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郭松龄是好是坏 如何客观评价郭松龄

合集下载

历史趣谈:过目不忘的农民秀才郭松龄为什么会参加革命?

历史趣谈:过目不忘的农民秀才郭松龄为什么会参加革命?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过目不忘的农民秀才郭松龄为什么会参加革命?导语:郭松龄,字茂宸,奉天沈阳人,1883年生。

祖籍山西省汾阳县。

其远祖戍边来到东北,后一支流落到沈阳东郊鱼樵寨落户。

鱼樵寨现在是沈阳市东陵郭松龄,字茂宸,奉天沈阳人,1883年生。

祖籍山西省汾阳县。

其远祖戍边来到东北,后一支流落到沈阳东郊鱼樵寨落户。

鱼樵寨现在是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乡赵家铺村,郭松龄就诞生于此。

其祖父是一位粗通文字的农民。

其父名复兴,字恢原。

自幼苦读,终未得志,只得在乡镇做私塾先生。

他好学不倦,教书认真,受到学生的爱戴。

郭松龄的母亲是一位性情温和、明达事理的女性。

郭松龄的父母对他的影响很大,初步奠定了他为人处世的品德基础。

郭松龄家境贫寒。

他从小就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穷困生活。

有时青黄不接,他们母子不得不到邻村乞讨。

童年的痛苦生活在郭松龄的心里打上了深刻的印痕,使他对贫富不均的社会非常不满。

9岁时,他的父亲回村设馆授读,郭松龄才得以入馆念书。

入学前,他的父亲曾经抽时给他讲过启蒙读物。

他背诵过《三字经》《百家姓》等书。

入学后,他学习努力,勤奋刻苦。

加之天资聪颖、过目不忘,很快就熟背下了一些儒家经典。

三年的私塾生活使他具备了相当深厚的中文知识,并且练就了一笔好字。

12岁时,又逢中日甲午战争,辽东百姓流离失所。

私塾馆倒闭,家里失去生活来源。

作为长子的郭松龄提出外出做工,以贴补家用。

靠亲戚帮忙,找到给地主当“半拉子”的工作。

所谓“半拉子”,就是只能算半个劳力赚钱。

从13岁到16岁,一干就是4年。

据当地老人回忆,一提起郭松龄的名字,人们还是管他叫“郭半拉子”。

他给地主做工是实实在在的重体力劳动。

后来尽管他已经做了一个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郭松龄武装反奉:受张家恩 为什么造张作霖的反

历史趣谈郭松龄武装反奉:受张家恩 为什么造张作霖的反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郭松龄武装反奉:受张家恩为什么造张作霖的反导语:张氏父子直到此时仍没有洞察郭松龄起兵的真正用心。

其实,郭松龄的反意蓄谋已久。

郭松龄属于志大谋深、不甘居于人下之人。

虽然张学良给了张氏父子直到此时仍没有洞察郭松龄起兵的真正用心。

其实,郭松龄的反意蓄谋已久。

郭松龄属于志大谋深、不甘居于人下之人。

虽然张学良给了他充分的信任和充分的权利,他从心底感谢张学良,但对张学良仅凭父荫、小小年纪就当上统兵主帅是很不服气的,尤其是对张学良了解越多,这种不屑也就越深。

1925年11月30日,也就是反奉的第九天,郭松龄在给张学良的信中,将多年来对张学良的不满和怒气一股脑地发泄出来:“我公(张学良)为人多疑好杀……公明知龄(指郭)与韩(韩麟春)不能相容,而此次出兵,又复使伊(指韩)与龄并列,更委于珍为副军团长,使龄受其节制。

公(张学良)乃诿为主帅(指张作霖)意旨,事前不知,此语谁相信耶?……而龄所保荐部下之不信任,龄所陈述政见之不采纳,犹其余事耳,此应请公反省者一也……嗣与李景林榆关血战,我公父子始得保持地位,至于今日。

我公父子对李景林及松龄之信用,果何如耶?此应请公反省者二也。

……去年榆关战役子弹缺乏时,我公复欲支身后去,经婉劝始止。

公乃自云”不忍舍弃将士“,证以前事,龄实未敢深信。

此愿我公反省者三也。

”至于张作霖,郭松龄更是早有不满。

他看不上张作霖的治军手段,看不上张作霖身边的人。

不满于张作霖穷兵黩武,为自己的欲望用兵关内,而不管百姓死活。

更不满于张作霖与日本人的狗扯羊皮。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率奉军的主力浴血奋战,居功至伟。

但在战后论功行赏时,张作霖任命杨宇霆为江苏督军,姜登选为安徽督军,郭生活常识分享。

郭松龄——清末民初奉系将领

郭松龄——清末民初奉系将领

郭松龄——清末民初奉系将领郭松龄介绍中文名:郭松龄别名:郭茂宸籍贯:辽宁沈阳性别:男国籍:中国出生年月:1883年去世年月:1925年职业:奉军第十军军长北京讲武堂教官毕业院校:北京将校研究所,北京陆军大学政党:奉系郭松龄(1883年-1925年),字茂宸,汉族,祖籍山西省汾阳县,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渔樵村。

清末民初奉系将领,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曾为张学良之教官。

1905年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次年进永平府北洋陆军第二镇随营学堂,1908年任奉天防军哨长。

