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讲课讲稿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第18课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第18课](https://img.taocdn.com/s3/m/20af986b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d4fe351.png)
七年级历史知识点归纳第18课第一部分:晚清的政治衰退在晚清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清朝的政治机制开始走向衰落。
政治上,赋闲的官员占比越来越高,导致了清廷内部的失控和动荡,使得清朝的地方治理和对外交道的能力严重削弱,最终也从政治层面上为外世界的侵略策划了疏漏。
此外,由于清朝内外环境的变化,清政府不得已加强对社会器官和军事的控制,致使人民生活百姓,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控制社会器官的淮军和新军,更是助长了政治上势力展开的画面。
第二部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整个民族的觉醒和民主化发展的可能性。
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主要有五方面,分别是:外国列强掠夺权益,导致社会矛盾加剧;宫廷内部的群体斗争与腐败泛滥;清政府的重赋税制使用,加重了人民的经济负担;对中国文化的污染和摧毁,使其传统文化受到严重打击;国内大力发展煤铁开采和冶炼技术等,使得全国经济开始转型为工商业生产资料的生产。
辛亥革命的失败,在若干时期内使得中国无可挑选消极落后,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生态环境也遭到了严重影响。
第三部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20世纪初的一场思想之变,对中国的社会、文化和思想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为中国近代化进程中打开了一个新的门户,带给了人民更多新的思维与文化观念。
整个新文化运动,充满着民主、科学、自由、平等、爱国等文化价值观的内在理念。
新文化主义思想在这场运动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开,它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性格,并在全国的知识分子中获得了广泛的支持,直接促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现代化。
新文化运动的火种最早于1915年传入中国,其内在思想就是反对束缚文化自我、限制自由发展的陈腐观念,追求思想的启蒙和现代文化的进步。
第四部分: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一次风起云涌的社会运动,是青年学生爱国、爱民、爱学之情主动举起“中国文化大革命”“北方护国学会”“打倒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民族压迫”的旗帜。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剖析PPT课件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唐诗与宋词剖析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edeaf12e518964bcf847c99.png)
说说:杜甫的诗再现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动荡的现状; 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
17
议议:白居易诗广泛流传的原因:
他的诗反映表现出对人民深刻同情和对腐朽统治的 鞭挞,具有通俗易懂,形象生动的独特风格,因此流传 广泛。
18
议议:苏轼对宋词的发展作用
北宋苏轼拓宽词的意境,描写广阔的社会人生, 扩大词的表现功能,使词摆脱乐曲附庸地位,成为 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他的词挥洒自如,豪放飘 逸,雄风千里,词风焕然一新。
第 18 课 唐 诗 与 宋 词
七年级历史下册
1
1.考考你,抢答: (1)江油为什么被称为“李白故里”? (2)李白是哪个朝代的大诗人? (3)让我们一起背诵李白最著名的一首诗 《静夜诗》
2.导语: 唐诗宋词是中国文学史上并峙的两座巍峨高峰,并且
有许多伟大的作家,如群星闪耀。人们常说,熟读唐诗三 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呤。足见唐诗在文化传承中所起的作 用。
优裕的生活条件,社会的相对稳定,使李白能漫游全国的名
山胜地,祖国河山的美景丰富了李白的题材,激励着他蓬勃
向上。所以他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反映了社会经济的繁荣。
李白的诗歌内容广泛,想象丰富,手法夸张,语言清新,具
有强烈的艺术魅力。他随意创造,无拘无束,笔落如飞,出
神入化,人称“诗仙”。
在政治上,李白关心国事,希望得到重用,但他不愿意迎
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他写出了很多大胆揭露当时的社
会矛盾和批判统治阶级腐朽生活,对贫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
的诗歌,他的诗歌内容深刻,风格沉郁雄浑,语言精练,技
艺高超,叙事严谨,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20年左右的
现实生活,诗被称为“诗史”,人被称为“诗圣”。他用婉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精品教学课件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19859b9c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fc.png)
1.郑成功收复台湾 (1)原因:明朝末期, 荷兰 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 民统治。清初,郑成功决心收复台湾。 (2)经过:1661年, 郑成功 率将士从金门出发,进军台湾。郑成功指挥 军队,把敌人包围在赤崁城和台湾城两个孤立的据点中。1662年,荷兰殖民 长官被迫投降。 (3)意义: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 是我国历史上的 民族英雄 。
2.设置驻藏大臣 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 驻藏大臣 ,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年,清朝 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规范 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章程明确 驻藏大臣 政治上 与 达赖 、 班禅 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驻藏大臣还 掌管地方军事、对外交往等事务;西藏地方达赖与班禅等大活佛的转世,需 要通过金瓶掣签,依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最后报请朝廷批准。 3.意义:有效地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
知识点四 巩固西北边疆
1.平定准噶尔部叛乱: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 乱。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 康熙 皇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了叛乱,稳 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平定大、小和卓叛乱:乾隆时期,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发动叛乱,
乾隆 皇帝下令平定叛乱,设置 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 在内的整个 新疆 地区。清军驻扎新疆各地,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地 区的管辖。
2.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目的:进一步实现国家的统一。 (2)概况:1683年,清军进攻台湾,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朝设 置 台湾府 ,隶属 福建 省。1885年,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 一个行省。 (3)意义: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 海防,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七年级历史下册授课课件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授课课件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06762046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23.png)
清军为什么能取得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的胜利?战争的胜利有何意义?
