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 审计部合规群分享-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典型模式5.31
国有企业开展融资性贸易审计的思考

现代营销上旬刊XDYX 融资性贸易是随着经济发展和融资环境变化而出现的一种新型贸易方式。
融资性贸易是指参与贸易的各方,在进行商品及服务价值交换时,依托货权、应收账款等财产收益,综合运用各种贸易手段和金融工具,实现短期融资或信用增持的目的,增加贸易主体的现金流量。
融资性贸易是融资和贸易的组合,广泛存在于大宗商品贸易领域。
最初的参与者是以银行为主的金融机构。
随着2012年以后国内钢材贸易的崩盘,众多钢材贸易商破产,致使为其提供融资的银行承受了大额损失。
这些事件使金融业对从事大宗商品贸易的民营企业贷款业务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审核制度。
一方面,民营企业贷款难,直接融资成本高、程序复杂,因而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将目光转向了资金充沛、授信等级较高的国有企业。
另一方面,部分国有企业在主营业务收入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同时面临绩效考核压力,融资性贸易在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可为国有企业短期内带来较高的收入和利润增长,因此部分国有企业愿意铤而走险。
国有企业参与的融资性贸易行为,使国有企业扮演了金融机构的角色,却没有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给国有资产安全带来了极大的隐患,一旦上下游企业资金链断裂,出资的国有企业便成了风险的承担者,造成国有资产的损失。
国有企业参与融资性贸易,会使企业面临巨大风险。
在法律层面,有的融资性贸易合同并无真实货物交付,这种合同在面临司法界定时,有可能会被认为是名为买卖实为借贷的无效合同,致使企业权益无法得到法律保障,面临法律风险。
在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开具上,企业间互开增值税发票的行为,也面临被审计机关认定为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法律风险和税务风险。
即便国有企业参与融资性贸易顺利开展的情况下,也会使国有企业对此类业务产生依赖,影响主营业务的开展。
国有企业应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狠抓品牌建设和质量提升,推动产业迈向价值链高端,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国有企业与金融机构理应各司其职,各自发挥其应有作用。
国有企业融资模式

国有企业融资模式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责任。
为了满足企业发展的资金需求,国有企业不断探索和创新融资模式。
本文将对国有企业融资模式进行探讨,并分析其特点和优势。
一、股权融资股权融资是国有企业融资的一种常见方式。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发行股票的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企业的发展。
这一模式可以增加企业的融资来源,提升企业的实力和竞争力。
同时,股权融资也可以引入市场机制,促进企业的规范化运作和市场化改革。
二、债券融资债券融资是国有企业常用的融资模式之一。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发行债券的方式向市场募集资金。
债券投资者以购买债券的形式进行投资,并获得一定的利息回报。
债券融资具有资金成本较低、期限较长等特点,可以有效满足国有企业的长期资金需求。
三、银行贷款银行贷款是国有企业常用的融资方式之一。
国有企业可以通过与银行签订贷款协议,从银行获取资金支持。
银行贷款具有灵活性强、利率相对较低等特点,可以满足企业短期和中长期的资金需求。
此外,银行贷款还可以借助政策性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
四、国有资本运营国有资本运营是一种综合性的融资模式。
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国有企业可以优化资产配置,增加资本运作的效益。
国有资本运营主要包括资产重组、资产证券化、资产租赁等方式,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五、政府专项资金政府专项资金是国有企业融资的一种重要方式。
国家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或提供补贴资金等方式,直接向国有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政府专项资金的优势在于可以有针对性地满足国有企业的特定需求,促进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的发展。
六、境外融资境外融资是指国有企业通过发行外币债券、境外上市等方式,在国际市场上筹集资金。
境外融资可以扩大国有企业的融资渠道,降低资金成本,拓宽企业的国际化视野。
然而,境外融资也面临着汇率风险、政策风险等挑战,需要谨慎管理。
总结起来,国有企业融资模式多种多样,灵活多样的融资方式为国有企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浅析国有企业开展的融资性贸易及风险防范

