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实验--尿生成的调节
尿生成调节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1. 了解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2. 掌握家兔尿生成调节实验的操作方法。
3. 分析影响尿生成的因素,探讨尿生成调节的生理意义。
实验原理:尿生成是肾脏的基本功能之一,主要包括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以及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这三个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压、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与分泌功能等。
实验对象:家兔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仪器:手术器械、注射器、针头、手术线、兔手术台、生理盐水、3%戊巴比妥钠溶液、20%葡萄糖注射液、呋塞米(速尿)、垂体后叶素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3%戊巴比妥钠溶液、20%葡萄糖注射液、呋塞米(速尿)、垂体后叶素等实验步骤:1. 家兔称重,按1ml/kg体重的剂量,耳缘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溶液进行麻醉。
2. 将家兔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剪去颈部兔毛,沿颈部正中剪开皮肤,钝性分离气管、右侧颈外静脉,行气管和静脉插管。
3. 气管插管:气管下穿一线备用,甲状软骨下做倒“T”形切口,插入气管插管,结扎固定。
4. 静脉插管:静脉下穿二线,结扎远心端,向心端切斜形切口,插入静脉插管,结扎固定。
静脉插管连于生理盐水注射液,25滴/min。
5. 游离右侧迷走神经:穿一线备用。
6. 尿道插管:将涂有石蜡油的6号或8号单腔导管插入尿道,连接到尿量收集器。
7. 观察家兔尿生成情况,记录尿量、尿比重等指标。
8. 分别给予家兔生理盐水、20%葡萄糖注射液、呋塞米(速尿)、垂体后叶素等试剂,观察尿生成情况的变化。
9. 分析实验数据,探讨影响尿生成的因素。
实验结果:1. 家兔在正常生理状态下,尿量约为20-30ml/h,尿比重约为1.015-1.025。
2. 给予家兔生理盐水后,尿量无明显变化。
3. 给予家兔20%葡萄糖注射液后,尿量明显增加,尿比重降低。
4. 给予家兔呋塞米(速尿)后,尿量明显增加,尿比重降低。
尿生成的调节
实验22 尿生成的调节(综合型)【目的要求】观察刺激迷走神经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葡萄糖、去甲肾上腺素等药物对尿量及尿的某种成分的影响,以及分析这些因素的作用机制。
【基本原理】【动物与器材】家兔;微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注射器(20ml,10ml,1ml 各一副),膀胱插管,试管,试管夹,培养皿,酒精灯,丝线,棉绳,纱布。
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20%葡萄糖,1:10000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速尿,0.6%酚红,10%NaOH,斑氏试剂。
【方法与步骤】1.静脉麻醉从兔耳缘静脉注射20%氨基甲酸乙酯(1g/kg体重)。
2.仰卧固定待兔麻醉后,将其仰卧,先后固定四肢及兔头。
3.PcLab参数设置记录方式:连续记录;存盘方式:连续存盘;输入:DC;放大倍数:100~200采样速率:1ms刺激波宽:0.1~5ms可调;刺激强度:0.5~5V手动可调;刺激方式:主周期连续;脉冲数:30可调;波间隔:33.3ms可调。
4.颈部手术(1)剪去颈前部兔毛,正中切开皮肤5~6厘米,用止血钳纵向分离软组织及颈部肌肉,暴露气管及与气管平行的右血管神经鞘,细心分离出右侧鞘膜内的迷走神经,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静脉注射肝素,剂量为1000u/kg体重。
(2)行颈动脉插管,记录血压5.腹部手术从耻骨联合向上沿中线作长约4厘米的切口,沿腹白线打开腹腔,将膀胱轻拉到腹壁外,先辨认清楚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部位,用线结扎膀胱颈部以阻断它同尿道的通路。
用止血钳提起膀胱前壁(靠近顶端部分),选择血管较少处,切一纵行小口(图11-24-1),插入插管后膀胱即随着尿液的流出而缩小。
如膀胱壁较松驰而膀胱容积仍较大时,可用粗线将膀胱扎掉一部分,使膀胱内的贮尿量减至最少。
使插管尿液流出口处低于膀胱水平,用培养皿盛接由插管流出的尿液,手术完毕后,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腹部创口。
观察项目1.连续记录动脉血压2.记录正常尿流量(滴/分)。
生理实验八 尿生成的调节
本实验用两道同步记录
1道记录血压 2道记录尿量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胶体渗透压+囊内压)
实验对象:家兔 实验器材和药品
器材:BL-420 生理机能实验系统、 50ml量筒、手术器械一 套、兔手术台、输尿管插管、玻璃分针、注射器(1ml、5ml、 20ml)、压力换能器、记滴器、纱布。 试剂:生理盐水、20﹪的氨基甲酸乙酯、20﹪葡萄糖、垂体 后叶素、0.01%肾上腺素。
尿生成的生理基础
肾小体 肾小球 肾小囊 肾单位 近端小管 髓袢细段 近曲小管
近端小管直段
髓袢降支细段 髓袢升支细段 髓袢升支粗段 远曲小管
肾小管
远端小管
原 理:
终尿生成=滤过液(原尿)-重吸收量+ 分泌(比较少,可不考虑)
有效滤过压=毛细血管压-(胶体渗透压+囊内 压)
凡能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尿的生成,从 而引起尿量的改变
预期结果 尿 量
分
析
↓
电刺激使迷走神经末梢释放的Ach使心脏活动减 弱,心输出量↓,血压↓,肾血流量↓,肾小球 有效率滤过压↓,原尿↓ 血容量↑,血液稀释,血浆胶渗压↓肾小球有效 率滤过压↑,原尿↑;同时通过多途径引起 ADH分泌↓,使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 收↓;另外还引起心房释放心房钠素,刺激 肾利钠利尿
2. 膀胱套管法
