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茶文化简史1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
直到现在,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
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一起来看看。
我国茶文化的发展简史①三国以前的茶文化启蒙很多书籍把茶的发现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而形成茶文化。
②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一定的作用③唐代茶文化的形成“自从陆羽生人间,人间相学事新茶。
”中唐时,陆羽《茶经》的问世使茶文化发展到一个空前的高度,标志着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茶经》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
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茶有提神益思,生精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周围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
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茶经》是个里程碑。
干百年来,历代茶人对茶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无数次的尝试和探索,直至《茶经》诞生后茶方大行其道,因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④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
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
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
茶文化的发展简史
茶文化的发展简史茶文化是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化,它经历了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以下是茶文化的发展简史:1.茶的起源和传播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但具体的起源地尚无定论。
据考古发现,中国可能是茶的起源地之一。
在古代,茶最初被用作药品和饮品,后来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文化。
在唐朝时期,茶文化开始兴起,并逐渐传播到亚洲其他地区,如日本、韩国等。
2.唐代茶文化的兴起唐代是中国茶文化的兴起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成为了社会各阶层的饮料,并在文人墨客中广泛流行。
茶叶的制作和饮用方法也得到了发展,出现了绿茶、黄茶、黑茶等不同种类的茶叶。
此外,唐代茶文化还发展出了独特的茶具和茶道礼仪,如紫砂壶和“三沸”饮法等。
3.宋代茶文化的繁荣宋代是中国茶文化的繁荣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叶的制作和饮用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龙井茶、普洱茶等名茶。
同时,宋代茶文化也注重禅宗和儒家的思想,发展出了独特的禅茶文化和儒家茶礼。
此外,宋代的茶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青瓷茶具等。
4.元、明、清茶文化的演进元、明、清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演进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叶的制作和饮用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红茶、白茶等新的茶叶种类。
同时,茶文化也受到了不同民族和文化的影响,如蒙古族奶茶和藏族酥油茶等。
此外,元、明、清时期的茶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如景德镇瓷器等。
5.现代茶文化的发展现代时期是中国茶文化的进一步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茶文化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茶叶种类和制作方法,如乌龙茶、花茶等。
同时,现代茶文化也注重健康和文化交流,出现了许多国际性的茶叶品牌和文化交流活动。
此外,现代时期的茶具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如玻璃杯泡茶等新方法。
总之,中国茶文化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历程,形成了今天丰富多彩的茶文化。
在未来发展中,中国茶文化将继续发展和创新,为人类健康和文化交流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一章 茶文化的历史
第一章茶文化的历史【引子】茶源于中国,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了。
茶、咖啡、可可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茶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内容】一、茶文化发展简史(一)唐前茶史1、古人论茶树原产地古人有论及茶树原产地的记载,均认为鄂西山地是茶树原产地。
《本草原始》:“生山南汉中山谷”;《救荒本草》:“图经云。
生山南汉中山谷”。
《茗岌》:“第一溯源。
吴楚山谷间(鄂西山地)气清地灵;草木颖挺,多孕荼茗”;《茶经》:“一之源。
荼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
”还有上述《孙楚歌》、《夷陵图经》等著者,这里的“山南”、“南方”均指终南山(秦岭)以南的鄂西山地。
却从未有古人记载其它地区是茶树原产地的。
2、典型史料与茶事(1)茶发现与神农的传说据《神农本草》记载:“神农尝百草,一日遇七十二毒,遇荼而解之。
”传说神农寻找为百姓治病的草药,亲自尝试百草,有一天遇到七十二种毒物,遇茶吃而解毒得救。
该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民发现茶功效漫长艰苦历程,如发现茶的益思功效,发现茶解酒作用,可令人不眠等。
茶成为饮料是无数先人探索的结果。
(2)广陵耆老传晋元帝时有老姥,每旦独提一器茗,往市鬻之,市人竞买,自旦至夕,其器不减,所得钱散路旁孤贫乞人,人或异之,州法曹絷之狱中。
至夜,老姥执所以鬻茗器,从狱牖中飞出。
此故事间接说明晋元帝时期,时人对卖茶水是感到怪异的。
(3)“水厄”之说《世说新语》:南北朝宋刘义广撰:“晋、司徒长史王濛好饮荼。
人至辄命饮之,士大夫皆患之。
每欲往候。
必云今日有水厄。
”说明西晋王濛时代已有个别人嗜好饮茶,但绝大多数人是不愿意饮茶的,通览唐前茶文化史,王濛是第一个倡导饮茶的人。
(4)茶的煎煮羹饮及茶道萌芽时期东晋杜育《荈赋》:“灵山惟岳,奇产所锺。
厥生舛草,弥谷被岗。
承丰壤之滋润,受甘灵之霄降。
月惟初秋,农功少林,结偶同族,是采是求,水则岷方之注,挹彼清流。
器泽陶拣,出自东瓯,酌之经瓢,取式公刘。
茶及茶文化基础.
