D. 迷走神经的耳支E. 面神经和舌咽神经的分支25. 面神经为混合神经,含有(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运动纤维B. 耳颞神经C. 交感纤维D. 副交感纤维E. 中间神经26. 咽淋巴外环包括(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4个正确答案)A. 咽后淋巴结B. 下颌角淋巴结C. 颈深上淋巴结D. 颌下淋巴结E. 颏下淋巴结27. 关于喉返神经下列哪些说法正确(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为迷走神经分支B. 右侧支在锁骨下动脉附近分出C. 支配除环杓后肌以外的喉内肌D. 受损后出现声音嘶哑E. 右侧径路比左侧长,临床受损机会多28. 关于变应性鼻炎,描述正确的有(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喷嚏、大量水样鼻漏及鼻塞为临床特征B. 血清总IgE一定高于正常C. 发作期鼻分泌物涂片可见较多嗜酸性粒细胞D. 特异性IgE抗体呈阳性E. 脱敏治疗为有效的治愈方法29. 甲状腺腺瘤描述错误的是(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正确答案)A. 确诊后应早期手术B. 单纯腺瘤摘除是最好的治疗方法C. 肿瘤数日内迅速增大通常是出现癌变D. 同侧颈淋巴结肿大提示出现癌变E. 腺瘤有完整包膜30. 慢性喉炎的临床分型是A. 慢性单纯性喉炎B. 慢性肥厚性喉炎C. 慢性过敏性喉炎D. 慢性非过敏性喉炎E. 萎缩性喉炎31. 舌咽神经痛常发生于A. 咽部B. 舌后1/3C. 上述全对D. 舌前1/3E. 外耳道32. 鼻内镜手术哪些部位损伤易出现脑脊液鼻漏(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中鼻甲附着部B. 筛板C. 筛顶D. 筛漏斗E. 筛泡33. 遇到下列哪些情况,应怀疑有脑脊液鼻漏的存在(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反复发生肺炎球菌脑膜炎者B. 鼻分泌物中葡萄糖定量分析在30mg%以上者C. 压迫颈内静脉时流量增多者D. 头部外伤时鼻孔有血性液体流出,其痕迹中心清澈而周边呈红色者E. 鼻孔流出液干燥后呈痂状者34. 耳源性眩晕急诊治疗包括A. 急性发作时应绝对卧床,减少头部活动B. 急性期可用安定类药物C. 紧急高压氧仓治疗D. 用抗眩晕、止吐药等改善症状E. 急性期尽快体外反搏治疗35. 声导抗测试可以用于A. 了解中耳和耳咽管功能C. 估计耳聋性质D. 估计听敏度E. 选配助听器36. 直接喉镜检查术手术并发症包括(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正确答案)A. 喉痉挛B. 神经反射性心率增快C. 声门区喉狭窄D. 咽喉黏膜损伤所致咯血E. 颈部皮下气肿37. 传统的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如果切除中隔软骨及骨质较多可引起哪些后遗症(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鼻腔干燥B. 鼻中隔穿孔C. 鼻梁塌陷D. 前鼻孔狭窄E. 前鼻孔扁平38. 击出性骨折时疝入上颌窦的组织包括A. 骨折片B. 眶内软组织C. 下眼睑D. 眼球E. 眼肌39. 声反射的临床意义是(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4个正确答案)A. 可与纯音测听联合应用帮助判断有无蜗后病变B. 估计听敏度C. 鉴别耳鸣的性质D. 选配助听器E. 新生儿声反射阈正常可排除传导性病变40. 与经典的根治性颈清扫术不同,功能性改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应保留颈部哪些结构A. 颈内静脉B. 副神经C. 颈外静脉D. 胸锁乳突肌E. 颈丛神经41. 副神经走行及支配为A. 自颈静脉孔出颅B. 为感觉神经C. 支配胸大肌、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D.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上、中1/3交点处,进入枕三角处E. 神经干斜过枕三角中份,在颈部淋巴结清除手术中的易损伤42. 耳声发射临床应用包括哪些A. 婴幼儿听力筛查C. 选配助听器D. 鉴别前庭神经炎E. 耳蜗性聋早期定性诊断43. 关于鼓室,以下说法正确的有(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以鼓膜紧张部上下边缘为界,分为上鼓室、中鼓室和下鼓室B. 中鼓室于鼓膜脐部与鼓岬之间距离最短,仅为2mmC. 鼓室内的黏膜为纤毛柱状上皮D. 鼓室容积为3~4mlE. 鼓室上下径约15mm,前后径约13mm44. 人体维持平衡主要依靠(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视觉B. 本体感觉C. 前庭D. 桥脑E. 丘脑45. 咽肌肉层包括(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咽缩肌B. 悬雍垂肌C. 提咽肌组D. 腭帆肌组E. 翼肌组46. 喉的血供来源有(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喉上动脉B. 喉前动脉C. 舌动脉D. 环甲动脉E. 喉下动脉47. 