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制冷剂与载冷剂
制冷剂和载冷剂介绍
![制冷剂和载冷剂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e9b2fb1e0b4e767f5bcfce0d.png)
蒙特利尔协定
1987年9月由在联合国环境属(UNEP)组织的“保护臭 氧层公约关于含氯氟烃议定书全权代表大会”在加拿 大蒙特利尔召开。来自36个国家、10个国际组织的 140名代表和观察员出席了会议。中国政府也派出了代 表参加。在大会上通过了«关于消耗议定书臭氧层物质 的蒙特利尔议定书» 确定主要的臭氧破坏物质为:
R-500 = 0.74 HCFC-22 = 0.055 HCFC-123 = 0.02 HFC-134a = 0.0
已禁用的工质
过渡工质,禁用时间 为2030年以后 发展中国家滞后10年
无限期使用的工质
R-717 = 0.0
R-718 = 0.0
制冷剂的分类
•CFC-11,HCFC-123--低压制冷剂 (负压机组) •HCFC-22--高压制冷剂 (正压机组) •CFC-12, HFC-134a--中压制冷剂 (正压机组)
ODS ODP CFC 臭氧消耗物质 臭氧消耗潜能值
相对于CFC-11对氧臭层破坏作用的比值 氯氟烃(碳氢化合物的氟氯完全衍生物)ODP较高
HCFC 氢氯氟烃 (不完全卤代烃)ODP较低
HCFC-22为0.055 HCFC-123为0.02
HFC
氢氟烃(不完全卤代烃)ODP为零 HFC-134a为0
2
R-717 (氨)
1
HCFC-123
B
制冷剂的性能
1个大气压下沸点 °C 单位容积制冷能力 MJ/KG
R-22
R-134a
- 40
- 26
2.2
4.2
R-123
辨证地看:
28
2.1
对于大型机组,制冷剂单位容积制冷能力越大,压缩机尺寸会 越小;
第三章 制冷
![第三章 制冷](https://img.taocdn.com/s3/m/280896d9ce2f0066f533220e.png)
(Tk - T0)↓,ε ↑ → 但Tk ↓受环境条件限制;T0 ↑不利于传热。
二、制冷循环工作参数的确定
1、蒸发温度(T0):随制冷剂的不同而不同。
空气载冷: T0比冷库空气温度低8~12℃; 盐水载冷: T0比盐水温度低4~6℃。 2、冷凝温度(Tk):由冷凝器型式、冷凝介质的温度决定。 水冷却: Tk=t+(4~5℃)
例2、在氨蒸气压缩制冷循环中,蒸发温度和冷凝温 度分别为-20℃和20℃,制冷量为20冷吨(日
本)。氨在冷凝器中的放热速率为100kJ/s,氨
回热循环:将蒸发器产生的低温低压蒸汽与节流 前的液体工质进行热交换。
1、既可减轻或消除吸汽管道中的有害过热,又能使液 态制冷剂过冷。 2、制冷剂过冷,将增加循环的制冷量△ q0 ,但功耗 也增大△W,其制冷系数是否提高,视具体操作条 件和制冷剂种类而异。 3、当Tk=30℃,T0在普通制冷温度范围内时,对F-12 采用回热循环是有利的;对于氨是不利的;F-22 介于两者之间,即制冷无大的变化。
233 Tk 273 T2 273 T0 299 Tk 273 T0 273 Tk
预热 系数 排气 温度 冷凝 温度
立式: b=0.001 温度℃
立式压缩机:
ηm — 机械效率。指示功率Ni与轴功率Nz之比。机械摩擦损失。
m
Ni Nz
m 0.8 ~ 0.95
ηD — 传动效率。轴功率Nz与实际功率N之比。传动机构的完 善程度。 传动效率ηD 的取值:
(t为冷凝器排水温度,进出水的温差取2~3℃)
空气冷却: Tk=t’+(8~12℃) (t’为冷凝器排气温度) (立、卧式、淋激式冷凝器)
3、压缩机的吸汽温度(T1):为控制过热点温度。 低压蒸汽过热有害,使压缩机功耗↑,可通过控制冷凝温 度,回收一部分过热能量。 吸汽温度取决于回汽的 过热度 。若不考虑回汽 的过热,则T1≈T0,实际上, 自蒸发器的低压蒸汽进 压缩机前将在吸汽管中 吸收周围空气的热量,温 度升高,比容增大,叫蒸汽 过热。
制冷剂和载冷剂
![制冷剂和载冷剂](https://img.taocdn.com/s3/m/2c1e9a6858fafab069dc0203.png)
制冷剂
2.氟里昂 2.氟里昂
2.1.2 制冷剂的种类
氟里昂的命名
CF2CL2-R12; CHF3-R23;
C2HF3CL2-R123; C2HF4CL-R124; CLC2H2F4-R134a; CF3Br-R13B1(哈龙类); Br-R13B1(哈龙类 哈龙类) C2HF5-R125; C2H3F3-R143a; C2H3FCL2-R141b; C2H3F2CL-R142 CL12
26
氟 利 昂 的 溶 油 性
图2.3 制冷剂与氟利昂的溶解曲线
27
2.1.3 常用制冷剂的性质
2.氟利昂 2.氟利昂
氟 利 昂 的 溶 油 性
氟里昂与润滑油互溶会降低油的粘度,影响润滑,因 氟里昂与润滑油互溶会降低油的粘度,影响润滑, 此应采用高粘度的润滑油; 此应采用高粘度的润滑油; 在相同压力下,氟利昂与油互溶, 在相同压力下,氟利昂与油互溶,会引起蒸发温度升 高使制冷量减少;且沸腾泡沫多,液面不稳定。 高使制冷量减少;且沸腾泡沫多,液面不稳定。 优点是换热器表面不会形成油膜,消除了油膜对传热 优点是换热器表面不会形成油膜, 的不利影响; 的不利影响;且与制冷剂互溶的油会随制冷剂一起渗 透到压机的各个部件,形成了良好的润滑条件。 透到压机的各个部件,形成了良好的润滑条件。 氟利昂是良好的有机溶剂,能溶解天然橡胶和树脂。 氟利昂是良好的有机溶剂,能溶解天然橡胶和树脂。 它能使高分子材料变软、膨胀和起泡, 它能使高分子材料变软、膨胀和起泡,选择制冷机的 密封材料和封闭式压机的电绝缘材料时,要注意。 密封材料和封闭式压机的电绝缘材料时,要注意。
2
2.1
