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性粒细胞减少.ppt
合集下载
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PPT课件
![粒细胞缺乏症的治疗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c6a6063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af.png)
在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时,原发性感染的病原体主 要是细菌,继发性感染的病原体通常是耐药菌株、酵 母菌、其它真菌和病毒。绝大多数感染相关的死亡通 常由继发感染所致。
16
六 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
17
1 抗生素的使用时机
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出现发热,在未明确 致病菌之前,应立即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 治疗,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非免疫性因素(脾亢、细菌或病毒感染)
4
3 ANC分布异常
干细胞池 分裂池
储存池
循环池 边缘池
疟疾、病毒血症、溶血情况下,ANC过多 附着于毛细血管壁
血液透析时ANC滞留于肺血管内
5
三 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
6
1 症状
可无症状,检查血象时发现 头晕、乏力、疲倦、食欲减退、发热等
非特异性症状 合并重度感染可突起畏寒、高热、周身
13
无选择性消毒方法
采用新霉素、制霉菌素等口服。美 国常用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口服。口 腔菌群可用局部抗生素和消毒剂清除。 皮肤菌群可用皮肤消毒剂清除。但其缺 点是易选择出耐药菌株,因此应该定期 行微生物监测。
14
选择性消毒方法
尽量清除病原菌而保留非致病菌。 目前常选用SMZ+多粘菌素。也可选用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t≥0.1×109/L 单核细胞的绝对计数t ≥0.1×109/L 心电图正常 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粒细胞缺乏的持续时间<7天 粒细胞缺乏可以在l0天内缓解 无静脉导管处感染 存在骨髓恢复的早期证据 恶性肿瘤缓解 体温高峰<39.0℃ 无神经及精神改变 无疾病表现 无腹痛 无严重的合并症
24
25
二联方案:采用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或三、 四代头孢
16
六 抗生素的使用问题
.
17
1 抗生素的使用时机
严重中性粒细胞缺乏者出现发热,在未明确 致病菌之前,应立即给予经验性广谱抗生素 治疗,覆盖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
非免疫性因素(脾亢、细菌或病毒感染)
4
3 ANC分布异常
干细胞池 分裂池
储存池
循环池 边缘池
疟疾、病毒血症、溶血情况下,ANC过多 附着于毛细血管壁
血液透析时ANC滞留于肺血管内
5
三 粒细胞缺乏症的临床表现
.
6
1 症状
可无症状,检查血象时发现 头晕、乏力、疲倦、食欲减退、发热等
非特异性症状 合并重度感染可突起畏寒、高热、周身
13
无选择性消毒方法
采用新霉素、制霉菌素等口服。美 国常用庆大霉素、万古霉素等口服。口 腔菌群可用局部抗生素和消毒剂清除。 皮肤菌群可用皮肤消毒剂清除。但其缺 点是易选择出耐药菌株,因此应该定期 行微生物监测。
14
选择性消毒方法
尽量清除病原菌而保留非致病菌。 目前常选用SMZ+多粘菌素。也可选用
中性粒细胞的绝对计数t≥0.1×109/L 单核细胞的绝对计数t ≥0.1×109/L 心电图正常 肝、肾功能基本正常 粒细胞缺乏的持续时间<7天 粒细胞缺乏可以在l0天内缓解 无静脉导管处感染 存在骨髓恢复的早期证据 恶性肿瘤缓解 体温高峰<39.0℃ 无神经及精神改变 无疾病表现 无腹痛 无严重的合并症
24
25
二联方案:采用氨基糖苷类+哌拉西林三唑巴坦或三、 四代头孢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https://img.taocdn.com/s3/m/b4e14335964bcf84b9d57bdf.png)
淋巴瘤
多发性骨髓瘤 转移癌 恶性组织细胞病
各种溶血性贫血疾病 (详见溶血性贫血章) (二)继发性贫血 肾性贫血 慢性感染性贫血 结缔组织病性贫血 恶性肿瘤的贫血 肝脏疾病的贫血 内分泌疾病的贫血 (三)失血 急性 急性失血后贫血 慢性 即缺铁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
红细胞形态学改变
(1).大小异常 类型 小红细胞
RBC > Hb
正常大小 红细胞
MCV 正常
MCH 正常
MCHC 正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白细胞计数及意义 2.白细胞分类及意义:
核象变化(原粒、早幼粒、中幼粒、晚幼 粒、杆状核、分叶核粒细胞): 核左移
核右移
形态观察:
白细胞计数和分类
外周血白细胞种类:中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同单核细胞增多症类白血病反应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明确的病因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原发病症状明显消瘦乏力低热盗汗脾脏肿大各阶段细胞与骨髓象相似细胞为主嗜硷及嗜酸粒细胞不增多常增多粒细胞中毒改变明显不明显红细胞血小板无变化贫血血小板增高晚期减少骨髓象一般无明显改变极度增生以晚幼中幼粒细胞为主嗜酸细嗜硷细胞易见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显著增高积分显著减少甚至0ph染色体网织红细胞定义
★ RBC/Hb 比值 正常比值:RBC/Hb为100:3 ★ 影响因素: 例如: RBC100万/mm3,Hb则为3 g/dl 性别、年龄 血液总容量:大量失血,易掩盖贫血 血浆容量:水储留,假贫血
一、RBC及Hb↑
定义:
成年男性: 大于6.0×1012/L,Hb 170g/L 成年女性: 大于5.5×1012/L,Hb 160g/L
白细胞常规:白细胞总数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处理精讲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处理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2ac39574b14e852458fb57b7.png)
医院死亡率 (%)
P < 0.001 60
52
50
40
30
24
20
24
10
0 全因死亡率
P < 0.001
42
18
18 感染相关死亡率
不适当治疗 适当治疗
• 感染患者 (655)的前瞻性定群研究中,接受起始适当抗生素治疗患者的死亡率降低
. 1999;115:462-474.
