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经辨证治喘证
六经辨证可治喘,云龙三现有奇观
六经辨证可治喘,云龙三现有奇观六经辨证可治喘,云龙三现有奇观当代伤寒大家刘渡舟在《湿证论》中提到仲景治喘之云龙三现。
何谓“云龙三现”?刘渡舟谓古人把麻黄叫“青龙”。
龙为神物,行云布雨,变化莫测。
云龙三现其一见于治寒喘的小青龙汤,二见于治热喘的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三见于治湿喘的麻杏苡甘汤。
一、刘渡舟此言令笔者深受启发,小青龙汤治喘的病案很多,其治疗外寒内饮之咳喘效如桴鼓。
如2009年笔者曾治疗陈某,男性,52岁。
患者有慢性咳喘40余年,就诊前曾于北京市石景山医院住院近1个月,病情有好转,但出院后仍咳嗽,痰白泡沫样,量多,喘息,口和,遇风冷咳剧。
舌胖淡,苔薄白,脉沉弦。
寒饮伏肺,予小青龙汤原方温肺化饮。
服药三周而病情缓解。
二、至于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之热喘,笔者临床所遇的患者中单纯有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证的患者不多,多合并其他方证。
如2007年笔者曾治疗付姓女。
她喘咳反复发作3年,中日友好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
就诊时症见咳嗽,咳痰,色白质黏,量多,流白涕,汗出,口渴,喉中哮鸣音,咽痒,背恶寒,听诊时双肺未闻及啰音,舌胖淡,苔白,脉浮滑。
内有痰热,外受风寒,子疏方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痰粘、口渴)、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白涕、恶寒、咳嗽、脉浮)及二陈汤(痰多)合方。
服药5剂后,咳嗽、喘息明显减轻。
复诊时患者高兴异常,此前她未吃过汤药,首次尝试中医治疗后对中药信心大增。
其痰量明显减少,喉中哮鸣音缓解,再进7剂症愈。
三、麻杏苡甘汤治喘,恩师武维屏经常运用。
笔者复从刘渡舟处习得麻杏苡甘汤合甘露消毒丹治疗湿喘之法,用之临床,亦颇有效验。
如2009年10月笔者曾治疗一患者刘某,男,40岁,是小女同学之伯父。
他喘憋胸闷已三周。
于北京朝阳医院检查D-二聚体及做胸片检查皆正常,予服顺尔宁、氯雷他定抗感染、抗过敏均乏效,老母怜子,为此夜寐不安。
其弟媳知我为医,求为其调治。
初诊时其父亲陪诊,患者面赤而体壮,自觉喘憋胸闷,午后及热饮食时明显,咳嗽,痰少色白,口苦,时发喷嚏、流涕,舌红而苔黄腻,脉细弦。
中医对喘证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喘证的辨证论治一、实喘风寒壅肺证证候: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舌苔白而滑,脉浮紧。
病机: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散寒。
方药:麻黄汤合滑盖散加减。
常用药:麻黄、紫苏温肺散寒;半夏、橘红、杏仁、苏子、紫苑、白前化痰利气。
表寒肺热证证候: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病机: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治法:解表清理,化痰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宣肺解表;黄芩、桑白皮、石膏清泻里热;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内郁,咳喘上气,目胀睛突,恶寒发热,脉浮大者。
表寒肺热证证候: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粘稠,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罩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病机: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治法:解表清理,化痰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加减。
常用药:麻黄宣肺解表;黄芩、桑白皮、石膏清泻里热;苏子、杏仁、半夏、款冬花降内郁,咳喘上气,目胀睛突,恶寒发热,脉浮大者。
痰热郁肺证证候:喘咳气涌,胸部胀痛,痰多质黏色黄,或夹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病机:邪热壅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方药:桑白皮汤加减。
常用药:桑白皮、黄芩清泻肺热;知母、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清化痰热定喘。
痰浊阻肺证证候: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病机: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常用药:法半夏、陈皮、茯苓化痰;苏子、白芥子、莱菔子化痰下气平喘;杏仁、紫苑、旋复花肃肺化痰降逆。
喘证的中医辨证治疗
喘证的中医辨证治疗喘证是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中的一种类型,具有特别的临床表现和病理改变,主要特点是可复发的,呼吸困难,咳嗽,咳痰等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喘证是针对患者的个体表现,通过诊断和辨证分析,针对病因病机进行治疗,调节平衡,改善病情。
辨证分析喘证的辨证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和舌诊等来确定病因病机。
根据辨证结果,喘证可以分为外感热邪、肺胃痰热、肺肾阴虚、肺脾气虚、肺胃虚寒等病机。
针对外感热邪的喘证,可选用清热解毒、疏风利窍的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连翘、板蓝根、金银花等,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配合针灸疗法,可选用关元、风池、肺俞等穴位进行治疗。
肺胃痰热型的喘证,主要表现为咳嗽黏痰、胸腹胀闷的症状。
治疗上可选用化痰导滞、清热化湿的中药,如苇白皮、茯苓、半夏等。
同时,还可选用足三阴经的荆门、商丘、足太阴经的太白等穴位进行针灸治疗。
肺肾阴虚型的喘证,主要表现为喘息气短、干咳少痰、口干咽燥等症状。
