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发展时期的主要经验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第五章 第二、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周强化新人教版

高一历史第五章 第二、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周强化新人教版

第五章 第二、三节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周强化一、一周内容概述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1、严峻的经济形势 (1)原因: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掠夺;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2)表现:工农业生产下降,交通运输阻塞,物资缺乏,通货膨胀,人民生活困苦。

2、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既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人民政府还收回了帝国主义把持近百年的海关管理权,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定了经济基础。

(2)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结束了我国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民政府赢得了全国人民的信任,实质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

(3)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这在当时是很必要的。

(4)合理调整工商业,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3、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工矿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也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2)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超过中国历史最高水平。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过渡时期总路线(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条件:人民民主政权巩固,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帝国主义对我国进行封锁;苏联建设取得伟大胜利,成为我国的榜样。

时间:1953年提出。

目的:把我国建成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国家。

内容: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

特点: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实质: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惟一的经济基础。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最新)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最新)

证一 券九 交四 易九 所年 。六 月 , 上 海 军 管 会 查 封
“米粮之战”
“银元之战”之后,投机商又进行了 粮食、棉沙的投机活动,使上海的米价在 一个月之中涨了4倍,挑起“米粮之战”。
人民政府统一调运粮食和棉 纱在各大城市抛售,市场物价 接连下降,人民政府取得了 “米粮之战”的胜利。
为了稳定物价,人民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粮食, 以保证供应,同时严厉惩办粮食奸商。图为人 民日报的报道。
粮食 总产量:1.1亿吨 人 均:209公斤
被炸毁的矿井
国民党军炸毁的滦河大桥
“银元之战”
1949年,上海解放后,投机商人 挑起了“银元之战”,拒绝用人民币, 进行黄金、银元投机倒把活动,挑起 “银元之战”。上海金银价格飞涨。
军管会断然查封“证卷大楼”, 逮捕了投机倒把首要分子,制住了 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取得了“银 元之战”的胜利。
D
3、“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反映的主要社会矛 盾是 A、民族资产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无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 D、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 4、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①为人民政权的巩固奠定了基础 ②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B D
③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④完成了向社 会主义的 过渡
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十分险恶、 大批投击分子在金融,物资等 领域大肆从事投机活动,对新 中国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经济的 稳定构成了巨大危胁,中央人 民政府果断决定,对投击分子 进行严厉打击,在各地逮捕和 惩治了一批大的投机分子。这为 稳定市场物价、巩固人民政权和 恢复与发展国民经济都起到了积 极作用。 图为上海市将一批投机商押送 到上海地方法院看守所的情况。

国民经济的发展历程

国民经济的发展历程

国民经济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存在一定数量的民营经济。

为了解决国民经济面临的严重困难,党和政府对当时的民营经济采取了许多帮扶措施,如帮助私人资本度过存货滞销、资金周转不灵等难关,适当减轻私营企业税收负担,协商解决劳资矛盾,发动工人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等等。

这些措施使民营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与1949年相比,在国民经济恢复期结束的1952年,私营工业企业户数增加了21.4%,从业人员数增加了25.1%,总交货值增加了54.2%;私营商业户增加了6.9%,从业人员数增加了2.2%,零售额增加了18.6%。

然而,随着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提出(1952年底),民营经济很快地退出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舞台,并在20多年的时间里几近灭绝的境地。

以“一五”时期国民收入中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为例(见表1),民营经济的比重与国营集体经济的比重之间呈现出强烈的此消彼涨的变化。

到1957年,我国只有一些偏远地区存在9万多个体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民营经济重返我国国民经济舞台。

伴随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民营经济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

一、恢复时期(1978-1987)20世纪70年末80年代初,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启动。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举措,打破了传统的“一大二公”的所有制结构,农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农村存在的隐性剩余劳动力显性化。

在城市,待业青年和社会闲散人员的就业问题以及大量返乡知青的安置问题亟待解决。

由于十年“文革”对国民经济的严重破坏,短缺现象十分严重,仅凭国营、集体经济的力量已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受到长期压抑的需求。

这些因素为民营经济的恢复创造了条件。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两个农业文件,宣布解禁农村工商业,家庭副业和农村集贸市场得到认可。

