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MRI及CT表现特征分析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及临床意义
窄 ; 状位 椎 管 内软组 织肿 块呈 纵行 生 长 的长梭 形 , 矢
且 多 均匀显 著 强化 。 3 5 鉴别 诊 断 .
Krs na , S ik o a A ,Te r n a e , e 1 Prma y ih n A hr h d h a z d h J t a. i r
t ec a g si h u a ae it i h n e nt elmb rfctj n .Cl iin nt ep ee td o a n u hatn in r o i ca si h r sn on tp ye o g te t .Th s fhg —e ou inCT n o eu eo ih rs lto
采 用 P LP HI I S Mxa 0 0 0 4层 螺 旋 C 机 , 规 T 常
作 者 简 介 : 丰 富 ( 9 2) 男 , 江 省 余 姚 市 人 , 业 于 绍 兴 文 王 16一, 浙 毕 理 学 院 , 治 医 师 , 要 从 事 医 学 影 像 学 诊 断 工 作 主 主 通 讯 作 者 : 旦 君 主 治 医 师 E ma :8 2 8 6 QQ.o 杨 — i 2864@ l cr n
g n r to n r p r te t n a e r p a e o l ii n o p o i ep t n s u d rg o ep e e a i n a d p o e r a me tc n b e e t d f rci ca s t r v d a i t n e o d h l . n e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h n mp. :rdo rg i M R i gn o rlt n [ ] o el b ma a iga he y o - maigc reai o J.
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CT诊断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 2 0 年 第 3 07 期 总 29期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举报有奖 文责 自负 5
2U . S检 查 二 维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D-C U ) 术 前评 2- D S在
诊 断治疗
・ 9・ 4
变, 其表 现 有 : 小 关 节 增 生 肥 大 、 化 ; 小 关 节 变 窄 ; 小 椎 硬 椎 椎
() 5 关节囊 “ 真空征 ” 表现为一侧或双侧关节囊内透亮 :
区。
性能 , 尚无法完全替代 D A检查。因此 , S 必须有机地结 合 D A S 和 U 、 T C M A检查 , S C A、 E R 以多侧面 、 全方位地 了解狭窄的颈 动脉 , 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 参考 文献 ]
线检查很难诊断 ,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 ,T对腰椎小关 C
性强 。C MR E A还能较好分辨血管闭塞与假性闭塞 , 有学者将
节退 变的检 出率大大提高 , 克服 了传统 x线检查的不足。
1 资 料 与 方 法 .
C M A作为彩超检查后的进一 步验证措施 ,发现两者的符合 ER
率 达 到 9 % , 因 而 提 出 可 以 根 据 彩 超 和 C MR o E A结 果 决 定 是 否手 术 治 疗 。
我院 自2 0 0 5年 1 月一2 0 o 6年 1 月近两年时间 内, T检 1 C 查发现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共 3 0例 , 5 其中: 男性 15例 , 9 女性
15例 , 龄 4 5 年 0—8 4岁 , 均 6 平 4岁 。 查 方 法 : 者 仰 卧 , 下 检 患 臀 稍垫高 , 双腿 略 屈 曲 , 采用 S M O O A型 C O T MN V T机 进 行 断 层
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磁共振影像诊断讲课
治疗方案选择
01
保守治疗:适用 于轻度腰椎退行 性变患者,包括 药物治疗、物理 治疗、康复训练
等
02
微创手术:适用 于中度腰椎退行 性变患者,包括 椎间孔镜手术、
椎体成形术等
03
开放手术:适用 于重度腰椎退行 性变患者,包括 椎弓根螺钉固定 术、椎体融合术
等
04
综合治疗:根据 患者病情和需求, 选择合适的治疗 方案,如药物治 疗联合康复训练, 微创手术联合开
放手术等
预后评估
评估腰椎退 行性变的严
重程度
预测手术 治疗效果
评估保守 治疗效果
评估患者 心理状态
评估生活 质量
预测康复 时间
02
椎间盘突出:椎间盘向四周膨出,压迫神经根
03
椎间盘变性: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脱水、变性
04
椎间盘钙化:椎间盘内出现钙化灶,提示退行性改变
05
椎间盘真空现象:椎间盘内出现低信号区,提示退行性改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椎体退行性变
F 椎体退行性变引起的椎管狭窄
E
椎体滑脱
D
椎体压缩性骨折
C
椎体终板下囊肿
B
椎体终板硬化
A
2
扫描技术
扫描参数:TR、 TE、层厚、 FOV等
扫描范围:腰 椎、椎间盘、
神经根等
扫描序列:SE、 T1、T2、 PDWI等
扫描方位:横 轴位、矢状位、
冠状位等
扫描时间:根 据患者情况及 扫描序列决定
影像分析方法
01
观察腰椎退行性变腰痛磁共振影像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研究 张志强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研究张志强【摘要】目的:分析CT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对70例小关节退变的发病与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主要CT表现为:小关节增生肥大及骨赘形成,关节间隙狭窄,小关节不对称,关节面硬化,关节间隙内真空现象,关节囊肥厚或钙化,关节不稳。
结论:腰椎小关节退变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病例,CT为小关节退变诊断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根据。