材料分析
伊犁将军府旧址
清朝在新疆设立的最高长官称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伊犁将军府城楼:惠远城钟鼓楼
议一议伊犁将军的设置有何作用?
目标导学五:清朝的疆域
清亚洲最大的国家
课堂小结
1.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 )A.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B.在东南沿海进行了十几年的抗清斗争C.屯田垦荒,开设学校D.将大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传授给高山族人民
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出发、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台湾 ,先后包围台湾城和赤嵌楼。 1662年收复被荷兰殖民者占据达38年的台湾。
1.西方的哪个国家于何时侵占了台湾?2.何时何人率大军收复了台湾?
复 台 开辟荆榛逐荷夷, 十年始克复先基。 田横尚有三千客, 茹苦间关不忍离。
译文:赶走荷兰侵略者,披荆斩棘,来把宝岛开发 。要付出十年辛勤,才能恢复祖宗基业 。我们有三千袍泽,像一家人样亲爱团结 。任何艰难跋涉,都不能使我们忍心离别 。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台湾自古以来就属于中国,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凡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我们应该如何评价郑成功?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我国反对外来侵略并取得成功的正义战争,他是我国伟大的民族英雄。同时,他进一步开发台湾,促进民族交融,是开发台湾的先驱。
目标导学三:清廷对西藏地方的有效管辖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共24张PPT)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件: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共2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a16f5cc81c758f5f61f67ef.png)
一 四 一 探究点:巩固西北边疆 1.回部:在我国西北天山以南的广大地区,居住的维吾 尔等族人民 2.平定叛乱
时期 叛乱 平定 康熙皇帝三次亲征, 平定叛乱,稳定了西 北部边疆地区 乾隆皇帝调兵讨伐, 在维吾尔等族人民的 支持下,平定了叛乱
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 丹在俄国的唆使下发动叛 康熙 乱,占领了青海、蒙古的 许多地区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巩固与发展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导入新课
“56个星座56支花,56族兄 弟姐妹是一家……”秦朝、汉朝、 唐朝、元朝、清朝等是我国统一 国家形成的基础,更是我国统一 多民族国家行程过程中的重要阶 段。尤其是清朝时期,对统一多 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着不可 忽视的作用。
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发动 乾隆 叛乱,形成割据势力,残 暴搜刮各族人民
3.管理 (1)清朝设置伊犁将军, 管辖包括巴勒喀什池在 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伊犁将军府
(2)清军驻扎新疆各地, 设置哨所,加强了对西北 地区的管辖
3.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1)概况:1771年,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的领 导下,返回新疆,得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
一 六 一 探究点:清朝的疆域
北接西伯利亚 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 临 太 平 洋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 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西跨葱岭
成为一个幅员辽阔、 人口众多、国力强大 清朝 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西南达喜马拉 雅山脉
南至 南海诸岛
课堂小结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过程
1661年,郑成功率军 从金门出发,横渡台 湾海峡,抵达台湾岛 南部
郑成功首先迫使赤嵌 城的荷军投降,然后 对台湾长期围困并多 次打败荷兰海上援军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统一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统一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59b8b01a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7d3a7bf.png)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统一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敬爱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将为大家讲解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统一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讲述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家面临的多种困难和挑战,如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反右斗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以及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正确领导,最终取得了一系列伟大的胜利。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应该能够:1.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2. 理解毛泽东主席的思想和领导地位在中国革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3. 分析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临的种种困难和挑战,以及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决策和应对;4. 比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的不同之处,认识到其独特性和优越性。