治疗上可选用滋阴润肺、养阴清热的中药,如麦冬、沙参、石斛等。
针灸治疗可选用肺经的鱼际、中府,肾经的太溪、涌泉等穴位进行治疗。
肺脾气虚型的喘证,主要表现为气虚喘息、容易疲乏、腹胀便溏等症状。
治疗上可选用益气健脾、补肺固表的中药,如党参、黄芪、白术等。
针灸治疗可选用脾经的大横、关元,肺经的太乙、云门等穴位进行治疗。
肺胃虚寒型的喘证,主要表现为气虚喘息、身体发冷、恶寒喜温等症状。
治疗上可选用温补中焦、补肺散寒的中药,如肉桂、干姜、附子等。
针灸治疗可选用肺经的太渊、商丘,胃经的足三里、神阙等穴位进行治疗。
总的来说,中医辨证治疗喘证强调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辨证结果,选择相应的中药和针灸穴位进行治疗。
辨证施治可以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辨证治疗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使用药物和针灸。
《伤寒论》六经方证辨治心悟(29)咳嗽,喘证(喘息性支气管炎)
《伤寒论》六经方证辨治心悟(29)咳嗽,喘证(喘息性支气管炎)袁某,男,4个月。
2012年12月10日初诊。
主诉:咳嗽、喘息10余天(其母代诉)。
病史:其母亲说,患儿才4个月,已经因咳嗽、喘息住院2次了,这是第三次住院治疗。
10天前,患儿感冒并逐渐加重,发热,咳嗽、喘息,去某医院儿科诊为喘息性支气管炎住院治疗8天,多次更换抗生素等药输液治疗,发热退,但咳喘依旧,住院医师无奈推荐其母抱儿来诊。
刻诊:精神差,频发咳嗽喘息,凌晨4~7点喘息较重,喉中痰声辘辘,无发热,吃母乳正常,手足凉,无汗,大便溏,小便可,舌质淡嫩,舌苔薄白水滑,指纹鲜红稍过风关。
听诊:双肺呼吸音粗,闻及明显痰鸣音和喘鸣音。
六经脉证解析:咳嗽喘息,凌晨较重,无汗,手足稍凉,指纹鲜红过风关,舌质淡嫩,舌苔薄白水滑,为少阴伤寒证。
咳嗽喘息,喉中痰声辘辘,大便溏,舌质淡嫩,舌苔白水滑,为太阴水饮上逆。
六经辨证:少阴太阴合病。
病机:外寒里饮。
治疗:小青龙汤加味(免煎配方颗粒,剂量相当于饮片量):蜜麻黄5g,桂枝5g,干姜5g,旱半夏6g,炙甘草5g,白芍5g,五味子3g,细辛3g,紫菀6g,款冬花6g。
2剂,每日1剂,开水冲服100mL,嘱其母亲采取频频喂服的方法,多次少量温服。
先不出院,但停止一切输液。
二诊:其母诉,当天下午3点开始服药,至夜晚11点左右服完1剂。
第二天凌晨未再喘,咳嗽也减轻了,还有喉中痰鸣。
方拟小青龙汤合射干麻黄汤(免煎配方颗粒):蜜麻黄5g,桂枝5g,干姜3g,旱半夏6g,炙甘草5g,白芍5g,五味子3g,细辛3g,射干6g,大枣9g,生姜3g,紫菀6g,款冬花6g。
4剂,冲服法同上,服后痊愈出院。
六经方证病机辨析思路该案患儿幼小病重,又多日输液,病不除又加重水饮,脉证合参,辨为少阴太阴合病。
少阴伤寒夹太阴、少阴虚寒水饮上逆。
《伤寒论》第40条说:“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
六经辨证治疗咳喘|明医微课
六经辨证治疗咳喘|明医微课明医微课第1期策划:大头彦祖胡编嘉宾:邓文斌邓文斌: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专业)。
深入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经典,结合自身长期的临床实践,形成了“广义经方”的独特用药风格。
临床中以六经辨证为主线,参以各家学说,对于常见老年病,慢性病积累了自己独特且丰富的经验。
擅长治疗各种风湿,类风湿,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脾胃病,皮肤病等。
微课摘要一:我今天说的不被重视的真武汤治疗咳喘。
你们看条文,“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
其人或咳,真武汤主之”条文中提到了咳,证明真武汤可以治疗咳喘,尤其是少阴水肿伴咳喘。
真武汤是少阴证,附子体质人,怕冷,咳喘,伴有或是没有水肿,舌质白,舌苔白,脉细沉,面色黑或是黧黑等等证,口中和。
真武汤一般可以合并小青龙汤或是射干麻黄汤或是五苓散或是麻黄附子细辛汤;二:麦冬汤治疗咽喉不利(咽源性咳喘)很多时候可以合方,尤其是合并少阳证时,用小柴胡汤,笔者称之为“柴麦汤”,医案再前面的。
《金匮》中的《千金》苇茎汤的条文是:“咳有微热,烦满,胸中甲错,是为肺痈。
”咳有轻微发热,有阳明的烦热,胸满甚至胸痛,咳不出来痰,或是咳出来的是黄稠痰,舌质红,舌苔黄,脉细数或是洪,或是舌苔暗红,夹杂瘀,病机就是阳明瘀热证,如果合上小陷胸汤,小陷胸汤也是治疗阳明痰热的方子,两者相加效果更加好,如果合有少阳证,那就再合上小柴胡汤,国医大师郭子光的写伤寒书籍中就有这样的病案,可以参考之。
三:八味除烦汤半夏厚朴汤去生姜加栀子,厚朴,枳实,黄芩,连翘,是太阴痰湿夹杂阳明内热证,黄芩,连翘是阳明药物,本来一味黄芩都可治疗肺热咳嗽,八味除烦汤在半夏厚朴(太阴痰湿气滞)基础上伴有烦躁阵咳咳的满脸通红证咳喘(阳明内热)。
这两个方子可以治疗咳喘,同时治疗失眠精神等病非常的好,同时治疗胃肠病也非常的好。
课后答疑Q:请问老师,真武汤和苓甘五味姜辛汤同属于阳虚不能化饮而导致的咳嗽,那在临床中具体怎么区别呢?A:真武汤是少阴阳虚不能化饮,苓甘五味姜辛汤是太阴阳虚不能化饮。
喘证中医辩证论治
喘证中医辩证论治喘病是因久患肺系疾病或它脏病变影响,致肺气上逆,肃降无权,以气短喘促,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不能平卧,唇甲青紫为特征的病证。
西医学中阻塞性肺气肿、肺原性心脏病、左心功能不全,其它如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纤维化、肺结核、矽肺、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出现呼吸困难时,均可按本篇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六淫外感、七情所伤、饮食劳倦、痰热内蕴以及水饮潴留等都可引起喘病,而喘病发生的关键又在于人体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失调,以致肺气上逆所致。
一、病因1.外感六淫六淫之邪,或从口鼻,或从皮毛而入。
肺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外邪袭入,表卫闭塞,肺气失于宣发,气壅于肺,肃降不行,气逆奔迫而为喘。
(1)风寒袭肺外感风寒,侵袭于肺,外则郁闭皮毛,阻遏阳气,内则壅遏肺气,肺气上逆;风寒表邪不解,郁而化热,邪热壅滞气道,肺失宣降,亦上逆而喘。
(2)风热犯肺风热之邪,侵犯肺卫,火热内迫,气机失常,气逆涌上;或邪热内盛,蒸液成痰,痰热蕴肺,肺失清肃,肺气上逆而作喘。
