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统编人教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历史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罗斯福新政的结果是()A.消灭了经济危机的根源B.改变了美国社会的性质C.化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D.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2.1944年6月6日,盟军将领巴顿将军在给儿子乔治的信中写道:“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信中提到的军事行动是()A.敦刻尔克撤退B.中途岛海战C.诺曼底登陆D.日德兰海战3.1938年9月21日,丘吉尔向伦敦新闻界发表声明说:“以为把一个小国投入虎口就可以得到安全,实在是致命的谬见。
”这里所说的“虎口”指的是当时的( ) A.德国B.美国C.法国D.意大利4.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A.英国对德实行“绥靖政策”B.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D.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5.1944年,“BBC电台今天早晨说,盟军空降部队和登陆艇大规模在海岸登陆,虽然没有亲自参加此次军事行动我率领的这支英雄部队很快就会在那里了。
”材料所说的军事行动的意义是A.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B.第二次世界大战进一步扩大C.使德国法西斯灭亡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6.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极为严重的灾难,到处是残砖断瓦,人们流离失所。
法西斯德国和日本在给世界带来灾难的同时,本国也遭受了沉重的打击。
该材料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A.历史背景B.主要过程C.主要战场D.重要影响7.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1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
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
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解析)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示。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
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障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
——摘编自《经济成长历程》(1)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由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罗斯福新政特点。
【答案】(1)上升(或猛增;快速增长)。
(2)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②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知,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快速增长。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归纳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包括: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人教部编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 复习习题(含答案解析)
人教部编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复习习题(含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边图书是世界最优秀的文学作品之一。
该书通过日记的形式,记载了犹太女孩安妮为免遭纳粹迫害,与家人躲躲藏藏的生活。
日记将对盖世太保的恐惧、对躲藏生活的绝望和对世界天真的幻想,一点一滴地汇集成一幅真实而悲惨的历史画卷。
该书A.批判了三角贸易时葡萄牙人残害黑奴的暴行B.反映了一战时人们对“凡尔登绞肉机”的恐惧C.控诉了二战时德国法西斯残害犹太人的暴行D.揭露了冷战时美国侵略越南的暴行2.历史连线是考查学生掌握历史的一种方式。
下列历史人物与事件间连线搭配错误的是( )A.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B.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C.林肯——维护了国家的统一D.罗斯福——推行新经济政策3.下图是罗斯福新政时在实施《国家工业复兴法》中给守法企业悬挂的蓝鹰标志,有下列哪种情况的企业不能悬挂蓝鹰标志A.扩大企业规模B.规定价格水平C.保证工资水平D.遵守市场分配4.下列历史事件中,具有转折意义的是()①萨拉托加大捷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诺曼底登陆④凡尔登战役A.②③④ B.①②③④C.②④ D.①②④5.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事件是A.1939年德国突袭波兰B.德国侵略苏联和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战役打响D.1942年《联合国家宣言》签署6.政策的调整、创新是社会前进的重要推动力。
回顾美国历史,19世纪60年代林肯政府的施政措施与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新政,在作用上的相同之处是()A.维护了国家统一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于预C.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D.清除了国内种族歧视7.“从1920年到1929年,美国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成,而工厂中工人的生产率却猛增了65%。
同时,农民的实际收入也在减少。
”这一现象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A.生产率的提高造成大量失业B.罗斯福当选为美国总统C.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D.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8.罗斯福新政采取了调节与控制工业生产、整顿银行、补贴农业等一系列措施来摆脱经济危机。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
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
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
(在我)看来这些因素(美苏)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
——摘编自H采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1)材料中“红军参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定的?(2)你同意作者关于日本失败原因的分析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雅尔塔会议(2)不同意。
作者仅看到美苏军事因素对打败日本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中国坚持十四年抗战(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配合亦可)对打败日本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
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决定在打败德国后对日本作战等。
(2)不同意,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等,从材料不难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红军、综合因素等是致使日本战败的原因。
