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相色谱的内标法定量分析

合集下载

气相色谱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分析法-定性定量分析

利用保留值定性(3)
色谱操作条件不稳定时的定性 相对保留值定性:相对保留值只受柱温和固定相性质的影响, 而柱长、固定相的填充情况和载气的流速均不影响相对保留 值的大小。 用已知标准物增加峰高法定性:在得到未知样品的色谱图后, 在未知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已知标准物质,然后在同样的色 谱条件下,作已知标准物质的未知样品的色谱图。对比这两 张色谱图,哪个峰增高了,则说明该峰就是加入的已知纯物 质的色谱峰。
f 'i f ' S 分别为组分i和内标物S的质量校正因子
Ai、AS分别为组分i和内标物S的峰面积
问题:内标法中,如以内标物为基准,则其相应 计算公式如何? 提示:此时 f ' S =1.0。
内标物的选择
内标物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 内标物的性质应与待测组分性质相近,以使内标物的色谱峰 与待测组分色谱峰靠近并与之完全分离; 内标物与样品应完全互溶,但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内标物加入量应接近待测组分含量。
一般来说,对浓度型检测器,常用峰高定量;对质量型检测器, 常用峰面积定量。
校正因子
校正因子分为相对校正因子和绝对校正因子。 绝对校正因子:表示单位峰面积或单位峰高所代表的物质质量。
mi fi = Ai

f i(h)
mi = hi
绝对校正因子的测定一方面要准确知道进入检测器的组分的 量mi,另一方面要准确测量出峰面积或峰高,并要求严格控制色 谱操作条件,这在实际工作中是有一定的困难的。
答:没有。由测定过程和计算公式我们可以发现,进样量的大小不影 响最终的测定结果。
内标法应用实例:甲苯试剂纯度的测定
标准溶液和试样溶液的配制 标准溶液的配制 甲苯试样溶液的配制 相对校正因子的测定 仪器开机、点火、调试; 标准溶液的分析 相对校正因子的计算: 甲苯试样中甲苯含量的测定 甲苯试样溶液的分析

气相色谱中内标如何选择

气相色谱中内标如何选择

气相色谱中内标如何选择内标法的优点对进样量不严格要求,测定的结果也较为准确,由于通过测量内标物及被测组分的峰面积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因而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进样量、仪器不稳定等变化所引起的误差,只对欲分析的组分峰做校正。

内标法的缺点是必须加一个组分进到样品,易增加面积测量误差。

操作程序较为麻烦,每次分析时内标物和试样都要准确称量,有时寻找合适的内标物也有困难。

内标物的选择原则对于内标法定量分析来说,内标物的选择是及其重要的。

它必须满足如下的条件:1.内标物与被分析物质的物理化学性质要相似(如:沸点、极性、化学结构等);2.内标物应是该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3.必须完全溶于被测样品(或溶剂)中,且不与被测样品起化学反应;并与试样中各组分的色谱峰能完全分离;4.能加入内标物的量应接近于被测组分;5.色谱峰的位置应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的位置相近,或在几个被测组分色谱峰中间。

且又不共溢出,目的是为了避免仪器的不稳定性所造成的灵敏度的差异;6.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加入量,使得内标物和被分析物质二者峰面积的匹配性大于75%,以免由于它们处在不同响应值区域而导致的灵敏度偏差。

如何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试讨论气相色谱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试讨论气相色谱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

试讨论气相色谱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范围气相色谱是一种分离和定量分析技术,可用于分析物质的挥发性和热稳定性成分。

以下是气相色谱中常用的定量方法及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1. 内标法
内标法利用加入已知浓度的内标物来消除分析过程中的误差,从而实现准确定量。

通常选取与待测物具有相似物理化学性质的化合物作为内标物。

优点是在复杂的矩阵中分析样品时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度,适用于定量分析较小浓度的目标化合物。

缺点是需要选取适当的内标物,并将其加入到样品中,会增加样品处理的复杂度。

2. 标准曲线法
标准曲线法是通过制备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利用标准样品和待测物的峰面积比较,从而确定待测物的浓度。

优点是简单易操作,适用于分析单一化合物的样品。

缺点是在样品基质复杂的情况下,由于干扰物的存在,标准曲线容易受到干扰而失真。

3. 内标法和标准曲线法联合使用
在复杂样品矩阵中,使用内标法和标准曲线法联合使用可以克服各自的限制,提
高准确性和精度。

内标法可以消除矩阵效应的影响,而标准曲线法则可以通过一定的处理方法剔除噪声和干扰。

优点是可准确定量分析复杂矩阵中的化合物。

缺点是操作较复杂,需要制备一系列标准样品和选择适当的内标物质。

总之,不同的定量方法各有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能够提高分析数据的准确度和可靠性。

色谱定量分析内标法与外标法的对比

色谱定量分析内标法与外标法的对比

色谱定量分析内标法与外标法的对比色谱分析的重要作用之一是对样品进行定量,而色谱法定量的依据是组分的重量或在载气中的浓度与检测器的响应信号成正比。

常见定量分析方法有面积归一化法、内标法、外标法、标准曲线法。

大家容易傻傻分不清楚的莫过于内标法和外标法了,下面我们从定义、特点等方面剖析一下它们的异同和优点。

一、内标法1.定义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选一与欲测组分相近但能完全分离的组分做内标物(内标物是样品中没有的组分),然后配制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混合标准溶液,进样得相对校正因子。

