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概论复习材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view
专业名词解释
1.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能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价值属于关系范畴,它是指社会与公众对新闻的需求同事实所具有的要素总和能够满足这种需求的统一。

2.新闻媒体的报道权:新闻媒体的报道权也叫发表权、表达权或传播权。

它是指新闻工作者在合乎社会规范和媒体宗旨的前提下,通过采访获得新闻素材后,其新闻作品享有在媒体上发表的权利。

3.舆论导向:舆论导向是指新闻媒体依据一定的思想和立场,运用新闻手段引导社会舆论的传播行为。

新闻舆论作为一种思想观念形式,与政治、法律、哲学、道德、宗教等一样,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倾向性。

4.新闻事业管理:新闻事业管理是指对新闻传播活动所实施的领导、调控、规范等职能行为,包括对新闻媒体、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职业行为和所制作传播的精神产品等进行的管理。

5.名誉权:名誉权是指公民和法人对其自身名誉所享有并受法律保护的而不受他人侵害的权利。

名誉权有两类,即公民的名誉权和法人的名誉权。

公民的名誉权指的是公民的个人名誉依法享有不受侵害的权利。

法人的名誉权指的是法人的社会组织形象等名誉依法享有不受侵害的权利。

6.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新闻工作的党性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阶级属性和政党立场,而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则指的是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在从事新闻活动时必须遵守所属阶级或政党所规定的各项行为准则。

7.新闻的倾向性:新闻的倾向性指的是新闻工作者和新闻媒体反映客观事实时的立场、态度在新闻中所表现的一种特性,新闻的倾向性既表现在对待事实的立场和态度上,也表现在单篇新闻报道和系列、连续报道中。

8.出版自由:出版自由是公民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享有创办印刷媒体或电子媒体并通过它们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发表意见、交流信息的权利。

问答题
1.简述新闻媒体侵害采访对象隐私权的主要表现?
隐私权是自然人依法享有的、自由支配与社会公共利益无关的私人活动信息的权利。

新闻媒体侵害采访对象的隐私权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一是未经采访对象同意,公开当事人(如刑事案件受害人)的姓名、照片和住宅地址,使他人足以辨认出当事人。

特别是涉及性犯罪的新闻报道,由于涉及当事人婚姻关系、恋爱关系的信息,不仅会使受害者再次受到精神伤害,而且对当事人未来的社会关系变动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不恰当的公开采访对象的财产状况、生理缺陷、家族疾病史等私人信息。

三是未经采访对象或者当事人同意,在媒体上公开其已成为历史的犯罪行为或不光彩的行为。

四是对社会名流的婚恋信息,未经本人同意而进行渲染。

五是对他人的婚外情、婚外性关系的不当公开。

2.三贴近的主要内涵是什么?新闻工作怎样做到三贴近?
主要内涵: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原则,也是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

贴近实际是新闻工作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实际,适应现阶段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大战的实际状况和要求,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客观现实,真实放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把反映和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作为新闻工作的中
心任务,从实际出发部署新闻工作,按实际粗要推进新闻工作,以实际效果检验新闻工作,使新闻工作更加具体实在、扎实深入。

贴近生活,就是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到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去,深入到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活和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去,把新闻报道的视点对准火热的生活,关注朴素平凡的生活细节,聚集丰富多彩的生活图景,从现实生活中挖掘生动事例,提炼新鲜题材,展示美好生活前景,把握社会主流,反映生活现实,使新闻工作更好地融入生活、服务生活、引导生活,更加富于生活气息。

贴近群众,就是新闻工作要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中,联系群众身边的事例,反映群众的感受,运用群众熟悉的语言,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体现群众的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说群众想说的话,讲群众能懂的话,为群众提供想看爱看、健康向上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好地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主要做法:
(一)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优秀的新闻作品来自实际、来自群众、来自生活。

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关键在于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深入生活。

(二)立足于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最基本的国情,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一定要在这个基本国情出发,既展示发展成果,体现发展趋势,又不回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新闻媒体特有的视角,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实际,准确判断实际。

在报道纷繁的社会现象的同时,通过对实际情况的综合判断,预见客观事物的发展趋势,帮助人们遵循客观规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三)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
通过新闻报道展示各种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对社会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新闻媒体要通过对新闻事实的选择、观点的提炼和报道的节奏的把握等,冷静分析和辨别,充分反映生活的主流,体现生活的本质,自觉成为社会各项事业的建设者和推动者。