三、教学内容1. 中国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3. 毛泽东主席的思想和领导作用。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 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了解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背景。
2. 通过分组讨论、集体评议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讨论其原因和解决方案。
3. 通过网络资源、视频资源等方式,让学生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其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
4. 通过小组讨论和辩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制的基本特点和区别于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
五、教学过程1. 同学们先通过预习本课内容,整理出大纲,明确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2. 通过PPT或其他多媒体手段,讲解中国革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
3. 分组讨论和集体评议,让学生了解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讨论其根源和解决方案。
4. 通过网络和视频资源,讲解和介绍毛泽东主席的思想和重要地位,让学生认识到他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8课 盘古开天地 讲课稿
![18课 盘古开天地 讲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3db60fd102de2bd960588fa.png)
我们中华的传统文化,就像一个巨大的宝库。
我们的先辈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神话故事。
那你们曾经读过什么神话故事?(女娲补天、后羿射日)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一个神话故事。
盘古开天地读了课题,大家有什么疑问呢?(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是怎样用自己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宇宙的?)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读课文,在课文中找答案。
好了!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我们来看下第一自然段,盘古在干什么呢?此时,天和地还没有分开,混沌一片。
你能想象一下这时候的宇宙是什么样子的吗?(一片漆黑,什么也看不清楚,就是混沌一片)盘古在睡觉,睡了十万八千年。
他睡醒了之后就为我们开天地。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盘古是怎样开天地的,从课文中画出来。
他见周围一片漆黑,就抡(lūn)起大斧头,朝眼前的黑暗猛(měng)劈(pī)过去。
抡(lūn)起,使劲的拿起。
用斧头劈开天地。
轻而清的东西,缓(huǎn)缓上升,变成了天(轻读);重而浊(zhúo)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重读)什么是轻而清的东西?(大气层)。
重而浊(zhúo)的东西?(石头、泥土)反义词轻——重上升——下降天——地近义词:缓缓渐渐接下来呢,盘古可没有闲着,他做了什么呢?天地分开以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着天,用脚使劲蹬(dēng)着地。
用一个词语来描述?(顶天立地)应该怎样读出他现在的状态?(用力读)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哪些东西,化成了我们现在美好的世界。
读一下课文,对哪一句最感兴趣?并说说你的感受?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为我们带来了凉爽)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
(给我们带来了甘甜的雨露)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使我们的世界有了光明和生机)他的四肢(zhī),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让我们可以辨别方向)他的肌(jī)肤,变成了辽(liáo)阔的大地;他的血(xuè)液(yè),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是他,生命的使者,是他,人类的老祖宗,盘古)我们美好的宇宙形成了,可是,盘古却倒下了正是因为盘古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美好的宇宙。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75047c2a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0e.png)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说课稿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你们好!我是号考生,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说课题目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在说课的过程中希望得到专家的批评和指导:一、说教材:学好本课对学生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让学生了解清朝能统一全国的原因,而且能让学生了解清朝的疆域概况,进而为学生以后的历史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说学生:七年级的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可塑性强,他们正处在从外部条件制约到受内部道德约束的过渡阶段。
