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总结与反思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总结与反思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总结与反思
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中,我采用了课堂讲授、实验演示和讨论互动等多种教学方法,力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植物生长素的
概念、作用和应用。

首先,我在课堂讲授环节中,结合植物生长素的历史背景和研究方法,让学生了解到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并且展示了一些相关的实验结果和数据,使学
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素的重要性和作用。

其次,我进行了实验演示,选择了一些简单易操作的植物生长素实验,让学生亲自动
手操作,观察植物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体验实验的乐趣。

通过实验演示,学生
能够更直观地了解植物生长素的效果,并提高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

最后,我设置了讨论互动环节,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对植物生长素的看法和疑惑,并
与同学进行讨论。

通过讨论,学生可以更深入地思考植物生长素的相关问题,激发学
生的思维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总结与反思中,我发现教学效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在实验演示环节,部分学生存在操作不规范和实验数据记录不准确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实验操作的
指导和规范。

其次,在讨论互动环节,学生的参与度和思维发散性有待提高,可能是
因为我没有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需要更多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和展开思考。

总之,通过教学总结与反思,我认识到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
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果,并不断
改进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植物生长素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教案标题: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生长素的概念和作用;2.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以及相关科研成果;3.掌握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二、教学准备:1.教学资料:PPT、教科书、实验材料;2.实验器材:植物生长素溶液、试管、塑料袋、手套等。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内容,复习植物生长与发育的基本知识,激发学生对植物生长素的兴趣。

2.植物生长素概念讲解(10分钟)简要介绍植物生长素是一类内源性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与发育具有重要调节作用。

可通过PPT展示植物生长素的作用图示,让学生了解植物生长素的多样性作用。

3.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20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介绍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研究历史,并重点介绍以下里程碑事件:(1)1880年,恩斯特·阿贝尔首次发现促进细胞分裂和植物生长的物质;(2)1930年,弗里茨·溫斯发现由植物胚乳提取的乙酸使麦芽的生长受到抑制;(3)1926年,弗里茨·K·哈斯特提取并命名植物生长素;(4)1940年代,肯尼斯·V·篮主导的研究揭示植物生长素的生物合成途径;(5)1950年,卡尔·斯科格朗首次合成植物生长素。

学生可通过讨论,总结出这些科学家对于植物生长素研究的贡献。

4.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30分钟)(1)分类介绍:通过PPT展示,讲解植物生长素的分类、名称和作用。

(2)作用机制:以生活中常见的植物为例,比如青蒿、脱落酸、激素调节等,通过图示和实验视频展示,讲解植物生长素的作用机制。

可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将植物生长素溶液涂抹在维生素C缺乏的西红柿上,观察其生长情况与正常西红柿的差异。

5.植物生长素相关科研成果(20分钟)通过PPT和讲解,介绍植物生长素相关的科研成果,包括利用植物生长素调控植物生长与发育、提高农作物产量和改善植物抗逆性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历程:包括达尔文的实验、詹森的实验、拜尔的实验、温特的实验等。

2.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机制:生长素的合成部位、运输途径和作用部位。

3.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促进植物生长、调控开花结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生长素的发现历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特点。

2. 难点:生长素的作用机制,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生长素的发现实验和作用机制。

3. 结合实例,分析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生长素的发现实验、作用机制和农业生产应用的图片和视频。

2. 教学素材:相关实验报告、论文等。

3. 实验器材:植物生长激素溶液、植物幼苗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颗高大的植物和一颗矮小的植物,引发学生对植物生长差异的好奇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植物生长素。

2. 生长素的发现历程:a. 达尔文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会向光源弯曲生长,进而介绍达尔文的实验过程和结论。

b. 詹森的实验:讲解詹森如何通过实验发现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

c. 拜尔的实验:介绍拜尔的实验过程和结论,即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是极性运输。

d. 温特的实验:阐述温特如何通过实验证明了生长素的存在,并命名这种物质为生长素。

3.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作用机制:a. 生长素的合成部位:介绍生长素主要在植物的茎尖、根尖等部位合成。

b. 生长素的运输途径:讲解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过程。

c. 生长素的作用部位:阐述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作用部位,如促进细胞伸长、影响植物开花结果等。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反思|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植物生长素由具分裂和增大活性的细胞区产生的调控植物生长方向的激素。

