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交流史作业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与社会部编版》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设计方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掌握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认识。
二、教学内容:1.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3.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内容和影响。
2. 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3. 展示法: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见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进修:讲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相关知识。
3. 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主要形式和内容。
4. 总结:让学生展示他们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理解和见解,提高他们的表达能力。
5. 完成作业:安置相关作业,让学生深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影响和意义。
六、评判方式:1. 教室表现:考察学生在教室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2. 作业成绩:根据学生完成的作业质量进行评分。
3. 考试成绩:通过期中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掌握水平。
七、延伸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实际情况。
2. 鼓励学生阅读相关书籍和资料,深入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内涵和意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希望能够引导学生了解唐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和影响,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认识,提升其综合素质和学术水平。
同时,也希望学生能够在进修中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增强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兴趣和热情。
北语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1.doc
1.对西域诸国理解有误的是()A.大宛、大夏、安息属于土著国B.匈奴最强C.大月氏败给了大夏D.汉得乌孙马,称为“天马”,后得到大宛汗血马,改称乌孙马为“西极”。
【参考答案】: C2.有关唐以来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造纸术的西传是在高仙芝败于大食兵的8世纪中叶。
B.火药的制作方法由阿拉伯商人带到国外C.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地中海,意大利商船率先采用D.雕版印刷术在8-10世纪传入伊斯兰世界的两河流域和埃及【参考答案】: B3.确定罗布泊是个移动性湖泊,并指出其当时准确位置的考古学家是()。
A.普尔热瓦尔斯基B.李希霍芬C.斯文赫定D.斯坦因【参考答案】: A4.遣唐使的历史贡献不包括()A.引进唐朝律令典章,推动日本社会改革B.吸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C.吸收中国先进物质文明,促进日本经济发展D.提升了日本国民的精神素质【参考答案】: D5.首次用四个字“合敬清寂”概括出茶道的精神的是()。
A.冈仓天心B.千利休C.荣西D.最澄【参考答案】: B6.对大秦国认识有误的是()A.大秦有类中国B.大秦多宝、欲通使于汉C.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建都在君士坦丁堡,在唐、宋中国典籍中,称之为叫“拂菻”D.“拂菻”是从意大利语翻译而来的【参考答案】: D7.对唐朝盛世景象叙说不正确的是()A.唐长安城里外国人在城里都有自己的居住区,享受一定的治外法权B.在唐的侨民以波斯人最多C.唐朝一般让外国人穿自己民族的服饰,以示区别,不与华人混同D.昭武九姓曾经是月氏人【参考答案】: B8.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表现的是()A.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B.体貌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C.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发展到铁器D.人身材变高【参考答案】: B9.写了一本《远东游记》的来华天主教传教士是()。
A.柏朗嘉宾B.罗伯鲁C.马可波罗D.孟高维诺【参考答案】: B10.以下不是前三史对西域记载的特点的是()A.语言准确生动,但所闻与所见没有分开记载B.对西方国家分土著与行国分别加以介绍,分类科学C.这500年来中国人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丰富起来D.介绍其物产经济、城郭属国、军事实力和制度交通等,记述比较详细【参考答案】: A11.对万叶假名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A.出现“假名”B.最初的假名,是直接借用汉字的音来记录日本语言的发音,即放弃汉字的固有含义,只取其音C.万叶假名看上去全是汉文,但中国人看不懂,现代日本人却可以看懂D.在记录同一个日语发音时,不同时候不同人会用不同的同音汉字12.唐三彩中有很多胡俑,深目高鼻,或抱西域乐器,或牵引驼马,风尘仆仆于沙漠山岭之间,这些都是()商人。
北京语言大学《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以下理解有误的是()A:朱士行是中国僧人中第一个到达印度并取得大批佛教经典原本的人B:玄奘译经的基本程序,中国翻译史上称为“汉唐旧法”C:义净印度之游走的是海路,他还著有《梵语千字文》,是一部学习梵语的字书D:法显的《佛国记》有很重要的历史研究价值正确选项:A鉴真在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A:佛教方面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了正轨B:建筑方面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C:留有《伤寒杂病论》一卷,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D:书法方面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正确选项:C对唐景教碑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景教碑是一块黑色的石灰石碑,大体完好B:高10英尺,宽4英尺,厚1英尺,重约2吨C:正面文字32行,每行62字,共1900余汉字D:下方和左右侧面是一些专门的文字,即希腊文正确选项:D对佛教三世佛认识有误的是()A: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B:西方极乐世界的释迦牟尼佛C:过去佛燃灯佛D:未来佛弥勒佛正确选项:B不属于“摩西十戒”的内容的是()。
A:一定要信耶和华B:不能把自己作为神C:不能偷盗、杀戮,不能侵占别人的财产D:于礼拜日谨守安息日正确选项:D有关佛教中国发展,认识有误的是()A:佛教东汉初年已传入中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还看不出影响的迹象B:由于时代的局限,魏晋时代所理解的佛学只能是玄学化的佛学C:印度禅学在中国的变异并发展成禅宗的原因是时代浪潮的影响D: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正确选项:C对中国丝织物的发达认识有误的是()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养蚕织丝的国家B:至迟在殷商时代,中国已发明了提花装置C:两汉时期,已可以织出各种提花的彩色的丝绸D:先秦文献中不同织法的丝绸有不同的名称正确选项:C唯一得到谥号的来华传教士是()。
A:汤若望B:南怀仁C:白晋D:利玛窦正确选项:B写下《读景教碑书后》的中国人是()。
A:李之藻B:钱大昕C:张庚虞D:韩泰华正确选项:A郑和到达各国的第一件事就是()。
104303中西文化史作业
• 由于地处特兰托自治 省,大学的管理有一 定特殊性,由管理委 员会制定一系列自治 章程。新章程始于 1995年。特兰多省位 于意大利北部,拥有 丰富的自然资源,发展 农产品,加工业和旅游 业等一系列辅助产业, 目前经济以旅游、农 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 主。
Hale Waihona Puke 返回NO 3. 马尔凯理工大学
• 安科纳-马尔凯理工大学是由原来的安科纳大学 (University of Ancona)在2003年1月18日更名而 来。安科纳地区的教育传统可以追溯到中世纪。 在1562年该地区已经拥有了一所在Pope Pius VI 授权下建设的法学院用以传授市政和基督教教规 的法律以及宗教神学。
• 都灵理工大学是一个研究性的大学,它在本土上起到社会作 用,为未来准备革新的一代,并且发展有国际价值的理工研 究和研究成果的转移和开发.在最后几年内, 都灵理工大学 增强研究,并且与欧洲以及国际学校,企业,地斱部门,社会经 济系统建立关系网.这个现象显示在每年与政府,地斱部门 和公司签署的800个研究合同上. Alenia, 康派, 法拉利, 菲 亚特, IBM, 米其林, 微软, 摩托罗拉, 诺基亚, 菲利普, Piaggio, Pininfarina, Pirelli, 西门子, STMicroelectronics, 意大利电子通讯是最主要的研究合 作伙伴.
