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生产工艺技术(ppt 34页)
制冷和低温技术原理第2章制冷方法ppt课件
一方面在吸收器中,吸 另一方面,发生后 收剂吸收来自蒸发器的 的溶液重新恢复到 低压制冷剂蒸气,形成 原来成分,经冷 富含制冷剂的溶液,再 却,节流后成为具 将该溶液用泵送到发生 有吸收能力的吸收 器,经加热使溶液中的 液,进入吸收器, 制冷剂重新以高压气态 吸收来自蒸发器的 发生出来,送入冷凝器。 低压制冷剂蒸气。
3 膨 胀 阀
4
冷却介质
冷凝器 蒸发器
2 压缩机
1 被冷却介质
蒸气压缩式制冷的基本系统图
冷凝器
膨胀阀
低温低压的 制冷剂液体 与被冷却对
象发生热交 换,吸收被 冷却对象的 热量并汽化
形成冷剂蒸 气。
低压蒸气被 压缩机吸入 ,经压缩后 形成高温高 压蒸气排 出。
压缩机排出 的高压制冷 剂气体进入 冷凝器,被 冷却水或空 气冷却、冷 凝,成高压 液体。
令直流电通过半导体热电堆,即可在 一端产生冷效应,另一端产生热效应。
高压气体经绝热膨胀即可达到较低 温度,令低压气体复热即可制取冷量。
高压气体经涡流管膨胀后即可分离冷, 热两股气流,用冷气流的复热过程即 可制冷。
3
2.1 物质相变制冷
2.1.1 相变制冷概述
液体蒸发制冷
固体相变制冷
以流体为制冷剂,通 过一定的机器设备构 成制冷循环,利用液 体汽化时的吸热效应 ,实现对被冷却对象 的连续制冷。
吸热(冷接点) 铜片
P
N
放热(热接点)
-
+
半导体制冷原理图
2. 单级热电堆式半导体制冷 的基本原理
单级热电堆:
单级热电堆式半导体制冷
将数十至数百个热电偶电堆串联,将冷端排在一起,
热端排在一起,组成热电堆,称为单级热电堆。
艾尔斯派制冷剂的原理与特点20120123页PPT文档
2、家用制冷设备常用的几种制冷剂 a. R-12 早期用于冰箱制冷剂 b. R-134a 新型的无氟环保制冷剂 c. R-22 用于小型空调制冷剂 d. R-407C 新型的无氟环保制冷剂 e. R-410A 新型的无氟环保制冷剂
二 制冷剂的特点
(一)制冷剂的参数
1.R-12与R-134a技术参数
二 制冷剂的特点
(五)制冷剂的特点
4. R-410A制冷剂的特点 R410A是由R32和R125两种工质按50%和50%的质量分
二 制冷剂的特点
(剂的特点
R134a的分子小、分子量轻、渗透能力强,又极易吸水, 与矿物油不相溶,因此R134a工质压缩机内部洁净度要求更 高。同时,润滑油须用酯类油或新型合成油元醇。R134a又 对金属件有腐蚀性。为此,R134a工质压缩机内部零件表面 均做了特殊处理。而且R134a标准沸点、凝固点、汽化潜热 较高,其制冷量低于R-12的10%左右。R134a工质压缩机可 以用R-12作冷媒。
项目制冷剂 代号
化学分子式 分子量(g) 分子大小(A) 标准沸点(℃) 凝固点(℃) 临界点(℃)
标准汽化温度时,汽化潜能(kJ/kg)
25℃时水的溶解性(g/100g) 臭氧破坏潜能ODP
R-12(二氟二氯甲烷) CFC-12 CF2C12 120 4.4 -29.8 -155 112
165.3
二 制冷剂的特点
案(例五一):制冷剂的特点
3. R-134a制冷剂的特点
随着制冷工业的飞速发展,大气中臭氧层的破坏越来越引 起世人的关注。为解决这一问题,制冷界推出了无氟替代技术, 其中R134a制冷剂就是无氟制冷剂中的一种,已被广泛地应用于 制冷设备上。用R134a全面替代R-12是一个渐的过程。在这一过 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有R134a工质压缩机可否用R-12作冷 媒来替代,反之,R-12工质压缩机又可否用R134a作冷媒来替代, 这一直是维修人员关注的问题。
部分制冷剂生产方法
