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药理学》知识点大纲

合集下载

药理学知识归纳和大纲

药理学知识归纳和大纲

药理学第二章药效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生物资源科学。

药物的不良反应:1、副作用: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无关的不适反应,可以预知但是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机体发生的危害性反应,比较严重,可以预知避免。

3、后遗效应:停药后机体血药浓度已降至阈值以下量残存的药理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现象,双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机体接受药物刺激后发生的不正常的免疫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6、特异性反应:受体:能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物质称为配体,能激活受体的配体称为激动药,能阻断受体活性的配体称为拮抗药。

激动药:既有亲和力双有内在活性。

拮抗药: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

分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第二信使:环磷腺苷(cAMP)、环磷鸟苷( cGMP)、肌醇磷脂、钙离子、廿烯类第三章药动学药物代谢动力学(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解离型药物极性大,脂溶性小,难以扩散;而非解离型药物极性小,脂溶性大,易跨膜扩散。

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一、M、N胆碱受体激动药:乙酰胆碱(ACH) 作用:1、M样作用:心率减慢、血管扩张、心肌收缩力减弱,扩张几乎所有血管,血压下降,胃肠道、泌尿道及支气管等平滑肌兴奋,腺体分泌增加,眼瞳孔括约肌和睫状收缩。

2、N样作用:激动N1胆碱受体,表现为消化道、膀胱等处的平滑肌收缩加强,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和小血管收缩,血压上升。

过大剂量由兴奋转入抑制。

激动N2胆碱受体,使骨骼肌收缩。

3、中枢作用:不易透过血脑屏障另有:氨甲酰胆碱二、M胆碱受体激动药:毛果芸香碱作用:1、眼:表现为缩瞳、降低眼内压调节痉挛。

2、腺体:分泌增加尤以汗腺和唾液腺。

应用:1、青光眼2、缩瞳另有:氨甲酰甲胆碱三、N胆碱受体激动药:烟碱、洛贝林第七章抗胆碱酯酶药和胆碱酯酶复活药一、易逆性胆碱酯酶抑制剂:新斯的明:口服吸收小而不规则,不表现中枢作用。

药理学基础知识

药理学基础知识

药理学基础知识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理作用与药理效应 1.药物作用指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作用,是动因,是分子反应机制,有其特异性。

2.药理效应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对不同脏器有其选择性。

最基本的药理学效应包括兴奋和抑制。

3.药理效应的选择性即药理效应的专一性,是药物引起机体产生效应的范围。

是药物分类的依据,又是临床用药时指导用药和拟定治疗剂量的依据。

药物的选择性与药物本身的化学结构有关。

4.药物作用具有两重性 (1)治疗作用:指药物所引起的符合用药目的作用。

(2)不良反应:指那些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患者带来痛苦或危害的反应。

(二)药物的治疗作用 1.定义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称为治疗作用。

2.分类按治疗目的分为: (1)对因治疗:针对病因治疗称为对因治疗,也称治本。

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彻底治愈疾病。

(2)对症治疗:用药物改善疾病症状,但不能消除病因,称对症治疗,也称治标。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症状。

(三)药物的不良反应 凡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患者带来病痛或危害的反应称为不良反应。

一般是可以预知的,且停药后可以自行恢复。

1.副作用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一般不严重,难以避免。

2.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一般比较严重,可以预知和可避免的。

分为: (1)急性毒性:短期内过量用药而立即发生的毒性。

(2)慢性毒性:长期用药在体内蓄积而逐渐发生的毒性。

致癌、致畸胎、致突变三致反应也属于慢性毒性范畴。

3.后遗效应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4.停药反应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的加剧,义称反跳反应。

5.变态反应(过敏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病理反应。

6.特异质反应某些药物町使少数患者出现特异性的不良反应,是一种遗传性生化缺陷。

7.继发反应由于药物治疗作用引起的小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

大一药理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大一药理学基础知识点归纳

大一药理学基础知识点归纳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及其机制的学科。

对于学习药理学的大一学生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的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大一药理学基础知识点进行归纳,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概念。

一、药物分类药物根据其治疗作用和化学结构可以分为不同的分类,如抗生素、镇痛药、抗炎药等。

了解药物的分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作用机制和适应症。

二、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人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过程。

其中,药物的吸收和生物利用度、分布范围和绑定蛋白、代谢和清除途径以及排泄等方面是重要的知识点。

三、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对生物体的作用是通过与特定受体相互作用而实现的。

这些受体可以是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内分泌系统的受体、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等。

了解药物作用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们的药物效应和不良反应。

四、药物相互作用很多时候,一个患者需要同时服用多种药物。

而不同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的机制和类型,对于正确使用药物是至关重要的。

五、药物不良反应药物不良反应指的是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希望发生的反应。

了解药物不良反应的种类和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合理使用药物,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六、个体差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和生理功能都有所不同,进而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作用等方面会有差异。

了解个体差异对药物疗效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根据患者的特点制定个体化的用药计划。

七、药物研发与临床试验药物的研发过程需要经历多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其中包括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

了解药物研发的基本流程和临床试验的重要性,可以帮助我们对药物的评估和选择有更深入的认识。

八、中药药理学除了西药,我们还需要了解中药的药理学知识。

中药作为传统的治疗方法,其药物活性和作用机制也是药理学的重要一环。

了解中药的药理学知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中药治疗疾病。

九、药物滥用与合理用药药物滥用和合理用药是社会和个人健康的重要问题。

药理学基础知识总结

药理学基础知识总结

药理学基础知识总结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所发挥的作用的学科,它涉及药物的起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以及药物与机体分子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本文将对药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总结,包括药物的分类、药效学原理、药物代谢和药物动力学等方面。