北语19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4
(单选题)1: 白晋在其写的帝传中,这样描写一位皇帝:“思想敏捷,明智,记忆力强,有惊人的天才,他有经得起各种事变考验的坚强意志。
”这位皇帝是A: 顺治B: 雍正C: 康熙D: 乾隆标准答题:(单选题)2: 以下对唐四大发明的有关认识有误的是()A: 罗盘经阿拉伯人传入地中海,意大利商船率先采用B: 火药的成分硝传入阿拉伯帝国,波斯人称为中国盐、阿拉伯人称为中国雪C: 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是868年的《金刚经》D: 中国发明的铅活字印刷开始了印刷史上的新时代标准答题:(单选题)3: 利玛窦认为中国人也应该更多的建立一种平等、博爱的关系,因而写了()。
A: 《西国记法》B: 《交友论》C: 《畸人十篇》D: 《天主实义》标准答题:(单选题)4: 对唐朝盛世景象叙说不正确的是()A: 唐长安城里外国人在城里都有自己的居住区,享受一定的治外法权B: 在唐的侨民以波斯人最多C: 唐朝一般让外国人穿自己民族的服饰,以示区别,不与华人混同D: 昭武九姓曾经是月氏人标准答题:(单选题)5: 以下是通过宗教传播进行文化交流的()A: 13世纪蒙古统治者向西扩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B: 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唐朝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和医药之学C: 张骞出使西域与外国联谊、交通D: 西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买卖中国丝绸等商品标准答题:(单选题)6: “支那”解释中影响最广的是()A: 中国所产丝绸“绮”的对音B: 羌的对音C: “茶”的对音D: “秦”的对音标准答题:(单选题)7: 对中国丝织技术西传认识有误的是()A: 中国公主将蚕种带到了于阗,使那里的人懂得了种桑养蚕B: 中国的丝织锦技术直接传入波斯,使波斯有了自己的丝织业C: 中国的蚕种是从新疆运到拜占廷的D: 李约瑟认为,西方使用提花机至少晚于中国4个世纪标准答题:(单选题)8: 对佛教三世佛认识有误的是()A: 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B: 西方极乐世界的释迦牟尼佛C: 过去佛燃灯佛D: 未来佛弥勒佛标准答题:(单选题)9: 为路易十四写了一份报告《康熙帝传》的是()。
北师19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4-答案
北师19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4答案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题目】(选择题)以下是用万叶假名写成的是()。
A、《古事记》B、《日本书纪》C、《怀风藻》D、《枕草子》正确的选择是:A【题目】(选择题)礼仪之争的内容不包括()。
A、“Deus”是直接译为陡斯、天主,还是中国的天、上帝B、敬孔是偶像崇拜还是祭念先师C、祭祖是祈神佑福还是追忆尽孝D、是否要尊长听君正确的选择是:D【题目】(选择题)对唐朝盛世景象叙说不正确的是()A、唐长安城里外国人在城里都有自己的居住区,享受一定的治外法权B、在唐的侨民以波斯人最多C、唐朝一般让外国人穿自己民族的服饰,以示区别,不与华人混同D、昭武九姓曾经是月氏人正确的选择是:B【题目】(选择题)对平假名、片假名理解错误的是()A、日语假名发明后,日本文字的书写体系就不用汉字了B、片假名只是取用了汉字的一部分C、平的意思是平常、不严格,一般柔和婀娜,棱角较少D、手写草了,就是平假名正确的选择是:A【题目】(选择题)对日本文字的看法不正确的是()A、从历史上看,日本的文字和汉字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关系、血缘关系B、日本现在使用的文字是“汉字假名混合体”C、汉语和日语属于同一种语言,即“汉字文化圈”D、假名是在吸收、改造中国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发展起来的日本自己独特的字母正确的选择是:C【题目】(选择题)有关佛教中国发展,认识有误的是()A、佛教东汉初年已传入中国,在广大人民群众中还看不出影响的迹象B、由于时代的局限,魏晋时代所理解的佛学只能是玄学化的佛学C、印度禅学在中国的变异并发展成禅宗的原因是时代浪潮的影响D、隋唐以后,中国佛教基本上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第4课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同步分层作业含解析卷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分层作业(一)【夯基达标】1.(2022秋·河北承德·七年级统考期末)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朝后期894年止,先后派使到中国达13次。
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留学僧、留学生、画师、工匠、水手等。
这说明()A.日本主导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B.中日之间文化交往、交流广泛C.唐朝文化对日本有强大吸引力D.日本全面学习中国以改造本国2.(2022秋·山东青岛·七年级统考期中)下图两人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B.对外开放,双向交流C.世界交流,求同存异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3.(2022秋·山东青岛·六年级统考期中)唐朝时,东渡日本,前后用了12年,随行的有36人献出生命。
虽失明,但百折不挠,到日本时已是66岁高龄。
在日本10年,极受尊敬和爱戴。
他是()A.鉴真B.玄奘C.郑和D.马可·波罗4.(2022秋·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中)最适合参加如下图比赛的国家是()A.印度B.日本C.波斯D.高丽5.(2022秋·山东济南·七年级统考期中)文物是历史的印证,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宝贵遗产。
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印证了()A.唐朝时,中原和少数民族地区之间交流频繁B.唐朝时,中国与阿拉伯、欧洲和非洲地区友好交往C.唐朝时,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先进文化D.唐朝时,中国与新罗交往密切6.(2022秋·河南漯河·七年级校考期中)唐朝由于经济发达,文化在当时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与周围多个国家或地区有频繁的文化交流。