(3)燥邪伤肺燥邪由口鼻而入,肺金受伤,清肃失司,肺气上逆而作喘。
(4)感受暑湿夏月天暑地热,若操劳过度,起居失调,元气亏虚,不能防御暑热病邪的侵袭,暑热灼伤肺气,肺失清肃,上逆奔迫而为喘。
2.饮食所伤过食膏粱厚味,或恣食生冷,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变生痰浊,上千于肺,肺气不宣,气逆而为喘。
3.七情内伤情志不遂,悲忧伤肺,肺气痹阻;或郁怒伤肝,肝气上逆犯肺;或惊恐伤及心肾,气机逆乱,致使肺气升降失调,气逆而喘。
4.劳倦久病劳倦过度则伤脾,纵欲过度则伤肾,脾肾俱虚,根本不固,摄纳无权,气逆为喘。
久病伤肺,致使肺气不足,气失所主而为短气喘促。
久病不已,亦可由肺及肾,肾元亏虚,摄纳失常,气逆于肺而为喘促。
此外,痰饮瘀血是人体的病理产物,上述诸多病因均可导致痰饮、瘀血的产生,而使肺气壅塞,肺气上逆而为喘;而痰饮、瘀血一经产生,又可作为一种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导致喘病。
二、病机1.发病各种致病因素,如外感六淫、内伤饮食、情志过激、劳倦久病等,内外相因,脏腑功能失调,均可致肺气上逆而发为喘病。
喘证的中医辨证分型,喘证的中医辨证论治
喘证的中医辨证分型,喘证的中医辨证论治喘证,简称喘,亦称喘逆、喘促。
古称上气、喘息。
一般通称气喘。
指呼吸急促,甚则张口抬肩,难以平卧为特征的一种病症。
其发病与肺肾密切相关,由于风寒犯肺,腠理郁闭,肺气壅寒,肺失宣降,而上逆为喘。
风热入肺,或风寒郁而化热,热不得泄,肺气胀满,清肃失司,亦能气逆而喘。
或饮食不节,脾失健远,积湿生痰,以及素体痰湿偏盛,肺为痰壅,不得宣畅,导致呼吸紧促迫而成喘。
又可因久咳伤肺或病久肺虚,气短而为喘者。
若病久肾亏;或年老体弱,摄纳无权,则少气而喘。
总之由外邪痰浊壅肺者为实喘;精气内虚,肺肾出纳失常者为虚喘。
如张景岳说:“实喘者有邪,邪气盛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又有下虚上实之证,必须权衡轻重,标本兼治。
临床上如支气管哮喘、哮喘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脏性哮喘等均属本证范围。
喘证当分实喘与虚喘。
“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
”实喘其治在肺,治宜祛邪利气;虚喘治疗着重于肺肾,以培升摄纳为主。
实喘有风寒、风热及痰浊之区别,风寒者,治宜散寒宣肺;风热者,治宜宣肺泄热。
痰浊阻肺者,治宜祛痰降气平喘;若痰湿化热者,治宜涤淡清火。
但外邪与痰浊往往兼而有之。
如素有痰饮,兼感外邪,用小青龙汤宣散寒邪,温化痰饮。
虚喘有肺虚,肾虚的不同,肺虚者,治宜养肺定喘。
肾虚者,则宜补肾纳气。
临床上亦每见肺肾两虚之证,治用补益肺肾之法。
若兼有稀痰、纳少,或便溏者,则为脾虚之征。
则用肺脾两补之法。
由于虚喘是日久体弱为患,不耐寒热,所以每挟有痰湿或湿热之邪。
所以在临床上每见虚中挟实。
治疗应扶正祛邪之法。
哮喘六经皆有之,六经方证辨能治
哮喘六经皆有之,六经方证辨能治原创陈玉妹王宪武胡希恕经方医学 2022-04-02 21:00| 编者按:哮喘是临床常见的肺系疾病,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20岁以上的哮喘患病率为4.2%,经过多年的哮喘规范化治疗推广,我国哮喘的控制情况虽有进步,但仍不够理想。
我们中医药应积极发挥自身特色,尤其是应用经方体系去治疗本病,往往能取得不错的疗效。
本期分享一例以六经、方证治疗哮喘的验案,辨治过程中以辨六经、方证为基础,同时结合痰饮、瘀血辨证,供诸位同道参考。
(编辑:木易火耳)胡希恕经方医学壹医案分享苏某,男,79岁,海南儋州人。
12月24日初诊。
平素大便干,喘咳,怕冷,天气变冷后咳嗽3天,喘憋、口唇发绀、汗出、烦躁一天,以“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收住院,给予吸氧、沙丁胺醇气雾剂吸入、地塞米松静滴,喘憋好转,仍见咳嗽,痰多白粘,喘鸣音,双肺部哮鸣音增强,胸闷,剑突下胀满,活动则气上冲、喘促,无口苦口干,胃纳可,无恶寒发热,无腹痛,小便少,大便三天未解,口唇发绀,舌淡胖,苔厚黄,舌中裂纹,脉浮数有力,腹部软无压痛。
既往哮喘、慢性心功能不全病史,心电图示:心肌缺血。
分析:1. 患者平素喘咳,天气变冷,感受风寒,外邪侵入肌腠,邪正相争,营卫失和,见咳嗽,喘憋,汗出,脉浮为太阳表虚证,选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2.素体怕冷,脾阳不足,感受外邪,胃失和降,痰湿内停见痰多白粘,气上冲则喘鸣,双肺部哮鸣音多,胸闷,腹胀满,小便少,舌淡胖,为太阴夹饮,故用半夏厚朴汤。
3.患者平素宿大便干结堵塞,气机不畅,逆而上冲,腑气不通,肺气上逆,见胸闷、烦躁,苔厚黄,脉数有力为阳明肠腑实证。
口唇发绀,大便燥结,小便少而不黄,必有瘀血,故予桃核承气汤。
合而治之,表里双解。
辨证:太阳太阴阳明合病。
病位:表里同病。
病性:属阳。
病情:太阳表虚,太阴夹饮,阳明里热腑实,夹瘀。
治则:解表化饮,降气定喘,通泄瘀热。
方证:桂枝加厚朴杏子汤合半夏厚朴汤、桃核承气汤。
045喘证-中医辨证治疗
处方:蛤蚧2只,高丽参24克,川贝母30克,金银花48克,黄芪30克,阿胶30克,桑白皮12克,法半夏、五味子、苏子各24克,茯苓、沙参、麦冬、白果各30克,米壳48克。以上药共研为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9克。每次1丸,每日2次,3个月为一个疗程。
Ⅱ、肾虚型
【证见】
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更甚,舌质淡,脉况细。
1、主方:生脉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加味
处方:党参20克,麦冬15克,五味子6克,北沙参15克,玉竹18克,黄芪15克,川贝母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息喘丸,每次2.2克(18丸),每日3次。
3、单方验方:蛤蚧丸(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
Ⅳ、表寒里热
【证见】
咳逆上气,咳而不爽,痰吐稠粘,伴有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滑。
【治法】
宣肺泄热。
【方药】
1、主方:麻杏石甘汤(张仲景《伤寒论》)加味
处方:麻黄10克,石膏30克,北杏仁12克,桑白皮15克,黄芩12克,括萎仁15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通宣理肺丸,每次2丸,每日2次。
(2)杏苏止咳糖浆,每次10~15毫升,每日3次。
3、单方验方:风寒喘咳方(贾河先等《百病良方》)