【关键词】腰椎;关节突;退变Abstract: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CT in the degeneration of lumbar facet joint. Methods:The incidence and CT manifestations of 70 cases of small joint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sults:The main CT manifestations of lumbar facet joint degeneration were:hypertrophy and osteophyte formation,interosseous stenosis,facet joint asymmetry,articular sclerosis,vacuum in joint space,hypertrophy or calcification of joint capsule,joint instability The Conclusion:Lumbar facet joint degeneration is a very high incidence of cases,CTfor the diagnosis of small joint degeneration provides a reliable imaging basis.Keywords:lumbar spine;articular process;articular facet joint disease前言:腰椎小关节退变好发于下腰椎,单侧或双侧,见于一个或多个水平,导致下背部和下肢疼痛、活动障碍,常常伴发脊椎序列异常和椎间盘变性。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与CT分析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与CT分析摘要:目的探讨CT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征象研究。
方法对63例椎小关节退变病例的CT诊断进行分析并与临床体征对照。
结果 63例CT能清晰地显示腰椎小关节毛糙、骨质增生、椎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腔内“真空征”、关节脱位及伴有椎间盘突出变性、椎体滑脱等征象。
结论 CT对发现椎小关节的改变有一定的特征性,有助于诊断,结合临床症状,能对治疗提供了更多的依据和参考信息。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退变临床计算机体层摄影对照研究腰腿痛是临床上的常见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超过80%的人在一生中有过腰腿痛的病史,这些病例大多都发生在30岁以后,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加。
许多腰腿痛患者不治疗可自然缓解,但部分病人则转为慢性腰腿痛,这种慢性腰腿痛成为影响中老年人日常生活的主要原因之一。
引起慢性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是腰椎的退行性改变,但大多医务工作者在临床诊治都注重到椎间盘突出症上,忽略了椎小关节退变引起的临床症状,致使一些病人疗效不佳。
笔者收集63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与临床体征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探讨,旨在与同仁共鉴,并以此引起临床注意。
1材料与方法1.1 63例患者,男41例,女22例,年龄34~75岁,平均54岁。
所有病例均以慢性腰腿痛就诊,病史7个月~18余年,以下腰部疼痛为主要症状,常在前屈或后仰时发生,35例伴有大腿外侧牵涉性疼痛;腰椎侧旁压痛56例,伴背脊紧张31例。
1.2采用美国CE公司Prospeed AI螺旋CT机,取层厚5mm,层距5mm,120Kv,130mA,常规扫描L3~4、L4~5、L5~S1 椎间隙,部分病例根据定位片加扫病变间隙。
2 结果共有106节小关节发生改变(表1)表1小关节退变征象与分布间隙CT征象包括以下几点2.1关节突增生肥大关节突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以上关节突较显著。
本组有33个关节突增生肥大致侧隐窝骨性狭窄;关节突边缘可见到高密度硬化赘生物17例。
腰痛患者腰椎小关节退变与椎间盘退变的MRI比较
腰痛患者腰椎小关节退变与椎间盘退变的MRI比较摘要:目的由于在脊柱退变过程中发现了椎间盘和小关节相互影响,这一影响主要体现在脊柱稳定和正常功能,进而引发腰痛。
在这一过程中人们对椎间盘和小关节之间的退变关系一直存在争议,通过本文对两者之间退变关系进行分析。
方法回顾和分析了我院自2015年4月~2017年4月的140例腰痛患者MRI,并且将这140例腰痛患者按照年龄进行分为3组(<40岁,40~65岁,>65岁)。
并且对每组患者的L2-S14个运动节段退变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
结果腰椎小关节和椎间盘退变会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其中退变最为明显的是在L4-5和L5-S1节段,通过对退变比率的比较和分析发现,在<40岁和40~65岁的腰痛患者椎间盘退化比率要高于小关节退变比率,并且两者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腰痛患者腰椎小关节和椎间盘退变会随着年龄的升高而升高,但是腰椎小关节和椎间盘退变顺序还是无法准确判定,还需要更进一步的对此进行研究。
关键词:腰痛患者;腰椎小关节;椎间盘;退变;MRI比较腰痛(low back pain,LBP)是临床就诊中患者最为常见的疾病,据相关统计,在美国超过80%的人都经历过一段腰痛时期,并且腰痛的发病率占有很高的位置,其中有大约10%的人腰痛病程超过3个月,病情也发生转变,发展成为一种慢性腰痛疾病[1]。
在现目前,造成腰痛的原因主要是韧带或肌肉牵拉、小关节骨性关节炎等。
其中小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是由腰椎小关节和椎间盘退变引起。
通过本文研究和分析腰椎小关节和椎间盘退化的关系,并且对MRI进行分析和评估。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和分析我院自2015年4月~2017年4月的140例腰痛患者MRI,并且将这140例腰痛患者按照年龄进行分组。
纳入本次研究的腰痛患者需要符合以下要求:?年龄在30岁以上;?腰痛病程大于3个月;?进行腰椎MRI和正侧位的X射线检查;④患者中没有腰椎进行腰椎手术、脊柱肿瘤、严重腰间盘突出及感染等情况。
腰椎小关节退变CT及MR表现的临床对照分析