有一个地方的音乐传入中国后,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这个地方是()A.日本B.天竺C.大食D.朝鲜半岛二、【培优促能】1.(2022秋·河南新乡·七年级校考阶段练习)《日本书纪》:“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15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满分答案
作业名称:15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2客观题预算成绩:100分注意:客观题是指单选题、多选题、是非题等能自动判分的题!详细信息:题号:1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对佛教三世佛认识有误的是()A、东方净琉璃世界的药师佛B、西方极乐世界的xx佛C、过去佛燃灯佛D、未来佛弥勒佛学员答案:B正确性:正确题号:2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对万叶假名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A、出现“假名”B、最初的假名,是直接借用汉字的音来记录日本语言的发音,即放弃汉字的固有含义,只取其音C、万叶假名看上去全是汉文,但中国人看不懂,现代日本人却可以看懂D、在记录同一个日语发音时,不同时候不同人会用不同的同音汉字学员答案:C正确性:正确题号:3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对xx景教认识有误的是()。
A、其取名和建碑有关系B、xx景教碑由一个叫xx的人写碑文C、由一个叫xx的xx人刻碑D、叫它景教是因为它的教义实在是太美好了学员答案:B正确性:正确题号:4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天主教的传教史上被称为是东方布教之勋的是()。
A、xxB、xxC、xxD、xx学员答案:A正确性:正确题号:5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写下《读景教碑书后》的中国人是()。
A、李之藻B、钱大昕C、张庚虞D、韩泰华学员答案:A正确性:正确题号:6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对日本茶道的相关认识有误的是()A、茶道有个人服从环境和整体的儒家精神B、冈仓天心认为明清时的淹茶时期是茶的浪漫主义时期C、道教为日本茶道奠定了审美理想的基础D、千利休提出“和、敬、清、寂”四规学员答案:B正确性:正确题号:7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有关郑和下西洋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维语 中外文化交流史 作业
维语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中西文化交流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近代以前,世界尚未紧密联系为一个整体,各个地区之间处于相对隔绝的状态,文化的交流传播主要靠一些先驱人物的引领和撮合。
十七、十八世纪的东西方世界处于风云激荡的转型时期,文化的交流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东弱西强格局的形成,中国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李约瑟难题”的历史遗憾,一失手成千古恨,致使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在近代受尽凌辱。
十七、十八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仍然主要是靠一些先驱人物的引领和撮合,在此过程中,中国清朝的康熙皇帝是一个曾经推动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杰出代表。
康熙皇帝是中国封建社会末期一位杰出的皇帝,开创了中国封建时代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
他思想比较开明,勤于学习,对西方文化兴趣浓厚,努力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积极推动中西文化交流,把十七、十八世纪的中国首都北京打造成了一个中西文化交流的中心,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在中国古代皇帝中,能够勤于学习的皇帝并不多,能够在学习国学的同时还能学习西学从而学贯中西的皇帝则仅见康熙皇帝一人。
可以说,康熙皇帝是中国众多古代皇帝中最有学问的皇帝,学贯中西的第一人!作为一个少数民族满族的皇帝,康熙帝比他的前朝一汉族建立的最后一个王朝一明朝的历代皇帝更热爱和精通汉族的传统文化(即国学)。
他广泛涉猎,经、史、子、集、诗词、书法、音律等都有研究,对宋明以来的官方哲学程朱理学则颇有钻研。
他“钦点”了《资治通鉴纲目大全》,凭借自己的心得体会与一些著名的理学家像李光地等进行过学术探讨,组织他们编纂了《朱子大全》《性理精义》等著作。
又“盛世修宏书”,访求散落民间的书籍,网罗一大批博学鸿儒,大规模地组织编纂了《古今图书集成》《康熙字典》《大清会典》等宏大典籍,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系统总结,促进了中国古典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康熙以其对儒学的浓厚兴趣和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开创了一种良好的文化氛围,在他的垂范下,有清一代,文化繁荣昌盛,涌现了一批一流的人文科学家,在中国文化史上举足轻重。
北语《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