现代经济信息192浅析国有企业开展的融资性贸易及风险防范孙祎楠 同煤集团审计部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各企业所需资金不断扩大。
与大型企业、大型国有企业比较,一些中小企业取得银行贷款就存在一定困难。
在发展过程中,中小民营企业为了取得更多资金,会联合国有企业进行贸易合作,各取所需,从而形成了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
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形成、类型、风险进行分析,找出防范风险的方法,促进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F71;F83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6-0192-01一、融资性贸易产生的原因融资性贸易,是指以融资为目的,贸易为手段,放大自身规模的贸易。
表面称为代理贸易,实质为融资性贸易。
由于经济增速下滑,国有大中型企业经营收入和利润逐渐放缓。
随着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逐渐放大,而受国家稳健货币政策和银行信贷规模收紧、资金投放方向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资金供求矛盾不断突出。
从而形成了民营企业发展无资金,国有企业资金剩余的现象,这种资金供求不平衡促使了融资性贸易的发展。
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联手,以贸易形式,国有企业通过支付货款等方式向民营企业提供资金,再向确定好的销售方转让货物,从中获取一定差价。
在融资性贸易正常进行的情况下,国有企业不但可从中赚取一定的利润,而且也能在短期内拓宽业务范围,做大公司营业规模,这使得大多数国有企业在明知存在贸易风险的情况下,也不愿意放弃融资性贸易业务的开展。
二、融资性贸易的类型融资性贸易通常表现为一系列买卖合同构成的贸易链条,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循环买卖形式循环贸易是通过相同企业,或者关联企业之间签订内容相同的多份买卖合同,形成一个闭合的货物流转回路,帮助融资方取得资金在一定时间内的使用权,同时无需发生实际的货物流转。
随着中间环节的增加,或者货权凭证最终流向合同的关联企业,使得循环贸易的交易结构可以变得更加复杂。
融资性贸易国企案例

融资性贸易国企案例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融资性贸易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融资性贸易是指进出口贸易中,为了解决资金短缺问题,出口商或进口商通过向金融机构融资,以便能够顺利完成交易。
本文将以某国企的融资性贸易案例为例,探讨其融资性贸易的实践经验和启示。
某国企是一家专业从事工程机械设备进出口贸易的公司,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需要不断拓展业务,扩大市场份额。
然而,由于行业特点和市场环境的影响,公司在开展国际贸易过程中经常面临资金周转不灵、资金压力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公司积极寻求金融机构的支持,通过融资性贸易来支持公司的进出口业务。
首先,公司与多家银行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通过抵押、质押等方式获得了一定的融资额度。
在与客户签订合同后,公司将合同作为抵押物向银行申请融资,以解决货款回笼周期长的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公司成功解决了资金周转不灵的困境,保证了进出口业务的正常开展。
其次,公司充分利用了国家政策支持和金融创新产品,积极申请了进出口融资保险、跨境融资等金融产品。
这些金融产品不仅为公司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易风险,提高了公司的国际竞争力。
通过这些金融工具的灵活运用,公司在国际贸易中取得了一定的优势,实现了进出口业务的稳步增长。
另外,公司还通过多种方式优化了资金运作,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
例如,公司与供应商、客户签订了供应链金融协议,实现了货款的快速结算和资金的循环利用。
此外,公司还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创新,采用信用证、保函等方式,降低了交易风险,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通过上述实践经验的总结,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启示,首先,国企在开展融资性贸易时,应充分发挥金融机构的作用,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多渠道获取融资支持。
其次,国企应充分利用国家政策支持和金融创新产品,降低交易风险,提高国际竞争力。
最后,国企在资金运作方面要灵活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优化资金结算方式,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如何开展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审计