腹部剪毛,耻骨联合上方正中剪口3-5cm,沿腹白线 剪开腹壁,将膀胱向尾侧移至体外,辨认膀胱和输尿 管的解剖部位,用针筒抽取尿液6ml,装入两只试管。 然后在膀胱顶部选择血管较少处,作一直径约1.5cm 的,在其中央沿纵向剪一小切口,插入膀胱插管(或 膀胱漏斗)。把切口周围的缝线拉紧,结扎固定。插 管口最好正对输尿管在膀胱的入口处,但不要紧贴膀 胱后壁而堵塞输尿管。膀胱插管的另一端则用导管连 接至记滴器或刻度试管,记录尿流量。手术完毕后, 用温热的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腹部创口。用线结扎膀胱 颈部,以阻断同尿道的通路。
尿生成的调节
饮水1000ml 水利尿示意图
3.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
(2)循环血量 过度输液,血量过多
左心房内膜下容量感受器(+) →迷走神经 血压→ 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窦神经
→中枢,间接抑制下丘脑-垂体后叶系统→ 释放ADH↓ → 远曲小管、集合 管对水通透性 ↓ →对水重吸收↓ →尿量 ↑
(3)其他因素 ➢ 疼痛、窒息、应激刺激、低血糖和血管紧张素Ⅱ→ADH↑→尿量↓ ➢ 烟碱和吗啡→ADH↑→尿量↓ ➢ 乙醇→ADH↓→尿量↑
➢ 受体
• V1:分布在血管平滑肌上,ADH通过作用于V1受体,引起体循环小动脉收缩,包括深小动脉的收缩 • V2:分布在集合管主细胞基侧膜
2. 抗利尿激素对AQP2的调节
➢ 短期调节 ➢ 长期调节
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机制示意图
3. 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调节
(1)血浆晶体渗透压的改变
➢ 特点:敏感,血浆晶体渗透压改变1%~2%时即有反应 ➢ 感受器:位于视上核、室旁核及其附近区域的渗透压感受器 大量出汗、腹泻、失水→ 血浆晶体渗透压 ↑ →视上核及其周围区域渗透压感受器(+) →神经垂体释放ADH →连接小管、集合管对水通透性 ↑ → 对水重吸收↑ →尿液浓缩 → 尿量减少
(3)入球小动脉AngⅡ →血管平滑肌生成PGI2和NO ↑ → 扩展血管→减弱AngⅡ的缩血管作用
(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3. 醛固酮
醛固酮主要作用于肾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 细胞,增加K+的排泄和增加Na+、水的重吸收
醛固酮作用机制示意图
(三)心房钠尿肽(ANP)
➢ 合成和释放部位:心房肌(牵张) ➢ 作用:促进肾脏对NaCl和水的排出 ➢ 作用机制: (1) 对肾小球滤过率的影响 心房钠尿肽能使血管平滑肌胞质中的Ca2+浓度下降,使 入球小动脉舒张,并可使滤过分数增加,因此肾小球滤过率增大。此外,心房钠尿肽还 能使系膜细胞舒张,导致Kf值增大 (2)对集合管的影响 心房钠尿肽可通过第二信使cGMP使集合管上皮细胞顶端膜中的 钠通道关闭,抑制NaCl的重吸收,因而水的重吸收也减少 (3)对其他激素的影响 心房钠尿肽还能抑制肾素、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尿生成的调节 实验报告
尿生成的调节实验报告
《尿生成的调节实验报告》
尿液是人体代谢废物的产物,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生理调节物质。
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水分摄入、肾脏功能、荷尔蒙水平等。
为了进一步了解尿液生成的调节机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对实验动物进行了水摄入和排尿量的监测。
结果显示,随着水摄入量的增加,动物的尿液排泄量也随之增加,表明水分摄入是影响尿液生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体内水分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尿液排泄量明显减少,这进一步验证了水分摄入对尿液生成的影响。
其次,我们对实验动物进行了肾脏功能的检测。
通过监测尿液中的尿素、尿酸等代谢产物的含量,我们发现这些物质的排泄量与肾脏功能密切相关。
在实验中,我们还发现一些药物和激素能够显著影响肾脏对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进一步证明了肾脏在尿液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最后,我们还对荷尔蒙水平对尿液生成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实验结果显示,一些荷尔蒙如抗利尿激素和抗利钠激素能够显著影响尿液的生成和排泄,这表明荷尔蒙在尿液调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合实验结果,我们得出结论:尿液的生成和排泄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水分摄入、肾脏功能和荷尔蒙水平等。
这些调节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体生理功能,并为一些尿液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希望我们的实验结果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发。
尿生成调节实验报告
尿生成调节实验报告《尿生成调节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研究尿生成调节的机制,通过观察实验动物的尿液排泄量和尿液成分的变化,以及测定血液中尿素和尿酸的含量,探讨尿生成调节的生理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尿生成调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饮水量、饮食成分、体内水分平衡等,这些因素对尿液排泄量和尿液成分都有显著影响。
引言:尿生成调节是人体内部的一项重要生理过程,它能够帮助维持体内水分平衡,并排出代谢废物。
尿生成调节的机制受到多种因素的调控,包括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肾脏自身的调节。
为了更好地理解尿生成调节的生理过程,本实验通过对实验动物进行一系列处理,观察其尿液排泄量和尿液成分的变化,以及测定血液中尿素和尿酸的含量,从而探讨尿生成调节的机制。
材料与方法:本实验选取实验动物进行研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动物在特定条件下进行处理,例如限制饮水量、改变饮食成分等,而对照组动物则保持正常饮水和饮食。
通过收集实验动物的尿液样本,测定尿液的排泄量和成分,并采集血液样本,测定血液中尿素和尿酸的含量。
结果:实验结果显示,限制实验组动物的饮水量会显著减少其尿液排泄量,而增加饮水量则会增加尿液排泄量。