“茶马古道”线路图
“茶马古道”实景
二、茶树的概述
• 茶树属山茶科山茶属,为多年生、常绿、木本植物。一般 为灌木,茶树经济学树龄一般在50—60年间。茶树的叶 子呈椭圆形,边缘有锯齿,叶间开五瓣白花,果实扁圆, 呈三角形,果实开列后露出种子。春、秋季时可采茶树的 嫩叶制茶,种子可以榨油,茶树材质细密,其木可用于雕 刻。
饮茶之始
5、明朝的泡茶 明朝皇帝朱元璋下诏书废团茶改为散 叶茶。所以,散茶的大量生产,饮茶 方式演化为泡茶,即饮直接用沸水冲 泡叶茶而不再碾茶成末烹煮。
(二)茶叶的传播
古代大茶树的分布
据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调查考证, 全国已在云南、贵州、四川、广西、广东、海南 、湖南、江西、台湾等10个省(区)200多处发 现大茶树,以滇南滇西南地区、滇桂黔毗邻地区 、滇川黔毗邻地区比较集中。这些大茶树多数是 属于野生型的,典型代表是云南勐海县巴达山大 茶树,树高23.6米,冠幅8.8米,树干直径100 .3厘米,树龄1700年,也有野生与栽培之间过 度型的,以云南澜仓县邦葳大茶树为典型,树高 11.8米,冠幅9米,树干直径114厘米,这棵大 茶树还上了邮票。
茶事中唐大兴盛,始有陆羽倡导的清饮之法。 陆羽《茶经》记述:“晴,采之。蒸之、捣之、拍 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
“龙团凤饼”——贡茶。
“贡茶院”——负责制造上等名茶,上贡朝廷。 中唐以后,普通老百姓也把茶作为日常饮料。
饮茶之始
• 4、宋朝的点茶 宋朝时,将喝的茶叶碾磨成细微的粉末 状,用专用的茶盏将茶叶放入之中,冲 至七分满,喝茶汤,留茶渣。 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大发展的一个重要 时期。
三、茶叶的分类
※ 按茶的颜色来分
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黑茶、白茶、黄茶
茶文化
茶文化的定义:以科学态度和历史的眼光研究茶的起源。
茶文化应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茶文化则是专指其“精神财富”部分。
第一章【茶叶的简史】 [茶树的起源与原产地] 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利用在中国已有5~6千年的历史;发现茶的用途,中国巴蜀人;三大无醇饮料:茶、咖啡、可可。
世界茶树原产地中心(中国西南地区)的证据:1.分布最集中,数量最多;2.地理分布中心;3.古地质,古气候;4.生物茶树原产地的不同学说:(一)中国起源说(西南说,四川说,云南说,川东鄂西说,江南说);(二)印度起源说勃鲁士;(三)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四)原产东南亚有野生茶的各产茶国;(五)原产于印度、缅甸和中国交界的无名高地[饮茶的起源与演变] 食用——药用——饮用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神农本草经饮茶起源的时间:1.神农时期(神农说):唐-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
”在中国的文化发展史上,往往是把一切与农业、与植物相关的事物起源最终都归结于神农氏。
归到这里以后就再也不能向上推了。
也正因为如此,神农才成为农之神。
2.西周时期(西周说):晋.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茶蜜…...皆纳贡之。