显然,这样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在抗战中的作用。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这是不争的事实。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联盟内部,各国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并不一致,作战目的也不尽相同,虽然不时产生各种矛盾和斗争,但摧毁法西斯是它们的共同目标。
正是这种根本利益使它们团结起来,互相配合支援,直到战争取得最后胜利。
【常考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1.“新政”期间,罗斯福谈到:“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
”为此,美国政府颁布了()A.《社会保障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农业调整法》D.《紧急银行法令》2.20世纪20年代,美国由于盛行一种思潮,引发了历时三年半经济大危机。
这种思潮是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C.垄断经济D.例行节俭3.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挫败了法西斯势力,以上评述的是二战A.全面爆发的背景B.艰辛的抗争历程C.胜利的主要原因D.深远的历史影响4.今天恐怖活动已对人类社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20世纪30年代笼罩着世界的恐怖力量是A.反革命势力B.殖民势力C.垄断组织势力D.法西斯势力5.某班同学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看法,你认为最主要的是A.英、法操纵国联,美国拒绝参加B.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结盟,四处侵略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D.苏联实施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6.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A.②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7.牛津大学教授以赛亚曾说道:“罗斯福先生的典范促使全世界各地的自由民主事业得到加强。
”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D.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模式8.1929年10月,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爆发,迅速冲垮了美国的金融机构,随即席卷整个经济部门,导致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交织在一起,使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的境地。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附答案)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欧共体拟议创建过程中,曾积极邀请英国参加,但英国从自身利益出发,组织了一个“小自由贸易区”(也称七国自由贸易区)……在两大经济集团的抗衡发展中,七国集团显然不敌欧共体。
到60年代,英国对欧共体的出口贸易增加幅度较大,加强了英国对欧共体的依赖。
面对严峻的现实,英国政府于1961年8月要求加入欧共体。
但法国总统戴高乐运用否决权拒绝了英国的申请。
1969年,法国总统蓬皮杜考虑到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遂重新考虑英国的申请。
对此,英国表示调整外交政策,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1973年1月,欧共体接纳了英国。
材料二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
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的不断发酵,是去是留,再次在英国人中引起热议。
2016年6月英国退出欧盟。
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材料三如果说二战后的世界经济格局是一个“QQ群”,美国是群主。
随着美国特朋普总统上台、英国脱欧,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目前这个“QQ群”有散群的危险。
——以上材料均据新华网、央广新闻等网站资料整理请回答(1)据材料一,英国对加入欧共体持何种态度?概括英国最终被欧共体接纳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脱欧”的原因及其影响。
(3)据材料三,该“QQ群”是否有“散群”的危险?请结合相关史实,说明理由。
【答案】(1)从拒绝加入到积极加入。
英国对欧共体的经济依赖加大,世界局势的发展变化,英国放弃英美特殊关系。
(2)英国一直存在“脱欧”的声音;近年来随着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等问题。
欧洲一体化进程产生了明显的阻滞。
(3)有;西方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各自国家利益的考虑。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题干“20世纪六十年代之前英国拒绝加入欧共体,而自1961年开始英国开始积极参与欧洲一体化进程,并于1973年加入欧共体。
最新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专项试题(附答案)
最新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专项试题(附答案)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对美国的担忧一直持续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末期,然而长期以来,美国并未对欧洲发动进攻,也没有在经济上将欧洲挤垮,是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8月4日,德国政府声称:“战争会迅速结束…”在运送德军的火车上涂写着去巴黎吃早饭…”的字句。
法国的运兵车上也涂有藐视对方的字句和“在圣诞节回家”的口号。
新招募的法国士兵高唱《马赛曲》,兴高采烈地从火车站出发,枪尖上插着鲜花”,脸上露着微笑,似乎把这次军事行动当作“从巴黎到柏林令人振奋的旅行"。
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
而英国、法国、俄国是世界秩序的保护者,应该肯定。
(1)材料一中“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形成了哪两大军事集团?(2)用一战的有关史实戳穿材料二中“战争会迅速结束”以及战争是“令人振奋的旅行”的谎言。
(3)材料三中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评价是否正确?为什么?【答案】(1)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2)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进行四年多;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
(3)不正确。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为重新瓜分世界、争取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双方都应该受到审判。
【解析】【详解】(1) 根据所学和材料一“……欧洲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导致了第次世界大战”可知,矛盾激化形成三国协约、三国同盟。
(2) 根据所学和材料二“”可知,战争不会迅速结束,这是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持续到1918年,进行四年多;凡尔登战役,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和灾难性。
(3) 根据所学和材料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德国和奥匈帝国首先挑起的,在战后应该审判的是它们。
最新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
最新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的他是一位身残志坚的智者……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
在1932年的总统选举中,以压倒优势胜出。
