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反奉中的郭松龄与冯玉祥

合集下载

论张作霖与日本关系的双重面相

论张作霖与日本关系的双重面相

论张作霖与日本关系的双重面相作者:张文俊申晓云来源:《历史教学·高校版》2009年第04期[摘要]奉张崛起与日本有密切关系,特别是奉张集团的早期发展,获得日本大力支持。

张作霖随着实力增强,与日关系趋于紧张,彼此呈现一种双重面相,而非单一地张“亲日”,或日本支持张,双方关系充满妥协与斗争。

[关键词]奉张集团,日本,中日关系[中图分类号]K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57-6241(2009)08-0038-05张作霖称霸东北,问鼎中原,掌控北京政府。

这一辉煌历程,除了张作霖才识过人之外,更多在于张获得日本支持。

但张作霖并非完全亲日,在事关民族主权问题上,张作霖运用灵活策略抵日,往往取得事半功倍之效,导致双方积怨加深,日本侵占东北阴谋破产。

实际上,张作霖与日本关系呈现一种双重面相,非简单“亲日”所能描述。

1905年12月12日,中日签订《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3款,附约12款。

其中附约规定:将奉天省内凤凰城、辽阳、新民屯、铁岭、通江子等,吉林省内长春、吉林、哈尔滨等,黑龙江省内齐齐哈尔、海拉尔、满洲里等,共16个城镇开埠通商;中国军队不得进踞日本驻兵界限20华里以内;在营口、奉天、安东划定日本租界;安东至奉天铁路由日本经营和改建。

此约签订致使南满成为日本势力范围。

张作霖意识到要想立足东北,需取得日本支持。

1912年1月26日,张作霖拜访驻奉天总领事落合谦太郎,向日本示好,但受到日本冷落,没有达成所愿。

随后,日本政局变动,寺内正毅上台组阁。

张作霖曾与寺内正毅在朝鲜有过接触,觉得寺内正毅是其壮大势力的契机,便极力争取日本支持。

张作霖为获得日本好感,在东北排斥异己时,首先得到日本首肯,并聘用日本顾问,表示对日亲善。

张作霖在东北崛起之际,正是日本侵略势力在东北急剧发展的年代。

他要想称霸东北,就需要日本或明或暗的支持。

日本经过分析研究,也认为其欲扩展东北势力,必须全力扶持张作霖,才能实现其在华利益。

历史趣谈倒戈将军冯玉祥的八次倒戈都是反对谁?

历史趣谈倒戈将军冯玉祥的八次倒戈都是反对谁?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倒戈将军冯玉祥的八次倒戈都是反对谁?
导语: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首领、爱国民主人士。

但是有“倒戈将军”之
冯玉祥(1882年11月6日-1948年9月1日),字焕章,原名基善,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北军阀首领、爱国民主人士。

但是有“倒戈将军”之称,这是为啥呢?原来冯玉祥将军擅长见风使舵,临阵倒戈。

不过这一招数被他的手下也学去不少,以致后来屡屡吃亏。

第一次滦州起义倒清政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首义成功,王金铭、施从云、冯玉祥等人准备响应南方革命。

1911年12月31日滦州起义爆发,1912年1月2日,宣布滦州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终因敌强我弱而失败,起义失败后冯玉祥被革职法办,本应判以极刑,军阀王怀庆见其相貌堂堂,怜其年轻,故保其一命,递解保定。

第二次护国运动倒袁世凯
袁世凯称帝后,南方将领唐继尧、蔡锷、李烈钧等在云南宣布独立,并且出兵讨袁。

1915年,冯玉祥奉令率部入川与护国军作战,却暗中与蔡锷联络,于次年3月议和停战。

袁世凯在内外压迫后宣布取消帝制,并于数月后病逝。

第三次武穴停兵倒段祺瑞
1917年7月到1918年5月,孙中山等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共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1918年
2月,冯玉祥奉命率部南下攻打护法军,却在湖北武穴通电主和,被免职留任。

6月率部攻占湖南常德后,被撤销免职处分,11月任湘西镇守使。

生活常识分享。

张学良给冯玉祥将军的信

张学良给冯玉祥将军的信

张学良给冯玉祥将军的信在张学良晚年口述历史中,他从多方面多角度地评价与他有过或者接触或者做过对手的北洋军阀将领。

因为时过境迁,这些将领都相继谢世,所以,张学良评价起来也毫无顾忌,可以说是恣意汪洋,有什么就说什么。

研读他的这些回忆就可以发现,在他所评价的将领中,他认为冯玉祥无论从为人还从做事上,都是非常差劲的人物。

下面是从他的口述回忆中摘录的有关冯玉祥的几段评价:冯玉祥手下的人哪,好几个都很残忍;冯也很残忍,他杀人。

我对他很难过的,我这人向来不做这种事。

林肯说的话是真理,他说的这句话,我太佩服了,你呀,可以欺骗,在政治上你可以欺骗一个人所有的时间,你把这人欺骗一辈子,他都信仰你;你也可能欺骗多数的人少数的时间,你可是不能欺骗所有的人所有的时间。