此外,改变饮食成分也会对尿液成分产生影响,例如高蛋白饮食会导致尿液中尿素含量增加,而高嘌呤饮食会导致尿液中尿酸含量增加。
血液中尿素和尿酸的含量也与尿液成分呈现相关性,说明肾脏对尿液成分的调节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血液中代谢产物的影响。
讨论:尿生成调节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本实验结果表明,饮水量、饮食成分等因素都能够影响尿液排泄量和尿液成分的变化,而肾脏对尿液成分的调节也受到血液中代谢产物的影响。
这些发现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尿生成调节的生理机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结论:本实验通过对尿生成调节的研究,揭示了多种因素对尿液排泄量和尿液成分的影响,以及肾脏对尿液成分的调节机制。
这些发现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尿生成调节的生理过程,为相关疾病的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基础。
尿生产调节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和掌握尿生成的基本过程及其调节机制。
2. 掌握尿生成实验的操作技术,包括动物麻醉、血压监测、尿量收集等。
3. 分析不同生理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探讨尿生成调节的生理学机制。
二、实验原理尿生成是肾脏的重要功能之一,涉及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和肾小管分泌三个过程。
尿生成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神经调节、体液调节和肾脏自身调节。
1. 肾小球滤过:血液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将水分、电解质、小分子物质等滤出形成原尿。
2. 肾小管重吸收:原尿流经肾小管,大部分水分、电解质、葡萄糖等物质被重吸收回血液。
3. 肾小管分泌:肾小管上皮细胞将某些物质分泌到肾小管腔内,形成尿液。
尿生成的调节机制包括:1. 神经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通过影响肾脏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功能来调节尿生成。
2. 体液调节:激素如抗利尿激素(ADH)、醛固酮等通过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和电解质的重吸收来调节尿生成。
3. 肾脏自身调节:肾脏通过调节肾血流量、肾小球滤过率和肾小管功能来维持尿生成稳定。
三、实验材料与器材1. 实验动物:家兔2. 实验器材:兔手术台、手术器械、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血压监测仪、压力传感器、保护电极、输尿管插管、膀胱插管、注射器、抗利尿激素、速尿、生理盐水等。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 动物麻醉与固定:将家兔进行全身麻醉,固定于兔手术台上。
2. 血压监测:通过颈总动脉插管术,连接血压监测仪和压力传感器,监测血压变化。
3. 尿量收集:通过输尿管插管或膀胱插管,收集尿液并计量尿量。
4. 实验分组:将实验动物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抗利尿激素或速尿等药物,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
5. 观察指标:观察血压、尿量和尿液成分的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血压变化:实验组给予抗利尿激素后,血压明显升高;给予速尿后,血压无明显变化。
2. 尿量变化:实验组给予抗利尿激素后,尿量明显减少;给予速尿后,尿量明显增加。
7.尿生成的调节1
尿生成的调节
三、20%G.S % 肾糖阈 渗透性利尿 尿糖定性实验阳性
尿生成的调节
血中G浓度大于 静脉注射 5% 葡萄糖 5ml→血中 浓度大于 血中 肾糖阈→近球小管不能全部重吸收 近球小管不能全部重吸收G→小 肾糖阈 近球小管不能全部重吸收 小 管液中溶质浓度↑→渗透压 水重吸收 渗透压↑→水重吸收 水重吸收↑→ 管液中溶质浓度 渗透压 尿量↑,发生了渗透性利尿。 尿量 ,发生了渗 Nhomakorabea性利尿。
尿生成的调节
讨论
一、结果
1. 2. 3. 4. 5. 6. 项目 o iv.38 C生理盐水 生理盐水20ml 生理盐水 iv. 1/10000 NA 0.5ml iv. 20%GS 5ml % 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 iv. 速尿 iv. ADH 之前 之后 尿量
尿生成的调节
有效滤过压( 有效滤过压(EFP) ) =(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静水压+囊内液胶体 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 )-(血浆胶体渗透压 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 压)
尿生成的调节
五、注意事项
1.麻醉稍深,以免疼痛引起尿量减少。 麻醉稍深,以免疼痛引起尿量减少。 麻醉稍深 2.实验中需多次进行耳缘静脉注射,注射时应 实验中需多次进行耳缘静脉注射, 实验中需多次进行耳缘静脉注射 从耳缘静脉远端开始,逐步移近耳根。 从耳缘静脉远端开始,逐步移近耳根。手术的 创口不宜过大,手术操作轻柔, 创口不宜过大,手术操作轻柔,避免损伤性尿 防止动物的体温下降,影响实验。 闭。防止动物的体温下降,影响实验。 3.作膀胱插管时,操作需轻,以免膀胱受刺激 作膀胱插管时, 作膀胱插管时 操作需轻, 而缩得很小,增加插管难度。插膀胱漏斗时, 而缩得很小,增加插管难度。插膀胱漏斗时, 不扭曲、不结扎输尿管。 不扭曲、不结扎输尿管。 4.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时,强度时间要适当, 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时, 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时 强度时间要适当, 5v左右,20s,不能过强过长,以免心脏停搏。 左右, 左右 ,不能过强过长,以免心脏停搏。
生理实验--尿生成的调节
实验三:尿生成的调节实验日期:2011年11月4日4.1实验目的4.1.1掌握动物尿液引流技术及记滴方法4.1.2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各种因素,并分析其不同的作用机制。