处方:淫羊藿30克,荆芥、紫苑、陈皮、法半夏、生姜、甘草各10克,前胡、桔梗各12克。水煎服。
Ⅱ、痰热郁肺
辨证首应审其虚实。一般实喘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因于外感者发病骤急,病程短,多有表证;因于内伤者,病程多久,反复发作,外无表证。虚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象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肺虚者操劳后则喘,肾虚者静息时亦见气息喘促,动则更甚,若心气虚衰,可见喘息持续不已。实喘其治主要在肺,治予祛邪利气;虚喘其治在肺、肾,而尤以肾为主,治予培补摄纳。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少阴证虚喘(支气管哮喘)
《范中林六经辨证医案》少阴证虚喘(支气管哮喘)
罗x×,男,26岁。
四川双流县某乡,农民。
【病史】1962年4月,因风寒咳嗽,痰多,气紧,不能平卧,××医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经治疗,病情好转。
1963年冬季,咳嗽加剧,心累气紧,动则尤甚,致卧床不起。
治疗一段时间,基本缓解。
1964年春,旧病复发,遂来求诊。
【初诊】喉间痰声漉漉,张口抬肩,气不接续,喘时汗出,痰多清稀,精神萎靡,恶寒肢冷,面肿。
舌质淡暗,苔白滑腻。
此为少阴阳衰阴盛,气不归元,寒饮上逆而致。
法宜壮阳驱阴,纳气归肾,以四逆汤加味主之。
处方
制附片30克(久煎) 生姜30克炙甘草15克上肉桂10克(冲服) 砂仁12克白术12克四剂
【二诊】服上方后哮喘减。
原方加茯苓,以增强利水、渗湿、化痰之效。
续服五剂。
【三诊】哮喘明显减轻。
其后又继续服上方月余,以巩固疗效。
1979年6月追访:患者病愈后,次年即由农村调某厂工作,患者始终坚持全日工作,十四年来病未复发。
【按语】本例气急喘促,不能续接,张口抬肩,得长引一息为快,应属元气不足之虚证。
这与气促壅塞,不能布息,得呼出余气为快之实证不同。
虚喘之证,无非气虚。
气藏于肺而根于肾。
此证虚喘,喘则汗出,动则尤甚,恶寒肢冷,面浮神疲,痰涎稀薄,舌淡苔白,一派少阴虚喘之象。
故自始至终,坚持壮阳驱阴,补肾纳气之法。
阳旺邪消,哮喘自平。
中医松楠:喘证顽固,看经方如何治喘?《伤寒论》六经治喘十一法
中医松楠:喘证顽固,看经方如何治喘?《伤寒论》六经治喘十一法喘证以呼吸困难为主,轻者呼吸迫促而长,重者鼻煽抬肩,不能平卧,危重者甚至出现喘脱征象。
自古医家向有“内科不治喘”的共识,足见此病的顽固棘手。
《伤寒论》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是第一部将理法方药融会贯通的医著,其中涉及喘的条文有20余条,有“喘”、“喘满”、“息高”等不同的提法。
从六经着手将这些喘证条文加以归纳总结分析,可以得见仲景通过六经辨识喘之阴阳,进而统摄表里、寒热、虚实的具体证型。
《伤寒论》中所指的喘有主症,也是许多疾病的外候兼症。
通过对这些喘证的辩证论治,清晰明示了疾病由实及虚,由轻到重的演变过程,从而揭示了机体与病邪斗争中正气消长的渐进规律。
01 六经辨喘,揭示喘证的演变规律仲景在《伤寒论》中首创六经辨证体系,宗以六经阴阳为总纲,以三阳(太阳、阳明、少阳)、三阴(太阴、少阴、厥阴)作为分证总领,主要根据病邪的特点、喘的程度及所出现的兼证来区分,用六经概念来归纳证型,不仅凸显了六经概念的实质,也概括了喘证过程中因邪正消长而造成疾病进退的规律。
太阳病阶段是病邪初期,机体正气充足抵御外邪的过程,此处的喘证多为实证、有恶寒、发热、脉浮等表象,依邪气的寒热性质及侵犯机体的表现,在治则上此阶段主要以解表祛邪宣肺为主,如兼有里热、内饮者,则表里同治。
而阳明病阶段是正邪交争激烈,邪热极盛时期,喘证在此为实证,多有汗出腹满而喘、脉实数的特点。
阳明气分热甚喘,需治以辛寒清热;腑实热燥喘,需攻下泻热,热邪去则喘促平。
少阳病是邪正力量相当,交争半表半里的阶段,此部分喘多以其他少阳疾病的伴随兼症出现,以少阳病主要方药论治则喘症亦消。
因此,三阳证基本属表证,实证,主要以祛邪为主。
太阴病是正气初步损伤所形成的一类病证,表现为脾之阳气虚损的症候特点。
此处的喘多为太阴病的兼症,证治上以扶正脾土为主。
少阴病阶段以肾之精气虚损程度为主,此处之喘以肾不纳气及肾虚水饮上泛所致虚喘为主,证治上以补肾扶正为要。
伤寒论中咳喘的辩证治疗
• 处方: 麻黄6克,桂枝9克,川朴9克,枳实9克, 杏仁9克,甘草6克
• 2 剂。 药后咳喘减轻,上方去川朴,加陈皮3克,又服2 剂,咳止喘 平,呼吸通畅,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0)
按语:本案为冷风哮喘。肺内素有疾饮内伏,受 风寒外感引 发。麻黄场外解风寒,内宣肺气,又 加枳实、厚朴以肃肺下气,药中其鸽,则其效如神
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 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 重者,四逆散主之。”
方后注云:“咳者,加五味子、干姜”
本证主要为肝气郁结,气机不畅,兼 咳者,亦属肺寒气逆,故以四逆散加五味 子、干姜,疏肝解郁,温肺止咳治之
少阴证哮喘
刘××,男,9岁。来我院要求三伏敷贴治疗
[病史]患儿自一岁开始经常咳喘,后诊断为“哮 喘”,经常发作,每冬必重,常须住院治疗。 经市儿童医院确诊为“支气管哮喘”、“肺气 肿” 久治未愈。来我院就诊,按少阴证论治
• 一男童,4 岁,发烧并咳喘一天,于8月28日就诊 • 患儿27日晚上开始发烧,前额头痛,喘咳,咽痛,鼻
流清涕,纳食尚可,腹胀满,夜寐欠安,大便干结 • 咽红,有疱疹,微溃疡创面,脉沉数 • 诊断:疱疹性咽颊炎+哮喘复发(原来有哮喘) • 伤寒论云: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
其人咽必痛,为阳明合并太阳病,开2副麻杏石甘汤 加小承气汤加减 • 服两剂后,患儿热退,活泼,喘渐平
大青龙汤方 麻黄六两,去节 桂枝二两,去皮 甘草二 两,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两,切 大 枣十枚,擘 石膏如鸡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 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升,取微 似汗。汗出者,温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 若复服,汗多亡阳遂虚,恶风烦躁,不得眠也
喘证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喘证的中医辨证论治方法
喘证是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临床特征的病证。
