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剂与载冷剂流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制冷剂与载冷剂流向

载冷剂是在间接冷却的制冷装置中,将被冷却系统的热量传递给正在蒸发的制冷剂的物质。也称为二次制冷剂。载冷剂与制冷剂统称为冷媒,都属于传输冷量的介质。

载冷剂通常为液体,在传递热量过程中一般不发生相变。制冷剂通过相变制冷,将冷量传递给载冷剂,然后再通过泵在常压下将载冷剂的冷量传递给冷库间实现制冷。

载冷剂代用品主要有氯化钙盐水、氯化钠盐水、甲醇、乙醇、乙二醇、丙二醇、二氯甲烷等。专业载冷剂如冰河冷媒等。

制冷剂,又称、致冷剂、雪种,是各种热机中借以完成能量转化的媒介物质。这些物质通常以可逆的相变(如气-液相变)来增大功率。如蒸汽引擎中的蒸汽、制冷机中的雪种等等。一般的蒸汽机在工作时,将蒸汽的热能释放出来,转化为机械能以产生原动力;而制冷机的雪种则用来将低温处的热量传动到高温处。

传统工业及生活中较常见的工作介质是部分卤代烃(尤其是氯氟烃),但由于它们会造成臭氧层空洞而逐渐被淘汰。其他应用较广的工作介质有氨气、二氧化硫和非卤代烃(例如甲烷)。

常见的制冷剂:

NH

制冷剂

3

凝固温度 1859年氨作为制冷剂的理论确立,1875年开始用于工业制冷。NH

3

-77.7℃,标准沸点-33.3℃,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52Mpa。常温下冷凝压力一般在 1.1Mpa~1.3Mpa,夏季最高不超过 1.5Mpa,单位容积制冷量约2177KJ/m³。ODP=0,GWP=0。

优点:NH

制冷剂对环境友好性,破坏臭氧层潜能值(ODP)为0、全球气候变暖

3

潜能值(GWP)为0。具有优良的热力学性质,其单位容积制冷量较传统的氟利昂制冷剂大。比重和粘度小。价格便宜、易获得;氨机造价低,由于单个氨机制冷量可达到250 kW甚至更大,而氟机(低温工况)最大为100kW,若要用于大冷量工况,就必须多机并联,因此,在大功率(100kW以上)的情况下,氨机明显较氟并联机组价格低;氨系统若发生泄漏易被发现。

缺点:氨几乎不溶于矿物油,管道和换热器的传热面会积油,形成油膜,影响传热;氨制冷系统需配用复杂的油分离系统,造成产品体积庞大。氨在含油、含水时,对铜和铜合金(磷青铜外)有腐蚀作用;氨毒性较大,对人体器官有强烈刺激作用,空气中氨的含量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时即可中毒,达到11%~13%即可点燃,达到16%~25%时遇明火就会爆炸;少量氨泄漏就可导致储藏品受到污染,大量泄漏则危及人身安全,需保持通风使空气中氨含量≤0.02mg/L【7】;在人员较多的生产场所严禁采用氨直接蒸发制冷系统。

氟利昂制冷剂

氟利昂是饱和烃类的卤族衍生物总称。20世纪30年代美国首先研究出氯氟烃类R12,随后CFCs和HCFCs陆续得到研发。根据氟利昂制冷剂分子结构,可分以下三类:氯氟烃类(主要包括R11、R12、R113、R114、R115、R500、R502等)此类制冷剂含氯元素破坏臭氧层,被《蒙特利尔议定书》列为一类受控物质,目前已禁止使用;氢氯氟烃类(R22、R123、R141b、R142b等)此类制冷剂氯含量较少,被视为过渡性替代物质。R22被限定于2020年淘汰,发展中国家截止到2030年;氢氟烃类(R134a、R125、R32、R404A、R407C、R410A、R152、R507等)此类制冷剂不含氯元素,但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中定性为温室气体。

优点:氟利昂制冷剂与冷冻油互溶,氟机无需复杂的油分,结构简单,体积小;制冷剂充注量小,一般为氨机的1/2或1/3;机房要求高度低、机房占地面积小;压缩机并联运行,可实现自动能量调节;可实现全自动控制和远程监测报警;可保存库房各温度参数,机房无需专人值守。

缺点:氟利昂无色无味泄露难发现,遇明火温度400℃以上会分解有毒气体。受两国际公约限制。价格相对氨较高。热工性能不如氨,单位换热效率低;氟机单机功率较氨小,在大功率的情况下要并联运行,从而使机组造价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