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课笔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中科技大学公开课:哲学导论
第一课:哲学是什么
1.科学和哲学产生的条件:闲暇、惊奇、自由。
2.哲学产生:古希腊城邦时代。
3.斯芬克斯之谜:某种动物早上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晚
上三条腿走路。
4.冯友兰提出人生四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
境界。
5.哲学的基本规定性:
爱智慧——智慧之学
至极限——至极之学
超越性——超越之学
问题性——问题之学
第二课:哲学的基本问题与特点
1.首先他要探讨的是物质与精神的关系,那么到底是物质产生精神
还是精神产生物质,他们之间有本原与派生的关系,谁是本原,谁是派生,有第一性与第二性的关系,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大家知道对于这一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如果有同一性,这种同一性是
怎么实现的,那就是说思维能不能够反映存在,对这一问题的回
答产生了两种流派,一种叫做可知论,一种叫做不可知论。
所谓可知论就是他们认为啊思维可以反映存在,可以把握存在,可以准确地把握存在,可以以真理性的方式来把握存在,这就叫可知论。
3.思维与存在在实际生活中的内在互动和辩证统一;辩证法和形而
上学的斗争。
辩证法认为,物质产生精神,存在产生思维。
相反,精神对于物质,精神对存在又存在反作用,整个世界是一个辩证运动的过程。
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呢,把这一些要素绝对地隔离开来,以僵死的机械的方式来看待世界于是他们否定了世界的运动变化和发展4.哲学思维的特点:
高度抽象性
反思性
时代性
批判性
实践性
第三课:本体论
1.科学研究有限的世界,而在有限的世界里面,它有确定的对象,
为了要把握确定的对象,人们要去追求真理,要去发现规律;而在神学,它面对一个无限的世界,而无限的世界,人们的现实能力无法把握,于是,人们创造出来了各种神,这一些神是全知、
全能、全善的,他们能够知晓世间的一切,无始无终、无边无沿、无所不能。
--罗素
2.哲学乃是某种介乎科学与神学之间的东西,它和神学一样,包含
着人类对于那些迄今仍为确切的知识所不能肯定的事物的思考,但是它又像科学一样是诉之于人类的理性,而不是诉之于权威的,不管是传统的权威,还是启示的权威......一切确切的知识都属于科学,而一切超乎确切知识之外的教条都属于神学,在介乎神学和科学之间还有一片受到双方攻击的无人之域,而这一片无人之域就是哲学。
--罗素、
3.本体论思维方式的基本框架: 1.哲学以研究本体为己任; 2、本
体是存在的中心和核心; 3、本体是可知的; 4、探究终极存在为本体论研究的根本;
第四课:认识论
1.前资本主义时代,哲学以本体论为中心,后来发展变成以认识论为中心。
2.认识论的近代探索: 1、认识问题的古代探索; 2、认识论的近代凸显;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认识论问题何以成为近代哲学中心? 1)审度本体论探究的认识论基础; 2)适应社会变革的理性需要; 3)总结自认科学发现的认识论机理 4)确认新的哲学观需要。
3.认识论首先是一种可知论,它首先要已承认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然后再来研究如何来实现同一性,所以所有的认识论,应该说都
是以可知论作为自己的前提,而可知论的前提就是它的同一性。
4.近代认识论研究的主要问题 1)思维和存在的对立统一问题; 2)认识对象的特点及其界说问题; 3)主体认识能力的大小及其限度问题; 4)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和真理性的问题; 5)获取知识对的途径和方法;
第五课:价值论
1.价值论:价值论主要从主体的需要和客体是否能满足主题的需要
以及如何满足主体需要的角度,考察和评价各种现象和主体行为对个体、社会的意义。
2.价值的构成:自然价值;社会价值;人的价值;物质价值;精神
价值;工具价值;目的价值;
3.价值论的主要领域(伦理学视阈):道德价值论;政治价值论;