再将内标物加入欲测组分的样品中,进样后测得欲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定量参数。

2.内标物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柱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3.选择内标物的四个要求(1)内标物应是该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2)它必须完全溶于试样中,并与试样中各组分的色谱峰能完全分离;(3)加入内标物的量应接近于被测组分;(4)色谱峰的位置应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的位置相近,或在几个被测组分色谱峰中间。

4.影响因素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气相色谱法的内标与外标(精)

气相色谱法的内标与外标(精)

气相色谱中内标法与外标法的应用”一、内标法1.什么叫内标法 ? 如何选择内标物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剖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除去出于操作条件的颠簸而对剖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升剖析结果的正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剖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必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别,又不受试样中其余组分峰的扰乱,只需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纳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该是一个能获得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正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该和被剖析的样品组分有基真同样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 (如化学构造、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点,最好是被剖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自然,在色谱剖析条什下,内标物一定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足分别。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量状况下,剖析人员可能比较关怀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获得的回收率,此时,他能够使用一种在这类过程中很简单被完整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用依据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2.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要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 ?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要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由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剖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要素包含: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淆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响,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关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有的一些问题 (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假如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明显变化的程度,那么必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方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异,检测器非线性等。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

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有哪几种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是一种常用的分离和定量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化学、生物、环境等领域。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定量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不同的样品需要选择合适的定量方法进行分析。

下面将介绍气相色谱的几种常用的定量方法。

一、内标法。

内标法是一种常用的定量方法,通过在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内标物质,用于准确测定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内标物质与目标化合物在气相色谱条件下具有相似的行为,可以在分析过程中进行共同分离和检测。

内标法可以有效地消除色谱分离和检测过程中的误差,提高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外标法。

外标法是另一种常用的定量方法,它是通过在分析过程中使用已知浓度的外标物质来建立目标化合物的定量标准曲线。

通过外标物质的浓度和响应值之间的关系,可以准确地计算出目标化合物在样品中的含量。

外标法需要在分析前进行标准曲线的建立,然后根据样品的响应值插入标准曲线进行定量分析。

三、内标外标法。

内标外标法是内标法和外标法的结合,它综合了两种方法的优点,可以提高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内标外标法中,首先在样品中添加内标物质,然后使用外标物质建立定量标准曲线。

通过内标物质和外标物质的双重校正,可以有效地消除分析过程中的误差,得到更加准确的定量结果。

四、面积归一法。

面积归一法是一种简便快捷的定量方法,它是通过将目标化合物的色谱峰面积与内标物质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计算出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面积归一法不需要建立标准曲线,只需要测定样品的色谱峰面积即可进行定量分析,适用于一些简单的定量分析场合。

五、标准加入法。

标准加入法是一种在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标准品,然后测定样品和标准品的响应值,通过比较两者的响应值来计算出目标化合物的含量。

标准加入法适用于一些复杂的样品基质,可以减少基质对定量结果的影响,提高定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气相色谱的定量方法主要包括内标法、外标法、内标外标法、面积归一法和标准加入法。

气相内标法验证

气相内标法验证

气相内标法验证摘要:一、气相内标法概述二、气相内标法验证过程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3.数据处理与分析三、气相内标法的优势与应用四、结论与展望正文:一、气相内标法概述气相色谱法(Gas Chromatography,简称GC)是一种常用的分析化学方法,主要用于测定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含量。

在GC分析中,内标法是一种有效的定量分析手段。

气相内标法是指在待分析样品中添加一个已知浓度的内标物,通过比较样品中目标物与内标物的响应面积比,实现对目标物的定量分析。

二、气相内标法验证过程1.实验原理气相内标法验证实验基于以下原理:在待分析样品中,目标物与内标物同时被挥发,经过气相色谱柱分离后,分别检测目标物与内标物的信号。

通过计算样品中目标物与内标物的响应面积比,验证气相内标法的准确性。

2.实验步骤(1)配制标准溶液:分别配制不同浓度的目标物与内标物标准溶液。

(2)样品制备:将从实际环境中采集的样品与内标物混合,形成待分析样品。

(3)GC分析:将待分析样品注入气相色谱仪,进行色谱分析。

(4)数据采集:记录目标物与内标物的响应面积。

3.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气相色谱法原理,待测样品中目标物的浓度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 = (A靶× R) / (A内× S)其中,C为目标物的浓度,A靶为目标物的响应面积,A内为内标物的响应面积,R为仪器响应因子,S为内标物的浓度。

通过计算多组数据,评估气相内标法的准确性。

当回收率在95%~105%范围内时,认为气相内标法验证成功。

三、气相内标法的优势与应用气相内标法具有以下优势:1.准确性高:通过添加内标物,消除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灵敏度高:内标物的引入可以提高检测器的灵敏度,使分析结果更加可靠。

