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于谦《石灰吟》全诗诗意赏析
于谦《石灰吟》全诗诗意赏析诗词名句“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句两句是描写石灰的。
生石灰遇上水变熟石灰从一整块变粉末,这就是粉身碎骨,石灰是白的,这是清白。
这两句出自于谦《石灰吟》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此诗因反映了诗人廉洁正直的高尚情操而脍炙人口。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表达自己要和石灰一样,不怕艰难、不惜牺牲、坚守清白,决心在艰苦中磨练,坚守清白,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的不平凡抱负。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1]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最著名的清廉古诗
最著名的清廉古诗一、原文:《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二、衍生注释:1.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经过无数次的锤打和开凿。
2. “清白”:这里双关,一方面指石灰的洁白的颜色;另一方面喻指高尚的节操。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表面是在写石灰的烧制过程,实际上借石灰石历经千难万险却坚守清白来表达诗人自己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石灰原本深埋深山,被开采出来后要经历重重难关,却全然不惧,而诗人也是以此表明自己不会因为外界的压力、诱惑而改变自己清正廉洁的品性。
2. 情感:诗中表达出诗人坚定不移、刚强不屈的意志以及廉洁奉公、流芳青史的强烈渴望。
诗中的豪气从始至终都扑面而来。
3. 表现手法: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
将石灰人格化,通过对石灰的生成过程的描写,将抽象的品质以具体可观的形象展示出来,使得抽象的“清白”“不怕牺牲”这些概念变得生动可感。
四、作者介绍:《石灰吟》的作者是于谦。
于谦是明朝著名的大臣。
他为官清正廉明,心系百姓,在朝廷上刚正不阿。
在明朝面临外敌入侵的时候,他力挽狂澜,保卫国家和百姓。
但也正因他的刚正忠诚得罪了不少朝中奸臣,最后被诬陷而惨遭杀害。
他的一生就如他诗中所写的石灰一样,清正、高洁。
五、运用片段:1. 在反腐倡廉的讲座上,可以这么说:“于谦的《石灰吟》中‘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说得太好了。
就像咱们的为官者,应该有一种如同石灰般的精神,无论在官场面对多少利益的诱惑,都要坚守内心的清正廉洁,哪怕被困难层层包裹,哪怕会遭受巨大的风险,也要无愧于自己的职责,为百姓谋福利。
”2. 在学校里教导孩子们要诚实正直的时候说:“同学们,于谦有首很棒的诗叫《石灰吟》。
你们看啊,石灰原来是在深山里待着的,后来经过那么多艰难的工序,最后变成我们看到的样子还留着清白。
这就像我们做人一样,不管发生什么,都要保证自己的内心纯净、诚实,长大以后要是为官啊或者从事其他重要岗位,一定要廉洁自律,就像诗里说的那样‘要留清白在人间’。
廉洁诗词 释译
廉洁诗词释译《石灰吟》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衍生注释:1.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经过多次锤打和开凿。
2.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3. “浑不怕”:全然不怕。
这里指石灰石经过烧制后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畏惧。
二、赏析:这首诗以石灰的制作过程为喻。
石灰石从深山里被千锤万凿开采出来,又经过烈火的焚烧,就像人在经历重重磨难。
而它就算粉骨碎身也无所畏惧,只是为了把清白留在人间。
诗人于谦用石灰自比,表达自己坚守廉洁、不畏艰难险阻、不惧牺牲的高尚情操。
诗句简洁有力,托物言志的手法运用得十分巧妙,石灰那清白的形象和诗人廉洁正直的人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三、作者介绍:于谦,字廷益,号节庵,明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为官清正廉洁,在明朝面临内忧外患的时候,挺身而出保卫京师,是一位有勇有谋、忠君爱国且廉洁奉公的大臣。
但最后却被诬陷致死。
四、运用片段:我在给学生们讲廉洁故事的时候就提到了于谦的这首《石灰吟》。
我问他们:“你们看啊,这石灰像不像那些坚守原则的人?”一个学生说:“老师,就像那些不贪污的官员,不管别人怎么诱惑,都不动摇。
”我笑着说:“对喽!就像于谦一样,他一生清清白白,在官场中面临那么多诱惑和危险,就如同石灰在千锤万凿、烈火焚烧中都不变色,始终坚守自己的廉洁啊。
”《墨梅》原文: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一、衍生注释:1. “洗砚池”:用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
这里化用这个典故,表明这是一棵生长在洗砚池边的梅树。
2. “淡墨痕”:指梅花的颜色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的。
3. “清气”:既指梅花的清香之气,也暗喻诗人的清高廉洁之气。
二、赏析:这是一首借物咏志的诗。
诗人王冕通过描写自家洗砚池边的墨梅,展现出梅花独特的气质。
梅花不需要别人夸赞它的颜色鲜艳,只求把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诗人以梅花自喻,表明自己不追求功名利禄,只求保持自身的廉洁和清高,就像那梅花一样,有着淡雅高洁的品质,不在乎外界的赞誉,只是坚守自己内心的纯净。
《石灰吟》原文及翻译赏析
《石灰吟》原文及翻译赏析1 原文: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万凿一作:万击)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全不怕一作:浑不怕) 译文 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的节操留在人世间。
注释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石灰吟》原文及翻译赏析2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石灰有关的古诗词
石灰有关的古诗词
《石灰吟》
年代: 明作者: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1.《石灰吟》翻译如下: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2.具体词汇解说如下:
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也作“千锤万击”或“千鎚万击”;指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粉骨碎身:也作“粉身碎骨”;浑:亦作“全”;怕:也作“惜”。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3.赏析的主旨如下:
作者通过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自己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于谦《石灰吟》原文内容,注释及赏析
于谦《石灰吟》原文内容,注释及赏析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简介]于谦(1398-1457),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
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
出按江西,颂声满道。
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遭王振等迫害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
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
加少保,总督军务。
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
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
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
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
万历中,改谥忠肃。
有《于忠肃集》。
[注释]吟:吟颂。