(四)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
要让群众成为报道的主体,把笔触、话筒和镜头对准群众,把更多的版面、节目时段留给群众;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反映群众呼声,体现群众要求,回应群众关切,努力做好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报道,而绝不能用冷冰冰的收视率、收听率、订报率、广告额取代对群众利益的关注和维护。

新闻报道既要关注群众的眼前利益,更要着眼群众的长远利益,引导群众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一些复杂的社会现象,不能强调一点不及其余,只顾一端不顾全局,而应及时了解受众的态度和需求,进行科学判断和理性分析,提供群众所需要的新闻信息,在服务中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在服务中实现有效引导。

(五)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树立良好的工作作风和朴实的文风。

新闻报道要尽可能用适合群体的生活方式、语言习惯,用群众乐于看、看得懂的语言写文章、做节目。

新闻工作者要感知实践的脉动,把握生活的真谛,倾听群众的心声努力成为自己所报道领域的专家。

要创新报道手段、改进报道方式,善于把重大主题寓于生动的表达形式之中,越是重大的、严肃的事件,越应该用群众习惯的接受方式进行报道。

3.新闻传播活动主体的权利、义务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新闻传播活动的主体包括公民、新闻媒体以及新闻工作者。

权利:
①.新闻工作者的采访权与公民的知情权。

新闻工作者的知情权是指记者获取新闻信息
的权利,记者搜集信息的过程就是其行使上述权利的过程。

公民的“知情权”是公众获取政府决策信息个社会公共信息的权利,受到宪法的保护。

②新闻媒体的报道权与公民的言论出版自由。

新闻媒体的报道权也叫发表权、表达权或传播权。

它是指新闻工作者在合乎社会规范和媒体宗旨的前提下,通过采访获得新闻素材后,其新闻作品享有在媒体上发表的权利。

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它是公民行使表达权最重要的手段和法律依据。

③公民、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与政府信息公开的义务。

舆论监督权是公民的一项政治权利。

由于公民的这一权利常常是通过新闻媒体实现的,而新闻媒体又被称为舆论界,因此一般意义上舆论监督权特指新闻舆论监督权。

我国规定了政府的信息公开义务,这是对政府接受监督的基本义务的规定。

④新闻作品的著作权。

著作权也叫版权,是著作人对其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义务:
①新闻报道不得危害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

(1>禁止危害国家安全 2.>禁止泄露国家秘密)在新闻传播活动中,此类违法行为主要有两种情况,意识煽动危害国家安全,二是泄露国家机密、非法获取并向境外非法提供国家机密。

我国法律严格禁止煽动危害国家安全的言行(1.>煽动国家分裂罪2.>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3.>煽动民族仇恨和民族歧视罪4.>煽动群众抗拒法律实施罪)我国严格禁止媒体滥用新闻传播权利,以免对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构成侵害。

②新闻报道不得危害社会公共利益。

(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主要表现:新闻媒体超越自己的界限,越俎代庖,对采访对象采取与记者或者媒体角色身份不相符合的行为,造成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被侵犯;有的为了个人或小团体繁荣私利而故意充当他人的“枪手”,制作有失公允的新闻和评论,损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大搞权钱交易,制造有偿新闻;可以制造虚假新闻)强化法律意识,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公民合法权益,是我国新闻法治的重要内容。

③新闻报道不得妨害司法公正和司法秩序。

新闻媒体与司法机关作为两种独特而重要的社会力量,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

司法工作的侦查、起诉、法庭辩论、审判过程具有情节性、故事性强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新闻价值要素,对新闻媒体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历来是媒体关注的热点。

而新闻媒体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及其所体现的公共舆论力量,也使得司法机关十分重视媒体的导向功能,力图与媒体保持密歇的关系,从而形成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而新闻媒体对司法案件的不当报道与评论可能会妨碍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对新闻媒体进行必要的限制有助于保护司法独立行使审判权。

4.如何引导网上舆论?
一.对网上具有倾向性的、处于萌芽状态的问题应及早主动地进行引导。

对网上议论的热点问题力求及早发现、及早研判、及早引导。

在网上舆论酝酿和形成阶段,就跟踪舆情发展,制订应对方案,防止被动局面。

二.加强正面引导,唱响网上主旋律。

网络,诶体可以针对网上出现的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主动加强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宣传,通俗易懂地阐释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析事明理、解释疑惑,最大限度地把广大网民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下。