腰椎小关节退变CT及MR表现的临床对照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退变诊断中,CT与MR表现的临床诊断价值。
方法:选取60例本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对所有患者CT影像以及MR影像回顾分析,对比CT组与MR组在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中各征像的检出率。
结果:CT组在关节面增生硬化、关节面毛糙、关节面周边骨质增生等方面的检出率优于MR组;而MR成像在关节软骨退变、滑膜增生等方面优于CT检查,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T与MR检查方式在腰椎小关节退变的诊断中各有不同特点,在临床诊断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退变;CT诊断;MR诊断【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8)10-0170-02腰椎小关节是稳定人体脊柱并参与脊柱活动的重要部分,在脊柱的各项运动中承担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任何损伤都会导致患者出现腰椎小关节退变进而出现慢性腰腿疼等疾病[1]。
腰椎小关节退变以发病率高、病程长、诊治难度大等为主要的临床特点,且腰腿痛等症状的存在很有可能被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率很高,因此对于该病的影像学诊断研究显得尤为重要[2]。
目前临床常用CT扫描及磁共振扫描均能对小关节退变做出正确诊断,但由于两者成像原理不同,导致在不同退变的征象检出率及敏感度上有一定差异。
为此,我们择取了60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展开研究,探讨腰椎小关节退变诊断中CT与MR表现的临床诊断价值,具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收集的60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的资料来自于我院2015年2月—2017年6月收治的患者。
其中,男患者35例,女患者25例,患者的年龄在28~77岁,平均(43.62±7.65)岁。
均以慢性腰腿痛来诊,否认腰部手术史。
60例患者共有186处腰椎小关节退变损伤。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采用了CT成像检查与MR成像检查:(1)CT成像:使用西门子SOMATOM EMOTION 16排螺旋CT机,矩阵为512×512,扫描野为320mm×320mm,扫描的层厚度为5mm,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250mA;扫描的范围为第12胸椎上缘到骶椎,扫描完成后使用Syngo工作站1mm轴位重建,并做矢状位重建,全面观察腰椎情况;(2)MR成像:使用西门子ESSENZA 1.5T超导MR扫描仪对患者进行腰椎扫描,扫描野为第12胸椎上缘到骶椎。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CT诊断分析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CT诊断分析【摘要】目的探析CT诊断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5月~2016年4月收治的59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CT诊断,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及诊断价值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59例患者中,关节间隙狭窄18例(30.51%),关节面骨皮质硬化11例(18.64%),关节突出增生性肥大14例(23.73%),关节半脱位5例(8.47%),关节囊钙化7例(11.86%),关节不稳4例(6.79%)。
结论双排螺旋CT在腰椎小关节退变的诊断上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CT检查图像清晰度高,且患者无需承受检查痛苦。
同时,CT诊断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利的科学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退变;CT诊断;临床诊断价值腰椎小关节退变是导致中老年患者出现腰腿疼痛的关键因素之一,但在临床诊断和治疗中,多数医师易将腰腿疼痛误诊在腰椎间盘突出的疾病范围内,贻误了最佳的治疗和康复时机[1-2]。
近年来,随着我国临床诊断技术不断发展,CT诊断逐渐成为腰椎小关节退变诊断的有效手段。
本次研究以59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对CT诊断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价值进行评价,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收治的59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病例纳入时间为2015年5月~2016年4月。
在59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4例,所占比例为57.63%,女性患者25例,所占比例为42.37%;年龄最大患者78岁,年龄最小患者41岁,平均年龄为(60.32±2.13)岁;病程最短3个月,病程最长5年,平均病程为(2.51±0.23)年。
所有患者均伴有腰腿疼痛症状,自愿参与此次研究,在参与研究前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临床研究和医院伦理委员会制定的相关标准。
1.2诊断方法本次研究所用的CT诊断仪器为西门子欢悦双排螺旋CT,从腰3椎体下部开始扫描,直至骶1椎体上部,给予所有患者连续扫描。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价值(附136例分析)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价值(附136例分析)摘要】目的分析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影像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影像136例,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CT扫描显示:(1)小关节突增生、肥大、骨赘形成,导致椎管、椎间孔、侧隐窝狭窄。
