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主要思想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庄子的主要思想

我们以《庄子》这部书为主要依据,来看看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他的主要思想。这是我们在《庄子》中,在他生平事迹了解的基础之上,对庄子做进一步的分析。司马迁说庄子的思想,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这个"要本"实际上就是最根本的思想,也就是他的世界观,是关于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关于世界最根本的看法,道家学派一个代表人物,老子,在他的《道德经》中开篇就提出,这个世界是由道构成的。道是这个世界的本源本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是带有机械观念的宇宙生成论。在这里,也就是说,世界的万物万事,最根本的就是来源于道。这是老子的世界观,也是关于这个世界的最根本的看法。在《老子》的21章中,老子说,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再次说明道是世界的本源,这个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和我们现实世界中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事物不一样。这就用《周易》的话来说,就是形而上的。而我们看得见,摸得着的那些事物是形而下的。道是道家哲学的最根本的思想。在这点上,庄子和老子的观点基本上是一致的,。所以在《大宗师篇》中,庄子这样说道,道非常的神圣,是这个世界万事万物产生的根源。用庄子自己的话来说,是这样的,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

这个里面的"鬼神"实际上是"生"的意思,就是说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鬼神,都是有道所决定的,更不要说世间的我们可以感知的事物,也是由道构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庄子和老子在

世界观上没有多大的不同。但不然。在世界本体论这个问题上,庄子对道的阐述也有他自己的智慧所在。我们看下面一个场景,可以看到庄子的智慧所在。

《庄子.外物篇.知北游》中,我们看到有一个东郭子的人,看来也是一个读书人。东国子对老子,尤其是对庄子,所说的那个构成世界万物万事本源的道,觉得很难理解。有一次,他就当面向庄子去请教,说,您所说的那个道,到底在哪里?庄子给他的回答非常简洁,说我所说的道无所不在。但是东国子这下子就不干了,他说你说无所不在,我怎么好像没有感知到呢?他说你能不能明白的说出来?你只有说出来,说明确一点甚至可以说你指名告诉我,道在哪里,这样我才能够接受。庄子被东郭子的这种好问精神所逼迫。好像不经意之间就指出他说的道,就在蝼蚁的身上。东郭子听到这样的话,觉得非常好笑。

为什么觉得好笑呢?在《大宗师篇》中可以看到,庄子所讲的道非常的神圣。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前不为高。这个道是如此的高超和神妙神秘,怎么突然变成了地上的小爬虫?所以东郭子就质问庄子,你所说的那个道怎么如此的卑下呢?庄子觉得东郭子听到他这个道在蝼蚁之上的时候,觉得这个道是卑下的。他就顺着东锅子的话再往下说。他说,道不仅在蝼蚁而且在稊稗,稊稗是什么?稊稗是杂草。杂草也有道吗?庄子又说不仅杂草有道,连瓦片碎砖头也有道。我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庄子在回答东郭子问道在哪里的时候?他不经意间说出来,三个。一个是蝼蚁;一个是稊稗bai;一个是瓦甓。

我再仔细地考虑一下这三样东西。发现这三个东西真的像东郭子所说的,越来越卑下。你看为什么呢?蝼蚁至少还是会爬的动物;而稊稗呢,是一棵杂草,是植物;到了瓦甓,连动都不会动。它是一个无机物。但是我们再想一想,把这三样东西加起来,似乎就构成了世界。蝼蚁代表着动物,有机界的动物;

稊稗代表着有机界的植物;瓦甓代表着无机界。按某种机械论的观点来看这个世界实际上是由有机的动物、植物以及无机的这样一种纯粹的无生命的物体构成的。庄子好像是随意说的,蝼蚁,稊稗,瓦片,这三样事物,但当我们把它们合起来的时候,和他的大命题"无所不在"是相符的。正是回答了东郭子所说的那个问题:道无所不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的智慧所在,所以他讲的那个道不是直接的一个抽象的命题给你。而是在和别人的讨论过程中,让你进一步看到了,也认识清楚了。这个道确实是无所不在的,是这个世界上最根本的东西,是庄子的世界观。也代表着他的哲学本体论的观点。

看看庄子作为它的奇特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除了他的世界观和哲学本体论之外,我们可以进一步来探讨一下庄子独特的人生观。从《庄子》这部书的文本来看,好像庄子的人生观是比较消极的。

首先看《庄子.内篇.齐物论》中,有一个寓言故事是庄周梦蝶。这个故事很有文学性。后代很多作家作品中,把这一个故事当作经典的典故来运用,表达了很多作家对人生的体验。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他的代表作品《锦瑟》。这首诗中就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这里的第三句就是化用了庄周梦蝶的典故。

庄周梦蝶的典故在《齐物论》中是怎样描写的呢?《内篇.齐物论》中说,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欤?蝴蝶之梦为周欤?周与蝴蝶则有分矣。此之为物化。

我把后面三句姑且搁置。前面的这里是说,前不久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这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非常的好看,他已经感到自己不再是生活在世间非常贫穷长的非常干瘦

的那个庄子了,而是在空中翩然起舞的一只蝴蝶。不久之后突然醒了,从梦中醒来,发现自己不是那只翩然起舞的蝴蝶,于是流露出非常惊异的神色,我还是那个干瘦的贫穷的庄子吗?那么刚才我的梦境当中,为什么我变成了一只蝴蝶了呢?难不成我庄子没有梦见蝴蝶?而是蝴蝶梦见了我庄子吗?这个故事把庄子和蝴蝶通过梦境交织在一起,有一种荒诞的感觉。这种荒诞的感觉,在后代的文学作品中,直接的说出来就是浮生若梦。人生就是一场大梦,梦在某种意义上是虚幻的。

就像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所说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这里的梦也可以追溯到‘庄子梦蝶'的这个梦中,也代表着人生的一种虚幻,叫浮生若梦。

为什么庄子通过这样一个梦蝶的故事来表现自己的人生观念呢?那么其实正是这个荒诞的庄周梦蝶的故事,隐藏着庄子人生的痛苦。这种人生的痛苦来自于他个人的体验,也来自于他对世界的观察。庄子生活的苦痛,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因为他自身的生存状态是比较贫寒的。庄子作为一个思想家,不仅仅以为它自身的贫穷,而对人生持这样一个悲观的观点,更主要的是他对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战国中晚期),天下普通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样一种现状的观察,使他产生了人生苦痛的感觉。

在《大宗师篇》中,庄子用这样的理性话语,直接的指出了这一个观点。他说,身为负赘悬疣,四维绝幻溃痈。负赘和悬疣,指的就是人身上长出来的多余的瘤子。

这个瘤子是毒性的,那肯定是要切除的,否则人的生命就会死亡。如果留着不切除掉就会走向死亡的境界。那么庄子认为只有死亡才是这个瘤子最后的消解。我们可以看出来,从这样一个直接陈述的理性话语中,庄子的人生观显然是悲观的。与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