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景物描写的作用
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
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古典诗歌常见的景物描写手法与作用写景状物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内容之一,所以鉴赏诗歌,除了读懂字面语意,提升思想素质和审美情感,还必须关注诗人用语言写景状物的形式与技巧及其作用。
鉴赏古代诗歌中的描写,首先要了解有那些常见的鉴赏角度,主要是多角度描写———正面描写中光影色彩的渲染和侧面描写中的衬托、动静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结合、远近高低观察角度的变化等。
各种手法之间可能有交错运用的现象,比如以动衬静也可以是反衬。
(1)各种修辞手法在古代诗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学生应加以注意。
尤其注意比喻、比拟的区别(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比拟注重化无情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关的东西来代替该事物,如部分代替整体(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对偶与对比的区别(对比主要是意义内容的相反或相对,而不管结构形式如何;对偶主要是结构形式上的对称,要求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交叉运用。
学生要善于发现修辞手法,并说明作用。
如比喻为更形象生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比拟是把事物人格化(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反问为了强调(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夸张是为了强调和突出(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对偶是为了增强诗词的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增强诗歌外在形式美(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各种描写手法①侧面描写———衬托对比衬托是有主次之分两者相比较一方为另一方服务从而突出主要的一方的手法,它分为正衬与反衬。
对比是相并的两方内容相反目的在于突出不同点的手法。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报春的特征,。
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就是用天台之高映衬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写江中之月“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声的引人入胜,“别时茫茫江浸月”衬托人物凄凉的心情。
琵琶行景物描写的作用
琵琶行景物描写的作用琵琶行景物描写的作用《琵琶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长篇叙事诗。
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琵琶行景物描写的作用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琵琶行的动人处首先在于构思新颖。
由琵琶女引出琵琶的弹奏与弹者的身世,再由琵琶女的沦落引到自身的贬谪,所以能展开丰富的情节和画面,把抒怀高度形象化了,其中对景物描写更是点睛之笔。
琵琶行四处景物描写的作用1、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东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的江水、枫叶、荻花,构成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身,曲曲传达出诗人凄凉愁惨的心情,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别时茫茫奖浸月”,叙述别时景象,景中含情。
茫茫江水,溶溶月色,无不弥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仿佛诗人的心情融化其中,与自然风物有了感应。
3、“唯见江心秋月白”,写音乐结束时寂静的环境。
音乐结束,但其感情仍在扩散,一直渗入被秋月照亮的江心,又仿佛江心秋月也在为音乐中的感情所打动。
情景交融,烘托了音乐效果,形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4、另外如“绕船明月江水寒”,写琵琶女独守空船时的环境,渲染了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黄芦苦竹绕宅生”,写诗人的生活环境,渲染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总之,一枝一叶总关情。
诗歌中的`风物成了溢满感情的意象,叠加在一起,使《琵琶行》整个诗境恍若沉浸在浔阳江头那一派忧郁的月光里,凄美哀人。
白居易作品琵琶行的赏析“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是第三段,由藉曲宣情过渡到琵琶女直言身世。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沉吟”是欲语而又迟疑的样子,隐隐透露出琵琶女受到询问而犹疑是否倾诉生平的神态。
“敛容”是使面部表情严肃。
“整顿衣裳”、“敛容”都是对人恭敬的举动,说明她要向客人敬述心曲了。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虾蟆陵”在长安曲江附近,是歌女聚居的地方。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唐代长安设有左右教坊,管理乐伎歌舞之事。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
• 【注】蔡家亲:表亲。 • 1、前人认为全诗动人之处在“雨中黄叶树,灯下
白头人”两句,请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分析其独到 之处。(4分)
• 【答案】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 (或寓情于景,不直接写情,而将情完全寄予在 景物中)。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实 战 演 练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答题。(2006福建卷)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艺术手法上有什 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这首诗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 情。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 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表达了悲愁、 孤寂和思亲的情感,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
结构上: 触生情 借景抒情 寓情于景 以景结情
内在关系
} 以乐景写乐情 正衬 以哀景写哀情
} 以乐景写哀情 反衬 以哀景写乐情
近两年来,高考语文试卷中古诗鉴赏试题 频频出现考查古诗中写到了怎样的景,这种景 抒发了怎样的情一类的考题。:
• 如2007年北京卷第12题对苏轼《望江南》 这首词设题:“请从情和景的角度对这一 首词作赏析。”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 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 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 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 息。(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古典诗歌写景的作用景,是诗歌表达感情的重要凭依,理解诗歌中的景对我们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景?首先看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的,然后分析其具有怎样的特点,最后把握其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写景的作用、写景的方法、景与情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帮助大家理解诗歌中的景。