一、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不同特征和作用机制,药物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

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1.按照作用目标分类:可以分为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心血管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等。

2.按照化学结构分类:可以分为生物碱、激素、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

3.按照药效学分类:可以分为激动药、抑制药、对抗药、替代药等。

4.按照药物来源分类:可以分为天然药物、合成药物、半合成药物等。

二、药效学原理药效学研究药物对于机体产生的效应和作用机制。

药效学的核心是药物与机体分子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

药物的效应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表现:1.激动药效应:激动药可以增加细胞的功能活动,如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活性,增加心跳等。

2.抑制药效应:抑制药可以减少细胞的功能活动,如降低中枢神经系统活性,降低心率等。

3.对抗药效应:对抗药可以相互对抗,抑制或减弱其他药物的效应。

4.替代药效应:替代药可以替代体内缺乏的物质,如激素替代治疗。

三、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转变。

药物代谢的主要机制有以下几种:1.药物的吸收:药物通过消化道、皮肤、黏膜等途径进入体内,吸收到血液中。

2.药物的分布:药物在吸收后通过血液分布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

3.药物的代谢:药物在肝脏中经过化学变化,产生代谢物,并通过尿液、胆汁等排泄出体外。

4.药物的排泄:药物及其代谢物被肾脏、肝脏、肺脏等排泄出体外,清除体内的药物。

四、药物动力学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过程的速度和程度,以及剂量和时间对药物效应的关系。

药物动力学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吸收动力学:研究药物在离开给药部位进入血液的速度和程度。

药理学章节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章节重点知识归纳

药理学章节重点知识归纳第一章绪论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学科。

2.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

3.药动学: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

包括药物在体内过程(吸收、分布、代谢、排泄)及血药浓度随时间而变化的规律。

第二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1、不良反应:(1)副作用:药物在治疗量时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称为副作用。

(2)毒性反应:药物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时,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引起的危害性反应称为毒性反应。

(3)变态反应:药物作为抗原或半抗原,经接触致敏后所引发的病理性免疫反应称为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

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

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

(4)停药反应:长期应用某些药物,突然停药使原有疾病症状重新出现或加剧的现象称停药反应,或称反跳现象。

(5)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留的药理效应称后遗效应。

后遗效应长短不一。

短的如服用催眠药后,次晨出现的乏力、困倦现象;长的如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出现的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症状。

(6)续发反应:续发反应是药物的治疗作用引起的不良后果,又称治疗矛盾。

如广谱抗生素。

(7)依赖性:长期应用某些药物后,患者对药物产生主观和客观上连续用药的现象,称为依赖性。

如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

(8)特异质反应: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产生的反应与常人不同,这种现象称为特异质反应。

如蚕豆病。

2、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称为该药物的效能。

效能反映了药物内在活性的大小,效能大活性大。

3、效价强度:指能引起等效反应所需要的药物剂量,简称效价。

药物剂量越小,药价的效价越大。

4、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治疗指数(TI)可用来评价药物的安全性,是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与半数有效量(ED50)的比值。

这仅用于治疗效应和致死效应的量效曲线平行的药物。

治疗指数越大,药物安全性越高。

两条曲线不平行:LD1/ED99或LD5和ED95之间的距离来评估药物的安全性。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总结药理学(一)1. 一级消除动力学的特点:绝大多数药物的消除方式;以恒定的百分比消除;半衰期恒定,与剂量或药物浓度无关;经过 5 个 t1/2,可基本消除干净;每隔一个 t1/2 给药一次,经过 5 个 t1/2,消除速度和给药速度相等,达稳态。

2. 副反应是因药物作用选择性低,治疗剂量时产生的,与治疗目的无关,难以避免。

3. 治疗指数(TI)= LD50/ED50(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

4. 毛果芸香碱调节痉挛,适于视近物;阿托品:调节麻痹,适于视远物。

5. 新斯的明禁用于机械性肠梗阻、支气管哮喘、机械性泌尿系梗阻。

6. 使用过量氯丙嗪后使用肾上腺素,导致降压。

7. 阿托品能直接拮抗心迷走神经兴奋效应。

8. 交感缩血管神经末梢释放的主要神经递质是去甲肾上腺素。

9. 肾上腺素与异丙肾上腺素共同的适应证是支气管哮喘。

10. 妊娠患者最不宜选用的降压药为 ACEI。

11. 丁卡因主要用于表面麻醉。

12. 苯二氮卓类是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物。

对快动眼睡眠时相影响较小。

停药后代偿性反跳较轻。

中枢性肌肉松弛作用。

其作用机制为促进 GABA 与受体结合,促进 Cl- 内流,增加 GABA 能神经的抑制效应。

13. 癫痫大发作、局限性发作首选苯妥英钠,无镇静催眠作用。

小发作首选乙琥胺,可引起再障;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首选卡马西平;丙戊酸钠对各型癫痫均有效。

14. 左旋多巴经小肠吸收,仅 1% 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在脱羧酶的作用下,转化为多巴胺。