引导网民正确对待和处理利益调整中的矛盾,消除网上非理性情绪产生的根源,努力营造积极健康、理性和平、信任理解、友爱互助的网上舆论环境。

三.着力增强网上正面引导的亲和力。

深入研究网上舆论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网民的接受习惯,把握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善于;利用各种流行的传播手段,在加强信
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在同网民交流中传递主流价值,不断增强网上正面引导的亲和力、感染力。

5.《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六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二是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三是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四是维护新闻的真实性,五是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六是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6.如何做好重大主题宣传和典型宣传?
组织重大主题新闻宣传,要注意抓住四个着力点:一是善于把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具体的新闻媒体报道,通过用生动事实说话的方式,着力反映人民群众实践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伟大业绩,增强主题宣传的说服力和凝聚力。

二是善于策划重大主题宣传,将策划的重点定位在以下六个方面:党和政府的重要战略思想、战略任务、战略决策的宣传策划,党和国家的重大活动、重要节庆的宣传策划,新出台的政策法规的宣传策划,重点工作、重大建设项目的宣传策划,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的宣传策划,重要言论、重点观点的宣传策划。

从这些方面入手增加主题宣传的引导力。

三是善于整合新闻媒体的资源,充分发挥各种新闻媒体的优势,运用媒体联动的方式,形成新闻报道的合力,增强主题选出的吸引力。

四是善于运用新闻报道的各种表现方法和形式,从大处着眼,小处着笔,以小见大,平中见奇;合力采用连续报道、系列报道、深度报道、现场直播、适时刷新等报道方式,增强主题宣传的感染力。

做好典型宣传应特别注意以下三点:一是真实、可信。

典型宣传应真实地还原他们本来的面目,无需添枝加叶,典型宣传要注重发现、挖掘那些最有新闻价值、紧扣时代脉搏、震撼人心的人和事,描述他们的业绩,表现他们的思想。

二是要深入挖掘。

要深入挖掘典型事物的新闻宣传价值,揭示它们在同类事物中所具有的师范作用、推广意义,让典型事物的经验成为推动工作的有效手段。

三是要不断创新宣传方式。

要带着深厚感情采访典型、报道典型,深入挖掘动人故事和感人细节,生动塑造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用平时语言阐释深刻道理,用鲜活事例揭示事物本质,用群众易于接受的方式表现高尚精神,把先进人物写活,把先进事迹写实,把先进经验写透。

教材梳理
1.资产阶级早期的新闻理论集中体现为新闻领域的自由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是17世纪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弥尔首先提出,由18实际美国政治家托马斯·杰弗逊以及19世纪英国哲学家、政治家约翰·米尔等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起来的。

2.在英国宪章运动中诞生的《北极星报》和《人民日报》是最早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报刊。

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主要包括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新闻思想,毛泽东新闻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

4.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共同撰写的《共产党宣言发表》,它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诞生。

5.1848年6月1日,由马克思担任主编的世界上第一份马克思主义报纸《新莱茵报》在德国问世。

6.列宁是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机关报——《火星报》的主要创办者,他领导创建了第一家布尔什维克的机关报《前进报》,党中央机关报《无产者报》、《社会民主党人报》。

7.毛泽东亲自创办了《湘江评论》等报刊。

8.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是党和国家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和舆论阵地,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意识形态属性。

9.党性原则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

10.导向是新闻的灵魂。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是做好新闻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进一步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

12.狭义的新闻学是指理论新闻学,广义的新闻学则是新闻学学科体系,包括理论新闻、历史新闻和应用新闻学三个组成部分。

科学的新闻理论的形成,是新闻学成为独立学科体系的重要标志。

13.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

14.事实通常具有三个明显的特点,即事实是客观的、事实是可认知的、事实是可反映的。

15.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同时又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的精神产品。

16.经新闻报道的事实被称作新闻事实,未经新闻报道的事实被称作一般事实。

17.新闻本源问题是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中一个根本性的问题。

18.中国最早的报纸雏形始见于唐朝;将报纸称作“新闻”迟至宋代才出现。

19.“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的这个新闻定义是时任中共中央机关报延安《解放日报》总编辑的陆定于1943年9月在《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一文中提出的。

20.新闻具有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四个基本特征。

真实准确地反映事实是新闻区别于文学的显著标志。

公开传播是新闻固有的特性,是新闻的基本特征,也是新闻传播活动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21.新闻的“新”,意指时间新近、内容新鲜。

求新求快,缩短报道时差,提高传播速度,是新闻事业发展的基本趋势。

22.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始终遵守的一条基本原则。

真实是新闻赖以存在的根本条件,是新闻的生命,是新闻报道质的规定,是报刊活动的内在规律。

23.新闻报道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已成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普遍遵循的一条原则,这是新闻传播内在规律的要求。