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具体的说,其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和地点等。
所谓渲染烘托,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种环境氛围,用这种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所谓对比衬托,就是通过描写情感基调与诗歌中人物情感不同甚至是相反的景物,让两者形成对比,从反面衬托突出作者的感情。
这两个作用在前面已有谈及,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着重介绍其它的几个作用。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诗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即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
它和烘托的不同在于:烘托是通过环境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具有感染力,它是表现人物的方法;借物抒情则是一种抒情方式,指的是诗人在创作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借助景这个媒介来表达感情。
请看下面两首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山水诗,诗歌借助视觉、听觉从动和静两个方面表现了清新、恬静、自然的秋晚山中之景,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其内心的宁静恬淡,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诗歌。
王建的诗从题目“十五夜望月”看,我们即可知道它是一首以表现人为主的诗,因为题目中“望月”一词告诉我们的就是人物的行为。
读完全诗,我们可以发现这是一首以表达思乡之情为内容的诗歌。
这首诗的前两句也是写景,通(三)过渡。
在说景物描写在诗歌中的过渡作用之前,我们先得明白一点:就像我们的感情会因为环境的变换而变化一样,在诗中,诗人的感情也可能受眼前之景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古典诗歌中景物描写的具体作用及分析
古典诗歌写景的作用景,就是诗歌表达感情的重要凭依,理解诗歌中的景对我们把握一首诗的思想感情非常重要。
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景?首先瞧诗歌就是如何描写景的,然后分析其具有怎样的特点,最后把握其作用。
下面,我们将从写景的作用、写景的方法、景与情的关系等三个方面帮助大家理解诗歌中的景。
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具体的说,其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与地点等。
所谓渲染烘托,就就是通过景物描写渲染一种环境氛围,用这种环境氛围来烘托人物的心情。
所谓对比衬托,就就是通过描写情感基调与诗歌中人物情感不同甚至就是相反的景物,让两者形成对比,从反面衬托突出作者的感情。
这两个作用在前面已有谈及,这里不再赘述。
我们着重介绍其它的几个作用。
(一)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就是诗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即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
它与烘托的不同在于:烘托就是通过环境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具有感染力,它就是表现人物的方法;借物抒情则就是一种抒情方式,指的就是诗人在创作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借助景这个媒介来表达感情。
请瞧下面两首诗: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维的《山居秋暝》就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山水诗,诗歌借助视觉、听觉从动与静两个方面表现了清新、恬静、自然的秋晚山中之景,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与其内心的宁静恬淡,就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诗歌。
王建的诗从题目“十五夜望月”瞧,我们即可知道它就是一首以表现人为主的诗,因为题目中“望月”一词告诉我们的就就是人物的行为。
读完全诗,我们可以发现这就是一首以表达思乡之情为内容的诗歌。
这首诗的前两句也就是写景,通过被月光照得雪白的庭院地面、书上栖息的乌鸦、冷露与被露水打湿的桂花,描写了一幅中秋月夜图,其目的则在于渲染一种寂静清冷的氛围,烘托作者思乡的孤寂。
景物描写的作用及运用策略
景物描写的作用及运用策略作者:许淑英来源:《作文成功之路·高考冲刺》2023年第12期掌握多种景物描写手法,才能将在生活中积累的素材用准确的语言描述出来,更好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一、景物描写的作用1.抒发情感景物描写的重要作用之一是表达情感和思想。
语文教材中各类写作体裁或文学作品大都涉及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使文章整体意境深远,层次更加分明。
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对象多种多样,像花草树木、日月星辰、历史遗迹、风景名胜等。
作者通过不同的景物描写抒发思想和情感,使读者与自己在景物描写中产生情感共鸣。
2.引出下文景物描写在写作中有引出下文的作用。
恰当的景物描写能够突出文章主题,形象而具体的景物描写不仅可以映射人物心情,还能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内容。
在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用景物描写引出另一事件或者人物,在文章中起到衔接和过渡作用,从而升华文章情感。
此外,景物描写还有渲染气氛、烘托环境等作用,使文章具有感染力,有意蕴,耐人品读。
二、景物描写的常见手法景物描写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其一,白描法。
所谓白描就是将所看到的景物主体不加修饰以及雕琢描写出来。
这种景物描写手法通常会给读者一种形象和真实感。
其二,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应用能够使景物描写更加生动,常用的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排比、拟人等,其中比喻能够使景物描写更加具体而形象;拟人用赋予景物生命的方式使其更加生动鲜活,凸显景物的灵性;排比手法的使用可使景物描写更有感染力,使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得到升华。
其三,感官组合法。
调动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感受和认识事物,进而细致描写,可以使笔下的景物更加具体可感。
其四,色彩搭配法。
色彩搭配主要以视觉感受为主,可以凸显景物的色彩特征,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
其五,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的景物描写手法主要是为了在两者相互映衬下,彰显不同景物的活力以及画面感。
采用以动写静的手法可以使景物更显寂静;以静写动的方法可以使景物显得更加动感活泼。
3.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的作用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山居秋暝》)
பைடு நூலகம்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琵琶行》)
鹊桥仙 夜闻杜鹃 陆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 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 杜宇。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深枝飞 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 羁旅。
(1)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 风雨。三句描写了什么景象?有什么作用?