我今日为大家细心预备了植物生长素的发觉教学设计,盼望对大家有所关心! 植物生长素的发觉教学设计一般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2节《植物生长素的发觉》教学设计郭名宾(江西省信丰中学江西赣州 341600)一、设计思路科学史可以呈现科学是永无止境的探究活动的本质特征,使人感受科学进展是一个线性累积、不断壮大的过程,领悟"变化'才是科学本身具有的惟一不变特性。

植物生长素的发觉过程正是这样一个非常好地呈现科学在本质上是相对的、可变的、处在不断修正和进展过程中的素材。

因此,本文基于以下的教学理念开展教学:问题为主线、探究为主轴、同学为主体、老师为主导,采纳问题引导探究、老师引导同学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与处理《植物生长素的发觉》编入了"达尔文、詹森、拜耳、温特等科学家的试验、评价试验设计和结论'等内容。

教材以科学探究过程为脉络来支配教学内容,具有探究性的特点;文本呈现图文并茂,具有直观性的特点,为老师实施探究式教学供应了有力支撑。

基于以上设计理念,对教材学问作了适当调整(含挨次调整),本节课只学习生长素的发觉过程和分析、评价试验设计的技能训练。

2、学情分析曾学习过"假说──演绎法'、"类比推理'等,有肯定的思索方法基础,且同学的观看、思维、规律推理等力量都较强,对植物向光性现象又有肯定的感性熟悉。

但对试验设计的各种力量(语言表达、试验分析、深化思索等)都有待提高,所以教学过程旨在培育同学的试验力量。

3、学习任务分析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觉过程;教学难点:科学试验设计的过程及严谨性分析。

通过学习,同学不仅要把握生长素发觉的过程,更要把握对简洁试验的设计、分析和评价的力量,感悟科学发觉是一个继承与创新的辨证过程,需要实事求是和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

高二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及反思_2

高二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及反思_2

高二生物必修三《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及反思扬大附中东部分校生物组周元元一、设计理念根据新课程理念, 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学科学素养, 因此, 本节课以“自主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 切实落实主体性教学, 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

二、教材分析1.地位和作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

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

通过本节的学习,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

本节内容在结构体系上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理论的认识过程和方法, 是进行探究式教学的极佳素材。

在教学中, 通过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优化课堂结构, 妙用科学史实例, 把知识的传授过程优化成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 让学生在探究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 从而渗透科学方法教育。

2.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教学难点(1)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 能力目标(1)尝试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2)进行实验设计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3. 情感目标学习科学家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科学态度以及对真理不懈追求的科学精神, 进一步激发学生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树立。

四、教学模式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 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 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 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 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 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 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 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流程: 设疑导入→引导探索→归纳总结→拓展升华五、教学程序六、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 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传统的教学中, 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 学生默默地听, 课堂气氛沉闷, 教学效率低下, 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高中生物_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章.第一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教材分析植物激素调节一章是必修3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与调节内容,揭示了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与第1、2章内容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即在个体水平上对生命系统进行研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作为本章第一节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究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是本节重点,涉及一系列经典的科学实验,教学时应让学生尝试像科学家一样去思考如何设计对照实验,如何从实验现象中去推理、归纳和发现。

“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是本节的难点,通过“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归纳出了科学实验设计的一般方法,在此基础上利用本节教材中的“技能训练”,学生就能较顺利地完成“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

二、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两章内容的学习,对生物体的调节方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必修一中已经学习过“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酶本质的探索过程”等多个包含生物科学史的内容,对科学研究的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激发学生进行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2.能力目标:①尝试分析经典实验,提高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②通过对科学家实验的分析和技能训练,提高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3.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四、重点和难点分析1.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2.难点:科学实验设计和推理的严谨性分析。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六、教法分析1.在探究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层层设疑、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doc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出示两幅图片, 学生活动出示阳台上的一盆分析信息分设计意图(1)通过相关信息的枝条外伸的花并提问:可能是哪种子的含 分析,引出章标题。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一、 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本节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来讲,与前面知识形成对比,能反映植物和 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差异。

本节也是高考的热点。

二、 学生情况分析本章内容在学牛学习《动物和人体牛命活动的调节》之后,顺应了学生学习 知识的逻辑,有利于学生接受新的知识。

高中学生观察思维能力较强,但逻辑思 维能力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 应注重启发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理解能力三、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通过学习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知道科学发现是不断积累的过程。

