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在科学教育中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生物课程中的探究性学习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可以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方法和技能,从而全面提高其科学素养以及交流合作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在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酶的特性”中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的实验里,教材所介绍的实验设计思路为定性实验。

能否按教材的提示来改进实验设计方案,使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实验设计能力,而且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科学探究精神。

为此我们进行了一些改进:变定性实验为定量实验,相应增加了实验难度。

这样,不但对学生进行了一般的实验能力培养,更突出了学生在对照实验中控制变量的能力。

加深学生对实验可重复性和对照性的认识,并在实验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认真负责的科学精神。

这个改进实验的难点在于精确测定和控制pH,我校已购进几台pH计,精确度能达到1%。

这样处理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好课本这一课程资源,还可挖掘学校、网络等其它课程资源创造性使用,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学生不仅获取一定的知识,还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此设计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过程加深对酶的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2.学会控制自变量;学会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进行对照和重复实验;3.促使学生积极合作参与探究活动,进一步掌握设计此类实验的方法;4.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一丝不苟、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

为了能够较好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此部分内容安排了两个课时进行教学。

第一课时在“酶的特性”内容教学完成时,要求学生进行实验设计练习,其题目与课本相同即“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在学生进行初步设计之后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彼此相互对作业进行分析以指出不足,纠正错误,使学生进一步明析对照实验的设计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要求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是一个实验教学课程,要求学生:一、学会对照实验操作步骤,学会观察实验现象,三、结合理论知识以及生活常识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二、教材分析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酶的特性》中的实验教学内容,学生通过实验,学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观察实验现象,绘制表格填写实验现象。

对酶的本质以及酶的特性有一个更直观的认识,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实验设计思维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实现了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为今后的教学活动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做的是一些微观的生物细胞的显微镜下的观察实验,有了一些实验操作的基础知识。

结合前面已经学习了蛋白质的特性的相关知识,以及学习了酶的特性以及酶的本质的知识,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理论知识具备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回顾知识说出酶的特性以及酶酶的本质;通过实验总结影响酶的活性的条件(二)、能力目标: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学会观察生活,结合生活学会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解决问题;分小组设计探究《影响酶的活性条件》的实验方案,并且可以口头表述实验操作方法,学会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描述实验现象(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生活,乐于从生活中发现生命现象;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创新精神,培养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对生物学科的探究精神,体验生物探究的过程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掌握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分组讨论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学会控制变量法以及设置对照实验(二)、教学难点:学生自分组讨论自主设计探究实验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通过实验结果总结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有哪些五、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教学过程中:一、运用图片展示法、提问法进入新课;二、教师做演示法引出控制变量法;三、让学生分组讨论自主设计实验过程。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案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案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酶的概念和特性2. 掌握影响酶活性的因素3. 能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4.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二、教学内容1. 酶的概念和特性2. 影响酶活性的因素3. 实验设计原则4. 实验操作步骤5. 数据处理与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酶的概念、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2.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4. 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仪器和设备:试管、烧杯、滴定管、显微镜等2. 实验材料:酶溶液、底物、缓冲液、指示剂等3. 教学课件和教案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酶的活性和影响因素2. 讲解:讲解酶的概念、特性和影响酶活性的因素3. 实验设计: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4.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5. 数据处理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析影响酶活性的因素6. 总结与评价:教师总结实验结果,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分析能力六、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原理、操作步骤和数据处理的理解与应用。

2.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口头表述和分析能力。

七、安全与环保1. 实验室安全:指导学生正确处理化学品,避免意外伤害。

2. 环保意识: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节约使用试剂,减少废弃物产生。

八、拓展活动1. 文献调研: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了解酶活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2.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酶活性影响因素。

九、教学反思1. 教师评估: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与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提高教学效果。

十、课后作业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完成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2)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2)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2)课时安排:本节课时为一节实验课,预计课时为1小时。