4.2实验原理肾脏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尿。
尿的生成包括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凡影响以上过程的因素(特别是滤过和重吸收)均可引起尿量的改变。
4.3实验材料动物:兔器材:BL-420 生理机能实验系统、50ml量筒、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插管、输尿管、动脉夹、玻璃分针、注射器(1ml、5ml、20ml)、静脉输液器一套、压力换能器、记滴器、恒温水浴锅、纱布。
试剂:生理盐水、1﹪肝素、20﹪的氨基甲酸乙酯、50﹪葡萄糖、垂体后叶素、呋喃苯胺酸(速尿)、1/10 000去甲肾上腺素。
4.4实验方法4.4.1麻醉用20﹪的氨基甲酸乙酯耳缘静脉注射:1g/1kg体重。
4.4.2手术准备颈部手术:分离气管和左颈总动脉及右侧迷走神经。
腹部手术:分离输尿管。
股部手术:分离一侧股动脉及另一侧股静脉。
4.4.3 插管操作插入输尿管导管, 连接记滴装置,2通道记录。
插入颈总动脉插管, 1通道记录血压。
做股动脉、股静脉插管。
4.4.4 实验观察项目依次进行下列实验项目,注意:每项实验前都要记录血压和尿量作为对照。
1)记录正常的血压和尿量。
2)股静脉注入38℃生理盐水20ml,观察血压和尿量有何变化。
3)股静脉注射1:10000 (g/ml) 去甲肾上腺素0.3-0.5ml。
4)取尿液2滴,用尿糖试纸测定尿糖;股静脉注射38℃20﹪葡萄糖溶液5ml-10ml。
5)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3-5国际单位,观察尿量有何变化。
6)股静脉注射呋喃苯胺酸(速尿)5mg/kg体重,观察尿量有何变化。
7)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使血压维持在低水平40-50mmHg,观察尿量的变化。
(中等强度间断脉冲电刺激)8)股动脉放血使血压降为50mmHg以下,观察尿量的变化。
家兔尿生成调节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家兔尿生成的生理过程。
2. 掌握输尿管插管技术和尿液收集方法。
3. 观察神经和体液因素对家兔尿生成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家兔尿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以及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三个环节。
尿生成的调节机制主要涉及神经和体液因素,如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抗利尿激素等。
三、实验材料1. 动物:成年家兔1只2. 试剂: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20%葡萄糖注射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20%甘露醇3. 器材:手术器械、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压力传感器、注射器、膀胱插管、手术台、棉线、婴儿秤等四、实验步骤1. 家兔麻醉:称重后,从耳缘静脉注射2%戊巴比妥钠(2ml/kg)进行麻醉。
2. 固定:将家兔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固定四肢及兔头。
3. 颈部手术:剪去颈前部兔毛,正中切开皮肤5-6cm,分离颈部肌肉等组织,暴露气管、右血管神经鞘等。
4. 分离迷走神经:在神经下穿线备用。
5. 腹部手术:从耻骨联合向上沿中线作长约4cm的切口,打开腹腔,将膀胱轻拉至腹壁外,辨认清楚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部位。
6. 膀胱插管:选择血管较少处,切一纵行小口,插入膀胱插管,结扎。
7. 收集尿液:将膀胱插管连接到尿液收集装置,记录尿量。
8. 观察指标:记录正常尿量,然后依次给予以下药物或刺激:a. 生理盐水:观察尿量变化。
b. 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观察尿量变化。
c. 20%葡萄糖注射液:观察尿量变化。
d. 肾上腺素:观察尿量变化。
e. 垂体后叶素:观察尿量变化。
f. 20%甘露醇:观察尿量变化。
9. 数据处理:记录各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正常情况下,家兔尿量为XX ml。
2. 给予生理盐水后,尿量无明显变化。
3. 给予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后,尿量明显增加。
4. 给予20%葡萄糖注射液后,尿量无明显变化。
5. 给予肾上腺素后,尿量明显减少。
尿生成调节实验报告
尿生成调节实验报告尿生成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尿液是人体代谢废物的主要排泄物之一,其生成和排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本实验旨在探究尿生成的机制及其调节方式,通过实验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揭示人体尿液生成的规律和调节机制。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动物模型,选择实验鼠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控制实验鼠的饮水量和饮食成分,观察尿液生成的变化,并测量尿液的相关指标。
实验步骤:1. 实验鼠分为两组,每组10只。
一组作为对照组,自由饮水和标准饮食;另一组为实验组,限制饮水量和饮食成分。
2. 在实验开始前,对所有实验鼠进行基础尿液采集,测量尿量和尿液的pH值、比重等指标,并记录。
3. 对实验组的实验鼠限制饮水量为每天50ml,并提供高盐饮食。
4. 对照组的实验鼠自由饮水,提供标准饮食。
5. 在实验进行的第1、3、5天,分别对实验鼠进行尿液采集,测量尿量和尿液指标,并记录。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实验组实验鼠的尿量显著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2. 实验组实验鼠的尿液pH值明显增加,表明尿液呈碱性。
3. 实验组实验鼠的尿液比重显著增加,表明尿液浓缩度提高。
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限制饮水量和提供高盐饮食可以显著减少尿液生成量。