”这一记载表明在周朝的武王伐纣时,巴蜀就已经以茶与其他珍贵产品纳贡与周武王了。
《华阳国志》中还记载,那时并且就有了人工栽培的茶园了。
3.秦汉时期(秦汉说):西汉.王褒《僮约》:“烹荼尽具”,“武阳买荼”,经考该荼即今茶。
中国饮茶方法的四次改变:1.煮茶法(直接将茶放在釜中熟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的饮茶法,称“茗粥”)2.煎茶法(备器、选水、取水、候汤、炙茶、碾茶、罗茶、煎茶[投茶、搅拌]、酌茶)3.点差法(点茶法是将茶叶末放在茶碗里,注入少量沸水调成糊状,然后再注入沸水,或者直接向茶碗中注入沸水,同时用茶筅搅动,茶末上浮,形成粥面。
茶文化的简史
茶文化的简史茶文化的简史中国茶的艺术,萌芽于唐,发皇于宋,改革于明,极盛于清,可谓有相当的历史渊源,自成一系统。
第一,汉魏两晋南北朝——茶文化的酝酿茶是因作为饮料而驰名的,茶文化实质上是饮茶文化,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
茶文化的产生是在茶被用作饮用之后,两晋南北朝是茶文化的酝酿时期。
(1)饮茶的起源和发展茶最先是作为食用和药用的,饮用是在食用、药用的基础上形成的。
中国人利用茶的年代久远,可上溯到神农时期,但饮茶的历史相对要晚一些。
先秦时期可能在局部地区(茶树原产地及其边缘地区)已有饮茶,但缺乏文字和考古的支持。
饮茶始于西汉关于饮茶的起源,到目前为止是众说纷坛,争议未定。
大致说来,有先秦说、西汉说、三国说、魏晋说。
(2)茶与宗教结缘汉魏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固有的.宗教——道教的形成和发展时期,同时也是起源于印度的佛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时期,茶以其清淡、虚静的本性和却睡疗病的功能广受宗教徒的青睐。
(3)茶艺萌芽茶艺是饮茶艺术,是艺术性的饮茶,它包括选茶、备器、择水、取火、候汤、习茶的程序和技艺。
杜育的《荈赋》挹彼清流”,择取岷江中的清水;选器:“器择陶简,出自东隅”,茶具选用产自东隅(今浙江上虞一带)的瓷器;煎茶:“沫沉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
”煎好的茶汤,汤华浮泛,象白雪般明亮,如春花般灿烂;酌茶:“酌之以匏,取式公刘。
”用匏瓢酌分茶汤。
荈赋》所描述的,是汉代茶艺的雏形,且茶艺发源于巴蜀。
第二,隋唐五代时期——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1)饮茶习俗的形成陆羽《茶经?六之饮》也称:“滂时浸俗,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以为比屋之饮。
”《茶经》认为当时的饮茶之风扩散到民间,以东都洛阳和西都长安及湖北、山东一带最为盛行,把茶当作家常饮料,形成“比屋之饮。
”陆羽《茶经》初稿约成于代宗永泰元年,定稿于德宗建中元年。
《茶经》的流行,进一步推动了饮茶风俗的形成。
中国人饮茶习俗形成于中唐。
(2)名茶初兴唐代名茶,首推蒙顶茶,其次为湖、常二州的紫笋茶,其它则有神泉小团、昌明兽目、碧涧明月、方山露芽、邕湖含膏、西山白露、霍山黄芽、祁门方茶、渠江薄片、蕲门团黄、丫山横纹、天柱茶、小江团、鸠坑茶、骑火茶、婺州东白、茱萸寮等。
第一讲 茶文化教材
• 6. 宋元时期最为盛行的饮茶方式是哪种? • A.泡茶法 B.点茶法 C.煮茶法 D.煎茶法
• 7. “若琛瓯”是指什么东西?