古典诗歌鉴赏之三 ——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分析景的作用
提问方式
提问变体
1、这首诗写景的目
这首诗(或 某句)景 物描写的 作用是什 么?
的是什么? 2、赏析诗歌所写景 物的好处?
写景的作用、目的、好处:
• 1点明诗歌的基本信息。(交代时间、地点、 人物、事件) • 2渲染…气氛,或营造…意境 • 3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环境 • 4烘托…心情 以物衬人:衬托人物的气节、品质、性格、外貌 • 5衬托…形象 以物衬物:衬托事物的某一特征 以哀景衬哀情 • 6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以乐景衬乐情 以乐景衬哀情 • 7奠定…感情基调 • 8为下文…做铺垫,引出下文. • 9照应题目,照应上或下文
•
答:(1)这三句描写了晚春寂静昏暗、风雨 凄迷(凄凉萧索)的景象。暮春时节,眺望江 面,风雨连天.篷蔽的茅屋里,烛灯明灭,悄无 人言. • 其作用在于点明时间,地点;渲染凄寂氛围;为 杜鹃出场作铺垫,也为后文表达词人飘零身 世和凄凉的心境作铺垫。
•
(2)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 鹃”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 有什么好处?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及作用
古诗词的十大表现手法是指在古代诗歌创作中常用的十种艺术手法,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表达效果和审美功能。
以下是这些表现手法及其作用的简要概述:1. 直接抒情:诗人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不借助其他事物或修辞手段。
作用是使读者直接感受到诗人的情绪,增强诗歌的感染力。
2. 间接抒情:通过描写景物、叙述故事或描绘人物行为来表达情感。
作用是使情感表达更加含蓄、深刻,增加诗歌的层次和深度。
3. 借景抒情:利用自然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作用是使诗歌意境深远,情感与景物相互映衬,增强艺术效果。
4. 融情于景:诗人的情感与所描绘的景物紧密结合,使情感在景物中自然流露。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更强的画面感和情感共鸣。
5. 因情造景:诗人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创造出一种超越现实的艺术境界。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想象力。
6. 虚实相生:在诗歌中巧妙地运用虚写和实写,相互映衬,增强诗歌的艺术效果。
作用是使诗歌更具立体感和深远意境。
7. 夸张: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处理,以强化诗歌的情感表达。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情感色彩。
8. 象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代表抽象的思想或情感。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更深层次的含义和象征意义。
9. 用典:在诗歌中引用历史故事、成语或古代诗句,以丰富诗歌的内容和表达。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文化底蕴和深邃的内涵。
10. 对比:将两种或多种事物进行对比,以突出它们的特点和诗人的情感态度。
作用是使诗歌具有强烈的对比效果和深刻的主题思想。
这些表现手法在古诗词创作中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古代诗歌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
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景物描写在诗歌中起着多重作用。
首先,景物描写可以增强诗歌的美感。
通过对自然景色、人物活动或物体形态的描绘,诗歌可以呈现出美丽、壮丽、细腻或动人的画面,使读者产生美的享受和审美愉悦。
其次,景物描写可以传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诗人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感受和思考。
景物的形象和特征可以成为诗人情感的象征,通过描写景物,诗人可以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相结合,使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
此外,景物描写还可以营造诗歌的氛围和情绪。
不同的景物描写可以给人以不同的感觉和情绪,如描绘阳光明媚的春天可以给人以温暖和愉悦的感觉,描绘阴雨连绵的秋天可以给人以忧郁和凄凉的感觉。
通过选择不同的景物描写,诗人可以创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表现力。
最后,景物描写还可以丰富诗歌的语言和形象。
景物的描写可以使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更加具体,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歌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景物的描写可以通过丰富的形容词、动词和修辞手法,使诗歌的语言更加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增强诗歌的艺术性和表
现力。
综上所述,景物描写在诗歌中具有增强美感、传达情感和思想、营造氛围和情绪、丰富语言和形象等多重作用,是诗歌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
景物描写作用+含义
景物描写作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的品质,衬托中心思想。
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为下文做铺垫。
议论作用:总结全文,照应开头,点明中心,深化主题。