1909年随朱庆澜换防进入四川,担任连长。

1910年加入同盟会。

后起兵反奉失败,被杀。

郭松龄倒戈反奉事件虽然以失败告终,但它的历史意义是不容抹煞的。

这次事件从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沉重打击和严重削弱了当时中国最大最凶残的军阀集团——奉系军阀,奉系首领张作霖的卖国贼咀脸进一步暴露,奉系各派势力之间的矛盾更加深化,奉军实力大大削弱,奉张集团财政愈加困难,金融危机日益严重。

从此,奉系军阀从其发展的巅峰跌落下来,开始走下坡路。

后来它虽然还能逞凶于一时,但只是回光返照垂死挣扎而已。

这次事件也彻底暴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使中国人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帝国主义是封建军阀的靠山,封建军阀是帝国主义的走狗,反对封建军阀必须同时反对帝国主义,从而把全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推进到一个新阶段,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反日反奉运动的新高潮。

综观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其发展过程,不难看出,郭松龄倒戈反奉决非偶然,它是在当时中国民族民主革命运动高涨的形势下,受全国人民反奉运动的影响和推动而发生的,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发动倒戈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反对奉张集团的内战、卖国政策,具有明显的民主主义和爱国主义倾向,客观上是全国人民反奉运动的组成部分。

这次事件沉重打击了反动腐朽的奉系军阀,彻底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的狰狞面目,推动了全国反日反奉运动的开展,其进步性是勿庸置疑的,它在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历史趣闻郭松龄是谁?和张学良有什么关系

历史趣闻郭松龄是谁?和张学良有什么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生活常识分享郭松龄是谁?和张学良有什么关系导语:郭松龄(1883年-1925年12月25日),字茂宸,奉天府(今渖阳市)深井子镇渔樵村人,祖籍山西省汾阳县。

清末民初奉系将领,曾为张学良之教官。

後郭松龄(1883年-1925年12月25日),字茂宸,奉天府(今渖阳市)深井子镇渔樵村人,祖籍山西省汾阳县。

清末民初奉系将领,曾为张学良之教官。

後起兵反奉失败,被杀。

张学良是东北军的少帅,郭松龄是东北军的师长,后反张作霖,是东北军的少壮派,与张学良关系密切。

张作霖的奉军与冯玉祥麾下的国民军持续处於紧张状态,同孙传芳、吴佩孚的军队也持续对立。

同年11月22日,郭松齢要求张作霖下野,并发动兵变,以打倒张作霖、杨宇霆为目标的军事活动开始。

郭的部队共5万人,是奉军中最精锐的部队。

防备全无的张作霖派遣张学良收拾人心,11月26日,张学良专程乘镇海号炮舰目前到达秦皇岛,电邀昔日教官郭松龄面谈,被郭松龄拒绝。

11月26日,郭甚至将赶赴滦州劝说他回心转意的昔日同袍姜登选枪决。

12月20日郭军攻占新民,前锋部队抵达巨流河西岸,已经可以看见奉天府城灯火,只等主力部队到达,即将渡河攻击。

12月23日郭军发动攻击,侧翼突然遭到日本关东军袭击,攻击失利。

24日晨,郭军总参谋长邹作华逼迫郭松龄投降,郭率卫队突围,当晚逃至白旗堡附近被奉军俘虏。

同时被捕的还有夫人韩淑秀。

12月25日,郭松龄、韩淑秀在奉天省辽中县老达房被枪决。

郭韩屍首被运回奉天府城,在小河沿广场曝屍三日。

郭松龄年43岁。

韩淑秀年35岁。

张学良为此痛哭失声,几至昏厥事件後,被追逼的冯玉祥於1926年(民国15年)1月初宣布下野,。

郭松龄起兵反张的真正用心

郭松龄起兵反张的真正用心

郭松龄起兵反张的真正用心张氏父子直到此时仍没有洞察郭松龄起兵的真正用心。

其实,郭松龄的反意蓄谋已久。

郭松龄属于志大谋深、不甘居于人下之人。

虽然张学良给了他充分的信任和充分的权利,他从心底感谢张学良,但对张学良仅凭父荫、小小年纪就当上统兵主帅是很不服气的,尤其是对张学良了解越多,这种不屑也就越深。

1925年11月30日,也就是反奉的第九天,郭松龄在给张学良的信中,将多年来对张学良的不满和怒气一股脑地发泄出来:“我公(张学良)为人多疑好杀……公明知龄(指郭)与韩(韩麟春)不能相容,而此次出兵,又复使伊(指韩)与龄并列,更委于珍为副军团长,使龄受其节制。

公(张学良)乃诿为主帅(指张作霖)意旨,事前不知,此语谁相信耶?……而龄所保荐部下之不信任,龄所陈述政见之不采纳,犹其余事耳,此应请公反省者一也……嗣与李景林榆关血战,我公父子始得保持地位,至于今日。