24.新闻的客观性和倾向性是新闻的两种特性。

25.新闻真实是新闻媒体具有公信力的前提。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以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赖的能力和程度。

26.新闻价值是事实所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这些要素通常指具有新鲜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和趣味性等。

新闻价值的实现过程包括发现、呈现和检验三个阶段。

27.1690年,德国人托比亚斯·朴瑟提出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美国学者兰特·赫德总结了判断新闻价值的基本方法:死伤者众多、有名人出现、罕见的珍闻、非常可笑或可悲的事情。

28.新闻价值的高低取决于社会与公众对新闻价值要素满足需要的程度的评价。

29.完整地实现新闻事实向新闻文本的转换,一般要经过三个步骤:准确判断各种价值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选择恰当的表现形式,制成新闻文本;寻求恰当的传播方式,展示新闻文编班。

30.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因素主要有:阶级立场、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新闻政策、新闻宣传价值和新闻媒体价值等。

阶级立场是决定新闻价值取向的根本因素,对新闻价值取向直接发挥作用的是新闻政策和新闻宣传价值。

31.马克思主义在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统领地位,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

32.新闻事业产生的标志是,在社会分工中出现了专职的新闻从业人员及其行业性组织。

印刷机和电报的使用则是报纸定期快速出版的重要物质和技术保证。

33.1936年,英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我国第一家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成立。

34.英国都铎王朝1586年颁布的《星法院法令》中有许多限制印刷品的规定。

35.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富兰克林主编的《宾夕法尼亚公报》,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领导人马拉创办的《人民之友》,就是当时资产阶级政论报刊的典型代表。

36.决定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影响其发展的条件涉及诸多方面,最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技术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新闻事业的存在形式及其所能提供的传播手段),二是社会交往和阶级斗争的现实需要(决定着新闻事业的根本性质及新闻传播的主要内容)
37.新闻事业具有社会、政治和经济三方面的属性。

社会属性决定着新闻事业的存在形式和行为方式,政治属性决定着新闻事业的政治方向和工作原则,经济属性决定着新闻事业的生存基础和发展潜力。

38.“软实力”是指一个国家的传播力、凝聚力、影响力,包括文化、政治、外交三个组成部分,其中文化是其最重要的核心组成部分。

39.传播信息和报道新闻是新闻事业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功能,是新闻事业发挥其他功能和作用的基础条件。

40.从意识形态属性和政治属性来看,新闻事业是一种舆论工具,具有反映舆论、表达舆论、影响舆论和引导舆论的功能。

41.我国新闻机构实行的是全民所有制,其资产归全体人民利益的代表者国家所有。

42.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舆论工具,为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服务始终是首要任务。

43.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根本要求。

44.三贴近的核心和实质就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永远同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

三贴近是新闻工作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的根本途径。

45.宣传是行为主体借助媒体传播特定内容,旨在影响他人意识和行为的一种社会传播活动,包含主体、内容、媒体、形式、对象五要素。

宣传包括众多分支,既包括新闻宣传,也包括思想理论宣传、文艺宣传、广告宣传、标语口号宣传等,但都具有公开表达、扩散传播、影响对象的共同特点。

46.新闻舆论是通过新闻手段反映公众意见而形成的舆论,它包括舆论主体(公众)、舆论客体(最新事态)、舆论表达形式(媒体表达)三个基本要素,并具有现实性、导向性和影响力等基本特征。

47.新闻舆论产生需要具备的三个条件:一是要具备诱发新闻舆论的新闻事件(事实是新闻的本源,也是新闻舆论的本源,是引发新闻舆论的诱因);二是要具备有利于媒体表达舆情的社会环境。

三是要具备有助于舆论传播的新闻媒体(新闻媒体是舆论传播的重要载体,更是新闻舆论传播的基本物质手段。

反映舆论、表达舆论、引导舆论,是新闻媒体的主要功能之一)
48.新闻舆论形成的三个阶段:酝酿阶段、形成阶段、产生效应阶段。

49.舆论导向最根本、最重要的导向是政治导向。

50.对突发公共事件特别是对全局有重要影响的突发事件的报道,要坚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正确引导的原则。

51.2007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正式实施,使我国新闻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有了法律依据。

52.社情民意又称舆论,反映的是一定时期内,公众对政治、经济形势以及社会现象的认识和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