人物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作品主题。
比喻作用:用比喻来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
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用比喻阐明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诉道理,可以把道理阐诉的通俗易懂,使语言形象化。
拟人作用:使物人格化,具体化,赋予人的思想,行为。
语言更为生动形象。
夸张作用:强调或突出事物的某一特征。
从表达某种强调的思想感情,引起联想效果。
对偶作用:顺口。
排比作用:给人一种一气呵成质感,节奏感强,增强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能把观点阐诉的更严密,更透彻。
抒情效果:可以把情感抒发的淋漓尽致叙事性文学作品经常要借助环境描写来刻画人物、展开情节和深化主题,一般说来,文学作品中的环境描写主要有以下六种作用。
一、渲染营造某种氛围,为后边的内容做铺垫。
鲁迅在《药》中描写夏四奶奶给夏瑜上坟时有这样一段描写: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
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这段文字的主要作用就是渲染一种凄凉、死寂的氛围,以此来烘托夏四奶奶悲伤麻木的心情,同时也影射和批判了当时社会民众的愚昧和麻木。
再以曹禺《雷雨》第二幕开始时的一段舞台说明为例:午饭后,天气更阴沉、更郁热。
低沉潮湿的空气,使人异常烦躁。
寥寥几句话,渲染了一种压抑、浮躁、郁闷的气氛,营造了一种“风雨欲来”之势,为后文“雷雨”的到来做好了铺垫。
二、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这里以鲁迅的《祝福》为例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松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
诗中景物描写的艺术作用
1.诗中景物描写的艺术作用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
“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孤不自成,两不相背”。
“作者内激于志,外荡于物,志与物泊然相遭于标举兴会之时,而旖旎佚丽之形出焉”。
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
景物在鉴赏古诗的形象、技巧、情感上有重要的作用。
一、勾勒意境,领悟诗情古诗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往往通过寄情于物的方式,采用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复杂而深刻的内心情感投射到客观物象、形象上,从而使诗人的思想感情——“意”和客观的物象、形象——“象”,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统一,从而构成了“意象”。
意象是渗透着诗人情的客观物象,它既是变的物象化,也是情景交融的形象。
因此,鉴赏诗歌的形象,其最终目的就是要拨开意象的“迷雾”,见到思想感情的“天日”。
如: 《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诗人通过“月落”(残月西沉之象)、“乌啼”、(乌鸦惊恐凄凉的啼叫声)、“霜满天”(霜花凝露,寒气逼人)、“对愁眠”(舟中之人愁绪满怀,不能成眠),以及城外让人心烦意乱的夜半钟声,这些景物描写共同构成一幅“秋夜寒江图”。
特殊的景物,特殊的意象,把诗人内心的“愁”渲染得淋漓尽致。
由此,我们可以顺理成章地得出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诗人的羁旅之愁。
又如:《淮上即事寄广陵亲故》韦应物前舟已眇眇,欲渡谁相待?秋山起暮钟,楚雨连沧海。
风波离思满,宿昔容鬓改。
独鸟下东南,广陵何处在?诗的首联描写暮色中空荡荡的淮河,诗人欲渡而无船可待,给人一种空旷孤寂之感。
茫茫楚天挂起了雨幕,东连至海,远处山寺传来悠长的钟声,孤寂变成了凄怆,羁旅之情更加深重。
颈联点出“离思”。
“独鸟下东南”,这雨幕上出现的“鸟”是“独”的,可见是失群的;一个“下”字,可见是归巢的,“东南”二字表明是飞向广陵方向去的。
诗人睹鸟而思己,“断肠人在天涯”的感叹油然而生,读者也不能不为之凄恻。
高考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手法课件
例1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2015天津) 雨过至城中苏家 宋 黄庭坚
飘然一雨洒青春,九陌净无车马尘。 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花飞衣袖红香湿,柳拂鞍鞯绿色匀。 管领风光唯痛饮,都城谁是得闲人。 注:此诗作于宋哲宗元祐元年(1086),黄庭坚时任秘书省校 书郎,是年,长期贬谪外放的苏轼被授予翰林学士、知制诰 等要职。 结合诗句说明颈联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4分)
①词中借景抒情; ②用烟、雨、落花以及鹧鸪的叫声等意象,勾 勒出一幅凄凉伤感的画面; ③营造了凄凉孤寂的氛围; ④渲染了离愁别恨的思乡之情; ⑤为下文表达作者的浓浓思乡之情做铺垫。
6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题(2014全国) 阮 郎归
无名氏① 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 生漪,雨晴还日西。 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② 。翻身整顿 着残棋,沉吟应劫迟③。 注: ①作者一作秦观。 ②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 ③劫:围棋术语。
含、耐人咀嚼。
15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6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元稹
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
垂死病中惊坐起, 暗风吹雨入寒窗。