颈静脉孔综合征为哪些颅神经受累的体征A. ⅦB. ⅧC. ⅩD. ⅨE. Ⅺ48. 鼻窦真菌病致病菌主要有哪几类(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放线菌B. 曲霉菌C. 孢子菌D. 毛霉菌E. 分支杆菌49. 鼻咽癌经颈内动脉管或破裂孔侵入颅中窝,引起哪些颅神经受累A. 滑车神经B. 外展神经C. 舌咽神经D. 三叉神经E. 动眼神经50. 侵袭性真菌性上颌窦炎的临床特点有(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起病急,进展迅速,病情凶险,死亡率高B. 可出现眼球突出、视力下降,剧烈头痛C. 多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者D. 鼻窦或颅底、眶骨质无破坏E. 鼻内窥镜检查见鼻黏膜充血,中道脓液,干酪样团块51. 舌咽神经痛的特征包括A. 多发于老年男性B. 常为单侧发作性针刺样痛,发作期短C. 扁桃体区及舌根部D. 咽黏膜表面麻醉可止痛E. 无感觉丧失52. 关于音叉试验临床意义的描述哪项有误(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RT气导长于骨导,可见于正常人或感音神经性聋患者B. RT气导短于骨导,可见于传导性聋患者C. WT偏向患侧或较重侧,可见于神经性聋患者D. WT偏向健侧,可见于传导性聋患者E. ST骨导延长可见于神经性聋耳53. 鼓膜穿孔时咽鼓管检查方法有哪些A. 鼓室滴药法B. 咽鼓管造影术C. 正负压平衡试验法D. 瓦尔萨尔法E. 波利策法54. 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患者,行乳突根治术发现乙状窦窦壁完整增厚有肉芽组织,穿刺未抽获血液,窦腔周围无脓液,下列哪些处理是正确的(请从以下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3个正确答案)A. 除去腐蚀的乙状骨板,至暴露正常的乙状窦为止B. 刮除窦壁上的肉芽组织C. 切开窦壁,取出血栓,然后填塞D. 不刮除窦壁上的肉芽组织E. 不必切开窦壁,可予以观察55. 患者,左耳闭塞,听力下降1周。
肿瘤坏死因子-α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肿瘤坏死因子-α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f8ad9d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9.png)
肿瘤坏死因子-α在鼻息肉中的表达及意义
马永明;王永忠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03(014)012
【摘要】目的研究鼻息肉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表达,探讨其与鼻息肉发病机理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SABC法),检测32例鼻息肉和15例对照组下鼻甲粘膜组织中TNF-α的表达情况.结果 TNF-α在32例鼻息肉组织的上皮及腺上皮细胞中均有表达,在上皮下的炎症细胞里也有TNF-α表达;而在15例对照组鼻粘膜上皮及腺上皮组织中均无表达(P<0.01).结论TNF-α可能是鼻息肉病理生理学机制中的诸多因素之一,鼻息肉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页数】2页(P23-24)
【作者】马永明;王永忠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附属镇江第一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镇江,212002;江苏大学病理解剖学教研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3
【相关文献】
1.肿瘤坏死因子-α和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肺功能变化中的表达及意义 [J], 李现东;韩纪昌;李磊;贾宗岭;李红兵;吴雪雁
2.鼻息肉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意义 [J], 高海燕;李玲香;彭诗东
3.p38MAPK信号传导通路关键靶点基因及肿瘤坏死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与意义 [J], 王相成;李玲香
4.鼻息肉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及意义 [J], 高海燕;李玲香;彭诗东
5.两种细胞粘附分子及肿瘤坏死因子-α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J], 任秀敏;路虹;张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VEGF、GM-CSF在初发和复发性鼻息肉中表达的关系
![VEGF、GM-CSF在初发和复发性鼻息肉中表达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915b38325901020207409cad.png)
1 . 4 统计 学分 析
意义 。
2 结 果
应用 S P S S 1 3 . 0统计 软 件 , 两 种 因
子 间进行 线性 趋势 性检 验 , P< 0 . 0 5为 差异 有统 计 学