人,不是都是傻瓜,人不能把所有的人完全欺骗。

他一时成功可能,中国有句话说,不以成败论英雄。

你可以失败,但是假若真理在你那儿,那你不能算失败。

我从不欺骗人。

冯玉祥这人专门说假话,他差不多没有真话,我跟他接触就有这样的感觉。

但结果还不是欺骗到他自己身上,冯的失败就是因为谁也不信你了。

你这个人,说话没信用了,那你就在哪也站立不了了,你要想做一个大的事情,做一个真正的政治上,你想统治,那你总得有你自己确定的主意。

那个人—冯玉祥专门做假。

带兵倒是很会带兵,所以韩复榘,石友三叛变哪。

韩复榘已经是军长了,他跟我说,冯玉祥要他在门口给自己站岗,韩说,我有儿子、孙子,我实在受不了了,所以他后来不叛变了吗?冯玉祥死得很惨。

我认为那是俄国人有心把他弄死,烧死了。

在船上,有个小电影机,我也有一个,它是有一个变压器,变压器容易着火。

张学良为何对冯玉祥评价这样差?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张学良看来,冯玉祥在郭松龄倒戈中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

郭松龄之所以倒戈,冯玉祥和李景林能够与之联合,是重要的外援。

有了这个外援,不但没有后顾之忧,而且可以得到配合。

从冯玉祥与郭松龄签订的密约看,双方应该真诚配合。

张作霖吴佩孚两次大打出手,为了对付冯玉祥而再度联手

张作霖吴佩孚两次大打出手,为了对付冯玉祥而再度联手

张作霖吴佩孚之间两次爆发大战,为了对付冯玉祥而再度联手
1925年爆发的“郭松龄反奉”事件是奉系首领张作霖所经历的最狼狈事件之一。

奉军上下“吃老张家的、穿老张家的”,其中最精锐的7万人竟然听郭松龄一声令下,倒戈反攻奉天城(今辽宁省沈阳市),害的张作霖收拾金银细软,差一点儿就跑到大连去了,后来局势逐渐缓和才作罢。

尽管处决了郭松龄夫妇,但张作霖依然感到心中气愤难平。

又将矛头指向了冯玉祥的国民军。

在张作霖看来,正是冯玉祥在后方积极策动,郭松龄才萌生了“造反”之心,使自己差点遭遇了从未有过的灭顶之灾。

更令张作霖气愤的是,冯玉祥还趁东北被郭松龄搅得翻天覆地之际,夺走了奉系在京、津地区和热河、直隶等省的地盘。

同时,冯玉祥还背靠苏联,打算同南方的孙中山广东革命政府联合起来,共同发动北伐铲除军阀。

所谓新仇加旧恨,使得张作霖这个军阀头子对冯玉祥必欲除之而后快。

在对付冯玉祥这一点上,刚刚被从直隶赶到了湖南、湖北等地的直系军阀头子吴佩孚和张作霖有着相同的政治诉求。

当初,第二次直奉战争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正是担任第3路军统领的冯玉祥临阵倒戈,回师北京囚禁了“贿选总
统”曹锟,才使得直系十余万大军军心浮动、一败涂地,因此吴佩孚对冯玉祥的愤恨一点儿不比别人少。

在共同对抗冯玉祥这件事上,吴佩孚、张作霖两人之间不约而同的达成了默契,不再顾及两次直奉战争中结下的血海深仇,捐弃前嫌、重归于好,开始从河南、东北、山东(督军张宗昌依附奉系)三面进攻直隶的冯玉祥国民军。

名记者喋血案:邵飘萍被杀的来龙去脉

名记者喋血案:邵飘萍被杀的来龙去脉

名记者喋血案:邵飘萍被杀的来龙去脉从辛亥革命之始,民国新闻界人士形成了言论自由的共识。

民国初年,新闻管制是相当宽松的,这与当时的新闻界人士一直坚持不懈地争取言论自由是分不开的。

而后几十年,有关政府规制言论自由的具体尺度,却随着政局的波澜起伏反反复复,新闻独立的土壤越发的贫乏,但也无法遏制那些追求新闻自由者的脚步,对于他们而言,为了理想,即使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邵飘萍就是其中最有影响力的记者、报人之一。

理想的起点谈到近代新闻史,邵飘萍是一个绕不开的一个重要人物。

邵飘萍于一八八六年十月十一日(清光绪十二年九月十四日)出生在浙江东阳。

原名振青,飘萍是他后来改的,意寓“人生如断梗飘萍”。

邵飘萍的家庭并不富裕,但是他从小表现出自己超人一等的学习天赋,十四岁便考中秀才,后来的学业之旅也很顺利。

1903年进入省立第七中学,1906年考入浙江省立高等学堂。

1909年邵飘萍大学毕业回到金华,在母校教历史、国文。

他除教书外,对文字十分感兴趣,经常为上海的报纸写通讯。

1909年春,省运动会期间,他还和陈布雷、张任天三人一起,在一个图画老师指导下,办过一张《一日报》,这可以说是他报业生涯的开始。

慢慢地,邵飘萍对报纸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希望将来有一天能够自己也办一份报纸,用手中的笔去真实地描述自己的所见所闻,通过新闻来实现自己救国的抱负。