风险
低危
二、肿瘤患者感染
住院 静脉治疗
感染风险评估
低危(无以上因子,并具有多数以下 情况):
门诊病人出现发热 无需要住院治疗或密切观察的相关 急性合并疾病 预计严重粒细胞减少持续时间短 (≤100<7天) 体能状态良好( 0-1) 无肝功不全 无肾功不全 风险指数≥21
住院 或
门诊治疗 或
家庭治疗(设施 良好的选择性低 危病人)
需要万古
万古霉素 +
氨基糖甙类 +
碳青酶烯类 (泰能、美平) 头孢他啶 马斯平 特治星?
特定部位检查 经验性治疗后随访
实验室检测和培养: 复查血培养,记录细菌血症﹑真菌血症清除情
况 评价治疗反应和药物毒性: 发热趋势、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评价药物毒性包括重要器官毒性(和肾功能检测,
至 少每周2次)
3-5天内评价对经验治疗的反应
♣ 中性粒细胞减少 ♣ 肿瘤相关性免疫缺陷 ♣ 粘膜屏障破坏 ♣ 脾切除和功能性无脾 ♣ 糖皮质激素和其它淋巴毒性药物的使用 ♣ 造血干细胞移植
三、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的初始评价
特殊的病史和体检: 血管穿刺及置管 皮肤 肺和鼻窦 消化道(口腔,咽,食管,小肠,直肠) 会阴/肛周
补充病史信息: 主要合并疾病 以前有记录的感染史 医学史
中性粒细胞缺乏
![中性粒细胞缺乏](https://img.taocdn.com/s3/m/f3a5cc6e02768e9951e738c0.png)
治疗效果
CA125(U/ML)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第四周期 第五周期 第六周期 第七周期
263.9
134.4
58.13
60.6
47.6
38.12
27.11
肿瘤标记物
血象变化及用药情况
周期
第一周期 第二周期 第三周期 第四周期 第五周期 第六周期 第七周期
骨髓抑制 Ⅱ
Ⅲ
无
无
Ⅲ
无
无
程度
应用升白 短效瑞白 短效瑞白 短效+长 长效瑞白 短效瑞白 短效+长 短效瑞白
49-25
<25
化化疗疗后后粒粒细细胞胞和和血血小小板板变减化少规一律般规律
升白药物可帮助升高中性粒 细胞最低值,缩短粒缺持续 时间,有效降低感染发生。
升血小板药物则可升高 血小板最低值的同时加 速血小板恢复。
➢ 粒细胞:化疗停药后一周,至停药10-14日达到最低点,在低水平维持2-3天 后缓慢回升,至第21-28天恢复正常,呈U型
中性粒细胞缺乏
概述
• 恶性肿瘤已经成为常见病和多发病,我国恶性 肿瘤的发病率持续上升;
• 我国恶性肿瘤中晚期病人相对较多,丧失手术 治疗机会,常需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 化疗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严重粒细 胞缺乏会造成发热、感染甚至危害生命;
• 处理好化疗引起的粒细胞缺乏症是保证化疗足 剂量、足疗程完成的关键。
更有效预防FN,减少3、4 血药浓度 血药浓度更持续稳定 峰浓度与谷浓度差异大
度粒细胞减少的持续时间
每个化疗周期(21天) 给药频率
仅注射一次
每天注射
用药方便,患者依从性更好
病例总结
骨髓抑制管理PPT参考幻灯片
![骨髓抑制管理PPT参考幻灯片](https://img.taocdn.com/s3/m/3e9adb60ba1aa8114431d9b9.png)
根据化疗后骨髓抑制的规律,能及早发现这一问题并行相应处理。化 疗后每两天检查一次血常规即可达到这一目的。
7
CIT--临床危害
• Anna Hitron对278个CIT周期进行观察,其中40个周期(14.3%)出现临床事件。 包括:化疗延迟7天以上、化疗减量、出血住院、输注血小板和化疗终止。