3.适用范围广:气相内标法适用于多种挥发性有机物的定量分析。

气相内标法在环境监测、石油化工、医药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四、结论与展望本研究通过对气相内标法的验证实验,证实了气相内标法在挥发性有机物分析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精)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精)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一、什么叫内标法? 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二、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外标法的比较及选择(精)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外标法的比较及选择(精)

内标法:
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外标法
外标法不是把标准物质加入到被测样品中,而是在与被测样品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单独测定,把得到的色谱峰面积与被测组分的色谱峰面积进行比较求得被测组分的含量。

外标物与被测组分同为一种物质但要求它有一定的纯度,分析时外标物的浓度应与被测物浓度相接近,以利于定量分析的准确性。

外标法在操作和计算上可分为校正曲线法和用校正因子求算法。

校正曲线法是用已知不同含量的标样系列等量进样分析,然后做出响应信号与含量之间的关系曲线,也就是校正曲线。

定量分析样品时,在测校正曲线相同条件下进同等样量的等测样品,从色谱图上测出峰高或峰面积,在从校正曲线查出样品的含量。

校正因子求算法时将标样多次分析后得到的响应信号与其含量求出它的绝对校正因子,再根据公式求出待测样品中的含量。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外标法的比较及选择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外标法的比较及选择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内标法外标法的比较及选择
一、内标法和外标法介绍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使用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和外标法(External Standard Method)。

内标法是将标准物质和样品在相同汽油中进行混合,标准物质称为内标,样品称为测试样品,在色谱分析过程中,内标峰和检测峰同时出现,通过比较内标峰和检测峰的高度,或称之为峰面积比,从而计算出样品的浓度。

外标法是首先制备一个标准溶液,其中含有一种或多种待测物质,根据含量,将标准溶液分别加入样品中,然后同时测定标准溶液和样品,在色谱曲线上,标准溶液和检测的样品曲线应在相同的水平上,比较它们之间的峰高比来计算样品的浓度。

二、内标法和外标法的比较
1、内标法和外标法在精确度上的差别:内标法和外标法的精确度存在一定差别,外标法在待测物质之间的选取和控制上要比内标法更容易,可以更容易满足更高的分析精度要求。

2、内标法和外标法在灵敏度上的差别:外标法的检测灵敏度比内标法高出1-2个数量级,但外标法的检测灵敏度和油质组成有关,油质中含有大量未知物质,会使检测灵敏度受到限制。

3、内标法和外标法在选取上的差别:一般情况下,当待检测物质在蛋白质水溶液或血清等生物体内存在时,应选用内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与外标法内标法与外标法一、内标法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着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方法】一、归一化法当试样中所有组分都能流出色谱柱,且在色谱图上都显示色谱峰时,建议你用归一化法计算组分含量。

所谓归一化法是以样品中被测组分经校正过的峰面积(或峰高)占样品中各组分经校正过的峰面积(或峰高)之和的比例来表示样品中各组分的含量的定量方法。

设试样中有几个组分,各组分的质量分别为m1、m2……m n在一定条件下测得各组分峰面积分别为A1、A2、……A n,则组分i的质量分数W i可按下式计算:式中各组分的校正因子均采用相对质量校正因子。

若试样中组分是同分异构体或同系物,各组分f<’值很接近,可以不用校正因子,将面积直接归一化,这样式5-28可简化为:(5-29)当色谱峰狭窄,峰形对称,操作条件稳定,各组分色谱半峰宽不变时,建议你用峰高归一化法计算组分含量,即:(5-30)式中f i'(h)为峰高校正因子,必须自行测定,测定方法与峰面积校正因子相同。

归一化法简便、准确,进样量的多少与测定结果无关,操作条件的变化对结果影响也较小,但如果试样中的组分不能全部出峰,则不能采用这种方法。

二、内标法若试样中所有组分不能全部出峰;或只要求测定试样中某个或某几个组分的情况时,你可以考虑采用内标法定量。

所谓内标法就是将一定量选定的标准物(称内标物S)加入到一定量试样中,混合均匀后,在一定操作条件下注入色谱仪,出峰后分别测量组分i和内标物S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组分i的含量。

(5-31)式中、分别为组分i和内标物S的质量校正因子;A i、A s分别为组分i 和内标物S的峰面积。

也可以用峰高代替面积,则:(5-32)式中、分别为组分i和内标物S的峰高校正因子。

内标法中,常以内标物为基准,即=1.0则式5-31可以写为:(5-33)式(5-32)可改为:(5-34)内标法的关键是选择合适的内标物,对于内标物的要求是:1.应是试样中不存在的纯物质;2.内标物的性质应与待测组分性质相近,以使内标物的色谱峰与待测组分色谱峰靠近并与之完全分离;3.内标物与样品应完全互溶,但不能发生化学反应;4.内标物加入量应接近待测组分含量。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

气相色谱法—内标法一、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在分析测定样品中某组分含量时,加入一种内标物质以校谁和消除出于操作条件的波动而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以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度。

内标法在气相色谱定量分析中是一种重要的技术。

使用内标法时,在样品中加入一定量的标准物质,它可被色谱拄所分离,又不受试样中其它组分峰的干扰,只要测定内标物和待测组分的峰面积与相对响应值,即可求出待测组分在样品中的百分含量。