我公父子对李景林及松龄之信用,果何如耶?此应请公反省者二也。

……去年榆关战役子弹缺乏时,我公复欲支身后去,经婉劝始止。

公乃自云”不忍舍弃将士“,证以前事,龄实未敢深信。

此愿我公反省者三也。

”至于张作霖,郭松龄更是早有不满。

他看不上张作霖的治军手段,看不上张作霖身边的人。

不满于张作霖穷兵黩武,为自己的欲望用兵关内,而不管百姓死活。

更不满于张作霖与日本人的狗扯羊皮。

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率奉军的主力浴血奋战,居功至伟。

但在战后论功行赏时,张作霖任命杨宇霆为江苏督军,姜登选为安徽督军,郭松龄却没得到什么实惠。

此事引起郭松龄的极大不满,多年的积怨都涌上心头,开始瞒着张学良秘密筹划起兵反奉。

郭松龄起兵究竟要达到什么目的,真的像他自己所强调的那样是“伐不义”,或者是推举张学良主政吗?他个人就没有什么想法或者说是野心吗?日本医生守田带着张学良的信来见郭松龄,郭向守田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此次举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再不能中止。

我已经42岁,这样的病躯,也许活不了多久了。

郭松龄为什么反奉?

郭松龄为什么反奉?

郭松龄为什么反奉?——探究一个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作为一位清朝的大臣,郭松龄的名字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人,也是一位忠诚的官员,曾经主持编纂过《清史稿》等重要史书。

他也有一个让人困惑的行为:反奉。

这一事件在历史上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记,也引起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

那么,郭松龄为什么反奉呢?这个问题涉及到历史、政治、人性等多个方面,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

一、政治原因我们可以从政治的角度来看郭松龄反奉的原因。

当时的清朝已经进入了一个相对衰落的时期,国家面临着许多危机和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朝廷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领袖来统治国家,而这个领袖应该是皇帝自己。

在乾隆年间,皇帝已经年迈,身体状况也不太好,他的权威和影响力也逐渐减弱。

这时候,皇帝的儿子和亲信们开始把持朝政,形成了一个“奉系”。

这个“奉系”通过掌控朝政,逐渐削弱了皇帝的权威,甚至有些人还企图篡位。

在这种情况下,郭松龄认为皇帝应该亲自掌握朝政大权,而不是让别人代为处理。

他反对“奉系”,支持皇帝亲政,这也是他反奉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人性原因我们可以从人性的角度来看郭松龄反奉的原因。

作为一位文人,郭松龄的性格和思想都比较独立和自由。

他不愿意被任何人或事物所束缚,更不愿意成为别人的傀儡。

在他看来,皇帝是天下的主宰,应该有自己的思想和决策能力,而不是被别人操纵。

他反对“奉系”,也是因为他不愿意看到皇帝被人牵着鼻子走。

郭松龄还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他认为自己是一名官员,应该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

在他看来,如果朝政被“奉系”所掌控,国家和人民就会受到损失和伤害。

他不得不站出来反对“奉系”。

三、历史原因我们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来看郭松龄反奉的原因。

在中国历史上,反对奸臣、维护皇权的事件并不少见。

在明清时期,也曾经出现过许多这样的事件。

郭松龄反奉,可以说是这种历史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他认为自己是一名忠诚的官员,应该为皇帝和国家尽忠职守。

在他看来,“奉系”是在破坏皇权,侵犯国家和人民利益。

历史趣谈:名将郭松龄 奉军中最另类与最令人遗憾的军人

历史趣谈:名将郭松龄 奉军中最另类与最令人遗憾的军人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名将郭松龄奉军中最另类与最令人遗憾的军人导语:郭松龄的“外交” 滦州会议后,郭松龄派鲁穆庭和谭家骏到段祺瑞执政府交涉。

但段祺瑞没有接见,只派儿子段宏业出来应付。

段宏业是谭家骏的郭松龄的“外交”滦州会议后,郭松龄派鲁穆庭和谭家骏到段祺瑞执政府交涉。

但段祺瑞没有接见,只派儿子段宏业出来应付。

段宏业是谭家骏的学生,接待时却并不友好,说:“这次不是你们两位来,政府定不接见。

今后你们的代表应指定专人,常常更换实非所宜。

”原来,早在鲁穆庭两人求见段祺瑞之前,郭松龄已派弟弟郭大鸣求见过了。

而关于实质性问题,段宏业则一口回绝:“郭松龄请求政府罢免张作霖的本兼各职,发表他为奉天军务督办,这种举动执政认为如同造反,政府方面为维持纪纲应予制止;但根据目前情况不欲为此无用的表示,只有静观事态的演变。

他的请求政府不能照办。

”执政府是如此说法,那么日本又是何态度呢?比较流行的一种说法是,郭松龄因为不答应日本的条件,所以日本人才转而支持张作霖,但据曾经参与“调停”的守田福松的记录来看,则并非如此。