……他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材料二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
如果我们聪明而勇敢地予以对待,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美国总统是谁?他就职前美国遇到了什么情况?他上台后是怎样应对的?(2)针对材料二中“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的问题,他采取了什么措施?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他采取了什么措施?(3)材料中的这次改革有什么特点?(4)这次改革对美国历史的发展有什么历史意义?【答案】(1)罗斯福经济大危机采取罗斯福“新政”应对经济危机(2)“以工代赈”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或者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3)加强国家干预(4)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他以新政为竞选口号,赢得人民的广泛支持……以必胜的心态推出了全方位的改革措施……”可知,1929年到1933年,美国发生经济危机,为应对经济危机,罗斯福进行了“新政”改革。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可知,“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的问题,他采取了“以工代赈”的政策;针对“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他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开始稳定下来。
(3)根据所学可知,新政的特点是,加强国家干预经济,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方式。
(4)根据所学可知,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历史】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练习题(含答案)
【历史】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练习题(含答案)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后,德、意、目法西斯签订联合作战协定,声称三国“有毫不动摇的决心”在这场战争“胜利结束前决不放下武器",并“紧密合作”建立法西斯的“新秩序”面对法西斯国家的联合行动,加强盟国内的团结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张美国的海报就是为此而印制的。
图上文字为“团结,我们就能强大”“团结,我们就能获胜。
”画面上有密密层层裹着美、英、中、苏等国国旗的巨炮向天空轰击,驱散了空中浓重的阴霾,象征着盟国的团结具有巨大的力量,打开法西斯乌云,恢复世界光明…——摘编自陈仲丹《墙头政治》注:“墙头政治”是指在公共场所张贴的有政治意又的文告或宣传画。
(1)请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2)阅读以上材料,困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2)【示例一】观点:反法西斯联盟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论述: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激起世界各国人民的愤怒。
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釆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
1944年6月,美、英盟军成功登陆法国诺曼底,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德国陷入东西东西两个战场的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中国发动全面大反攻,促使日本法西斯宣布无条件投降。
综上所述,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协同作战,相互支援,是取得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和保证。
【示例二】观点: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共同问题论述: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德、意、日法西斯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疯狂侵略扩张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1942年,40多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相互支援,采取统筹安排,协同作战,打败了邪恶的法西斯,维护了世界的和平与安全。
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1.1931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我曾在报纸上看到一则建议,说要开辟一条新路、一条宽阔的公路……这类想法是非常正确的……现在人们靠救济度日,无事可做,生活郁闷,是不是让他们继续处于这样的生活呢?当然不是。
”下列举措与材料观点相符的是()A.兴建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B.缩减农业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C.颁布《全国工业复兴法》D.大力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用2.罗斯福在1933年就职演说中说:“只要国家仍处在危急存亡的关头,我就要求国会授予我应付危机的那种唯一最后手段——广泛的行政权。
”这说明罗斯福A.对工业进行了调整B.逐步走向了独裁C.要改变资本主义制度D.要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3.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增多”“达到最大规模”这些关键词直接有关的事件是A.凡尔登战役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4.张老师上课时在屏幕上展现了下方所示地图,她这节课讲的内容最可能是A.德国的统一历程B.一战爆发前的德国C.二战全面爆发前的德国D.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5.某班同学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看法,你认为最主要的是A.英、法操纵国联,美国拒绝参加B.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结盟,四处侵略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D.苏联实施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6.下表中历史史实和历史解释对应错误的是()A.A B.B C.C D.D7.1938年10月,英国首相张伯伦说:“这是我们时代的和平。
女士们,先生们。
安心睡觉去吧!”丘吉尔则尖锐地指出:“我们正在遭到了一场全面、十足的失败!”这场争论针对的是()A.《凡尔赛和约》签订B.华盛顿会议召开C.《慕尼黑协定》签定D.杜鲁门主义提出8.“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十年。
”为了摆脱“萧条、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不同的应对措施,下列叙述中与此无关的是A.美国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B.德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C.日本军部上台组阁D.意大利建立法西斯专政9.如下表格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了解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和发展历程。
(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九下历史《第四单元经济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1.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相同作用是()A.摆脱了经济危机B.恢复了国家经济C.巩固了民主政权D.巩固了工农联盟2.罗斯福总统在第三任就职演说(1941年)中说:“八年前,当这个共和国的生命似乎由命中注定的恐惧而停止时,……我们迅速、大胆、果断地采取了行动。