采用内标法定量时,内标物的选择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理想地说,内标物应当是一个能得到纯样的己知化合物,这样它能以准确、已知的量加到样品中去,它应当和被分析的样品组分有基本相同或尽可能一致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化学结构、极性、挥发度及在溶剂中的溶解度等)、色谱行为和响应特征,最好是被分析物质的一个同系物。

当然,在色谱分析条什下,内标物必须能与样品中各组分充分分离。

需要指出的是,在少数情况下,分析人员可能比较关心化台物在一个复杂过程中所得到的回收率,此时,他可以使用一种在这种过程中很容易被完全回收的化台物作内标,来测定感兴趣化合物的百分回收率,而不必遵循以上所说的选择原则。

二、在使用内标法定量时,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的峰高或峰面积的比值?影响内标和被测组分峰高或峰面积比值的因素主要有化学方面的、色谱方面的和仪器方面的三类。

由化学方面的原因产生的面积比的变化常常在分析重复样品时出现。

化学方面的因素包括:1、内标物在样品里混合不好;2、内标物和样品组分之间发生反应,3、内标物纯度可变等。

对于一个比较成熟的方法来说,色谱方面的问题发生的可能性更大一些,色谱上常见的一些问题(如渗漏)对绝对面积的影响比较大,对面积比的影响则要小一些,但如果绝对面积的变化已大到足以使面积比发生显著变化的程度,那么一定有某个重要的色谱问题存在,比如进样量改变太大,样品组分浓度和内标浓度之间有很大的差别,检测器非线性等。

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分析教学实验_刘晓东

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分析教学实验_刘晓东
配制标准溶液 , 以正庚烷为标准物质 , 丙酮 、甲 苯为待测组分 , 用 “千分之一 ”的电子天平称量 , 配 制一系列标准溶液 , 如表 1所示 , 溶液置于 50 mL的 具塞锥形瓶中 。 在 7 g乙酸正丁酯中加入 2 g丙酮 、 1 g甲苯配制用于学生实验的待测液 , 待测液中的丙 酮和甲苯的质量百分含量分别为 20 和 10 , 然后 在待测液中加入 1 g标准物质正庚烷 , 待测液中各 组分应准确称量配制 , 以检验编写的实验方案是否 成功 , 或检验学生实验结果 。 2.3 实验结果
0.50
2
2.00
1.00
1.00
3
2.00
1.50
1.50
4
2.00
2.00
2.00
5
2.00
2.50
2.50
图 1 内标标准曲线
2.2 仪器 、试剂及实验条件 使用 GC-1690气相色谱仪 。 填充柱规格为 2
m× 3 mm(内 径 2 mm), 固 定液 7 DNP, 担体 6101, 60 ~ 80目 , 最高使用温度 120℃。 其他条件 : 载气为氢气 ;柱前压力 0.1 MPa;柱温 70℃;气化温 度 110℃;检测器为热导池检测器 , 检测温度 100℃; 桥电流 80 mA。在以上条件下 , 丙酮 、正庚烷 、甲苯 、 乙酸正丁酯的混合物中各组分得到了较好的分离 。
(下转第 29页 )
第 7卷 第 4期
ExperimentScience& Technology
· 29·
试纸变蓝 , 冰水冷却使苯甲酸完全析出 , 抽滤 , 洗 涤得苯甲酸 。
4 实验结果和讨论
4.1 改变歧化反应条件加快反应速度 通过对反 应物搅拌 、 加热回 流 , 发现 50 min

气相色谱内标法的原理

气相色谱内标法的原理

气相色谱内标法的原理
气相色谱内标法(Internal standard method in gas chromatography)是一种用于定量分析的方法。

其原理基于以下几个步骤:
1. 选择一个结构和分析物类似,但在色谱条件下具有不同保留时间的内标化合物。

2. 在样品处理的早期阶段,将已知浓度的内标化合物添加到待测样品中。

3. 将样品经过前处理(例如提取、洗脱等)后,使用气相色谱将样品中的内标化合物和待测物分离。

4. 在色谱图上,通过测量内标化合物和待测物的信号峰面积或峰高,可以计算出它们的相对浓度。

5. 根据内标化合物的已知浓度和待测物的信号峰面积或峰高,可以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

内标法的原理是利用内标化合物作为“内部参照品”,通过其在样品中添加已知浓度的方式来校正样品在前处理和分析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误差,例如样品损失、色谱条件变化等。

通过与内标化合物的比较,可以减小由于样品处理和分析条件变化引起的分析结果的不准确性。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或外标法