8 Journal of Oncology Pharmacy Practice 4(2011):312-319.
无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95~109 80~94 65~79 < 65
3~3.9 2.0~2.9 1.0~1.9 < 1.0
1.5~1.9 1.0~1.4 0.5~0.9 < 0.5
75~99 50~74 25~49 < 25
瘀点 轻度出血 明显失血 严重失血
3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一般规律
4
不同药物的骨髓抑制各不相同—粒细胞
非化疗所致血 小板减少
根据病因 进行治疗
9
CIT中国专 家共识
CIT的治疗
注:
1、 血小板生长因子停药指征:血小板≥100×109/L 或至血小板较用药前升高50×109/L。
2、需做手术者,应根据需要使用血小板生长因子,提高血小板到需要的水平。如
100×109/L>PLT>75×109/L无出血者,需使用使用rhTPO/rhIL-11以达手术要求。
不同药物的骨髓抑制各不相同—血小板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一般规律及意义
(1)限定化疗疗程的间隔时间。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恢复需要时间,故很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
(2)涉及对II度骨髓抑制的处理。 对于II度骨髓抑制,何时必须干预,何时可以短暂观察则较为困惑。利
7
CIT--临床危害
• Anna Hitron对278个CIT周期进行观察,其中40个周期(14.3%)出现临床事件。 包括:化疗延迟7天以上、化疗减量、出血住院、输注血小板和化疗终止。
8 Journal of Oncology Pharmacy Practice 4(2011):312-319.
无
Ⅰ度
Ⅱ度
Ⅲ度
Ⅳ度
95~109 80~94 65~79 < 65
3~3.9 2.0~2.9 1.0~1.9 < 1.0
1.5~1.9 1.0~1.4 0.5~0.9 < 0.5
75~99 50~74 25~49 < 25
瘀点 轻度出血 明显失血 严重失血
3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一般规律
4
不同药物的骨髓抑制各不相同—粒细胞
非化疗所致血 小板减少
根据病因 进行治疗
9
CIT中国专 家共识
CIT的治疗
注:
1、 血小板生长因子停药指征:血小板≥100×109/L 或至血小板较用药前升高50×109/L。
2、需做手术者,应根据需要使用血小板生长因子,提高血小板到需要的水平。如
100×109/L>PLT>75×109/L无出血者,需使用使用rhTPO/rhIL-11以达手术要求。
不同药物的骨髓抑制各不相同—血小板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一般规律及意义
(1)限定化疗疗程的间隔时间。 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恢复需要时间,故很多化疗是3~4周进行一次;
(2)涉及对II度骨髓抑制的处理。 对于II度骨髓抑制,何时必须干预,何时可以短暂观察则较为困惑。利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PPT
![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PPT](https://img.taocdn.com/s3/m/04b962af6bd97f192379e960.png)
护理措施
6. 呼吸道护理 ➢ 病人出现体质虚弱、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时, 应协助叩背,并用生理盐水+庆大霉素+糜蛋 白酶雾化吸入,以消除炎症、化痰、湿化气 道。 ➢ 如需要机械排痰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吸痰管的选择应粗细适宜,动作轻柔、敏捷, 做到既能吸净痰液,又减少刺激,避免损伤 气管黏膜。 ➢ 呼吸困难者给予氧气吸入。
辅助检查
➢ 血象:白细胞数目偏低;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09/L 。
➢ 骨髓象:粒系增生均受抑制。 ➢ 咽拭子培养及血培养:确定病原菌。 ➢ 药敏试验:以便准确有效的利用药物针对病原菌进
行治疗。
治疗原则
一经确诊, 立即停用可疑引起粒缺药物 1. 严格保护性隔离 单人病房或层流病房。 2. 降温 物理降温或复方氨基比林等。 3. 升白治疗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皮下
护理措施
5. 口腔护理 ➢ 予生理盐水加庆大霉素漱口,局部溃疡处可涂抹康复新
液促进创面愈合如溃疡疼痛影响进食者可选用含利多卡 因的漱口水以止痛。 ➢ 若并发口腔真菌感染时应用碳酸氢钠溶液含漱。 ➢ 指导病人勿进食过热、坚硬、辛辣、酸性等刺激性食物。
护理措施
6. 呼吸道护理 ① 鼓励病人多饮水,指导病人进行腹式呼吸、缩 唇呼吸练习。 ② 发呼吸道感染时,应严密观察病人的面色、 呼吸频率、痰液的颜色、量及性质并做好记录。 ③ 指导病人正确的咳嗽排痰技巧,将痰液咳出。
爲了防止他人使用软件爬取本文档,我加入了版权声明,不影响您使用, 用时把此页删除即可。用軟體爬取的文檔沒有動畫效果,並且大段文字被 切割成了很多小文本框,在修改時比較麻煩,PPT的背景圖層有時也被合 併了,你想要的PPT中無背景的PNG圖片都不存在,還需要你自己去除背 景。反對軟體爬取,請用原版。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危害及预防PPT
![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危害及预防PPT](https://img.taocdn.com/s3/m/2f122d53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1.png)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可增强免疫力。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 和蔬菜。
如何预防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避免感染
在流感季节或人群密集场所,尽量避免接触 病人。
勤洗手、佩戴口罩是有效的防护措施。
如何预防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定期体检
每年进行全面体检,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人 群。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发病机制
这两种症状常由感染、药物、放疗、免疫系统疾 病等多种因素引起。
了解发病机制有助于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为什么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 缺乏症具有危害性?
