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食线虫真菌的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0年9月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Sep.2000

 第16卷 第3期 Journal of Simao T eachers’C ollege Vol.16 No.3

捕食线虫真菌的分布①

毕廷菊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生物系 云南 思茅 665000)

摘要:采集思茅五个土壤剖面不同深层的土样,采集茶园、桔子园和剖面附近的表土,从中分离和鉴定捕食线虫真菌,统计检出率,结果是:有枯枝落叶层和较厚腐殖质的土壤剖面,捕食线虫真菌分布较深,100cm深层土中仍有分布,比100cm更深层土中无分布;弯孢节丛孢(Arthrobotrys musiformis)、少孢节丛孢少孢变种(A.oligospora var.oligospora)、坚粘孢单顶孢(Monacrosporium haptotylum)、奇妙单项孢(M.thaumasium)是思茅土壤中的常见种;从思茅的土壤中还分离出贵州节丛孢(A.guizhouense)和多头节丛孢(A.polycephala);杂树林中弯孢节丛孢不是优势种.

关键词:土壤剖面;表土;捕食线虫真菌;分布;贵州节丛孢;多头节丛孢

捕食线虫真菌以营养菌丝特化形成的捕食器官捕捉线虫,是动植物和食用菌病原线虫生物防治方面最有潜力的生防真菌.这类真菌具有精巧的捕食器官,奇妙的捕捉行为和捕食机制,是研究真菌生理代谢和基因调控的理想材料.自从60多年前Lin ford(1937年)最早从事捕食真菌的研究工作以来,人们对这类真菌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我国对这类真菌的研究起步较晚(1964年),真正系统地、有计划地研究这类真菌的是张克勤教授等,研究内容涉及资源、分类、生态、生理、菌株选育、分子生物学、生物防治等方面.张克勤发现:不同地区的优势种类不同;不同类型土壤中这类真菌的垂直分布有一定规律.本研究的目的是调查这类真菌在思茅土壤中的分布,现报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土样及采集

采集时间为1999年9月至10月,采样地点在南屏镇小水库边的次生杂树林、思澜公路沿线、思茅飞机场附近.土壤剖面土样采集法:在挖掘机(或人工)施工现场,选择垂直剖面取不同深度土壤,同一剖面同一深度取3~5个采集点的土样混装成1袋,采集点间相距1m左右,每个采集点采土近10g.在取土、装土过程中严格控制不同深度土壤的混杂及其它污染.表土的采集法:去除覆盖层或干表土,采集0~20cm深的土壤,5个采集点的土样混装成1袋,采集点间相距约10m.1.2 培养基和诱饵线虫

分离捕食线虫真菌用LC M A培养基,鉴定用C M A培养基.培养线虫用燕麦片培养基.诱饵线虫为Panagrellus redivirus.

1.3 撒土、诱导和培养

无菌操作取每袋土样的0.5~1g散在LC M A 平板上,撒成带状.加入用无菌水制备的诱饵线虫悬液,倒置于28℃恒温箱培养2~3个星期.每处理重复3次.

1.4 分离、保存、鉴定和检出率的统计

方法见文献[1]

2 结 果

2.1 土壤剖面和各种表土中捕食线虫真菌的分布

第一个剖面在杂树林中,有枯枝落叶层,剖面深度100cm.取样点为100cm、80cm、50cm、5~10cm,各层的土样中均检出奇妙单顶孢(M.thau masium).

第二个剖面在思澜公路边,有覆盖层,深度300cm.取样点为300cm、250cm、210cm、180cm、150cm、130cm、100cm、50cm、30cm、5cm.在100cm、30cm、5cm深层土壤中均检出弯孢节丛孢(A. musiformis),30cm深层中还检出囊孢单顶孢(M. cystosporum),50cm处土样中检出奇妙单顶孢,比100cm更深的各取样点均无捕食线虫真菌.