2 . 1 V E G F 、 G M— C S F在 初 发 鼻 息 肉 和复 发 鼻 息 肉 中 的表 达 V E G F和 G M。 C S F阳性染 色 部 位 主要 是 胞 浆 和胞膜 , 呈现程度不等的黄色 , V E G F主要表达于血管
~
4 2岁 , 平 均 年龄 3 0 . 6岁 ; 鼻 内镜 手 术后 送 病 理 证 实
为 息 肉 。复发 鼻 息 肉患 者 4 0例 ( 复 发 鼻 息 肉组 ) , 与 初 发性 鼻 息 肉组 患 者无 重 叠 , 复 发性 鼻 息 肉组 患 者前 期 手术 彻底 , 且 术后 经 过 规 范 的全 身 和 局 部 药 物 治疗 和定 期 复查 等综 合治 疗措 施 , 随访 1 年 以上 复发 者 , 其 中男 2 4例 , 女1 6例 ; 年龄 3 5— 6 8岁 , 平 均年 龄 4 8岁 ; 复 发鼻 息 肉组均 为 多发 , 鼻 腔 和鼻 窦 黏 膜 广 泛 炎性 反 应, 正 常黏 膜和 息 肉界 限不 清 楚 , 鼻窦 C T结果 可 见 多 发 或全 组鼻 窦炎 。另 以 2 0例 鼻 中 隔偏 曲伴 下 鼻 甲肥
(g r a n u l o c y t e - m a c r o p h a g e c o l o n y — s t i m u l a t i o n f a c t o r ,
G M. C S F ) 的表 达 , 探 索它 们 表达 的相互 关 系 。
1 资 料与 方法
Sirtuins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和调控机制
![Sirtuins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和调控机制](https://img.taocdn.com/s3/m/a2a8d07acf84b9d528ea7ae4.png)
Sirtuins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的表达和调控机制尽管近年来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发病机制和分子机制方面取得重大研究进展,但是关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复杂的炎症网络以及对其调控仍认识的不充分。
越来越多研究显示Sirtuins家族成员(Sirt1-Sirt7 )在各种急性或慢性炎性疾病,免疫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病理进展的衰老,炎症,细胞死亡和氧化应激过程中发挥保护作用。
前期的研究表明Sirt1和Sirt6参与脂多糖诱导鼻黏膜上皮细胞核表达的HMGB1易位和主动释放。
然而,Sirtuins在鼻息肉中的作用和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是否调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中各种促炎细胞因子(包括IL-1β,IL-5,IL-8, IL-10,IL-17和HMGB1)和活性氧(ROS)。
因此,Sirtuins在鼻息肉中是否存在与炎症和氧化应激相关的特定分子机制和其调节机制需要深入研究。
目的:观察Sirt1-Sirt6在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与正常鼻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差异,以及探讨Sirt1在鼻黏膜上皮细胞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中相关的分子作用机制。
方法:收集52例鼻息肉组织及15例正常的中鼻甲组织作为对照。
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Sirtuins,炎症细胞因子(IL-1β, IL5,IL-8, IL-10, IL-17和HMGB1等),氧化应激相关抗氧化酶GPX4的表达水平。
用LPS刺激鼻息肉的原发性人鼻腔上皮(HNE)细胞。
用基因克隆技术过表达HNE细胞中的Sirt1表达水平,用siRNA技术敲低HNE细胞中的Sirt1表达。
通过MTT检测敲低和过表达的Sirt1对HNE增殖的影响。
通过流式细胞术(FACS)观察HNE细胞的分化。
运用FACS技术,通过膜联蛋白V/7AAD染色测定细胞死亡,通过BODIPY染色评估ROS产生。
结果: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Sirt1, Sirt3和Sirt6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在CRSwNP组织中比正常鼻粘膜组织中低。
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IL-4在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表达的差异
![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IL-4在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表达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42d2641e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29.png)