制冷剂 refrigerant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 制冷剂又称制冷工质,它是在制冷系统中不断 又称制冷工质 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 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 循环并通过其本身的状态变化以实现制冷的 工作物质。 工作物质。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介 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 质(水或空气等)的热量而汽化,在冷凝器 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 中将热量传递给周围空气或水而冷凝。它的 性质直接关系到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 性质直接关系到制冷装置的制冷效果、经济 安全性及运行管理, 性、安全性及运行管理,因而对制冷剂性质 要求的了解是不容忽视的。 要求的了解是不容忽视的。
制冷剂与载冷剂
![制冷剂与载冷剂](https://img.taocdn.com/s3/m/3a19ff1555270722192ef71a.png)
2.1制冷剂 2.1制冷剂
3.烃类(碳氢化合物) 3.烃类(碳氢化合物) 烃类 烷烃类: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 烷烃类:甲烷CH 乙烷C 丙烷C 烯烃类:乙烯C 丙稀C 烯烃类:乙烯C2H4,丙稀C3H6; ◆烷烃类命名方法: 烷烃类命名方法: 与氟利昂相同(丁烷例外, 600) 与氟利昂相同(丁烷例外,为R600) CH4—— R50 ,C2H6—— R170 C3H8—— R290 烯烃类命名方法: ◆烯烃类命名方法: 后先写上“ ,再按氟利昂方法: R后先写上“1”,再按氟利昂方法: C2H4—— R1150 ,C3H6—— R1270 ;
**为发现的顺序:R500、R501、R502…… R509 **为发现的顺序:R500、R501、 为发现的顺序
②非共沸溶液: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相变温度改变, 非共沸溶液: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相变温度改变, 造成气液相组分不同。 造成气液相组分不同。 命名: 命名:R4**
Refrigeration Technique
m-1=0时略 1=0时略 z=0时与B z=0时与B一起略 时与
R22 例:一氯二氟甲烷分子CHF2Cl-----一氯二氟甲烷分子CHF Cl-----一溴三氟甲烷分子CF Br-------一溴三氟甲烷分子CF3Br-------- R13B1 四氟乙烷分子C2H2F4-----------四氟乙烷分子C R134a
Refrigeration Technique
;
张进制作
2.1制冷剂 2.1制冷剂
4. 混合溶液 (混合制冷剂) 混合制冷剂) 概念:由两种(或以上) 概念:由两种(或以上)制冷剂按一定比例相互溶解而成的混 合物。 合物。 类型: 类型: 共沸溶液: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相变温度固定不变, ①共沸溶液: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相变温度固定不变, 气液相组分相同。 气液相组分相同。 命名: 命名:R5**
3讲:制冷剂、载冷剂和润滑油详解
![3讲:制冷剂、载冷剂和润滑油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ae6a6e57cc22bcd127ff0c5d.png)
合晶点-21.2℃,含盐量23.1%
合晶点-55℃,含盐量29.9%
三、常用载冷剂的性质
2. 盐水溶液:
盐水做载冷剂时,需注意以下的几个问题: 1)要合理选择盐水的浓度。 2)盐水的腐蚀性:与溶液中含氧量有关。
小瓶阀门用封闭帽封严。
2.2 载冷剂 一、载冷剂的定义及作用 二、载冷剂的选择 三、常用载冷剂的性质
一、载冷剂的定义及作用
1、载冷剂的定义
指间接制冷系统中用来传递制冷量的中间介质。又 称为冷媒。
2、载冷剂的作用
传递制冷量的作用。 ——把制冷装置产生的制冷量传递给被冷却物体。
二、载冷剂的选择 载冷剂选择要求
1~4年。 ➢ 是目前替代R11用于离心式制冷机较理想的制冷剂。
三、常用制冷剂的性质
2. 氟利昂
❖ (5)R22 ❖ 标准蒸发温度-40.8℃,凝固温度为-160℃。 ❖ 常温下单位容积制冷量及冷凝压力与氨接近。 ❖ 无色无味、不燃不爆,安全。 ❖ 与润滑油能有限溶解。 ❖ 毒性比R12略大。 ❖ 溶水性比R12大。 ❖ 对大气臭氧层的破坏作用比R12 小的多。 ❖ 广泛应用于空调系统及复叠式制冷系统的高温部分。 ❖ 属于制冷剂的过渡性替代物。
三、常用制冷剂的性质 2. 氟利昂
❖ (1)R12 ❖ 标准蒸发温度-29.8℃,凝固温度为-155℃。 ❖ 无色无味、不燃不爆。 ❖ 单位容积制冷量小。 ❖ 与矿物性润滑油相容。 ❖ 对水的溶解度极小。 ❖ 对大气臭氧层有破坏作用。 ❖ 曾获得广泛应用,目前已被禁用。
三、常用制冷剂的性质 2. 氟利昂
臭氧层逐年耗损表
二、制冷剂的选择 1.对环境亲和度的要求
(1)臭氧层破坏所产生的影响:
1)会使皮肤癌和白内障的患者增多。 2)会损害人体抵抗力,使许多疾病更易发生。 3)会使农作物、海洋生物等受到损害,从而影响食物供应。 4)会使建筑物、绘画、包装的聚合物质老化,寿命缩短。 5)会使紫外线辐射增强,而使接近地面的大气中臭氧浓度反