邵飘萍真正的事业起点,是在1911年成为《汉江日报》的主笔。

后来谈起自己从业新闻界是这么说的:“因此关系,辛亥革命之岁,遂与杭辛斋君[1]经营浙江之汉民日报。

”[2]1912年春,杭辛斋被选为众议院议员,将《汉民日报》交给邵飘萍一人主持。

从此,邵飘萍就开始大展身手,逐渐闻名于报界。

报界全才邵飘萍当时被称为是报界的“全才”,各个方面都能胜任。

方汉奇先生评价邵飘萍时说其人是少有的一个新闻界的“多面手”。

他比史量才、汪汉溪多几分文采,比黄远生、刘少少又多几分组织和治事的能力,像他这样的“全才”,当时是不多见的。

郭松龄的简介

郭松龄的简介

郭松龄的简介:郭松龄1883年-1925年,字茂宸,汉族,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

1905年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次年进永平府北洋陆军第二镇随营学堂,1908年任奉天防军哨长。

1909年随朱庆澜换防进入四川,担任连长。

1910年加入同盟会。

曾为张学良之教官,奉军着名将领。

郭松龄出生于盛京东郊渔樵寨村今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赵家铺村,祖籍山西汾阳县。

据族谱溯源和后人代代传述,郭家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

郭松龄的远祖在明朝迁来东北戍边,到清代由于世乱和兵祸,家业无存,其祖父一代迁到渔樵寨村落户。

郭松龄的父亲郭复兴曾想追求功名复兴家业,但家境的衰落迫使他放弃进仕之路,在乡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

郭松龄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尽管自家不富裕,也常救济比自己更困难的人,这给郭松龄以很深的文化影响。

郭松龄19岁时,父亲在省城找到一份工作,一家人的生活得以维持,而辍学7年的郭松龄也可以不用帮工种地了。

1903年,郭松龄进入省城东南常王寨董汉儒先生开设的书院继续学习,希望从此踏上仕途。

在这里,郭松龄接触并研习了一些新兴知识学科,尤其是一些西学使他开阔了视野。

但是,学习不到两年,因日俄战争的爆发而再次被迫辍学。

郭松龄的家乡是日俄交战区,炮火毁坏了许多房屋,居民也有不少被打死打伤。

日俄战争的灾难给郭松龄的触动是巨大的,也由此动了从军报国的念头。

1905年秋,盛京赵尔巽在奉天大北关设立奉天陆军小学堂,以培养陆军初级军事人才。

郭松龄恳求在衙门当差的远房姑爷做担保推荐人,并以优异的成绩受到主考人的赏识而如愿以偿。

1906年,郭松龄被选入奉天陆军速成学堂学习。

这是一所全新的中等军事学校,由赵尔巽在奉天陆军小学堂内增设,以便加速培养军事人才。

郭松龄在这里学习期间和担任教官的同盟会成员方声涛的关系很密切,并从他那里接触到民主革命的思想。

1907年,郭松龄以优等成绩毕业。

西北军的演变:冯玉祥军事集团最后结局

西北军的演变:冯玉祥军事集团最后结局

西北军的演变:冯玉祥军事集团最后结局1924年9月16日,第二次直奉战争爆发,冯玉祥出任直军第三军总司令。

19日,冯玉祥召集部下召开秘密会议,决定班师回京发动反直政变。

22日夜,冯部抵达北京,与胡景翼、孙岳联手发动了北京政变。

24日,冯、胡、孙在北苑召开会议,决定成立国民军,冯玉祥出任国民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

冯部初步扩充编制如下:第一师鹿钟麟第一旅韩复渠第二旅过之钢警备第一旅刘汝明警备第二旅门致中第二师刘郁芬第三旅孙良诚第四旅张维玺第三师郑金声第五旅宋庆林第六旅李西峰第十一师(后改称第四师)宋哲元第二十一旅佟麟阁第二十二旅陈毓耀第五师张之江暂编第五混成旅刘玉山中央第七混成旅葛金章第六师李鸣钟暂编第四混成旅石敬亭中央第四混成旅石友三卫队旅冯治安炮兵旅孙连仲骑兵第一师张树声骑兵第一旅张之江(兼任)骑兵第二旅王镇淮察哈尔第一混成旅魏福隆军官教导团段其澎机炮团徐延瑗骑兵教导团王镇淮(兼任)在李大钊、徐谦的帮助下,从1925年4月起,国民军开始得到苏联军火和顾问的援助。

冯玉祥的国民一军进行了进一步的扩编,扩充为步兵十二个师、骑兵两个师、炮兵两个旅、交通队一个团,共计约十五万人。

编制如下:第一师(第二十二旅改编)韩复渠第二师(第二十一旅改编)孙良诚第三师郑金声第四师(第二十五旅改编)佟麟阁第五师(第七混成旅改编)石敬亭第六师(第八混成旅改编)石友三第七师(马福祥旧部改编)马鸿逵第八师(谭庆林所部改编)谭庆林第九师(唐之道所部改编)唐之道第十师(新兵编成)刘汝明十一师(甘肃路军改编)蒋鸿遇十二师(新兵与甘军一部改编)张维玺骑一师张树声骑二师孙连仲交通团冯安邦1925年11月20日,冯玉祥与不满张作霖与日本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奉系将领郭松龄签订《密约》,相约联合反奉。

23日,郭松龄起兵反奉,25日,冯玉祥发出通电响应郭松龄。

由于冯玉祥所部纠缠于与李景林部的战事,没有能够及时援助郭松龄,郭于12月23日兵败被杀。

冯郭密约反奉这一事件促使各派军阀暂时放下彼此之间的矛盾,联合起来对付国民军。

段祺瑞

段祺瑞

段祺瑞段祺瑞(1865—1936),原名启瑞,字芝泉,晚号正道老人,汉族,安徽合肥市肥西县金桥乡人,生于1865年3月6日(同治四年二月初九日),为民国时期政治家,皖系军阀首领。