为什么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具有危害性?
感染风险
白细胞减少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 染。
感染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
心理疏导和支持小组可以帮助患者应对情绪问题 。
谢谢观看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 值,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正常白细胞计数为4,000-10,000个/μL,低于此值 即为减少。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是白细胞减少症的一种,特指粒细 胞数量低于正常值,增加感染风险。
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 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
为什么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具有危害性? 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出汗等非 特异性症状。
早期识别和处理具有危害性? 长期影响
长期白细胞减少可能导致慢性感染和器官损 伤。
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及时干预。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症状出现
出现持续发热、反复感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 可增强免疫力。
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水果 和蔬菜。
如何预防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避免感染
在流感季节或人群密集场所,尽量避免接触 病人。
勤洗手、佩戴口罩是有效的防护措施。
如何预防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定期体检
每年进行全面体检,尤其是有家族病史的人 群。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发病机制
这两种症状常由感染、药物、放疗、免疫系统疾 病等多种因素引起。
了解发病机制有助于针对性预防和治疗。
为什么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 缺乏症具有危害性?
为什么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具有危害性?
感染风险
白细胞减少会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容易感 染。
感染可能会引发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
心理疏导和支持小组可以帮助患者应对情绪问题 。
谢谢观看
白细胞减少症
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白细胞数量低于正常 值,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下降。
正常白细胞计数为4,000-10,000个/μL,低于此值 即为减少。
什么是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
粒细胞缺乏症是白细胞减少症的一种,特指粒细 胞数量低于正常值,增加感染风险。
粒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 粒细胞和嗜碱粒细胞。
为什么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具有危害性? 症状表现
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乏力、出汗等非 特异性症状。
早期识别和处理具有危害性? 长期影响
长期白细胞减少可能导致慢性感染和器官损 伤。
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及时干预。
何时应就医?
何时应就医?
症状出现
出现持续发热、反复感染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
中性粒细胞减少ppt课件
![中性粒细胞减少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89f8715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50.png)
多饮水 少量多餐,减轻胃肠道负担
泌尿道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多饮水 保持会阴部清洁,使用流动水清洗,尤其是女孩子,增加
便后、睡前等会阴部清洗频次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
中心粒细胞数量越少,持续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 和严重程度就越高
条件致病菌多见,混合感染多见,85~90%细菌性感 染(革兰氏阴性菌多见),10~15%真菌和病毒感染
抗菌治疗效果差 感染易扩散,中心粒细胞减少症(尤其
ANC0.5×109/L)合并发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脓毒血症休克,故因作为急诊处理
巨脾导致白细胞破坏增加
治疗
化疗、放疗导致骨髓抑制 反复使用解热药导致白细胞降低
感染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
中心粒细胞绝对计数
感染风险分级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普遍性措施(有感染的危险)
洗手 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消毒技术 保持环境清洁 ANC<0.5×109/L,保护性隔离(单人间、层流床、空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有感染的危险)
置管时根据导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皮肤, 充分待干,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大小
泌尿道感染预防及指导(有感染的危险)
多饮水 保持会阴部清洁,使用流动水清洗,尤其是女孩子,增加
便后、睡前等会阴部清洗频次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临床表现
中心粒细胞数量越少,持续时间越长,感染发生率 和严重程度就越高
条件致病菌多见,混合感染多见,85~90%细菌性感 染(革兰氏阴性菌多见),10~15%真菌和病毒感染
抗菌治疗效果差 感染易扩散,中心粒细胞减少症(尤其
ANC0.5×109/L)合并发热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SIRS)脓毒血症休克,故因作为急诊处理
巨脾导致白细胞破坏增加
治疗
化疗、放疗导致骨髓抑制 反复使用解热药导致白细胞降低
感染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危险因素
中性粒细胞减少程度
中心粒细胞绝对计数
感染风险分级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 思想和 党的十 九大精 神,贯彻 全国教 育大会 精神,充 分发挥 中小学 图书室 育人功 能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普遍性措施(有感染的危险)
洗手 操作时严格遵守无菌消毒技术 保持环境清洁 ANC<0.5×109/L,保护性隔离(单人间、层流床、空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护理措施-感染预防