制冷剂、载冷剂
![制冷剂、载冷剂](https://img.taocdn.com/s3/m/13c193dd76a20029bd642d4a.png)
制冷剂1、制冷剂是制冷装置中进行制冷循环的工作物质,其工作原理是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吸收被冷却物质的热量而蒸发,在冷凝器中将所吸收的热量传给周围的空气或者水,而被冷却为液体,往复循环,借助于状态的变化来达到制冷的作用。
2、常用制冷剂A、氨(NH3 R717)氨最大的优点是单位容积制冷能力大,蒸发压力和冷凝压力适中,另外价格便宜,极易购得,特别是冷藏、冷库等大型制冷设备常采用。
但是氨最大的缺点就是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对人体有危害,目前规定氨在空气中的浓度不应大于20mg/m3。
氨是可燃物,氨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比达16~25%时,遇火焰就有爆炸的危险。
B、氟利昂大多数的氟利昂本身无毒、无臭、不燃,适用于工程建筑或者实验室的空调制冷装置。
尤其是氟利昂R22,在我国空调制冷装置中已经广泛采用。
其热力学性能与氨不相上下,而且安全可靠,是一种良好的制冷剂,但是目前价格较高,影响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致命缺点:温室效应气体,其温室效应值比二氧化碳大1700倍,更危险的是会破坏大气层中的臭氧层。
根据国际上《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R22于2020年将全面禁止,发展中国家可适当延期至2040年全面禁止生产。
目前国际上一致看好的R22的替代物是R407C、R410A。
另外汽车制冷中常用的R12,采用R134A替代。
目前国内的一些大中型项目,业主都明确要求采用环保冷媒如R407C等。
载冷剂载冷剂是一种中间物质,如常用的空调冷冻水,其在蒸发器内被冷却降温,然后远距离输送,来冷却需要被冷却的物体。
目前常用的载冷剂有水,它只能用于高于0 ℃的条件,当要求低于0 ℃时。
一般采用盐水,如:氯化钠或者氯化钙水溶液或者采用乙二醇、丙二醇等有机化合物的水溶液。
制冷剂与载冷剂
![制冷剂与载冷剂](https://img.taocdn.com/s3/m/141420e3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61.png)
A对
B错
空调用制冷技术
空调用制冷技术
C 10PPM
D 5PPM
空调用制冷技术
(单选)
5、氨制冷剂的代号是( D ) 。
制冷剂载冷剂
A R718
B R12
C R22
D R717
空调用制冷技术
制冷剂载冷剂 (单选)
6、R407C的热力性质与( C )相近。
A R718
B R12
C R22
D R717
空调用制冷技术
制冷剂载冷剂 (单选)
A 易燃易爆有毒 B 溶于水 C 不溶于润滑油 D 与铜及铜合金有强烈的腐蚀作用
空调用制冷技术
制冷剂载冷剂
(判断)
12、R134a制冷剂的热力性质与R12制冷剂相同,所以不用做任何
改变,就可以替代R12用于制冷设备(B
)。
A对
B错
空调用制冷技术
制冷剂载冷剂 (判断)
A
13、混合制冷剂有共沸溶液和非共沸溶液之分。 ( )
较高温度下遇明火可引起爆炸
备注
0.5% 爆炸极限
空调用制冷技术
制冷剂
2 常用制冷剂的性质
(2)氟利昂 氟利昂的共性:
(1)存在“冰堵”现象 (2)存在“镀铜”现象 (3)对某些高分子材料存在“膨润”作用 (4)不燃或燃烧性较低,不爆,无毒或毒性小
空调用制冷技术
制冷剂
2 常用制冷剂的性质
(2)氟利昂 氟利昂的分类:
制冷剂与载冷剂
空调用制冷技术
主要内容
制冷的基本理论知识
1、制冷剂的性质 2、载冷剂的性质
空调用制冷技术
1 制冷剂的分类与命名
制冷剂
制冷剂与载冷剂流向
![制冷剂与载冷剂流向](https://img.taocdn.com/s3/m/a3832948b8f67c1cfbd6b80d.png)
制冷剂与载冷剂流向载冷剂是在间接冷却的制冷装置中,将被冷却系统的热量传递给正在蒸发的制冷剂的物质。
也称为二次制冷剂。
载冷剂与制冷剂统称为冷媒,都属于传输冷量的介质。
载冷剂通常为液体,在传递热量过程中一般不发生相变。
制冷剂通过相变制冷,将冷量传递给载冷剂,然后再通过泵在常压下将载冷剂的冷量传递给冷库间实现制冷。
载冷剂代用品主要有氯化钙盐水、氯化钠盐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二醇、二氯甲烷等。
专业载冷剂如冰河冷媒等。
制冷剂,又称、致冷剂、雪种,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
这些物质通常以可逆的相变(如气-液相变)来增大功率。
如蒸汽引擎中的蒸汽、制冷机中的雪种等等。
一般的蒸汽机在工作时,将蒸汽的热能释放出来,转化为机械能以产生原动力;而制冷机的雪种则用来将低温处的热量传动到高温处。
传统工业及生活中较常见的工作介质是部分卤代烃(尤其是氯氟烃),但由于它们会造成臭氧层空洞而逐渐被淘汰。
其他应用较广的工作介质有氨气、二氧化硫和非卤代烃(例如甲烷)。
常见的制冷剂:NH制冷剂3凝固温度 1859年氨作为制冷剂的理论确立,1875年开始用于工业制冷。
NH3-77.7℃,标准沸点-33.3℃,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52Mpa。
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在 1.1Mpa~1.3Mpa,夏季最高不超过 1.5Mpa,单位容积制冷量约2177KJ/m³。