年幼时期1869年初,其父段从文为避刘姓土豪报复(土豪刘楠、刘枢横行乡里,段佩仗义诛杀,遂结下仇怨),举家搬迁到寿州炎刘庙。

1870年,其父段佩回乡探亲,决定迁至合肥城西桥大陶岗(今肥西县三十岗乡陶岗村)农村定居,购置了百余亩田地。

1872年,祖父段佩时任铭军直属马队三营统领,段祺瑞随到江苏宿迁兵营里,到附近私塾读书。

1879年4月22日(光绪五年闰三月初二日),祖父段佩(以功累保提督衔记名总兵、励勇巴图鲁,授荣禄大夫、振威将军)去世,段祺瑞哭护灵柩归葬合肥城西乡大陶岗,从此家道中落,到侯大卫村续读了一年私塾后辍学。

青年时期1881年,段祺瑞怀揣一块银元徒步数十天二千余里,来到山东威海投奔任管带的族叔段从德,被收留在军营中作哨书。

1882年10月1日,父亲段从文在看望他的归途上被同行的两人害死,段祺瑞请假奔丧未获准,只得致函合肥知县,请求缉凶,不久案破,凶犯被正法。

1883年5月10日母亲范氏因悲伤过度去世,抛下大妹启英十二岁,二弟启辅十岁,小弟启勋九岁,段祺瑞返乡治丧后回军营。

1885年6月,清朝洋务派代表李鸿章创办北洋武备学堂,9月段祺瑞以优异成绩考入武备学堂第一期预备生,旋分入炮兵科。

段祺瑞“攻业颇勤敏,以力学不倦见称于当时,治学既专,每届学校试验,辄冠其侪辈,与王士珍等齐名于世”,受到李鸿章的器重。

1886年,段祺瑞与宿迁举人吴懋伟之女吴氏在合肥结婚。

1887年11月,段祺瑞以“最优等”成绩从天津武备学堂炮科毕业,被派往旅顺督建炮台。

学习 1888年冬,段祺瑞以第一名的成绩被获准与其它四位同学到德国留学。

1889年春到德国,以官费入柏林军校,学习一年半年炮兵,后独自留在埃森克虏伯兵工厂实习半年。

1890年秋,段祺瑞学成回国,派任北洋军械局委员。

中国史-民国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1-1927)

中国史-民国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1-1927)

中国史-民国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1-1927)●辛亥革命●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1903前后《苏报》●章炳麟《驳康有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早期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名解)1894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宗旨“振兴中华,维持国体”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广州起义●1903年留日学生组织拒俄义勇军,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1903年黄兴、宋教仁在长沙成立华兴会●1904年吕大森、宋教仁、胡瑛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1906年改为日知会●1904年江浙陶成章、龚宝铨在上海组成光复会蔡元培为会长●同盟会●同盟会的成立(名解)1905.8.20东京三权分立:执行、评议、司法●三民主义(评价)1905.11《民报》发刊词:十六字纲领总结为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增价归公●早期民主革命活动●革命党与改良派的论战(简述)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同盟会影响下的武装起义(简答)●萍浏醴起义1906.12刘道一会党起义●华南地区六次武装起义1907.5-1908.4饶平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马笃山起义、云南河口起义●浙皖起义1907光复会徐锡麟、秋瑾●安庆新军起义1908岳王会熊成基●广州新军起义1910 倪英典●黄花岗起义1911.4.27黄兴●失败原因(简答)●武昌起义●背景●四川保路运动●共进会和文学社●过程●1911.10.101911年10月10日革命军在武昌打响第一枪,在之后的时间里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呈土崩瓦解的状态,截止11月末清政府所控区域只有东北三省、直隶、河南,清朝政权已是名存实亡●南北议和(名解)1)清被迫启用袁世凯(练军)2)外国列强扶植袁;3)革命派急于统一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出任清政府内阁总理,一面陈兵长江北岸,对革命势力进行武力威胁,一面利用革命派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以“和平解决”诱使其进行谈判。