在这个时候更需要老师的引导,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让他们能客观、准确的去看待历史。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材的基本要求我确定本课的目标为:知识目标:了解清朝初期的统治措施和效果;技能目标:能归纳清朝初期为稳定边疆做了哪些努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历史的热爱;四、说重难点: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情况我确定本课的重难点为:教学重点:了解清朝初期的疆域概况;教学难点:能归纳清朝能统一全国的原因;五、说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说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清朝的疆域概况吗?清朝为统一全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师: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板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二、清朝对全国的统治:师:课件出示清朝的简介,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后,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清朝为什么能统一全国?清朝为稳固统治采取了哪些措施?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分组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及时总结;三、安定边疆:师:刚才我们了解了清朝能统一全国的原因,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清朝初期为安定边疆采取了哪些努力?这些努力的效果如何?清朝的疆域概况又是什么样子的?生:结合课文内容,积极进行讨论;师:巡视指导;生:积极举手回答;师:及时总结;以上是我在预设教学《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一课时一些不成熟的想法,敬请各位评委老师点评,指导。
人教版(部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部编) 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课件(共20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d3fd76143323968001c921c.png)
郑成功收复台湾
• 1、时间: 1661---1662
• 2、简单过程:
• 3、对郑成功的评价: 民族英雄 清政府对台湾的管理
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1885年正式在台湾建省
• 西藏:唐朝,文成公主入藏与松赞 干布联姻。
• 元朝,中央设宣政院-管辖西藏地区 事务。
• 明朝,称乌思藏,在当地设卫所; 同时设立僧官制度,册封藏族各教 派首领
郑成功是南明抗清名将,华夏志士,父亲为 海盗出身的南明将领郑芝龙,母亲为日本人田川 氏。郑成功原籍福建泉州石井(现拆分为晋江安 海镇,南安石井镇),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藩, 祖籍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当地有他的衣冠冢)。 1646年劝阻其父降清不成,起兵抗清,是南明最 主要的抗清势力,以金门、厦门为根据地,连年 出击粤、江、浙等地。1661年,率军渡过台湾海 峡,在台湾南部登陆,攻克荷兰殖民者的巢穴赤 嵌城(今安平)。次年,荷兰总督投降,台湾重归祖 国。他在台湾建立行政机构,建立台湾第一个汉 人政权,史称明郑时期。他推行屯田,促进了当 地的经济发展。
A.顺治皇帝、康熙皇帝 B.乾隆皇帝、雍正皇帝 C、康熙皇帝、乾隆皇帝 D、顺治皇帝、雍正皇帝 • 2、清朝前期,政府重视对西藏的管理,设置了
C ( )
•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D • 3、在平定大小和卓贵族的叛乱中,有位皇帝御 驾亲征,他就是( )
• A、顺治帝 B、康熙帝 C、雍正帝 D、乾隆帝
• 长庆会盟,公元821年唐穆宗时期,与吐蕃 会盟于长安西郊,双方谈判基本成功,唐
朝和吐蕃分别在长安和逻些建碑,双方重 申"和同为一家"的舅甥亲谊,此次会盟在客 观上使吐蕃社会得到了暂时的安定,史称" 长庆会盟",亦称"甥舅和盟"。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件(共23张PPT)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课件(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15df75966137ee06eef91825.png)
清朝怎样实现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那些措施巩固统治?
全国统治
1.进入北京后,以北京为都城; 2.南下消灭明朝政权的残余势力 和各地反清复明的力量,逐步建立 起来对全国的统治;
统治措施
沿袭中原历代王朝的 政治制度:做法,进一步加强中央
集权,维护政治上的大 一统;
首领: 渥巴锡
为多民族国家的
意义:
巩固和发展谱写了 光辉的篇章。
西汉 西域都护
东汉 班超经营
西域
唐太宗 安西都护
府
武则天 北庭都护
府
清朝 伊犁将军
意义:加强了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1、武力镇压叛乱;
康熙帝平定噶尔丹叛乱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设立机构; 设立伊犁将军
3、迎接蒙古族部落回归; 土尔扈特部的回归祖国
(2)意义 打击了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
促进了台湾的进一步开发、促进了民族交融;
3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1683年
清军进攻台湾,台 湾归入中国版图
设置台湾府, 隶属福建省
1885 年
1684年
意义(1)加强了中央 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 固我国的东南海防(2 )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 也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台湾正式建省,成 为中国一个行省
“台湾虽设行省,必须与福建 联成一气……庶可内外相维”
设置台湾府的意义
1.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 2.巩固了东南海防; 3.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步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西藏自人古教以版来七年就级是下中册国的领土:
唐太宗时,文成公主与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联姻;唐中宗时, 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联姻,并称“和同为一家”。元朝时,宣 政院直接管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正式成为一个地方行政 区域。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课件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清朝君主专制的极端强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42eec26f1aff00bed51e6c.png)