ODP=0,GWP=0。
优点:NH制冷剂对环境友好性,破坏臭氧层潜能值(ODP)为0、全球气候变暖3潜能值(GWP)为0。
具有优良的热力学性质,其单位容积制冷量较传统的氟利昂制冷剂大。
比重和粘度小。
价格便宜、易获得;氨机造价低,由于单个氨机制冷量可达到250 kW甚至更大,而氟机(低温工况)最大为100kW,若要用于大冷量工况,就必须多机并联,因此,在大功率(100kW以上)的情况下,氨机明显较氟并联机组价格低;氨系统若发生泄漏易被发现。
缺点:氨几乎不溶于矿物油,管道和换热器的传热面会积油,形成油膜,影响传热;氨制冷系统需配用复杂的油分离系统,造成产品体积庞大。
制冷剂与载冷剂
![制冷剂与载冷剂](https://img.taocdn.com/s3/m/d63e3d17bb68a98271fefae5.png)
制冷剂与载冷剂制冷剂是制冷机中的工作介质,故又称制冷工质。
制冷剂在制冷机中循环流动,在蒸发器内吸取被冷却物体或空间的热量而蒸发,在冷凝器内将热量传递给周围介质而被冷凝成液体,制冷系统借助于制冷剂状态的变化,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载冷剂又称冷媒,是在间接供冷系统中用以传递制冷量的中间介质。
载冷剂在蒸发器中被制冷剂冷却后,送到冷却设备中,吸收被冷却物体或空间的热量,再返回蒸发器重新被冷却,如此循环不止,以达到传递制冷量的目的。
本章主要介绍制冷剂必备的特性以及常用制冷剂和载冷剂的主要性质。
2.1 制冷剂蒸气压缩式制冷系统中的制冷剂是一种在系统中循环工作的,汽化和凝结交替变化进行传递热量的工作流体。
系统中的制冷剂在低压低温下汽化吸热(实现制冷),而在高压高温下凝结放热(蒸汽还原为液体)。
有适宜的压力和温度,并满足一定条件的可作为制冷剂的物质大约有几十种,常用的不过十几种。
在空调、冷藏中广泛使用的制冷剂不过几种。
2.1.1制冷剂的种类与编号2.1.1.1制冷剂的种类与分类可作为制冷剂的物质较多,其种类如下:1)无机化合物,如水、氨、二氧化碳等。
2)饱和碳氢化合物的氟、氯、溴衍生物,俗称氟利昂,主要是甲烷和乙烷的衍生物,如R12、R22、R134a等。
3)饱和碳氢化合物,如丙烷、异丁烷等。
4)不饱和碳氢化合物,如乙烯、丙烯等。
5)共沸混合制冷剂,如R502等。
6)非共沸混合制冷剂,如R407C等。
通常按照制冷剂的标准蒸发温度,将其分为三类,即高温、中温和低温制冷剂。
所谓标准蒸发温度,是指在标准大气压力下的蒸发温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沸点。
1)高温(低压)制冷剂:标准蒸发温度t s>0℃,冷凝压力Pc≤0.2~0.3MPa。
常用的高温制冷剂有R123等。
2)中温(中压)制冷剂:0℃>t s>-60℃, 0.3MPa<Pc<2.0MPa。
常用的中温制冷剂有氨、R12、R22、R134a、丙烷等。
3)低温(高压)制冷剂:t s≤-60℃。
冻干工艺培训教材(东富龙)-第三章、冻干机的结构和配置
![冻干工艺培训教材(东富龙)-第三章、冻干机的结构和配置](https://img.taocdn.com/s3/m/c09dd981680203d8ce2f2487.png)
第三章 冻干机的结构与配置第一节 冻干机在冻干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冻干机在冻干药品生产过程中的关系如下:主要灭菌。
将药品主药和辅料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注射用水)。
用不同孔径的滤器对药液分级过滤,最后用0.22μm 的过滤器除菌过滤。
将已除去的药液灌注到容器中,并在容器端口半上胶塞。
在无菌环境中把半上胶塞的药液或开口托盘(冻干原粉)移至冻干机的干燥箱内搁板上,有的工艺的这一步也可能采用另一腔室先进行预冻结。
通过冻干机的运行,对搁板冻结、抽真空和对搁板加热供能,使药品在固态下,通过升华除去大部分的水分。
然后加热蒸发解吸附去除残余水分。
通过安装在干燥腔室内的液压或螺杆式升降装置全压塞(小瓶冻干)。
对托盘中块状粉进行粉碎、过筛、装桶、加内塞(托盘冻干)。
由此可见,冻干机是冻干生产过程中的主要工艺装备,制品中的水分由它来去除。
制品在冻干腔室内的无菌状态下完成干燥、解吸附除去水分和全压塞等操作。
后 处 理药液配置第二节冻干设备的系统组成产品的冷冻干燥需要在一定装置中进行,这个装置叫做真空冷冻干燥机,简称冻干机。
冻干机主要由制冷系统、真空系统、循环系统、液压系统、控制系统、CIP/SIP 系统及箱体等组成。
一、制冷系统制冷系统在冻干设备中最为重要,被称为“冻干机的心脏”。
制冷系统由制冷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和热力膨胀阀所构成,主要是为干燥箱内制品前期预冻供给冷量;以及为后期冷阱盘管捕集升华水汽供给冷量。
冷冻干燥过程中常常要求温度达到-50℃以下,因此在中、大型冷冻干燥机中常采用两级压缩进行制冷。
主机选用活塞式单机双级图3-1制冷系统压缩机,每套压缩机都有独立的制冷循环系统,通过板式交换器或冷凝盘管,分别服务于板层和冷凝器。
根据控制系统的运行逻辑,压缩机可以独立制冷板层或制冷冷凝器。
制冷机组应有足够大的制冷量储备,能应付绝大多数制冷异常的情况,即使满负荷工作时,也不至于达到系统极限。
在制冷系统中,除装有显示的高、中、低压、油压力表外,还装有各种压力控制器。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
![制冷剂、载冷剂和冷冻机油](https://img.taocdn.com/s3/m/46f989ca6c85ec3a86c2c58a.png)
六、 冷冻机油