1978年,全国城镇仅有14万个体工商业者,其经营范围被严格限制在修理、服务和手工业等几个少数行业,且不允许其雇佣除家庭成员之外的劳动者。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oc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doc

第20课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教材分析旧中国给共产党留下一个烂摊子:工业技术低下,物资紧缺,物价飞涨,农业生产落后,人民生活痛苦不堪。

如果收拾不了这个烂摊子,人民政权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巩固。

当时,党和政府把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当成首要任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用三年时间恢复了经济,改善了人民生活,从根本巩固了人民政权。

这一史实也证明了社会主义社会无比的优越性。

教学目的1.基础知识: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四项措施;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的简况;“二反”、“五反”运动的背景、内容、范围。

2.思想教育: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认识:①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趋于全面崩溃。

这就是建国后面临的严峻国情。

②国民经济迅速恢复发展,说明新中国比旧中国进步,社会主义比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要优越。

③三反运动的胜利说明我们党完全有能力消除自身的一些腐败现象,五反运动打退了资产阶级的猖狂进攻,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保证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3.能力培养:引导学生思考国民经济恢复发展与政治稳定之间的辩证关系,培养其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人民政府为恢复国民经济采取的措施;“三反”、“五反”运动。

难点:恢复国民经济的措施。

教学方法以讲述为主的综合教学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提问:中央人民政府为巩固政权做了哪些工作?(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要巩固政权,只做这些是不够的,还必须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巩固政权。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一课。

一、建国初期的经济形势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统治区的经济已经趋于全面崩溃。

工业极其落后,代表中国工业最高水平的是王麻子剪刀和骆驼祥子的人力车。

重工业少得可怜,几乎等于零,钢的年产量只有15.8万吨,平均每人0.29公斤,只够打一把割猪草用的镰刀,而当时日本钢产量是700万吨,美国2880万吨;轻工业门类不齐全,很多工业品、生活用品都得从外国进口。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官僚社资会本主主义义 帝国国主营义经在华济经济
公 有 制
民族资本主义
农地农民主民的的的封 个个建 体体经 经经济 济济
私 有 制
手工业个体经济
恢复和发展国民 经济的成果
1949年产量与历 1952年产量与历 史最高产量相比 史最高产量相比

-27%
+9.3%

-49%
+53%

-83%
+46.2%
部类 占全国经济的比例
工业
63%
批发
67%
商业 零售
83%
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的政策:
1、对待不法资本家采取坚 决打击的政策。
“银元之战”
1949年,上海解放后,投机商人 挑起了“银元之战”,拒绝用人民币, 进行黄金、银元投机倒把活动,挑起
“银元之战”。上海金银价格飞涨。
军管会断然查封“证券大楼”, 逮捕了投机倒把首要分子,制住了 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取得了“银 元之战”的胜利。
对官僚资本主义采取的政策: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 国营经济的意义:
人民政府掌握了国家 的经济命脉,建立了社会主 义国营经济,为人民政府的 巩固和国民经济的恢复奠 定了经济基础。
对民族资本主义采取的政策:
1949年私人资本主义工商业 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合理调整工商业
调整重点:调整公私关系
和劳资关系
在公私关系方面,把私营工业纳入到国家计划 的轨道上;在劳资关系方面,首先保证工人 的民主权利;劳资问题双方通过协商解决, 协商不成,由政府仲裁。
对封建地主经济采取的政策:
开展土地改革,把地 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 农民土地所有制。

建国50年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建国50年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

精心整理建国50年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一、建国50年经济社会发展历程的简要回顾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虽然遭受过巨大挫折,但从总体上看,这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加强,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改善的50年。

回顾半个世纪走过的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0统,物价迅速下跌。

同时又收紧银根,投机商资金周转不灵,纷纷破产。

对投机资本的沉重打击,是我们对资产阶级进行限制和反限制斗争中取得的第一个回合的胜利,得到了人民群众包括愿意从事正常合法经营的资本家的广泛支持。

自此,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初步取得了稳定市场的主动权。

要从根本上稳定物价,必须做到国家财政收支平衡和市场物资供求平衡。

1950年3月,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要求统一全国财政收入,使国家收入的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用于国家的主要开支;统一全国物资调度,使国家掌握的重要物资从分散状态集中起来,合理使用,以调剂余缺;统一全国现金管理,一切军政机关和公营企业的现金,除留一部分近期使用外,一律存入国家银行,统一调度。