卡比多巴可抑制外周氨基酸脱羧酶的活性,减少外周多巴胺引起的副作用。

15. 帕金森病为纹状体中多巴胺不足。

16. 左旋多巴或M 受体阻滞剂治疗震颤麻痹,不能缓解的症状为静止性震颤。

17. 氯丙嗪阻断中脑-边缘系统和中脑-皮层系统的 D2 受体(多巴胺受体),对神经系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抑制呕吐中枢,对前庭刺激所致的呕吐无效;能降低发热及正常体温;阻断 a 受体及 M 胆碱受体导致不良反应;促进催乳素分泌,抑制促性腺激素、糖皮质激素、生长激素分泌。

基础药理学复习要点.doc

基础药理学复习要点.doc

第一章:绪言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机制和规律的一门学科。

包括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是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Z间,也是药学与医学Z间的桥梁科学。

新药药理学研究包括:1、临床前药理研究:为主要药效学,一般药理学,药动学和壽理学研究等。

2、临床药理研究:分为I、II、III、IV期临床试验。

第二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药物作用:是指药物与机体组织间的原发作用。

药物效应:是指药物原发作用所引起的机体器官原冇功能的改变。

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范围广,应用时针对性不强,不良反应较多。

药物作用的两重性:1、治疗作用2、不良反应:(1)副作用(2)毒性反应(3)变态反应(4)继发性反应(5)后遗效应(6)撤药反应(7)质反应(8)三致作用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膜、细胞质或细胞核上的人分了化合物,能与特异性配体结介产生效应。

受体特性:具有饱和性、特异性、可逆性、高亲和力、结构专一性、立体选择性、区域分布性、亚细胞或分子特征、配体结合试验资料与药理活性的相关性、牛物体存在内源性配体。

受体类型:1:体接受信息源的各类白质,分情况而言。

2:据受体的结构和信号转导的机制分类:(1)控离了通道型受体(2)蛋白偶联受体(3)激陋型受体(4) DNA转录调节型受体药物作用机制:1、非特升性约物作用(1)改变参透压等(2)改变PH (3)脂溶性(4)络合作用(5)补充机体所缺乏的物质。

2、特异性药物作用结构特界性药物通过与机体生物大分子功能棊团结合而发挥作用。

激动剂:也称完全激动剂,冇很大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能与受体结合并产生效应。

半数有效量:ED50药物的强度或效价:是指产生相等效应时药物剂量的羌别。

药物的效能: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半数致死量:LD50治疗指数:LD50 / ED50第三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 药动学药动学研究的是机体对药物的处置,即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及排泄过程的动态变化。

药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药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

药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作用机制的学科,因此药理学基础知识重点主要包括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分类和代表药物的药理作用等方面。

以下是一份药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笔记,仅供参考:一、药理学总论1. 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干扰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而产生作用。

2. 药物的分类:根据药物的性质和作用机制,可将药物分为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心血管药物、神经系统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等。

3. 药物代谢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 药物效应动力学:主要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机制和效应,包括药物的量效关系、时效关系和药物的相互作用等。

二、药物分论1. 抗感染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真菌药等。

抗生素主要包括β-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等,合成抗菌药主要包括喹诺酮类、磺胺类等。

2. 抗肿瘤药物:主要包括烷化剂、抗代谢类、抗肿瘤抗生素类等。

烷化剂主要包括环磷酰胺、氮芥等,抗代谢类主要包括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等,抗肿瘤抗生素类主要包括丝裂霉素、阿霉素等。

3. 心血管药物:主要包括抗高血压药、抗心绞痛药、抗心律失常药等。

抗高血压药主要包括利尿剂、β受体拮抗剂、钙通道阻滞剂等,抗心绞痛药主要包括硝酸酯类、β受体拮抗剂等,抗心律失常药主要包括胺碘酮、利多卡因等。

4. 神经系统药物:主要包括镇静催眠药、抗癫痫药、抗抑郁药等。

镇静催眠药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等,抗癫痫药主要包括苯妥英钠、丙戊酸钠等,抗抑郁药主要包括三环类抗抑郁药、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等。

5. 消化系统药物:主要包括抗溃疡药、胃肠动力药等。

抗溃疡药主要包括质子泵抑制剂、H2受体拮抗剂等,胃肠动力药主要包括多潘立酮、莫沙必利等。

6. 呼吸系统药物:主要包括平喘药、镇咳药等。

平喘药主要包括β受体激动剂、茶碱类等,镇咳药主要包括中枢性镇咳药、外周性镇咳药等。

以上是药理学基础知识重点的简要笔记,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药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梳理

药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梳理

药理学基础知识要点梳理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它对于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药理学的基础知识进行梳理,包括药物分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代谢等方面。

一、药物分类根据药物的性质及其作用方式,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 化学药物:这类药物是由人工合成出来的,例如抗生素、化疗药物等。

2. 生物药物:这类药物源自于生物体,例如基因工程药物、蛋白质药物等。

3. 中药物:这类药物是来自于中药的提取物或者中药的复方制剂,具有传统的药理作用。

4. 放射性药物:这类药物主要用于放射性检查或治疗,如核素扫描药物等。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通过哪些生物过程来实现其期望的效果。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药物作用机制:1. 靶点蛋白的结合:药物通常会与靶点蛋白结合,改变其构象或者抑制其功能,从而影响生物体的生理活动。

2. 酶的抑制:某些药物可以抑制特定的酶活性,从而降低或阻断某种生物反应的进行。

3. 受体的激活或抑制:药物可以模拟或抑制体内的信号分子与相应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如激活β受体或抑制乙酰胆碱受体等。

4. 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某些药物可以通过影响基因表达来调节生物体的功能,如抗癌药物可通过抑制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来抑制肿瘤生长。