C
一.清朝的建立
学生活动:看书 P101 找一找清朝建立的过程 1616年,努尔哈
赤统一女真,建立后 1636年,皇太极 (1)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建立后金 金政权。 在盛京(今沈阳)称 帝,改国号为清,清 (2) 1636年:皇太极称帝 ,改国号为清 朝建立。 1644年,顺治帝 (3)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
B
D
3.下列有关文字狱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文字狱的兴起有利于统治者对人们进行思想控制。 B.统治者故意挑剔文字错误而制造的冤案称为文字狱。 C.文字狱历代都有发生,但明朝时达到顶峰。 D.文字狱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 4.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改革。简述其设立的背景和 作用。 背景: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约阻碍了君主专制。 作用:有利于皇帝把军政大权集于一身,促使君主专制发展到 顶峰。
捕风捉影—文字狱
(杀头,诛九族)
案例
雍正时,查嗣庭出任江西主考官, 庄廷龙《明史》案,有攻击清朝统治者的 1.焚毁大批书籍。 (朱明王朝永胜) 以《诗经》中“维民所止”为题考学生。 语句,株连70—120人。 (光复明朝) 结果“维止”二字被屈解为“雍正”二字 2.使无数无辜之人死于冤狱。 戴名世《南山集》案,使用南明年号, 去头,意思是要砍雍正的头。查嗣庭因此 (断送清朝) 株连 300 多人。 3.加强了思想控制,严重地阻碍了我国社会的 冤死狱中,历程:
1)建立:秦
2)汉-元:演进强化 3)明清:顶峰 4)1912:结束
标志
军机处的设立
1、大兴文字狱 2、毁书、删书
加强 皇权 加强思 想控制
封 建 到 君 顶主 专 峰制 发 展
1.下列哪些是清朝统治者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①建立厂卫制度②实行八股取士③建立军机处④大兴文字狱 A. ① ② B. ① ④ C. ③ ④ D. ② ③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课件
![七年级下册历史第18课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5b0fb64af1ffc4ffe47ac9d.png)
A 英国 B 葡萄牙 C 荷兰 D 法国
6. 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在:
A 1652年 A 1654年 B 1662年 B 1664年 C 1672年 C 1674年 D 1683年 D 1684年
7. 清朝设置台湾府是在:
小结:
郑成功收 复台湾
雅克萨之 战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军民抗击沙俄的两次 雅克萨之战,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各族人 民都反对外来民族压迫,都有用反抗的手段 解除这种压迫的光荣传统。各族人民都曾为 捍卫国家主权、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做出过 贡献。
巩固练习
1.荷兰殖民者被迫向郑成功投降,台湾回到 祖国的怀抱是在( ) B A.1661年 B.1662年 C.1683年 D.1684年 2.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是( D ) ①郑成功包围赤嵌楼 ②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③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④③②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③①④②
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了祖国统一
进一步开发台湾,促进民族融合
第 18 课 收 复 台 湾 和 抗 击 沙 俄
黑水府
二、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
1、你能否用所学的知识来说明黑龙江流 域一向是中国的领土?
唐朝政府设置黑水都督府,元辽阳行省,明 奴尔干都司,清代在入关以前,就在这一地 区取得了统治权。
《尼布楚条约》的签定在历史上和法律上有什么意义?
1685年,沙俄被迫投降,撤离雅克萨。 1686年,沙俄被迫同意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4.中俄《尼布楚条约》
• (1).时间: 1689年 尼布楚
• (2).地点:
• (3).内容或意义: 从法律肯定了黑龙江 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 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 区都是中国领土。
初中历史课件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初中历史课件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c7c82fce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1224754.png)
—— 《祭海表文》
经过
金门出发
1661年出 金门,渡 海峡
抵达台湾登陆
鹿耳门登 陆,获热 烈欢迎
赤坎城荷军投降 长期围困
攻赤嵌楼,围 台湾城多次打 败荷兰军。
收复台湾
1662年初, 荷兰殖民者 投降
台湾
读诗学史
1
疆地区
2
乾隆帝平定了大、小和卓的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
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3
清廷在新疆各地设哨所,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台湾
西藏
图 说 清代《平定准噶尔图卷》(局部) 历 史
伊犁将军府
新疆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局部
巩固疆域的方式: 平定战乱、设置机构
固问 新: 疆根 采据 取图 了片 哪, 些说 措说 施清 ?政
蒙古 族
维吾 尔族
藏族
壮族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第18课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说清朝的疆域 清朝时当时亚洲最大的国家
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北接西伯利亚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西跨葱岭
清朝
东临太平洋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南至南海诸岛
东南到台湾及附属岛 屿钓鱼岛、赤尾屿等
清朝是如何加 强对西藏的管
辖的呢?