同时,政府”的阻力,也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

这次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进行得最顺利、搞得最好的一次。

到1953年春,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

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的基础——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至此被彻底消灭了。

1952年,党中央按照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即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经过三年的努力,我们迅速恢复了在旧中国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

1952年底,全国工农业生产已经达到历史的最高水平。

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结构改善,职工、农民收入增加,文教卫生事业得到相应发展。

2.第一个1953年国。

产的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水平。

中国经济史题库

中国经济史题库

一、名词解释1、新经济史学历史的制度分析又称历史经济学或者新经济史学,它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分)新经济史学的两大结论是:制度是内生的,历史是制度变迁的载体;制度自我复制与自我演化。

(1分)新经济史学实质上是运用西方经济理论,去透视人类社会发展史,找出有规律的东西,进而提炼出一个对经济变迁理解分析的基本框架,为提高经济实绩的政策制定服务。

(2分)2、新民主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是由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私人经济组成的一种过渡性的经济形态。

(1分)国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是领导成份;合作社经济是半公有制经济,是劳动群众的集体经济组织;私人经济是私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的农业经济和独立的小工商业者的经济,以及中小资本主义经济。

(1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产生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壮大时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胜利时期。

(1分)新民主主义经济不可能在旧社会内部产生,只能在建立了工农民主政权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产生,革命政权是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的前提和保证,而新民主主义经济又为工农民主政权巩固和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1分)3、渐进式改革渐进式改革是指与前苏联等国家的一步到位改革相对应的一种改革模式。

(1分)渐进式改革的实质是在工业化与社会主义宪法制度基础上的市场化。

(1分)它的特征是:双轨过渡;体制内改革与体制外推进相结合;强制中的诱致性;从局部到整体;改革、稳定、发展相协调;经济的市场化与政治的多元化相分离。

(1分)中国渐进式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主义宪法制度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适应性。

(1分)4、诺思悖论诺思悖论揭示了:没有国家办不成事,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

(1分)国家是一种强制性的制度安排。

一方面,国家权力是保护个人权利最有效的工具,国家权力构成有效产权安排和经济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此来看,没有国家就无法实现经济增长。

国民经济恢复的经验

国民经济恢复的经验

国民经济恢复的经验: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取得了伟大的成就,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其主要经验是:(1)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彻底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集中力量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消灭了地主阶级,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颠覆活动,胜利地进行各项社会,政治运动,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实现了全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大统一和大团结,使全国出现了一个比较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创造了根本条件。

(2)始终坚持发展生产,恢复国民经济为中心,正确处理革命和生产,政治和经济的关系,使各项社会政治运动和各种工作都不干扰生产的正常进行,而是一切工作都围绕着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是为了从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各个方面打破对生产力的束缚,发挥人民群众对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恢复和发展生产创造条件。

(3)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行了正确的方针政策,解决了失业工人,手工业者,知识分子的就业问题,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正确地处理了同民族资产阶级的关系;调动了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同时,正确地处理了各种经济成分的关系,使其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4)党十分重视自身的建设,采取了整风整党等一系列切合实际的有效措施,使广大党员继承和发扬了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党上下同心同德团结一致,工作谨慎,态度谦虚,深入实际,深入群众,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而英勇奋斗。

国民经济恢复任务胜利完成,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完成了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为新民主主义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艰巨任务,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奠定了基础。

"一五"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答:"一五"时期形成的经济体制,是以计划体制为中心的集中统一的经济体制.它主要表现在:国家对重点建设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对粮食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实行集中统一的劳动工资制度;对能源,交通,金融实行集中统一管理,等等.这种经济体制在当时是必要的.因为1)国家建设资金不足;(2)技术力量和建设经验缺乏;(3)限额以上的项目,特别是苏联援建的156项工程,都是技术复杂,投资较大的项目,有些项目一省一市难以完成,必须由中央有关部门集中统一管理.这种体制能够集中全国的财力,物力和主要技术力量,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的完成。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