三、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药物在生物体内发生的各种代谢反应。

药物代谢可以分为两类主要反应:一类是药物的转化代谢反应,另一类则是药物的消除代谢反应。

1. 转化代谢反应: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发生结构改变,转化成为代谢产物。

这些转化反应通常发生在肝脏的细胞中,包括氧化、还原、羟基化和脱甲基等。

2. 消除代谢反应:药物在体内经过代谢反应得到的代谢产物通过尿液、粪便、呼气等途径被排出体外。

这些代谢产物多为水溶性,以增加其排泄的效率。

药物代谢的稳定性和速率对于药物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药物的代谢过程对于选择合适的用药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理学考试大纲

药理学考试大纲

药理学考试大纲I. 药理学概述- 药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 药物的作用原理- 药物的分类和命名II. 药物的化学基础- 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的关系- 药物的合成与纯化方法- 药物的稳定性和降解III. 药效学- 药物作用的分子机制- 药物受体与信号传导- 药物的药效类型和作用强度IV. 药代动力学- 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药物浓度与时间的关系- 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V. 药物的毒理学- 药物的毒性作用机制- 药物的安全性评估- 药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VI. 药物的临床应用- 药物治疗的原则- 药物的选择和剂量调整- 药物的联合使用和相互作用VII. 特定药物类别的药理作用- 麻醉药- 镇痛药- 抗炎药- 抗感染药- 心血管药物- 神经系统药物- 内分泌系统药物- 抗癌药物VIII. 药物的临床前研究与开发- 药物筛选和优化- 药物的临床前试验- 药物的注册和批准流程IX. 药物的临床研究与评价- 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 药物疗效和安全性的评估- 药物的市场准入和监管X. 药物的合理使用与药物政策- 药物的合理选择和用药指南- 药物滥用和药物依赖问题- 药物政策和法规XI. 药物的未来发展- 新型药物的发展趋势- 个性化药物治疗- 药物基因组学和精准医疗XII. 复习与考试技巧- 药理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方法- 解题技巧和考试策略- 药理学案例分析附录- 药理学重要术语和定义- 药物分类表- 药代动力学公式和计算方法参考文献- 推荐阅读的药理学教材和参考书目- 药理学研究的学术期刊和数据库请注意,这份大纲只是一个基本框架,具体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可能会根据教学大纲和课程设置有所不同。

学生应该根据自己所在学校的课程要求和教师的指导来准备考试。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药理学基础知识点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发生作用的科学,它涉及药物的起源、性质、制备、使用和评价等方面。

了解药理学的基础知识,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药物的作用机制,还有助于合理用药和预防药物副作用。

本文将介绍一些药理学的基础概念和知识点。

1. 药物分类药物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归类。

根据药物的起源和性质,药物可以分为天然药物、化学合成药物和生物制品等。

天然药物是指从自然界中提取的药物,如植物药物、动物药物和矿物药物;化学合成药物是指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合成的药物,如大部分现代药物;生物制品是指通过生物技术制备的药物,如基因工程药物和单克隆抗体药物等。

2. 药物代谢和排泄药物在体内经历代谢和排泄过程,这是药物在体内发挥药效和产生药物作用的关键步骤之一。

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化学反应转化为其他物质,主要是经过肝脏进行代谢。

排泄是指将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从体内排出,主要通过肾脏和肠道完成。

3. 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产生作用的过程主要涉及药物与靶点的相互作用。

药物可以通过结合受体、酶、离子通道等靶点来发挥药理效应。

例如,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来产生抗菌作用;降压药通过阻断血管收缩物质的合成或作用来降低血压。

4. 药物药效学药物药效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效果的学科。

药物的药效学参数包括最大有效浓度、半数致效浓度、最大有效时间等。

了解药物的药效学参数可以帮助医生和药师更好地指导药物的使用。

5.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是指两种或多种药物同时使用时可能产生的相互影响。

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导致药物的药效增强或减弱,甚至产生不良反应。

了解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医生避免不良的药物组合。

6. 药物副作用药物的副作用是指治疗作用以外的药物对机体产生的不良反应。

不同的药物具有不同的副作用,副作用可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

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进行合理用药。

7. 个体差异不同的个体对药物的反应可能存在差异,这是由于个体的遗传差异、生理差异和环境差异等因素影响引起的。

药理学基础知识

药理学基础知识
分类
根据药物不良反应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微不良反应、严重不良反应、 致畸反应、致突变反应等。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和报告
监测
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是指对药物使用过程中不良事件的收集 、评估和报告的过程,以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
报告
药物不良反应的报告是发现和记录药物不良反应的重要环节 ,有助于及时发现并解决药物安全性问题。
影响因素
药物的消除受多种因素影响,如药物的性质、体 内分布、代谢和排泄途径等。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
吸收速率常数(Kabs)
半衰期(t1/2) 生物利用度(F)
表观分布容积(Vdss) 清除率(Cl)
05
药物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的定义和分类
定义
药物不良反应是指在使用药物时出现的任何有害而非治疗作用相关的反应,包括 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停药反应等。
第一阶段反应
生物转化主要发生在肝脏,分为第一阶段 反应和第二阶段反应。
第二阶段反应
涉及氧化、还原、水解等反应,主要生成 极性代谢物以便于排泄。
涉及结合反应,将极性代谢物转化为可溶 性物质以便于排泄。
药物的消除
概念
药物的消除是指将药物从体内排出的过程,包括 代谢和排泄。
途径
药物可经尿液、胆汁、汗液、眼泪等途径排出。
感谢观看
02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跨膜转运
01
02
03
被动转运
药物通过脂溶性扩散、经 载体易化扩散等方式通过 生物膜。
主动转运
药物通过载体或通道转运 ,包括原发性主动转运和 继发性主动转运。
膜通道型转运
药物通过通道蛋白转运, 如离子通道、水通道等。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