如何开展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审计国资委多次发文禁止央企从事融资性贸易,但仍存在部分央企违规从事融资性贸易发生损失的情况。
为充分发挥审计的监督职能,本文深入剖析了托盘贸易、循环贸易、委托采购三种融资性贸易形式,分析了每种贸易形式存在的风险点,并从购销合同、业务运作模式、资金流、实物流、财务报表为切入点等五个方面,结合融资性贸易的主要特征,对如何开展融资性贸易审计提出审计建议。
标签:融资性贸易;贸易形式;风险;审计为防范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国资委自2013年来多次发文禁止中央企业从事融资性贸易。
即便如此,仍存在个别中央企业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2017年国资委对中铁物资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造成重大损失进行了通报。
中央企业内部审计作为监管部门,应充分运用审计方法和審计技巧,及时发现并制止融资性贸易业务,对所属企业实施有效监督。
一、融资性贸易定义由于部分民企存在经营风险高、财务信息不真实、多头抵押、逃避债务等不规范行为,银行从规避风险角度,更倾向于将资金放贷给资信相对较好的国有企业,从而形成了市场上国有企业资金充裕、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状况。
为解决流动性资金不足,民营企业通过与信用较好的国有企业合作,利用国有企业资金优势及考核需求,将国企纳入贸易链中,以国企名义与客户签订贸易合同,取得银行融资,销售货物后返还一定手续费给相关国企。
这种参与贸易的各方主体在商品及服务的价值交换过程中,依托货权、应收帐款等财产权益,综合运用各种贸易手段、金融工具及担保工具,实现获得短期融资或增持信用目的,从而增加贸易主体的现金流量,就是融资性贸易。
融资性贸易形式为贸易,实质为融资。
二、融资性贸易主要形式及风险根据提供资金方的融资方式,融资性贸易分为买卖型融资性贸易和增信型融资性贸易。
买卖型融资性贸易包含托盘贸易形式、循环贸易形式、委托采购形式;增信型融资性贸易包含质押监管贸易形式、仓储保管贸易形式、保兑仓形式、保理形式。
其中,买卖型融资性贸易是融资性贸易最常见的形式。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分析及防范

《经济师》2019年第9期摘要:近年来,国有企业参与开展融资性贸易引发了大量的法律纠纷和风险事件,给国有企业带来较大经营风险和资产安全风险,国务院国资委已多次印发文件,明确中央企业严禁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要求进一步加强贸易业务管控及关键环节的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不断提高贸易业务的风险防范和管控能力。
文章从国有企业如何识别和防范融资性贸易风险,加强贸易业务的管控,提出风险防范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中图分类号:F2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9)09-272-03自2013年以来,钢贸联保爆雷、青岛港大宗商品融资诈骗事件发生、多家中央企业因融资性贸易被查处,国务院国资委已连续下发监管文件:2013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央企业大宗商品经营业务风险防范有关事项的紧急通知》明确:严禁开展无商品实物、无货权流转或原地转库的融资性业务,将仓单(货物)质押融资业务纳入高风险业务管理。
2015年《关于6家中央企业所属子企业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等业务有关问题的通报》,严格禁止无商业实质的融资性贸易业务。
2017年《关于进一步排查中央企业融资性贸易业务风险的通知》,明确了融资性贸易的特征,要求彻底排查融资性贸易,一经发现要立即停止退出,并严禁开展“空转”“走单”等各类虚假贸易业务。
要求进一步加强物资采购和产品销售管控,对涉及的授信额度、客户信用、合同签订、仓储商选择、存货监控、资金支付等关键环节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不断提高贸易业务风险防范和管控能力。
现实中,仍存在部分国有企业对融资性贸易风险认识不足,监管不到位,引发了法律纠纷和资金风险,对融资性贸易风险的管控应引起国有企业的高度重视。
一、融资性贸易的概念及特征融资性贸易是指参与贸易的各方主体在商品及服务的价值交换过程中,依托货权、应收帐款等财产性权益,综合运用各种贸易手段、金融工具,实现短期融资或增加信用目的,增加贸易主体的现金流量。
融资性贸易国企案例