《中外文化交流史》第一次作业题号: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支那”解释中影响最广的是()选项:a、中国所产丝绸“绮”的对音b、羌的对音c、“茶”的对音d、“秦”的对音题号: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唐将高仙芝与大食交战,被俘走的唐代工匠把造纸术传到了阿拉伯世界,这是通过哪一途径进行文化交流的()选项:a、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b、贸易往来c、战争与掠夺d、宗教传播题号: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对大秦国认识有误的是()选项:a、大秦有类中国b、大秦多宝、欲通使于汉c、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建都在君士坦丁堡,在唐、宋中国典籍中,称之为叫“拂菻”d、“拂菻”是从意大利语翻译而来的题号: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地域认识的是()选项:a、生活在极东的地方b、东临大海c、与印度、大夏相邻d、去赛里斯只能走陆路,海路行不通题号: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人种形象认识的是()选项:a、人种矮小,不高b、长寿,寿逾200岁c、红头发、蓝眼睛d、声音嘶哑,不轻易与外人交谈题号: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隋唐时代日本先后派遣十八批僧侣、官员来中国,学习中国制度、文化,这属于哪一文化交流途径()选项:a、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b、贸易往来c、战争与掠夺d、宗教传播题号: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以下不是河西四郡的是()选项:a、武威b、酒泉c、张掖d、吐鲁番题号: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公元前一世纪,古楼兰国改称为()选项:a、于阗b、鄯善c、乌孙d、月氏题号: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以下是通过宗教传播进行文化交流的()选项:a、13世纪蒙古统治者向西扩张,为中西文化交流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b、唐朝鉴真东渡日本,带去了唐朝建筑、雕塑、绘画工艺和医药之学c、张骞出使西域与外国联谊、交通d、西域商人通过丝绸之路买卖中国丝绸等商品题号:1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楼兰女尸属于哪一种人种()选项:a、蒙古人种b、高加索人种c、尼格罗人种d、不确定题号:11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以下不是前三史对西域记载的特点的是()选项:a、语言准确生动,但所闻与所见没有分开记载b、对西方国家分土著与行国分别加以介绍,分类科学c、这500年来中国人对于西方的认识,不断丰富起来d、介绍其物产经济、城郭属国、军事实力和制度交通等,记述比较详细题号:12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不属于赛里斯形象的意义的是()选项:a、是主体对客体关注的产物,是异域形象b、分析赛里斯形象,只需要看它是否符合客体c、其形象描写有一部分是真实的,并不是一无是处的d、对赛里斯的形象的认识,折射了主体自身的文明程度题号:13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远古时期,不同民族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幼芽会沿着有利于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方向发展成熟,这是文化的()选项:a、发展的不平衡性b、民族性c、时代性d、隔离机制题号:14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对中国丝织技术西传认识有误的是()选项:a、中国公主将蚕种带到了于阗,使那里的人懂得了种桑养蚕b、中国的丝织锦技术直接传入波斯,使波斯有了自己的丝织业c、中国的蚕种是从新疆运到拜占廷的d、李约瑟认为,西方使用提花机至少晚于中国4个世纪题号:15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对中国丝织物外传认识有误的是()选项:a、公元前8世纪,中国的丝绸可能已经传到印度与波斯b、至迟在两汉,中国的丝织物一北传到阿尔泰地区c、据古希腊雕塑和陶器彩绘人像服装可以推测公元前5世纪中国丝绸已成为希腊上层人物喜爱的服装d、公元前后,罗马教皇下令禁止男士穿着丝绸,以缓解对丝绸的需求题号:16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对西域三十六国认识有误的是()选项:a、月氏被匈奴打败赶到西边之后地盘变小了,改称小月氏b、西域三十六国实际是受汉王朝管辖的,两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c、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楼兰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题号:17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影响文化的交流和排斥的因素没有()选项:a、主体文化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b、外来文化的效用性c、主体文化相比外来文化是否先进d、外来文化的适应性题号:18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内容:对张骞出使认识有误的是()选项:a、张骞的西行之前,中国人还没到那么远过,眼光也没那么广b、张骞两次出师西域,第二次被匈奴俘虏了c、初次出使西域达13年之久,生还者共两人d、初次出使西域后,中国人第一次知道了安息、天竺等国家题号:19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对中国丝织物的发达认识有误的是()选项:a、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懂得养蚕织丝的国家b、至迟在殷商时代,中国已发明了提花装置c、两汉时期,已可以织出各种提花的彩色的丝绸d、先秦文献中不同织法的丝绸有不同的名称题号:20 题型:单选题(请在以下几个选项中选择唯一正确答案)本题分数:4 内容:对西域诸国理解有误的是()选项:a、大宛、大夏、安息属于土著国b、匈奴最强c、大月氏败给了大夏d、汉得乌孙马,称为“天马”,后得到大宛汗血马,改称乌孙马为“西极”。
初三历史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试题