清朝的疆域 1820年
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一个行政区(宣政院)
阅读教材,列举清前期几位皇帝管辖西藏的措施 并分析各自的意义。
乾隆帝
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
(在位1736年—1796年) 在西藏地方设立噶厦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3单元第18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pptx课件人教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9942b703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36.png)
——左宗棠
割据一方,分裂国家。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①维护了国家统一; ②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戎装的康熙帝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材料:大小和卓:“疟用其民,厚 敛淫刑”
乾隆帝:进兵只为擒拿大、小 和卓,人民皆为无罪之人。
依材料分析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取胜的原因。
清军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图
清军策略正确,顺应民心;大、小和卓残暴人民,丧失民心。
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 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 俄军。
3.中俄《尼布楚条约》的签订:
时间:1689年 签订情况:经过平等协商,中俄双方签订了第一个边界条约 《尼布楚条约》。 意义: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 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 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西北至巴勒喀什池 西跨葱岭
元朝时期
台湾和大陆相连, 由于地壳运动,台 孙权派将军卫温、 湾成了一座海岛, 诸葛直率船队到 被称为“浮福建”。达台湾 台湾是福建省漂浮 在海上的一部分!
隋炀帝三次派人 到台湾
设立澎湖巡检 司,负责台湾 和澎湖地区的 民政,归中央 政权管辖
(3)意义:①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 ②打击西方侵略势力,维护祖国统一,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③进一步开发台湾,促进民族融合。(“开台圣王”)
西南达喜马拉雅山脉
北接西伯利亚
清朝
南至南海诸岛
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 外兴安岭和库页岛
东 临 太 平 洋
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包 括钓鱼岛、赤尾屿等
清朝初期统一多民族国家是如何巩固并发展的?
康熙三征噶尔丹 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 乾隆时土尔扈特回归祖国
清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统一多名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PPT课件带内容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8课统一多名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教学PPT课件带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4ec76b8348649b6648d7c1c708a1284ac85005c7.png)
A.台湾县,隶属浙江省 B.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C.台湾道,隶属福建省 D.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雅克萨之战
三 清朝对西藏地
区的有效管辖
三
清
朝 对
清朝对西藏地区的有效管辖
西
藏
清朝入关后,西藏地方藏传佛教格鲁派首领五世
地
区
达赖喇嘛亲自入京朝贺。顺治皇帝隆重接见,1653
的 有
年正式赐予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的封号,后
设置 驻藏大臣
雍正帝时
闻,并且继续增兵,扩大侵略。1685年和1986年,
平定大小 和卓叛乱
乾隆帝时
康熙帝命令清军两次进攻盘踞在雅克萨的俄军。沙俄 政府被迫同意通过谈判解决中俄两国东段边界问题。
设立 军机处
雍正帝时
组织雅克 萨之战
康熙帝时
知识点
康熙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千古一帝,他开创了著名的康乾 盛世大局面。在位统治期间最长、也最有活力。以下属于其历 史功绩的是( D )。
了中原历史王朝的做法,原因是( C )。
C.有利于巩固统治
B.实现了满汉一家 D.汉族地主势力大
雅克萨之战
二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 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二 郑成
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朝在台湾的建制
功收
复台
明朝末期,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
湾和
清朝
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在台湾实行殖民统治。清初,
在台 湾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将南海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划归琼州府管辖。
课后活动
课
1.郑成功在致荷兰总督的招降书中说:
后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整理(1-8课)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隋朝的统一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和洛阳。
杨坚就是隋文帝。
2、589年,隋朝灭陈朝,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统一的原因:①自西晋末年以来,地方经济得到发展,民族融合加强,人民渴望统一;②南方经济也有发展,缩小与北方的差距;③隋朝建立后国力强大,而南方陈朝统治腐朽。
4、隋朝统一南北的意义:结束分裂,开创统一。
二、隋朝经济发展
1、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
2、结果:①人口激增;②垦田扩大;③粮仓丰实
三、大运河开通
1、目的:加强南北的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时间:605—610年
3、规模:以洛阳为中心,南起余杭,北达涿郡,全长2000多公里
精品文档
4、意义: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与发展。
四、繁盛一时的隋朝
1、繁盛:国家统一,经济繁荣,大运河开通
2、一时:二世而亡,共37年(581—618)
第二课:“贞观之治”
一、唐朝的建立
1、隋炀帝暴政,引发农民起义,618年,隋炀帝被杀,隋朝灭亡。
2、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626年,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二、贞观之治
1、措施:①以隋为鉴,以民为本,轻徭薄赋,发展生产;②注意“戒奢从简”;③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④注意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房谋杜断”人名)