审美价值论;
价值论的主要领域(伦理学视阈):道德价值论;政治价值论;审美价值论;
4.关于政府的政治合法性问题:一传统型政府。
基于对持续性传统
的信仰与遵从,以家族式和世袭制为代表。
它按照历史的逻辑延续下来。
二是魅力型政府。
源于对特定对象的精神依附和情感奉献,依赖于先知、武力、政治领袖等的感召力。
取决于领导人的个人道德魅力与能力以及思想高度,人民的认可度。
三是法理型政府。
建立在对特定法律规范的认同与遵从基础上,承认出于法
定权威地位者的统治权力。
5.当代价值论的主要问题 1、价值与人性;2、价值的中立与非中立;
3、普世价值于特殊价值;
4、多元价值与核心价值;
5、个人主义
与集体主义;6、价值的共识与价值选择;7、文化批判与文化认同;
第六课:人的哲学
一、强化人的自我理解
二、人性的复杂性及其多为解读;人生的难题:1.怎样在充满邪恶的社会中保持善良 2.人的自然性和精神性。
3.人的理性与非理性 4.个体性与社会性个体由于他的个体性而获得了独特性、自主性、创造性但也正因如此人往往会变得孤独要张扬个性,而又不是怪异,不是隔离于社会,要通过社会总体来影响个体,而又不至于约束个性的发展与实现 5.人的实在性与虚拟性我们每天都在虚拟着世界,把实在转变为自我观念 6.人的现实性与理想性美好的事物往往不能在现实中全部实现我们每一个人都趋向未来面对困惑人要确立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
三、人的主体性;
四、人的尊严;
五以人为本;
第七课:历史哲学。
1.历史哲学两个基本问题:(1)历史演变的规律和规划是什么(历
史本体论问题)——思辨的历史哲学.(2)历史认识或理解的
本质是什么(历史认识论问题)——分析的历史哲学。
2.思辨历史哲学的基本内容:必然性、规律性、进步性、统一性
和多样性。
3.思辨的历史哲学的代表人物:
基督教的历史哲学——奥古斯丁
近代历史哲学——维科、伏尔泰
古典历史哲学——康德、黑格尔
20世纪历史哲学——斯宾格勒、汤因比
4.分析的历史哲学起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它的基本问题是:
(1)历史学能否像自然科学那样通过揭示历史发展的因果必然规律来解释社会历史现象。
(2)历史学能否真实地揭示客观的历史过程。
6.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哲学。
东北大学公开课:老子的人生智慧
第一课道法自然
1.道德经开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常:永恒不变的老子看来:有和无不过是同一个来源的不同名称,它们都是很神秘的,是天地万物,和一切奥秘总的源头。
老子的道和《易经》中的易有异曲同工之妙,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道像水一样处于不断变化状态之中,我们才不能够静态的表述出来,我们要从不同的角度,动态的去理解道的深刻内涵。
道是虚中有实: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春秋时期晋国著名琴师,俞伯牙弹奏曲子惟恍惟惚,别人听不明白,后来到了楚国,一位名叫钟子期的樵夫分辨出其中的象,物,精,信,说出琴声的主题。
《庄子》中一个《庄周梦蝶》的浪漫故事,告诉我们生和死,物和我之间的界限是惟恍惟惚的,但是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对于看起来是虚幻的道,只要用我们的心灵去慢慢的感悟,我们就去能领悟到它的象,物,精,信。
也会想庄周梦蝶一样感到在悟道之后的闲适和快乐。
道的本体是虚空的,它的功用是中和.
2.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
众必非之。
——李康《运命论》
3.老子教导我们说:人与道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融合起来的,
而且为我们描述了有道之人的样子,那就是做事谨慎,处境警惕,举止庄重,形象洒脱,性格淳朴,心胸旷达,为人敦厚。
如果遇到烦恼之事,真的能够做到放下,做到宠辱不惊,内心充实,达观处事,你就能够不被时代所抛弃,做事立于不败之地,
财富和地位的诱惑,都不能使你心智迷惑,贫穷低贱的生活状态也不能改变你的志向,武力胁迫之下也能让你屈服,如果你无论什么时候,都能做到自由心正,纯正自然,成为真正行道之人.