千锤万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石灰吟原文和翻译
石灰吟原文和翻译石灰吟原文和翻译《石灰吟》是明代政治家、文学家于谦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石灰吟原文和翻译,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石灰吟原文和翻译1石灰吟明代: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全不怕)「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鉴赏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石灰吟的诗意_石灰吟的意思
石灰吟的诗意_石灰吟的意思本文是关于诗词名句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灰吟的诗意_石灰吟的意思《石灰吟》作者:于谦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指撞击次数多,不是实指一千一万。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诗意:(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于谦《石灰吟》原文、注释、译文及欣赏
于谦《石灰吟》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石灰吟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才得以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注释: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闲:平常,轻松。
浑:全。
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赏析:这是一首喻体小诗,有的版本全诗作:“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此诗相传为于谦十多岁时所作。
古人写诗往往讲究寄托,即将自己的情感寄寓于某种事物的描写之中。
“托物喻志”是我国诗歌的传统手法,《石灰吟》正是此类作品,字面上四句诗都是写石灰,实际上语语双关,写得十分精巧,毫无雕琢感。
所描写的事物与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丝丝入扣,十分贴切。
首句是写石灰石从深山中被开采出来。
“千锤万凿”描写了开采过程中石灰所受的磨难。
石灰本无生命,但在于谦笔下被赋予了生命,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石灰石从深山来到世间,“出”字也带有主动出世的意味。
第二句是说石灰石变成石灰所经过的焙烧过程,“若等闲”同样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是充满生命感的描写。
这比第一次的磨难更为酷烈,石灰毫不畏缩退避,反映了石灰崇高的献身精神。
这里的石灰已不仅仅是一种物质,而是一个闪光的象征形象了。
后两句继续写石灰的生产过程,“粉身碎骨”是指石灰石经过焙烧,变成粉末状的石灰,然后,最终被人们用之于粉刷建筑物等,在人间留下一片清白之色。
“粉身碎骨”是一种比脱胎换骨更为酷烈的磨难。
但是对待这种磨难,它却同样处之泰然。
因为石灰抱定宗旨:“要留清白在人间”,造福于人,不惜毁灭自己,是它唯一的追求。
《石灰吟》原文、译文及注释
《石灰吟》原文、译文及注释
题记:
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原文:
石灰吟
明代-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对照翻译: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石灰吟赏析简短
石灰吟赏析简短1.《石灰吟》的意思与赏析(赏析尽量简短一些也不要太少)《石灰吟》的大意是: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的石头,对烈火的焚烧看得平平常常。
只要能把自己的清白留在世界上,粉身碎骨也不怕。
全诗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在人生道路上清清白白做人的高尚情操。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骨碎身浑不怕”。
“粉骨碎身”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答案补充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2.石灰吟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古诗今译]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若等闲。
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头的颜色那样青白分明,现在多用“清白”)长留人间。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击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古诗石灰吟翻译赏析
古诗石灰吟翻译赏析《石灰吟》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
其古诗全文如下: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前言】《石灰吟》是明代民族英雄、政治家于谦的一首托物言志诗。
这首咏物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尤其是作者那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翻译】(石头)只有经过多次撞击才能从山上开采出来。
它把烈火焚烧看成平平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鉴赏】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b/206htm。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部编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石灰吟》原文+注释+翻译+赏析+试题
石灰吟体裁:诗题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名字:于谦年代:明代描述: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官至少保,世称于少保。
汉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钱塘县人。
因参与平定汉王朱高煦谋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担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抚。
明英宗时期,因得罪王振下狱,后释放,起为兵部侍郎。
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钰监国,擢兵部尚书。
于谦力排南迁之议,决策守京师,与诸大臣请郕王即位。
瓦剌兵逼京师,督战,击退之。
论功加封少保,总督军务,终迫也先遣使议和,使英宗得归。
天顺元年因“谋逆”罪被冤杀。
谥曰忠肃。
有《于忠肃集》。
于谦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翻译: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原文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译文: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赏析:赏析一:创作背景相传有一天,于谦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于谦深有感触,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据说此时于谦的才十二岁,他写下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赏析二:思想内容此诗借吟石灰的锻炼过程,表现了作者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以保持忠诚清白品格的可贵精神。
赏析三:艺术特色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石灰吟古诗原文翻译及注释
石灰吟古诗原文翻译及注释《石灰吟》是人教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学的一篇古诗,又明代诗人于谦所著,以下精心整理了《石灰吟》古诗的原文、翻译、词语注释、作者简介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学习。