事实上,日本人从一开始便不支持郭松龄,这与段祺瑞不支持郭松龄是一个道理。

其实这是很正常的想法,日本人和段祺瑞都不大清楚郭松龄的“政治理念”,他们也不想冒这个风险。

1925年11月30日,满铁发给日本外相的电报称,“深信支持张作霖抵抗之要务,除此之外别无他策。

”此外,关东军方面也是如此态度。

11月26日,关东军参谋浦澄江与郭松龄“谈”了四个半小时,极力劝阻郭松龄。

最后,浦澄江声称,在发动军事行动之时,日本方面将发出各种“警告”。

据参加会议的殷汝耕(时任郭松龄秘书兼翻译)回忆:“大生活常识分享。

景点知识:郭松龄反奉始末

景点知识:郭松龄反奉始末

郭松龄字茂宸,1883年⽣于沈阳城东渔樵寨村。

⽗是私塾先⽣,弟兄三⼈,松龄居长。

1905年考⼊陆军⼩学(后改陆军学堂),以榜⾸毕业。

经总办袁克定送⼊北洋陆军第⼆镇随营见习半年,回奉任奉天防军哨长。

⾟亥⾰命后考⼊北京将校研究所,⼀年后奉天都督张锡銮调为参谋,旋⼊北京陆军⼤学。

1916年毕业后,任北京讲武堂教官。

1917年去⼴州晋谒孙中⼭先⽣,被聘为韶关讲武堂教官。

不久,回奉天讲武堂任教官。

茂宸⾝⾼挺拔,蓄连鬓胡,寡⾔笑,喜宁静。

不吸烟、不饮酒、不赌不膘,尤喜读书闻报。

妻韩淑秀毕业于奉天⼥⼦师范学校,后就读燕京⼤学,性格温柔贤慧,事翁姑孝.待妯娌和,深受郭家⽼少敬重。

1919年3⽉张学良进奉天讲武堂饱兵科学习.他除了努⼒学习军事知识⽽外,还在教官和学员中物⾊⼈材,⼴交爱国志⼠。

遂发现郭松龄具有强烈的爱国忧民思想,⼜有较⾼的军事素养,是战术教官中的佼佼者。

加之与其政见相投,遂结成莫逆之交。

翌年,张学良以第⼀名的成绩毕业,被任奉天巡阅署上校卫队旅长,经张学良推荐,郭松龄任该旅参谋长兼第⼆团团长。

同年6⽉张学良任东北陆军第三混成旅旅长,郭松龄则任第⼋混成旅旅长。

三、⼋两旅合署办公,⼈称“三、⼋”旅,是李军中调教有素作战能⼒极强的精锐部队.从此,张学良与郭松龄结下不解之缘.直到郭松龄挥师反奉。

始终没有分开。

郭松龄例⼽反奉是诸多⽭盾激化的结果。

⾸先是奉系⽃争的⽭盾激化。

当时奉军内部分为三派,⼀派为⼠官派,即⽇本陆军⼠官学校派,以杨宇霆为⾸,主要成员有东三省训练总监姜登选、兵⼯⼚⼚长韩麟春。

另⼀派为⾏伍派。

⼜称绿林派,以张作霖、张作相、吴俊升、汤⽟麟等⼟匪出⾝的督军、师长为⾸。

他们之间有的结成⼉⼥亲家,有的拜为把兄弟,是东北的实权派。

第三派是以张学良、郭松龄为⾸的陆⼤派,由陆军⼤学、保定军官学校、教导队毕业的青年军官为⾻⼲。

他们主张富国强兵、保卫桑梓、开发东北、不事内争、抵御外侮,是颇有爱国思想的少壮派。

三派之间明争暗⽃,互相抵制.最突出的是郭松龄与杨宇霆、姜登选、韩麟春之间的⽭盾。

历史趣谈:郭松龄为突然要倒戈?与张学良有何关系

历史趣谈:郭松龄为突然要倒戈?与张学良有何关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郭松龄为突然要倒戈?与张学良有何关系导语: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军一举击败曹锟、吴佩孚的直系军队。

正当张作霖准备一统北方时,其内部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闹出了一个大乱子,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中,奉军一举击败曹锟、吴佩孚的直系军队。

正当张作霖准备一统北方时,其内部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闹出了一个大乱子,这就是历史上所称的“郭松龄倒戈”。

郭松龄,字茂宸,学院派出身,其在清末时入读奉天陆军小学堂,后来又相继进入北京将校研究所和中国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被北京讲武堂聘为教官。

后来,在陆军大学的同学、时任奉天督军署参谋长的秦华介绍下,郭松龄先进入督军署任少校参谋,随后又调任东三省讲武堂充当中校教官,由此结识了一位贵人,这便是少帅张学良。

张学良当时只有19岁,他是张作霖的公子爷,难免有纨绔子弟的风气,因而其他教官也就对他放松要求甚至放任自流,唯独郭松龄对其要求反而更加严格。

郭松龄是个出类拔萃的优秀教官不假,但令张学良折服的还不仅仅是这个。

张是个生活浪漫、耽于享乐的花花公子,而郭松龄是个学识渊博、好学深思的学院派军人,严于律己,格调很高。

这种性格上的互补,使得张学良很快便为之倾倒并尊之以师、待之以友,由此确立了信任关系。

一年后,张学良从讲武堂毕业,随后被张作霖委派为卫队旅旅长。

张学良上任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将郭松龄调为参谋长并兼任第2团团长,郭松龄也由此成为带兵官并在之后的军旅生涯中一再升迁。