教学目标:1. 了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2. 探究不同条件下酶的活性变化。

前置知识:学生已经学习过酶的相关知识,包括酶的定义、结构、功能和酶的活性。

教学准备:实验材料:生物素、过氧化氢溶液、非生物素生物素酶液、酶底物和酶反应助剂;实验仪器:试管、滴管、管盖和显色液。

教学过程:一、引入(5分钟)1. 引出本课的主题,酶是一种具有特异性的生物催化剂,能够加速化学反应的速度。

2. 回顾之前学过的酶的知识。

二、实验操作(30分钟)1. 分组进行实验操作。

2. 分组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和仪器进行实验。

a) 将生物素、非生物素生物素酶液和酶底物分装在不同的试管中;b) 在不同实验条件下,观察酶的活性变化,可以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来判断。

3. 注意实验操作的规范和安全。

三、结果分析(15分钟)1. 组内成员讨论实验结果,对不同实验条件下酶活性的变化进行归纳总结。

2. 学生离散活动,回答以下问题:a) 在实验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酶的活性?b) 酶活性随温度、pH值的变化趋势是怎样的?c) 为什么高温和极端的酸碱条件会影响酶的活性?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就以上问题展开讨论,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2. 老师进行总结,强调酶活性受到温度和pH值的影响,同时解释高温和极端酸碱条件对酶的活性影响原因。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提问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理论知识,解释为什么生物体的酶在特定条件下能发挥更好的催化作用。

2. 提醒学生复习和整理本节课的知识点,为下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教学延伸:1. 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实验设计,探究酶活性在其他条件下的变化,如酶浓度、底物浓度等。

2. 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了解酶活性和反应条件的关系,如食物加工、烹饪等。

3. 可以进行课堂小测、讨论或小组展示等形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研析(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中《酶的特性》的第二课时,第一个内容讲的是酶的作用和本质,第二个内容是酶的特性,包括高效性和专一性。

关于酶的第三个特性,本次实验通过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让学生在探究后得出结论:酶的作用条件是温和的。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从而加深对酶的作用和本质的认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对教材后续内容的学习和今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进一步学习酶的概念,了解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通过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2.能力目标通过本次实验,使学生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环节,并学会在实验过程中控制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

3.情感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过程中的小组成员之间的分工合作,使每一个学生体会与他人合作的快乐,体会集体力量的伟大。

(三)重难点重点:实验设计与分析。

难点:如何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使学生经历完整的探究过程。

二、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和情境教学法。

学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反思。

教学手段:学案辅助教学。

教学准备:课前在网上搜集关于酶应用的相关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可能大家都有过发烧的经历吧?人感冒发烧时,常常不思饮食,其原因是什么?生:可能高温影响酶活性。

师:说得非常好。

我们身体的细胞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几乎都需要酶的催化作用。

消化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而高温会使蛋白质变性失活,所以高温会降低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即酶的活性。

那么还有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酶的活性呢?这节课,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板书: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师:我们前面已经做过植物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探究实验,来回忆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进一步探究。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包括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2. 技能目标: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结果,总结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点:了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包括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三、教学难点:学会设计实验,观察和分析结果,总结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引入一个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为什么在酶的作用下,化学反应可以在体温下快速进行?请思考一下。

2. 知识讲解(15分钟)通过投影或板书的方式,讲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包括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具体内容包括:(1)物理因素:温度、pH值和底物浓度的影响;(2)化学因素:酶的浓度、抑制剂和激活剂的作用。

3. 实验设计与操作(25分钟)(1)实验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一系列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

将试管放置在不同温度的水浴中,分别是0℃、25℃、37℃和60℃。

观察并记录每个温度下淀粉的消失情况,记录时间。

(2)实验2: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一系列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

分别加入不同pH 值的缓冲溶液,例如pH3、pH5、pH7和pH9。

观察并记录每个pH值下淀粉的消失情况,记录时间。

(3)实验3: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准备一系列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淀粉酶溶液和不同浓度的淀粉溶液。

观察并记录每个浓度下淀粉的消失情况,记录时间。

4. 结果观察与总结(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总结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并回答以下问题:(1)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什么?(2)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什么?(3)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是什么?5. 拓展延伸(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在生物体内,酶的活性受到哪些因素的调控?请思考一下。

6. 小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布置作业:请同学们根据所学内容设计一个实验,来研究某一种酶的活性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酶的定义和作用。

2.理解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3.掌握常见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