• 8. 以下哪个名词与“擂茶”意义相同? • A. 茗粥 B.油茶 C.三生汤 D.烤茶
• 9.宋朝的“龙团凤饼”产自( )?
• 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 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
• 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 湖南的茶陵
• 到三国魏代《广雅》中已最早记载了饼茶 的制法和饮用: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 饼成,以米膏出之。
• 茶以物质形式出现而渗透至其他人文科学 而形成茶文化
• 2、晋代、南北朝茶文化的萌芽
•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 日渐问世
• 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 圈,起着一定的精神、社会作用
• 3、唐代茶文化的形成
• 780年陆羽著《茶经》,是唐代茶文化形成 的标志
• 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 探讨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 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
• 由于国内太平,社会安定,随着农业.手工业生 产的发展,茶叶的生产和贸易也迅速兴盛起 来了,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高峰
• 茶叶产地分布长江.珠江流域和陜西.河南等 十四个区的许多州郡
• 两宋的茶叶生产,在唐朝至五代的基础上逐 步发展.全国茶叶产区又有所扩大,各地精制 的名茶繁多,茶叶产量也有增加
• 元朝,茶叶生产有了更大的发展
• A. 广东潮汕
B.河南开封
• C.浙江杭州
D.福建建安
• 10. 红茶进口量长期遥居世界第一的国家是?
• A.法国
B.英国 C.日本
第一章中国饮茶发展史
第一章中国饮茶发展史饮茶起源、唐代以前的饮茶方式、唐煎宋点明冲泡的饮茶方式流变。
要求: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基本概念、饮茶历史的发展过程。
第一节茶的起源茶文化的载体是茶叶,茶叶主要是用茶树上的幼芽、嫩叶加工制成的,也有用茶树上较粗老的叶子制成的。
所以要了解茶文化,首先要了解茶叶和茶树的基本知识。
茶树的定义是“多年生、木本、常绿植物,山茶科、山茶属。
”茶树有乔木型、半乔木型、灌木型。
野生茶树都是乔木型,人工种植的是灌木型,从野生到人工种植的过渡期是半乔木型。
从乔木到灌木变化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气候和土壤等生长自然条件的变化,二是人们为了采摘方便而经常剪修,让茶树矮化,便于采摘茶叶。
据著名茶文化专家陈文华教授在江西婺源茶文化第一村得出的结论,灌木型茶树如果长年无人管理,任其疯长,用不了几年就会成为乔木,如果再经过几百年之后,就有可能恢复到野生茶树的形态。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是茶的故乡,是茶文化的发祥地。
根据植物学家的研究,茶树最早出现于我国西南地区。
中国也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叶的,至少也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1、神农尝百草的传说唐代陆羽在《茶经》中说,茶是“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
神农,即炎帝。
炎帝就是传说中的农业神,是古代人民集体智慧的化身。