4.道的运行规律: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
逝曰远,远曰反。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热居其一焉。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一种混然一体的东西,在天地产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它无声又无形,独立长存,永不衰竭,循环往复的运行而生生不息,他可以算作是天下万物的根源,我也不知道它的名字,
勉强叫它为道,再勉强给它取一个名字,叫什么呢,叫大。
大就是周流不息,周流不息而伸展辽远,伸展辽远而又返回本原。
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雨中之间有四大,而人是四大之一。
《尚书》中说:只有人才是万物之灵
《孝经》中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抱朴子》中说:有生最灵,莫过于人
人以地位法则,地以天为法则,天以道为法则,道则效法自然。
老子所说自然的自:自在然:就是这样自然的,天然的,非人为的,非勉强的事物,相对社会人而言,老子更加追求的是自然人的状态
《河上公章句》中说:道性自然,无所法也。
正因为道这种纯正自然的本性,才能成为万物之源。
最后,老子告诉我们,修道者可以历久弥新.
5.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
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冲:在水中,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意思:尽管道是无形的,但它的作用却是永远不会竭尽的,它是那样的深邃复杂,好像是万物的主宰,尔它之所以能主
宰万物,是因为它能挫去万物的锋芒,化解纷争,调和光芒,接纳尘埃,它是那么的幽隐,好像没有却是又仿佛存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因为大海能以虚无的空间容纳百川,所以才能成就的他的伟大。
道冲:道总是处于一种不溢不满的平衡状态,避免过尤不及,他告诉我们不要锋芒毕露,做人做事要留有余地,给自己和他人留下点儿空间,不可以执着求全,才是所谓的有容乃大。
第二课无为而治
1.无为不是无所作为,无为的本质是顺道而为,顺应自然,不
妄为。
道家的无为并非不求有所作为,只是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为之,不要违反天时,地性和人心。
2.道常无为而无不为。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话而欲作,
吾将镇之以吾名之朴。
无名之朴,夫将无欲。
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
通过这样的道理,人也是一样,我们应该遵循天地之道,以道德的行为准则来要求自己,很多事情就自然而然会到来。
一个整天想着要赚钱的人反而赚不到钱,而一个懂得赚钱道理或方法的人,不用想着怎么去赚钱,而钱就到他手中了。
3.是以有道之君贵静,不重变法。
故曰:治大国者若烹小鲜。
4.事大众而数摇之,则少成功;藏大器而数徙之,则多败伤;
烹小鲜而数挠之,则贼其泽;治大国而数变法,则民苦之。
5.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
欲而民自朴。
——《道德经》
6.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老子
7.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l;国
家昏乱,有忠臣。
————《道德经》
第三课上善若水
1.老子核心思想: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上善若水,知足常乐,
见微知著。
上善若水: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悠。
2.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
3.大海之所以是江河百川汇聚的地方,是由于他处在比较底下
的地位,才能海纳百川!
4.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
弱
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道德经
5.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
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
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
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6.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道德经
第四课知足常乐
1.知足常乐似于孔子的中庸之道适可而止,才会有更长久的
富足过犹不及,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人最大的弱点,就是人的欲望知足并非不要有欲望,而是不要为外物所累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知足常乐的乐,乐的是我们内心精神的富足生意味着死,死意味着生;
生亦趋于死,死亦趋于生拿得起,放得下,知足者常乐兮.
2.知足者身贫而心富,贪得者身富而心贫。
3.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第五课见微知著
1.见微知著:老子告诫我们小中见大,易中知难。
细节决定成败!
2.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大小多少,报怨以德。
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道德经
3.诸葛亮识人七术: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用是非之事来询问他,从而观察他的心智。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和他辩论一个问题,把他辨的没话说而激怒他,从而观察他应变的能力和本身的气度。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用计谋来咨询他,从而观察他的学
识。
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把灾祸劫难告诉他,从而观察他的勇气、胆识。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用酒把他灌醉,从而观察他的品性。
(酒后吐真言)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用利益来诱惑他,从而观察他的清廉程度。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把事情交给他去办,从而观察他的信用程度。
4.天下难事必图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5.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刘备
6.慎重如始,则无败事。
——道德经
7.勿轻小罪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
华东师范大学公开课:学习心理学
1.学习的侧面:学习动力、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结果、
学习环境。
2.学习研究的三个取向:
A.哲学取向:理论分析与经验总结。
关注的主要是遗传与环境、天赋观念与后天经验。
B.心理学取向:实证的行为水平研究。
学习的心理机制、学习的类型、学习的条件、学习的策略。
C.生物生理学取向:神经科学,强调学习的生理基础。
第二讲:知识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