初三历史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试题1.古代世界,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桥梁,为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作出突出贡献的主要是()A.希腊人B.阿拉伯人C.中国航海家D.意大利传教士【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重要贡献等知识点的理解。
结合所学分析,阿拉伯人把中国的古代文明辗转传入西亚和欧洲等地,也给中国带来了阿拉伯的天文学和医学的知识,以及伊斯兰教和伊斯兰文化,对阿拉伯数字进行发展和传播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在不同文明之间搭起了文化交流的桥梁,促进了这些地区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故答案为B。
【考点】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2.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的是()A.古代印度人B.古代埃及人C.古代阿拉伯人D.中国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人。
发明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的是古代印度人,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因此称为阿拉伯数字,它已经成为世界上人们共同使用的数字,所以答案选A。
【考点】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古代文明的冲撞与文化成就·文明的冲撞与交融·阿拉伯数字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条条大路通罗马。
”材料二桓帝延熹九年,大秦王安敦遣使自日南徼外,献象牙、犀角、瑁,玳瑁,始乃一通。
材料三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古代战争与历史演进的关系时指出:“暴力、战争、掠夺、抢劫等等被看作是历史的动力……古老文明被蛮族破坏,接着就重新形成另一种社会结构。
对野蛮的征服者民族说来,正如以上所指出的,战争本身还是一种经常的交往形式。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哪个时期的什么现象?(4分)它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的“大秦”在世界史上指哪个国家?(2分)材料二记载大秦王安敦派使者到中国具体是在哪一年?(2分)(3)材料三能说明什么?试用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并举例。
北语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1234
20春《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_1一、单选题( 每题4分, 共15道小题, 总分值60分)1.公元前一世纪,古楼兰国改称为()A. 于阗B. 鄯善C. 乌孙D. 月氏答:B 131·9666·29062.约在公元前(),中国已有家蚕丝织成的绢片、丝带、丝线等。
A. 2500B. 2800C. 3000D. 2700答:B3.对西域三十六国认识有误的是()A. 月氏被匈奴打败赶到西边之后地盘变小了,改称小月氏B. 西域三十六国实际是受汉王朝管辖的,两汉设立了西域都护府C. 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D. 楼兰也是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答:A4.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中写到的中国被叫作“支那”,是外国人对()的翻译。
A. 绮B. 秦C. 羌D. 茶答:B5.以下不是河西四郡的是()A. 武威B. 酒泉C. 张掖D. 吐鲁番答:D6.记载了侵略者大肆屠杀华人事件的是()。
A. 《佛郎机传》B. 《和兰传》C. 《吕宋传》D. 《意大里亚传》答:C7.对日语借用汉字阶段的看法有误的是()A. 日本国使用的最初文字就是汉字B. 汉籍传入日本之始,最早的记载当推百济王仁博士带去的《论语》和《千字文》。
C. 这一阶段出现了用汉文写成的史书及文学作品D. 由于使用汉字,几乎所有的日本人都能够很好地研究中国文化答:D8.不属于西方对“赛里斯”人种形象认识的是()A. 人种矮小,不高B. 长寿,寿逾200岁C. 红头发、蓝眼睛D. 声音嘶哑,不轻易与外人交谈答:A9.和平年代最通常的中外文化交流渠道是()。
A. 官方派遣使节、留学生、乐舞团体等B. 贸易往来C. 宗教传播D. 战争与掠夺答:A10.中国的茶文化、茶的种植、吃茶的好处等,是在()时期真正在日本普及开来的。
A. 隋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答:C11.以下不属于弥生飞跃的表现的是()A. 生产方式由采集渔猎到农耕水稻B. 体貌由单眼皮变为双眼皮C. 工具由新石器、金石并用发展到铁器D. 人身材变高12.日本茶道的集大成者,被称为日本茶圣的是()。
中外文化交流史考试题目和答案
中外文化交流史一.什么是文化?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什么?1.什么事文化:笼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
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2.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基本精神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那些长期受到人们尊崇并成为生活行动的最高指导原则的思想观念和固有传统,从理论思维的高度审视,所谓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广义地讲,就是指导中华民族延续发展、不断前进的精粹思想,是民族文化的主导思想。
就其性质而言,它是一种伟大的卓越的精神;就其表现形式而言,它渗透在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之中。
由于中国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表现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思想也不是单纯的,而是一个包含着诸多要素的思想体系。