在距今4千年至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生育繁衍,野兽肉和水果不够吃了,人类处于危难时期,这时候炎帝诞生了。
炎帝长大后,教人们播种五谷,又发明农具,使人类从狩猎时期进入农业时期,不再受饥荒之苦了,所以人们尊称他为神农。
饥饿问题虽然解决了,但疾病又在人类中蔓延.为了给人们治病,神农开始寻找草药.他亲自去采摘各种野草,并一一品尝,传说神农的肚子是透明的,吃下的东西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有一次他吃下一种树叶,看它在肠胃里走来走去的,把五脏六腑洗涤得干干净净,于是就给它起个名字叫“查”(茶)。
这个传说,记载在世界最早的一部医书《神农本草》。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1第一讲_中国茶文化教程
第三节 饮茶方式的演变
(7)斗茶 斗茶在宋代非常流行。所谓斗茶就是点茶技艺的比赛,也称 “茗战”。斗茶一般用北苑茶,即福建武夷山一带的茶。宋代大诗人范 仲淹的《斗茶歌》第一句就是“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自古栽。” 斗茶一般是两人比赛,三局两胜。胜负的标准首先是看水点的茶色泽鲜白。 宋代饮茶以白为贵。斗茶的另一个标准是看汤花持续的时间长短.鲜白的 汤花紧贴在黑色茶盏的边上,一散就会露出水痕。水痕出的早晚是胜负的 重要依据,出得早就算输。。 (8)分茶 宋代的分茶不是普通的点茶,也不是斗茶,而是一种玩茶的 游戏,也叫茶百戏。是在点茶过程中,通过茶末与沸水的相遇,变幻出 各种奇异的画面来,花鸟鱼虫,四季风景,无所不能,但须臾即散,而 且还要在这短暂的时间里赋诗一首。
入沸水中。 (6)育华 水三沸时,釜中茶的浮沫溢出,要随时用备好的二沸之水止
沸,保持茶沫不溢出,并逐渐形成水面之上如雪似花的茶汤。 (7)分茶 茶汤煮好后头三碗味道最鲜美,所以分茶一般分三碗,五位
客人时也只先分三碗,六七位客人时最多分五碗。 (8)饮茶 要趁热饮茶才能品尝到茶的鲜醇和芳香。 (9)洁器 饮茶后将茶器及时洗涤洁净,收入特制的都篮之中。
(1)备茶 包括烤茶、碾茶和罗茶。 (2)备水 讲究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等。取水后要过滤、澄清。 (3)煮水 将事先备好的适宜煎茶的木炭(无异味)打碎,投进风炉,上面用交
床支架好釜(大口锅)注水。
第三节 饮茶方式的演变
(4)调盐 水初沸后取少许盐投入沸水之中,目的是为调和茶味。 (5)投茶 水二沸时要从中舀出一瓢备用(止三沸用),将末茶适量投
茶斟好后,双手奉茶给客人,客人喝完后要亮杯底,以表示对主人的谢意和 敬意。一壶茶要泡五六巡,最后一巡喝完后,主人要用茶夹将壶里的茶叶夹出 来,让客人观赏茶的叶底,也表示这些茶已经没有味道了,不会再冲泡了。
茶文化简史
第一章茶文化简史第一节茶树的起源与原产地中国是茶的故乡,茶的利用在中国已有5-6千年的历史。
茶树原产地的不同学说:(一)中国起源说(二)印度起源说勃鲁士(三)原产于中国和印度(四)原产东南亚有野生茶的各产茶国(五)原产于印度、缅甸和中国交界的无名高地第二节饮茶的起源与演变我国的先民们在神农时代就已经发现并开始了茶的利用。
茶的利用经历了从食用到药用再到饮用的演变过程。
汉朝时,茶开始作为饮料,魏晋南北朝时,由于佛教和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特殊行为方式,加速了饮茶风习的传播。
到了唐代,随着茶业生产在巴蜀的兴起和向长江中下游地区发展,茶成了社会经济、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饮茶遍及大江南北,塞外边疆。
到了宋代民间饮茶之风大盛,宫廷内外,到处“斗茶”。
为此,朝廷重臣蔡襄写了《茶录》、宋徽宗赵佶也沉缅茶事,写就《大观茶论》洋洋数千字。
第三节茶树栽培与茶叶加工简史茶文化的源头在古代巴蜀地区,西周时已有人工种植的茶,秦汉以后茶业的重心逐渐向长江中下游和东南地区转移,唐代茶区范围已经接近我国现代茶区。