气相色谱中的内标法或外标法

谈谈内标准品(内标物质)传统上在教科书中都会很模糊的告诉学生内标准的选择方式,例如说要选安定性好;与分析物性质要相近;在分析的基质中不能出现等,现在我对这些个" 选择方式"没有太大的兴趣,因为这个大家都知道,那现在就从另一个角度的来看看内标准品的选择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1. 只选一个内标准品?当然, 如果你的分析目标物就只有一个, 在正常的状况下,内标准"应该"也只会有一个才对! 但是如果你的分析是多成份的,那就必须十分小心地看待在一个分析方法内标准品的选择, 如果分析物的在层析图中是平均分布在各处, 那你就必须看看你的检测方法中是否有规定内标物与分析物之间的滞留时间差范围是多少,依此规定来选择内标,但是如果并没有规定,最好也是选择一个以上的内标来使用,因为即使化学性质不会差太多,但在沸点方面却会有满大的差异, 内标与分析物的沸点差异过大,在GC的注射口中就无法把因为discrimibation (分辨)所造成的误差校正回来.如果你的分析物是性质相差颇大的(例如说同时含有醇,酸...),那别怀疑一定是要使用一个以上的内标准品,如果多个物种再加上多成份,那就很复杂了. 最低的限度也要依照分析物的沸点高低来使用多个不同的内标准品. 在美国环保署的检验方法USEPA 8270C,是一个检测半挥发性的污染物的规范,前后列了不下一百种的分析物,就使用了六个不同的内标准品作为校正的依据,来照顾到各个不同沸点的分析物!!滥用药物分析大概是最严谨的了,即使是结构性质极相近的分析物,例如morphine和codein e,amphetamine和methamphetamine,在分析时为求准确,都是以各自的D同位素取代的标准品作为内标.2.基质中一定不能存在?这个问题当然是肯定的, 不然定量结果会很不稳定或者是很凄惨. 但是有些时候你根本不知道哪些东西在分析样品的基质中不会存在! 这时候怎么办? 找以往的文献看看别人是用甚么,这是一个方法, 但要注意的是文献不一定就是对的! 使用分析物的氢同位素(D)取代物,是最妥当的,但问题是价格昂贵,而且不是每一种分析物的氢同位素(D)取代物都有贩售,当然,如果本钱够,你可以去订购专门替你合成氢同位素(D)取代物. 如果要自己选, 那就必须了解一下分析物的成分了.以前曾经替人定性和定量过一阵子海水鱼中所含不饱和脂肪酸,这鱼中不饱和脂肪酸的碳数都是奇数(或是偶数, 我已经忘了), 所以内标就使用了几个偶数(或奇数)的不饱和脂肪酸, 像这种内标物绝不可能出现在分析物中,且性质十分相近,所以定量的结果一般误差都不会太大! 如果完全无法确定怎办? 有时候就是赌一赌啰.........举例来说:如果你的分析物结构中含有氯的话,就可以寻找一个化合物,而这个化合物是把其中的氯换成氟或溴,例如你可以使用2-氟联苯或2-溴联苯来当作分析2-氯联苯的内标准品. 以环境分析为例,通常在自然界中的氟及溴化物并不多, 在EPA的方法中,就经常把结构相似的氟及溴化物添加入样品中,来做为分析含氯化合物的QC样品.所以找氟及溴来取代氯原子的化合物来作为内标,基本上还算是很安全的.如果实在连上述转换一个基团的内标都找不到,那至少在选择时一定要找同一类的,分析酸就找酸当内标,分析醇就找醇当内标,直链接构分析物就不要找一个环状的化合物来当内标,分子量不要相差太大,这算是最基本的要求!!3.内标和分析物的滞留时间必须接近?这个说法原则上没错,因为如果滞留时间接近,它们的物理或者是化学的性质在某种程度上是接近的,所以有些分析方法会有这样的规定. 但在某些特殊的状况下却出了问题, 事实上还真的碰过, 结果在更换到第三个内标准品后, 它的RT远离分析物, 反而解决了定量误差的问题!! 这个案例以后有空在来聊聊.4.内标的浓度应该是多少?除了某些分析方法会规定必须加入多少浓度的内标外,其它的就只能靠分析员自己来决定了.以我为例, 通常会先决定一个分析方法的检量线范围,然后开始配制不同浓度的内标准品来注射入仪器中,分析完后选出一个大概是检量线最高浓度的波峰高度三分之二左右的浓度,作为该项分析的内标浓度. 这样的选择方式,可以兼顾到高低浓度的需要,一般来说,内标浓度过高除了会增加成本之外,对于低浓度的校正是会产某些程度的误差.在某些分析方法中会强制你使用内标法而不是外标法或线性回归的方式来定量,但是如果你的基质很复杂,一针打进仪器中,结果大大小小的出来一堆波峰, 这个时候如果你又不是使用质谱作为侦测器的话,就必须考虑加大内标准品的使用浓度, 来降低内标准品的可能发生的积分误差!!5.内标准怎么配制?一旦决定了添加内标准品的浓度,就可以开始配制分析时所用的内标准品标准溶液,相对于测试时的小量, 分析员必须先估计你在这一批的分析样品有多少, 然后计算整个分析需要添加入多少的量,例如说妳需要大概100mL的内标准品标准溶液,这时就必须再加多30%以上,一次就配好整个分析要用的量! 分装或者是整瓶放到-20度的冰箱中存放,免得做到一半发觉内标准品标准溶液用完了,再重新配制一次,如果你是分析的新手, 搞不好前后两次配得不一样浓度,那就会很凄惨了…..有些领域的分析,很重视这种内标波峰的积分值是否是有一定的再现性!!ABC读本----用内标还是外标法?转自中国色谱网,作者:cation内标与外标法的详细计算及操作方式,在这里就不再叙述,不懂得网友就请自行去找找相关的文章.