导管相关性感染预防(有感染的危险)
置管时根据导管的性质选择合适的消毒剂消毒皮肤, 充分待干,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大小
《中性粒细胞减少》课件
![《中性粒细胞减少》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920f0ab8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d1.png)
复
案例分析:介 绍一个中性粒 细胞减少患者 的预防和保健 经验,以及治
疗效果
总结:强调预防 和保健对于中性 粒细胞减少患者 的重要性,呼吁 大家关注自身健
康状况
案例三:并发症的处理与预后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预后评估和随访计划
患者教育和生活指导
总结与展望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护理 与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清洁和卫生
临床表现
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数量 减少,可伴有贫血、血小板减 少等症状
骨髓象检查:骨髓增生活跃或 明显活跃,以粒细胞增生为主
粒细胞边缘池功能检测:可反 映粒细胞边缘池功能状态
及时就医治疗
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保持营养均 衡,摄入足 够的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 物质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 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 跑等,增强 身体免疫力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 避免对中性 粒细胞产生 负面影响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 作息习惯, 避免熬夜和 过度劳累
定义与分类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定义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类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断标准
发病原因
药物:某些药物如化疗药、免 疫抑制剂等可引起中性粒细胞 减少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 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导
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感染:细菌、病毒等感染可 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中 性粒细胞减少的家族史
案例分析:介 绍一个中性粒 细胞减少患者 的预防和保健 经验,以及治
疗效果
总结:强调预防 和保健对于中性 粒细胞减少患者 的重要性,呼吁 大家关注自身健
康状况
案例三:并发症的处理与预后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预后评估和随访计划
患者教育和生活指导
总结与展望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护理 与康复
护理要点
保持清洁和卫生
临床表现
发热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 胃肠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泻等 出血倾向如皮肤瘀点、瘀斑、鼻出血等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中性粒细胞数量 减少,可伴有贫血、血小板减 少等症状
骨髓象检查:骨髓增生活跃或 明显活跃,以粒细胞增生为主
粒细胞边缘池功能检测:可反 映粒细胞边缘池功能状态
及时就医治疗
注意事项
避免接触有害物质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 式
定期进行体检
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 保持营养均 衡,摄入足 够的蛋白质、 维生素和矿 物质
适量运动: 进行适量的 有氧运动, 如散步、慢 跑等,增强 身体免疫力
戒烟限酒: 戒烟限酒, 避免对中性 粒细胞产生 负面影响
规律作息: 保持规律的 作息习惯, 避免熬夜和 过度劳累
定义与分类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定义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分类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诊断标准
发病原因
药物:某些药物如化疗药、免 疫抑制剂等可引起中性粒细胞 减少
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 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等可导
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感染:细菌、病毒等感染可 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遗传因素:部分患者存在中 性粒细胞减少的家族史
中性粒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https://img.taocdn.com/s3/m/c104cbedb8f67c1cfad6b8f0.png)
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感染防治
报告人: 报告人:雷旭东
病例特点
病例特点
• 中年男性 • 化疗后第 天,出现发热 化疗后第3天 •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 • 住院期间出现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患者基本信息
病例特点
• 任某,男,58岁,身高 任某, 岁 身高172cm,体重 ,体重59kg,体表面积 ,体表面积1.7m2。 。 • 入院时间:2012-2-18 入院时间: • 主诉:间断发热、咳嗽伴头晕、乏力1月。 主诉:间断发热、咳嗽伴头晕、乏力 月 • 既往病史:否认。 既往病史:否认。 • 既往用药史:否认。 既往用药史:否认。 •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肿瘤疾病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肿瘤疾病史。 • 药物过敏史:否认。 药物过敏史:否认。 • 血压:140/81mmHg。 血压: 。 • 血型:O。 血型: 。 • 确诊:多发性骨髓瘤,伴脾肿大。 确诊:多发性骨髓瘤,伴脾肿大。
低危组 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低
危险积分≥ 注:总分为 26 分,危险积分≥ 分者可能为低危组患者 21
2007年ISDA: MASCC评估系统证实:95%低危患者口服用药也可成功治疗 临床实验和临床经验对于认识高危因素更为重要
谢板计数等; 血生化: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转氨酶和胆红素在内的等(A-Ⅲ);
• 血培养:一套采自 管腔、 血培养:一套采自PICC管腔、一套采自外周血; 管腔 一套采自外周血; • 痰培养 痰培养(A-Ⅲ) • 胸部 片 胸部X片
• 依据MASCC评价系统的评价结果:该患者为高危 患者,在培养结果未回的情况下,如何选用抗生 素?