部分制冷剂生产方法(一)R22 生产方法C H Cl3(氯仿R20)+2HF(氢氟酸)=CHClF2(二氟氯甲烷R22)+2HCl(氯化氢)(二)R134a 生产方法CCL2=CClH(三氯乙烯TCE)+3HF=CF3CClH2(1、1、1、三氟氯乙烷R133a)+2HCl CF3CClH2+HF=CF3CFH2(1、1、1、2-四氟乙烷R134a)+3HCl (气固相法)(三)R125 生产方法1、2CHF2Cl-(二氟氯甲烷R22)------CF2CF2(四氟乙烯TFE)+2HClCF2CF2(四氟乙烯TFE)+HF=CF3CF2H(五氟乙烷R125)2、CCl2CCl2(四氯乙烯PCE)+5HF= CF3CF2H(五氟乙烷R125)+4HCl3、CCL2=CClH(三氯乙烯TCE)+3HF=CF3CClH2(1、1、1、三氟氯乙烷R133a)+2HCl CF3CClH2+Cl2= CF3CCl2H(1、1、1、三氟二氯乙烷R123)+HClCF3CCl2H+2HF= CF3CF2H(五氟乙烷R125)+2HCl(四)R32 生产方法C H2 Cl2(二氯甲烷R30)+2HF=CH2F2(二氟甲烷R32)+2HCl2.5 主要氟单体及氟聚合物的合成主要氟单体的合成TFE•CHCl3 + 2HF ------- CHClF2 + 2HCl•2 CHClF2 ------- CF2=CF2 + 2HCl•生产TFE 的单耗约1.95-2.0•基本相当于生产1 吨TFE 需使用AHF 1.1 吨,理论单耗为0.8HFP•CHCl3 + 2HF ------- CHClF2 + 2HCl•2 CHClF2 ------- CF2=CF2 + 2HCl•3 CF2=CF2 ------- 2 CF3CF=CF2•生产HFP 的单耗约1.3-1.4•基本相当于生产1 吨HFP 需使用AHF 1.4-1.5 吨,理论单耗为0.8VDF•C2H2 + 2HF ------- CH3CHF2•CH3CHF2 + Cl2 ------ CH3CClF2 + HCl•CH3CClF2 ------- CF2=CH2 + HCl•生产VDF 的单耗约1.8-1.9•基本相当于生产1 吨VDF 需使用AHF 1.1-1.2 吨,理论单耗为0.74共聚物(一,氟塑料)•TFE + HFP ------- FEP•TFE + 乙烯------- ETFE (F40)•TFE + PPVE ------- PFA•TFE + HFP + VDF ------- THV共聚物(二,氟橡胶)•VDF + HFP ------- FKM 26•VDF + HFP + TFE ------- FKM 246•HFP + 乙烯------- 四丙胶•TFE + PMVE +CM ------- 氟醚橡胶共聚物(三,氟涂料)•CTFE + 乙基乙烯基醚+ 环己基乙烯基醚+羟丙基乙烯基醚------- CTFE 基FEVE•TFE + 乙基乙烯基醚+ 环己基乙烯基醚+羟丙基乙烯基醚------- TFE 基FEVE。
《空调用制冷技术》课件
04
空调制冷技术应用
家用空调制冷技术
家用空调制冷技术是指应用于家庭环境的空调制冷技术,主要包括分体式空调、中 央空调等。
家用空调制冷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家庭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通过制冷系统实现室 内温度的调节和控制。
家用空调制冷技术需要考虑节能、环保、舒适等多方面的因素,以满足家庭用户的 需求。
商用空调制冷技术
掌握空调用制冷技术的基 本原理和系统组成
掌握空调系统的设计、安 装与维护技能
了解制冷设备的工作原理 及性能参数
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习方法
理论学习
通过课堂讲解、教材阅读等方式,掌握基本 理论知识。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了解空调用制冷技术在 不同场景的应用。
实验操作
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培 养实际操作能力。
部件。
更换滤网
根据需要更换空调滤网,保证空气 质量,防止灰尘和细菌进入室内。
检查电线和连接
检查电线和连接是否完好,有无过 热或老化现象,确保用电安全。