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IL-4在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表达的差异孙洁;薛子超;葛瑞锋;李敬华;徐健;薛卫国【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年(卷),期】2008(14)5【摘要】目的检测鼻息肉及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内IL-4,IFN-γ的表达,探讨细胞因子与鼻息肉和变应性鼻炎发病的关系,以及二者发病机制的不同.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30例鼻息肉患者、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PBMC,经PMA诱导培养后IFN-γ和IL-4的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鼻息肉组PBMC中CD3+/CD8-/IFN-γ+和CD3+/CD8-/IL-4+含量均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PBMC中CD3+/CD8-/IFN-γ+含量较健康对照组明显降低,而CD3+/CD8-/IL-4+含量则明显升高,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息肉患者体内分泌IFN-γ、IL-4均增高,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在鼻息肉的发生发展中起到网络调节作用.而变应性鼻炎患者分泌IL-4增高,分泌IFN-γ却受到抑制,这种细胞因子失平衡可能在变应性鼻炎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总页数】4页(P324-327)【作者】孙洁;薛子超;葛瑞锋;李敬华;徐健;薛卫国【作者单位】青岛市市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东,青岛,266011;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0507班,湖南,长沙,410008;青岛市市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东,青岛,266011;青岛市市立医院,病理科,山东,青岛,266011;青岛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东,青岛,266042;青岛市市立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山东,青岛,26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4【相关文献】1.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LR2 mRNA表达与IFN-γ及IL-4表达相关性分析 [J], 王前明;宋秀宇;黄如欣;郑港森2.益气温阳方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IL-4、IL-5和IFN-γ的影响 [J], 吴继勇;马华安;朱珠;陈震宇;严道南3.自拟通窍止鼽汤与氯雷他定分别联合孟鲁司特钠对儿童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血清IL-4、IFN-γ表达水平的影响比较 [J], 刘静; 胡文健4.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血PD-1,IFN-γ,IL-4与Th细胞及T细胞亚群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研究 [J], 左俊丽;白巨星5.异基因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IFN-γ和IL-4水平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J], 曲建华;温丙昭;张琰;张雪;哈力达.亚森;江明;陈瑢;王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鼻息肉患者血液中淋巴细胞亚群及GM—csf、IL—1β、IFN—γ的临床研究
![鼻息肉患者血液中淋巴细胞亚群及GM—csf、IL—1β、IFN—γ的临床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dc73147f7ec4afe04a1df0a.png)
第 1 卷 第 2期 6 20 0 2年 4月
山 东 医 大 基 础 医 学 院 学 报
J P E L N ME OL HA R C I D C L S ND NG ME I, O D UN X '
Vo 】 No. l 6. 2
( et f t a T o 部 , iga u ipl op a, i do 2 6 1 ) Dp o o  ̄ gl O l n 。 QndoM n ia H sil Q n a 60 2 c t g