• 大多数专家把有预期较长(时间>7d)及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或明显的内 科合并病定为高危患者,推荐入院接受经验性治疗(A-Ⅱ) • 低危患者,包括预期较短(时间<7d)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无极少合并病 者,适合口服经验性治疗(A-Ⅱ)
报告人: 报告人:雷旭东
病例特点
病例特点
• 中年男性 • 化疗后第 天,出现发热 化疗后第3天 •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 • 住院期间出现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患者基本信息
病例特点
• 任某,男,58岁,身高 任某, 岁 身高172cm,体重 ,体重59kg,体表面积 ,体表面积1.7m2。 。 • 入院时间:2012-2-18 入院时间: • 主诉:间断发热、咳嗽伴头晕、乏力1月。 主诉:间断发热、咳嗽伴头晕、乏力 月 • 既往病史:否认。 既往病史:否认。 • 既往用药史:否认。 既往用药史:否认。 •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肿瘤疾病史。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肿瘤疾病史。 • 药物过敏史:否认。 药物过敏史:否认。 • 血压:140/81mmHg。 血压: 。 • 血型:O。 血型: 。 • 确诊:多发性骨髓瘤,伴脾肿大。 确诊:多发性骨髓瘤,伴脾肿大。
低危组 并发症及死亡率均较低
危险积分≥ 注:总分为 26 分,危险积分≥ 分者可能为低危组患者 21
2007年ISDA: MASCC评估系统证实:95%低危患者口服用药也可成功治疗 临床实验和临床经验对于认识高危因素更为重要
谢板计数等; 血生化: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转氨酶和胆红素在内的等(A-Ⅲ);
• 血培养:一套采自 管腔、 血培养:一套采自PICC管腔、一套采自外周血; 管腔 一套采自外周血; • 痰培养 痰培养(A-Ⅲ) • 胸部 片 胸部X片
• 依据MASCC评价系统的评价结果:该患者为高危 患者,在培养结果未回的情况下,如何选用抗生 素?
• 大多数专家把有预期较长(时间>7d)及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或明显的内 科合并病定为高危患者,推荐入院接受经验性治疗(A-Ⅱ) • 低危患者,包括预期较短(时间<7d)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无极少合并病 者,适合口服经验性治疗(A-Ⅱ)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健康宣教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健康宣教](https://img.taocdn.com/s3/m/00b83230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82.png)
04
造血生长因子:用于促进中性粒细胞生成,如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05
饮食调理
增加蛋白质摄入:如瘦肉、鸡蛋、豆类等
01
增加维生素C摄入:如新鲜水果、蔬菜等
02
增加铁质摄入:如动物肝脏、瘦肉、豆类等
03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04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过饱或过饥
05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可能导致患者容易感染,并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包括感染、药物、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01
03
02
04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原因
感染: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药物: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肿瘤药物等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02
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能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
增加富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脏、瘦肉、豆类等
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避免暴饮暴食
适当运动
03
运动频率:每周至少进行3-5次运动,每次持续30-60分钟
02
运动方式: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瑜伽等
01
运动原则:适量、适度、适时
04
注意事项:避免剧烈运动,运动过程中注意保暖,避免感冒等疾病
03
加强身体锻炼,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
04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方法
#O1
3
药物治疗
抗生素:用于治疗细菌感染,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01
抗真菌药物:用于治疗真菌感染,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ppt完整课件
![粒细胞缺乏症的护理ppt完整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f60756c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7f.png)
➢ 二、口腔护理
2、口腔溃疡护理 : 有真菌感染病人涂制霉菌素药(Yao)液(制霉菌素6片碾粉
溶于20 mL鱼肝油中)。随着病情发展,唇周感染处出现坏死,
予清除坏死组织,3%过氧化氢清洁局部后涂上碘甘油,经 33 d治疗后痊愈出院。
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
粒细胞(Bao)缺乏症的护理
➢ 三、 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制度,限制探视:
避免烫、硬、粗及刺激性强辛辣食物。味口欠佳病人鼓励少量多餐进食。
第二十页,共二十二页。
粒细 胞缺乏症的预防 (Xi)