这可能是因为限制饮水量导致体内水分减少,肾脏对尿液的生成进行调节,减少尿液排出。
2. 实验组实验鼠尿液呈碱性,可能是因为高盐饮食导致酸碱平衡失调,肾脏通过调节尿液的pH值来维持体内酸碱平衡。
3. 实验组实验鼠尿液比重的增加表明尿液浓缩度提高,这可能是因为限制饮水量导致体内水分减少,肾脏通过浓缩尿液来保持体内水分平衡。
结论:通过本实验的研究,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尿液生成受到饮水量和饮食成分的调节,限制饮水量和提供高盐饮食可以减少尿液生成量。
2. 尿液的pH值和比重可以作为评估尿液生成调节的指标,pH值增加和比重增加表明尿液浓缩度增加。
实验局限性:本实验仅采用动物模型进行研究,结果可能与人体存在差异,需要进一步研究验证。
尿生成的调节及药物对尿生成的影响(附分析)
尿生成的调节及药物对尿生成的影响一、实验目的:1、学习输尿管插管和肾脏功能在体实验的方法;2、观察某些因素对尿量变化的影响。
二、实验对象:家兔。
三、实验方法:1、仪器连接(1)将血压换能器与连接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信号放大器输出盒的1通道相连(也可以选择其它通道),将刺激电极输入端与刺激电极输出口相连,将刺激电极输出端与保护电极相连。
血压换能器头端的两个小管,分别与三通活塞相连。
三通活塞一端注入肝素生理盐水混合液和调零定标用;三通活塞另一端与动脉插管相连。
(2)调零、压力定标和制压:实验前一般已调整好测量系统,实验中勿轻易改动。
若重新调零和压力定标。
(3)打开计算机,启动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
2、手术(1)按常规进行麻醉和固定。
(2)按常规行气管插管术。
(3)分离右侧迷走神经和左侧颈总动脉。
(4)常规进行动脉插管术。
参阅“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
(5)输尿管插管术下腹部剪毛,在耻骨联合上缘沿正中线作一长约4 cm的皮肤切口,沿腹白线剪开腹壁,将膀胱移出体外,暴露膀胱三角,仔细找出两侧输尿管,并将其与周围组织轻轻分离。
用线将输尿管近膀胱端结扎,在近结扎处用眼科剪向肾脏方向剪一斜切口,把充灌生理盐水的细塑料导管插入输尿管内,用线结扎固定(图7-4)。
可看到尿液从细塑料导管中慢慢地逐滴流出,将导管。
手术完毕,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切口。
3、仪器操作(1)记录正常动脉血压及每分钟尿液滴数。
(2)静脉快速注射生理盐水(37℃)20~30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3)静脉注射0.01%去甲肾上腺素0.5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4)静脉注射25%葡萄糖4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5)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单位,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6)静脉注射速尿5mg/kg,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7)结扎右侧迷走神经并剪断,用中等强度电流反复多次刺激迷走神经近心端,刺激时间约30s使血压降至6.6Kpa左右时,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尿的调节实验报告
尿的调节实验报告实验目的研究人体调节尿液产生和排泄的机制,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及其对体内代谢的作用。
实验原理尿液的形成是通过肾脏进行的,包括肾小球的过滤、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以及集合管的浓缩等过程。
在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水分量和溶质浓度能够根据体内的需要进行调节。
实验材料和方法材料- 动物尿液样本- 实验动物方法1. 收集动物的尿液样本,并将其放入容器中。
2. 借助显微镜观察尿液的颜色、浑浊度以及有无沉淀。
3. 通过尿液比重计测量尿液的比重。
4. 利用尿液分析仪器检测尿液中的pH值、尿酸、尿素等指标。
5. 对尿液进行化学分析,了解尿液中是否存在蛋白质、糖类、草酸盐等物质。
实验结果通过观察和检测,我们得到了以下实验结果:1. 尿液的外观呈黄色,没有明显的浑浊度,也没有沉淀。
2. 尿液的比重为1.020,属于正常范围。
3. 尿液的pH值为6.5,处于酸性偏低的状态。
4. 尿液中含有少量的尿酸和尿素,说明体内代谢过程正常。
5. 化学分析显示尿液中不含蛋白质、糖类和草酸盐等物质。
实验讨论与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尿液的颜色由尿色素的浓度决定,黄色可能是由于尿色素的存在。
2. 尿液的比重可以反映肾脏对水分的重吸收能力,正常范围内的比重表明肾脏的功能正常。
3. 尿液的pH值反映了体内酸碱平衡的状态,酸性偏低可能与饮食习惯和身体健康状况有关。
4. 尿液中的尿酸和尿素是体内代谢产物,其含量的正常范围说明身体代谢过程正常进行。
5. 尿液中的蛋白质、糖类和草酸盐等物质的缺失可能与健康饮食和身体代谢有关。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对尿液的形成和调节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尿液作为人体代谢产物的排泄物,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的健康状况,通过对尿液进行分析和检测,可以帮助我们及早发现和诊断一些疾病。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尿液的外观呈黄色,没有明显的浑浊度和沉淀。
2. 尿液的比重为1.020,属于正常范围。
尿生成的调节
讨论
② 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尿量减少。
机制:抗利尿激素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远曲小管和集合
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从而增加对水的重吸收, 使尿液浓缩,尿量减少。
讨论
③静脉注射呋塞米(速尿),尿量增加。
机制:呋塞米可与髓袢升支粗段Na+-K+-2C1-同向转运
体可逆性结合,抑制其转运能力,减少NaCl重吸收, 降低了肾髓质的高渗梯度,从而使肾脏浓缩尿液的能力
节次:机能实验学 第8次课 内容:尿生成的调节 学时:4h 地点: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机能实验中心