(2)关节面软骨及软骨下骨质增生、碎裂,致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凹凸不平。
(3)关节腔内积气。
(4)小关节半脱位。
结论 CT扫描能清楚显示腰椎小关节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对诊断及治疗椎小关节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椎小关节退变影像表现体层摄影 X线计算机腰椎小关节退变为骨科常见疾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病因尚不十分明确,一般认为与衰老、外伤、关节结构失稳、内分泌失调等有关。
临床上主要以腰痛、活动受限为主,临床症状随年龄增加而逐渐加重。
常规X线不易全面显示小关节的解剖形态,CT可清楚显示椎小关节解剖结构及病理变化。
本文对136例经CT诊断腰椎小关节退变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CT表现,探讨其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
1 材料与方法1.1材料收集我院2012-03至2012-09间经CT诊断腰椎小关节退变136例,男82例,女54例。
年龄37~80岁,平均62岁,其中60~75岁最多,占68%。
临床症状全部病例均有腰痛,伴不同程度腰部前屈后伸活动受限;其中92例伴下肢放射痛,75例直腿抬高试验(+),有腰部扭伤者12例;病程最短3天,最长27年。
1.2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Siemens Emotion 6CT扫描机,矩阵512×512。
扫描范围L3~S1,层面与椎间隙平行,层厚、层距为5mm,分别摄取软组织窗及骨窗像,窗宽250~320HU、1000~1500HU,窗位40~50HU、200~250HU。
2 结果2.1病变分布本组136例患者,单发54例,腰3-4病变为17例,腰4-5病变为25例,腰5-骶1病变为12例。
多发82例,腰3-4、4-5病变25例,腰3-4、腰5-骶1病变19例,腰4-5、腰5-骶1病变38例。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分析(附100例报告)
由于宫外孕发生的部位及时间不 同, 超声表现 也不同。异位妊娠囊 内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 , 彩
值[ 。异位妊娠检出率的提高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 引 提供及时可行性依据 , 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参考文献 1 常才 , 主编. 经阴道超声诊断学. 京 : 学 出版社 ,9 9 北 科 19 .
维普资讯
・ 6 - 6
Gu h uMe i l o r a, 0 7 Vo. No 1 i o dc u n l2 0 , 13 , . z aJ 1
23 彩色多谱勒超声表现 .
经 阴道彩色多谱检查
显示 病 灶L引。 h
探 见子 宫动脉 收缩期 血流 速 度 Vma 2 2clS x2  ̄3 n/ , Vmi .~ 1. m/ , . 7 O 8 , 1末 流产 n2O 3 5c sR1 7 ~ . 9 ( ) 0
仍小于 0 4如胚胎停止发育血流峰速下降 ;3 经 .; () 阴道彩 色多谱 勒 检查 发 现官 腔 内内膜 增厚 大于
期血流, 孕囊壁上探及滋养层动脉血流呈低阻力型;
而流产或破裂型宫外孕于附件区形态不规则的回声
减低包块或混合性包块 内见丰富星点状血流信号 ,
脉冲多谱勒探及低阻力型动脉血流频谱 。本结果显 0 4 。导致滋养层血流为低阻力型动脉血流频谱的 .0 原 因是由于滋养层周 围性血流为腔隙血流循环 , 即 窦, 母体动脉血进入滋养层间隙后阻力减低所致[ 。 2 ] 本文结果显示经阴道彩色多谱勒检查早期官外
呈高速低阻动脉血流频谱 R l . 8 . 0 对囊性 0 3 ~o 4 ,
结构内可见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者 , 彩色血流显像 显示点状血流信号 , 冲多谱勒探 及收缩期单 向血 脉 流频谱 , 无舒张期血流;2 流产型 : () 于附件区形态不 规则的回声减低包块或混合性包块 内见丰富局限性 星点状血流信号, 冲多谱 勒探及动脉血流频谱R 脉 I
腰椎小关节退变CT诊断论文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与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ct诊断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作用。
方法:收集经ct诊断的腰椎小关节退变进行资料分析。
结果:小关节半脱位11例(22.9%),关节突增生肥大23例(47.9%),关节面矢向变化28例(58.3%),关节囊钙化29例(60.4%),关节真空30例(62.5%),骨赘形成33例(68.75%),软骨下骨骨质疏松35例(72.9%),关节间隙狭窄不平48例(100.0%)。
结论:ct扫描可准确显示腰椎小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其异常改变,是诊断腰椎小关节退变的重要依据。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退变ct诊断断层摄影腰椎小关节突关节或椎间关节,属滑膜关节,是是引起中老年人慢性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ct检查可以显示椎小关节有退变征象的资料,为总结经验,提高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水平,现将48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2011年2~12月收治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48例,男28例,女20例,年龄38~76岁,平均56.9岁。
临床症状:腰腿麻木6例,腰腿部疼痛不适36例,单纯腰部疼痛16例。
方法:采用螺旋ct机,层距3mm、层厚3mm。
常规行l3~4、l4~5l5~s1椎间盘扫描,根据临床特殊要求及定位片观察椎间隙狭窄情况,部分加扫l1~2l2~3结果小关节半脱位11例(22.9%),关节突增生肥大23例(47.9%),关节面矢向变化28例((58.3%)),关节囊钙化29例(60.4%),关节真空30例(62.5%),骨赘形成33例(68.75%),软骨下骨骨质疏松35例(72.9%),关节间隙狭窄不平48例(100.0%)。