注:幢幢:chuáng chuáng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17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从军行七首(其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 同?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答: ①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撩乱的边关 愁绪无数,总也听不完,只有那秋月高高在上照耀 着长城。 ②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 无限。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诗歌中写景的作用,主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对表达感情的作用、结构上的作用。
具体的说,其作用主要有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借景抒情、起兴、过渡、以景结情、点明时令和地点等。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欢迎大家阅读。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篇1:借景抒情。
借景抒情是诗歌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即借助景物描写来表达感情。
它和烘托的不同在于:烘托是通过环境的描写使人物形象更突出更具有感染力,它是表现人物的方法;借物抒情则是一种抒情方式,指的是诗人在创作时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而借助景这个媒介来表达感情。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首以写景为主的山水诗,诗歌借助视觉、听觉从动和静两个方面表现了清新、恬静、自然的秋晚山中之景,从而表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喜爱和其内心的宁静恬淡,是典型的借景抒情的诗歌。
一般来说,借景抒情的诗是以写景为主的,也就说景是诗人要着重表现的对象,诗人的思想感情往往隐藏于景物描写之中;而如果诗歌是以表现人物为主,不管这个人物是作者自己还是其塑造的对象,那么诗中的景则往往是诗人为烘托人物所进行的环境描写。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篇2: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诗歌结尾的一种方式,是指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突然转为写景,以景代情结束全诗。
使用此种技巧可以让读者在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使诗歌韵味无穷,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此时无情胜有情”的艺术效果。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中诗歌前三句均就乐声抒情,说到“边愁”用了“听不尽”三字,那么结句如何以有限的七字来表现“不尽”之愁呢?诗人于尾句却轻轻宕开一笔,以景结情。
在军中置酒饮乐的场面之后,忽然出现一个月照长城的莽莽苍苍的景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
对此,你会生出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给读者以丰富的想象的空间。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篇3:起兴起兴,又叫“兴”。
207.赏析古诗表达作用
三、题型示例
1.以下诗歌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送人到松江(俞桂) 西风萧瑟入船窗,送客离愁酒满缸。 要记此时分袂处,暮烟细雨过松江。 ①描写了萧瑟的秋风吹打着江中即将远行的小舟 的景象(内容) ②交代了送别的季节(秋天)和地点(内容) ③渲染了离别时萧瑟凄凉的氛围(情感上的作用) ④烘托了诗人的凄凉之情(情感上的作用) ⑤为下文写离愁做铺垫(结构上的作用)
4.下面这首唐诗的第三联精妙传神,请加以赏析。 (5分)
江楼夕望招客 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校清凉。
【参考答案】晴本无雨,夏本无霜。风吹古木,声如 落雨;月照平沙,似见寒霜。这两句借助联想和想像,运 用新奇的比喻,逼真而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清凉优美的风光, 意境高妙。(答出表达技巧2分,结合诗句解说2分,答出 表达效果1分)
望蓟门(唐朝:祖咏) 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颈联承上启下,由上面的“客惊心”转入写蓟门城 的军事形势。“沙场烽火连胡月”写边塞的烽火与胡地月 光紧密相连,写出了进攻的态势;“海畔云山拥蓟城”写 渤海和燕山山脉拱卫着蓟门,使它稳如磐石,写出了防守 的形势。在这样有力、有利气势的感染下,诗人从“惊心” 转为豪气,想要建立奇功,于是领出下面两句的“望”后 之感。
3.下面这首唐诗,其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 要赏析。(5分)
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 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 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 凉月照窗欹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 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
诗歌鉴赏景物描写的作用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无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诗人与菊的形象是如何结合的?