Ab ta t 0be f e T v sg t h u b r f s c r jc v : o i et aeten m eso T—lmp oyesb e n i r ui f i n i y h c t u st a d ds i t no GM—s 、L 1口、 N一 s tb o cf I一 I F i pt ns lo Meh d :T esei n f f — v oy —ain bod a dt e t o rcnrlsbet ee n a e t’bo d i to s h p cme so t f ep lsp t t lo n w ny—fu o t u jc w r i f yi e s’ o s
关键词
化 学
鼻 息 肉; T淋 巴细胞亚群 ; 细胞 巨噬细胞 集 落刺激 因子 ; 粒 白细胞 介 素 1 干扰 素 『型 ; ; _ 免疫组 织
中 图分 类 号 : 75 2 文 献 标 识 码 : R 6 5 A
T — lmp o ye s b e n n a y h c t u sta d if mmao y c tkn so l tr vo ie fGM— s、L 1 、 cf I 一日
TSLP、Bach2及IL
![TSLP、Bach2及IL](https://img.taocdn.com/s3/m/5ce73d12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11d5474.png)
TSLP、Bach2及IL⁃9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息肉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魏鑫鑫;李晓玲;黄维平;尹中普【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22(14)5【摘要】目的探讨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BTB与CNC同源基因2(Bach2)、白细胞介素⁃9(IL⁃9)在嗜酸性粒细胞浸润鼻息肉(Eos NPs)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
方法收集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南阳市中心医院行鼻内镜手术的85例Eos NPs患者的85份下鼻甲组织(实验组),根据Eos NPs分期标准分为:Ⅱ型2期37例,Ⅱ型3期48例;同时选取52例行单纯鼻中隔矫正术患者的52份下鼻甲组织(对照组)。
比较不同组织、分期的TSLP、Bach2、IL⁃9水平,绘制ROC曲线,分析TSLP、Bach2、IL⁃9三者单一检测及联合检测对Eos NPs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数值。
结果实验组TSLP、IL⁃9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Bach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不同分期中,II型3期的TSLP、IL⁃9水平明显高于Ⅱ型2期,Bach2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Ⅱ型2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Pearson相关性显示,TSLP、IL⁃9与Eos NPs分期呈正相关(R=0.625,P=0.036;R=0.893,P=0.027),Bach2与Eos NPs分期呈负相关(R=-0.832,P=0.049)。
TSLP、Bach2、IL⁃9三者联合检测诊断Eos NPs的灵敏度、特异度及AUC分别为94.52%、90.66%、0.926,显著高于单一检测(P<0.05)。
结论TSLP、Bach2、IL⁃9的表达水平与Eos NPs有关,联合三者检测诊断Eos NPs的意义重大。
【总页数】4页(P887-890)【作者】魏鑫鑫;李晓玲;黄维平;尹中普【作者单位】南阳市中心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6【相关文献】1.鼻息肉中总IgE及IL-5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相关性研究2.Bach2在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伴鼻息肉组织中表达及临床意义3.IL-5及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及鼻息肉病组织中的表达4.鼻息肉中IL-5m RNA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和活化的相关性研究5.IL-23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的关系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B细胞活化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合并哮喘的关联性
![B细胞活化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合并哮喘的关联性](https://img.taocdn.com/s3/m/0d743b2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2e.png)