讨论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主要病理开始于关节软骨的退行性改变,由于机体的代偿性修复导致软骨下骨质增生,引起关节面增厚、硬化和关节边缘骨赘,从而出现关节变形,对位不良,关节间隙和侧隐窝狭窄,亦可引起椎间孔及椎管狭窄。
损坏变性的关节软骨可形成一个个凹窝,滑夜进入后可形成假性囊肿。
腰椎退行性变CT诊断及症状表现
一、 腰椎的CT解剖
一、 腰椎的CT解剖
一、 腰椎的CT解剖
• 8、椎管和脊髓 • 在骨性椎管和硬脊膜之间为硬膜外间隙,硬脊膜与蛛网膜
间的潜在腔隙为硬膜下腔,蛛网膜内侧为蛛网膜下腔。硬 膜外间隙含有神经、血管、淋巴、脂肪和结缔组织。椎内 静脉丛密布于椎管的骨膜和硬脊膜之间,分前、后两部, 前部位于椎体椎间盘的后面及后纵韧带的两侧,后部位于 椎弓及黄韧带的前面,CT平扫时不能与其周围组织相区别。 椎体后缘中部的静脉丛内有时可出现钙质沉积,近于骨密 度,不可误认为后纵韧带钙化和骨质增生。。
萎缩,椎间隙变窄,软骨终板因退行性变而裂纹变大甚至 发生破坏。吸收或出现微骨折,并有不规则排列的软骨增 生带。 • 在伸直位时造成的椎间裂隙中的负压效应可使气体从周围 细胞外液进入椎间裂隙中。经测定,该气体中91%~92% 为氮气。这种在X线片上位于椎间隙的透明的线样或泡状 影,即为“真空现象”,该征象是椎间盘退行性变的一个 可靠指征。
一、 腰椎的CT解剖
一、 腰椎的CT解剖
• 6、椎间孔 • 椎间孔左右各一,位于相邻两个椎弓根的上下
切迹之间,在关节突关节的前方,内端与侧隐 窝相续,其中含有脂肪、部分黄韧带、前后脊 神经根鞘及小的动、静脉。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分析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诊断分析作者:戴连仔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04期【中图分类号】R681.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302-01【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影像学特征及CT诊断价值。
方法:回顾性分析98例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
结果:关节突增生肥大73例(74.49%),关节面改变54例(55.10%),关节边缘部骨赘形成82例(83.67%),椎小关节间隙改变51例(52.04%),关节内“真空征”48例(48.98%),关节脱位18例(18.37),半脱位26例(26.53%)。
结论:CT扫描可准确显示腰椎小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其异常改变,对发现腰椎小关节的改变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能为其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疾病;影像学;CT腰椎小关节退变是引起中老年人慢性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1],传统X线检查很难诊断,CT扫描可充分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病理改变,从而为其提供了可靠的影像学诊断依据[2]。
为探讨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影像学特征及CT诊断价值,笔者对2007年1月~2011年10月我院所收治的98例腰椎间盘退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共98例,男60例,女38例,年龄34~75岁,平均56岁。
所有患者均因慢性呈进行性加重的腰腿痛就诊,主要表现为下腰部疼痛及坐骨神经痛,在前屈后仰时加重,伴大腿外侧牵引性疼痛54例,腰椎旁压痛98例,伴背肌紧张48例,间歇性跛行18例,检查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2例。
1.2方法:采用西门子S0MATOMHUANYUE6多层螺旋CT,层厚与层距均为3mm,常规靶扫L1~S1,同时摄骨窗和软组织窗片。
2结果2.1病变部位:L1~L23例,L2~L34例,L3~L420例,L4~L549例,L5~S122例;单侧病变31例,双侧病变67例;2个及以上关节面受累70例。
小关节退变、皮下水肿、筋膜炎、椎间盘变性、椎体骨折、终板炎、椎体肿瘤等腰椎病变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
临床小关节退变、棘间韧带变性、皮下水肿、筋膜炎、椎间盘变性、脊髓终丝脂肪沉积、椎体骨折、终板炎、椎体肿瘤、椎管占位等腰椎病变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腰椎椎体内松质骨主要是脂肪成分,在T1WI上呈中/等信号,在T2WI成高信号;致密的骨皮质在T1WI、T2WI均呈低信号。
腰椎常规扫描SAG FSE T1WI、SAG FSE T2WI、SAG STIR,及AX T2WI序列,脊柱侧弯、椎管占位及了解椎体附件等加扫冠状位。
小关节退变/关节突退变主要表现为关节面增生硬化,小关节间隙变窄。
棘间韧带变性/棘间韧带炎症棘间韧带变性或棘间韧带炎症主要表现在压脂T2WI图像上棘间韧带信号增高,部分病例有棘间韧带囊肿。
皮下水肿/椎后各肌肉水肿/筋膜炎主要表现在压脂T2WI图像上棘间韧带信号增高,长期卧床也可导致该信号特征。
小关节积液主要表现为小关节间隙液量增多,常伴随长期腰痛。
椎间盘变性/突出/膨出/脱出椎间盘由软骨终板、柔软的髓核和纤维环组成。
髓核及纤维环内侧在T2WI呈较高信号,纤维环外侧在T1WI及T2WI呈低信号。
椎间盘变性病理性改变是椎间盘含水量减少、椎间盘突出,脱出,膨出等改变,椎间盘变性常伴随着纤维环撕裂和终板变性。
椎间盘变性。
椎间盘高度的减低及髓核T2WI信号降低及髓核与纤维环的分界不清,常伴随椎间盘的突出。
椎间盘膨出。
横轴位上椎间盘向椎体周围环形膨展,纤维环成环形均匀对称突出椎体边缘外,硬膜囊前缘及两侧椎间孔周围脂肪可见受压。
在矢状位上可见椎间盘向后突出。
椎间盘突出:当纤维环完整性受到破坏时,在水平方向的应力作用下,椎间盘向后或侧后突出,对硬膜囊、神经根及脊髓受压。
95%的椎间盘突出为中央型或旁中央型,5%的椎间盘突出为椎间孔型和椎间孔外型。
椎间盘脱出。
椎间盘突出进一步发展,突出的髓核调入椎管内或与突出部分分离,先后移位形成脱出,甚至髓核可脱离进入椎管内,脱出髓核在T1WI上呈低等信号,在T2WI上呈中、高信号,需与椎管占位及滑膜囊肿鉴别。
腰椎退行性变CT诊断及症状表现
间歇性跛行和肌力减退
间歇性跛行