药理学-知识点-归纳药理学知识点归纳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它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

以下是对药理学一些重要知识点的归纳。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1、药物的作用兴奋作用:使机体原有功能增强。

抑制作用:使机体原有功能减弱。

2、药物作用的选择性有些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产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器官作用很小或无作用。

选择性高的药物,针对性强,副作用相对较少;选择性低的药物,作用广泛,副作用较多。

3、治疗作用对因治疗: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使用抗生素杀灭病原微生物。

对症治疗:改善疾病症状,如使用镇痛药缓解疼痛。

4、不良反应副作用: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毒性反应: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

后遗效应: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药物损伤细胞遗传物质导致的特殊不良反应。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1、吸收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可能受食物、胃肠道酸碱度等因素影响吸收。

注射给药:包括静脉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吸收速度较快。

呼吸道吸入给药:适用于气体或挥发性药物。

经皮给药:药物通过皮肤吸收,但吸收速度较慢。

2、分布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结合型药物暂时失去药理活性,且不易透过血管壁。

药物在体内的分布不均匀,受血流量、组织亲和力、体液 pH 等因素影响。

3、代谢主要场所是肝脏,通过各种酶的作用使药物发生化学变化。

药物代谢的结果可能使药物活性增强、减弱或灭活。

4、排泄肾脏排泄: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分泌。

胆汁排泄:有些药物经胆汁排泄后,可在肠道再次吸收形成肝肠循环。

其他排泄途径:如乳汁、唾液、汗液等。

三、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1、量效关系以药物剂量为横坐标,以药物效应为纵坐标作图,得到量效曲线。

效能: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

药理学知识点概要

药理学知识点概要

药理学知识点概要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含病原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学科,它为临床合理用药、防治疾病提供基本理论依据。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药理学知识点。

一、药物的基本作用药物作用具有两重性,即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治疗作用又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

对因治疗旨在消除致病因子,如使用抗生素杀灭细菌治疗感染性疾病;对症治疗则是改善症状,例如用退烧药降低高热患者的体温。

不良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副作用是在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通常较轻微,如阿托品用于解除胃肠痉挛时引起的口干。

毒性反应是用药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损害,可分为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如服用巴比妥类催眠药后次日出现的困倦、乏力。

变态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与药物剂量无关,常见于过敏体质患者,如青霉素过敏。

特异质反应则是少数特异体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

二、药物的体内过程药物在体内的过程包括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

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影响吸收的因素有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途径等。

口服给药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但可能会受到首过消除的影响,导致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减少。

分布是指药物吸收后随血液循环到达各组织器官的过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受血浆蛋白结合率、器官血流量、组织细胞结合等因素的影响。

代谢是指药物在体内发生化学结构的改变,主要场所是肝脏,参与代谢的酶主要是细胞色素P450 酶系。

排泄是指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机体排出体外的过程,主要途径有肾脏排泄、胆汁排泄等。

三、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在一定范围内,药物的效应与剂量成正比,但超过一定剂量后,效应不再增加,甚至可能产生毒性反应。

量效曲线可以反映药物的剂量与效应之间的关系,包括效能和效价强度两个重要概念。

效能是指药物所能产生的最大效应,效价强度则是指能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或浓度,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

药理学基础知识详解

药理学基础知识详解

药理学基础知识详解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作用机制、作用效应以及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的科学。

对药理学基础知识的深入了解,是医学和药学领域从业人员必备的基本素养。

本文将从药物的分类、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和毒性等方面详细解析药理学的基础知识。

1.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按照其化学结构、作用机制、治疗用途等多个角度进行分类。

常见的药物分类包括:按照化学结构分为生物碱类、激素类、抗生素类等;按照作用机制分为激动剂、拮抗剂、酶抑制剂等;按照治疗用途分为抗生素、抗肿瘤药物、心脑血管药物等。

2. 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的作用机制是指药物与生物体内的分子、细胞、组织等发生相互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过程。

作用机制可以通过调节受体、影响酶活性、干扰细胞信号传导等方式实现。

药物的作用机制对于解释其药效和副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3. 药物代谢与排泄药物在体内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最终被清除出体外。

药物代谢主要发生在肝脏中,通过酶的作用将药物转化成代谢产物,以便更好地排除体外。

药物排泄则通过肾脏、肠道、肺和乳腺等途径进行。

4. 药物的药效与副作用药效是药物的主要作用,指药物在生物体内产生的预期疗效。

药物的副作用是指药物除了期望的治疗效果外产生的其他不良反应。

不同药物在不同个体中的药效与副作用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合理用药至关重要。

5. 药物毒性与安全性评价药物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产生一定的毒性作用,这是影响药物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药物毒性与安全性评价旨在评估药物的潜在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

优选合适的剂量、监测药物治疗过程和定期进行安全性评估是确保用药安全的重要手段。

6. 药物相互作用药物相互作用指的是两个或多个药物在同时使用时相互影响或改变其药效的现象。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疗效的增强或减弱,同时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风险。

医师和药学人员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的可能性,并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药物组合。