尿生成的调节
前言
尿的生成包括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和集 合管重吸收和分泌。凡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 均可引起尿液生成的量及性质发生改变。
前言
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
(1)滤过系数=滤过面积×滤过膜通透性
管液中的Na+浓度被稀释而降低,故Na+的重吸收也减少,氯化钠及 水的排出均增加,尿量增加,此称为渗透性利尿,且此时尿液也可
检测出葡萄糖。
1.在家兔麻醉后,立即适量输液,或在实验前30min对家兔灌胃,给水 40-50ml,以增加其基础尿流量。
2.实验中需多次静脉注射,应注意保护兔的耳缘静脉。注射时,先从耳 梢端开始,逐渐向耳根端移近,选用小儿头皮针刺入耳缘静脉,用胶 布固定,麻醉成功后,用肝素生理盐水维持通路,便于多次使用。 3.手术操作应轻柔,以防损伤性尿闭。实验中不能结扎输尿管。 4.每项实验之前,均记录尿滴数或5min内总尿量,待尿滴均匀稳定后, 再开始下一药物。 5.各项实验顺序的安排是:在尿量增多的基础上进行减少尿生成的实验, 在尿量少的基础上进行促进尿生成的实验。
讨论
分析尿生成调节实验中,分别静脉注射生理盐 水、抗利尿激素、速尿、去甲肾上腺素和葡萄糖后 尿量变化的作用机制。
尿生成的调节实验报告
尿生成的调节实验报告尿生成的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尿液是人体代谢产物的主要排泄物之一,它的生成和调节对维持体内水盐平衡和排除废物有着重要作用。
本实验旨在探究尿液的生成过程以及调节机制,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和结果的讨论,进一步了解尿液的形成和排泄机制。
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 实验动物:选择健康的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
- 实验器材:尿液收集器、天平、注射器、显微镜等。
- 实验药物:利尿剂和抗利尿剂。
2. 实验步骤:a. 实验组设置:将小白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
b. 实验操作:i. 实验组:给实验组小白鼠注射一定剂量的利尿剂。
ii. 对照组:给对照组小白鼠注射生理盐水。
iii. 尿液收集:将实验组和对照组小白鼠分别放置于尿液收集器中,收集一定时间内的尿液。
iv. 尿液分析:使用显微镜观察尿液中的细胞和结晶等特征,并测量尿液的pH值和比重。
v. 数据记录:记录实验组和对照组尿液的相关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
实验结果:1. 利尿剂实验组:- 尿液量明显增加:实验组小白鼠注射利尿剂后,尿液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 尿液比重降低:利尿剂的作用使尿液中的溶质排出增多,导致尿液比重降低。
- 尿液pH值变化不大:利尿剂对尿液pH值的影响较小。
2. 抗利尿剂实验组:- 尿液量明显减少:实验组小白鼠注射抗利尿剂后,尿液量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 尿液比重升高:抗利尿剂的作用使尿液中的溶质排出减少,导致尿液比重升高。
- 尿液pH值变化不大:抗利尿剂对尿液pH值的影响较小。
讨论与分析:1. 利尿剂的作用机制:利尿剂通过抑制肾小管对尿液的重吸收作用,增加尿液中的溶质排出,从而增加尿液量。
2. 抗利尿剂的作用机制:抗利尿剂通过促进肾小管对尿液的重吸收作用,减少尿液中的溶质排出,从而减少尿液量。
3. 尿液比重的变化:尿液比重是尿液中溶质浓度的反映,利尿剂使溶质排出增多,导致尿液比重降低;抗利尿剂使溶质排出减少,导致尿液比重升高。
尿生成的调节
尿生成的调节【目的要求】1.学习输尿管插管技术。
2.观察影响尿量的几种因素。
【基本原理】尿的生成过程包括:肾小球的过滤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作用。
在整体内,这3 个过程往往受到生理性的调节。
凡影响这些过程的因素,都可影响尿的生成而引起尿量的改变。
【动物与器材】家兔、手术台、常用手术器械、动脉血压描记装置、记纹鼓、记时装置和电磁标(或用二道生理记录仪和血压换能器、刺激器、保护电极、记滴器、动脉插管和膀胱插管(或细塑料管)、小漏斗、刻度试管、2ml 及20ml 注射器、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20%葡萄糖注射液、肝素生理盐水溶液(100 单位/ml)、生理盐水、10%Na2SO4 溶液、肾上腺素(1∶10000)、垂体后叶素(5 单位/ml)【方法与步骤】1.取家兔一只,用20%氨基甲酸乙酯(1g/kg 体重)耳缘静脉注射,麻醉后,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和下腹部的被毛。
在颈部正中线切开皮肤,先分离出气管,插气管插管;再分离左侧颈总动脉和右侧迷走神经。
在其下面各穿两根线备用。
手术完毕后,用蘸温热生理盐水的纱布覆盖创面。
2.在下腹部正中线作长约4cm 的皮肤切口,沿腹白线切开腹壁,用手轻轻将膀胱移出腹腔外蘸温热生理盐水的纱布垫上,便可以进行插管。
3.插管的方法有两种(1)输尿管插管导尿认清输尿管进入膀胱背侧部位后,细心地分离出一侧输尿管。
先在靠近膀胱处穿线结扎,再在离此结扎线约2cm 处穿一条线,用眼科剪在管壁上剪一斜向肾侧的小切口,插入充满生理盐水的细塑料管,用缚线结扎固定(图8-1)。
将此导尿的塑料管连接至记滴装置,通过电磁标在记纹鼓上记录尿流量(滴/min)。
如果不用记滴器,也可将导尿塑料管连接小漏斗及刻度试管,直接计算尿流量(ml/min)。
(2)膀胱插管导尿插管前亦应先认清膀胱和输尿管的解剖部位。
用线结扎膀胱颈部,以阻断同尿道的通路。
然后在膀胱顶部选择血管较少处,作一直径约1.5cm 的荷包缝合,在其中央沿纵向剪一小切口,插入膀胱插管(或膀胱漏斗)。
尿生成的调节
或向外、向内进退一点以保证尿流通畅。
雌雄兔的辨认
尿道插管注意事项: 1.雄兔:找到外生殖器,插入导尿管,注意生理弯曲处转动导 尿管。
2.雌兔:雌兔尿道与阴道接近,插管时应靠前插入。
观察项目
1.记录正常尿量(滴/min):补液后10min开始记录,共记录 5min。 2.静注1%速尿0.5ml/Kg,记录尿液滴数:记录5min。 3.静注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5ml,记录尿液滴数。 4.取尿液2滴用尿糖试纸检查。静注20%葡萄糖5-10ml,记录
证药液完全进入体内。
• 保持留置针通畅,用完后清洗、回收。
肾小球滤过
尿生成
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管、集合管
重吸收和分泌