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1 2 3
制冷效果差
检查制冷剂是否充足,如果不足则添加制冷剂; 清洁冷凝器和蒸发器,确保没有堵塞。
噪音大
检查空调安装是否稳固,如果松动则进行紧固; 检查电机和风扇是否正常运转,如有异常则更换 。
空调系统的日常维护
01
02
03
清洁滤网
定期清洁空调滤网,确保 空气流通畅通,防止灰尘 和污垢堆积。
检查冷凝水
确保冷凝水管道畅通,无 堵塞或漏水现象,防止漏 水或排水不畅。
开关机检查
在开机和关机时,检查空 调是否正常工作,听是否 有异常声音或振动。
空调系统的定期保养
制冷技术-制冷原理-冷库-PPT
28
二、冷库冷负荷确定
1.冷库制冷量的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应按下式计算:
Qq=Q1+PQ2+Q3十Q4+Q5 式中: Qq一冷间冷却设备负荷(千卡/小时): Q1一围护结构传热量(千卡/小时); Q2一货物热量(千卡/小时); Q3一通风换气热量(千卡/小时); Q4一电动机运转热量(千卡/小时); Q5一操作热量(千卡/小时); P一负荷系数(千卡/小时) 冷库冷却间和冻结间的负荷系数P应取1.3,其它冷间取1。 。
16
17
组合式冷库的库门锁紧机构
制冷设备周围的环境要求 ①制冷压缩机高度方向应有不小于1.5m的净空,前后应有不小于 0.6m~1.5m的净空,左右方向靠墙一端应有不小于0.6m的净空, 另一端应有不小于0.9m~1.2m的净空。 ②周围环境温度应不低于10℃。 ③机组安装在室外时,必须有防风、防雨、防晒设施,必须有防 蚀和保证电绝缘的措施。 ④应与高温热源、易燃易爆品或易爆容器相隔离。 ⑤机器应防震、隔音。
7
大家应该也有点累了,稍作休息
大家有疑问的,可以询问和交流
8
二、冷库的制冷循环
(1)冷库的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
9
(2)制冷剂在冷库系统中循环方框图
10
三、中小型冷库的构造 1.固定式冷库
冷库的基础
11
冷库的墙体
12
冷库顶遮阳棚与围栅
13
冷库的库门
14
2.组合式冷库 组合式冷库的基础
15
②氨液在蒸发排管内被迫流动,且循环量大,传热效果好, 不易积油,不产生过热,蒸发温度稳定,不易击缸。
③操作简单,便于集中控制实现系统的自动化。 其缺点是设备费用动力消耗较高,大中型冷藏库采用这 种供液方式。
制冷培训制冷技术ppt课件
二十一、冷(热)水机组特点
产品结构紧凑; 配置齐全、使用方便; 具有因使用载冷剂带来的优点:远距输送、多用户、
制冷剂充注量少、安装场所灵活; 产品系列化; 整机自动化。
二十二、冷(热)水机组种类
按功能:单冷、冷热、热回收 按冷却方式:风冷、水冷、蒸发冷却 按组织结构:单机头、多机头、模块式 按压缩机类型:活塞、螺杆、蜗旋、离心
二十七、溴化锂吸收式冷热水机组
蒸汽型,直燃型; 单效、双效; 单冷、冷热、卫生热水; 组成:(高压、低压)发生器、冷凝器、U型管、蒸发器、吸
收器、溶液换热器(高温、低温)、自动抽气装置、溶液泵、 吸收泵、蒸发泵、燃烧机 特点:用热制冷、真空、腐蚀、冷量衰减、结晶; 参数:名义制冷(制热)量;名义能耗(热水、蒸汽、燃气、 燃油);名义工况性能系数;冷(热)水、冷却水压力损失; 部份负荷性能;变工况性能。
十五、双螺杆式制冷压缩机的特点
品种多:开启式、半封闭、全封闭、单级、多级 体积小、质量小、振动小; 结构简单、易损件少; 单机制冷量大,容积效率高; 无液击危险; 能量调节方便,滑阀调节法,通常四级,也有连续10%~100
%; 可以代节能器; 油膜密封; 加工精度高。
十六、单螺杆压缩机的特点
四大部件:蒸发器、冷凝器、膨胀阀、压缩机
五、蒸汽压缩制冷循环( 2、过冷循环)
方法:设置过冷器、增大冷凝器面积、采用回热循环 目的:提高制冷量、减小节流损失
五、蒸汽压缩制冷循环(3、过热循环)
方法:增大蒸发器面积、采用回热 目的:增大制冷量,保护压缩机
五、蒸汽压缩制冷循环(4、回热循环)
方法:采用回热器 目的:提高可靠性, 提高循环效率
制冷原理及相关设备课件(PPT 34页)