B细胞活化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与合并哮喘的关联性黄思海;夏文彤;刘文龙;苗北平;史剑波;李华斌【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年(卷),期】2013(20)8【摘要】目的探讨B细胞活化因子(B cell-activating factor,BAFF)在伴和不伴哮喘的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方法 18例鼻息肉患者(其中8例合并哮喘)和10例正常对照者,分别采用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reaction,qRT-PCR)检测鼻息肉和对照鼻甲组织中BAFF的定位、mRNA表达情况,并比较伴和不伴哮喘的鼻息肉组织中BAFF mRNA和蛋白表达的差异。
结果鼻息肉组织中BAFF 存在广泛阳性染色,而对照组织为弱阳性染色,2组阳性细胞数分别为4.05[2.01,6.72]/HPF和1.74[0.68,2.47]/HPF。
鼻息肉组织中BAFF mRNA的表达分别为5.30[2.42,7.92]和1.20[0.51,1.9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两个亚组进行比较,BAFF mRNA和蛋白表达在伴随哮喘的鼻息肉组织中较不伴随哮喘的嗜酸性鼻息肉组织中显著增高,mRNA:8.35[6.35,14.2]和2.85[1.20,4.47];蛋白:424.8[332.3,475.8]和276.3[161.0,322.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鼻息肉组织中BAFF的表达增高可能是与鼻息肉伴发哮喘与否存在关联性。
【总页数】4页(P419-422)【关键词】B细胞活化因子;鼻息肉;嗜酸细胞;哮喘【作者】黄思海;夏文彤;刘文龙;苗北平;史剑波;李华斌【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92.11【相关文献】1.白细胞介素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及鼻息肉病组织中的表达 [J], 马泓智;曹志伟2.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人类鼻息肉及鼻息肉病组织中的表达 [J], 田从哲;高永平;杜锦朵;檀艳丽3.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合并哮喘患者外周血和鼻息肉组织中炎症细胞的对比分析 [J], 于寒冰;阎艾慧4.白细胞介素13在嗜酸粒细胞性慢性鼻-鼻窦炎合并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黏蛋白高分泌的相关性研究 [J], 张宇;王向东;王鸿;范尔钟;李颖;宋西成;张罗5.IL-5及嗜酸性粒细胞在鼻息肉及鼻息肉病组织中的表达 [J], 田从哲;高永平;杜锦朵;檀艳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63b18a40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4e.png)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高英;潘新良;王岩;刘平云【期刊名称】《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年(卷),期】2008(22)2【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在鼻息肉发病中的意义。
方法将鼻息肉患者分为A、B 组,A组为Ⅱ型1、2期患者,B组为Ⅱ型3期及Ⅲ型患者。
另有20例鼻中隔偏曲患者的正常下鼻甲组织作对照组。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三组VEGF的表达。
结果正常鼻黏膜中VEGF的染色呈弱阳性,而在A、B组鼻息肉组织中VEGF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B组中阳性率和阳性细胞数均高于A组;VEGF在鼻息肉组织中主要定位于基底膜周围的炎性细胞和上皮细胞以及腺体、血管周围和血管壁内皮细胞。
结论VEGF通过在鼻息肉组织中过度表达促进息肉组织内的血管增殖和炎性细胞聚积,促进鼻息肉的发生发展。
【总页数】4页(P150-152)【关键词】鼻息肉;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免疫组织化学【作者】高英;潘新良;王岩;刘平云【作者单位】济南钢铁集团总公司总医院耳鼻喉科;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65.21【相关文献】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意义 [J], 朱晶;王冬侠;张显忠2.白介素6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及鼻息肉病组织中的表达 [J], 黄敏;周宇鹏;夏剑3.鼻息肉术后囊泡组织中微血管密度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上皮化进程中的表达及意义 [J], 王军旗;张超;马明瑛4.白细胞介素8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鼻息肉及鼻息肉病组织中的表达 [J], 马泓智;曹志伟5.