第三个剖面在思澜公路边,离第二个剖面约3km.剖面深度300cm.取样点为300cm、250cm、200cm、190cm、180cm、170cm、150cm、140cm、

74

①收稿日期:2000—06—21

120cm、110cm,100cm、90cm、80cm、60cm、50cm、45cm、40cm、30cm、20cm、10cm、5cm.在30cm和5cm处检出少孢节丛孢少孢变种(A.oligospora var.oligospora),其它各取样点均无捕食线虫真菌.

第四个剖面在思澜公路边,在与第三个剖面相反的方向,离第二个剖面约2km.剖面深度330cm.取样点为330cm、300cm、250cm、200cm、150cm、100cm、50cm、30cm、10cm.在30cm处检出少孢节丛孢少孢变种、奇妙单顶孢、贵州节丛孢(A.guizhouense).在10cm处检出弯孢节丛孢和奇妙单顶孢.

第五个剖面在第二个剖面的斜对面,是个滑坡.剖面深度1000cm.采样点为1000cm、900cm、700cm、600cm、500cm、450cm、400cm、300cm、250cm、200cm、150cm、100cm、50cm.在50cm处检出弯孢节丛孢,其它各层均无捕食线虫真菌分布.

在杂树林中选55个采样点,采集覆盖层下面的腐殖质样品11份.从中检出少孢节丛孢少孢变种、弯孢节丛孢、奇妙单顶孢、厚皮单顶孢(M.eudermatum)、囊孢单顶孢、坚粘孢单顶孢(M.haptotylum)、椭圆单顶孢(M.ellipsosporum).

在第二、五个剖面附近选30个采样点,采集表土6份,从中检出弯孢节丛孢,坚粘孢单顶孢.

在第三个剖面附近的50个采样点中采集表土10份,从中检出弯孢节丛孢,少孢节丛孢少孢变种、多头节丛孢(A.polycephala)、圆锥节丛孢(A.conoides)、囊孢单顶孢、坚粘孢单顶孢、椭圆单顶孢.

在思澜公路旁的两个茶园中,选210个采样点,采集表土42份,从中分离出少孢节丛孢少孢变种、弯孢节丛孢、圆锥节丛孢、坚粘孢单顶孢、厚皮单顶孢、奇妙单顶孢、囊孢单顶孢.

在飞机场附近的两个桔子园中选145个采样点,采集表土29份,从中分离出奇妙单顶孢、坚粘孢单顶孢、弯孢节丛孢、贵州节丛孢、少孢节丛孢少孢变种.

茶园、桔子园、杂树林中捕食线虫真菌的分布见表1:

表1 茶园、桔子园、杂树林中的捕食线虫真菌种类和检出率

种 名茶 园桔子园杂树林

弯孢节丛孢A.musiformis57%45%6%少孢节丛孢少孢变种 A.oligospora var.

oligospora

41%14%9%圆锥节丛孢A.conoides5%

贵州节丛孢A.guizhouense3.4%

坚粘孢单顶孢M.haptotylum52%31%36%奇妙单顶孢M.thaumasium24%76%36%厚皮单顶孢M.eudermatum7%15%囊孢单顶孢M.cystosporum5%6%椭圆单顶孢M.ellipsosporum18%

2.2 从30cm深层土壤中分离到的贵州节丛孢和表土中分离到的多头节丛孢

贵州节丛孢Arthrobotrys guizhouenses Zhang,真菌学报,1994(13¬101).描述菌株P4.30—1.

在C M A培养基上,菌落初为白色,后粉红色,由于大量产孢,菌落表面呈粉粒状;菌丝无色,分枝、分隔.分生孢生梗直立,长250μm~400μm,分隔,在梗基部和顶部常有分枝,梗顶端有1~6个瘤节或呈连续瘤节,每个瘤节着生3~14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有两种类型:纺锤状椭圆形和梨形.梨形分生孢子较多,1个分隔,大小为20.8~26μm×13μm;纺锤状椭圆形分生孢子2个分隔,大小为33.8~41.6μm×13~15. 6μm.捕食器官为三维菌网.(见图1)

多头节丛孢Arthrobotrys polycephala(Drech2 sler)Rifai Reninwardtia1968(7¬371).描述菌株

84

思茅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