总结起来,药理学基础知识是医学和药学从业人员必备的重要素养。

药理基础必学知识点

药理基础必学知识点

药理基础必学知识点
1. 药物的分类:药物可以根据作用机制、化学结构、药效等进行分类,常见的分类有抗生素、抗凝血药、抗癌药等。

2.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了解药物在体内的活动过程。

3. 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对生物体产生的效应,了解药物的治疗作用、毒副作用等。

4. 躯体依赖与戒断反应:某些药物具有依赖性,长期使用后会导致躯
体依赖,停药时会产生戒断反应。

5. 药物的药物相互作用:某些药物会相互影响,使其中一个药物的药
效增强或减弱。

6. 药物过敏与不良反应:有些人对特定药物具有过敏反应,出现过敏
症状,而不良反应则是药物治疗过程中的不良效应。

7. 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药物具有一定的毒性,需要合理用药,避免
药物的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

8. 药物的剂型和给药途径:药物可以制成不同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并通过不同的途径给药(如口服、注射、局部涂抹等)。

9. 药物的选择和合理用药:根据疾病的特点、患者的情况、药物的特
点等因素进行药物的选择和合理用药。

10. 药物的存储和配伍:药物应妥善存放,避免日光直射、高温等条件,同时需要注意药物的配伍禁忌,避免药物相互影响产生不良反应。

大一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大一药理学基础知识点

大一药理学基础知识点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机制、药效学、药代动力学以及药物的剂量、用药途径等方面的学科。

作为医学和药学领域的重要学科之一,药理学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药物的临床应用和药物研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大一药理学基础知识点,帮助读者了解药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核心内容。

一、药物分类根据药物的化学结构和药理作用,药物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 生化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酶类制剂等。

例如胰岛素、肾上腺素等。

2. 天然药物:来自于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如中药材。

例如马钱子碱、青蒿素等。

3. 合成药物:通过化学方法制备合成的药物。

例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

4. 半合成药物:以天然产物为原料进行部分合成得到的药物。

例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5. 生物制品:包括生物工程制品、免疫制剂等。

例如人胰岛素、疫苗等。

二、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会通过与生物体内的靶标相互作用,改变生物体的生理和生化过程,从而产生疗效。

常见的药物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种:1. 拮抗作用:药物与生物体内的受体或酶相互作用,阻断其正常的信号传导或催化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2. 激动作用:药物与生物体内的受体结合,增强其正常的信号传导或催化作用,从而产生治疗效果。

3. 增效作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药物一起使用,相互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4. 抑制作用:药物对生物体内的某一生理或生化过程产生抑制作用,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三、药效学药效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效果,包括药物的疗效、毒性和副作用等。

常用的药效学参数有以下几个:1. ED50:半数有效剂量,即使半数个体达到治疗效果所需的药物剂量。

2. LD50:半数致死剂量,即使半数个体达到致死效果所需的药物剂量。

3. TI值:治疗指数,即LD50/ED50。

用于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药物的起效时间、持续时间和作用强度等参数也是药效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药代动力学药代动力学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药理学》临床专业复习大纲

《药理学》临床专业复习大纲

《药理学》复习大纲1.稳态血药浓浓度相关知识。

概念:指等间隔等量多次给药时,血药浓度先呈锯齿形上升,经4-5个半衰期则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上波动,此时的血药浓度称为稳态血药浓度。

半衰期: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多次给药后药物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仅取决于药物半衰期。

提高给药频率或增加给药剂量均不能使稳态浓度提前达到,只能改变体内药物总量与谷浓度之差。

剂量不变时,加快给药频率使体内的药物总量增加、峰谷浓度差缩小;延长给药间隔时间使体内药物总量减少、峰谷浓度差加大。

P15-P162.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特点及影响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

一、吸收二、分布分布特点:1.不均匀2.靶器官浓度决定药理作用强度3.药物局部积蓄可产生副作用分布影响因素:1.血浆蛋白结合率2.器官血流量3.组织细胞结合(亲和力)4.体液pH和药物解离度5.体内屏障三、代谢代谢特点:1.化学结构发生改变2.肝脏是最主要药物代谢器官3.代谢后药理活性或毒性发生改变代谢影响因素:1.给药途径与给药剂量对代谢的影响;2.酶促及酶抑作用;3.影响药物代谢的生理因素:①性别;②年龄;③个体;④疾病;⑤饮食。

四、排泄肾脏排泄特点:1.需要载体,需要能量、低浓度到高浓度2.具有饱和现象,存在竞争性抑制作用3.血浆蛋白结合率一般不影响主动分泌速度影响因素:药物脂溶性、尿pH值、尿量、肾清除率胆汁排泄特点:1.以主动分泌为主,也有被动扩散过程2.药物必须是极性物质,分子量大于300,小于5000影响因素:胆汁流量、胃肠道pH、药物极性和分子量、肠肝循环五、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特点:1.结合型分子量大,转运慢,消除慢,维持时间长,暂时储存于血中2.与血浆蛋白结合率,分布容积小3.暂时失活4.差异性,可逆性5.饱和性,竞争性3.受体激动药、阻断药的特点。

受体激动药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阻断药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4.体液的PH对药物解离的影响,比如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下解离度脂溶性会怎样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理学》教学大纲课程编码:12100149课程英文译名:Pharmac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开课对象:制药工程开课学期:6学分:2学分总学时:32学时讲课:32学时一、说明【目的任务】本课程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是科学基础课。

其目的在于:充分发挥药物的治疗效果,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为开发研究新药或新剂型提供实验资料;也有助于阐明药物的作用机制,进一步了解机体功能的生理生化过程的本质。