郭松龄反奉:近代东北的重大事件

郭松龄反奉:近代东北的重大事件
霖 , 三 次 进 关 攻 打 冯 玉 祥 。郭 松 龄 第
卫 队 旅 长 后 , 荐 郭 松 龄 任 该 旅 参 谋 推
长 兼 第 二 团 团长 。 同 年 6月 . 学 良 张
任 东 北 陆 军 第 三 混 成 旅 旅 长 . 松 龄 郭 则任 第 八 混 成 旅 旅 长 。 三 、 两 旅 合 八 署 办 公 , 称 “ 、 ” , 奉 军 中 的 人 三 八 旅 是 精 锐部队 一
签 订 了一 个 郭 松 龄 、 玉 祥 和 李 景 林 冯 的 “ 角 同盟 ”达 成 如 下 协 议 :郭 松 三 , “
龄 回 师 讨 张 , 要 时 冯 玉 祥 可 以 出 兵 必
郭 松 龄 与 杨 字
翌 年 , 学 良毕 业 任 奉 天 巡 阅 署 上 校 张
熏 霉 傣
复失 , 军 损 失 3个 整 编 师 , 得 奉 军 奉 弄 名誉 扫 地 。 二 次 直奉 战 争 中 . 第 张学 良 和郭 松 龄 所 率 第 三 军 团 出 力 最 大 . 论 功行 赏 时 ,张 作 霖 分 别 将 第 二 军 李 景 林 、 四军 张 宗 昌及 杨 宇 霆 、 登 选 任 第 姜 为河 北 、 东 、 山 江苏 、 徽 军 务 督 办 , 安 唯 有 张 学 良和 郭 松 龄 被排 除在 外 。 此 . 为 郭 松 龄对 张 作 霖 深 为 不 满 。 12 9 5年 . 杨 宇 霆 竭 力 怂 恿 张 作
其 言 。 来 果 如 郭松 龄所 料 , 皖得 而 后 苏
武堂教官 。11 9 7年 , 松 龄 去 广 州 晋 郭 谒 孙 中 山 先 生 . 聘 为 韶 关 讲 武 堂 教 被
官 , 久 回奉天讲武堂任教官 。 不 11 9 9年 3月 ,张 学 良进 奉 天 讲 武 堂 炮 兵 科 学 习 , 现 郭 松 龄 具 有 强 发 烈 的 爱 国 忧 民思 想 , 有 较 高 的 军 事 又 素养 , 之政 见相投 , 成莫逆 之交 。 加 遂

大革命时期冯玉祥的政治倾向

大革命时期冯玉祥的政治倾向

Feng Yuxiang's Political Inclination during the Great
Revolution in China
作者: 苏杭
作者机构: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北京100083
出版物刊名: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页码: 62-65页
主题词: 冯玉祥 政治倾向 摇摆不定 军阀习性
摘要: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后,为保存实力,主动将北京政权让给段棋瑞和张作霖,结果,使北上寻求国家和平统一的孙中山陷于不利之境.与苏联取得联系后,冯玉祥注重的是苏联的军事援助,而不是改造自己的军队.在反奉倒段运动中,他先后与孙传芳、郭松龄订有反奉协议,但却没有履行;
曾答应支持中共发动旨在推翻段政府的"首都革命",事到临头却改变态度.国民军败退西北的沉痛经历和在苏联的参观学习,使他开始倾向革命.然而,其进步是有限的.四一二政变后,他摇摆于宁、汉之间,最终选择了蒋介石.由此可见,冯玉祥在大革命时期的政治倾向特征是摇摆不定.而决定这一特征的,是他尚未根除的军阀习性.。

郭松龄事件与日本

郭松龄事件与日本
郭松龄早年加入同盟会,曾受过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影响。郭虽身在奉系,但对“张作霖为争夺个人地盘,屡次掀起内战,致东北外患日深,人民生活日益困苦,郭内心早就极端反对”。第一次直奉战争后,郭曾上书张作霖,恳请“罢兵息争、保境安民、闭关图治、改良内政、移民开垦、巩固国防、实行民治、优待劳工、普及教育、整顿金融、开发矿藏、便利交通”。后来,郭松龄在反奉通电及《敬告东三省父老书》中所提出的主张,也与上述内容基本一致。这些主张显然是倾向于当时中国的反帝反军阀的“国民运动”的,且与民众的要求是基本吻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郭的倒戈反奉又不能完全等同于军阀间的权力之争了。虽然郭的倒戈不是属革命性质的倒戈,但他是在中国民族民主运动的影响下发生的。中国革命的发展使军阀内部产生了分化。郭松龄在举事前还赴日本,与日本军界、政界人物有所接触。郭拜望了与日本当权者关系密切的日人驹井德三。驹井在后来所著《对大陆的誓愿》一书中写道:大正十四年(1925)秋,在北陆地方大演习时,郭以观战武官的身份来到日本。那时,他拜托驹井德三说:“决计让张作霖隐退以便在东北(满洲)建立一个独立政权,并为此筹措了四千万元的经费。可是,在满洲有日本的权益,所以得不到日本政府的谅解,就不能着手进行。因此,可否把我向政府的有关方面引见一下。”驹井德三质问说:“一旦独立政权建成,和日本的悬案都能解决吗?”郭答称:“一定要一举解决问题,以建立一个安居乐业的理想之乡。”于是,驹井先把郭带到总参谋部将其引见给第一课长小矶国昭。小矶表示:“真的打起来,日本陆军决不干涉。”在郭回国之后,驹井认为只是一个课长的证言不足为凭,于是又到陆相宇垣一成那里取得了“严守中立”的诺言。随后驹井把对宇垣一成工作成功的消息通知给郭,郭便发动了武装反奉。上述郭与驹井的谈话内容是驹井的回忆,其言无佐证,尚待考订。但是,郭在此行中拜访过日本陆军大臣宇垣一成却是事实。据《宇垣日记》载:1925年10月间,郭松龄在观看军事演习期间,宇垣在仙台会见了郭。并对郭印象极深,认为郭是“中国人中的奇才,军人的典型化身”。当时日本政府只希望张作霖专心致力于开发和维护日本在满蒙的利益,对张大力向关内扩张的行动不感兴趣。因此宇垣在会见中明确表示,他与张作霖并非总是愉快的。他说张不要采取不顾全国形势的鲁莽而愚蠢的行动。郭则表示,他为在日本所看到的情形所感动,希望将来再到日本学习军事科学。郭在举事的前夕,与日本朝野进行联络,目的是期望日本保持“善意的中立”。因为他最担心的是日本的干涉。那么郭此行的效果如何呢?英国学者麦柯马克认为,宇垣在同郭的谈话中所流露出的对张作霖的不满情绪对郭有较大影响,使郭报有日本会对他的反张军事行动作出同情反应的希望,回国后遂发动了倒戈。这种分析有一定道理。郭的日本之行表明他对日本帝国主义缺乏本质的认识。其实日本帝国主义从来都是惟利是视,不可能有“善意的中立”。其惟一方针就是看谁暂时对其侵略政策有利,就支持谁。郭希望日本中立,但后来的事实表明,倒戈恰恰是因日本的干涉而失败的。这个教训给人的启示是十分深刻的。