教学重点:1.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2.影响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机制。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试管、酶溶液、底物、酶抑制剂、缓冲溶液等。

2.实验方法:测定酶活性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酶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对酶的兴趣。

2.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酶?酶在生物体内的作用是什么?3.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答案,并解答学生的问题。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解释酶的定义和作用。

2.介绍影响酶活性的常见条件,包括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抑制剂等。

3.分析这些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机制。

三、实验演示(30分钟)1.示范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将酶溶液放置在不同温度下,分别测定酶活性。

2.示范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将酶溶液分别置于不同酸碱性条件下,测定酶活性。

3.示范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将酶溶液与不同浓度的底物反应,测定酶活性。

4.示范酶抑制剂对酶活性的影响:将酶抑制剂加入酶反应体系中,测定酶活性的变化。

5.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描述不同条件下酶活性的变化。

四、实验探究(40分钟)1.划分小组,每组选定一个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进行实验探究。

2.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总结该条件对酶活性的影响规律。

3.学生之间展示实验结果和总结,进行交流和讨论。

4.教师在小组之间巡视,提问和指导学生。

五、总结与评价(10分钟)1.让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总结。

2.与学生一起总结酶活性受影响的条件,并思考原因。

3.提问:你认为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对生物体有何作用?4.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过程、总结和表现进行评价和点评。

教学扩展:1.邀请相关专家进行讲座,进一步拓宽学生对酶活性的理解。

2.带学生进行更复杂的酶活性测定实验,如双底物反应等。

3.鼓励学生阅读相关文献,了解最新的酶活性研究成果。

教学反思:1.本教学设计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探究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酶活性受影响的条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创新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创新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创新教学设计一、实验内容分析“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分子与细胞》第5章第1节的一个探究性实验教学内容。

在此实验之前,学生已经对酶的作用、化学本质及特性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实验探究活动来验证环境因素对酶的影响,不仅让学生获得感性经验,加深知识的理解,更利于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实验设计思路“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是发展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极好素材。

学生已学习酶的作用和特性的相关知识,对酶活性也有了初步的了解。

由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然后有效地组织学生“实施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结论”,使学生在亲历实验探究的过程中,感受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乐趣,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和发展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三、实验目标【知识目标】初步学会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的方法;掌握实验设计的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和处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亲历实验设计及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

3.1教学重点及解决的具体策略【教学重点】体验实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学会并掌握设计实验的方法,能够通过比较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成为本探究实验的教学重点。

【解决的具体策略】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原理,包括反应原理和鉴定原理。

然后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通过问题提示的办法,如“用什么方法控制自变量?如何观察或检测因变量?”等帮助学生理清实验设计的思路,进而完善实验方案的设计。

3.2教学难点及突破的具体办法【教学难点】在完善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如何组织学生亲历完整的探究实验过程成为本节教学的难点。

【突破的具体办法】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在学生实施实验的过程中,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醒和帮助学生规范操作,科学探究,安全探究。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沪科版高中第一册教案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沪科版高中第一册教案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实验)实验背景酶是一种生物催化剂,能加速代谢反应,催化生物体内各种复杂化学反应。

酶活性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不同因素对酶活性的影响,加深学生对酶的认识以及相关概念的理解。

实验材料•酶溶液•新鲜鸡蛋•碱性液体•醋酸•盐酸•氢氧化钠•蒸馏水•实验器材:控温水浴、试管、移液管、计时器、离心机等。

实验步骤实验一:探究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在3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酶溶液。

2.将试管放置于控温水浴中,分别设置温度为30℃、40℃和50℃。

3.在每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底物,并将其离心混合,启动计时器。

4.分别在1、3和5分钟后,取出每个试管的液体样品,加入相应的酒精试剂停止反应。

5.接下来使用试管架或离心机将试管离心,待镜面清晰时,记录每个试管中所得到的沉淀形成的时间。

6.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不同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二:探究不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1.在3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酶溶液。

2.在每个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使其体积相同。

3.分别将试管的pH值调整为3、7、11。

4.在每个试管中加入等量的底物,并将其离心混合,启动计时器。

5.分别在1、3和5分钟后,取出每个试管的液体样品,加入相应的酒精试剂停止反应。

6.接下来使用试管架或离心机将试管离心,待镜面清晰时,记录每个试管中所得到的沉淀形成的时间。

7.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不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三:探究不同底物浓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准备3个酶溶液,底物体积比分别设为1:1、1:2、1:3。