郭松龄长方脸,微黝黑,身材高大,双目炯炯有神,人送绰号“郭鬼子”,生平素有大志。

无论春夏秋冬,郭松龄都是一身制服,生活简朴,作风一向井井有条。

在平时的生活中,他也总是面容严肃,对人不假生活常识分享。

郭松龄传

郭松龄传

郭松龄传郭松龄(1883~1925),字茂宸,汉族,祖籍山东省汾阳县。

清末明初奉系将领,曾为张学良之教官。

后起兵反奉失败被杀。

郭松龄是奉系军阀中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一生的壮举就是“反奉倒戈”。

1935年的“九一八事变”,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件大事,该事变直接导致东北三省沦陷,无数白姓惨遭日寇铁蹄践踏。

1981年,在”九一八“50年之际,当初的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回忆往事时,曾经对历史作了一个惊人的假设,他说:如果当时郭松岭在,日本就不敢发动“九一八”事变。

郭松龄,1883年出生,1905年就读于奉天陆军速成学堂,1910年加入同盟会,1919年,张作霖设立了东三省陆军讲武堂,郭松龄被聘为战术教官,张学良则在讲武堂炮兵科学习,两人相识,发展成亦师亦友的关系。

奉军后来被张作霖扩编,张学良的卫队路改编为奉天陆军混成旅第三路,郭松龄,。

郭松龄则成了第八长。

两个路合署办公,于是两个人不仅经常睡一张炕,在一间屋办公,张学良还把行政管理,训练,人事任免的大权都交给了郭松龄。

张学良对人说: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

当时一般人甚至认为“郭是张的灵魂“。

张学良干嘛这莫器重郭松龄?当然还是因为郭松龄掌管了三八两路的军务后,“早作夜息,事必躬亲。

补缺额,汰老弱,勤做作,严纪侓,精器械,足粮秣,将畏其威,士怀其恩。

久之,士饱马腾,遂成劲旅.”也就是说,郭松龄一手打造了这只精兵强将。

不光如此,郭松龄在军事上指挥上也是才华出众的,。

1920年7 月,张作霖入关调停直皖战争,郭松龄充当先锋司令官。

在天津小站以一团的兵力就击溃了皖军的两个路。

1922年4月,第一次自奉战争爆发,奉军全线打败,而奉军三、八路在郭松龄的指挥下撤退完整,并且在山海关一役中,在临榆,抚宁一线与直军几倍追军相抗衡,阻止了直军突破山海关直取奉天的计划,使得张作霖得以安然退回奉天。

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率领的部队依旧所向披靡,据张学良后来回忆:“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奉天方面取得了胜利。

历史趣闻郭松龄跟张作霖有仇吗 郭松龄为什么要反奉

历史趣闻郭松龄跟张作霖有仇吗 郭松龄为什么要反奉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郭松龄跟张作霖有仇吗郭松龄为什么要反奉
导语:郭松龄算是奉系军阀的中一位年轻有为的将领,受到过张作霖的重用,跟张学良的关系是很铁的。

但是郭松龄的出生于贫苦人家,早年跟随过孙中山
郭松龄算是奉系军阀的中一位年轻有为的将领,受到过张作霖的重用,跟张学良的关系是很铁的。

但是郭松龄的出生于贫苦人家,早年跟随过孙中山,信奉孙的三民主义,“左”倾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后来共产党的做了大量思想工作,郭本人同张作霖也有矛盾,因此后来反奉。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在滦州率7万人倒戈反奉,外因是中国共产党的军事统战工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内因是他追随孙中山,信奉三民主义,立志报效国家,反对卖国投降。

一、中国共产党策动郭松龄反奉倒戈1925年11月22日,郭松龄反奉倒戈,是中国共产党在理论和实践上做了大量工作的成果。

首先,在理论方面,李大钊最早提出必须依靠自己的军队,才能推翻军阀统治的思想。

他说,要把军阀彻底推翻,“就得靠革命的进步军队,同军阀势力对立、斗争。

等待时机成熟,利用军阀混战,趁机消灭他们。


第二次直奉战争后,奉系内部发生了激烈的地盘之争。

据何柱国回忆:张作霖原先预定由姜登选去接江苏,郭松龄去接安徽。

不料杨宇霆也想要个地盘,结果杨去了江苏,把姜登选挤到了安徽,郭松龄则落了空。

郭松龄在此次直奉战争中功高而未获赏,心中极为不满。

后来杨宇霆、姜登选将苏、皖丢失,郭松龄气愤地对张学良说:“东北的事都叫杨宇霆这帮人弄坏了,安徽、江苏失败,断送了3个师的兵力,现在杨宇霆又缠着老帅,给他们去打地盘子,这个炮头我不再
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趣谈郭松龄起兵反张作霖始末 兵败后竟被曝尸三日

历史趣谈郭松龄起兵反张作霖始末 兵败后竟被曝尸三日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郭松龄起兵反张作霖始末兵败后竟被曝尸三日
导语:当年就是这两张照片被张作霖贴遍东三省。

张作霖总算没有做得太绝,派人洗净了郭松龄夫妇身上的血迹,换上了一身新衣服,曝尸处用席子围上。

当年就是这两张照片被张作霖贴遍东三省。

张作霖总算没有做得太绝,派人洗净了郭松龄夫妇身上的血迹,换上了一身新衣服,曝尸处用席子围上。

提起郭松龄,不了解历史的人对他知之甚少,但老沈阳人却都知道这个大名鼎鼎的“郭鬼子”。

“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在东北讲武堂任战术教官时,由于他鬼主意多,为人机灵,学员们就给他起了这个绰号。