茶的加工始于“生晒”收藏,唐宋时以生产蒸青饼茶为主,元代以后散茶增多,明太祖“罢造团茶”以后,散茶大盛,饮茶方式随之变革。
明清两代相继发明了黄茶、黑茶、青茶、红茶、花茶等茶类的加工,古代茶树栽培和茶叶加工技术达到高峰。
绿茶类:鲜叶→杀青→揉捻→干燥黄茶类:鲜叶→杀青→揉捻→焖黄→干燥白茶类:鲜叶→萎凋→干燥青茶类:鲜叶→日光萎凋→做青→揉捻→干燥红茶类:鲜叶→萎凋→揉捻→补足发酵→干燥黑茶类:鲜叶→炒青→揉捻→渥堆→干燥(黑毛茶)→蒸压→成型第四节茶具的分类与演变。
茶文化简史
三、茶类与茶具的搭配:名茶与名壶相得益彰
(一)茶类与茶具的组合配置☆
中国人所使用的泡茶器具,种类繁多,各种茶 具的结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均包含了极丰富的 内容。而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茶具,可根据茶叶的种 类、人数及饮用的方式而定: ① 、乌龙茶可用紫砂、瓷茶具。壶音低沉的紫砂壶 宜泡中、低挡茶乌龙茶;白瓷、盖碗(广东多用) 宜泡白豪乌龙 。 ②、名优绿茶用无花玻璃杯、或白瓷、青瓷口杯。 ③、普通绿茶和花茶用盖碗、瓷杯。 ④、红茶用瓷杯或壶、或涂白釉的宜兴紫砂(紫砂) 杯。 ⑤、红碎茶用各种咖啡茶具。 ⑥、白茶、黄茶用玻璃杯或白瓷杯。
▪ 此外有官窑[官置-河南开封、浙江杭 州]、哥窑[浙江-西南-龙泉]、定窑[河 北曲阳]、汝窑[河南-宝丰---原系烧制 印花、刻花青瓷的民窑,到北宋晚期, 朝廷令汝窑烧制供御用青瓷,史称官 窑汝瓷]
3、漆器茶具:
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 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马 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 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 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 目。
③彩瓷:
明朝时,在永乐、宣德青花瓷的 基础上,又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 型精巧,胎质细腻,彩色鲜丽,画意 生动,十分名贵,畅销海外,国际上 誉我国为瓷器之国。明代时景德镇的 瓷器产品几乎占领了全国的主要市场, 成为全国的瓷业中心。
▪ 唐著名的窑瓷有:除越窑[浙江余姚]外, 还有刑窑[河北]、岳州窑[湖南]、鼎州窑 [陕西铜川]、婺州窑[浙金华义乌]、寿州 窑[安徽淮南]、洪州窑[江西丰城] (邢瓷 不如越瓷)
(一)茶具分类
1、按用途可划分为:茶杯、茶碗、茶壶、 茶盖、茶碟、托盘等饮茶用具。
2、按茶艺冲泡要求可划分为:煮水器、备 茶器、泡茶器、盛茶器、涤洁器等。
第一章 茶文化简史[3]
作者赵佶,宋徽宗皇帝,1101年即位, 在位29年,轻政重文,一生爱茶,嗜茶 成癖,常在宫廷以茶宴请群臣、文人, 有时兴至还亲自动手烹茗、斗茶取乐。 亲自著有茶书《大观茶论》,致使宋人 上下品茶盛行。喜欢收藏历代书画,擅 长书法、人物花鸟画。
宋朝的茶区,基本上已与现代茶区范围相 符。明清以后,只是茶叶制法和各茶类兴 衰的演变问题了。 茶马互市:中国古代以官茶换取青海、甘 肃、四川、西藏等地少数民族马匹的政策 和贸易制度。茶马交易,最早出现于唐代, 但直到宋朝才成为定制。宋神宗熙宁七年 (1074)行茶马法,于成都置都大提举茶 马司主其政。
◆宋代茶文化的兴盛(公元960--1279年) 王安石:“夫茶之用,等于米盐,不可 一日以无”。 常见“斗茶”(茗战)、茶肆、茶坊、 茶博士、北苑贡茶、茶马互市。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发展,推动了茶叶 文化的发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 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 “千人社”等 。