2.在3个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酶溶液和蒸馏水,使其体积相同。

3.分别将试管中底物的浓度调整为1:1、1:2、1:3。

4.将试管放置于常温环境中,启动计时器。

5.分别在1、2和3分钟后,取出每个试管的液体样品,加入相应的酒精试剂停止反应。

6.接下来使用试管架或离心机将试管离心,待镜面清晰时,记录每个试管中所得到的沉淀形成的时间。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案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案

教学过程
时间 教师行为
预设学生行为
1min 一.提出问题:
1.引入问题: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酶来催化的。酶对化学 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的活性。细胞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条 件的改变会不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呢?
在老师的引导下回忆 有关蛋白质的结构 和性质的知识,并且 分析思考这种情况
的产生。 初中做消化酶实验时,需要控制温度等实验条件。加酶洗衣粉的包装
1. 实验原理:
实验准备
【温度对酶的活性的影响】
在一定条件下,淀粉酶可以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淀粉遇碘后,形成蓝色的复合物,但 麦芽糖遇碘不形成蓝色的复合物。本实验通过改变温度,观察实验现象,探究温度对酶 活性的影响。淀粉酶的适宜温度为 55-75℃。
【PH 对酶的活性的影响】
肝脏碾磨液中含有过氧化氢酶,在一定条件下,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溶液分解。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案
姓 名 匿名
学号
实验题目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指导教师
知识目标:(1)进一步学习酶的概念,了解酶的本质、特性和作用。
(2)通过实验探究,使学生了解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3)探究各因素对酶的活性的影响。
能力目标:(1)通过问题分析,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
同时掌握一些实验方法:变量,因变量的控制,对照组的设置等布置 实验报告作业并嘱咐学生整理回收物品:各组成员在小组长的安排下 清洗使用过的器材,摆放好使用过的试剂,整理好试验台并做好登记
对“意外”结果进行 进一步的假设,并设 计方案进行验证。
工作,保持实验室的清洁。
讨论在实验问题中遇
到的一些问题。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5.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课程设计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5.1《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课程设计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课程设计一、设计思想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提出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主要目的,本节课通过生活中的常识引入课题,通过探究性实验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二、教材分析《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的探究实验。

是本一节的重点内容。

是在学生已经对酶的作用、化学本质及高效性和专一性有了一定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实验来探究温度和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更深刻的理解酶的特性。

本课是培养学生生物科学研究素养极好的素材,对学生学习与研究生命科学的兴趣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过程加深对酶的特性的理解,进一步说明酶与新陈代谢的关系。

2.情感目标:(1)通过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互助合作精神;(2)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3)体验科学探究的成功与失败,形成客观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3.能力目标:(1)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2)通过实验的操作过程,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3)提高学生收集资料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1)探究性实验的方法步骤;(2)如何控制自变量,如何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如何设置对照等。

2.教学难点:实验的选材、实验的方案。

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课程设计为7个模块,包括两个讨论模块,两个交流模块,一个操作模块,一个延展模块和一个评价模块。

教学流程如下:六、教学过程设计七、作业布置阅读P87页《酶为生活添姿彩》,通过各种途径调查生活中的酶制品,并写一篇小论文《如何保存酶制品》。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说课教案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实验说课教案

《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说课教案一、教材分析该课题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第二课时《酶的特性》的内容。

在这节课中学生主要学习酶的三大特性——酶具有高效性、酶具有专一性和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该内容既是前一节《酶的作用和本质》的进一步延伸,也是为学生后续学习并理解细胞的各种生理活动打下基础,所以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同时,《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是学生在高中生物课程学习中遇到的第一个探究性实验,通过该实验学生将系统的学习科学探究一般思路,并且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科学实验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为学生今后学习更多的生物实验类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本节内容的安排,我做了如下调整:第一课时学习“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和“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第二课时学习“关于酶的本质的探索”和“酶的高效性以及专一性”;第三课时学习“实验: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二、学生分析1、知识经验在学习本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课时),所以对于实验中如何控制自变量、如何观察检测因变量、以及如何控制无关变量等问题有了一定的经验,但是这种经验比较薄弱,所以如何设计实验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