融资性贸易国企案例融资性贸易是指企业通过融资手段进行国际贸易活动的一种方式。
国有企业在融资性贸易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下面我们以某国企为例,来探讨融资性贸易国企案例。
某国企是一家以出口贸易为主要经营业务的大型国有企业,主要产品包括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工产品等。
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加剧,该企业迫切需要获得融资支持,以应对市场变化和扩大出口规模。
因此,该企业决定通过融资性贸易来获取资金支持。
首先,该国企与国内银行进行合作,通过签订融资协议和担保协议,获得了一定额度的贸易融资。
这些资金将用于支持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业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其次,该国企与海外客户进行合作,通过签订长期合作协议,获得了一定额度的预付款和预付货款。
这些资金将用于支持企业的生产和出口业务,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生产能力。
同时,该国企还与境外银行进行合作,通过签订融资协议和担保协议,获得了一定额度的跨境融资支持。
这些资金将用于支持企业的出口业务和风险管理,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和风险防范能力。
通过以上的融资性贸易实践,该国企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首先,企业的出口业务得到了有效支持,出口规模和市场份额得到了提升。
其次,企业的资金周转和生产能力得到了有效保障,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最后,企业的国际市场拓展和风险防范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得到了增强。
综上所述,融资性贸易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融资性贸易,国有企业可以获得资金支持,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实现可持续发展。
因此,国有企业应积极开展融资性贸易,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国有企业贸易业务的合规风险及对策刍议

国有企业贸易业务的合规风险及对策刍议金隅集团在促进产业全面协同发展过程中,有效整合内外部资源,围绕主业开展了煤炭、钢材、铁矿石等大宗商品贸易业务。
近年来,金隅集团在全面推进合规管理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强化贸易合规管理,深化合规管理与业务融合,以应对日趋复杂严峻的形势,为集团整体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一、融资性贸易与监管政策融资性贸易并非严格的法律概念,现行法律、行政法律层面并无关于融资性贸易的相关规定。
一般认为,融资性贸易是指在商品及服务的价值交换过程当中,依托货权与应收账款等财产性权益,并综合运用各种交易手段、金融工具及担保工具,实现获得短期融资或增持商业信用的目的,从而增加参与交易主体的现金流量(或信用评级)的行为,简言之即“以贸易的名义,实现融资目的”。
近年来,国有企业在开展贸易业务过程中,因参与融资性贸易引发的重大风险事件并不鲜见,国资监管机构对融资性贸易的监管态度从“适度压缩”到“加强风险防范”,2023年10月12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规范中央企业贸易管理严禁各类虚假贸易的通知》(国资发财评规〔2023〕74号文,以下简称“十不准”),以“零容忍”严格管控虚假贸易。
二、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合规风险国有企业在融资性贸易中往往不参与实际经营,对上下游的客户管理及货物交付等环节控制程度低,一旦市场价格波动、经济形势下行、企业资信问题等因素导致民营企业不履行合同、不及时还款等现象,国有企业存在极大风险:(一)资金链断裂风险由于融资性贸易占用资金较大,一旦贸易链条中某一环节资金链断裂,国有企业将面临重大资金损失,甚至引发财务危机,陷入经营困境,并进而引发违约、信用评级下调等信用风险。
(二)无商业实质导致行政处罚开展违规贸易业务不仅影响主业发展,还会因虚增收入、利润和资产导致财务数据失真,可能导致企业被税务机关认定为虚开增值税发票而受到处罚;上市公司及相关责任人则可能因开展融资性贸易被证监会行政处罚。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措施