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1. 引言1.1 背景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断走在世界经济发展的前列。

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经济的崛起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那么,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发展历程究竟是怎样的呢?我们不妨来回顾一下。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面临着战争的残酷破坏和经济的重建任务。

在国内外形势复杂的情况下,中国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率先实行了计划经济,发展了国有经济,推动了农业、工业和科技的发展,为国家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我国经济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吸引了大量外资,加强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增长。

特别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仍能保持稳定增长,成为世界经济的主要引擎之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成就可谓举世瞩目。

从贫穷落后到如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取得的成就令世人惊叹。

尔后我们需要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我国经济发展历程的重要意义,展望未来我国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前景,并继续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

到此结束。

1.2 目的意义在过去的70年间,新中国经历了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昌盛的巨大变革与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经济成就。

这些成就不仅改变了中国人民的生活,也影响着全世界的发展格局。

深入研究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成就和经验,对于总结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挖掘发展潜力,指导未来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一方面,通过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经济发展历程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深刻认识到党领导和中国人民奋斗的伟大力量,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探索。

通过总结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经济成就和经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发展启示,在应对当前经济挑战、促进高质量发展方面提供重要参考。

高中历史: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高中历史: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

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恢复【学习目标】了解建国初期国民经济面临的严峻形势、主要措施、结果和历史意义。

【知识概述】1.背景:(1)帝国主义的长期掠夺。

(2)国民政府和官僚资本的大肆搜刮。

(3)长期战争的严重破坏。

2.措施:(1)没收官僚资本和建立国营经济,既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同时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人民政府还收回了帝国主义把持近百年的海关管理权,肃清了帝国主义在华经济侵略势力。

(2)通过“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稳定了全国的物价。

(3)将全国财政经济由中央统一管理,形成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这在当时是很必要的。

(4)通过土改,合理调整工商业和精兵简政措施,使国家财政经济根本好转。

(5)人民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引导农民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在城市、工矿企业进行了民主改革和生产改革,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也完成了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

3.结果:1952年底,国家财政经济取得了根本好转,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4.意义:为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知识延伸】建国初期国民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1)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把紧紧抓住恢复和发展生产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正确处理了政治和经济的关系,坚决贯彻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和七届三中全会的方针,牢牢地把恢复和发展生产,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作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切工作的中心。

(2)从中国的国情特别是建国初期的具体情况出发,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不要四面出击”等正确的方针政策。

(3)正确处理了各个阶级之间的关系,在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和巩固工农联盟的基础上,注意团结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从而调动和团结了一切积极政治因素为恢复国民经济服务。

(4)党在这个时期,十分注意发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传统,从而使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较好地反映和符合中国的实际,受到了人民群众的拥护。

党史自测(1-6)简答题答案整理

党史自测(1-6)简答题答案整理

第一专题1.大革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1)客观原因:主要是敌强我弱。

当时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异常强大,再加上同盟者国民党内的反动集团背叛了革命,这些使得反革命力量大大超过了革命力量。

(2)主观原因:中共处于幼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际还缺乏深刻的了解,革命斗争的经验更少。

特别是在大革命后期,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放弃了对革命的领导权,尤其是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在反革命势力向革命势力发动突然袭击的时候,无法组织有效抵抗。

(3)外部原因:由于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和苏联顾问对中国的国情了解不够,出现了不少脱离中国实际的瞎指挥。

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葬送了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

2.第一次大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上起了哪些重要作用?(1)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和工农群众运动的风暴,摧毁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这在现代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2)中国人民在思想上相当普遍地受到这次大革命的洗礼,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目标和新民主主义逐渐被广大人民所接受,是一次革命思想大启蒙运动。

(3)“团结就是力量”的观念已深人民心,中国人民开始组织起来,不再是一盘任人践踏的散沙。

(4)中国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实践中得到锻炼。

3.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人获得了哪些深刻的经验教训?(1)在中国民主革命中,必须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建立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统一战线,对资产阶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策略。

(2)无产阶级的领导权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只有发动广大农民,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才能保证无产阶级的革命领导权。