【原文】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翻译】(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词语注释】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5.人间:人世间。
【作者简介】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明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廷益,号节庵[ān]。
永乐进士,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xù]之叛。
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
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
正统十一年(1446年)进京觐见因不向王振献媚送礼,引起王振不满遭其暗地指使其党羽李锡给他加上对皇帝不满的罪名下狱论死。
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
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瓦剌俘获,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升任兵部尚书。
明代宗即位,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抵御瓦剌大军。
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
也先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
和议后,于谦仍积极备战,挑选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得以安宁。
当时朝务繁杂,于谦独运征调,合乎机宜。
其号令明审,令行政达。
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平素俭约,居所仅能遮蔽风雨。
关于清廉的七言绝句
关于清廉的七言绝句一、1.《石灰吟》1.朝代:明代2.作者:于谦3.原文: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4.译文:石灰石经过千锤万凿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只要把高尚气节留在人世间。
5.注释: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6.赏析:此诗托物言志,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咏石灰,实际借物喻人,托物寄怀,表现了诗人高洁的理想。
全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
二、《墨梅》1.朝代:元代2.作者:王冕3.原文: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4.译文: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树,朵朵开放的梅花都显出淡淡的墨痕。
不需要别人夸它的颜色好看,只需要梅花的清香之气弥漫在天地之间。
5.注释:吾:我。
淡墨:水墨画中将墨色分为四种,如,清墨、淡墨、浓墨、焦墨。
这里是说那朵朵盛开的梅花,是用淡淡的墨迹点化成的。
满乾坤:弥漫在天地之间。
满:弥漫。
乾坤:天地。
6.赏析:此诗开头两句直接描写墨梅,最后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全诗构思精巧、淡中有味,直中有曲,极富清新高雅之气。
三、《入京》1.朝代:明代2.作者:于谦3.原文: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4.译文:绢帕、蘑菇、线香这些土产,本来应该是老百姓自己享用的,却被官员们搜刮来献给朝廷,反而给百姓造成灾殃。
我两手空空地去朝见天子,免得百姓们在背后议论长短。
5.注释:绢帕:丝织的手绢。
蘑菇:这里指形状像伞的菌类。
线香:用丝线拴着香木条,可以点燃祭祀或熏香用。
本资民用:本来是供人民使用的。
反为殃:反而成了祸害。
清风两袖:古时候把廉政称为扬清风,所以清风既指自然界的风,也用来比喻正气、清廉。
朝天:指去京城朝见皇帝。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灰吟原文、翻译及赏析
朝代:明代
作者:于谦
原文: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 / 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 / 粉身碎骨浑不怕 / 粉骨碎身全不怕)
译文
(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注释
1.石灰吟: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创作背景
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他深有感触,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于是,12岁的于谦写下的这首诗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若等闲”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意思是(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锤打才能从深山里开采出来,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烧当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惧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间。
一、诗句注释1.《石灰吟》于谦古诗:赞颂石灰。
吟:吟颂。
指古代诗歌体裁的一种名称(古代诗歌的一种形式)。
2.千锤万凿:无数次的锤击开凿,形容开采石灰非常艰难。
千、万:虚词,形容很多。
锤:锤打。
凿:开凿。
3.若等闲:好像很平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等闲:平常,轻松。
4.浑:全。
5.清白:指石灰洁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节操。
人间:人世间。
二、《石灰吟》鉴赏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
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
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
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
这首《《石灰吟》于谦古诗》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三、《石灰吟》创作背景于谦从小学习刻苦,志向远大。
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吟们煅烧石灰。
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全诗翻译赏析及
作者出处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出自明代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一作:千锤万击出深山/千鎚万击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浑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赏析这是一首托物言志。
作者以石灰
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
作为咏物诗,若只是事物的机械实录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没有多大价值。
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
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
“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
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
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
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