4
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的冰点作为0度, 沸点作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均衡的刻成100格, 每格为l度,以符号℃表示。
华氏温度 在标准大气压下,把水的冰点定为32度, 而沸点定为212度、二者之间均衡的刻成180格,每格 为l度,以符号oF表示。
13
蒸发器在室内机的作用是使节流后的低压制冷剂在蒸发器吸收流 经管簇外侧的空气的热量,达到制冷降温的目的;
冷凝器在室外机内,作用是使压机排出的高温高压气体制冷剂, 经过冷凝器向管簇外的空气放热,将室内热量排至室外。
14
节流装置:通过冷凝器后的液体氟利昂流过极细的毛细管时得到 减压,由高压、高压状态转为低温、低压状态,从而在进入蒸发 器后可立即汽化。
3
二、制冷常用名词解释
焓是湿空气的一个重要参数。是一个内能与压力位能之和的复合 状态参数。
在空调过程中,湿空气的状态经常发生变化,焓可以很方便确定 该状态变化过程中的热交换量。湿空气的变化过程是定压过程, 焓差等于热交换量。
比热:任何物质当加进热量,它的温度会升高。但相同质量的不 同物质,升高同样温度时,其所加进的热量是不一样的。为相互 比较,把l kg水温度升高1 ℃所需的热量定为4.19kJ。以此作为 标准,其它物质所需的热量与它的比值,称为比热。
8
导热系数是表示一种材料传导热量能力的一个物理量。 如两块同样厚的材料,一块是铜块,一块是软木块,把它们放在
比本身温度高的环境中,可立即感觉到铜块温度升高,而对软木 块则在短时间内感受不到。这说明两种材料对热量传导的能力不 同,把这种材料对热量的不同传导能力以数字表示就称为导热系 数,其数值等于:当材料层的厚度为 l m,两边温度差为1 ℃, 在 1 h内通过 l m2表面积所传导的热量,以符号l 表示,单位是 kcal/mh℃,国家法定单位是 W/mK或用 J/mhK表示,它们之间 的换算关系是:1W/mK = 0.860 kcal/mh℃。 不同材料有不同导热系数,它与材料的成份、密度、分子结构等 因素有关。 同一种材料,影响其导热系数的主要因素是密度和湿度。密度大 则导热系数大,湿度大则导热系数亦大。
传统制冷技术PPT课件
第16页/共45页
1) 冷凝器
用冷凝器将制冷剂从低温热源吸收的热
量及压缩后增加的热焓排放到高温热源。 空气冷却式
冷凝器按冷却方式
水冷式
蒸发冷却式
空气冷却式冷凝器中 根据管外空气流动方式
第17页/共45页
自然对流空气冷 却式冷凝器
强制对流空气冷 却式冷凝器
自然对流空气冷却式冷凝器
空气强制对流冷凝器
第26页/共45页
4) 浮球阀
用液位控制供液量。以浮球—杠杆机构产生阀动作的驱动力。根据制冷 机的情况,又分两种。对于制冷剂液体主要在高压侧(冷凝器或高压贮液器)的制冷 机,采用高压浮球阀。它的浮球感受冷凝器或高压贮液器的液位。 当液位升高时,阀开大,增大蒸发器供液量;当液位降低时,阀关小,减少供液量。
压缩机
蒸气压缩式制
热交换设备
冷系统的构成
节流机构
管道
3 膨胀阀
4
等焓 等熵
各种控制阀 冷凝器
水
辅助部件
2 压缩机
等压、等温
1 蒸发器 冷
媒
第9页/共45页
一、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的组成
• 单级蒸汽压缩式制冷系统由压缩 机、冷凝器、膨胀阀、蒸发器组 成,用管道连接成一封闭系统, 制冷剂在系统中循环流动。
氟利昂无色无臭,卤素喷灯和电子检漏仪检漏
第37页/共45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氟利昂-22(代号:R22)
R22也是烷烃的卤代物,学名二氟一氯甲烷,标准蒸发温度约为-41℃ ,凝固温度约为-160℃,在常温下冷凝压力同氨相似,单位容积标准制冷 量约为454kcal/m3。
R22的许多性质与R12相似,但化学稳定性不如R12,毒性也比R12稍 大。但是,R22的单位容积制冷量却比R12大的多,接近于氨。当要求- 40~-70℃的低温时,利用R22比R12适宜,故目前R22被广泛应用于- 40~-60℃的双级压缩或空调制冷系统中。