3.凝固点 润滑油在试验条件下,冷却到停止流动的温度,称为凝固点。用 于制冷压缩机的润滑油,凝固点应越低越好。一般凝固点应低于-40℃。当 润滑油与制冷剂互相溶解时,凝固点将会降低。
4.闪点 润滑油(在开口盛油器内)加热到它的蒸汽与火焰接触时,发生闪火 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制冷压缩机所用的润滑油其闪点应比最高排气温度 高15-30℃,以免引起润滑油的燃烧与结焦。通常对氨、R12和R22用的润 滑油,其闪点应在160-170℃以上。
4.单位容积制冷量qv要大。这样在制冷量一定时,可以减少制冷剂的循环量,缩小压缩机 的尺寸。
5.导热系数要高,粘度和密度要小。以提高各换热器的传热系数,降低其在系统中的流动 阻力损失。
6.绝热指数k要小。由绝热过程中参数间关系式可知,在初温和压缩比相同的情况下, K↑→T2↑。可见,k小可降低排气温度。
R134a不含氯原子,标准蒸发温度约为-26.5℃,凝固温度约为-160℃,在
常温下冷凝压力0.771Mpa。 它不宜采用合成泡沸石作为干燥剂。 R134a对普通橡胶有更强的易膨胀湿润特性,所以密封材料宜采用氢化丁晴
橡胶、氯化橡胶。另外R134a本身无润滑性能,因此对润滑油有更高的要求。
四、制冷剂的命名规则
-50
-60
固体
0 10 20 30 40 50%
氯化钠盐水:共晶点-21.2℃、共晶浓度22.4% 盐水的凝固点与浓度的关系
氯化钙盐水:共晶点-55℃、共晶浓度29.9%
五、载冷剂
在共晶点的左侧,如果盐水的浓度不变 ,而温度降低,当低于该浓度所对应的 凝固点时,则有冰从盐水中析出,所以 共晶点左面的曲线称为析冰线。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中。 3.高压低温制冷 冷凝压力Pk≥20Kg/cm2(绝对),T0≤-70℃。 如R13(CF3Cl)、R14(CF4)、二氧化碳、乙烷、乙烯等,这类制冷剂适
制冷原理与设备教材(PDF 136页)
![制冷原理与设备教材(PDF 136页)](https://img.taocdn.com/s3/m/fff7cbad910ef12d2af9e7cc.png)
3.制冷的分类
按照制冷所得到的低温范围,制冷技术划分为以 下4个领域:
普通制冷 120K以上 深度制冷 120K~20K 低温制冷 20K~0.3K 低温制冷 超低温制冷 0.3K以下 本课程主要讲普通制冷。
4.制冷技术的研究内容及理论基础
制冷技术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 (1)研究获得低温的方法和有关的机理以及与此相应的制冷循环,并 对制冷循环进行热力学的分析和计算。(比如压缩式制冷) (2)研究制冷剂的性质,从而为制冷机提供性能满意的工作介质。 (3)研究实现制冷循环所必需的各种机械和技术设备,包括他们的工 作原理、性能分析、结构设计,以及制冷装置的流程组织、系统配 套设计。此外,还有热绝缘问题、制冷装置的自动化问题等等。
制冷与低温技术的应用领域举例 1. 空气调节
制冷和空调
的关系相互
联系又独立
图1-26 制冷与空调的关系
制冷在空调中的作用 (1)干式冷却
(2)减湿冷却
(3)减湿与干式冷却混合方式
2.人工环境
用人工方法构成各种人们所希望达到的环境条件,包 括地面的各种气候变化和高空宇宙及其它特殊的要求。
与制冷有关的人工环境试验有以下几种 (1) 低温环境试验 (2) 湿热试验 (3) 盐雾试验 (4) 多种气候试验 (5) 空间模拟试验
制冷技术的理论基础主要为热工的三大基础课程,即《工程热 力学》、《工程流体力学》、《传热学》。尤其是《工程热力 学》,学习和从事质量工作的人员应主要在这三门课程方面打好坚 实的理论基础。
5.制冷技术的发展历史
制冷技术的发展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阶段:
(1)天然冷源的应用阶段
是从古代~18世纪中期。 采水。
制冷原理与设备
热能教研室
《制冷剂与载冷剂》课件
![《制冷剂与载冷剂》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14fcfae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4c.png)
总结和要点
1 制冷剂和载冷剂的定义和作用 2 制冷剂和载冷剂的分类和特点 3 各种常见制冷剂和载冷可以在供热系统和制冷系统之间传递热量,实现能量的高效利用。
常见的载冷剂种类及其应用
制冷剂 乙二醇 丙二醇 二氧化碳
特点
无色透明,不易挥发,混溶性 强
非毒性、对金属和橡胶无腐蚀 作用
环保、广泛存在于自然界
应用 空调、冷藏船舶、化工冷却系 统 食品和饮料冷藏、冰淇淋机组
超市冷冻设备、工业冷冻和制 冷系统
《制冷剂与载冷剂》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制冷剂与载冷剂的重要性和应用。通过分类和特点,你将了解 各种常见的制冷剂和载冷剂类型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制冷剂的定义和作用
制冷剂是用来实现制冷循环的介质,通过循环流动来吸热和释热,使得制冷 设备能够实现降温效果。
制冷剂的分类和特点
1 单质制冷剂
如氨、氮气。适用于特定工业领域,具有高效制冷性能。
2 混合制冷剂
含有两种或以上组分的制冷剂,如R410A。具有良好的热力学性质和环保特点。
3 可燃制冷剂
如氢、碳氢化合物。适用于特定工业领域,需要特殊安全措施。
常见的制冷剂种类及其应用
R134a
广泛应用于家用冷气、汽车空调等设备,具有优秀的制冷性能和环保性质。
R32
被认为是环保制冷剂,逐渐替代R410A在空调和热泵中的应用。
R404A
用于商业制冷、冷藏车和超市冷冻设备,具有良好的制冷效果。
载冷剂的定义和作用