(2) 通过分析实验设计方案,提高学生设计实验、分析实验和得出结论的能 力。

2、 能力目标(1) 探究牛长素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

3>情感冃标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历程感受科学探究的曲折过程。

四、重点和难点牛长素的发现过程五、教学难点达尔文实验结论得出对达尔文实六、教学策略在本节课里,先结合素材讲解设计和观察实验的思路和要点,然后再由学生 自行设计分组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讨 论,开放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促进 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七、教学过程导入 环境刺激引起这株植物生长方向的义。

分析向(2)培养学生对常见改变?这种改变有什么意义?教 光性产生的 现象的分析能力并引 师提出问题: 原因和意义出木节课的标题教师:许多人可能对植物向光性的班内讨论 培达尔现彖熟视无睹,然而,正是对向光全班交流、养学生初步设计实验 文的性的研究,引导人们揭示出了植物讨论。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与反思
A.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B.向光性与尖端无关
C.尖端是感光的部位D.尖端能产生某种促进生长的物质
4.在一个切去尖端的燕麦胚芽鞘上端,中央放上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用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只生长不弯曲。这说明 生长素能促进生长 单侧光能引起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尖端 生长素能由尖端向下部运输()
4.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培养学生探究问题与设计实验的能力及创新意识。
归纳总结:
教师让学生分析、总结本节的主要内容:
1、胚芽鞘向光性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造成的。感受光的部位是胚芽鞘的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
2、生长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注意不是细胞分裂。
3、生长素的产生的主要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运输的方向分极性运输和非极性运输两种,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生长素的主要分布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是新课程标准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三章第1节的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有关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基础上学习的。学生对激素调节的机理有所理解。通过本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和生长素的发现、运输及分布。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主体性教学目标,以“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为学生学习的三个基本维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为指导,以侧重科学方法教育为归宿,本节课采用“引导探究”教学模式,融合讨论法、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并配以多媒体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模拟科学发现过程,进行分析、讨论、归纳和总结。
这种方向的改变发生在植株幼嫩的部分。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景,以此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引导探索:
一、植物向光性的概念
指导学生阅读P46第一节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生物《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三第三章第1节,是在对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和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基于对植物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方式——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的学习,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植物个体水平的稳态和调节,并与1、2章内容并列共同组成生物有机体稳态调节知识体系。

本节作为本章的第一节内容,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的作用——促进生长,这为进一步学习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的应用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说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训练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长素发现过程。

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四、学情分析通过前两章内容的学习,学生对于人和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和稳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又是怎样的呢?它与动物的调节方式又有什么区别?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是有很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

学生在高一的时候已经学习了一些简单的实验设计,并且在学习孟德尔豌豆实验时,又学习了“假说演绎法”,已经有了基本的生物学科素养,小组合作意识较强,所以对于本节课“生长素的发现历程”的四个实验的设计,以及层层递进的推理过程都能很好地理解。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3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了解达尔文、拜耳、郭葛等科学家的实验思路和方法。

2. 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如光照、温度、浓度等。

3. 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显微镜、琼脂块、植物幼苗、生长素溶液等。

2. 教学用具:PPT、黑板、实验报告册等。

3. 视频资料:达尔文、拜耳、郭葛等科学家的实验视频。

4. 课前预习:学生了解达尔文、拜耳、郭葛等科学家的生平及实验背景。

5. 课后作业:完成实验报告,总结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及作用。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分为四个部分:导入新课、新课教学、课堂讨论和总结以及课后作业和反思。

1. 导入新课:首先,我们将通过展示一些植物生长的实例,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生长的规律和影响因素。

同时,我们将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植物会朝着阳光生长?”“为什么植物会弯曲生长?”等,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教学:我们将通过讲述科学家们探索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来帮助学生理解植物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影响因素。

这部分的教学将分为几个阶段:(1)展示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史,介绍相关科学家及其贡献;(2)详细解释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特点;(3)通过实验展示生长素的作用,让学生直观了解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4)介绍不同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差异。

3. 课堂讨论和总结:在学生对新课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们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身对植物生长的理解,讨论如何更好地促进植物生长。

讨论结束后,我们将进行课堂总结,概括植物生长素的主要特点和作用,以及其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