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 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 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 赐给国外使节。 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生机活泼:有人迁徙,邻 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 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 “合茶”等。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茶的 一系列变化。 ◇宋太宗太平 兴国年间(公元976年)开始在建安(今福建建 瓯)设宫焙,专造北苑贡茶,从此龙凤团茶有了 很大发展。
综上所述
一、茶文化的发展历程经历了: 1、酝酿和萌芽期 2、形成与发展期 3、丰富与成熟期 4、曲折迂回期 5、复苏振兴期 二、茶圣陆羽《茶经》及其茶文化的贡献 《茶经》是陆羽的代表作品。主要贡献体现在: 1、构建了传统茶学知识体系; 2、奠定了中华茶文化发展的理论基础; 3、对茶文化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茶的传播
1.茶在国内的传播
先秦两汉:巴蜀是中国茶业的摇篮 三国—南北朝:长江中游或华中地区成为
茶业中心(公元前221年至公元589年 ) 唐代:长江中下游地区成为中国茶叶生产
和技术中心 宋代:茶业重心由东向南移 至今,我国的茶树栽培遍及20个省区。
8
2.茶在国外的传播 全世界五大洲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
14
▪ 杭州茶博物馆 外面的陆羽塑像
15
二、茶的利用
茶之饮,最早的目的在于:解毒、消食、 清心、益思、少睡眠;后来有陆羽《茶经》 等对其利用的方式精益求精,以及少数民 族的种种“异样”喝法。
茶的发现利用演变经历履程 :
药用(食用)—煮作羹饮—煎茶—点茶 —泡茶— 饮料
16
1、神农氏药用 2、春秋煮作羹饮,茶叶煮熟后,与饭菜调和一起 食用 。 3、隋唐时 ,加调味品烹煮汤饮 ,加入薄荷、盐、 红枣调味 ,改善茶叶苦涩味 。 4、宋代 ,重视茶叶原有的色香味,调味品逐渐减 少 ,传统的烹饮习惯,正是由宋开始而至明清,
▪ 重点难点:
茶字、饮茶的起源与演变 茶类与茶具的搭配 中华茶文化和饮茶习俗对世界各国的影响 中国茶叶的产销状况
2
第一章 茶是一种多年生的常绿木本植物…… 茶是山茶科山茶属茶组植物中的一个 种…… 茶树喜南方温暖湿润气候……
一、茶树原产地的不同学说(五个流派)。 二、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的原产地,中国是
6
三、茶树的传播与变异
茶树由原产地沿河流向外传播到南北不 同的地区,由于其生长发育的生态条件改变、 适应环境的结果,使得茶树的外部形态和内 部新陈代谢都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向北迁移:变成灌木型、演变成武夷变 种。
向南传播:变成乔木型、形成掸部、阿 萨姆变种。
经过几千年的变异,自然选择和人工选 择的结果,形成了许多不同的茶树品种。
出现了巨大变更 。遂为“人家一日不可无”的
饮料。 5、明代 ,烹茶方法由原来的煎煮为主逐渐向冲泡 为主发展。
17
▪ 饮茶方式的演变 从生煮羹饮到晒干收藏、从蒸青造形
到龙团凤饼、从团饼茶到散叶茶、从蒸青 到炒青、从绿茶发展至其它茶类。中国的 饮茶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
饮茶始于西汉,从西汉至今,烹茶有: 煮茶、煎茶、点茶、泡茶四种烹饮方法。
初唐煮茶步骤: 19