该国有企业在融资性贸易领域实现了创新突破, 开发出新型融资模式,如应收账款融资、存货融 资等,提高了融资效率和灵活性。
企业注重技术驱动和数字化转型,通过引入先进 的技术和数字化解决方案,提升融资性贸易的智 能化、自动化水平,降低操作风险,增强市场竞 争力。
THANKS
更新法规内容
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及时修订和完善融资性贸易政策法规,以 适应新的贸易形式和风险特点。
强化法规宣传
加大对融资性贸易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相关人员的 知晓率,增强法规的执行力度。
建立健全监管体系
设立专职监管机构
成立专门的融资性贸易监 管机构,负责监管国有企 业的融资性贸易活动,确 保合规性和风险控制。
多元化融资方式
国有企业通过融资性贸易采用了多种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商 业票据、应收账款融资等,以满足资金需求。
国际贸易参与
国有企业的融资性贸易活动不仅限于国内,也积极参与国际贸易, 促进了国内外市场的互联互通。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面临的问题
01
02
03
资金风险
融资性贸易涉及大量资金 流动,国有企业可能面临 资金链条断裂、债务违约 等风险。
国有企业融资性 贸易措施
汇报人: 2023-11-21
目录
• 融资性贸易概述 •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现状及问题 • 加强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监管的
措施 • 推动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创新发
展的措施 •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案例分析
01
融资性贸易概述
融资性贸易的定义
企业间采取类似商业信用或预付等方式
01
债券融资
积极发行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等债务融资工具, 降低融资成本,优化债务结构。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措施

加强政策支持力度
制定优惠政策
政府可以通过减免税收、给予补贴、提供担保等方式,为国有企业提供更多 的政策支持,帮助其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贸易竞争力。
设立专项资金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国有企业开展融资性贸易,增强其资金实 力和业务能力。
提高企业风险管理意识
加强内部控制
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规范业务流程,加强风 险管理和控制,降低融资性贸易风险。
• 国有企业参与融资性贸易的原因和风险: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在参与融资性贸易方面具有 一定的优势,例如政策支持、信用条件较好等。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和风险,如过度融资、杠杆率过高 等。此外,一些国有企业还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即当企业面临破产或清算时,政府往往会选择救助 ,这也会增加企业的风险。
取得的成效
促进国有企业转型升级
融资性贸易的发展,使国有企业能够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加快 了技术研发和设备更新,进而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拓宽了融资渠道
融资性贸易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使国有企业能够拓宽融资渠道 ,不再仅仅依赖银行贷款和发行股票等传统融资方式。
提高了企业竞争力
融资性贸易措施的实施,使国有企业能够更好地掌握市场信息和 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展望
未来对于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研究可以朝着以下几个 方面展开:首先,深入研究融资性贸易的理论基础和实 践经验,总结其特点和规律;其次,加强对国有企业在 融资性贸易中的角色和风险的研究,提出有效的风险管 理措施;最后,加强监管和信息公开,推动国有企业去 杠杆,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信用等级。同时也可以考 虑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规,为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提供有力的保障。
•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措施:针对国有企业参与融资性贸易存在的问题和风险,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强 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推动国有企业去杠杆;加强监管和信息公开;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和信用 等级。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分析

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分析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分析一、引言本文档旨在对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进行详细分析和评估,以帮助相关部门和企业管理者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一风险。
通过对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的细致分析,可以为企业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
二、概述本章节将对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进行概述,包括其定义、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等。
三、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类型在这一章节中,将详细介绍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的不同类型,并对各类型进行分析和评估。
3.1 资金流动性风险3.1.1 定义和特点3.1.2 影响因素3.1.3 风险评估方法3.2 汇率风险3.2.1 定义和特点3.2.2 影响因素3.2.3 风险评估方法3.3 利率风险3.3.1 定义和特点3.3.2 影响因素3.3.3 风险评估方法3.4 市场风险3.4.1 定义和特点3.4.2 影响因素3.4.3 风险评估方法四、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管理措施在这一章节中,将对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的管理措施进行详细讨论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措施。
4.1 风险监测与预警4.1.1 监测指标与方法4.1.2 预警模型建立4.1.3 预警措施与应对策略4.2 风险分散与防范4.2.1 资金分散与配置4.2.2 外部风险防范4.2.3 内部风险防范4.3 风险管理体系建设4.3.1 风险管理组织与职责4.3.2 风险管理流程与制度4.3.3 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五、风险案例分析本章节将通过实际案例,对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估,以进一步加深对该风险的认识。
六、结论与建议在本章节中,将对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以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这一风险。
附件:1、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相关数据统计表2、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管理措施细则3、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案例分析报告法律名词及注释:1:风险评估方法:指对风险进行评估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常见的方法有概率分析、灰色关联分析等。
融资性贸易国企案例