4. 课后作业和反思:最后,我们为学生布置一些与植物生长素相关的作业,如撰写一篇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的小论文,或者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验证生长素的作用等。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通用5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学工作更加有效地进行。

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模块,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1节《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主要包括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两部分内容。

通过观察现象总结向性运动的概念。

通过探究活动弄清生长素发现过程及其作用。

重点介绍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等科学家100多年前的实验,从而揭示了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高中教材中利用科学研究的过程来呈现科学知识的部分并不多。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就是其中比较完整地反映出科学研究的全过程。

本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科学探究素材。

植物向性运动的内容与“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有关,对理解适应性等有重要意义。

生长素的内容牵涉到植物的个体发育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向性运动的概念。

(2)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学科王(3)理解植物向光性原因,生长素产生、分布和运输。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初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

(2)运用生长素作用原理分析解决农业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植物生长素发现过程的介绍,学习科学家的思路、方法观察、假说、实验验证的同时,培养学生科学的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的发展使一个继承、修正、补充、创新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学会一整套科学的研究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本校绝大多数学生生长在农村,对于植物向光性现象,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接触,具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高二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逐渐增强,面对新奇而富于思考的问题,学生有探究的欲望。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包括达尔文的燕麦胚芽鞘实验、詹森的实验、拜尔的实验、温特的实验等。

2. 生长素的作用:促进植物生长、促进插条生根、控制植物方向等。

3.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如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生长素的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生长素的作用机制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2. 实验法:引导学生进行生长素作用实验,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制作PPT,准备实验器材。

2. 学生准备:预习生长素相关知识,分组准备讨论话题。

教案内容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需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原因。

2. 新课导入:介绍生长素的发现过程,逐一讲解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的实验及其结论。

3. 生长素的作用:讲解生长素在植物生长、插条生根、植物方向等方面的作用。

4. 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介绍生长素在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方面的应用。

5. 生长素的发现与农业生产实践:分析生长素发现对农业生产的意义,讨论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改进措施。

七、课堂互动:1. 提问: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哪位科学家提出了生长素的化学本质?2. 回答:温特3. 提问:生长素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有哪些?4. 回答: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产量等八、课堂实验:1. 实验目的:观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反思篇1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更谈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后,教师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

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

本教学设计依据课程标准,挖掘了教学内容中的科学探究内涵,充分利用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达尔文、詹森、拜尔和温特的实验。

既包含了科学家持之以恒的宝贵品质,又反映了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过程(将胚芽鞘进行各种处理)。

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造性思维品质。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的教学反思篇2本节是高中生物实验教材必修③《稳态与环境》第3章第1节的内容,是本章后面几节的过渡,1课时。

安排在第1章《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以及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来讲,与前面所学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能反映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差异。

本节以科学探索的过程为脉络安排教材内容,以科学发现中折射出的科学研究的严谨与科学的魅力为主线。

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曲折及发展历程,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及发展的科学观。

本节的教学重点是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而教学难点是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前面两章的内容,对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有明确的认识,进而能猜测到植物的生命活动也受到某种方式的调节。

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事例,如植物生长与阳光有关。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3章 第1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发展素的发现过程,掌握发展素的作用,理解发展素对植物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科学的钻研方法,提高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家们的探索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发展素的发现过程,掌握发展素的作用。

2. 教学难点:实验探究的设计与实施,分析实验结果,理解发展素对植物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准备教学PPT和相关实验器械。

2. 准备引导性问题和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发展素的发现过程。

3.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前进行实验培训和指导。

4. 准备教室讨论的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发展素对植物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是《植物发展素的发现》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面。

教学过程的设计将盘绕这些目标展开。

1. 导入新课:起首,通过展示一些与植物发展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植物发展的奥秘。

然后,简要介绍科学家达尔文和温特的钻研效果,为后续教学内容做铺垫。

2. 探究实验:展示达尔文和温特做的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实验过程和结果,理解发展素的发现过程。

这个环节中,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展示效果等形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讲授理论知识:向学生介绍发展素的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发展素的生理作用、植物体内产生发展素的主要部位、发展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和分布等。

这部份内容可以通过PPT讲解和问答的形式进行。

4.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思考摩登生物学技术在植物发展素钻研中的应用,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等。