郭松龄是奉系历史上唯一大规模武装反对张作霖的人,受张家大恩的郭松龄为何发动反奉战争?其说不一,甚至连最了解他的张学良在郭松龄被捕之后也想当面问问他。

郭松龄,字茂宸,1883年出生于盛京东郊渔樵寨村(今沈阳市东陵区深井子镇赵家铺村),祖籍山西汾阳县。

据族谱溯源和后人代代传述,郭家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

郭松龄的远祖在明朝迁来东北戍边,到清代由于世乱和兵祸,家业无存,其祖父一代迁到渔樵寨村落户。

郭松龄被曝尸三日
郭松龄其妻被曝尸三日
郭松龄的父亲郭复兴曾想追求功名复兴家业,但家境的衰落迫使他放弃进仕之路,在乡村做了一名私塾先生。

郭松龄的母亲是一位典型的农村妇女,勤劳善良,尽管自家不富裕,也常救济比自己更困难的人,这给郭松龄以很深的影响。

生活常识分享。

郭松龄是918事变最大罪人:打到奉天城下,最终夫妻暴尸街头

郭松龄是918事变最大罪人:打到奉天城下,最终夫妻暴尸街头

郭松龄是918事变最大罪人:打到奉天城下,最终夫妻暴尸街头郭松龄是一个不贪财不好色不喜赌,做事严谨认真,治军严格,从来不徇私舞弊。

在夫妻生活上,郭松龄算得上是一个好丈夫。

而且,可以与士兵同甘共苦,敢于提拔能干的士兵。

但是,在郭松龄举兵造反,已经打到奉天城下的时候,为什么就失败了呢?1925年11月23日,郭松龄带领,原炮兵司令邹作华为参谋长,刘伟、霁云、魏益三、范浦江、刘振东任军长的5个军,七万大军浩浩荡荡,全部都是东北军当中的精锐部队。

11月28日占领山海关,12月2日雪夜突袭,攻克锦州,12月8日,郭松龄大军已经兵临奉天城下。

正是在这一天,日本关东军宣布参与所谓的平叛。

日军首先对14个铁路沿线城市宣布禁止通过,随后出动2个师团拱卫奉天。

导致,郭松龄大军无法前进,也让张作霖有机会集结了7万军队进入巨流河战场。

日军则亲自操作和指挥炮兵力量对张作霖进行支援。

因为缺乏粮食被服和弹药,12月22日,郭松龄大军遭遇惨败,在12月24日大军全部崩溃,只能逃走,最后在被抓而死,夫妻遭街头暴尸三天。

有人说,如果郭松龄不死,就不会有918事变,少帅也不会不放一枪撤离沈阳。

实际上,正是郭松龄加速了918事变的到来,东北军和真正的北洋军不一样,真正的北洋军都是新军的底子,是正规军。

在训练上,在作战上都有些办法。

而东北军其实是一群土匪招安,在北洋时期的争夺中,也是经常被人暴打的。

到第一次直奉战争失败以后,加上关内军阀排挤军校生,所以才有郭松龄等人在奉军整顿军务。

靠着武器和人数优势,才能了一定的战斗力。

但是,后来,郭松龄反奉,把奉军好不容易攒下来的一点正规军底子又摧垮了,再次倒退回了土匪军状态。

也就是说,郭松龄导致了三个事情的发生,第一就是,导致奉系军阀唯一的精锐力量被消耗干净。

第2个就是,因为,张作霖急需日本帮助,保住奉天和自己的地位,被迫与日本签订了条约,最后因为,张作霖不愿意履行条约,才被日本人炸死。

第3个就是,正是因为,在杀郭松龄上,杨宇霆作用极大,也让少帅非常仇恨杨宇霆等人,最后杀死了杨宇霆,这直接导致了后来的中东路事件和918事件。

【独家揭秘】张学良与恩师郭松龄的恩恩怨怨

【独家揭秘】张学良与恩师郭松龄的恩恩怨怨

【独家揭秘】张学良与恩师郭松龄的恩恩怨怨民国少帅张学良与他的老师郭松龄至少有三层关系:1、师生关系。

他们相识于东北奉天讲武堂,那一年张学良18岁,郭松龄36岁。

郭松龄是张的战术教官,对学员要求严格,且军事思想丰厚,有爱国情操,对张的思想产生很大影响。

在张的心里,对张的心底,对老师一直是感激和欣赏之情2、上下级关系。

张学良是整个奉军的少帅,继任东北王是迟早的事,所以,“学良有动于衷,又奇公学识,有罗为己用之意”,将他的老师视为左劈右膀,视作他的心腹。

因此,当张学良从讲武堂毕业后担任巡阅使署卫队旅旅长时,便向张作霖推荐郭松龄任卫队旅参谋长兼第二团团长。

这是郭松龄受到张学良信任和垂青的开始,此时是1920年。

3、挚友和忘年交。

他们都是乱世中的英杰,铁血的汉子,想干出一番大事业,报国雪耻,振兴中华,彼此惺惺相惜。

共同的理想,使得他们在心灵上越走越近,成为不可分割的密友。

时人评价说:“张对郭推心置腹,而郭对张也鞠躬尽瘁。

一般都认为郭是张的灵魂。

”而张学良自己也说:“我就是茂宸,茂宸就是我。

”按照常理说,有这样一对情如兄弟一般的搭档,本可以勠力同心,共建大业,书写一段东北近代史的传奇篇章。

可是最后,他们反目成仇,兵戎相见,爆发了近代史上著名的反奉战争。

郭松林挑起内战,最终兵败巨流河,被处死刑;郭的反叛也给张的情感以重创,张学良失去一位得力助手,晚年回首,心痛不已。

同时也留给后人无尽的唏嘘感慨。

那么,就是是什么原因使得郭松林敢于冒着“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的罪名,举起反叛的大旗呢?原因有三点:首先,郭松龄的野心决定了他的反叛是迟早的事。