现在“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刚健有为”、“贵和尚中”被普遍认为是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主体内容。
二.中国文化史如何分期?各阶段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雏形期(炎黄-夏、商、周时代):中国文化在韵事社会(即新石器时代)开始萌芽,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始宗教(图腾崇拜)、原始艺术和原始的哲学思维不断演进。
在早期的神话传说中,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史影,盘古开天,女娲补天,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神农尝百草,伏羲画八卦……这些美丽动人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先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精神和取得的业绩,以及对周围世界的思考。
从黄帝逐鹿中原到夏、商、周三代,中国文化在自身的生命运动中迈出了巨大的步伐。
在商代,脊骨文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字进入成熟阶段;殷末周初,哲学思想又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出现了阴阳、五行观念;《周易》古经大约也于此时期形成,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八卦学说,从而使中国文化逐渐具备了雏形。
2. 形成时期(春秋战国):春秋战国使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形成期。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1
历史-资料-打印版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作业11、杜郭沫若诗“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⑴鉴真六次东渡日本是在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间()A、唐太宗B、武则天C、唐玄宗D、唐高宗⑵鉴真“航东海”的目的是()A、求取佛经精义B、弘扬佛法C、传播高潮的医术D、学习日本的文化⑶说他“一片精诚照太清”的理由是什么?⑷诗中哪一句体现了“传道艺”的影响?他传播了哪些“道艺”?⑸鉴真东渡日本后,定居在日本___,鉴真死后,安葬在日本,至今在___内安放着他的坐像。
⑹鉴真为传播大唐文化六次东渡,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借鉴并学习哪些精神?2、唐朝时,世界各地的人们漂洋过海,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身手中国文化的影响。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⑴唐朝对日本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①生产②创制文字③社会生活A、①②③B、①②C、①③D、②③⑵日本政府派遣到中国进行交流的使团叫___。
⑶简单概括一下唐朝与日本交流的情况。
3、唐朝对外通商往来十分频繁,最主要的原因是()A、制度先进,疆域广大B、采取开放的对外政策C、经济繁荣、文化昌盛D、对外交通非常便利4、下列关于唐长安城叙述正确的是()。
①唐长安城是当时一座国际大都市②长安城居住有来自世界各国的外交使节③长安城布局整齐划一,对周边各国的城市建筑产生了深远影响④长安称繁华热闹,商品交流活跃,为方便市民,到处都有商店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5、玄奘西行、鉴真东渡是唐朝时期对外文化交流史上的大事,讨论一下,这一取一送反映了唐朝文化具有什么特点?6、看《唐长安城平面结构图》,请回答:⑴假如你是这座城市的局面,请给我们做一次导游,带领我们浏览一下这座城市,并说明这座城市的布局特点。
⑵这座城市在当时具有什么地位?。
北语19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3 辅导答案
下载前先核对是否是你需要的一套题目,如不是,可能随机出题,下载然后复制
题目在该题库里面查找辅导答案。
19秋《中外文化交流史》作业3
一、单选题(共 15 道试题,共 60 分。
)
1. 唐三彩中有很多胡俑,深目高鼻,或抱西域乐器,或牵引驼马,风尘仆仆于沙漠山岭之间,这些都是()商人。
A. 突厥
B. 波斯
C. 大食
D. 回鹘
答案:C
2. 带领色列人逃出埃及的人是()。
A. 雅各
B. 亚伯拉罕
C. 摩西
D. 大卫王
答案:C
3. 不属于“摩西十戒”的内容的是()。
A. 一定要信耶和华
B. 不能把自己作为神
C. 不能偷盗、杀戮,不能侵占别人的财产
D. 于礼拜日谨守安息日
答案:D
4. 鉴真在日本的贡献不包括()。
A. 佛教方面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了正轨
B. 建筑方面设计修建了唐招提寺
C. 留有《伤寒杂病论》一卷,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
D. 书法方面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答案:C
5. 有关唐以来四大发明向外传播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造纸术的西传是在高仙芝败于大食兵的8世纪中叶。
B. 火药的制作方法由阿拉伯商人带到国外
C. 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入地中海,意大利商船率先采用
D. 雕版印刷术在8-10世纪传入伊斯兰世界的两河流域和埃及
答案:B
6. 真正以传教为目的来元朝的天主教传教士是()。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5课 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 作业
第5课唐代的中外文化交流一、单项选择题1.中日文化交流非常密切,友好关系源远流长。