同时,通过展示一些与植物发展素相关的实际应用案例,如植物发展调节剂的应用等,让学生了解发展素在摩登农业中的重要性。

5. 教室互动:鼓励学生提出自己对发展素钻研的疑问,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见解和思考方式,通过交流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造力。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和反思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 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3.理解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

能力目标进行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和实验结论的评价。

|德育渗透点1、领略在生长素发现过程中科学家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和严谨的科学方法;2、领略生长素的发现是多位科学家不断探索的过程,呈现科学发现的艰辛和科学家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教学难点: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

教材处理:本节授课时间为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授课内容为: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2.植物向光性的原因第二课时授课内容为:植物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教具:多媒体平台(课件)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先观察→讨论分析→归纳总结→形成概念原理的教学方法。

先让学生“参与”科学家的实验,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然后让学生议论、讨论,再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最后给出科学家的看法.这样使学生向科学家那样来进行思维,去体验科学实验的推理性思维。

在此过程中及时渗透科学史、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设计实验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在教学手段上,采用了多媒体及自制教具辅助教学,目的在于加强直观性和生动性,这样既有利于突出重点,又有利于突破难点。

教学过程:一、引入@通过观察自培绿豆芽的生长情况引入植物向光性的概念。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和认知期待,促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问题,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被激发,为学习新知识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二、生长素的发现(一)19世纪末,达尔文实验实验材料:金丝雀虉草的。

(课本47页“相关信息”)1.介绍达尔文探究任务1(1)提出问题: 胚芽鞘的生长是否具有向光性(2)作出假设:单侧光照射,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3)实验验证:实验组单一变量:。

实验现象:实验组;对照组;&(4)得出结论:在单侧光照射下,胚芽鞘的生长具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教学设计及反思
一、设计理念
提倡“自主学习”生“生合作学习”还.学生学习的自主权,使学习真正成为学
生自己的事情。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赋予学生学习的权力和责任,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转变以往外在、被动、从属型的学习状态,把学习变成人的主动性、独立性与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学习成了课堂的中心,学生成了课堂的主角,课堂成为基于学生的学习、展示学生的学习、交流学生的学习、深化学生的学习的真正的学堂。

b5E2RGbCAP
二、教材分析:
本课的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本课题的参考课时为1课时。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一节作为本章开篇一节层层深入揭示了植物向光性这一生命现象是在生长素调节作用下产生的个体适应性,随着生长素的发现学生认识到植物激素的存在,并初步了解生长素作用一促进生长,这也为继续探索第二、三节生长素的其他生理作用及激素应用奠定基础,本节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p1EanqFDPw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概述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②说明植物向光生长的原因。

③了解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2.能力目标:
①体验发现生长素的过程和方法。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实验的设计方法。

②训练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养成良好的生物学素养。

3.情感目标:
利用生长素发现过程进行科学发展史教育,学生关注生活现象,体验科学发现之美,形成积极探索、勇于进取的求知精神和追求真理的良好意志品质。

DXDiTa9E3d
四、教学重点:
生长素发现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

在科学研究与发现的历史过程中,不断发生着观察(包括实验观察)、根据观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根据分析提出假说和对假说的求证活动。

课文中所介绍的生长素发现历史中的三个实验,完整地再现了一个假说的提出和求证过程,是对学生进行科学史教育的极好素材。

同时也是学生体会科学研究的实验方法以及严谨的思维逻辑过程。

RTCrpUDGiT
五、教学难点:
① 生长素发现的实验设计,及科学实验设计的严谨性分析是本节的教学难点。

在探索胚芽鞘向光生长的过程中,以科学的严密的逻辑思维引导学生层层设疑、
合作探究设计实验来解决。

这个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难度也有挑战性,运用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解决这个教学难。

初步学会遵守实验设计中的单一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学会分析实验设计,得出相应结论,训练逻辑思维的严密性。

5PCzVD7HxA
② 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形态学上端等缺乏感性认识,通过图片展示加深印象,感悟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换。

jLBHrnAILg
六、教学方法:
通过自主学习,生生合作制定探究方案、预测结果、得出结论,突出知
七、学法指导:
创设情境、引领探究;分析比较法、小组讨论法等。

在本节课里,先结合素材讲
解设计和观察实验的思路和要点,然后再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参与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讨论,开放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知识的迁移能力,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xHAQX74J0X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直观展示、激情置疑】
利用教室内的一盆植物,向光弯曲生长,导入本节课的教学。