本课程的任务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药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常用的各种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主要用途、重要不良反应和禁忌症,为今后从事药物合成等制药工程工作提供必需的理论知识。

【教学安排】本课程为考试课,在第6学期完成,总学时数为32学时。

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篇总论(共6学时)第一章绪言(1学时)【教学要求】掌握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药物的概念;熟悉新药的药理学研究;了解药理学的任务及药理学发展简史。

【教学内容】一、药理学的任务和内容二、药理学的发展简史三、药理学研究的前景展望第二章机体对药物的作用——药动学(2.5学时)【教学要求】掌握药代动力学重要参数,熟悉药物的跨膜转运及体内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了解多次用药和给药方案。

【教学内容】一、药物的跨膜转运二、药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与排泄及影响因素三、药动学的基本概念及参数生物利用度、血药峰值浓度与稳定浓度、血浆半衰期、表观分布容积、房室模型、曲线下面积、清除率和消除速率常数等。

四、药消除动力学零级动力学、一级动力学与药物半衰期(t1/2)的理论与实际意义。

连续多次给药的血药浓度变化:经5个t1/2血药浓度达稳态坪值;坪浓度、负荷量、维持量及个体化治疗的概念与意义。

第三章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2学时)【教学要求】掌握药物的基本作用;熟悉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及作用机制;了解受体理论。

【教学内容】一、药物的基本作用作用的基本表现、作用的选择性、治疗作用、不良反应和两重性二、受体理论和信号传导受体的基本概念、特性和受体学说三、药物的构效关系与量效关系量效曲线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效能、效价强度及治疗指数、安全范围的概念和意义四、影响药效的因素了解影响药物作用的各种因素,药物方面因素(剂型,给药途径,反复用药,联合用药)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了解机体方面的因素(年龄、性别、疾病状态、遗传、心理因素、种属差异及个体差异)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第四章新药的药理学研究(0.5)【教学要求】掌握临床前药理学研究的四个方面、各期临床实验,熟悉临床药理学研究的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一、新药研究的基本概念二、临床前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三、新药临床实验的I、II、III、IV期第二篇外周神经系统药理(共5学时)第五章传出神经系统药理概论(1学时)【教学要求】了解传出神经系统,熟悉各型受体的分布及兴奋时的生理效应及药物的作用方式;熟悉传出神经药物的分类。

【教学要求】一、传出神经的解剖分类及生理功能二、受体与递质的分类三、传出神经受体的生物效应四、传出神经药物的作用方式和分类第六章胆碱受体激动药和作用于胆碱酯酶药(1学时)【教学要求】掌握毛果芸香碱的作用、应用和不良反应;了解乙酰胆碱的M、N样作用;掌握新斯的明对骨骼肌、胃肠道和心血管的作用、用途、不良反应和禁忌症;熟悉有机磷酸酯的中毒机制,阿托品和碘解磷定(氯解磷定)的解毒机制。

【教学内容】一、乙酰胆碱的M及N样作用二、毛果芸香碱兴奋眼虹膜括约肌和睫状肌M胆碱受体,对瞳孔及眼内压的影响及用途三、可逆性抗胆碱酯酶药新斯的明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四、有机磷酸酯的中毒机理,急性中毒的表现(M、N样作用及中枢症状)五、碘解磷定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的机制,阿托品解毒的效应,二药合用的理由第七章胆碱受体阻断药(1学时)【教学要求】掌握阿托品的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熟悉中毒表现、中毒的处理及禁忌症;熟悉山莨菪碱、东莨菪碱对外周血管、中枢神经系统、及对眼、腺体作用的区别,它们的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了解阿托品代用品。

【教学内容】一、阿托品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二、山莨菪碱、东莨菪碱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及禁忌症三、阿托品的合成代用品四、N胆碱受体阻断药(自学)第八章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1学时)【教学要求】了解该类药物的化学结构特点,构效关系,化学结构与体内过程的关系及其分类;掌握肾上腺素受体激动药对受体的选择性、临床应用、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一、α受体激动药去甲肾上腺素的体内过程;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去氧肾上腺素对α受体的作用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临床用途,不良反应二、α、β受体激动药肾上腺素、多巴胺、麻黄碱对α和β受体的选择性、药理作用临床用途、不良反应、注意事项三、β受体激动药异丙肾上腺素、多巴酚丁胺对受体的选择性、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第九章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1学时)【教学要求】掌握α受体阻断药芬妥拉明的药理作用,熟悉作用机制、临床用途和不良反应;了解α受体阻断药及β受体阻断药的分类。

【教学内容】一、α受体阻断药酚妥拉明对α受体的选择性阻断作用、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临床用途、不良反应二、β受体阻断药对β1、β2受体的选择性阻断作用、对血管、心脏、肾素活性、支气管的影响,膜稳定作用,内在拟交感活性,临床用途,不良反应。

普萘洛尔等作用特点第十章局部麻醉药(自学)第三篇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共5学时)第十一章全身麻醉药(自学)第十二章镇静催眠药(1学时)【教学要求】掌握苯二氮卓类、巴比妥类的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主要不良反应;理解苯二氮卓类与巴比妥类药物的分类、药动学特点及其他药物特点。