风寒壅肺
证候主症:喘息咳逆,呼吸急促,胸部胀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常有头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舌苔薄白而滑,脉浮紧。
证机概要:风寒上受,内舍于肺,邪实气壅,肺气不宣
治法:宣肺散寒
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
常用药:麻黄、紫苏子、半夏、橘红、杏仁、紫菀、白前
表寒肺热
证候主症:喘逆上气,胸胀或痛,息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稠黏,伴形寒,身热,烦闷,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舌苔薄白或薄黄,舌边红,脉浮数或滑。
证机概要:寒邪束表,热郁于肺,肺气上逆
治法:解表清里,化痰平喘
代表方:麻杏石甘汤加味
常用药:麻黄、杏仁、石膏、甘草、黄芩、桑白皮、苏子、半夏、款冬花
痰热郁肺
证候主症:喘促气涌,胸部胀痛,咳嗽痰多,质黏色黄,或兼有血色,伴胸中烦闷,身热,有汗,口渴而喜冷饮,面赤,咽干,小便赤涩,大便或秘,舌质红,舌苔薄黄或腻,脉滑数。
证机概要:邪热蕴肺,蒸液成痰,痰热壅滞,肺失清肃
治法;清热化痰,宣肺平喘
代表方:桑白皮汤
常用药:桑白皮、黄芩、知母、贝母、射干、瓜蒌皮、前胡、地龙。
痰浊阻肺
证候主症:喘而胸满闷塞,甚则胸盈仰息,咳嗽,痰多黏腻色白,咯吐不利,兼有呕恶,食少,口黏不渴,舌苔白腻,脉象滑或濡。
证机概要:中阳不运,积湿生痰,痰浊壅肺,肺失肃降
治法:祛痰降逆,宣肺平喘。
代表方: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常用药:半夏、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杏仁、紫菀、旋覆花。
喘证中医辨证论治
三.喘证喘病是由于感受外邪,饮食不当,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严重者可发生喘脱。
喘作为一个症状,可以出现在多种急、慢性疾病过程中,当喘成为这些疾病某一阶段的主症时,即为喘病。
西医学中的喘息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心源性哮喘、肺源性心脏病等出现以喘促为主要临床表现时,可参考本病证辩证施护。
【病因病机】喘病多有外邪侵袭、饮食不当、情志失调、久病劳欲引起。
风寒或风热袭肺,未能及时表散而蕴于肺,壅阻肺气,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而上逆作喘;恣食肥甘、生冷,或嗜酒伤中,脾失健运,痰浊内生,壅阻肺气,肃降失常而发为喘促;情志不遂,忧思气结,则气阻胸中,或郁怒伤肝,肝木反侮肺金,使肺气不得肃降,以致肺气上逆而喘;久咳伤肺或久病脾虚使肺失充养,导致肺之气阴不足,气失所主而作喘。
喘病的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和肾,与肝、脾、心有关。
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但在病情发展的不同阶段,虚实之间可互相转化,出现虚实夹杂之错综局面。
一般实喘在肺,虚喘责之于肺、肾。
本病的严重阶段,不但肺肾俱虚,在孤阳欲脱之时,可病及于心,甚则喘汗致脱。
【辨证施护】(一)辩证要点1.辨虚实呼吸深长有余,呼出为快,气粗声高,伴有痰鸣咳嗽,脉数有力,病势多急者为实喘;呼吸短促难续,深吸为快,气怯声低,少有痰鸣咳嗽,脉微弱或浮大中空,病势徐缓,时轻时重,遇劳则甚者为虚喘。
2.辨病位肺虚者劳作后气短不足以息,喘息较轻,常伴有面色晄白,自汗,易感冒;肾虚者静息时亦有气喘,动则更甚,伴有面色苍白,颧红,怯冷,腰酸膝软;心气、心阳衰弱时,喘息持续不已,伴有发绀,心悸,浮肿,脉结或代。
(二)辨证分型1.实喘(1)风寒壅肺证候表现:喘急胸闷,痰多稀薄而带泡沫,色白质黏,伴有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无汗,口不渴,舌苔薄白,脉浮紧。
护治法则:宣肺散热。
(治疗代表方:麻黄汤合华盖散加减)(2)表寒肺热证候表现:喘促气粗,鼻扇,咳而不爽,吐痰粘稠,胸胀或痛,伴形寒,身热,烦闷,口渴,身痛,有汗或无汗,舌边红,苔薄白或罩黄,脉浮数或滑。
喘证辨治概述
光明中医2020年12月第35卷第23期CJGMCM December2020.Vol35.23・3801-喘证辨治概述张学燕摘要:喘证首见于《黄帝内经》,主病之脏在肺,分外感和内伤2种成因,在外感者治肺,在内伤者治肾,六经辨证是用于外感病辨证论治的一种辨证方法。
太阳主一身之表,为诸经藩篱,外邪袭表,太阳首当其冲,是外感病的早期阶段,卫气为寒气所束,气机内郁,冲逆犯肺,发为喘息;阳明以热证、实证发病居多,热邪炽盛上传于肺经而发为喘;太阳病未解内传入里,喘证在表时,若未及时治疗,可传至半表半里即少阳喘证。
无论哪一经受邪,只要影响到气机的升降出入都可出现喘息的症状。
喘证不但是肺系证候,其他脏腑病变也可影响于肺而发作,三阳经辨治喘证是对喘证辨治的一种方法,对喘证发生的特点、发病过程中的各种表现进行分析,来确定正确的治则,从而用药,临床施治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脉证合参,掌握其不同的预后转归。
关键词:喘证;三阳经辨喘;喘证辨治doi:10.3969/j.issn.1003-8914.2020.23.053文章编号:1003-8914(2020)-23-3801-03Summary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AsthmaZHANG Xueyan(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Wuqing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ianjin301700,China) Abstract:The syndrome of asthma is first seen in Neijing.The main disease is in the lung.It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causes:exogenous and internal injury.In the exogenous,the lung is treated,in the internal injury,the kidney is treated.The six meridians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is