(3)无产阶级要实现革命的领导权,必须建立和掌握革命的武装。

(4)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加强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专题1.遵义会议的历史功绩是什么?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

它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新中国历史

新中国历史
(四)我国外交政策的重大胜利
1、新中国的对外方针 2、日内瓦会议 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万隆会议
五、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一)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必要性:
第一、通过合作化运动引导个体农民 走社会主义道路,是马列主义的一条 基本原理
第二、根据中国的国情必须实行农业 合作化
2.了解建国初期党为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正确政策和策略, 着重理解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 提出的战略策略方针.
3.了解党在过度时期总路线的内容和特 点着重认识这条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 然性.
4.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和 伟大意义,深刻认识党创造性地开辟了 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社会主义道路.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 (2)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 (3)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中国工业化 的起步一五计划的制定
1、一五计划指导方针和基本任务
2、指导思想
(1)党当时确定以工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 的主要任务,并且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4、我国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改造的高 潮及缺点
5.什么是赎买政策?在我国为什么能 够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和平改造?
6.为什么说我党创造性的开辟了一条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
7.我国社会从新民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及其基本特点.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和党的任务 (一)建国初期的形势和任务 1.军事上,把人民解放战争进行到底。 2.政治上,建立了各级人民政权。 3.经济上,没收官僚资本,恢复国民经济 (1)没收官僚资本 (2)接受帝国主义的在华财产 (3)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稳定物价

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状况

1979年至今:改革开放与快速发展
总结词
市场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
详细描述
1979年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步由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型,引进外资和技术,发展轻 工业和重工业相结合的产业体系。同时,我 国积极参与全球化进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等国际组织,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近年来, 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在科技创
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 发展状况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经济发展回顾 • 经济增长因素分析 • 经济结构变化 • 经济发展经验与教训 • 对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
01
经济发展回顾
1949-1959年:起步时期
总结词
基础建设、计划经济、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工业
详细描述
建国初期,我国经济基础薄弱,工业生产落后,国民经济处于恢复阶段。政府采取了计划经济 体制,集中资源发展重工业,如钢铁、煤炭、电力等基础产业,为后续经济发展打下基础。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我国在建 国以来不断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促进了技术进步 和经济发展。
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在提高生产 效率、推动产业升级和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等方面 。然而,我国在技术创新方面仍存在不足,需要 进一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
政策因素与经济增长
政策因素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影响,我国政府在建国以来制 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如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等,为经济 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经济发展与环境 保护相协调
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 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实 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形成了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的局面。
失败教训
过度依赖投资和出口
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国民经济的恢复》 讲义

《国民经济的恢复》 讲义

《国民经济的恢复》讲义在历史的长河中,国民经济的发展总是充满了曲折与挑战。

而国民经济的恢复,则是在困境中寻找希望,在废墟上重建家园的伟大历程。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民经济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长期的战争破坏,使得原本就薄弱的经济基础更加脆弱不堪。

农业生产停滞,工业生产近乎瘫痪,物资匮乏,通货膨胀严重,人民生活困苦。

这是一幅百废待兴的画面,也是摆在新中国面前的巨大挑战。

为了恢复国民经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在农业方面,首先进行了土地改革。

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将土地分配给广大农民,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有了为自己劳动的动力,努力耕种,提高了农业产量。

同时,国家还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兴修水利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这些举措为农业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工业方面,重点恢复了国有工业的生产。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对民族工业,采取了合理调整的政策,帮助其恢复生产。

在工业建设中,注重培养技术人才,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逐步提高工业生产能力。

在财政金融领域,进行了统一财经工作。

稳定物价,打击投机倒把,控制通货膨胀。

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财政管理体制,确保了国家财政的收支平衡。

在商业方面,积极发展城乡物资交流,活跃市场。

通过组织各种形式的贸易活动,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满足了人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此外,国家还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稳定社会秩序。

经过几年的努力,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农业生产得到了大幅度的增长。

粮食、棉花等主要农产品的产量逐年提高,不仅满足了国内人民的基本需求,还有部分剩余用于出口。

农民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

工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

工业总产值不断上升,一些重要的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长。

工业体系逐步建立,为国家的工业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财政状况得到根本好转。

实现了收支平衡,物价稳定,金融秩序逐渐恢复正常。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初步发展