”1933年罗斯福总统采取的“行动”是()A.对外进行侵略扩张B.推行“杜鲁门主义”政策C.放任经济自由发展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3.罗斯福说:“为了永远的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新应用”是指()A.自由放任政策B.国家干预经济C.实行独裁统治D.发动对外战争4.当今世界上,各种形式的恐怖主义势力已经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那么,20世纪30年代后期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的连续打击B.国际恐怖活动的频繁发生C.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扩张D.民族复仇主义的打击报复5.法西斯力量在一个国家里掌握政权,最早出现在()A.德国B.日本C.西班牙D.意大利6.如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国漫画家所画的一副漫画.“牙医”希特勒出来喊:下一个!墙上的帽子写着波兰、挪威、丹麦、比利时、法国…最后一顶帽子是英国.这一漫画中的英法等大国推行的政策是()A.马歇尔计划 B.绥靖政策C.冷战政策D.杜鲁门主义7.“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
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这段话中的“我”代表的是()A.德国人B.捷克斯洛伐克人C.波兰人D.英国人8.下列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表述正确的是()A.不同制度、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不可以联合B.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战争C.二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世界人民的联合D.战争具有很大的破坏性,不能推动科技的发展9.1940年12月,罗斯福说:“过去两年的经验已经证明,任何国家都不能姑息纳粹,一个国家只有以彻底投降为代价才能与纳粹和平。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1.如下图展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其中的①②分别是指()A.凡尔登战役;诺曼底登陆B.雅尔塔会议召开;斯大林格勒战役C.慕尼黑阴谋;诺曼底登陆D.日军偷袭珍珠港;斯大林格勒战役2.“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该观点主要说明“新政A.极大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D.形成了美国的中央集权3.下列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4.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增多”“达到最大规模”这些关键词直接有关的事件是A.凡尔登战役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5.“制定本行业的公平经营规章,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市场分配、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这段材料主要体现罗斯福新政中的哪一项措施A.调整工业B.整顿银行C.调整农业D.以工代赈6.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
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
美国政府的做法是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7.“……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是美苏为划分战后势力范围两分天下的产物。
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A.华盛顿会议B.开罗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8.张老师上课时在屏幕上展现了下方所示地图,她这节课讲的内容最可能是A.德国的统一历程B.一战爆发前的德国C.二战全面爆发前的德国D.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9.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水稻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
【历史】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5)根据所学和材料一、二、三、四可知,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在军事上、经济上、外交决策上做出了贡献。
(2)根据所学和材料二“苏德战争爆发后,美英不得不暂时搁置反共反苏政策,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消灭纳粹德国作为首要任务……”可知,美国宣布支持苏联的原因是为了共同反对法西斯。
(3)根据所学和材料三“……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各国保证竭尽全力,互相合作,彻底打败德、意、日三国轴心及其附庸,决不单独与敌人停战或媾和”可知,26国《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这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基础。
(2)材料二中美国“不得不暂时搁置反共反苏政策,立即宣布支持苏联”的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美国参与签订的26国《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什么形成?《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奠定了什么胜利的基础?
(4)材料四美国总统罗斯福参加了雅尔塔会议,据材料回答这次会议召开的目的是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美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哪些方面做出了贡献?
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资本主义制度就像一棵出现枯枝烂叶的树一样,激进分子说:“把它砍倒。”保守分子说:“不要动它。 ”我则采取折中的办法:“让我们把它修剪一 下,这样我们既不会失去老树干,也不会失去新枝。
——罗斯福
材料二:也许更重要的差别是罗斯福的个人风格---- 他灿烂的微笑、他技艺高超的口才、他生动感人的智慧---都使他赢得了人们的广泛喜爱而与施政计划的具体内容没有太大关系。...斯福成功的许多因素应归结于他的人性魅力。
【好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1.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世界经济如不曾大崩溃,希特勒肯定不会出现。
十之八九,也绝不会有罗斯福这号人物。
至于苏维埃式的经济体系,就更不可能与世界资本主义匹敌。
”造成材料中“世界经济大崩溃”的是()A.第一次世界大战B.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C.第二次世界大战D.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2.下列图片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进程中的重大战役,按其发生的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④②①③D.②④①③3.历史概念图是一种空间网络结构图,可以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也可以把碎片知识系统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概念支架图如下,图中括号处应该是A.开辟欧洲第二战场B.发表《开罗宣言》C.发表《波茨坦公告》D.签署《联合国家宣言》4.20世纪30年代,大量的犹太人被迫抛弃财产,逃往世界其他国家,中国也接受和保护了不少犹太人。
当时犹太人主要受害于A.第一次世界大战B.日本法西斯C.意大利法西斯D.德国法西斯5.“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增长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