一个分析要选择内标或外标的方式来进行定量, 大概可以依照下述几个方面来讨论!1. 适合的内标准品?以前当学生时,老师给大家记忆很深的一句话:”采样员随便采, 那你就随便分析!”, 反正采得的样品也不具代表性, 随便分析也没关系!! 换到这里, 大概可以改成”如果分析方法的内标准品用得不适当, 那你就随便分析!”, 反正做了也不知道正不正确! 这种情形对于GC分析的特性而言, 是很可能发生的事. 对于一位以GC或GC/MS为定量仪器的分析员而言, 必须有下面的认识:a. 不适当的内标准品, 即使你操作处理无误, 有可能会把原本该得到的正确结果,校正成一个错误的结果.b. 不要迷信内标准法的定量结果一定会优于外标法或线性回归法!现在来看看一个我这边发生的一个实际例子:案例是由于实验室的某一项分析由于注射入GC时浓度的需要,在SPE净化后需要不同的最终体积, 一是1 mL另一是10 mL, 所以在这两组中基质的干扰,前者是后者的十倍, 这个测试是使用空白的样品在经过SPE净化后,调整体积至所需的体积,再添加入同样浓度的分析物标准品及内标准品A, 在正常的状况下,两者分析后所得的样品浓度应该是一样的!体积为1 mL的样品体积为10 mL的样品标准品(无基质干扰)内标峰面积54870.50 40705.10 42811.30分析物面积6224.90 6423.80 7164.38计算后浓度649.90 ug/g 865.08 ug/g 1000 ug/g两个样品很明显的都有受到基值得干扰, 1 mL体积的样品所遭受的影响当然大于体积为10mL的样品, 但是A内标准无法把这种干扰校正回来, 所以很明显的, A对于这个分析方法,并不是一个适合的内标准品!同样的方法, 在使用B内标准时会产生以下的数据:体积为1 mL的样品体积为10 mL的样品标准品(无基质干扰)内标峰面积66423.40 67859.40 73846.70分析物面积6224.92 6243.80 7194.38计算后浓度894.09 ug/g 859.15 ug/g 1000 ug/g两个样品的回收率都超过85%, 样品之间的误差也不大……….所以最后修改SOP, 把A换成了B !一个分析要选择内标或外标的方式来进行定量, 大概可以依照下述几个方面来讨论..................在前面我们讨论了第一个条件"适合的内标准品", 现在继续下去!!2. 要考虑分析物的组成平常的分析物一般大都是单一物质单一成分,也就是如农药中的Aldrine, 这东西当你在分析的时候,图谱上就仅仅会出现单一的一个波峰, 某些东西会有结构异构物, 如BHC会有alpha, beta, gamma及sigma等四种形式的BHC. 另外DDT 也是有一系列异构物出现, 前述的那些分析物,再对内标物的选择和定量上, 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但是, 如果是多成分分析物时, 不仅仅是内标物的选择, 甚至于选用外标或内标法定量, 都必须特别的小心!!多氯联苯PCBs在环境或食品中都会有它的踪迹, PCBs是个多成分的东西, 商业化的PCBs 多以AC1242, AC1016, AC1232.......等代号来命名, 那些数字实际上是具有意义的, 每一种类的PCBs都是多成分的,也就是说如果你以DB-5或DB-1的管柱来分离, 都会获得数十支波峰, 至于多或少, 那就要看分析员的功力和仪器的设定了. 在这里我要讲的重点是, 如果今天是以内标法来分析PCBs, 所面临的问题是分析物成分不止一个, 甚至于多到三十多个.....如果你要选择内标准品,势必要选择避免会和分析物产生重迭但性质又不能差太多的内标准品, 在这个例子中, 并不见简单的事, 在USEPA 8082A的方法中对于Aroclor的分析采用外标法, 虽然外标法对于GC/ECD的检测十分不利. 但在同分析法中对PCBs Congeners( PCBs同源物,指的是单一成分PCB)即采取内标法定量, 内标准是使用十氯联苯或四氯间二甲苯.在某些方法中你可以看到PCBs Aroclor是以十氯联苯或四氯间二甲苯来作为内标准品定量, 之所以会使用这两种东西作为内标的原因是, 十氯联苯是PCBs中分子量最大, 滞留时间当然也是最久, 不会干扰到到其它PCBs的分析, 但在实际操作上会发现以十氯联苯作为内标准品, 对于分子量较大的AC1260或AC1254( AC1260及AC1254含氯数及分子量较接近十氯联苯) 会有较准确的结果, 但对于AC1232或1242则较差. 所以AC1242或AC1232的定量以四氯间二甲苯较适宜, 但是四氯间二甲苯的滞留时间不长( 在AC1232出管柱前面, 也因此不会干扰PCBs定量), 很容易受到基质中低分子量杂质的干扰, 这个干扰再没有前处理净化的状态下更严重, 所以类似多成分的分析物在分析研发阶段, 要采取内标或外标, 采取内标方法后要用甚么内标准品, 都必须要多方考量才可以...多成分的东西其实并不少, 例如农药中的T oxaphene和Chlordane等都是......内标法与外标法一、内标法什么叫内标法?怎样选择内标物?内标法是一种间接或相对的校准方法。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定量分析