(3)作用 (3)作用
二.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的措施
1.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 没收官僚资本, 没收官僚资本 性质的国营经济 2.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稳定物价, 稳定物价
(1)措施 (1)措施
a.进行“银元之战” a.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 进行 战”, 打击投机商 b.将全国主要财经经济由中央集中统 b.将全国主要财经经济由中央集中统 一管理, 一管理,解决中央财政收支脱节现象 a.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稳定,结束 年春, a.到1950年春 全国物价稳定, 了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 了连续十多年物价暴涨的局面。人 民政府赢得了人民的信任 b.实现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 实现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 b.实现了中央财政收支平衡,物资供 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 1950年上 求平衡,现金出纳平衡,到1950年上 半年, 半年,国家财政开始好转
建国初的三年间,我们主要面临着哪两大任务?人 民政府为完成这两大任务采取了哪些措施?简要分 析两大任务之间的关系?
全国领土基本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镇压反革命 “三反”“五反” 三反”“五反” ”“五反
巩 固 政
物质 基础 前提 条件
恢 复 经 济
没收官僚资本建立 国营经济 稳定物价统一财经 合理调整工商业 大力恢复生产
准备了条件
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1. 建国初期 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银元之战”和“米棉 建国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 银元之战” 中央人民政府进行了“ 之战” 之战”。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实质是争夺市场领导权 ②主要目的在于稳定物价 ③打击对象是官僚资产阶级和工商业资产阶级 A. ①②正确 ③错误 B. ①正确 ②③不正确 ①②正确 正确,③ 正确,②③ ②③不正确 C. ①②③均正确 ①②③均正确 D. ①②不正确 ③正确 ①②不正确 不正确,③ 2.新中国成立后 经济战线上需要采取的最迫切措施是 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战线上需要采取的最迫切措施是 新中国成立后 A.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打击金融投机活动 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打击金融投机活动 C.工矿企业的生产改革 D.统管全国财经 工矿企业的生产改革 统管全国财经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各时期的概况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各时期的概况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各时期的概况概述:描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各时期的农业、工业等的发展概述。

关键字: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经济调整时期第二个五年计划和经济调整时期 10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第五个五年计划和实行改革开放交替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一)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经济(1950—1952年)。

由于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私营工商业的初步合理调整,统一全国财政、金融和物资管理等重大措施的贯彻落实,为中国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全面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从综合指标看,1950年到1952年的3年中,社会总产值,由1949年的557亿元,增加到1952年的1015亿元,平均每年递增22.8%;国民收入由358亿元增加到589亿元,平均每年递增19.3%。

从国民经济主要部门看,有以下的变化:(1)农业经济在社会组织、生产条件和生产成果等方面发生了巨大变化。

农业生产互助组和合作社成为农业中的主要社会组织。

国营农场开始建立起来,在政府奖励农业生产,发放农贷、支援农业的政策促进下,中国农业生产条件也有了相当的变化。

耕地面积逐年大幅度增加,农田水利建设也有很大发展,3年中共增加灌溉面积8000万亩。

由于农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农业生产逐年增加,农业总产值1952年比1949年增加53.4%,平均每年递增15.3%。

(2)工业在恢复时期的3年间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1952年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5.1%,平均每年递增34.8%。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不仅大大超过1949年的水平,除个别产品外,也超过解放前最高年产量。

工业生产技术也得到提高,从国外引进了一些技术设备,对原有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流程进行了初步改造。

工业内部结构和地区分布发生巨大变化。

重工业在全部工业中的比重大幅度上升,其中尤以钢铁和机械制造发展最快;国营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上升,而私营工业的比重则明显下降。

党史试题——第三专题(含答案)

党史试题——第三专题(含答案)

第三专题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A。

A.新纪元B.新阶段C.新时期2.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B 。

A.1950年5月北京B.1950年6月北京C.1950年7月北京3.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把争取 B 确定为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领导全国人民为恢复国民经济而斗争。

A.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初步好转B.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C.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根本好转4.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由 C 转移,这是党的历史进程中的一次深刻转变。