诗人以一枝叶简花疏、昂首怒放的孤菊 自喻自比,表现了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和 凛然不屈的民族气节。
①前两句写眼前的实景(1分),后两句写分别 后想像的虚景(未点明是分别后的想象之景, 不得分)。(1分)
②《送魏二》一诗表现了作者离别时的惆怅 哀婉之情(2分);《别董大》中的离别之情则 于慰藉中寄希望,带有一种豪放健美的色彩 (2分)
阅读下边这首唐诗 , 然后回答问题。 军城早秋 严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 莫遣沙场匹马还。
①前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 分
通过“秋风”“朔云”“边月”等意象渲染 了一种阴沉肃穆的气氛 ; 明写景物 , 实际象 征外敌入侵 , 战云密布。 (2 分。 一个要点 1 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问题。(6分) 发潭州① 杜 甫
夜醉长沙酒,晓行湘水春。 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 贾傅②才未有,褚公③书绝伦。 名高前后事,回首一伤神。
颔联在表达技巧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请 简要赏析.
主要采用了拟人和衬托的手法,寓情于景,情 景交融。(2分)诗人扬帆启航,环顾四周,只有 春风中飞舞的落花在为他送行,船桅上呢喃的春 燕把他挽留。岸上风吹落花,樯桅春燕作语,本 是极其普遍的自然现象,本无“送客”“留人” 之意,但诗人以我观物,而使“物色带情”,赋 予落花、飞燕以人的感情,这就有力地渲染了一 种十分悲凉冷落的气氛,这种气氛又生动地衬托 出了世情的淡薄,人竟不如岸花樯燕,同时也表 现了诗人的孤寂寥落之感,寄寓了诗人流徙无依 的深沉感喟。(4分)
阅读下列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送魏二》全诗四句都有写景,一二句和三四 句所写之景有何不同? (2)试比较分析两首诗的作者所抒发的离别之情是 否相同。
•
营造氛围 奠定情感基调
•
塑造背景或环境
•
象征(衬托)人物品质或性格或情操
•
借景抒情 以景衬情(必有)
阅读下面一首元曲,然后回答问题。(6分)
蟾宫曲·九日①
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③,倦客思家。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④,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
白发,蝶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
数点寒鸦。
阅读陆游的《鹊桥仙·夜闻杜 鹃》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 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 日夜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残孤梦,又拣 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 半世飘然羁旅?
这首词“茅檐人静,蓬窗灯昏, 春晓连江风雨”描绘了怎样一种 景象?诗人描绘这样景象的目的 是什么?(4分)
①前三句描绘了春晚寂 静、昏暗、风雨凄迷的 景象。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孟浩然
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 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 建德非吾土,维扬忆旧游。 还将两行泪,遥寄海西头。
请对历来受到好评的第二联作简要 赏析。
以景传情,情景交 融:“叶”和“孤舟”的 意象,具有飘零的性质, 表现了诗人漂泊不定的哀 凄之情。而“叶”被风吹 得簌簌作响,“孤舟”处 于清冷的月色之中。更加 强化了孤寂、凄凉、漂泊 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寒有怀 [唐]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注]①时作者漫游在长江下游一带。 ②襄水,古属楚国。
⑴诗人是如何写出“早寒”的特点的?请结 合诗句具体说明
⑴树叶飘落,北风呼啸 大雁南飞,通过深秋的 典型景物突出“早寒” (2分)
注: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思乡
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③归雁横秋:应为“横秋归雁”
的倒装句式。④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点染了一种 怎样的气氛?
点染了一种凄凉的气氛,这种 气氛的渲染,有助于思乡主题的 表达。这是景语,又是情语;这 既是实景,又是作者大半生人生 路途的写照。苍凉微茫的景色, 反映出诗人漂泊无依的情怀,倦 客之心、思乡之情溢于笔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