”该材料显示了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A.爆发原因B.突出特征C.严重后果D.重大影响6.下图所示内容为某次战争前的情报。
情报中的“此举”是为了A.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B.摧毁美军太平洋舰队C.开辟欧洲第二战场D.彻底消灭法西斯主义7.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增多”“达到最大规模”这些关键词直接有关的事件是A.凡尔登战役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8.张老师上课时在屏幕上展现了下方所示地图,她这节课讲的内容最可能是A.德国的统一历程B.一战爆发前的德国C.二战全面爆发前的德国D.二战后被分裂的德国9.某班同学围绕“20世纪三四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主要因素”进行讨论,提出了下列看法,你认为最主要的是A.英、法操纵国联,美国拒绝参加B.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结盟,四处侵略C.美国爆发经济危机,波及世界D.苏联实施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10.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历史】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复习试题(含解析)
【历史】部编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复习试题(含解析)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示。
——摘编自《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材料二 1933年罗斯福当选总统,采取一系列措施克服经济危机。
在罗斯福的努力下,国会通过了《紧急银行法案》,之后全国3/4的银行重新开业,银行信誉获得恢复;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农业的复苏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国工业复兴法》的颁布,达到了减少盲目生产、规范工业生产的目的;《联邦紧急救济法》通过后,对缓解失业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先后颁布的《全国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社会保障法》则对儿童、残疾人、无谋生能力者提供了救济。
——摘编自《经济成长历程》(1)据材料一,概括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3)由上述材料和问题,归纳罗斯福新政特点。
【答案】(1)上升(或猛增;快速增长)。
(2)①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②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③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④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⑤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3)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的表格信息可知,1929—1933年美国失业率快速增长。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以归纳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包括:整顿金融体系: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整顿,恢复银行信用;加强对计划指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制定公平竞争法规,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规定雇员有组织起来进行谈判的权利,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调整农业政策: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推行“以工代赈”:通过投资兴建大量公共设施,如水库、发电站、公路、桥梁、机场、公园等,为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建立社会保障制度:通过《社会保障法》,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应急的救济机构,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压轴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1.某学校举办一次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风云”的影视回顾展,以下是某班参展影片的片段——盟军统帅艾森豪威尔说:“我们克服了巨大的困难,盟军已于1944年6月6日突破德军的大西洋防线,法西斯离灭亡不远了。
”根据片段判断,该影片为A.《诺曼底登陆》B.《血染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战役》D.《柏林战役》2.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增多”“达到最大规模”这些关键词直接有关的事件是A.凡尔登战役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3.“……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是美苏为划分战后势力范围两分天下的产物。
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
”材料中的“会议”指的是A.华盛顿会议B.开罗会议C.雅尔塔会议D.波茨坦会议4.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水稻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
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以上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消极影响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影响D.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5.1932年,某政要指出:“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出现这一形势的主要原因是A.同盟国和协约国军事对峙B.严重的经济危机波及世界C.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D.慕尼黑会议割让苏台德6.世界反法西斯的胜利,给人类留下了哪些历史启迪?()①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②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始终难以合作③所有国家都应互不侵犯,和平共处④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A.②④B.①③④C.①②D.①②③④7.牛津大学教授以赛亚曾说道:“罗斯福先生的典范促使全世界各地的自由民主事业得到加强。
”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A.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的生活B.使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C.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D.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模式8.爆发范围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突出特点,出现了亚洲、欧洲西线、北非、欧洲东线及太平洋等主要战场。
【典型题】中考九年级历史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试题含答案(2)
一、选择题1.“新政”期间,罗斯福谈到:“我们将采取经过慎重考虑的、保守性的措施,以使我国的产业工人获得更加公平的工资收入,防止恶性竞争和超常的劳动时间,同时鼓励所有企业防止生产过剩。
”为此,美国政府颁布了()A.《社会保障法》B.《全国工业复兴法》C.《农业调整法》D.《紧急银行法令》2.“其实罗斯福新政之所以成为神话,与其说是因为它经济上的成功,不如说是政治上的成功。