融资性贸易国企案例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融资性贸易已经成为国际贸易的一种常见方式。
这种贸易形式为双方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贸易方式,可以有效地节约资金,提高国家贸易竞争力。
根据这种国际贸易惯例,贸易商可以利用债务或贷款来付款,从而将其贸易账户结算费用延期支付。
在中国,融资性贸易有着长期的历史。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外贸企业和外贸银行都积极开展融资性贸易业务。
国有企业首先进行了融资性贸易活动,推动了中国融资性贸易的发展。
首先,杭州江南船业有限公司是中国最早针对融资性贸易实施政策的国企。
公司购买了一批新进口滚动门,以满足其制造中心的需求,但是因为公司的资金紧张,无法即时购买,于是请求购买商开展融资性贸易,与该商签订了一份融资性贸易合同,把支付账款的期限从原定的45天延长到90天,这样江南船业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支付货款,同时节省许多资金。
其次,紫光集团是中国重要的高科技国企,负责研制、生产和经营电子信息产品。
该集团需要从国外采购大量零部件,用于生产电子设备,但受到财务限制,公司不能通过现金来支付进口货款,于是向外国供应商索要融资性贸易的资金,供应商同意根据融资性贸易的惯例,把支付货款的期限延期至180天,这样紫光集团就可以满足财务需求,实现产品生产。
此外,中国建设银行也参与了融资性贸易的业务,作为一家领先的大型银行,中国建设银行通过提供融资支持服务,帮助客户融资,实现双赢。
比如,中国建设银行与某家外贸企业签订了一份融资性贸易合同,把支付货款的期限延期至180天,满足客户的财务需求,为企业提供了灵活的融资渠道。
综上所述,融资性贸易日益成为一种常见的国际贸易形式,中国国企也逐步进入融资性贸易的游戏,比如杭州江南船业有限公司、紫光集团和中国建设银行,都利用融资性贸易帮助他们扩大业务范围,实现贸易账户的安全,降低贸易风险,提升其贸易竞争能力。
未来,中国国企将更加积极地参与融资性贸易领域,利用融资性贸易助推中国外贸发展,提升中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促进国家全面发展。
国有企业违规开展融资性贸易的审计经验总结