中国现代史简答题

中国现代史简答题

1、府院之争:①1916年至1917年,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

②双方在国务院秘书长人选、是否参加一战对德宣战产生分歧。

③1917年5月21日,黎元洪借段祺瑞私下向日借款一事撤销了其总理职务,但根据临时约法,总统无权撤销总理职务。

④实质上是内部利益集团的权力争斗。

2、张勋复辟:①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与段祺瑞的矛盾,借“调停”之名,于6月14日进北京。

入京后,并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京,企图复辟。

②30日召开‘御前会议’,7月1日撵走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

③史称‘张勋复辟’或‘丁巳复辟’,仅12天破产。

3、西原借款:①1917年段祺瑞重任总理后,为推行“武力统一”政策,镇压护法运动,于1917至1918年,向日本借款1.45亿日元,这笔外债就叫“西原借款”。

②代价是将东北修筑铁路,砍伐森林和采矿等一系列主权,出卖给日本,为日本后来全面侵占东北埋下隐患。

4、护法运动:①1917年7月至1918年5月,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为维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联合西南军阀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独裁统治的斗争。

②所谓“护法”指的是护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打倒北洋军阀的虚假共和。

③8月,召开非常会议,决定成立中华民国军政府。

④但西南实力派名为护法、实为争夺地盘的面目,让孙中山认识到依靠军阀不可能达到护法救国的目的。

遂于离开广州,前往上海。

护法运动宣告失败。

5、安福国会:①中华民国第二届国会,因其选举过程被“安福俱乐部”所控制,故称为“安福国会”。

②段祺瑞为操纵国会选举,指使徐树铮、王揖唐等,在北京的安福胡同成立俱乐部,以卖国借款和军队空饷收买议员政客。

③将直系总统冯国璋赶下台,选举徐世昌任总统,实权仍为段祺瑞控制。

7、华盛顿会议:①1921年11月至1922年2月,美国华盛顿召开。

②签订了“四国条约”,“五国海军协定”,“九国公约”。

③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完成了战后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冯玉祥在数次历史关头的选择

冯玉祥在数次历史关头的选择

冯玉祥在数次历史关头的选择冯玉祥,生于1882年,卒于1948年,是民国时期享有广泛声望的一位军事将领,因吃穿朴素,人称“平民将军”,他一生经历了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直奉战争、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在很多历史关头成为历史发展的关键人物,而他的选择也往往与众不同。

第一辛亥革命清朝末叶,革命思潮风起云涌,清朝的统治摇摇欲坠,实权已落到到了掌握军权的实力军阀中,武昌起义前,冯玉祥已经接受过了反清革命思想的教育,冯玉祥本是在袁世凯部下当兵,1909年,冯玉祥的军友孙谏声给冯玉祥送来了两本书:《嘉定屠城记》和《扬州十日记》,冯玉祥看完这两本书后,对孙谏声说:“今日一旦得知真相,如梦初醒,就像坠入万丈深渊的失足人仰天呼救,忽有人将他救上按来,清风习习,又有了新思想。

”从此以后,冯玉祥走上了反清革命的道路,他和王金铭等成立“武学研究会”,暗谋反清活动,1909年剪掉自己的辫子,1910年底成立山东同乡会,以保护救济同乡为名,到各处运动军队,筹集物资。

1911年11月,冯玉祥与王金铭、白亚雨等发动滦州起义,响应南方革命,最终以失败告终,但这次起义标志着冯玉祥在辛亥革命这个历史关头,是选择做清朝的遗民与马前卒,还是与时俱进,走进新时代,冯玉祥选择了后者。

第二袁世凯复辟清政府被推翻后,冯玉祥再次入军,在袁世凯左路备补军下任营长,后升为团长,在镇压白朗起义中因功升为第十六混成旅旅长,1915年称帝,各地军阀联名通电拥护,唯独冯玉祥没签。

1915年12月蔡锷在云南组织云南护国军讨伐袁世凯,蔡锷任第一路总司令,进入四川,北洋政府命令冯玉祥迎击护国军,冯玉祥坚决反对帝制,消极抵抗护国军,与护国军议和停战,后来劝四川将军陈宦宣布独立,袁世凯大惊,命重庆镇守使周俊进攻成都,周俊在冯玉祥的劝告下,也停止了对护国军的进攻。

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病逝世,帝制也随之告终。

冯玉祥在这次历史关头站在反帝制的新浪潮中,做出了一个大胆而正确的选择。

郭松龄传

郭松龄传

郭松龄传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祖籍山东省汾阳县。

清末明初奉系将领,曾为张学良之教官。

后起兵反奉失败被杀。

郭松龄是奉系军阀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一生的壮举就是“反奉倒戈”。

1935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该事变直接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无数白姓惨遭日寇铁蹄践踏。