a method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for the treatment of exogenous diseases.The Taiyang dominates the body s surface,which is the barrier of various meridians.External evils attack the surface.The Taiyang is the first to bear the brunt.It is the early stage of exogenous diseases.The wei qi is bound by cold air.The qi is stagnant in the internal mechanism,rushing against the lung.Yangming mostly suffers from heat syndrome and empirical disease,and the heat evil is exuberant in the lung meridian,and the hair is for breathing.If the sun disease is not solved,it is transmitted to the internal,and the asthma syndrome is not treated in time,it can be transmitted to the halfsuperficies and half-interior.That is Shaoyang asthma syndrome.No matter which experience evil,as long as it affects the ascending and descending of the air machine,the symptoms of panting can appear.Asthmatic syndrome is not only lung syndrome,but also other visceral diseases can affect lung attack.Sanyangjing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asthmatic syndrome is a method of 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asthmatic syndrome.It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ccurrence of asthmatic syndrome and various manifest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onset to determine the correct treatment principles,so as to use drugs.When clinical treatment,it needs to analyze the specific problems,integrate pulse disease with reference,and master the different prognosis.Key words:asthmatic syndrome;differentiation of three yang meridians;syndrome differentiation and treatment of asthma有关喘证,《黄帝内经》论述较多⑴,提示喘证以肺为主病之脏,并认为致喘的病因既有外感也有内伤,涉及多种急慢性疾病,不但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且可因其它脏腑病变影响于肺所致。
浅谈伤寒论对喘证的辨析
浅谈伤寒论对喘证的辨析仲景《伤寒论》原文提到喘证的条文有21条,就喘证的病因病机,六经辩证,遣方用药及生死侯决均作了较详细的论述,为后世喘病的分型论治奠定基础。
现将体会浅谈于下。
1、太阳表实喘证辩《伤寒论》第35条指出“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汤主之”。
第36条“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闷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第237条:“阳明病,脉浮无汗而喘,发汗则愈,宜麻黄汤。
”伤寒表实而喘的病位在太阳之表,病机为伤寒表实,症见头痛身疼,骨节疼痛,发热,恶风或恶寒,无汗等表现,指出了表实而喘的诊断条件。
第36条与第三世界条明告“太阳与阳明合病”或“阳明病……”不可下,用麻黄汤,虽然提到与阳明合病,但具有脉浮,无汗的表实证存在,还是不宜用下法,而应以发汗解表的麻黄汤主治,原文又提到“喘而胸闷”的见证,虽与阳明合病,其机转与阳明府实证大异,加之太阳表证未除,表重于里,病邪壅滞胸中,故以麻黄汤表邪解而喘自除。
张隐庵曰:“太阳之气,从胸上出,而鹰胸及阳明所主部分,故二阳合病,喘而胸闷,宜从太阳之表而用麻黄,不可从阳明之合而妄下也。
”从237条可以推测出系阳明兼太阳表实证,既然提到“阳明病”那么就应有阳明的轻微症状存在,而又是里热未盛,故重点指出了“脉浮,无汗而喘”的太阳表实证的病理改变,风寒外来,肺气郁闷,不宜宣疏而致喘逆,所以用麻黄发汗,开表逐邪,喘逆自平,仲师辩证之详,主法严谨,确是后学之遵循法规。
2、太阳表虚喘证辩第19条曰:“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和第43条“太阳病,下之微喘者,表不解故也,桂枝加厚朴杏子汤主之”。
上述两条以汤测证,应该是具有恶风,自汗,脉浮缓的太阳表虚证的证候群,前者素不喘病,复感风邪,触动宿痰而灰飞烟灭太阳表虚兼喘的病证;后者为太阳中风,本用桂枝汤,医反用下法,造成气逆上冲而致微喘的变证,虽下而太阳中风的表虚证依然存在,病邪仍留于表。
成无已曰:“……下后微喘,则为里气上逆,邪不能传里,犹在表也,与桂枝以解外,加厚朴,杏子以下气”。
六经辨证治喘证
六经辨证治喘证
陈志刚
【期刊名称】《光明中医》
【年(卷),期】2009(024)003
【摘要】喘证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病证,以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目前的常用辨证方法主要是分外感内伤及脏腑津液辨证,这种方法容易把病症孤立片面化,本文则应用六经辨证来弥补这一缺憾.按照六经顺序逐一分析喘证的各期表现,并根据方证表现列出常用方剂,并判断预后.以期紧密的把握喘证的临床变化规律,针锋相对的采取措施.