下列哪一事件最能说明这一点()A.张骞出使西域B.鉴真六次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玄奘西行天竺2.唐朝皇帝居信和处理的地方位于长安的()A.皇城B.宫城C.外郭城D.东市3.下列人物,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的是()①松赞干布②文成公主③玄奘④鉴真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4.《西游记》以玄奘西行为原型,用神话的方式描述了高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历程,玄奘历经艰辛去“西天”是指()A.大食B.天竺C.大月氏D.波斯5.下列各项,位于唐都长安的外郭城的是()①皇族居住地②政府机关所在地③居住区④商业区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6.下列人物,被日本人民赞誉为“天平之甍”的是()A.鉴真B.玄奘C.吉备真备D.阿倍仲麻吕二、史实辨析题下面这段文字中有四处与历史事实不符的地方,请找出来并加以改正。
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空前频繁。
唐朝洛阳是一个开放性的国际大都会,有大量来自外来的居民。
贞观初年,高僧戒贤历经艰险,前往天竺,遍访名寺,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
后来,他以亲身见闻写成《西游记》。
唐玄宗时,玄奘应日本人邀请东渡日本。
他在日本十年坚持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
错误:改正:错误:改正:错误:改正:错误:改正:三、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
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
请回答:(1)材料中的“舍己为人传道艺”指什么?(2)上述材料表现了鉴真的什么精神?(3)“唐风洋溢奈良城”表明了什么?2.识读下图,请回答:(1)上图中的人物是谁?(2)他的主要功绩是什么?(3)我们应该如何评价他?(3)他有什么著作?四、问答题遣唐使把唐朝的典章制度、天文历法、书法艺术、建筑技术以及生活习俗等带回日本,对日本的生产、生活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你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参考答案一、1.B 2.B 3.D 4.B 5.C 6.A二、错误:洛阳改正:长安;错误:戒贤改正:玄奘;错误:《西游记》改正:《大唐西域记》;错误:玄奘改正:鉴真三、1.(1)鉴真六次东渡,到达日本,传播唐文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西文化交流史中的体育文化交流概述——以蹴鞠为例浙江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沈杭枫 2012210238引言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繁衍生息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极其灿烂的传统文化,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足球运动的蹴鞠就是其中的一种文化体现,蹴鞠起源于中国古代的齐国(今山东临淄),“蹴术”与“鞠术”作为一种古老的技法早在黄帝时代就已存在,中国古代的蹴鞠没有发展成为现代足球,实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多方面的原因。
目前国际学术界主要有3种足球起源学说,即英格兰说、波斯“哈巴斯托姆”说和中国临淄说。
现代足球起源于英国,沿用了民间和公学两条发展路线,得以迅速发展;英国足球运动随着英国的全球扩展迅速向全世界推广,实现足球运动全球化发展。
据说足球起源于古代的蹴鞠,我一直怀疑,古代蹴鞠的直接后裔应该是小孩踢的毽子和沙包。
后来查阅了一些资料,发现蹴鞠的历史还真有一点意思。
关于蹴鞠的最早记载见于《史记》,战国时期在齐国的临淄和刘邦的老家沛县都很兴盛。
汉代踢球不仅在宫廷和民间盛行,而且成了军事训练的科目。
到了唐代,出现了充气的皮球,蹴鞠的玩法就增多了。
汉代军队有专门的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室”,各由一人把守。
场地四周设有围墙。
比赛分为两队,各十二名,互有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
这大概是现代足球运动的雏形,“鞠室”是最早的球门。
唐代蹴鞠由双球门对抗赛演变成单球门的比赛,主要用于为朝廷宴乐和外交礼仪竞赛表演,一直流行到两宋以后。
比赛时中间隔着球门,球门设在两根三丈二尺高的竹竿或木柱上,称为“络网为门以度球”。
球门中间有直径两尺多的“风流眼”,三十二名球员分为“左右军”,各在球门一侧,双方互不接触,进行比赛。
在球不落地的情况下,以穿过风流眼多者为胜。
充气球可以踢得很高,王维《寒食城东即事》诗中说,“蹴鞠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
没有了汉代的直接身体对抗,于是踢球就出现了各种花样和技巧,也出现了女子蹴鞠。
唐代出现了没有球门的“白打”,到两宋盛极一时。
白打主要是比赛花样和技巧,亦称比赛“解数”,所谓“脚头十万踢,解数百千般”。
“解数”是指踢球花样动作和由几个花样组成的成套动作,据说象高俅那样的高手能用头、肩、背、臂、胸、腹、膝,“一身都是蹴鞠”,使“球终日不坠”。
每一套解数都有多种踢球动作,如拐、蹑、搭、蹬、捻等,宋人总结有“十踢法”,肩、背、拍、拽、捺、控、膝、拐、搭、膁,一些动作还取了好听的名字,如转乾坤、燕归巢、斜插花、风摆荷、鸳鸯拐、佛顶珠、旱地拾鱼、金佛推磨、双肩背月、拐子流星等。
白打在玩法上,有一人独踢,二人对踢,三四人对踢,五到九人穿花踢等等,可见宋代的蹴鞠,不仅由射门比准转向身体技巧方向发展,而且玩法上已经和后世的毽子的玩法没有多少区别了。
宋代还有专门靠踢球维生职业蹴鞠艺人。
在皇宫宴会上有表演踢球的名手,在市井瓦子里有踢球的明星。
宋代的踢球艺人还有自己的团体,“齐云社”,专事负责蹴鞠活动的比赛组织和宣传推广,类似于今天的足球俱乐部。
蹴鞠运动很早就传到了朝鲜。
唐宋元明直到清初,中国一直都有人踢球。
清代以前,中国社会与世界其他地区交往频繁,蹴鞠通过某种方式传到西方并非不可能。
只是很难设想现代足球的双球门对抗比赛是从唐宋的“左右军”竞赛得来的。
也许,发端于西亚的马球曾经借鉴了中国唐代以前的蹴鞠运动,而现代足球的比赛规则则更多的借鉴了马球运动。
从传播路线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条:起源于中国的蹴鞠文化,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其极强的娱乐性、趣味性和群众性。
从传播过程上看,不外乎有两条:一是国内传播;二是国际传播。
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国内传播路径从纵向来看,蹴鞠的传播主要是指时间维度的传承。