2、唐太宗统治时,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政治比较清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精品文档
3、武则天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
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第三课:“开元盛世”
一、“开元之治”
1、原因:①重用人才(姚崇);②整顿吏治,下方中央优秀官吏到地方任职,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提倡节俭,不用奢侈物品
2、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的政局为之一新,使经济继续发展,史称“开元之治”。
二、盛世经济繁荣
1、农业: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40多处;
②农耕技术有很大发展:南方采用育秧移植栽培技术;蔬菜品种增加;
③“茶神”陆羽著《茶经》,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④工具改进:曲辕犁和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①丝织业:花色品种多,丝织技术高;
②陶瓷业:越窑青瓷、刑窑白瓷和唐三彩
3、商业:①唐朝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和成都;精品文档
②“长安百万家”长安既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国际性大都市。
唐玄宗统治前期(开元年间),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三、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907年,唐朝灭亡。
第四课:科举制的创立
一、科举制的诞生
1、背景: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而有真才实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却得不到做官的机会。
2、为了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科举制开始诞生。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
二、科举制完善
1、唐朝,常设考试科目很多,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2、唐太宗时:①大大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人数
3、武则天时:①创立殿试制度;②开设武举
精品文档
4、唐玄宗时:①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考试内容;②曾八次举行殿试
三、科举制影响
1、科举制改善了用人制度,使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凭才学做官。
2、它使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3、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发展,士人用功读书风气盛行。
4、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因为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1300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第五课:“和同为一家”
一、唐朝在今天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他们成为管理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二、唐与吐蕃关系
1、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641年,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促进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2、8世纪初,金城公主与尺带珠丹和亲,唐蕃“和精品文档
同为一家”
三、唐玄宗封回纥(维吾尔族)首领怀仁可汗,封靺鞨族(满族)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南诏(彝族、白族)首领云南王。
第六课:对外友好往来
一、唐朝对外交往繁盛的原因:①唐朝繁盛先进,激起了各国的向往;②唐朝采取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③发达的交通,便利了中国与各国的交往。
二、唐与日本的关系
1、日本先后派出10多批遣唐使到中国学习访问。
2、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①仿效唐朝进行政治改革;②参考汉字,创制日本文字;③在社会生活习俗方面学习中国。
3、唐玄宗年间,鉴真经过6次努力东渡日本获得成功,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隋唐时,朝鲜半岛上的国家,派使节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文化
2、贸易方面: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3、文化交流:①新罗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员;②新罗引入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③新罗音乐传入中精品文档
国。
四、玄奘西游:唐太宗贞观年间,玄奘西游天竺,取回大量佛经,他著《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第七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一、建筑
1、隋唐建筑的特点:规模宏大,气势雄浑,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
2、代表:①隋时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唐都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③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二、科技
1、隋唐之际,雕版印刷品发明,唐朝《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唐朝时,药王孙思邈著《千金方》。
三、诗歌
1、唐诗的特点: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多。
2、盛唐诗人李白称为“诗仙”,代表作有《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诗歌特点:豪迈奔放、清新飘逸。
精品文档
3、唐由盛到衰的诗人杜甫,人称“诗圣”,代表作“三吏”,“三别”,诗歌特点:气魄雄浑、沉郁悲怆。
4、中唐诗人白居易:代表作是《秦中吟》、《新乐府》,特点是:诗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第八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一、书法和绘画
1、隋朝书法的特点:融合南朝秀美和北朝的雄健。
2、隋朝书法的作用:为唐朝书法创新奠定了基础。
3、唐朝书法家:①欧阳询,代表作是《九成宫碑》
②颜真卿,代表作是《颜氏家庙碑》,特点是雄浑敦厚,人称“颜体”。
③柳公权,代表作是《玄秘塔碑》,特点是方折峻丽,骨力劲健,自成“柳体”。
4唐朝的画家:①唐朝阎立本擅长人物故事画,,人物身形兼备,代表作《历代帝王像》和《步辇图》;②唐朝吴道子,人称“画圣”,他开后世写意画先河,代表作《送子天王图》。
二、敦煌莫高窟:大部分洞穴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是世界上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三、隋唐乐舞的特点:气势恢宏、风格多样、优美和谐、铿锵热烈的盛世特色。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