目前的替代路线主要有:以美国、日本为代表的HFC-134a,以德国为代 表的碳氢化合物和一些过渡性的混合制冷剂等. HFC-134a已进入商业化 生产和实用阶段,但必须使用专用润滑油和压缩机,生产线也需改造, 且温室效应还较高.
从长远看来尚不理想. 碳氢化合物天然存在,环境性能好,能效较高, 在德国的使用呼声较高,但其可燃易爆性始终是推广使用中必须解决的 问题,且异丁烷也需使用专用压缩机. 混合制冷剂有多种,如杜邦公司 开发的过渡性替代物MP系列三元混合物和清华大学开发的THR01等. 这些 混合制冷剂具有热工性能好,与CFC12及其矿物油兼容、设备基本不用改 动等优点,所以可以作为直接灌注式的替代物. 但其中含HCFC,将来也 在禁用之列.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系
人类诞生几百万年以来,一直和自然界相安无事。因为人类的活动 能力,也就是破坏自然界的能力很弱,最多只能引起局地小气候的 改变。
但是工业革命以来就不一样了。因为工业化意味着大量燃烧煤和石 油,意味着向地球大气排放巨量的废气。1.其中二氧化碳气体会造 成大气温室效应,使全球变暖,极冰融化,海平面上升;2.二氧化 硫和氮氧化合物可以形成酸雨;3.氯氟烃气体能破坏高交臭氧腰, 造成南极臭氧洞。4.此外,工业化排放的污染气体也使人类聚居的 城市成了浓度特高的大气污染岛……人类在发展经济,改善生活质 量的同时,无形中闯下了弥天大祸。这些弥天大祸看起来是“天灾
短波辐射和长波辐射在经过地球大气时遭遇是不同的:大气对太阳短波 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却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大气在吸收地面长波辐 射的同时,它自己也向外辐射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因为大气温度比地面 更低)。其中向下到达地面的部分称为逆辐射。
地面接受到逆辐射后就会升温,或者说大气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这 就是大气温室效应的原理。 地球大气的这种保温作用,很类似于种植花 卉的暖房顶上的玻璃(因此温室效应也称暖房效应或花房效应)。因为玻 璃也有透过太阳短波辐射和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的要求
1.临界温度要高,凝固温度要低。这是对制冷剂性质的基本要求。临界温度高,便于用一 般的冷却水或空气进行冷凝;凝固温度低,以免其在蒸发温度下凝固,便于满足较低温度的制 冷要求。
2.在大气压力下的蒸发温度要低。这是低温制冷的一个必要条件。 3.压力要适中。蒸发压力最好与大气压相近并稍高于大气压力,以防空气渗入制冷系统中 ,从而降低制冷能力。冷凝压力不宜过高(一般≯12~15绝对大气压),以减少制冷设备承受 的压力,以免压缩功耗过大并可降低高压系统渗漏的可能性。 4.单位容积制冷量qv要大。这样在制冷量一定时,可以减少制冷剂的循环量,缩小压缩机 的尺寸。 5.导热系数要高,粘度和密度要小。以提高各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降低其在系统中的流动 阻力损失。 6.绝热指数k要小。由绝热过程中参数间关系式可知,在初温和压缩比相同的情况下, K↑→T2↑。可见,k小可降低排气温度。 7 .具有化学稳定性。不燃烧、不爆炸、高温下不分解、对金属不腐蚀、与润滑油不起化学 反应、对人身健康无损无害。 8.价格便宜,易于购得。且应具有一定的吸水性,以免当制冷系统中渗进极少量的水分时 ,产生“冰塞”而影响正常运行。
据了解,在家用制冷空调行业,目前普遍使用的制冷剂是 属于HCFC的R22,这种制冷剂的大量使用破坏了高空臭氧 层,从而导致全球变暖。相比之下,环保型的新冷媒 R410a,对臭氧层的破环率为零,制冷、制热效率高,能 使空调器能效比升高约10%,被国际制冷界认为是目前家 用空调的最佳冷媒。