实验十气相色谱归一化定量分析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气相色谱仪的操作要点2、了解气相色谱各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3、进一步熟练掌握根据保留值,用已知物对照定性的分析方法4、掌握用归一化法测定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的定量分析:峰面积百分比法、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等。

峰面积百分比法适用于分析响应因子十分接近的组分的含量,要求样品中所有组分均出峰。

归一化法定量准确,但它不仅要求样品中所有组分均出峰,而且要求具备所有组分的标准品,以便于测定校正因子。

内标法是精密度最高的色谱定量方法,但要选择一个或几个合适的内标物并不总是易事,而且在分析样品前必须将内标物加入样品中。

外标法简便易行,定量精密度相对较低,而且对操作条件的重现性要求较严。

本实验采用归一化法。

定量分析的依据:被测组分的质量与其色谱峰面积成正比。

即峰面积A的测量:;f i为比例常数,是定量校正因子,一般色谱手册中提供有许多物质的相对校正因子,可直接使用。

定量分析的步骤:第一步,先进行定性分析:化合物在一定的色谱操作条件下,每种物质都有一确定的保留值,故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对已知样品和待测试样进行色谱分析,分别测量各组分峰的保留值,若某组分峰与已知样品相同,则可认为二者是同一物质。

从而确定各个色谱峰代表的组分。

第二步,归一化法测定含量:若试样中含有n个组分,且各组分均能洗出色谱峰,则其中某个组分i的质量分数为W i可按照下式计算:归一化法的优点是简便、准确,定量结果与进样量无关,操作条件对结果影响较小;缺点是试样中所有组分必须全部出峰,某些不需要定量的组分也要测出其校正因子和峰面积。

三、仪器和试剂1、仪器:GC-9790气相色谱仪(温岭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FID;毛细管柱,微量进样器2、试剂:己烷,庚烷,辛烷,壬烷四、实验步骤1、气相色谱仪的基本操作流程(1)开启:a、开启载气N2钢瓶的阀门;b、将气体净化器打到“开”的位置;c、打开色谱仪的电源;d、打开色谱工作站;(2)实验条件如下:柱温100℃,汽化室温度:150℃,检测器温度:180℃;N2流速:45mL/min;H2 40mL/min;空气:450mL/min;纸速:10cm/min(3)待检测器FID温度达到的时候,开启H2钢瓶的阀门及打开空气源的电源,点燃FID;(4)运行程序一次并用丙酮进样清洗色谱柱;(5)进样,运行;(6)结束时,再用丙酮进样清洗色谱柱,设置程序。

气相色谱的内标法定量分析

气相色谱的内标法定量分析

实验一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分析一、目的与要求1. 熟悉相对校正因子定义以及求取方法2. 掌握内标法定量公式及其应用3. 熟悉氢火焰监测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二、实验原理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此气体称为载气)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被分离分析的物质(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载气)和固定(液)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在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在两相问作反复多次(103-106次)的分配,使得原来的微小差别变大,从而使各组分达到分离的目的。

根据色谱图进行组分的定量时,所用定量方法主要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三种。

当试样组分不能全部从色谱柱流出,或有些组分在检则器上没有信号时,就不能使用归一化法,这时可用内标法。

内标法是气相色谱所常用的一种比较准确的定量方法。

当样品中的所有组分因各种原因不能全部流出色谱柱,或监测器不能对各组分都有响应,或只需测定样品中某几个组分时,可采用内标法定量。

内标法的基本过程是:准确称取质量为Wm的样品,加入质量为Ws的内标物,用溶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然后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其在色谱图上的峰面积比,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计算公式如下:Pi饑100%式中Pi为组分i的白分含量;Ai,As分别是被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fi、fs分别是被测组分和内标物的重量校正因子二者之比(fi/fs)可由标准样品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试并计算得。

内标法必须由合适的内标物,基本条件是:它在样品中不存在、无化学反应、稳定、性质尽量与被测组分接近,能与样品要互溶、色谱峰能完全分离并比较接近被测组分的色谱峰。

内标物的量也应与被测组分的量相当,以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度。

内标法不需要被测样品中的所有的组分从色谱柱完全流出或被监测器检测出,不象归一化法存在使用上的限制;它采用了相对校正因子,使仪器和操作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得到校正。

但对内标选择的条件比较苛刻,多了一个内标物增加了分离的要求。

三、仪器与试剂仪器:安捷伦6890N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色谱柱:HP-5M5I 毛细管柱(30mx0.25mmX0.25mm)。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一 气相色谱内标法定量分析 一、目的与要求
1.熟悉相对校正因子定义以及求取方法
2.掌握内标法定量公式及其应用
3.熟悉氢火焰监测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气相色谱法是以气体(此气体称为载气)为流动相的柱色谱分离技术。

其原理是利用被分离分析的物质(组分)在色谱柱中的气相(载气)和固定(液)相之间分配系数的差异,在两相作相对运动时,在两相间作反复多次(103~106次)的分配,使得原来的微小差别变大,从而使各组分达到分离的目的。