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 家兔 2.药品与试剂 1.5%戊巴比妥钠、生理盐水、1%速尿、1:10000去甲肾上 腺素、20%葡萄糖、6U/ml垂体后叶素、液体石蜡。 3.实验器械 哺乳动物手术器械、导尿管、头皮针、动脉夹、注射 器、烧杯。
实验方法
1.称重、全麻(耳缘静脉,留置头皮针,保持静脉通畅) 2.气管插管 3.耳缘静脉输液 从留置的头皮针推注25毫升生理盐水(5min推完),保持静 脉通畅。 4.尿道插管 在导尿管头端长度约12cm涂上液体石蜡,以减小摩擦,将 导尿管从尿道口插入约5cm,见尿后再进一点,用线或胶布 固定导尿管。中途若发现无尿流出,可将导尿管改变方向,
尿液滴数。取尿液2滴用尿糖试纸检查。
5.静注垂体后叶素2U,记录尿液滴数。 6.静注生理盐水20ml(2-3min推完),记录尿液滴数。
尿量记录时间:5min
实验结果
1.正常家兔尿量为 滴/min。 2.不同因素对家兔尿液生成的影响。 表1
尿生成的调节 实验报告
尿生成的调节实验报告尿生成的调节实验报告引言:尿液是人体代谢废物的主要排泄物之一,其生成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
本实验旨在探究尿液生成的调节机制,并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相关假设。
一、实验设计与方法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研究尿液生成的调节机制。
2.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健康小鼠- 实验仪器:尿液收集器、尿液分析仪器等3. 实验步骤- 步骤一:准备工作1)将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2)确保实验动物处于健康状态。
- 步骤二:尿液收集1)将实验组小鼠置于尿液收集器中,保持其自由活动。
2)收集实验组小鼠的尿液,记录收集时间和尿液量。
3)同样地,收集对照组小鼠的尿液。
- 步骤三:尿液分析1)使用尿液分析仪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的尿液进行分析。
2)记录尿液的pH值、比重、尿素浓度等指标。
二、实验结果与讨论1. 尿液生成量的调节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发现实验组小鼠的尿液生成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尿液生成量受到某种因素的调节,可能与饮水量、肾脏功能等有关。
2. 尿液pH值的调节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尿液pH值明显低于对照组。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组小鼠在尿液生成过程中排出了更多的酸性物质,导致尿液呈酸性。
3. 尿液比重的调节实验数据显示,实验组小鼠的尿液比重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表明实验组小鼠的尿液中含有更多的溶质,导致尿液比重增加。
4. 尿液尿素浓度的调节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组小鼠的尿液尿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组小鼠在尿液生成过程中排出了更多的尿素,导致尿液尿素浓度增加。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 尿液生成量受到某种因素的调节,可能与饮水量、肾脏功能等有关。
2. 尿液pH值、比重和尿素浓度的调节与尿液生成过程中的物质排泄有关。
进一步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以下方面:1. 探究尿液生成量的调节机制,包括饮水量、肾脏功能等因素的影响。
2. 研究尿液pH值、比重和尿素浓度的调节机制,进一步了解尿液中溶质的排泄过程。
7.尿生成的调节
1ml/Kg
尿生成的调节
麻醉指征: 1. 肌张力下降 2. 角膜反射消失 3. 呼吸平稳 4. 痛觉明显减退或消失
尿生成的调节
(三)仰卧位固定 (四)气管插管术 颈前正中纵切口 倒“T”型切口 (五)神经分离术 分离右侧迷走神经穿双线备用。 (六)膀胱插管术
1. 2. 3.
4. 5. 6.
尿生成的调节
尿生成的调节
尿生成的调节
尿生成的调节
尿生成的调节
要求
1. 掌握神经体液因素对尿生成的影响及机 制,尿生成过程及调节。 2. 熟悉膀胱插管导尿法记录家兔尿量。 3. 了解尿糖定性实验。
尿生成的调节
尿生成的调节
尿生成的调节
drainage tube
ureter
urethra
尿生成的调节
四、观察项目
(一)记录1min尿液滴数作为下一项目 的对照。 o (二)iv.38 C生理盐水20ml,1min内注 射完,观察尿量的变化。 (三)iv. 1/10000 NA 0.5ml (四)iv. 20%GS 5ml 尿糖定性试验
尿生成的调节
(五)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20s,刺激的 同时记录尿液滴数。 (六)iv. 速尿 半支 (七)iv. ADH 2U
尿生成的调节
五、注意事项
(一)麻醉时注射要缓慢,避免麻醉意 外。 (二)手术时尽量减轻创伤、减少失血, 注意动物保温。 (三)每项观察项目前均应有1min尿液 滴数作为对照。 (四)注射药物后,待尿量变化最明显时 记尿量与前对照尿量比较。
3戊巴比妥纳1mlkg痛觉明显减退或消失尿生成的调节颈前正中纵切口倒t型切口六膀胱插管术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尿生成的调节bladderurethraureterdrainagetubedrainagetube尿生成的调节drainagetubedrainagetubeureterureterurethraurethra尿生成的调节一记录1min尿液滴数作为下一项目的对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三:
尿生成的调节
实验日期:2011年11月4日
4.1实验目的
4.1.1掌握动物尿液引流技术及记滴方法
4.1.2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各种因素,并分析其不同的作用机制。
4.2实验原理
肾脏的主要功能是生成尿。
尿的生成包括三个过程:肾小球的滤过、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肾小管与集合管的分泌和排泄。
凡影响以上过程的因素(特别是滤过和重吸收)均可引起尿量的改变。
4.3实验材料
动物:兔
器材:BL-420 生理机能实验系统、50ml量筒、手术器械一套、兔手术台、动脉插管、输尿管、动脉夹、玻璃分针、注射器(1ml、5ml、20ml)、静脉输液器一套、压力换能器、记滴器、恒温水浴锅、纱布。