患者行走一段距离后出现下肢疼痛、麻木、乏力等症状,需蹲下或坐下休息片刻后才能 继续行走。
肌力减退
由于神经受压或刺激,下肢肌力逐渐减退,表现为抬腿无力、足下垂等。
马尾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
马尾综合征
当腰椎退行性变严重压迫马尾神 经时,可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 鞍区感觉异常等马尾综合征表现
预防措施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加 强腰背肌锻炼,提高腰椎稳定性;注意腰部保暖,避 免受寒;积极控制体重,减轻腰椎负担。
THANKS
感谢观看
椎间隙高度降低
椎间盘退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逐渐失去水 分和弹性,导致椎间隙高度降低。
真空现象
在退变的椎间盘内,由于气体进入而 形成的真空现象,表现为椎间盘内的 低密度影。
椎间盘突出与膨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组织向后突出,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表现为局部软组织密度影。
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均匀向四周膨出,超过椎体边缘,但不一定压迫神经根或硬膜囊。
。
腰椎管狭窄
腰椎退行性变可导致腰椎管狭窄 ,使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加重,出 现间歇性跛行、下肢肌力减退等
症状。
腰椎滑脱
腰椎退行性变可引起腰椎稳定性 下降,导致腰椎滑脱,表现为腰 部疼痛、下肢放射痛等症状加重
。
05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依据及标准
临床表现
患者常出现腰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严重时可伴有下肢放射痛、麻木、无力等 表现。
02
CT检查在腰椎退行性变中的应 用
CT检查原理及优势
CT检查原理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利用X射 线束对人体某部进行断层扫描,获得 人体被检部的断面或立体图像。
椎小关节退变的CT表现与临床意义
椎小关节退变的CT表现与临床意义作者:王世明来源:《中国医学创新》2011年第20期作者单位:133400 吉林省龙井市中医医院通讯作者:王世明【摘要】目的 CT扫描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的诊断及临床意义。
方法 268例临床疑诊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就诊,均接受了CT扫描。
结果 CT扫描证实,268例中有406个腰椎小关节发生改变。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表现主要是关节突增生肥大合并骨赘形成,椎小关节间隙变窄或消失,关节腔内“真空征”,关节面毛糙硬化,小关节半脱位,以及伴发椎间盘突出、膨出,黄韧带肥厚和钙化等。
结论 CT扫描可准确显示腰椎小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其异常改变,对椎小关节退变的早期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对临床诊断及治疗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 CT表现;临床意义腰腿痛是人类的常见病、多发病。
引起腰腿痛的主要原因是退变性腰椎疾病。
腰椎退行性改变多表现为椎间隙狭窄,椎体面增生硬化,椎体边缘唇样骨刺及骨桥形成等。
而椎间隙狭窄则提示有椎间盘病变,包括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膨出,椎间盘脱出及椎间盘变性等病变。
临床上常用CT扫描检查来诊断此类病变,并可做出明确诊断。
在临床工作中笔者发现,腰椎间盘病变患者多伴有椎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CT扫描可充分地显示椎小关节的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为椎小关节病的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能只重视椎间盘的病变,而忽视椎小关节的退行性改变所引起的临床症状。
本文就本院4年来268例腰椎退变性疾病CT表现进行分析讨论。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68例患者中,男156例,女112例,年龄33~78岁。
全部病例除外结核、炎症、肿瘤、外伤等非退变性因素,以慢性腰腿痛近期加重就诊。
病史一般较长,多迁延数年或数十年,以下腰部痛为主要症状,部分患者伴下肢麻木、疼痛。
1.2 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Spirit双排螺旋CT扫描仪,层厚5 mm,层距5 mm,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30 mA,常规扫描腰3、4椎间隙,腰4、5椎间隙,腰5、骶1椎间隙。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征象分析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征象分析
金发智
【期刊名称】《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年(卷),期】2018(019)004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小关节退变的CT征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腰痛患者的腰椎CT资料.男15例,女39例;年龄45~75岁.采用CT扫描观察
L3/4~L5/S1节段椎间盘退变的CT征象及相对应椎小关节面、关节间隙、骨质变化.结果腰椎小关节退变累及三节椎小关节24例,两节18例,单节12例;同时伴有椎间盘膨出累及三节18例、两节24例、一节6例,椎间盘突出6例,合并椎体滑脱17例.腰椎小关节退变CT征象为:关节突增生肥大,椎小关节呈"握球"状态,椎小关节间隙狭窄或消失,部分关节间隙出现"真空征",关节面骨硬化和关节面下小囊状改变;腰椎体滑脱合并椎小关节退变CT征象为椎小关节呈半脱位状态,关节面碎裂,关节间隙增宽.结论腰椎小关节病变与椎间盘退变具有相关性,多层螺旋CT对腰椎小关节退变程度的评估有临床指导意义.