1981年,在”九一八“50年之际,当初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回忆往事时,曾经对历史作了一个惊人的假设,他说:如果当时郭松岭在,日本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

郭松龄,1883年出生,1905年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9年,张作霖设立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郭松龄被聘为战术教官,张学良则在讲武堂炮兵科学习,两人相识,发展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奉军后来被张作霖扩编,张学良的卫队路改编为奉天陆军混成旅第三路,郭松龄,。

郭松龄则成了第八长。

两个路合署办公,于是两个人不仅经常睡一张炕,在一间屋办公,张学良还把行政管理,训练,人事任免的大权都交给了郭松龄。

张学良对人说: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

当时一般人甚至认为“郭是张的灵魂“。

张学良干嘛这莫器重郭松龄?当然还是因为郭松龄掌管了三八两路的军务后,“早作夜息,事必躬亲。

补缺额,汰老弱,勤做作,严纪侓,精器械,足粮秣,将畏其威,士怀其恩。

久之,士饱马腾,遂成劲旅.”也就是说,郭松龄一手打造了这只精兵强将。

不光如此,郭松龄在军事上指挥上也是才华出众的,。

1920年7 月,张作霖入关调停直皖战争,郭松龄充当先锋司令官。

在天津小站以一团的兵力就击溃了皖军的两个路。

1922年4月,第一次自奉战争爆发,奉军全线打败,而奉军三、八路在郭松龄的指挥下撤退完整,并且在山海关一役中,在临榆,抚宁一线与直军几倍追军相抗衡,阻止了直军突破山海关直取奉天的计划,使得张作霖得以安然退回奉天。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率领的部队依旧所向披靡,据张学良后来回忆:“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奉天方面取得了胜利。

试论1925年国民军的反奉战争

试论1925年国民军的反奉战争

作者: 刘曼容
作者机构: 广东省社科院孙中山研究所
出版物刊名: 江汉论坛
页码: 70-75页
主题词: 国民军;奉系军阀;张作霖;第二次直奉战争;冯玉祥;郭松龄;吴佩孚;帝国主义;浙奉战争;张宗昌
摘要: <正> 1925年11至12月,冯玉祥国民军和郭松龄东北国民军在华北、东北的直、鲁、热、奉广大地区与张作霖、李景林、张宗昌奉系军阀展开一场全面的激战(简称“国奉战争”)。

这场战争不仅是国奉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也是中国现代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事件。