广东期间,郭松龄目睹军政府政令、军令不能统一,对实权操纵在地方军阀手中的状况很是忧虑。

便寻得一个机会,拜谒孙中山,慷慨陈词,建议:“欲谋真正共和,须由军人革命”,孙中山对这个年轻军官的见识很是欣赏,曾不止一次在下属中夸奖郭松龄。

兵变之后,郭鬼子道出了自己的真实想法:“此次举兵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现在再不能中止。

郭松龄真实的历史评价(郭松龄为什么会反叛张作霖)

郭松龄真实的历史评价(郭松龄为什么会反叛张作霖)

郭松龄真实的历史评价(郭松龄为什么会反叛张作霖)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郭松龄战功卓著,遭到奉系军阀内部新、老各派如张作相、杨宇霆等人的嫉恨排挤。

1925年11月23日,松龄率军7万倒戈,通电提出三项要求即反内战求和平、张作霖下野、张学良执掌大权。

倒戈部队于12月5日占领锦州逼近沈阳,12月23、24两日,倒戈军队在巨流河决战中失败。

《关东文化大辞典》载,“郭松龄与其妻韩淑秀化装潜入民家,被发现后枪毙。

”后人对郭松龄的评价颇具争议,有人骂其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也有人说他是是忠贞报国的义士,那么他究竟是什么样的人呢?少年多奇节郭松龄,1882年出生于沈阳一个贫苦书香家庭,1906年考入陆军速成学堂,后就读于北京陆军大学。

早年间曾加入同盟会,参加过四川保路运动,辛亥革命爆发时回家乡组织武装响应革命,后到广州投奔孙中山。

据张魁堂《张学良传》记载,郭松龄曾向孙中山陈述个人的革命思想,“军人若为军阀利用,造成特殊势力,实为共和之障,故其自身亦需革命。

”“欲谋真正共和,须由军人革命。

”显而易见,郭松龄的思想倾向共和革命,反对军阀割据。

孙中山领导“护法运动”失败后,郭松龄在广州难以安身,他决定返回东北投靠奉军。

《辽宁文史资料》第十六辑记,“余拟回奉,投身奉天军阀巢窟,谋夺兵权,潜蓄势力,以图根本改造。

”投身奉军郭松龄初任东北陆军讲武堂战术教官,在张学良的屡次力荐下得到重用。

第一次直奉战争时,奉系多路军队惨败,唯有张学良、郭松龄的东路第二梯队同数倍之敌血战,粉碎吴佩孚进军关东的计划;第二次直奉战争中,郭松龄又在九门口取得大胜。

就在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在吴佩孚逼迫下倒戈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致电冯玉祥表示“建设大计并须决定。

拟即日与诸兄晤商。

”《孙中山文集》第11卷《致泽村幸夫电》称“中国正遭遇即将迈上统一路途之重大时机。

”冯玉祥复电邀请孙中山北上,孙中山于11月10日发表《时局宣言》(即《北上宣言》)指出:“北伐之目的,不仅在覆灭曹吴(指曹锟、吴佩孚),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永无同样继起之人;换言之,北伐之目的,不仅在推翻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

郭松龄起兵反张作霖的原因

郭松龄起兵反张作霖的原因

郭松龄起兵反张作霖的原因郭松龄起兵反张作霖,其实也是张作霖对整个奉系军阀的放弃。

郭松龄反奉所引发的一连串的战役也是中国近代史上在东北地区波及面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事件之一,而这次事件的结果最后是以郭松龄的死告终的,但是至于这件事情的经过还需要仔细的说一说。

郭松龄起兵反张作霖起因说法不一,但是大致上有两个说法,一个说是当时郭松龄在军阀中收到杨宇霆的排挤,而且没有受到张作霖的重用,后来张作霖在日本购买武器要攻打南方的国军,此举让郭松林最终决定要和他分道扬镳。