第一步:先将饼茶碾末过筛; 第二步:将好水置于釜中,以炭火烧开,将茶末 置于热水同煮。具体: 1、水烧到开始出现有如鱼眼般的水珠,微微有 声,便加入茶未【用竹筅边搅边投入茶末】 ,让茶 水交融。 2、二沸时边缘出现如泉涌,连连成珠的沫饽, 沫为细小茶花,饽为大花,皆为茶之精华。此时将 沫饽杓出,置于熟盂之中备用。 3、继续烧煮,当茶水有如波浪般的翻滚奔腾时, 称为三沸。此时将二沸时盛出之沫饽浇入釜中,称 为“救沸”、“育华”。待精华均匀,茶汤便好了 第三步酌茶、斟茶。
10
一、茶的发现 《神农本草经》(西汉-公元前206-23):
“神农尝百草 ,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 之” 公元前2374--公元前2679年 神农时代发现了 茶
11
陆羽《茶经》:描述,“茶之为饮,发乎神农 氏”。
12
13
陆羽生于唐玄 宗时代(公 元733—804年),字鸿 渐,一名疾,竟陵(今湖北 天门)人。肃宗上元初年 (760年),在苕溪(今浙江 西北部)隐居。皇帝两次召 他做官,都被拒绝。以著书 为事。又爱饮茶,著有《茶 经》三篇,对茶的源流、饮 法及茶具都有详细的叙述。 旧时被人称为“茶圣”。
植茶树,有120多个国家的20多亿人有饮茶 习惯。世界各国的种茶和饮茶习俗,最早 都是直接或间接从中国传播去的。随着世 界文化的交融,原产中国的茶先后传入到:
⑴ 传入日本(唐朝 公元806年) ⑵ 传入印尼(清代 公元1827年) ⑶ 传入印度(清代 公元1834年) ⑷ 传入斯里兰卡(清代-公元1854年) ⑸ 传入苏联(清代-公元1833年)
5
⑤茶树生物学(众多茶树拥有类似的遗传 和生化物质基础-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都是 15对)的研究证明中国西南地区是茶树起 源中心(植物学家认为:某种植物变异最 多的地方就是这种植物的起源中心)。 ⑥古地质、气候学的研究证明------原产地。 另外:茶树的学名、茶的应用史、和茶文 化证明了茶起源于------。
9
第二节 饮茶的起源与演变
上古时期,中国的先民们就发现茶,并 发现了茶-具有疗疾的作用。此后,人们把 茶当成祭品-祭天祀地拜祖宗,当成贡品-进 奉朝廷,当成菜食-充饥,当成药品-疗疾, 最终把茶变成了一种大众化的饮料。
茶从发现到演变为饮料的历史是人类文 民进步的必然结果,也是人类对茶的功能 不断认识和深化的结果。
18
我国饮茶的演变过程 自西汉始,茶作为饮料的烹茶方式:
经历了煮茶、煎茶、点茶与泡茶的四个 阶段的演变。 ①煮茶:所谓煮茶法,直接将茶放在釜 中熟煮、羮饮,是中国唐代以前最普遍 的饮茶法。现今一些少数民族也用。
西汉-唐前:生叶煮饮(新鲜嫩梢煮 作羹饮),形成比较原始的煮茶法。唐 时,因茶叶加工成饼,以致饮茶开始由 粗放走向精细。
茶的故乡。
3
4
▪ 为什么说茶树的故乡在中国? 茶树的故乡在中国,主要从一下四个方面论证。 ① 陆羽的《茶经》写于公元780年,为世界第一部 茶叶百科全书。 ② 世界上各国对茶的称呼来自我国。 ③我国的云贵川(最集中、数量最多)野生大茶树。 ④茶树近缘植物的地理分布中心在我国西南地区。 山茶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全世界山茶科植物有23 个属380种,中国有15属260种。全世界已发现的 茶属植物共80-100种,中国有60种以上。
第一章 茶文化简史[1]
该章知识点: ▪ 茶树的起源与原产地 ▪ 饮茶的起源与演变 ▪ 茶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简史 ▪ 茶具的起源与演变 ▪ 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 中华茶文化的对外传播 ▪ 世界茶产业与茶文化现状与发展趋势
1
▪ 教学目的:
学习了解茶的起源与演变;了解我国及世界茶区 分布及茶叶分类;了解茶产业的形成与发展史; 了解中华茶文化和饮茶习俗向外扩散的历史及对 世界各国的茶文化的影响;明确不同类型茶类的 关键加工工艺及品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