载冷剂是一种能够转移和传递热量的介质,将热量从热源转移到制冷剂上, 并在其它位置释放热量。
载冷剂的分类和特点
1
水
作为常见的载冷剂,其热容量和导热性都很高。广泛应用于工业制冷和暖通空调 系统。
制冷剂与载冷剂—载冷剂
![制冷剂与载冷剂—载冷剂](https://img.taocdn.com/s3/m/d46f5622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c1.png)
主要内容
制冷的基本理论知识
1、制冷剂的性质 2、载冷剂的性质
载冷剂
将制冷装置中的冷量传递给被冷却物体或空间的中间介质, 称为载冷剂,又称为冷媒
对载冷剂的要求
(1)处于液态. (2)输送能耗低.(比热大,密度小) (3)安全可靠.(不燃不爆无毒不腐蚀) (4)价廉
载冷剂的种类
(1)水 (2)盐水(NaCl溶液,CaCl2溶液) (3)有机物
( B) 水 ( D) 有机物
载冷剂
载冷剂
(单选)2、共晶点就是(
A)
(A) 析冰线与析盐线的交点 ( C) 盐与冰混合的交点
( B) 盐与水混合的交点 ( D) 水与冰混合的交点
载冷剂
(单选) 3、有机化合物及其水溶液作为 载冷剂使用时的
主要缺点是( D )
(A) 腐蚀性强 ( C)凝固温度较高
0 0
-5
-10
温 -15
-20
度 -25
-30
-35
-40
载冷剂
质量浓度
20
工40作温度-5 ℃60
蒸发温度-10 ℃ 凝固温度-14 ℃凝固点
小结
二、载冷剂 载冷剂的种类 盐水溶液的性质 盐水溶液的配制 乙二醇溶液的性质
载冷剂
(多选)1、载冷剂的种类有( B、C、D)
(A) 氟利昂 ( C) 盐水
有机物载冷剂
常见的有乙醇、乙二醇、丙二醇和丙三醇等。
载冷剂
特点是乙醇、丙二醇和丙三醇无色无味无毒无腐蚀, 乙二醇略带毒性和腐蚀性但价廉。(大量用于冰蓄冷空调中) 它们的冰点都在零度以下,甚至可以达到-60℃以下。
有机物载冷剂
乙二醇物理性质
25%质量浓度的乙二醇水溶液的凝固 温度为-14℃。 工作温度最低为-6℃
空调用制冷技术 制冷剂及载冷剂PPT课件
![空调用制冷技术 制冷剂及载冷剂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c7412214028915f814dc237.png)
第二阶段——卤代烃(氟利昂)制冷 剂 (1930-1990s)
❖ 1930年,Tomes Midgley首先提出用氟利昂作制 冷剂。Midgley发表的第一份关于氟化制冷剂 的文献中,说明了如何根据所要求的沸点,将碳氢化合 物氟化或氯化,并说明了化合物成分对可燃性和毒性的 影响。
❖ R12的商业化开始于1931年; ❖ 随后,1932年,R11也被商业化; ❖1 9 5 0 年 代 共 沸 制 冷 剂 和 1 9 6 0 年 代 非 共 沸 制 冷 剂 应 用
(3)临界温度要高
(4)凝固温度要低
(5)比功w和单位容积压缩功wv小,循环效率
高。
(
6
)等
熵
压
缩
终了温度t 第5页/共63页
2不
能
太
高
,
以
免
润
2. 物理化学性质
(1)可溶性——无限、有限溶于润滑油 (2)导热系数要高——减少传热温差 (3)密度、粘度要小——降低压缩机功耗 (4)对金属和其他材料无腐蚀和侵蚀作用 (5)高温下不分解,不燃烧,不爆炸。
3.对材料的作用
正常情况下,卤素化合物制冷剂与大多数常用金属材料不起作用。只 在某种情况例如水解作用、分解作用等下,一些材料才会和制冷剂发生作 用。
“镀铜”现 象 ➢当制冷剂在系统中与铜或铜合金部件接触时,铜溶解到混合物中,当
和钢或铸铁部件接触时,被溶解的铜离子析出并沉浸在钢铁部件上形成 一层铜膜。
表2–11 水分在一些制冷剂中的溶解度(25℃)
制冷剂 溶解度 制冷剂 溶解度 制冷剂 溶解度 代 号 (质量%) 代 号 (质量%) 代 号 (质量%) 11 0.0098 124 0.07 290 na 12 0.01 125 0.07 500 0.05 22 0.13 134a 0.11 502 0.06 23 0.15 142b 0.05 600a na 32 0.12 143a 0.08 123 0.08 152a 0.17
制冷剂与载冷剂区别
![制冷剂与载冷剂区别](https://img.taocdn.com/s3/m/ee9aaf208762caaedd33d4bc.png)
制冷剂与载冷剂区别
制冷剂是制冷机中的工作介质,故又称制冷工质。
制冷剂在制冷机中循环流动,在蒸发器内吸取被冷却物或空间的热量而蒸发,在冷凝器内将热量传递给周围介质而被冷凝成液体,制冷系统借助于制冷剂状态的变化,从而实现制冷的目的。
载冷剂又称二次制冷剂,是在间接供冷系统中用以传递冷量的中间介质。
载冷剂在蒸发器中被制冷剂冷却后,送到冷却设备中,吸收被冷却物体或空间的热量,再返回蒸发器重新被冷却,如此循环不止,以达到传递冷量的目的。
载冷剂和制冷剂统称为冷媒,他们都是传输冷量的介质。
长期以来,工业制冷系统中使用的载冷剂主要是工业盐、乙醇、乙二醇水溶液二氯甲烷等。
这些载冷剂主要优点是价格较为低廉。
其缺点是载冷能力小、消耗大,粘度大、能耗高,腐蚀金属、存在安全隐患。
由于传统载冷剂的上述缺陷,使得制冷系统日常运行和维护费用很高,使用寿命却很短。
新型载冷剂冰河冷媒系列产品攻克了传统载冷剂存在的几大问题,本品具有用量省、载冷能力强、适用温度范围宽、防锈性能优异等特点,无论新旧冷却系统,不需要任何改动,都可以直接添加使用。
彻底解决了其它冷却介质严重锈蚀设备的难题;解除了冷却系统发生内外泄漏的危险;节能环保,大大减少了系统的日常维护费用。
只要连续使用,就可以使载冷系统的使用寿命延长二倍以上。
保障了系统的正常运行,对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该系列产品适用于-145℃~330℃温度范围,有20多种不同型号可供选择,是工业盐、酒精、乙二醇、二氯甲烷等载冷剂的换代产品。