【总页数】2页(P488-489)
【作者】陈志刚
【作者单位】辽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116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
【相关文献】
1.皮肤病六经辨证治验浅析 [J], 张艳菊;张凤瑞;李娜;肖玉;欧阳晓勇
2.运用六经辨证思路治胃肠型感冒 [J], 何承骏
3.运用六经辨证思路治胃肠型感冒 [J], 何承骏;
4.基于六经辨证探讨慢性肾衰竭瘙痒症的证治思路 [J], 李小军
5.基于六经辨证理论探究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辨治方法 [J], 史巧;肖新春;崔晓萍;刘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新九针 是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 堂教授依据 内经 关于 古九针 的文 字记载 以及后 世绘制 的九针 图谱, 大
胆革新创制出新型九针针具, 多年来临床医生 在新九针疗法思想的指导 下针分主 辅, 联 合运用, 取得 了良好 的临床 疗效, 本文就 新 九针治疗颈椎病的方法以及优势和特点作一简要介绍与探讨。
关键词: 新九针; 颈椎病; 针灸疗法 doi: 10. 3969 j. issn. 1003-8914. 2009. 03. 060
文章编号: 1003- 8914( 2009)- 03-0489- 02
Discussion of the Method for Cervical Syndrome with New Nine Needles Zhang Tiansheng1 Li Xin- hua2 Niu Qingqiang1 Jin Congni1 Guan Fang2 Zhang Lin1 Hao Shifei2 Director: Ji Laixi1
阳明病: 除呼 吸困难外, 尚有口舌 干燥, 口 渴, 腹 胀, 大小便不通, 烦热等。可有白虎汤证, 三承气汤证, 大黄牡丹皮汤证。但单独出现的机会并不多, 常与少 阳病合病, 如小柴胡加石膏汤证, 大柴胡加石膏汤证, 大柴胡合大黄牡丹皮汤证。大柴胡汤证亦可视作少阳 阳明合病。病例 3: 关某, 男, 67 岁, 肺癌半年, 发现多 发骨转移 1 月, 卧床一周, 不欲饮食, 嗜睡, 有时躁动不 安及谵妄, 发热, 自汗, 恶病质, 近日喜食冰块, 呼吸困 难, 气促, 大便一周未行, 腹部可触及粪块, 予调胃承气 1 剂开水冲泡, 便出大量粪块, 体温正常, 呼吸困难改 善, 燥热消失。
488
光明中医 2009 年 3 月第 24 卷第 3 期 CJGMCM March 2009. Vol 24. 3
六经辨证治喘证
陈志刚 辽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 116031)
摘要: 喘证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病证, 以呼吸困难, 甚至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 现。目前的 常用辨证方 法
* 基金项目: 山西省卫生厅攻关项目 200730[ No: 200730]
临床上, 上面的分析尚需 整合, 如常 见的阴阳合 病: 小柴胡合苓桂术甘汤证, 大柴胡汤合真武汤加石膏 证, 甚至除厥阴病外的五经合病。急性病如肺炎, 急性 支气管炎, 治疗不当而转化为 慢性病, 由 阳证转为阴 证。相反, 慢性病如慢阻肺, 肺心病经适当治疗, 可由 阴证转为阳证, 以致稳定或治愈。由阳转阴为病进, 由
少阳病: 除呼吸困难外, 尚有头胀耳鸣耳聋, 咽干
咽痛, 烦闷, 可有发热亦可不发热, 可无恶寒或微恶寒, 脉弦细或弦滑, 腹症上, 胁下及心下有满闷压痛。此证 型可见于各种肺系疾病各期, 多与他经合病或兼杂痰 饮及瘀血, 是喘证中最常见的证型。对于急性肺系疾 病或慢性肺系疾病急性发病期在太阳病时, 若未能及 时解表则多转为少阳病。可有小柴胡汤证、大柴胡汤 证、柴胡桂姜汤证, 其中又以大柴胡汤证最常见。病例 2: 王某, 男, 55 岁, 慢支史 20 余年, 本次因情志不遂而 发病, 现症见: 呼吸困难, 咽干口燥, 心下满闷, 偶有恶 心, 咳嗽有痰, 无发热, 大便不畅, 耳鸣, 腰冷如冰, 脉弦 滑, 予大柴胡汤 5 剂而症减, 且腰部冰冷感消失。
新九针 是山西省针灸研究所首任所长师怀堂教 授带领全所科研人员通过多年的努力, 依据 内经 关 于 古九针 的文字记载以及后世绘制的九针图谱, 结 合自己几十年的中医针灸临床经验, 全面地继承和发 展中医学的宝贵遗产, 将两千年前就广为临床使用、种 类丰富、治疗病种多样的 古九针 进行了深入细致地 考证, 大胆革新创制出新型九针针具, 该针具包括了 针、铍针、锋钩针、三棱针、火针、梅花针、磁圆梅针、 针、圆利针、毫针、长针。师老结合多年的临床经验, 取 得了肯定的疗效。尤其是在治疗颈腰椎病方面, 临床 医生在新九针疗法思想的指导下, 针分主辅, 联合运 用, 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 现就新九针治疗颈椎病作 一简要介绍与探讨。
1 颈椎病概述与新九针疗法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及其继发性椎间