鼻息肉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激酶C、Eotaxin的表达变化及意义 [J], 潘杰;康健;陈冬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1 ae f om l aa m os cnr op .R sl G C FadI- ep s o f oyoi gopW i— n 5c  ̄ r a n l uoa(ot l u ) eut s ¥o n s og r s M-S L5 x r s no l s ru a s n e i p p s s g n en yhge a a o o ru n f epdp ru a i icnl h hrta ht fcn o gop P< i af i rhnt t f l g pado c sgopw s nf at i e hnta o ot l ru ( i f l h t h py o p h t y s gi y g r
E p e so n au fGM- x r s in a d v le o CSF a d l 6 n h ma a a oy n oy o i n L i u n n s l lp a d p lp ss p
J 7 v
- l - i,TA C n ze - I N o g h ,XU u n,G EJa AO
山东医药 2 1 年第 5 卷第 l 期 00 O 4
人鼻息 肉及鼻息 肉病组织 中 G —S 、 M C F I. L5的表 达变 化及 临床 意义
檀 艳 丽 田从 哲 薛 , , 娟 高伟敏 赵 , , 英
( 1河北大学基础 医学院, 河北保定 0 10 ; 700 2河北大学附属 医院;
h vlT e a e gre s n fh f e c io g a idct s o dsr ia n aa pl s dns o i l e;hyC b adda e er e nehs l i lni o r i i nt g s o aa pl h g e n r e o ot e r to c a r f c m i n l y a p n l -
y ss po i.
Ke r s n a p lp;n a oy ss g a uo ye ma rp a e c ln -t lt g fco ;ne lu i - y wo d : a lo y s s a l p lp i ; n l c t— c o h g o o y si ai a tr i tre kn 5 o r - mu n
3河北省顺 平县 医院 )
摘要 : 目的 探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M C F 和 I- G . S ) L5在人鼻息 肉及 鼻息肉病组织 中表达 变化及 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检测 3 0例鼻息肉组织 ( 肉组 )2 息 、3例鼻息 肉病组织 ( 息肉病组 ) 1 及 5例正
0 0 ) C  ̄uin T ehg xrs o f M—S dI- ma otb t ercr neo aa pl oi a a .5 . o s s h hepes no C Fa L5 ycnr ue t t ur c fns oy s t o i i G n i doh e e l p s
常鼻黏膜 ( 对照组) G -S 及 I- 的表达状况 。结果 息 肉病组的 G —S 及 I 5 中 M CF L5 M C F L 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息肉组 、 -
息肉组明显高 于对照组 ( P均 < .5 。结论 00 ) 鼻息 肉病高复 发性 与 G C F及 I- M-S L5的高表 达水平有关 ; M—S G CF
—i a r n,Z AO H
( colfBs d a cne H biUi rt, adn 700 ,. . hn ) 1Sho o aiMei l i cs,ee nv sy B oi 0 10 P R C ia c c Se ei g
A s at 0bef e T t yteepes n advleo gauoye c p aecln-t ligfc r G bt c: jc v os d xrs o n au f rn ct- r hg o ysmu t t ( M- r i u h i l ma o o i an a o
及 I-可 以作为鉴别鼻息肉病 和鼻息 肉的组织学参考指标之一。 L 5
关键词 : 鼻息肉 ; 鼻息 肉病 ; 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白细胞介素. 5 中图分类号 : 7 52 R 6 .5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0 22 6 2 1 ) 402 - 10 - X(0 0 1 - 80 6 0 2
鼻息肉病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鼻息 肉, 其高复 发率及治疗效果不佳等问题一直困扰临床医生。粒
一
例, 1 例; 女 2 平均年龄 3 岁。鼻息肉病组有鼻息 肉 6 前期手术史或术后复发史 , 1 例 , 1 ; 男 O 女 3例 平均 年龄 4 5岁。对照组男 8 , 7例 ; 例 女 平均 年龄 3 5 岁; 均为鼻中隔偏 曲并 下鼻 甲肥大而行部分下鼻甲 切 除者 。三组标本 均经病 理检查 确诊 。 12 G C F及 I - 测方 法 标 本均 经 中性 甲 . M— S L5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