常见得制冷剂与载冷剂
![常见得制冷剂与载冷剂](https://img.taocdn.com/s3/m/09cca54e7f1922791788e86a.png)
常见得制冷剂与载冷剂常用得制冷剂有:一、无机化合物:如①氨(R717):氨有良好得热力性能,其标准蒸发温度—33、3℃氨具有强烈刺激作用,并且具有比较大得毒性,对人体有一定得危害,氨可以燃烧与爆炸,但就是氨得单位容积制冷量较大,蒸发压力与冷凝压力适中,氨还对钢铁不腐蚀,但含水时会对铜及铜合金(磷青铜除外)有腐蚀作用,因此,一般使用中含水量<0、2%,采用无逢钢管,氨还价廉易得;②水(R718):水作为制冷剂最大得优点就是无毒、无臭、不燃不爆、汽化潜热大而且极易获得,但水得蒸汽比容很大,因此它得单位容积制冷量很小,水作为制冷剂只能制取0℃以上得冷冻水;二、甲烷与乙烷得卤素衍生物,这些物质无毒、难燃,绝热系数小,故排气温度低,分子量大,但其价格昂贵,泄漏不易被发现,比重大,工质循环量大,故流动阻力损失大,耗功增加,对天然橡胶有腐蚀作用。
氟里昂遇到明火或高温会分解出有毒有害气体,因此在氟里昂车间禁止明火与高温。
如①氟里昂12(R12):R12就是早期中小型空调与冰箱中使用较普遍得制冷剂,R12在大气压下得沸点为—29、8℃,凝固点为—158℃。
R12易溶于润滑油,为确保压缩机得润滑油应使用粘度较高得冷冻机油。
R12中水得溶解度很小,且无色、无臭、对人体危害极小,其分子中不含氢原子,因而也不燃不爆,但其在大气中得寿命长,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
属于中温制冷剂。
②氟里昂22(R22):R22得热力学性能与氨很相近,其沸点就是—40、8℃,凝固点就是—160℃,但就是R22不燃不爆,在大气中得寿命约20年。
R22对绝缘材料得腐蚀性较R12为大,毒性也比R12稍大。
R22得化学性能不如R12稳定,分子极性也比R12大,故对有机物得膨润作用强。
③氟里昂11(R11) R11在大气压力下蒸发温度为23、7℃,凝固点—111℃。
由于分子量大,冷凝压力很低,所以主要用于空调用离心式制冷压缩机中。
因为它含有三个氯原子,毒性较R12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常用制冷剂
R22(二氟一氯甲烷,CHF2Cl)
• 最广泛使用的中温制冷剂,已进入被限制和禁止 使用进程(第二批,2030年起禁止使用)。 • 属安全性制冷剂A1,其毒性略大于R12。 • 化学性质不如R12稳定,与有机物的“膨润”作用 更强。 • 广泛用于冷藏、空调、低温设备中。在活塞式、 离心式、压缩机系统中均有采用。 • 对大气臭氧层仅有微弱的破坏作用,可作为R12的 近期、过渡性替代制冷剂。
2013-7-31
5
常用制冷剂
无机物自然工质-CO2
• 上世纪30年代被氟利昂所代替,近年来受到广 泛关注; • 优点:环境友好、优良的经济性、良好的安全 性和化学稳定性; • 缺点:较低临界温度(31.1℃)和较高临界压 力(7.37MPa),使得CO2系统效率低。 • 有望广泛应用于汽车空调、热泵、食品冷冻领 域。
2013-7-31
5
常用制冷剂
共沸混合制冷剂
• 一定蒸发压力下蒸发时具有几乎不变的蒸发温度 ,而且蒸发温度一般比组成它的单组分的蒸发温 度低,扩大了应用温度范围。 • 一定蒸发温度下,共沸制冷剂单位容积制冷量比 组成它的单一制冷剂的容积制冷量要大。 • 共沸制冷剂化学稳定性较组成它单一制冷剂好。 • 全封闭和半封闭压缩机中,采用共沸制冷剂可使 电机得到更好的冷却,电机绕组温升减小。 • 一定情况下,采用共沸制冷剂可使能耗减少。
2013-7-31
5
常用制冷剂
混合制冷剂-非共沸制冷剂
• 没有共沸点,定压下蒸发或者凝结时,气相和液 相成分不同,温度也在不断变化。 • 优点1:节能,实现近似劳伦兹循环; –利用定压下相变不等温的特性,与实际热源的 变温特点相适应,可以减小冷凝器和蒸发器的 传热不可逆损失。 • 优点2:实现各纯质制冷剂的优势互补。 • 不足:系统泄漏会引起混合物成分变化。
获取相同的制冷量时,可减少制冷剂的循环量。
压缩机尺寸小,设备小,可减少材料消耗和投资。
5)绝热指数低:
可减少耗功率,降低排气温度,利于润滑。
4 4
制冷剂的要求
• 环境
– 对大气环境无破坏,无温室效应;
• 传热和流动
– 热导率大 – 黏度和密度小
• 化学稳定性
– 不燃烧、不爆炸 – 循环中不变质、不腐蚀装置
第3章
1
制冷剂与载冷剂
制冷剂的概念及作用 制冷剂的发展历史
2
3 4 4
制冷剂的种类与编号
制冷剂的要求
5
6
常用制冷剂 载冷剂
1
制冷剂的概念及作用
• 概念:制冷机中进行制冷循环的工作介质,在 制冷系统中循环流动。 • 作用:通过自身热力状态的变化,在被冷却对 象和环境介质之间传递热量,并最终把热量从 被冷却对象传给环境介质。
2013-7-31
3
制冷剂的种类与编号
无机化合物
命名方法:R7** **为无机物的分子量
例:氨NH3—— R717 水H2O—— R718 二氧化碳CO2—— R744
3
制冷剂的种类与编号
卤代烃(氟利昂)
分子式:CmHnFxClyBrz (满足2m+2=n+x+y+z)
1)命名法一:R (m-1)(n+1) (x)B(z)
2013-7-31
5
常用制冷剂
氟利昂(共性)
• 透明、无味、不易燃烧、爆炸和化学性稳定。不 同化学组成和结构的氟里昂热力性质相差大,适 用于高、中和低温制冷机。 • 氟利昂对水溶解度小,易造成“冰堵”现象,堵 塞节流阀或管道。易与天然橡胶产生溶解。 • 常用的氟利昂有R22及R134a。
2013-7-31
2013-7-31
5
常用制冷剂
混合制冷剂
•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制冷剂组成的混合物。 • 混合物按是否具有共沸性质分为: – 非共沸混合物 – 共沸混合物