➢ 1、避免各种可能引起粒细胞(Bao)减少的药物,如必 须使用,应定期观察血象,若有下降的趋势,应停 药并密切观察。
➢ 2、对密切接触放射线或苯等有害理化因素者,应加强
劳动保护,定期做预防性体格检查及血象检查。
➢ 3、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重组人粒系生长因主要有rhGM-CSF和
rhG-CSF,可诱导造血干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促进粒细胞增生、 分化成熟、由骨髓释放至外周血液,并能增强粒细胞的趋化、吞 噬和杀菌活性。G-CSF对周期性粒细胞减少和严重的先天性粒细胞 缺乏儿童效果较好,它能加速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恢复,亦可用于 预防强烈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发热。待白细胞回升后酌情减量或 停药。CSF的副作用有发热、寒战、骨关节痛等。
大的心理压力,产生恐惧、压抑及悲观情绪。护理人员要做好解释工作,
耐心、细致地为病人解答疑问,取得病人理解,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
病人树立治疗信心,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
第十九页,共二十二页。
粒细胞缺乏症(Zheng)的护理
➢ 七、饮食指导 :
病人持续高热消耗大,需(Xu)要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
➢ 经验性抗感染的治疗策略并非经治医(Yi)生的臆想,而应分析 感染的临床特点,并考虑到所在地区、社区和所在医(Yi)院的 病原微生物学分布规律和耐药性规律做出综合判断,并尽快 作血、尿和其它有关的培养,待证实病原体后再改用抗生素 。
2、口腔溃疡护理 : 有真菌感染病人涂制霉菌素药(Yao)液(制霉菌素6片碾粉
溶于20 mL鱼肝油中)。随着病情发展,唇周感染处出现坏死,
予清除坏死组织,3%过氧化氢清洁局部后涂上碘甘油,经 33 d治疗后痊愈出院。
第十四页,共二十二页。
粒细胞(Bao)缺乏症的护理
➢ 三、 执行消毒隔离工作制度,限制探视:
避免烫、硬、粗及刺激性强辛辣食物。味口欠佳病人鼓励少量多餐进食。
第二十页,共二十二页。
粒细 胞缺乏症的预防 (Xi)
➢ 1、避免各种可能引起粒细胞(Bao)减少的药物,如必 须使用,应定期观察血象,若有下降的趋势,应停 药并密切观察。
➢ 2、对密切接触放射线或苯等有害理化因素者,应加强
劳动保护,定期做预防性体格检查及血象检查。
➢ 3、集落刺激因子治疗:重组人粒系生长因主要有rhGM-CSF和
rhG-CSF,可诱导造血干细胞进入增殖周期,促进粒细胞增生、 分化成熟、由骨髓释放至外周血液,并能增强粒细胞的趋化、吞 噬和杀菌活性。G-CSF对周期性粒细胞减少和严重的先天性粒细胞 缺乏儿童效果较好,它能加速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恢复,亦可用于 预防强烈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发热。待白细胞回升后酌情减量或 停药。CSF的副作用有发热、寒战、骨关节痛等。
大的心理压力,产生恐惧、压抑及悲观情绪。护理人员要做好解释工作,
耐心、细致地为病人解答疑问,取得病人理解,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使
病人树立治疗信心,主动地配合治疗护理。
第十九页,共二十二页。
粒细胞缺乏症(Zheng)的护理
➢ 七、饮食指导 :
病人持续高热消耗大,需(Xu)要补充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清淡饮食。
➢ 经验性抗感染的治疗策略并非经治医(Yi)生的臆想,而应分析 感染的临床特点,并考虑到所在地区、社区和所在医(Yi)院的 病原微生物学分布规律和耐药性规律做出综合判断,并尽快 作血、尿和其它有关的培养,待证实病原体后再改用抗生素 。
内科学(继教)PPT课件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07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
![内科学(继教)PPT课件 第六篇 血液系统疾病07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症](https://img.taocdn.com/s3/m/f1bb063c524de518974b7d3a.png)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四 实验室检查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四、实验室检查
(一)血象 (二)骨髓象 (三)特殊检查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一)血象
1. 白细胞减少 2. 中性粒细胞减少 3. 淋巴细胞百分率增加 4. 红细胞和血小板数一般正常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1.遗传 2.感染 3. 药物 4. 化学
5.免疫性疾病 6.脾功能亢进 7.血液肿瘤 8.转移癌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六、治疗
(一)病因治疗 (二)感染的防治 (三)粒细胞缺乏治疗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一)病因治疗
去除病因,积极治疗原发病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4. 粒细胞释放障碍
惰性白细胞综合征(lazy leukocyte syndrome)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三、临床表现
(一)临床分度(根据粒细胞减少程度划分) (二)重度粒细胞减少的临床表现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一)临床分度
1. 轻度 ≥1.0×109/L 2. 中度 0.5~1.0×109/L 3. 重度 <0.5×109/L,即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三)粒细胞缺乏症
中性粒细胞绝对值<0.5×109/L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根据病因分类 (二)根据中性粒细胞的细胞动力学分类
第七章 白细胞减少症和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一)根据病因分类
1. 先天性
先天性粒细胞缺乏症(婴幼儿围生期发生:粒缺+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5
35
34.5
9-21
3.3 3.4 3.5 3.6 3.7 3.8 3.9 3.10 3.11 3.12