所以我决定在实验设计这个环节采用学案导学法加以突破。

2、技能态度该实验所涉及到的实验耗材包括试管、滴管、烧杯、NaOH溶液、Hcl溶液等,这些器材及药品以及实验操作学生在化学实验的学习中已多有接触,所以对于学生来说,顺利完成该实验的操作过程难度不大。

3、特点风格:该年龄段的学生活波好动,思维活跃,接受水平强,渴望被人注重,所以在实验设计的讨论环节和质疑环节效果会比较明显。

但同时,这也会带来课堂纪律难以控制的问题。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尝试探究温度与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2、水平目标:(1)参与实验设计,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和重复实验;(2)参与问题讨论,提升使用语言表达的水平、分享信息的水平以及质疑水平;(3)参与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思想,体会探究性实验设计的一般思路,提升生物学实验设计的水平和实验动手水平;(4)参与结果分析,绘制实验图像,培养通过实验图像定性分析实验结果的水平。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原理:淀粉遇碘后,形成蓝色的复合物。

淀粉酶可以可以使淀粉水解成麦芽糖,麦芽糖遇碘后,不形成蓝色的复合物。

1、材料: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新鲜肝脏研磨液,可溶性淀粉溶液,过氧化氢溶液等。

2、步骤:在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高中生物,三支试管的条件,除温度外均相同。

3号试管处在60℃的温度条件下,酶活性最大,试管中的淀粉被分解,滴入碘液后不会变蓝。

2号试管的温度条件是℃,这样高温度条件下,淀粉酶已失去活性,1号试管的温度条件是o℃,低温抑制淀粉酶的活性。

所以2号和1号试管中的淀粉都没有被分解,滴上碘液后都会变蓝,此实验可以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条件,温度过高和过低都将影响酶的活性。

2号试管内重新加入了盐酸,溶液的ph较低,3号试管内重新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的ph较低,在过高或过低ph环境中,过氧化氢酶丧失活性,无法并使过氧化氢水解,没氧气产生而1号试管没重新加入酸或碱,溶液对数中性,过氧化氢酶将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并使木条冷静下来。

实验2实验现象记录如下:1号试管存有砖红色结晶分解成,2号试管并无砖红色结晶分解成,3号试管并无砖红色结晶分解成。

2号试管内加入了盐酸,溶液的ph较低,3号试管内加入了氢氧化钠,溶液的ph较高,在这样的ph环境中,淀粉酶失去活性,不能使淀粉分解,所以试管中加人斐林试剂后并无砖红色沉淀生成。

1号试管内没有加入酸或碱,溶液近似中性,这样的ph适于淀粉酶发挥催化作用,所以淀粉被分解并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以上实验可以证明,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ph,ph偏低或偏高都能影响酶的活性基准、①酶浓度对酶促发展反应的影响:在底物足够多,其它条件紧固的条件下,反应系统中不所含遏制酶活性的物质及其它有利于酶发挥作用的因素时,酶促发展反应的速度与酶浓度成正比,如下图①右图。

②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在底物浓度较低时,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近乎:成正比,在底物浓度较高时,底物浓度增加,反应速度也随之加快,但不显著;当底物浓度很大且达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度就达到一个最大值,此时即使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也几乎不再改变。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8: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高中生物学新课程必修1实验教学设计8: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小组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2.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环节三思维提升
问题串引领,并评价:
1.该实验有几个因变量是?通过实验你发现哪些是无关变量呢?
2.为什么淀粉和淀粉酶是先在各自设置的温度中分开处理一段时间再混合?
3.为什么加设不同温度对淀粉和碘液反应。
4.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能不能先加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后加蒸馏水、氢氧化钠、盐酸?为什么?
5.为什么开始时底物和酶是先各自设置的PH再混合?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小组形式进行思考讨论,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
环节四分享与交流
引导、组织、评价得出结论:酶的活性受温度和PH的影响。
实验材料
质量分数为2%的新配置的淀粉酶溶液,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质量分数为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冰水,热水,碘液,斐林试剂。
实验原理
淀粉具有遇碘变蓝的特性,淀粉酶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使淀粉水解,遇碘不再变蓝;但麦芽糖和葡萄糖能够与斐林试剂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
但是由于时间问题和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较差,有的组没有完成实验操作未观察到实验现象。总体来说学生反应非常好,课堂氛围非常有激情。
思考、讨论、回答分小组讨论并完成实验设计方案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环节二实验探究
1.强调实验原理及创新之处,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2.巡回检查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提醒学生安全操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实录1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教学设计
林书娴(东莞市第一中学)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说出酶的概念和本质;说明酶的特性,举例说出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举例说出酶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有关酶的最新发展。