图1予A 公司90天信用证押汇,因此实际A 公司对银行的付汇账期延长至180天;根据销售发票内容,A 公司与下家D 公司的回款方式有两种:一是信用证,二是收到货物后80天内电汇(T/T)。
实际操作中双方均以T/T 结算(弹性收款),收款存在不确定性,同时A 公司进一步放宽D 公司回款的账期至170天。
(四)业务规模根据A 公司2012—2016年财务账记载,相关转口业务销售收入、成本、其他费用(开证及电报费、押汇利息费用、汇兑损益等)、毛利等情况汇总如下(见表1):(五)损失情况2016年3月,因授信额度压降,授信银行紧急叫停A 公司转口贸易项下相关业务并要求足额偿还到期融资本息。
2016年4月起,转口贸易业务下家D 公司未能按期足额支付货款,直接导致A 公司无法偿付银行押汇债务,信用证到期未能及时兑付,进而引发债务危机。
同年6月,A 公司停止了所有经营业务。
“转口贸易”造成的损失逾1.8亿元。
三、审计思路融资性贸易的审计需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融资性贸易业务的实质,对照融资性贸易业务的主要特征,以业务相关合同约定为依据,把上下游关联关系、资金流、实物流等作为审计的重点方向,重点关注下几个方面:(一)客户及供应商上下游企业为关联方;同一家企业在不同的交易中分别表现为上下游;下游客户不是货物的最终使用方。
(二)业务模式一是毛利较低,如销售或采购单价明显偏离市场平均水平,毛利率过低或显著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二是毛利异常,如毛利率在不同时期、不同客户、同一客户间存在异常变化;三是异常交易,如存在同一时间或在很短时间内完成的针对相同货物,相同数量的采购及销售交易;临近期末发生的重大交易。
四是不恰当的合同条款,如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同条款,须由客户确认;货物数量、质量等风险在交货前已由客户承担;对需要进行品质检查的商品未约定化验及计量标准。
(三)信用政策一是预付款额度和应收账款的信用额度不恰当,或实际操作中进行超过额度的预付款项、持续开展交易形成的应收账款超过信用额度;对知名度不高、规模不大的民营私营企业设定了较高的信用额年度收入成本其他费用毛利率2012年 40,378 39,623 42 1.77% 2013年 52,695 51,934 169 1.12% 2014年 39,823 39,252 223 0.87% 2015年 41,170 40,618 545 0.02% 2016年47,61047,2992980.03%单位:万元表1。
国有企业融资贸易案例

国有企业融资贸易案例
本文以国有企业ABC公司开展融资性贸易导致惨重损失为例,从审计视角,分享此类业务的审计思路,剖析事件中存在的严重内控问题和关键人员未尽职表现,借此揭示完善并落实法人治理和“三重一大”议事规则、健全并实施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对企业健康运营的重要性。
1 案情简介
ABC公司为全资国有企业,甲、乙公司同属自然人赖某投资并直接控股的企业(赖,虚拟姓氏)。
ABC公司从乙公司采购棉纱,销售给甲公司。
形式上的“购销合同”约定:(1)甲公司每批次预付20%货款给ABC公司;(2)ABC 公司收到预付货款后,向乙公司办理采购,并按采购金额向乙公司开具90-120天信用证结算;(3)棉纱运入三方指定的第三方仓库,物权属于ABC公司(名义上);(4)ABC公司收到甲公司在《远期信用证》到期日前支付的80%货款时开出提货单,甲公司方能从第三方仓库提走委托采购的对应数量棉纱。
表面上,是甲公司委托ABC公司向乙公司采购。
案发时,ABC公司财务发现甲公司有四项合同的80%款项逾期未付,但仍继续给其上游供应商开出7787.48万元远期信用证。
ABC公司于是到第三方仓库盘点,发现存在严重的货物短缺,意识到已开具的大量的信用证款项可能无法收回,遂向上级集团报告,并以甲公司涉嫌贸易诈骗罪向公安局报案。
会计师事务所受托开展专项审计,调查报告ABC公司棉纱贸易业务实质、损益情况、ABC公司及关键人员在该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国企融资性贸易的识别和风险防范

国企融资性贸易的识别和风险防范
蒋绪斌;叶和林;金怡
【期刊名称】《冶金经济与管理》
【年(卷),期】2024()2
【摘要】大宗商品行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具有融资功能的贸易作为大宗商品贸易的一种模式,一方面可缓解企业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诸多贸易风险,特别是作为违规业务的融资性贸易,引起监管机构和市场的普遍关注。
了解融资性贸易的定义、表现形式及类型,厘清融资性贸易与具有融资功能的贸易之间的区别,从监管层面、司法层面识别融资性贸易,有助于国企辨识大宗贸易开展过程中的各类风险。
国企应当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落实各类风险管理措施、提升贸易服务支撑能力,主要通过“什么不是融资性贸易”来厘清边界,真正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
【总页数】4页(P47-50)
【作者】蒋绪斌;叶和林;金怡
【作者单位】浙江杭钢商贸集团有限公司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5.6
【相关文献】
1.当国企遭遇融资性贸易风险
2.国企融资性贸易行为及防范
3.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防范探析
4.内控视角下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与防范研究
5.省属国企如何规避融资性贸易风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对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进行审计