【总页数】3页(P326-328)
【作者】金发智
【作者单位】730000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东岗院区放射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腰椎小关节退变CT征象分析与探讨 [J], 郁文明;王维;罗春香;廖红荔;刘煌辉
2.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磁共振成像及CT表现特征分析 [J], 乔聚义
3.腰椎小关节退变与椎体滑脱CT征象的相关性分析 [J], 梁乔生;秦玫;贾富刚;杨敦博
4.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CT诊断分析 [J], 刘小芳;
5.腰椎小关节病的CT征象及临床相关分析 [J], 谭秀钟;钟蓝生;黄尧生;蓝博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在X线、CT、MRI成像特征
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在X线、CT、MRI成像特征张文革【期刊名称】《现代医用影像学》【年(卷),期】2016(025)005【摘要】目的:探讨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在X线、CT、MRI成像特征.材料与方法:以回顾性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确认的40例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患者,对其X线、CT、MRI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并进行总结.结果:X线平片,对腰椎小关节的显示,局限于关节面骨质、关节间隙宽窄度改变方面;CT对椎小关节突骨质、关节面平整度、关节面下骨质、关节间隙、关节囊钙化等显示方面,优于X平片、MRI,经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 对关节面软骨、关节囊肿胀、滑膜囊肿、滑膜囊疝等显示方面,优于X线平片、CT,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X线、CT、MRI三种影像学检查方法,在对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显示方面,各具优势与缺点,可以通过综合应用三种方法,为临床诊断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提供可靠依据.【总页数】2页(P941-942)【作者】张文革【作者单位】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放射科河南商丘4760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学比较 [J], 欧阳林;徐玉琴;郏潜新;林焕斌;周水添;陈妙虹2.腰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X线与CT诊断(附23例分析) [J], 谭华绣3.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的X线、CT、MRI影像学比较 [J], 张春;刘红梅4.腰椎退行性不稳定的X线、CT、MRI特征及诊断 [J], 刘郑生;曹勇;侯克东;王岩;朱守荣;肖嵩华;刘保卫5.X线、CT与MRI在下腰椎小关节退行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J], 陈起强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MRI及CT表现特征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下腰痛患者腰椎小关节退变MRI影像学特征,进一步提高影像及临床医
师对该病的足够认识及充分重视。
方法回顾性分析639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影像学资料,特
别是常规MRI轴位脂肪抑制序列的特征表现,结合CT及X线表现综合分析。
结果常规MRI
常规尤其脂肪抑制序列能明确显示椎小关节早中期的关节滑膜炎性改变,特别是关节积液可
明确显示,对关节囊增厚,关节骨髓水肿,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的观察远优于CT检查。
而
CT对中后期关节骨质退变增生及伴发征象则有明显优势。
结论对早中期椎小关节退变应首选
常规MRI加脂肪抑制序列,以显示滑膜炎、骨髓水肿等特征性改变。
对于慢性期或严重退变
的患者首选CT检查,以明确骨质改变及伴发征象。
【关键词】下腰痛;椎小关节退行性改变;磁共振成像
下腰痛是骨科门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有文献报道在LBP患者中,小关节源性腰痛占15~45%。
然而,以往对下腰痛患者的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处理却多侧重于椎间盘及椎体病变,对椎小关
节退变引起的下腰痛往往认识不够、重视不足,常引起漏诊、误治,尤其延误了该病早期的
正确诊断及有效治疗。