能力目标:掌握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通过对日常生物现象的讨论,发展主动发现问题,作出假设的能力;通过设计方案的讨论交流和评价,发展思辨、交流和评价能力;通过小组独立完成探究实验操作,并尝试改进,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验科学研究过程,培养科学情感和科学态度;乐于观察生命现象并主动发现问题,寻求答案,探究未知事物;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团体合作精神;体验科学探究的成功与失败,形成客观良好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

二、教材分析
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是高中生物必修 1 第五章第 2 节《酶的特性》中的相关实验内容。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从而加深对酶的作用和本质的认识,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对教材后续内容的学习和今后探究性学习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酶的化学本质及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对酶的认识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学生通过之前“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实验也具备了一定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和设计实验的能力,掌握了探究实验的基本步骤。

对于酶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能够在此基础上发挥联想,开展探究。

四、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教学设计一共分为 7 个模块,包括两个讨论模块,两个交流模块,一个操作模块,一个延展模块和一个评价模块。

教学流程如下:
五、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程序教师引导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提问、假设
模块①提供材料,激发学生联想;
导问:
( 1 )材料中的信息与酶有
什么关系,与酶的活性又有什
么关系?
( 2 )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可
能有哪些?
②明确分组;( 4 人一组)
③要求学生将本组问题记录
并交流
①阅读学案材料,组内讨论,
确定“我想要探究的问题是什
么”,“我对问题作出的假设
是什么”;
②各小组交流要探究的问题和
假设。

如:“温度是否会影响
酶的活性”;“温度过高是否
会使酶失活”;“ pH 值对酶
的活性有没有影响”等
启动、激励探究
培养学生发散
思维能力和提
问能力
实验设计模块①举出实验参考案例。

(借助
电脑课件以图示方式展示);
( 1 )本案例中实验的自变
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如何控制自变量?怎样检测
因变量?
( 2 )本实验设计中有无需
要改进的地方?
②组织各组自主设计实验
( 1 )选择哪一种酶做这个
实验?选择哪些实验器具?
( 2 )实验分为几步操作?
( 3 )根据本组的假设,你
预期会看到怎样的实验现
象?
①分析参考案例;
②考虑如何对参考案例进行进
一步的完善;
③发言,改进参考案例(学生
代表可到黑板上通过图示辅助
解释);
④各小组讨论拟定实验方案;
⑤按要求书写在学案上书写实
验方案(可用文字或图示表
示)。

借鉴参考案例,
学生明确实验
设计的原则,使
独立设计更严
密、合理;
培养实验设计
能力,合作能力
方案交流模块①组织学生阐述交流实验方
案(借助实物投影仪呈现各组
方案);
②组织学生对方案进行评价、
讨论,相互质询;
③教师反馈,进行必要的提示
和引导。

①小组长介绍本组实验设计方
案,并且听取其他小组的质询,
进行必要的答辩、反思和修改;
②各小组听取他人阐述,对其
他组方案进行评价,提出疑问
或建议;
③对比本组实验设计与其他小
组的优缺点,组内再次做必要
的改进和调整。

培养语言表达
能力,交流能力
和评价能力;学
会互相借鉴,自
我完善
实验操作模块对实验操作和记录提出要求
①组内明确分工;
②你观察到什么实验现象?
③实验现象与预测的是否相
符?有无“意外”现象?
将它记录下来;
①组长协调分工,按照本组方
案,规范操作;
②做好实验记录。