2013-7-31
5
常用制冷剂
混合物的T-x图
(a)非共沸混合物 ;(b)共沸混合物; 1-露点线;2-泡点线
2013-7-31
5
常用制冷剂
几种共沸制冷剂的组成和沸点
3
制冷剂的种类与编号
烃类(碳氢化合物)
烷烃类:甲烷CH4,乙烷C2H6,丙烷C3H8; 烯烃类:乙烯C2H4,丙稀C3H6;
◆烷烃类命名方法: 与氟利昂相同(丁烷例外,为R600) CH4—— R50 2H6—— R170 ,C3H8—— R290; ,C ◆烯烃类命名方法: R后先写上“1”,再按氟利昂方法: C2H4—— R1150 ,C3H6—— R1270 ;
2013-7-31
4 4
制冷剂的要求
对材料的作用
• 氟利昂通常与金属材料不起作用。只在水解作用 、分解作用情况下才会发生作用。 – 氟利昂制冷剂与铜或铜合金部件接触时,铜溶 解到混合物中,当和钢或铸铁部件接触时,被 溶解的铜离子析出(镀铜现象); • 氟利昂与一些非金属材料会起作用 – 与某些橡胶接触时会发生溶解现象 – 与塑料会发生“膨润作用”(变软、膨胀和气 泡)。
混合制冷剂
概念:由两种(或以上)制冷剂按一定比例相互溶解
而成的混合物。
类型:
①共沸溶液: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相变温度固定不变,
气液相组分相同。
命名:R5**
**为发现的顺序:R500、R501、R502…… R509
②非共沸溶液:定压下蒸发或冷凝时,相变温度改变,
造成气液相组分不同。
命名:R4**
**为发现的顺序:R400、R401、R402、…R411
R12
R13B1 R22
二氟甲烷
甲烷 三氟二氯乙烷
CH2F2
CH4 C2HF3Cl2
m=1,n=2,x=2
m=1,n=4,x=0 m=2,n=1,x=3
R32
R50 R123
五氟乙烷
四氟乙烷
C2HF5
C2H2F4
m=2,n=1,x=5
m=2,n=2,x=4
R125
R134a
2013-7-31
3
制冷剂的种类与编号
2013-7-31
3
制冷剂的种类与编号
• 无机化合物(如氨气、水、CO2) – R7(); • 氟利昂(饱和碳氢化合物的卤族衍生物) CmHnFxClyBrz,饱和碳氢化合物CmH2m+2 – R(m-1)(n+1)(x)B(z) • 混合制冷剂 –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 –共沸混合制冷剂,R5() • 有机物
–温室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全球变暖效应; –以CO2作为基准值(GWP=1.0)。
2013-7-31
氟利昂同环境的问题
排放到大气的氟利昂未 被分解而到达成层圈
R12
F F F C
F(氟)
C Cl (氯) (碳) Cl
大气 太阳的强紫外线将氟利昂分解
Cl 太阳的强紫外线 Cl
臭氧层
120Km
超高层大气
代号 R501 R502 R503 R504 R505 R506 组分 R22/12 R22/115 R23/13 R32/115 R12/31 R31/114 质量成分 73.8/26.2 84.5/15.5 48.8/51.2 40.1/59.9 48.2/51.8 78.0/22.0 55.1/44.9 分子量 沸点(℃) 各组分沸点(℃) 99.3 93.1 111.6 87.6 79.2 103.5 93.7 -33.5 -41.5 -45.4 -88.0 -59.2 -30 -12.5 -29.8/-25 -40.8/-29.8 -40.8/-38 -82.2/-81.5 -51.2/-38 -29.8/-9.8 -9.8/3.5 R500 R12/152a
4 4
制冷剂的要求
热力性质 1)具有较大的制冷工作范围:
临界温度高、大气压下蒸发温度低、凝固温度低。
2)具有适当的工作压力和压缩比:
蒸发压力:接近且稍高于大气压力,避免空气渗入。 冷凝压力:不宜过高,减少系统承压和泄漏。一般 pk≤1.2~1.5Mpa。
3)单位质量制冷量q0要大: 4) 单位体积制冷量qv要大:
2013-7-31
4 4
制冷剂的要求
与润滑油的互溶性
• 大多数制冷机中,制冷剂与润滑油相互接触不 可避免,各种工质与润滑油的溶解程度不同; • 若不互溶,在冷凝器或者储液器中将其予以分 离,避免油进入蒸发器,影响传热效果。
2013-7-31
5
常用制冷剂
无机物自然工质-水(R718)
• 属于无机物类制冷剂,来源最广,最为安全而 便宜的工质。 • 比容大、蒸发压力低,不宜在压缩式制冷机中 使用,适合在空调用吸收式和蒸汽喷射式制冷 机中。
2013-7-31
2
制冷剂的发展历史
• 乙醚是最早使用的制冷剂,安全性有问题。 • 1866年威德豪森使用CO2作制冷剂,压力高,机器 笨重,但使用安全,最近重新兴起。 • 1874年皮克特采用SO2作制冷剂,毒性和腐蚀性大 • 1929年米杰里首先提出氟利昂,有无毒、无爆炸、 不腐蚀金属、热稳定性化学稳定好优点。 • 1974年,莫利纳提出氟利昂的危害性。 • 1986年,签订了蒙特利尔议定书,逐步消减和禁止 氟利昂的使用。 • 20世纪,制冷剂发展进入节能和环保新时代。
• 可燃性
–衡量标准:最低燃烧极限-Lower Flammable Limit (LFL):能够在制冷剂与空气均匀混合物 中传播火焰的制冷剂最小浓度; –分为:不燃(1)、低度可燃性(2)、高度可燃性 (3)
2013-7-31
4 4
制冷剂的要求
对水的溶解性
• 氟利昂很难与水溶解,系统中含水时易出现“冰 堵现象”。 • 氨可以溶解大量的水,而且生成的溶液的冰点比 水的冰点低,不会出现“冰堵现象”,但会对金 属材料产生腐蚀。 • 在制冷系统不允许有游离的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