【教学内容】一、苯二氮卓类药理作用、作用机制、药动学特点、临床应用及主要不良反应二、巴比妥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应用及不良反应三、其他镇静催眠药的作用特点:水合氯醛等第十三章抗癫痫药和抗惊厥药(自学)第十四章抗精神失常药(1学时)【教学要求】掌握氯丙嗪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及常见不良反应;了解其他抗精神失常药的作用特点及用途;熟悉抗精神失常药的分类及作用与机制。

【教学内容】一、抗精神病药药物分类,对多巴胺受体的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临床用途及常见不良反应二、抗抑郁症药三环类、NA、5-HT再摄取抑制药和MAO抑制药的抗抑郁作用及机制,药物相互作用。

代表药物有:米帕明、地昔帕明、苯乙肼和氟西汀三、抗躁狂症药(自学)四、抗焦虑症药(自学)第十五章抗帕金森病和治疗老年性痴呆药(0.5学时)【教学要求】掌握左旋多巴和苯海索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用途及不良反应;了解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和代表药物。

【教学内容】一、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与药物的分类二、拟多巴胺类药类药左旋多巴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用途及不良反应三、中枢性的抗胆碱药第十六章抗老年性痴呆药(0.5学时)【教学要求】了解老年痴呆的发病机制和抗老年痴呆药的发展方向,掌握临床常见的抗老年痴呆药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用途及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一、老年痴呆症的发病机制与药物分类二、中枢性拟胆碱药和它们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用途及不良反应三、美金刚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用途及不良反应第十七章镇痛药(1学时)【教学要求】了解阿片受体分型及意义;掌握吗啡等药理作用、作用机制、用途及不良反应;熟悉人工合成镇痛药度冷丁喷他佐辛的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熟悉阿片受体拮抗药的临床意义。

【教学内容】一、阿片生物碱类阿片的来源及构效关系,内源性阿片肽和阿片受体的分型及意义;吗啡的作用及其机制,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中毒抢救及禁忌证;可待因的作用特点及用途二、人工合成镇痛药三、其他镇痛药曲马朵、布桂嗪、二氢埃托啡和布托啡诺的作用特点及应用四、阿片受体拮抗药第十八章中枢兴奋药(自学)第十九章解热镇痛抗炎药与抗痛风药(1学时)【教学要求】掌握解热镇痛抗炎药的共同作用及其机制;掌握阿司匹林的作用特点、用途及常见不良反应;了解其他类别的解热镇痛抗炎药的作用特点、用途及不良反应及抗痛风药。

【教学内容】一、解热、镇痛、抗炎的作用机制二、水杨酸类阿司匹林的吸收与代谢特点,临床用途,常见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三、其它类对乙酰氨基酚作用特点及应用注意;保泰松的代谢、作用特点及适应证,不良反应与禁忌证;吲哚美辛的适应证及禁忌证四、解热镇痛抗炎药的配伍应用五、抗痛风药第四篇内脏系统药理(共7学时)第二十章抗心律失常药(1学时)【教学要求】熟悉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及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掌握抗心律失常药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了解药物选用。

【教学内容】一、正常心肌电生理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二、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及药物分类三、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的作用、用途与不良反应四、快速型心律失常的药物选用第二十一章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1学时)【教学要求】了解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心脏的病理生理改变及治疗药物分类;掌握强心苷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临床应用、药代动力学特点及不良反应与防治。

【教学内容】一、慢性心功能不全时心脏结构与功能、神经内分泌及心肌β-受体信号转导的变化二、强心苷的构效关系、作用、用途、药代动力学以及不良反应与防治三、血管扩张药及非强心苷类药物第二十二章抗心绞痛药与抗动脉粥样硬化药(0.5学时)【教学要求】掌握硝酸酯类、β-受体阻断药、钙拮抗的抗心绞痛作用及机制;熟悉各类抗心肌缺血药的临床用途;HMG-CoA还原酶抑制剂的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一、硝酸酯类抗心肌缺血机制、临床用途、药动学特点及主要不良反应二、β-受体阻断药的抗心肌缺血机制及临床用途、以及与硝酸酯类合用能相互增效机制三、钙拮抗药硝苯地平、维拉帕米、地尔硫卓的抗心绞痛机制、作用特点及临床用途第二十三章抗动脉粥样硬化药(0.5学时)【教学要求】了解血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掌握抗动脉粥样硬化药的分类及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

【教学内容】一、血脂代谢途径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机理二、调血脂药的分类和代表药物三、临床常用调血脂药作用机制、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第二十四章抗高血压药(1.5学时)【教学要求】掌握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熟悉各类抗高血压药代表药的降压机制及作用特点;掌握各类抗高血压药的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和应用原则。

【教学内容】一、抗高血压药物的分类二、利尿药(重点为噻嗪类利尿药)的降压机制、主要不良反应三、钙通道阻滞药(硝苯地平等)的抗高血压机制,不同钙拮抗药的作用特点、临床用途和主要不良反应四、β-受体阻断药的降压机制及临床应用特点,临床应用时的注意事项五、四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Ⅰ抑制药及AT1受体阻断药的抗高血压机制,临床用途,主要不良反应六、中枢性降压药可乐定的降压机制、临床用途及主要不良反应七、α1受体阻断药哌唑嗪的抗高血压机制,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八、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的抗高血压药硝普钠的降压作用特点、临床应用、主要不良反应,久用降压作用减弱的原因以及与利尿药、β-受体阻断药合用增加疗效的机制九、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第二十五章利尿药和脱水药(0.5学时)【教学要求】了解利尿药作用的生理基础;熟悉各类利尿药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掌握利尿药临床应用及应用原则、主要不良反应及用药注意事项;熟悉其临床用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