将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和产生的疑问等记录
到学案指定位置;
③组内讨论,对实验现象作出
加强实验操作
能力,分析实验
现象
④如何解释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⑤你作出的假设是否得到验证?解释;
④遇到疑问,可进行重复试验或进一步验证。

讨论总结模块•组织学生阐述观察到的
实验现象;
•引导学生将实验现象与
预测结果进行对比;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论。

•交流探究结果;
•提出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疑
问,如:是否出现与预测截然
不同的实验现象;
•尝试对“意外”现象作出
假设,并设计方案进行进一步
假设。

发展交流能力;
发现新问题,解
决新问题的能

延展模块引导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记
录在学案上,作为进一步探究
的方向。

总结出希望进行进一步探究的
方向:
•对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进一
步探究。

如:为什么在强碱环境中淀粉
遇碘不会变蓝?是酶在碱液中
不会失活或是其他原因阻止了
淀粉和碘的显色反应?
•关于选材的探究
如:是否淀粉酶和过氧化氢酶
都适合用来进行“温度对酶活
性的影响”这一实验;或,“淀
粉的分解”在什么实验中分别
适合用碘液或斐林试剂检测?
•进行“定量”实验探究
如:已经验证温度对酶活有影
响,那么酶的最适温度是多
少?不同的酶最适温度是否相
同?温度多高时会使酶失活?

延伸探究范围,
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以及探
索不息的科学
态度。

提出新问
题,拓展更强的
探究能力。

评价模块课后分发“评价量表”,组织
每位学生认真填写。

教师再对
每个人进行综合评价反馈。

每位学生自我评价,组员之间
互相评价
培养客观良好
的自我评价,互
相评价
六、教学反思
本节实验课的设计,致力于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开展。

学生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不仅完成了探究性实验一般流程,并且强调在探究过程中的组内讨论,组间交流,学会听取他人意见,利用证据和逻辑对自己的实验进行验证,作必要的反思和修改。

探究性实验并没有止于本节课实验结论的得出,而是鼓励学生在实验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严谨性、创新性,培养孜孜不倦,探索不息的科学态度。

结合了自我评价,同伴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的综合评价方式,面向每一位学生,客观全面地分析自己的优缺点,为以后的探究作更好的准备。

电脑多媒体展示,实物投影仪,学案等教学工具的运用,也为本节课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条件。

附件 1 :学案
探究实验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激发联想: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等消化酶都是在消化道中起作用的,不同部位消化液的 pH 值不一样,唾液的 pH 为 6.2 - 7.4 ,胃液的 pH 为 0.9 - 1.5 ;发烧病人往往会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的症状;加酶洗衣粉的使用说明中一般都要求“用温水浸泡”;紫外线杀菌,高温消毒,红药水(含重金属离子汞)处理伤口等,其原理都是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失活,从而导致细菌死亡。

一、我想要探究的问题:
――――――――――――――――――――――――――――――――
二、我对问题作出的假设:
――――――――――――――――――――――――――――――――
三、验证我的假设——设计实验方案:
1 .材料用具:(用下划线标示出选用的实验器具)
质量分数为 2 %的α-淀粉酶溶液,质量分数为 3 %的可溶性淀粉溶液,新鲜的肝脏研磨液(蛙肝),质量分数为 3 %的 H 2 O 2 溶液,质量分数为 5 %的盐酸,质量分数为 5 %的 NaOH 溶液,蒸馏水,热水,冰块,斐林试剂(甲液:质量浓度为 0.1g /ml 的NaOH 溶液,乙液:质量浓度为 0.05g /ml 的 CuSO 4 溶液),碘液, pH 试纸,温度计,试管,试管架,量筒,滴管,小烧杯,大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

2 .实验步骤:(文字分点表述,绘制表格,画示意图等均可)
3 .我预测的实验结果:
四、进行实验:(按实验方案进行操作,明确分工,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1. 实验结果记录:
2 .实验中我观察到的“意外”现象:
3 .对实验现象的解释和结论:
五、表达和交流
六、我想要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
附件 2 :
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评价量表
班级――――――――――――――――――姓
名――――――――――――――――――
实验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