药师建议
– 铜绿假单胞杆菌
• 真菌:
– 念珠菌、
– 曲霉菌、
– 镰刀菌素
广谱覆盖G+、G-、厌氧菌
不易诱导耐药
对肝肾功能影响小
住院静脉应用经验性抗菌药物
药品名称
氨基糖苷类 抗假单胞菌青霉 素 三代头孢和头孢 吡肟 碳青霉烯类 单环β内酰胺类
喹诺酮类 糖肽类 两性霉素b 卡泊芬净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不利/有利
• 2012-2-22 行VAD(VCD0.5mg 1-4d,THP 20mg 1-4d ,DXM 20mg bid 1-4d )化疗方案。
• 2012-2-27化疗后第2天,查血发现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减少 • 2012-2-28化疗后第3天,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双肺具有湿罗音,体
温为38.5℃ • 给予咽拭子+药敏
选择安全性较高的 去甲万古霉素与阿米 卡星
2012-2-28至2011-3-2(经验治疗阶段)
39
38.5
38
体 37.5 温 37 ℃ 36.5
8AM 8PM
36
35.5
35
2.28
2.29
3.1
3.2
• 予物理降温,留血培养 • 查血常规 • 胸部CT平扫 • 纤维支气管镜,痰液送培养 • 建议病房彻底消毒
停止时间 2012-3-1 2012-3-12 2012-2-27 2012-3-12 2012-3-12 2012-3-12 2012-3-12 2012-3-12 2012-3-12
用药目的 升血小板 促粒细胞 促红细胞 保护胃黏膜 保护胃黏膜 保护胃黏膜
抗肿瘤 止咳化痰
保肝
• 根据药物对肝脏、肾脏、骨髓的不良反应 • 根据药物潜在的相互作用风险
20mg qd po 0.4g qd ivgtt 1500mg qd ivgtt 50mg qd po
qd ivgtt qd ivgtt
起始时间 2012-2-26 2012-2-29 2012-2-27 2012-2-27 2012-2-27 2012-2-27 2012-2-27 2012-2-27 2012-2-27
广谱,必须和β-酰胺类、喹诺酮类、联合使用,可引起中毒性肾损害 抗G-菌活性,如果不与氨基糖苷类联用,可产生耐药性。在中性粒细胞减 少患者中不单独用 抗G-菌活性强,部分具有抗G+菌活性,部分药物可产生二重感染。如果不 与氨基糖苷类联用,易出现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
超广谱。如果不与氨基糖苷类联用,易出现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对β-酰胺类过敏者可换用,经验型治疗和万古霉素联用,加用氨基糖苷类 可使耐药性产生最小化。不能单独用于治疗。 广谱抗G-菌活性,可用于β-酰胺类过敏者,如果常规用作预防会产生耐药 强大的抗G+菌活性,通常用于有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高发的治疗中心。 经验性抗真菌药,治疗播散性真菌性感染,不良反应多,
肺部感染? 导管相关败血症?
3月3号血RT
• WBC 0.5×109/L,NE% 36%,NE0.18×109/L, RBC1.86×109/L,PLT 12×109/L
• PCT 0.67ng/ml • 气道内黄色粘痰 • 胸部CT提示未见异常 • 体温38.0℃
2012-3-3至2013-3-12(目标治疗阶段)
科合并病定为高危患者,推荐入院接受经验性治疗(A-Ⅱ) • 低危患者,包括预期较短(时间<7d)的中性粒细胞减少,或无极少合并病
者,适合口服经验性治疗(A-Ⅱ)
应该做哪些检查和培养?
• 实验室检查:
• 血常规:白细胞分类和血小板计数等; • 血生化:肌酐、尿素氮、电解质、转氨酶和胆红素在内的等(A-Ⅲ);
抗曲霉菌和念珠菌
对口咽部和播散性念珠菌病有效。但预防用药易产生耐药菌株。
抗曲霉菌,不良反应多。
化疗后主要治疗药物
药物名称 白介素-11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重组人红细胞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 西咪替丁
果胶铋 沙利度胺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 还原型谷胱甘肽
用法用量 1.5mg qd iv gtt 100mg qd ivgtt 5000u qd ivgtt
1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 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感染防治
报告人:雷旭东
病例病特例点特点
• 中年男性 • 化疗后第3天,出现发热 • 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 住院期间出现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
患者病基例本特信点息
• 任某,男,58岁,身高172cm,体重59kg,体表面积1.7m2。 • 入院时间:2012-2-18 • 主诉:间断发热、咳嗽伴头晕、乏力1月。 • 既往病史:否认。 • 既往用药史:否认。 • 家族史: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肿瘤疾病史。 • 药物过敏史:否认。 • 血压:140/81mmHg。 • 血型:O。 • 确诊:多发性骨髓瘤,伴脾肿大。
• 患者体温38.8℃, WBC 0.5×109/L,NE% 36%,NE0.18×109/L • 血培养(-) • PICC及锁骨下尖端细菌培养(-) • 痰培养回报:未见致病菌,多量G+链球菌,未见真菌
如何看待培养结果?
39.5
39
38.5
38
体 37.5 温 37 ℃ 36.5
8AM 8PM
36
发热可能是化疗引起中性粒细胞减少期间出现严重 潜在性感染存在的唯一象征,
怎么办?
如何进行危险性评估? 应该做哪些检查和培养?
如何进行危险评估?
• 对于有发热表现者,进行严重感染并发症的危险评估(A-Ⅱ)参考多国癌症 支持治疗学会(MASCC)评分系统。
• a.高危患者MASCC<21 ;推荐入院接受经验性抗菌治疗(B-Ⅰ) • b. 底危患者MASCC≥ 21;适合口服或门诊经验性抗菌治疗(B-Ⅰ) • 大多数专家把有预期较长(时间>7d)及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和/或明显的内
• 血培养:一套采自PICC管腔、一套采自外周血; • 痰培养(A-Ⅲ) • 胸部X片
• 依据MASCC评价系统的评价结果:该患者为高危
患者,在培养结果未回的情况下,如何选用抗生 素?
• 中性粒细胞减少肿瘤病人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细菌和真菌
• 细菌:
– 金色葡萄球菌,
–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肠球菌大肠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