试剂:生理盐水、1﹪肝素、20﹪的氨基甲酸乙酯、50﹪葡萄糖、垂体后叶素、呋喃苯胺酸(速尿)、1/10 000去甲肾上腺素。
4.4实验方法
4.4.1麻醉
用20﹪的氨基甲酸乙酯耳缘静脉注射:1g/1kg体重。
4.4.2手术准备
颈部手术:分离气管和左颈总动脉及右侧迷走神经。
腹部手术:分离输尿管。
股部手术:分离一侧股动脉及另一侧股静脉。
4.4.3 插管操作
插入输尿管导管, 连接记滴装置,2通道记录。
插入颈总动脉插管, 1通道记录血压。
做股动脉、股静脉插管。
4.4.4 实验观察项目
依次进行下列实验项目,注意:每项实验前都要记录血压和尿量作为对照。
1)记录正常的血压和尿量。
2)股静脉注入38℃生理盐水20ml,观察血压和尿量有何变化。
3)股静脉注射1:10000 (g/ml) 去甲肾上腺素0.3-0.5ml。
4)取尿液2滴,用尿糖试纸测定尿糖;股静脉注射38℃20﹪葡萄糖溶液5ml-10ml。
5)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3-5国际单位,观察尿量有何变化。
6)股静脉注射呋喃苯胺酸(速尿)5mg/kg体重,观察尿量有何变化。
7)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使血压维持在低水平40-50mmHg,观察尿量的变化。
(中等强度
间断脉冲电刺激)
8)股动脉放血使血压降为50mmHg以下,观察尿量的变化。
9)股静脉迅速回输血液或补充生理盐水,使血压上升,观察尿量的变化。
注意事项:
1)实验前给家兔喂食足量的青菜或水,否则应在手术时给予静脉补液。
2)每一项处理因素前,要求完整对照。
等前一项影响因素基本消失、血压和尿量
基本恢复后再实施下一步新的项目操作。
实验项目顺序可根据实验情况做调整。
3)保护耳缘静脉。
静脉注射尽量从耳缘静脉远心端开始,逐步向近心端移行。
亦
可保留耳缘静脉输液用的头皮针,方便静脉给药。
4)输尿管插管防止出血及插入夹层。
4.5实验结果
4.5.1正常状态下血压和尿量
图3.1正常状态下的血压和尿量
4.5.2股静脉注入38℃生理盐水20ml,观察血压和尿量有何变化。
图4.2股静脉注入38℃生理盐水20ml
注射生理盐水过后,家兔的血压立即上升,在生理盐水停止注射后迅速调整至正常水平。
尿量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注射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尿量达到顶峰,停止注射后尿量降低,但保持较高的排尿速率。
4.5.3股静脉注射1:10000 (g/ml) 去甲肾上腺素0.3-0.5ml。
图4.3股静脉注射1:10000 (g/ml) 去甲肾上腺素0.3-0.5ml后血压尿量变化。
因为尿量过低,为了避免影响对尿量变化的观察,我们先注射了一定量的葡萄糖,当尿量相对稳定时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可以发现尿量显著降低,而血压先上升再下降。
4.5.4 取尿液2滴,用尿糖试纸测定尿糖;股静脉注射38℃20﹪葡萄糖溶液 5ml -10ml 。
图4.4股静脉注射38℃20﹪葡萄糖溶液 5ml -10ml 后,血压与尿量的变化
股静脉注射葡萄糖后,血压以及尿量都发生了显著的升高,而试纸检测呈阳性。
4.5.5 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3-5国际单位,观察尿量有何变化。
图4.5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3-5国际单位后血压尿量变化
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后,血压发生了显著的升高,而尿量却显著降低。
葡萄糖
4.5.6 股静脉注射呋喃苯胺酸(速尿)5mg/kg 体重,观察尿量有何变化。
图4.6股静脉注射呋喃苯胺酸(速尿)5mg/kg 体重后血压尿量的变化。
如图所示,股静脉注射速尿后,血压发生显著降低,而尿量显著升高。
4.5.7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使血压维持在低水平40-50mmHg ,观察尿量的变化。
(中等强度间断脉冲电刺激)
图4.7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后血压尿量变化
电刺激迷走神经以后,血压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而尿量降低,因为原本尿量已经很少,点刺激后几乎观察不到排尿反应。
速尿
4.5.8股动脉放血使血压降为50mmHg以下,观察尿量的变化。
图4.8股动脉放血后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股动脉放血后尿量和血压都急剧下降,不过尿量本来就呈降低的趋势,所以不能由此得出结论,只能肯定血压发生了下降。
放血后静脉回输失败,而本来血压已经过低,过后兔子死亡。
4.6实验讨论
4.7实验结论
生理盐水,去甲肾上腺素,葡萄糖,垂体后叶素,速尿,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股动脉放血,静脉回输这些对血压以及尿量的影响如下。
4.8思考题
1)电刺激迷走神经观察尿量变化时,应注意什么?
首先应刺激外周端,电刺激中枢端可能导致呼吸运动暂停,而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时可能导致血压降低,为了避免血压降低至危险值,应保持对血压的观察。
刺激也不能过于强烈。
2)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后,有时尿量变化不大,是何原因?
去甲肾上腺素一方面可以提升心脏的收缩压,从而升高血压,另一方面,当剂量较大时,会导致舒张压也升高而降低血压,两方面的作用最后可能导致尿量变化不大。
3)全身动脉血压升高,尿量是否一定增加;血压降低,尿量是否一定减少?为什
么?
不一定,因为动脉血压升高时可能入球小动脉收缩,肾灌注反而减小,而动脉血压降低时,肾灌注也可能增加,加之重吸收的改变也可能影响尿量,比如垂体后叶素使得血压升高的同时却降低了尿量。
所以其对尿量的影响并不绝对。
4)在本实验中,哪些因素影响肾小球滤过?哪些因素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
收和分泌?
本实验中,所有刺激因素均影响了动脉的血压,所以对肾小球的滤过皆有作用,而其中生理盐水、葡萄糖、垂体后叶素、速尿影响了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
4.9参考文献
[1]姚泰主编,《生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8月第2版第6次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