如何对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进行审计
盛江
【期刊名称】《中国内部审计》
【年(卷),期】2017(000)009
【摘要】本文从产生根源、表现形式和影响等方面对融资性贸易进行剖析,结合实证案例列举审计实务中的主要查证方法,以期对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在融资性贸易方面的审计查证有所裨益.
【总页数】3页(P62-64)
【作者】盛江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审计服务中心,100028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审计方法与实务 [J], 芦絮飞;盛江;杨碧霞;王琳
2.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审计方法与实务 [J], 芦絮飞; 盛江; 杨碧霞; 王琳
3.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与无商业实质贸易的特征及表现 [J], 闫玉莲;贾逸凡;司硕
4.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风险分析及防范 [J], 冀添明
5.浅谈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风险与内部控制 [J], 张嘉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国企融资性贸易管理制度

国企融资性贸易管理制度概述国企融资性贸易是指国有企业通过贸易方式获取融资资金的一种形式。
为了规范国企融资性贸易行为,保护国企和供应商的权益,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本文将介绍国企融资性贸易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1. 目的制定国企融资性贸易管理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国企融资性贸易行为,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和透明;•提升国企融资效率,加强融资渠道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促进国有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合作关系,增强双方的长期合作意识。
2. 适用范围国企融资性贸易管理制度适用于所有国有企业在融资过程中与供应商的交易行为。
3. 主要内容国企融资性贸易管理制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3.1 贸易流程•制定贸易流程,明确交易的各个环节和所涉及的责任方;•确定贸易的标准化操作,包括询价、报价、签订合同、交付货物等流程;•设立贸易监督机制,加强对贸易环节的监督和管理。
3.2 交易合同•规范交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流程,明确各方的权益和责任;•加强合同管理,确保交易合同的有效性和执行力;•设立合同争议解决机制,妥善解决交易合同引发的纠纷。
3.3 资金管理•建立融资资金的管理体系,确保资金的安全、稳定和合理使用;•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优化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设立融资资金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和审查。
3.4 风险控制•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方在交易过程中的风险责任;•加强对供应商的风险评估,规避潜在风险;•设立风险防控机制,及时应对和处理各类风险事件。
3.5 绩效评估•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对融资性贸易的效果进行定期评估和总结;•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管理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和贸易效能;•加强对供应商的奖惩机制,激励优秀供应商,惩罚不良供应商。
4. 责任与监督•各国有企业应指定专门负责融资性贸易管理的部门或人员;•相关部门或人员应负责制定、执行和监督融资性贸易管理制度;•监管部门应定期检查和评估国企融资性贸易的执行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托盘买卖贸易形式:提供资金的国有企业与买卖双方分别签订采购和销售合同,通过 对供应商预付或对客户赊销的方式,为使用资金的民营企业提供资金的贸易形式,此模 式下可以使民营企业取得一个支付货款的间隔期,国有企业分享-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典型模式
※知识分享-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典型模式
4. 买卖回购贸易形式:供资金的国有企业与使用资金的民营企业订立买卖合同,国有企 业先支付货款取得商品的所有权;同时双方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民营企业再以高于当前 交易的价格将商品买回。
2. 循环买卖贸易形式:通过提供资金的国有企业、使用资金的民营企业及其关联方之间 签订内容相同的多份购销合同,形成一个闭合的货物流转线路,此模式下通常表现为 “走单、走票、不走货”,实际不发生货物流转,从而帮助民营企业取得在一定时间内 的资金使用权。
※知识分享-国有企业融资性贸易的典型模式
3. 委托采购(销售)形式:提供资金的国有企业接受使用资金的民营企业委托,代为采 购原材料或销售产品,并将收货、发货、保管和销售等环节交由民营企业完成,或将其 中两个环节交由民营企业的关联方完成,自身不直接控制货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