”该观点主要说明“新政A.极大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B.使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C.调整和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D.形成了美国的中央集权3.20世纪20年代,美国由于盛行一种思潮,引发了历时三年半经济大危机。
这种思潮是A.国家干预B.自由放任C.垄断经济D.例行节俭4.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世界正义的力量团结在一起,在最黑暗的岁月里守望相助、共同战斗,最终挫败了法西斯势力,以上评述的是二战A.全面爆发的背景B.艰辛的抗争历程C.胜利的主要原因D.深远的历史影响5.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增多”“达到最大规模”这些关键词直接有关的事件是A.凡尔登战役B.日本偷袭珍珠港C.斯大林格勒保卫战D.诺曼底登陆6.20世纪30年代关国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
一件事情的发生,促成了类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政策的终结。
这件事情是A.九一八事变爆发B.德国闪击波兰C.日本偷袭珍珠港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7.1933年5月面对因经济危机而陷入极端贫困的民众。
美国联邦救济署把单纯救济的方案进行修改,这一做法极大地恢复了失业者的自尊心和自立精神,受到广泛赞誉。
美国政府的做法是A.逐渐恢复银行信用B.规定雇员的谈判权C.建立社会保障制度D.推行“以工代赈”8.国会于1938年2月通过了一项新的《农业调整法》,此法规定,对棉花、小麦、玉米、烟叶、水稻等5种主要作物的生产者规定生产定额,并对那些耕种定额土地而又遵守土壤保持方法的农民给予补贴。
为防止生产过剩、物价猛跌,政府还给予贷款,以便农民将准备出售的农产品暂时贮存,以待善价。
2020春人教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题及答案
2020春人教部编历史九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练习题及答案九下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一、选择题1、1932年12月24日,特格韦尔在日记中写道:“这个冬天,在纽约生活和工作的人没有不感到不安的。
我的确认为,在现在,从来还没有过这样普遍的失业现象和令人伤感的真正饥寒交迫的苦难。
”该日记反映了()A. 一战后美国的状况B. 二战后美国的状况C.苏联工业建设的背景D. 经济大危机的危害2、在以下年代中,哪一时期被称为资本主义的“相对稳定”时期:( ) A.1929—1933年B.1924—1929年C.1918—1923年D.1933—1939年3、面对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
德国、日本( )A.走上法西斯道路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D.实行明治维新4、右图漫画反映了发生在1938年的某个重要史实,对这一史实评述恰当的是()A. 绥靖政策,战争临近B. 德国受辱,埋下祸根C. 瓜分中国,日本得利D. 苏联让步,美国强硬5、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主要”新”在( )A.采用了国有化的形式B.保持了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C.普遍实施了社会福利制度D.采用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6、几年前德国拟出版注解版《我的奋斗》以防止极右思想泛滥。
《我的奋斗》一直被视为纳粹德国政权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纲领,其作者是( )A.罗斯福B.希特勒C.墨索里尼D.张伯伦7、二战爆发前,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加速了战争的爆发。
标志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是()A. 德国进攻苏联B. 法国败降C. 《慕尼黑协定》D. 英国遭到空袭8、1929年-1933年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
这最能反映危机()A.涉及范围特别广B.持续时间比较长C.破坏性特别大D.来势比较猛烈9、《安妮日记》中记载:“从1940年开始,犹太人被禁止‘拥有自行车,乘坐公共汽车,去电影院……’直到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被禁止‘活下去’。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材料分析题 专项 练习(含解析)
【历史】人教九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解析)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9—1932年英、德、法、美四国工业生产指数变化表(以1913年为100)(1)材料所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指数发生了什么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案】(1)不断下降。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解析】【分析】【详解】(1)材料所示1929-1932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及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生产指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说明当时资本主义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或者出现严重的衰退。
(2)结合所学知识,1929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大爆发,从美国开始,席卷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危机持续4年之久,对资本主义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经济危机还引发了政治危机,造成各国社会动荡。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 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以工作机会。
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
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重组我们对自然资源的利用。
——罗斯福演说(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中A、B两个时段美国失业率的变化情况?(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A段失业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从A到B时段发生这一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3)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政府面对失业问题的首要任务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面对这样的任务,美国主要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1)A段变化情况:逐渐上升(由低到高);B段变化情况:逐渐下降(由高到低)。
(2)A段失业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经济大危机;从A到B时段发生这一变化的最重要原因是:罗斯福新政。
(3)首要任务:给人民以工作机会;措施:以工代赈,筹划大规模公共工程的兴建,以增加就业。
【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知,图A:美国的失业人数在1929到1933年逐渐上升;图B:美国的失业人数在1933—1937年逐渐减少。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
【历史】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一、第五单元二战后的世界变化材料辨析论述题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可见的未来,美国政府不能和苏联政权保持政治上的密切关系。