设问:
1、环境中哪种刺激引发了这种现象?
2、茎弯向窗外生长对它的生活有什么益处?
植物茎为什么会向光生长,在这个过程中植物体是怎样调节的?让我们一起探索“生长素的发现”。

[二]、新课【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探究者,学生可以通过合作共同完成】
(一)、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实验
首先介绍科学的研究方法: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说一设计实验一验证假说-
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用科学方法探究植物生长具有向光性】
生活发现:受到单侧光照射时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会向光弯曲生长提出假说:
⑴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有关
⑵ 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⑶ 弯曲生长部位在胚芽鞘尖端以下
⑷单侧光作用下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验证假说:你能设计实验验证你的假
说吗?写出主要实验步骤,并预测实
验结果。

(下列实验材料根据需要供你选择)材料:胚芽鞘若干、单侧光源、刀片、不透
光锡箔、记号笔教师指导:分别指导4 个小组学生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完善实验方
案。

小结:实验设计中要注意的问题
① 实验材料的选择;②自变量的设置及可操作性;③ 因变量的预期及测量方法;④ 无关变量的控制;⑤ 对照实验的设置和原则。

LDAYtRyKfE
1:探究向光性与尖端有关
2:探究感光部位在尖端
3:探究弯曲生长部位在尖端下部
4:单侧光作用下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设问:根据这些实验,你怎样解释胚芽鞘生长具有向光性?
结论:单侧光照射时尖端产生某种影响,这种影响传递到下部,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Zzz6ZB2Ltk
过渡语:这种影响是什么呢?
2、詹森拜尔温特实验推测:尖端产生影响引起下部弯曲生长,这种影响一定能传
递到尖端下
部。

【自主学习、突破重难】
学生阅读教材内容,回答问题:
① 说詹森实验的巧妙之处,你怎样设计对照试验?
② 拜尔怎样解释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对比达尔文向光性试验想一想该实验为什么在黑暗条件下进行?
③你能否用该实验得到的启示来解释单侧光引起弯曲生长的原因?
④温特是怎样找到这种刺激的?他为什么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学生阅读思
考交流各自认识、互补完善、教师指导规范学生小结。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生长素的发现与提取,强调其化学本质。

设计意图:这些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学的方式获得。

设问:除生长素外,植物体还有哪些激素?它们共同特点如何?
幻灯片展示:赤霉素、乙烯、细胞分裂素的共同特点:⑴由植物体内产生
⑵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
⑶ 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
过渡语: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运输特点和分布部位怎样?
(二)、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教师展示植物图片,学生识图并思考生长素的相关问题。

设计意图:学生对芽、顶端分生组织、形成层、形态学上端等缺乏感性认识,展示图片加深印象,训练抽象思维能力。

dvzfvkwMI1
⑴ 在图中标出生长素分布部位
⑵ 规律:生长素分布在部位
【生生互动交流、补充完善】
小结:讨论:你能否从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三个环节解释胚芽鞘向光生长的原因?(三)、技能训练:评价实验设计和结论
教师强调实验结果是非常重要的证据,实验的设计、从实验结果推导出结论,逻辑要非常严密才能有说服力。

学生阅读实验及结论。

根据达尔文实验的实验设计讨论:
rqyn 14ZNXI1、这个实验的设计是否严密?
2、从实验结果到结论之间的逻辑推理是否严谨?
3、如果要验证上述结论是否正确,应该对实验方案如何改进?学生讨论回答:
1. 不严密,没有考虑将胚芽鞘倒过来放置时的情况。

2、结论不严谨。

没有实验证明生长素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
3、应该增加一组胚芽鞘形态学上端朝下的实验,以研究生长素能不能从形态学下端运输到形态学上端。

[三]、小结:师生共同总结
[四]、习题:课后习题的基础题
意图:知识的应用,强化所学知识
[五]、作业:练习册相关习题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涉及的实验,在现有的实验室条件下是不可能完成的,在传统的教学中,都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默默地听,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更谈
不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采用了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后,教师通过创设自主合作的学习情景、平等融洽的人际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由单纯的信息表达者转变成信息的加工者、组织者,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走进科学家的探究历程,在观察和思考中,愉快地学习,处于主体地位。

这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课堂充满了活力,新课改理念得到了落实。

EmxvxOtOco。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