还有一种说法是当时军阀之中内战就已经非常严重,而张作霖在分给杨宇霆和郭松林之间在接管省份之间有了争议。

郭松林认为自己劳苦功高但是却被杨宇霆给抢了功劳去,所以就和张作霖有了分歧,最后导致了反奉战争的发生。

1925年11月,郭松龄在滦州起兵,还把姜登选给杀了,并且发表了反奉宣言。

之后郭松龄亲率七万大军,把山海关给攻占了,还把绥中、兴城都共打了下来,占领了锦州,致使奉军全都退守到了辽东河岸。

但是在郭军攻打新民县的时候却遭到了日本关东军的攻打,还切断了后援吴俊升的军队,所以郭军一败涂地。

兵败之后郭松龄就和妻子乔装逃跑,躲到了一个农家菜窖里,被奉军逮捕,之后被枪杀。

张作霖还下令对郭松龄曝尸三天,才给他收尸。

郭松龄的历史评价对于郭松龄反奉这件事情很多人的看法都不一样,可以说是各执一词,所以有人争议郭松龄到底是好是坏。

但其实郭松龄是好是坏判断的标准还是要在每个人心中。

对于这件事情,评论的声音基本上有两种。

当年的《盛京时报》对这件事情是赞赏的,一个著名为铁生的人曾经说过一段话,大致就是说,郭松龄这样做是为民请命,不顾自身,是为了改造当三省的壮举。

还为郭松龄写了一副挽联上联云:死者不复生,唯有前仆后继,偿我公未了志愿;下联是:忍者夫已逝,行将众叛亲离,尽他日依样葫芦。

还表达了自己和同胞们对郭松龄的死的哀悼。

这个态度其实反映了很多当时的普通百姓对郭松龄的认识,也是百姓对于反对军阀统治的心声,所以才有了对郭松龄反奉事件的肯定。

郭松龄征文300字

郭松龄征文300字

郭松龄征文300字出身将门,军事学者郭松龄,字茂宸,沈阳人,是唐朝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后裔,但是到了郭松龄这一代,早就家道中落,贫困潦倒。

19岁时,郭松龄在辍学七年之后再次进入学校学习,但是不到两年,他的学习之旅便因为日俄战争的爆发宣告终止。

在战争爆发期间,郭松龄将民众遭受的苦难看在眼里,心下大受触动,生出了一些大仁大义的念头,希望能够参军报国。

郭松龄善于抓住机遇,并且为人刻苦,在有幸进入中国陆军大学学习之后,他以优异的成绩一路读至研究生学位。

结识张氏父子,军职步步高升结束学业之后,郭松龄顺势加入新军成为一名职业军人,并于1910年加入新军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早期成员之一。

孙中山的护法运动失败以后,郭松龄返回自己的老家奉天,此时,张作霖出现在了他的生命中。

张作霖对郭松龄早有耳闻,在听说他回到奉天之后,立马将其招到自己麾下,送去了新开的东三省讲武堂担任战术教官一职,后来,郭松龄受张作霖赏识,聘请他担任张学良的老师,自此与张学良结下了焦不离孟的亲密关系。

郭松龄和张学良张学良年少时是远近闻名的混世魔王,从来他人的管教,由于其父贵为统治东北的大元帅,众人都敬他三分,尊称他一声少帅,但是郭松龄却不如此,他向来一视同仁,并不会因为对方是谁的儿子便放松管教。

在郭松龄的严格要求下,张学良渐渐对他放下心防,甚为敬重。

因此,在从军校毕业,被委任为旅长之后,他立刻向父亲提出申请,力荐郭松龄来担任自己的副手,郭松龄的仕途也由此真正地开始了。

一开始,一切都非常顺利。

郭松龄就像一条准绳,牢牢地约束了张学良这只不怕虎的初生牛犊,两人的配合也越来越默契。

郭松龄和政敌杨宇霆后来,郭松龄一路青云直上,步步高升,很快,他的地位便与姜登选、杨宇霆等奉系元老不相上下。

但是郭松龄自觉才华过人,又屡立战功,并不把这些人放在眼里。

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之中,由于郭松龄挺身而出帮助张作霖拿下了山海关,他的威望在此时攀上了巅峰。

由于姜登选在这次会战之中与他因抢功发生了摩擦,这颗仇恨的种子就此深埋于郭松龄的心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郭松龄是好是坏如何客观评价郭松龄
导语:“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他人大身高,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
“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他人大身高,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我在翻阅沈阳的老照片时,不经意间有两张照片像枪弹一样将我射中,我被这发黄的照片上散发出的悲惨和恐怖的气氛刺激得心里不住地战栗。

这是1925年12月25日轰动全国的郭松龄倒戈反奉失败后,郭松龄将军和妻子韩淑秀被处决并遭到暴尸羞辱的写实记录。

我不忍心看下去。

谁都不会忍心看下去。

沈阳市档案馆周庶江副馆长在一旁连连唏嘘:“太惨了!太惨了!太惨了!这两个人太好了!太好了!太好了!”这是对此情此景此二人最到位的评价。

但我屏着呼吸一定要看个仔细,仿佛这样才能对他们不死的灵魂表达敬意。

全奉天城为之震动了,没有谁不为他们的壮举所动容。

报上载文称:“郭松龄之败,非败于张作霖,乃败于日本帝国主义。


郭松龄被捕时,王永清曾电告张学良。

张学良得知高金山受命押解郭氏夫妇,拟电令高金山将郭押解到军团部,想救郭松龄一命,送他出国留学。

但电未发出,即接高金山电话,告张已将郭处决。

张学良得到郭松龄被处死的消息后,痛惜地说:“如郭不走,决不致死。


郭氏夫妇被害后,张作霖命令将郭氏夫妇的尸体运回奉天,在小河沿体育场曝尸三日示众,并将遗体拍成照片各处张贴,传示东三省各市、各县,惩一儆百。

当时小河沿围观群众数以千计。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