关节退行性变, 所致邻近组织( 脊髓、神经根、椎动脉和 交感神经) 受累而引起的相应的症状和体征, 是一种常 见病与多发病, 影响人群范围较广, 从 21~ 83 岁均可 患病, 患病率达 64 52% 以上, 发病原因与长期伏案工 作和长时间保持颈部某一固定姿势致 颈项部劳损有 关, 属于祖国医学 痹证 、项强 、头痛 、眩晕 、颈 筋急 、颈肩痛 等范畴。新九针在继承古九针治疗颈 椎病的基础上, 针分主辅, 联合运用, 所用的配伍针具 有锋勾针、磁圆梅针、细火针、梅花针、毫针、三棱针, 操 作方法及步骤如下:
文章编号: 1003- 8914( 2009)- 03-0488- 02
喘证是临床上常见的内科病证。可见于多种肺系 疾病的过程中, 如: 喘息型支气管炎, 肺炎, 慢阻肺, 心 衰, 肺结核, 肺癌, 矽肺及癔病等。以呼吸困难, 甚至张 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为主要临床表现。 中医 内科学 将病因归结为: 外邪( 风寒或风热) , 痰浊, 情志 失调, 肺肾气虚, 并应用病因辨证和脏腑辨证方法分出 相应证型。此种辨证分型方法失于断续, 不能连续的 反应病情的深浅进退变化。本文应用六经辨证来分析 喘证, 以弥补这一缺憾。
1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Researching Institution of Shanxi Province,T iayuan 030006, China 2 Shanxi College of TCM, Taiyuan 030024, 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Shi Hua-i tang, the first leader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Researching Institution of Shanx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record of Old nine needles and atlas in Canon of Medicine to create nine kinds of new needle. In recent years, on the direct of the thought that different nine needles has different function and can be combine to use, New nine needles get satisfactory effective. This article give a simple discuss about preponderance and characteristic with New nine needls to treat cervical syndrome. Key words: New nine needles; Cervical syndrome; Therapy of Acup-Mox
主要是分外感内伤及脏腑津液辨证, 这种方法容易把病 症孤立片面化, 本文则 应用六经 辨证来 弥补这 一缺憾。按 照六经 顺序逐 一
分析喘证的各期表现, 并根据方证表现列出常 用方剂, 并判断预后。以期紧密的把握喘证的临床变化规律, 针锋相对的采证 doi: 10. 3969 j. issn. 1003-8914. 2009. 03. 060
( 本文校对: 孟 收稿日期: 2008- 11- 28)
太阴病: 除呼吸困难外, 尚有头晕心悸, 活动后明 显, 纳差, 便溏, 小便不利。常见证为苓桂术甘汤证, 此 证多在慢性肺系疾病出现心功能受损或心律失常时出 现。
少阴病: 除上述太阴病表现外, 尚有双下肢水肿, 脉细微少力, 常见为真武汤证及肾气丸汤证。肺动脉 高压造成慢性心力衰竭多见此证。
厥阴病: 呼吸困难较重, 一般状况差, 自汗或大汗, 意识淡漠或昏睡, 少神或无神, 脉浮数无根, 常可见球 结膜水肿, 颈静脉怒张, 多见于 2 型呼吸衰竭, 心功能 四级, 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可对症予乌梅丸, 黑锡丹, 参附汤等, 急症多至不救, 现代中医治疗机会很少。
光明中医 2009 年 3 月第 24 卷第 3 期 CJGMCM March 2009. Vol 24. 3
489
针灸探骊
新九针治疗颈椎病探析*
张天生1 李新华2 牛庆强1 靳聪妮1 关芳2 张琳1 郝世飞2 指导 冀来喜1 1 山西省针灸研究所( 太原 030006) 2 山西中医学院( 太原 030024)
六经辨证首创于 伤寒论 , 以阴阳为总纲, 是机体 与病邪进行斗争产生的六种表现。若阳气旺盛, 正邪 抗争激烈则表现为三阳证, 太 阳在外, 少 阳在内外之 间, 阳明在内; 若阳 气不足, 正 气消沉, 与 邪气斗争消 极, 甚至躲避, 放弃抵抗, 则表现为三阴证, 太阴与少阴 为正气衰弱, 已露怯相, 厥阴为正气浮动欲脱散。三阴 病若逢正气转旺, 则可向三阳病转化; 三阳病若逢正气 受损, 则可向三阴病转化。三阳病可同时发生, 如太少 合病的柴胡桂枝汤证, 少阳阳明合病的大小柴胡加石 膏汤证; 三阴病也可同时发生, 如少阴病兼太阴病的附 子理中汤证; 阴阳病可同时发生, 如太阳少阴合病的麻 黄附子细辛汤证, 少阳太阴合病的柴胡桂姜汤证。
毫针: 颈项 强直者可取风 池、天柱、颈夹脊 后溪。 泻法, 得针感后出针。毫针刺之, 滞针手法, 针感应强, 留针 20 分钟, 隔日 1 次。
锋勾针: 天柱、颈部压痛平面夹脊穴、大椎天宗穴。
阴转阳为病退。熟练掌握六经辨证, 可以精确把握疾 病的发展预后, 临事不惑, 对于喘证治疗很有意义。
作者简介: 陈志刚( 1976 ) , 男, 籍贯: 辽宁海城, 职称: 主治 医师, 学 位: 硕士, 主要研究方向: 中医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