在政治舞台上,应继续将苏联视作竞争对手而非伙伴……美国人民应该感谢上帝,他让美国人感受这种无法改变的挑战,从而使美国的安全依赖于他们的团结,以及接受历史希望他们承担的道义和政治领导责任。
——[美]乔治•凯南《苏联行为的根源》(1947年)材料二:有美国人这样感叹:“对于美国这样具有多样性的国家,只有外部的各种挑战可以使它团结起来。
”“苏联曾是有用的敌人……没有苏联的空间计划,美国人就不可能登上月球……受到苏联挑战的美国政府找到了帮助那些受压制者的‘国家安全’的理由”。
而这种“两个世界”对抗的格局……在战后 40余年间影响了部分国家和部分地区的发展道路。
——摘编自俞邃《大国关系调整与世界格局》材料三:美国著名战略问题专家托马斯•巴尼特在《五角大楼的新地图——21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写道:在克林顿政府的第二个任期期间,我在五角大楼办公室的一面墙上发现了这样一则个人广告。
招聘敌人启事成熟的北美超级大国寻求有敌意的合作者以进行军备竞赛、第三世界冲突和一般性对抗。
候选者必须有足够威胁,以说服国会满足军事需要。
具备核战能力者优先;但如果拥有重要生化武器资源,非核候选人也可考虑。
请将求职信并舰艇和空军中队照片寄至:美利坚合众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五角大楼,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刘福明《中国梦》(1)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美国政府对美苏关系做出的调整。
(2)据材料二,概括美苏关系调整带来的影响。
(3)据以上材料、问题及所学知识,概括美国为实现其目的而采取的策略。
【答案】(1)调整为竞争对手(2)对美国:有利于美国的团结;促进了美国科技的进步;为美国干涉别国内政创造了条件对世界:推动两极格局的形成;影响了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发展、(3)树敌(塑敌)设立假想敌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据“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日本对帮助德国出兵苏联无能为力,对此状况日本政府很明白,不得已改变其计划,决定‘暂不介入德苏战争’,而‘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可知,“迫于英美强大的军事攻势,日本不得已改变计划,决定‘暂不介入德苏战争’”违背了材料。故题干表述错误。
(2)请指出材料二的主要观点。
材料三 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5个月,100团人打击了敌人在华北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敌人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
——(美)史沫特莱
(3)请指出材料三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2)中国人民坚决抗战。
(3)百团大战。
(4)苏联对日宣战;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坚决反对外来侵略,要团结一致,要敢于反抗,加强各国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要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5)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对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觉醒,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转折点。
④据材料可知,“苏德战争使苏联用巨大的牺牲彻底打败并摧毁了德国的法西斯政权,改写了战后世界格局,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材料未涉及。
(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物质损失。两次世界大战都给人类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坏和灾难。战争遍及世界各地,损耗了大量财富,人类多年积累的财富毁于一旦,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6000多万人民死亡。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改变了人民力量和帝国主义力量的对比,德、意、日法西斯的崩溃,英法的削弱,从整体上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各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经受了考验,提高了觉悟,增强了力量,它给世界工人阶级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战后出现两股汹涌澎湃的潮流,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它们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一系列国家摆脱了民族压迫,赢得了独立,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瓦解了。同时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解析】
【详解】
(1)①据“从欧洲战场的军事作战来看,中国多年的艰苦抗战,不仅消耗日军实力,还把日军牵制在中国战场上,阻滞了日本与欧洲战场德意法西斯的联结,从而延缓了整个法西斯集团扩大战争的步伐”可知,“中国的抗战扼制了德意日法西斯联合的步伐,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从上述材料中得出的。故题干表述正确。
材料二:罗斯福就任总统后,为了使美国从危机的阴影中解放出来,国会颁布了一系列法案:1933年,通过《紧急银行法案》,对银行进行调整,恢复银行信用,有效缓解了民众的恐慌情绪;通过《农业调整法》,对全国农业生产和销售进行调节,限制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协调各个工业部门的企业活动,确定最低工资标准,限制工时;1933年,通过《社会保障法》,利用过剩物资救济失业家庭。
(5)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对外来侵略战争的完全胜利,雪洗了中华民族的耻辱;抗日战争的胜利,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了民族觉醒,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转折点。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33年3月4日美国总统罗斯福的首次就职演说:“价值贬缩到难以想象的程度;我们纳税的能力已降低;各级政府都遇到严重的收入减少的情况;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更重要的是,大批的失业公民面临严峻的生存问题,而艰苦劳动却所得甚微的也不在少数。”
——摘自戴燕《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1)依据上述材料,对以下表述做出判断:直接从材料得出的,在横线上填“正确”;违背材料所表达意思的,在横线上填“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的,在横线上填“未涉及”。
①中国的抗战扼制了德意日法西斯联合的步伐,为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
②由于中国战场的牵制,使日本无力介入苏德战争,加快了苏联卫国战争胜利的步伐。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9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80周年,这次战争历时6年,规模空前,能够取得胜利是来之不易的。
材料一 2018年9月28日,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政府在边疆区接待宫举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多民族人民的胜利”国际研讨会,崔国杰总领事应邀出席并致辞。崔总领事在致辞中指出,中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主战场,俄罗斯是欧洲主战场。中俄两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立下了难以磨灭的历史功勋,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两国人民用鲜血和生命凝成的坚不可摧战斗友谊。
——摘编自H采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1)材料中“红军参战”(苏联参加对日作战)最终是在哪一次会议上确定的?