根据色谱图进行组分的定量时,所用定量方法主要有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三种。

当试样组分不能全部从色谱柱流出,或有些组分在检则器上没有信号时,就不能使用归一化法,这时可用内标法。

内标法是气相色谱所常用的一种比较准确的定量方法。

当样品中的所有组分因各种原因不能全部流出色谱柱,或监测器不能对各组分都有响应,或只需测定样品中某几个组分时,可采用内标法定量。

内标法的基本过程是:准确称取质量为W m 的样品,加入质量为W s 的内标物,用溶剂配成一定浓度的溶液,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然后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的质量及其在色谱图上的峰面积比,求出被测组分的含量,计算公式如下: 100%i i s i s s m A f W P A f W =⨯
式中Pi 为组分i 的百分含量;Ai, As 分别是被测组分和内标物的峰面积; f i 、fs 分别是被测组分和内标物的重量校正因子二者之比(fi / fs )可由标准样品按照上述方法进行测试并计算得。

内标法必须由合适的内标物,基本条件是:它在样品中不存在、无化学反应、稳定、性质尽量与被测组分接近,能与样品要互溶、色谱峰能完全分离并比较接近被测组分的色谱峰。

内标物的量也应与被测组分的量相当,以提高定量分析的准确度。

(1)
10℃/min 30℃/min 内标法不需要被测样品中的所有的组分从色谱柱完全流出或被监测器检测
出,不象归一化法存在使用上的限制;它采用了相对校正因子,使仪器和操作条件对分析结果的影响得到校正。

但对内标选择的条件比较苛刻,多了一个内标物增加了分离的要求。

三、仪器与试剂
仪器: 安捷伦6890N 气相色谱仪;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色谱柱:HP-5M5I 毛细管柱(30m ×0.25mm ×0.25mm )。

试剂: 氢气、氮气、压缩空气;
氯仿(分析纯)
二氯苯、二甲苯标样;
内标物分别为氯苯、甲苯;
含上述成分未知样品①、②。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一)准备与开机
1 打开主机箱门,在进样口和检测器间安装HP-5M5I 毛细管柱。

2 打开氮气、空气和氢气开关。

3 打开计算机电源开关,打开GC 电源开关。

4 双击桌面上的Instrument online 图标进入工作站系统。

(二)样品分析与采集数据
1 在Method and Runcontrol 界面上选择File → Load → Method ,选择分析方法文件。

也可以选择Method → Edit Method 进行参数修改。

进样口:温度270℃,分流比10:1
色谱柱:HP-5M5I 毛细管柱(30m ×0.25mm ×0.25mm ),柱内流量为
1.5ml/min
柱温:35℃(3min ) 80℃ 150 ℃(2min ) 检测器:温度270℃,氢气流量为30ml/min ,空气为300ml/min
2 手动进样:在Method and Runcontrol 界面上选择 Runcontrol →Sample
Information,依提示输入保存路径、文件名称、样品名称、操作者等信息,进样时同时按GC面板上的Start键,即开始样品分析与数据采集。

3 样品分析:用微量注射器分别移取上述标样、样品各0.5μl进样分析,各重复三次。

(三)报告输出
1 在Instrument offline 主界面上选择View → Data Analysis,进入界面。

2 选择所要处理的数据文件。

3 选择所要选用的报告格式,输出报告。

(四)关机
1 待气化室及检测器稳定降到150℃以下、柱温降到接近室温,方可关机。

2 在Instrument Online 主界面上退出色谱工作站。

3 依次关闭GC电源,计算机电源。

4 关闭气源和总电源。

五、注意事项
1.必须先通入载气,再开电源,实验结束时应先关掉电源,再关载气。

2.本气相色谱仪检测器采用起动点火装置,在点火后哟阿检查氢火焰是否已经点燃,若未能成功点燃,须在Edit Method →Dector下点击Reignite进行重新点火。

3.在进样之前,必须修改文件的路径,否则会冲毁上次的分析结果。

4.确保每次移取样品的体积相同;进样要用手护住注射器的金属针部分,迅速、垂直向下,确保样品在气化室中瞬间气化,以免将其扭曲甚至折断。

5.切忌将大量氢气排入室内。

6.注意气瓶温度不要超过40℃,在2米以内不得有明火。

使用完毕,立即关闭氢气钢瓶的气阀。

六、数据处理
1.确定样品中测定组分的色谱峰位置
2.计算校正系数fi / fs
3.计算样品中测定的各组分的含量及数据的偏差。

七、思考题
1.你认为实验中所选取的内标物是否合适?为什么?
2.比较气相色谱法中归一法、内标、外标法三种定量方法的优缺点。

3.氢火焰检测器的原理及其应用范围。

附气相色谱仪简介
气相色谱仪典型流程图
气相色谱仪虽然种类很多,形式也各不一样,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
1.气源和流量调节系统: 用于保证载气处于最佳工作状态
2.分离系统: 色谱进样汽化器和色谱柱
3.检测系统: 用于测定柱后流出组分的浓度(或质量)随时间的变化
4.其它辅助系统: 包括温控系统,数据处理系统和样品收集器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