本文试图对这场战争的原因、历史作用及其性质进行初步的探讨。

试析冯玉祥与郭松龄反奉的失败

试析冯玉祥与郭松龄反奉的失败

试析冯玉祥与郭松龄反奉的失败
刘敬忠;崔毅军
【期刊名称】《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5(022)001
【摘要】1925年,冯玉祥与郭松龄、李景林结盟策划了反对奉系张作霖的战争,战争爆发后,冯玉祥违反盟约抢占李景林的地盘,把本是盟友的李景林变成敌人.国民军的背盟行为成为导致郭松龄败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也使自己陷入被动.
【总页数】3页(P55-57)
【作者】刘敬忠;崔毅军
【作者单位】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河北大学,人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1.5
【相关文献】
1.联合反奉中的郭松龄与冯玉祥 [J], 肖惠朝
2.郭松龄反奉原因初探 [J], 张淑香
3.关东军的强力干预与郭松龄反奉事件 [J], 刘战
4.联合反奉中的郭松龄与冯玉祥 [J], 肖惠朝
5.郭松龄反奉事件中的“满铁” [J], 佟永功;南哲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密约签订后 ,郭随即在 滦州发难并于
奉天指 日可下 。不料 , 12 9 5年秋 , 郭被派往 日本观 看“ 操” 1 秋 2月 5日攻 占锦州 , 3 使郭军 的速战速决计划 实为共和之障, 故其 自身亦需革命 。 孙中 演习 , ” 郭偶然得知奉方答应 以接受二十一条 这时 1本公开干涉 , 失去 了有利 的时机 , 又给 了张反扑的 山对此话大加赞赏。 郭曾与广州的东北 同志 为条件 , 商妥 由 日本供应军火 , 准备进攻 国 受阻 , 加上冯玉祥背约不但没有采取行动响 当即向 机会 , 商讨改造东北之事 ,郭提 出:余拟 回奉 , “ 投 民军。郭对张的卖 国行径怒不可遏 , 应郭军反而向李景林进攻 , 使得李景林临阵 身奉天军阀巢窟 , 谋夺兵权 , 蓄势力 , 潜 以图 国民军赴 日代表韩 复榘 表示 :他 ( 张作 “ 指
郭松龄和冯玉祥都是 中国近现 代史上 有重大影响的人物 。 他们都是集军阀和爱 国
主 义 者于 一 身 的人 ; 有 朴 素 的爱 国主 义 情 都 操 , 国忧 民 , 都 是抗 日急 先 锋 。然 而 , 忧 又 他 们俩 的品性 也 有 很 大不 同 ,在 12 爆 发 能 简单 归 结 为 军 阀混 战 。 9 5年
对热河决不收取。保大京 杨 返 回奉 天 组 织武 装 斗 争 ,响应 辛 亥 革命 , 后 烈 反 对 张作 霖 、 宇 霆 集 团 祸 国殃 民 的武 力 为贯彻和平主义, 汉 线 , 随意 驻 扎 。但 直 隶 全 部 收人 ( 大 甲军 保 极 保 休 被 张 作霖 逮 捕 , 民 国建 立 后 获 释 并 于 1 1 统 一 政策 , 力 主 张 罢 兵 息 战 、 境 安 民 、 93
均 甲军决 不 侵 夺 … … ” 哪 年 进入 北 京 陆 军 大 学 。 11 9 7年 郭 南 下 广 州 养 生 息 并 抗 拒 日寇 的 侵 略 蚕 食 ,更 遭 到 了 在 内) 归丙 军 , 杨 投 身孙 中山 的护 法 运 动 , 他在 谒见 孙 中 山时 张 、 主 战派 的嫉 恨 。 说道 :军人 若 为 军 阀 利用 ,造 成 特 殊势 力 , “
肖 惠 朝
12 9 5年 1 月 , 郭松龄不满 张作霖投靠 此郭 成 为 张学 良的心 腹 , 随 张筹 划 改 革 奉 1 跟
将 日本 , 出卖 国家主权 , 推行祸 国殃民的武力 军 。张 学 良对 郭 极 度信 任 , 所辖 军 队悉 交 郭 3 统 一 政 策 , 合 冯 玉 祥 、 景 林 于 滦 州 起 兵 郭 全 权 处 理 。郭 没 有 辜 负 张学 良对 他 的 器 不 惜 倒 戈 。显 而 易 见 , 是在 1本 发 现 了张 联 李
12 反奉。 他率 领 所 部 进兵 关 外 , 逼奉 天 , 张 重 ,9 2年 第 一 次 直 奉 战 争 巾 ,奉 军惨 败 , 勾 结 日本 出 卖 主 权 的 罪 恶 勾 当 后 决 定 起 兵 直 使
强令 郭 攻 八 作 霖集 团的军 阀统 治 危 如 累 卵 。然 而 , 由于 只有 郭 指挥 的三 、 旅 在 山 海关 遏 制 了直 军 反 奉 的 。 张作 霖发 急 电催 郭 回 国 , 郭上书力陈内战之祸 , 苦谏主和 , 并严 防死守 , 迫使直军 和奉军议 和。 打 国民军 , 冯 玉祥 的临 阵背 约 , 在 日本帝 国 主义 的 公 的进攻 , 并 第一 次直 奉 战 争后 , 张作 霖 因战 败 深感 遭 到 张 的严 词 拒 绝 。郭 遂 派人 与冯 玉 祥 联 准备联合起兵反奉 。 决 遂 任 亡的巨流河一战 中, 郭军 战败 , 氏夫 妇被 耻 辱 , 意报 复 , 决 心 整 军 经 武 , 张 学 良 系 , 郭 第 二 次 直 奉 大 战 中 , 临 阵 反 戈 , 动 冯 发 为 整军 处 参 谋 长 , 副之 。 由此 奉 军 的精 锐 郭 俘 , 被 杨 宇 霆 残 杀 于老 达 房 , 就 是 震 惊 后 这 北京 政 变 。郭 对 此 十 分 敬佩 , 望 能 和 冯联 希 中外 的郭 松 龄 反 奉事 件 。 部 队掌 控 于 张 学 良之 手 , 张 学 良又把 实 际 而 此 奉 郭 松 龄 自幼 家 境 贫 寒 ,9 6年 考 入 陆 的 军权 交 给 了郭 。经 过 郭 的悉 心改 造 , 军 手起 兵 反 奉 。 时冯 的国 民军 受 到 直奉 的前 10 然干涉下 , 张作 霖竭 力反 扑 , 决 定 生 死 存 在 正 郭 军速 成 学 堂 ,99年 随朱 庆 澜 进 入 四川 , 这 支 旧军 阀逐 渐 走 向了 正 规化 , 大地 提 高 后 夹 击 , 苦 于 没 有 应 敌 良策 , 主 动提 出 10 驻 极 冯欣 然应 许 , 于是与冯签订 了联 郭松 龄 率 部 联合反奉 , 防成 都 , 入 同盟 会 。在 清 当局 镇 压保 路 了战斗 力 。第 二 次 直 奉 大 战 时 , 后加 密 “ 运 动 时 ,时 任 新 军营 长 的 郭 同情 四川 人 民 , 击溃 了直军主力 ,使郭在奉军 中威望大增 , 合反 奉 的 密约 。 约 的 部分 内容 为 :… …直 隶 、 河 均 归 丙 ( 李景 林 ) 热 指 治理 。 甲( 冯 ) 指 竭力保护群众。1 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 , 91 郭 引起 杨 宇 霆等 亲 日派 的嫉 妒 和 排 挤 , 又 强 郭
的郭 松 龄 反奉 事 件 中 , 的爱 国情 操 和 宁折 郭 郭 投 奉 后 ,很 快 被 聘 为 陆 军 讲 武 堂 教


积 深 不弯的勇武精神与冯玉祥背信弃义 、 违背盟 官 , 极 参 与奉 军 的 改 革 , 受 张 学 良的 敬 约 的行 为形 成 鲜 明对 照 。 重 。张 学 良极 力 向其 父 推荐 郭 担 任 要 职 , 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