(2)你同意作者关于日本失败原因的分析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答案】(1)雅尔塔会议
(2)不同意。作者仅看到美苏军事因素对打败日本的作用,没有认识到中国坚持十四年抗战(中国战场坚持抗战或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配合亦可)对打败日本也发挥了重大作用。
(1)根据材料一写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两个主要战场分别是哪个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材料二 中国今日郑重声明,中国之领土主权,已横受日本之侵略;国际联盟九国公约,非战公约,已为日本所破坏无余。……中国绝不放弃领土之任何部分,遇有侵略,惟有实行天赋之自卫权以应之。
——1937年《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
③迫于英美强大的军事攻势,日本不得已改变计划,决定“暂不介入德苏战争”。
④苏德战争使苏联用巨大的牺牲彻底打败并摧毁了德国的法西斯政权,改写了战后世界格局,苏联一跃成为超级大国。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何重要意义?
【答案】(1)①正确;②正确;③错误;④未涉及
(2)损耗了大量财富,夷平了许多城市和村庄,6000多万人民死亡。(写出两点即可)拯救了世界文明,恢复了世界和平,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写出两点即可)
【解析】Biblioteka 【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在克里木半岛雅尔塔举行会议。会议通过了一系列重大决议,包括:分区占领德国,彻底摧毁军国主义和纳粹制度,战后成立联合国,苏联决定在打败德国后对日本作战等。
(2)不同意,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等,从材料不难归纳出美国因素(海军、原子弹)、苏联红军、综合因素等是致使日本战败的原因。显然,这样的分析是不全面的,因为它忽略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即中华民族全民族在抗战中的作用。九一八事变后中国的十四年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这是不争的事实。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美国股票全线暴跌,金融市场哀鸿一片,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爆发了”的信息可知,“大危机”开始的经济部门是金融。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同意小历的看法,根据材料“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发行了约25亿美元的国债,到30年代末国债发行量高达400多亿美元”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应对危机,克服财政困难,罗斯福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干预),大量发行国债,刺激工农业生产,提供就业机会,有效的缓解了危机,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统治,所以我同意小历的看法。
——1945年9月2日《日本投降书》
(4)中日双方代表就日军投降事宜进行洽谈是在湖南的什么地方?综合三则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请用具体史实列举日本战败投降的原因,并指出对后人有何启示。
(5)为了铭记历史,我国将9月3日定为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请你写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答案】(1)俄罗斯、中国;斯大林格勒战役。
材料三:政府还建立了一系列机构:193年,建立联邦紧急救济署,组织了一支庞大的地方资源养护队,专门在各地从事植树造林与防汛工作;建立农业调整署,提高农产品价格,增加农民收入;1935年,建立重新安置署,向最贫穷的农民提供直接帮助;建立工程进度管理署,雇佣了数以百万计的人员,在全国各地建设大批公路、铁路、桥梁、体育馆、学校、医院等。
部编九年级历史下册材料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分析题专项练习(含答案)
一、第四单元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9年10月24日,美国股票全线暴跌,金融市场哀鸿一片,一场规模空前的大危机爆发了,为缓解危机,1933年美国联邦政府发行了约25亿美元的国债,到30年代末国债发行量高达400多亿美元。
3.材料 从欧洲战场的军事作战来看,中国多年的艰苦抗战,不仅消耗日军实力,还把日军牵制在中国战场上,阻滞了日本与欧洲战场德意法西斯的联结,从而延缓了整个法西斯集团扩大战争的步伐。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德国不断催促日本出兵西伯利亚,目的是配合德军合力夹击苏联,使苏联处于东西两面作战的危险境地。这一时期,经过几次会战,日军损失惨重,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日本对帮助德国出兵苏联无能为力,对此状况日本政府很明白,不得已改变其计划,决定“暂不介入德苏战争”,而“继续努力解决中国事变”。中国战场对日军的牵制,减缓了苏联卫国战争的压力,对苏军最后的战略反攻,直至苏军出境作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在我)看来这些因素(美苏)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