近四千年世代传承而不断的历史证明,蹴鞠作为一种健身运动,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只要我们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华民族传统的蹴鞠文化必然会在今天大放异彩。
从横向来看,蹴鞠运动在战国后的传播范围呈弥散之势,路线图为:齐国(临淄)—其他诸侯国—华北地区—中原地区—中国少数民族地区。
2)国际传播路径(1)东线主要是指由齐鲁大地向高丽和日本的传播,其中在隋朝由陆地传入高丽,唐代由海上传入日本。
唐代在军队中比较流行的蹴鞠就是由河北锦州经辽海而传入高丽国的;向日本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海上贸易的商人将蹴鞠带入日本,并由中国赴日僧人在日本宣传和推行的。
唐代蹴鞠的“一般场户”的打法(无球门打法)于公元664年传入日本。
(2)西线主要是由陆地经河西走廊,循古老的陆上丝绸之路到达安西(今新疆和田),后因战争带进中亚和中欧各国。
对蹴鞠文化向西传播作出巨大贡献的有:汉代文成公主、班超和丝绸之路商人。
值得一提的是,起源于中国的古老的蹴鞠文化主要不是通过战争来传播的,因为元代以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文明国度,很少向周边国家推行强硬外交,因而战事很少。
没有战争,蹴鞠仍在其他国家流行,原因是什么呢?这只能证明稳定和谐的国际环境、平等的文化交流和互利的商品交换是任何文化向外扩散的重要基础条件。
在《马可•波罗游记》里也有关于蹴鞠的记载:“中人蹴鞠于西地,蹴之以为乐”,是说中原的汉人在西域各地蹴鞠为乐的情况。
(3)南线主要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
中国与东南亚不仅早有人员往来,而且频发商业贸易。
在这些过程中,古老的蹴鞠文化自然而然地发展成为一种娱乐游戏而为东南亚各国人民所青睐。
另外,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不仅带去了中国的陶瓷文化,而且带去了在军队中较为流行的蹴鞠文化,这些都为蹴鞠运动走向世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于国外的现代足球运动确实有可能是古代蹴鞠的发展,它继承了宋代的制球技术,有限地承袭了宋代的控球技术,但比赛方式更接近汉代的双球门直接对抗。
反观中国,制球技术到两宋已经成熟,但是蹴鞠却从开始的对抗比赛发展为技巧性的射门竞赛,最后又发展为以身体的灵活性为主的技巧性运动。
从开始的民间娱乐演变为军事训练,再演变为礼仪表演,最后回到市井。
踢球者从普通市民,到市井无赖,街头恶少,再到职业艺人,戏子艺伎,最后在中国完全消失,只留下了儿童玩的毽子和沙包。
说中国是足球的故乡也许并不为过,不过,足球在古代中国走的却是从对抗到技巧演变的路子。
这也符合中国人的特点:中国的运动强项大多数都是技巧性的,象跳水、体操、蹦床和乒乓球。
如果古代的蹴鞠能够恢复并成为奥运会比赛项目,无论是类似唐宋的射门竞赛,或是类似唐宋的白打,拿冠军的很可能都是中国人。
而象现代足球和篮球那样直接对抗式的运动项目,中国人的表现实在乏善可陈。
不知道如果汉代人复生,结果会不会好一点。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
最早起源于我国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蹴鞠”,后来经过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发展成现代足球。
所以说,足球的故乡是中国。
据说,希腊人和罗马人在中世纪以前就已经从事一种足球游戏了。
他们在一个长方形场地上,将球放在中间的白线上,用脚把球踢滚到对方场地上,当时称这种游戏为“哈巴斯托姆”。
到19世纪初叶,足球运动在当时欧洲及拉美一些国家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已经相当盛行。
直到1848年,足球运动的第一个文字形式的规则《剑桥规则》诞生了。
所谓的《剑桥规则》,即是在19世纪早期的英国伦敦,牛津和剑桥之间进行比赛时制定的一些规则。
当时每队有11个人进行比赛。
因为当时在学校里每套宿舍住有十个学生和一位教师,因此他们就每方11人进行宿舍与宿舍之间的比赛,现在的11人足球比赛就是从那时开始的。
1863年10月26日,英国足球协会在英伦召开了现代足球史上十分重要的会议。
比赛归程草拟出来,但有些条文却离今天的规则相距甚远。
比如当时有这样一条:当球从球门柱之间进入或在上面的空间越过,不论高度如何,只要不是被手扔、击、运进去的,都算赢一球。
那时球员的位置与阵形也不同于今天:每队一名守门员、一名后卫、一名前卫和八名前锋。
制定规则不久,阵形有所改变:一名守门员、两名后卫、三名前卫和五名前锋。
所以上场比赛的队员就是十一人了。
然而众多的资料表明,中国古代足球的出现比欧洲更早,历史更为悠久。
我国古代足球称为“蹴鞠”或“蹋鞠”,“蹴”和“蹋”都是踢的意思,“鞠”是球名。
“蹴鞠”一词最早记载在《史记匪涨亓写》里,汉代刘向《别录》和唐人颜师曾为《汉书•枚乘传》均有记载。
到了唐宋时期,“蹴鞠”活动已十分盛行,成为宫廷之中的高雅活动。
1958年7月,国际足联现任主席阿维兰热博士来中国时曾表示:足球起源于中国。
当然,由于封建社会的局限,中国古代的蹴鞠活动最终没有发展成为以“公平竞争”为原则的现代足球运动。
这个质的飞跃是在资本主义的英国完成的。
蹴鞠的鼎盛时期:汉唐两代是中国古代足球发展最兴盛的时期,发展成直接对抗的竞赛。
到了唐朝(公元六一八至九○七年),蹴鞠所用的皮球,由内填毛发改为由人用嘴吹气,同时用两个球门代替“鞠室”。
至宋代(公元九六○至一二七九年),蹴鞠更发展了双球门及单球门的竞赛,还有称作齐云社或圆社的球会组织出现,而且所用皮球由人用嘴吹气,发展到用气筒打气,愈来愈接近现代足球。
汉代蹴鞠是训练士兵的手段,制定了较为完备的体制。
如专门设置了球场,规定为东西方向的长方形,两端各设六个对称的“鞠域”也称“鞠室”,各由一人把守。
场地四周设有围墙。
比赛分为两队,互有攻守,以踢进对方鞠室的次数决定胜负。
经过汉代的初步流行,唐宋时期蹴鞠活动达到高潮,甚至出现了按照场上位置分工的踢法。
唐代蹴鞠已有多种方式,有比赛巅球次数的“打鞠”,有场地中间挂网、类似网式足球的“白打”,有多人参与拼抢的“跃鞠”,还有了设立球门的比赛,这种方式每队有一定人数和固定位置,规定队员只能在自己的位置上踢,不能移动。
国际认可2004年初,国际足联确认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
《战国策》和《史记》是最早记录蹴鞠的文献典籍,前者描述了23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齐国都城临淄(现山东淄博)流行蹴鞠活动,后者则记载,蹴鞠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
2013年6月3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