”,却不折不扣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人祸”。这也就是地球大气对 人类进行的可怕的报复。大自然是决不会因人类的无知而原谅人类 的。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系
1.什么叫温室效应:
全球的地面平均温度约为15℃。如果没有大气,地球的地面平均温度应 为-18℃。这33℃大体就是因为地球有大气,像一条被子一样,造成大 气温室效应之故。 世界上,宇宙中任何物体都辐射电磁波,物体温度越 高,辐射的电磁波波长越短。太阳表面温度约6000℃,它发射的电磁波 长很短,称为太阳短波辐射(其中包括从红到紫色的可见光)。地面在接 受太阳短波辐射而增温的同时,也时时刻刻向外辐射电磁波而冷却。地 球发射的电磁波长因为温度较低而较长,称为地面长波辐射。
.8米这一点点。甲烷是1.7克/米3,相应是1.4厘米厚。臭氧浓度是 400×10-9,换算后只有3毫米厚。一氧化二氮是310x10-9,仅为2.5毫 米。氟里昂有许多种,但大气中含量最多的氟利昂12也只有400×10-12 ,换算到标准状态只有3微米。由此可见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之少。也正
因为如此,所以人为释放如不加限制,便很容易引起全球迅速变暖。
R12是一种无色、透明、没有气味,几乎无毒性、不燃烧、不爆炸, 很安全的制冷剂。只有在空气中容积浓度超过80%时才会使人窒息。但与 明火接触或温度达400℃以上时,则分解出对人体有害的气体。
R12能与任意比例的润滑油互溶且能溶解各种有机物,但其吸水性极 弱。因此,在小型氟利昂制冷装置中不设分油器,而装设干燥器。同时规 定R12中含水量不得大于0.0025%,系统中不能用一般天然橡胶作密封垫 片,而应采用丁晴橡胶或氯乙醇等人造橡胶。否则,会造成密封垫片的膨 胀引起制冷剂的泄漏。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它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循环并通过其本身 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工作物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 却介质(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中将热量传递给 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它的性质直接关系到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 、经济性、安全性及运行管理,因而对制冷剂性质要求的了解是 不容忽视的。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系
南极臭氧洞一经发现,立即引起了科学界及整个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 。科学家需要对这一问题的许多现象和特征进行探索,最初对南极臭 氧洞的出现有过三种不同的解释:
第一种解释认为,南极臭氧洞的发生是因为对流层的低臭氧浓度的空 气传输到达平流层,稀释了平流层臭氧的浓度;
第二种解释认为,南极臭氧洞是由于宇宙射线的作用在高空生成氮氧 化物的结果;
第三种解释,美国科学家莫里纳(Molina) 和罗兰德(Rowland) 提出,人工合成的一些含氯和含溴的物质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元凶, 最典型的是氟氯碳化合物(CFCs,俗称氟里昂)和含溴化合物哈龙( Halons)。
越来越多的科学证据否定了前两种观点,而证实氯和溴在平流层通过 催化化学过程破坏臭氧是造成南极臭氧洞的根本原因。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系