本文回顾性分析639例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影像学改变,特别是MRI异
常征象、特征分析,以期进一步加深影像及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足够认识和充分重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近3年来,经影像证实及临床有效治疗的639例患者椎小关
节退变的资料,其中男284例,女355例,年龄18-78岁,平均43岁,行X线检查137例,CT扫描294例,MRI扫描389例,CT和MRI同时检查的184例,X线和MRI同时检查的77例。
均以腰骶部酸痛为主要症状,346例伴有下肢酸痛、放射痛病史。
1.2诊断标准及影像分级:腰骶部疼痛时间≥3个月,排除结核、肿瘤、妇科、内科疾病及腰
椎发育异常、椎间盘突出、创伤等疾病。
按照Fujiwara 的标准将腰椎关节突骨关节炎分为4级:Ⅰ级为正常;Ⅱ级为轻度(轻度的骨刺);Ⅲ级为中度(关节硬化或中度骨刺);Ⅳ级
为重度(明显的骨刺)。
1.3检查方法:使用Siemens DR摄片机,摄腰椎正侧位片,CT检查采用Siemens64排螺旋
CT常规及多平面重建技术,行椎间隙及相邻椎体终板轴位扫描,扫描角度与椎间隙中间平面
平行。
MR检查采用GE 1.5T扫描仪,体部线圈,行腰椎矢状位及轴位扫描,常规序列包括矢
状位T1WI、T2WI、轴位T2WI扫描,并加扫脂肪抑制矢状位、轴位扫描,轴位扫描时每一椎
间隙扫描3-4层,扫描角度与椎间隙中间平面平行。
2 结果
本组639例椎小关节突退变,单节段432例,多节段退变207例。
单侧病变297节段,双侧
病变737节段。
发生于或合并L3-4椎小关节197例,L4-5椎小关节577例,L5-S1椎小关节247例。
腰椎小关节退变早期一般表现为炎性渗出,MR显示腰椎小关节滑膜增厚、关节腔积液、骨
髓及关节周围软组织水肿,在T2WI,尤其轴位脂肪抑制像上呈明显高信号,特别是关节积液能确切显示。
椎小关节炎性渗出存在于各级退变中,但以Ⅱ~Ⅲ级发生率最高。
随着病变的
逐级发展,MRI可显示关节面软骨变薄、毛糙不整,后期软骨面不连续或缺损。
椎小关节骨
性关节炎表现在骨关节骨质退变增生、增大、边缘变尖及骨赘形成、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面
下骨囊变,可导致椎间孔及侧隐窝变小变窄,这些改变MRI可较好显示,但CT表现更明确。
病变进程中可伴发关节囊钙化、黄韧带增厚或钙化以及关节腔积气、椎小关节半脱位,多在Ⅲ~Ⅳ尤其Ⅳ级发生率高。
X线平片多限于对关节骨质增生及关节间隙变窄的诊断。
3讨论
腰椎小关节又称关节突关节或椎弓关节,属于滑膜关节,由上一腰椎的下关节突与下一腰椎的上关节突构成,上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后内方,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朝向前外方,关节面与矢状位、冠状位均呈45°角,表面覆盖约0.2mm的透明软骨关节腔为很窄的潜在腔隙(宽约0.5mm).,关节侧后方有坚固的关节囊包绕,关节囊由滑膜及数层纤维组织组成,腰椎小关节虽然运动幅度很小,但对脊柱的稳定与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承载着垂直方向的压应力及平行关节面的剪切力,其中高应力是导致椎小关节退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临床工作中,不但要掌握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影像学表现特征,还应注重该病的临床主要症状及鉴别诊断。
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主要症状:下腰部疼痛,多为隐痛,部分患者或突然出现腰椎关节嵌顿引起的剧痛,可有下肢痉挛或放射性疼痛,但多波及膝关节以上。
主要体征:在腰椎伸展时疼痛,屈曲时缓解,椎小关节处压痛明显,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可同腰椎间盘突出病变相鉴别。
1%利多卡因小关节注射症状得到明显缓解。
腰椎小关节退变在临床上主要与强直性脊柱炎和附件结核相鉴别,腰椎小关节退变多见于中老年人,常与椎体及椎间盘退变相存在,多表现为炎性渗出及骨质增生,无骨质破坏。
而强直性脊柱炎在临床上多见于13-31岁年轻人,病变早期MRI显示韧带附着点长T1WI、长T2WI信号,该病常首先发生于骶髂关节,关节软骨增厚、边缘毛糙不整,关节面水肿,脂肪堆积,并进行性向上侵犯。
中晚期表现为软骨及软骨下骨骨质破坏、增生、竹节样变,最终骨性强直。
附件结核少见,表现为棘突、横突、椎弓、椎板及小关节等相应附件骨小梁模糊、骨质破坏、皮质中断,但关节间隙无狭窄,典型者常伴椎旁软组织脓肿形成,常继发呼吸系统及泌尿系统病变,并出现低烧、盗汗等相应的临床症状,MRI及CT可显示其相应的影像表现。
根据影像学特征,结合临床特点,三者不难鉴别。
参考文献:
[1] 张继业,王吉兴,王新,等。
高应力与腰椎小关节方向变化关系的试验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3,23(7):648-653
[2] 欧阳林,周永添,肖玉辉,等,腰椎相关结构的退变规律,临床放射学杂志》,2008,27(4):544-546.
[3] 刘新.分析腰椎小关节病的CT常见表现[J].脊柱外科杂志,2008,4(6):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