2.温室效应源自温室气体
不是每种气体都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地球大气中起温室作用的气 体称为温室气体,主要有二氧化碳、甲烷、臭氧、一氧化二氮、氟里昂 以及水汽等。它们几乎吸收地面发出的所有波长的长波辐射,其中只有 一个很窄的长波辐射区段吸收很少,因此称为“窗区”。地球正是通过 这个窗区把从太阳获得的热量中的70%又以长波辐射形式返还宇宙空间 ,以维持地面温度不变。温室效应正是因为人类活动增加了温室气体的 数量和品种,而使这70%的数值下降,留下的余热使全球变暖的。
4.四氟乙烷(代号:R134a)
R134a不含氯原子,标准蒸发温度约为-26.5℃,凝固温度约为-160℃ ,在常温下冷凝压力0.771Mpa。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系
由于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禁用惯用的CFC 和HCFC类物质. 以制冷剂CFC-12为例,发达国家已于1995年底禁止生产 和使用.
氟利昂所含的氟原子的个数愈多,对人体愈无害,对金 属的腐蚀性愈小,氟利昂用"R"和后面的数字表示,如 氟利昂11即R11。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系
为保护环境,国际公约强制规定:目前制冷空调业大量使 用的制冷剂氟利昂(R22)将全面禁用。发达国家必须在 2030年前全面禁用,发展中国家也不迟于2040年,世界各 国的制冷空调巨子都在抓紧研发寻找对臭氧层无破坏的新 冷媒,而国内空调企业也已开始试产新冷媒空调。
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虽然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能力很强,但它们在大气 中的数量却极少。如果把压力为一个大气压,温度为0℃的大气状态称为 标准状态,那么把地球整个大气层压缩到这个标准状态,它的厚度是 8000米。目前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355克/米3,即百万分之三百五 十五。把它换算到标准状态,将是2.8米厚。在8000米厚的大气中就占2
1.氨(代号:R717) 氨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中压中温制冷剂。氨的凝固温度为-77.7℃,标准蒸 发温度为-33.3℃,在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为1.1~1.3MPa,即使当夏季冷却水温高 达30℃时也决不可能超过1.5MPa 。氨的单位标准容积制冷量大约为520kcal/m3。 氨有很好的吸水性,即使在低温下水也不会从氨液中析出而冻结,故系统内不会发 生“冰塞”现象。氨对钢铁不起腐蚀作用,但氨液中含有水分后,对铜及铜合金有腐 蚀作用,且使蒸发温度稍许提高。因此,氨制冷装置中不能使用铜及铜合金材料,并 规定氨中含水量不应超过0.2%。 氨的比重和粘度小,放热系数高,价格便宜,易于获得。但是,氨有较强的毒性和 可燃性。若以容积计,当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个小 时即可中毒,达到11%~13%时即可点燃,达到16%时遇明火就会爆炸。因此,氨制 冷机房必须注意通风排气,并需经常排除系统中的空气及其它不凝性气体。
武汉理工大学 轮机工程系
总上所述,氨作为制冷剂的优点是:易于获得、价格低 廉、压力适中、单位制冷量大、放热系数高、几乎不溶 解于油、流动阻力小,泄漏时易发现。其缺点是:有刺 激性臭味、有毒、可以燃烧和爆炸,对铜及铜合金有腐 蚀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