A.军事向政治B.军事向文化C.军事向经济5.“三反”运动的主要内容是A。

A.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B.反贪污、反受贿、反官僚主义C.反贪污、反行贿、反形式主义6.1949年,我国共有民主党派A。

A.8个B.9个C.10个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C 的社会主义改造。

A.农业、小商业和资本主义B.农业、私人工商业和资本主义C.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8.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就,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在我国的 B 基本确立。

A.思想领域和社会领域B.经济领域和政治领域C.政治领域和文化领域9.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C ,也是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

A.政治变革B.经济变革C.社会变革10.毛泽东在 B 上提出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标志这一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有了良好的开端。

A.1956年5月25日中央政治局会议B.1956年4月2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C.1956年3月25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11.毛泽东《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贯穿的基本方针是 C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消除一切不利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B.团结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为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服务C.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12.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于 B 在北京举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时期的主要经验
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1952年底,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获得全面的恢复,并有了较大的发展。

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和长期的战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社会经济十分落后而且破坏严重。

与历史最高年份相比,1949年工业总产值减少50%,其中重工业减少70%,轻工业减少30%,煤炭产量减少48%,钢铁产量减少80%以上。

粮食产量减少近1/4,棉花产量减少48%。

铁路只有近万公里线路通车,3200多座桥梁遭到严重破坏。

国民党政府滥发货币,通货恶性膨胀,市场物价猛涨。

1949年城市中失业人数约有400万人,农村灾民约4000万人,人民生活极端困难。

建国后,必须迅速恢复国民经济,以巩固人民政权,改善人民生活,并为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条件。

平衡财政收支,稳定物价恢复工作开始时面临着很大困难。

帝国主义对新中国实行经济封锁和战争挑衅,残留在大陆上的国民党武装尚待肃清,人民解放军还在向全国进军,军事行政开支猛增,1949年财政收入只及支出的1/3,不得不靠发行货币来弥补赤字,加以私人投机资本乘机哄抬物价,1949年到1950年初,连续发生四次大
规模涨价风潮。

在这种形势下,平衡财政收支和稳定物价,就成为当时巩固人民政权和恢复国民经济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人民政府在进行了几次平抑物价的斗争后,1950年3月采取了决定性的措施,颁布了《关于统一国家财政经济工作的决定》。

要求统一全国财政收支,使国家收入中主要部分集中到中央,用于国家的主要开支,以保证财政收支平衡;统一全国物资调度,使国家掌握的重要物资,由分散转为集中,以调节各地供求,回笼货币、平抑物价;统一全国现金管理,使分散在国营企业和军政机关的现金,由国家银行统一管理,减少市场通货,增加国家能使用的现金。

人民政府这一决定迅速得到贯彻并取得成效。

财政收支很快接近平衡,结束了恶性通货膨胀和物价飞涨的局面,为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顺利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恢复交通运输业在1949年和1950年初,首先把重点放在铁路的修复上。

在全体铁路员工的努力下,1949年一年内就修复了8300多公里铁路和2715座桥梁,到1950年,修复的铁路达14000多公里,原有铁路基本畅通,公路、水运和航空也得到了恢复。

对整个经济的迅速恢复起了重要作用。

恢复农业生产人民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最主要的是实行土地改革和发展农业生产互助合作。

1950年6月,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到1952年8月,全国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消灭了几千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农业生产力。

在这个基础上,又引导农民在自愿互利的基础上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1952年底,农业生产互助组达到800多万个,农业生产合作社4000多个,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恢复工业生产它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在城市工作的重点。

首先重点恢复国计民生所急需的矿山、钢铁、动力、机器制造和主要化学工业,同时恢复和增加纺织及其他轻工业生产。

由于政策正确,广大工人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很高,这三年国营工业的恢复发展特别迅速。

在三年中全国工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34.8%,而国营工业的产值平均每年增长速度达到57%,因而它在工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由1949年的26.3%上升到1952年的41.5%。

调整私营工商业1952年上半年物价稳定以后,由于虚假购买力突然消失,私营工商业遇到商品滞销的困难。

政府及时合理调整工商业,根据公私兼顾的原则,在经营范围、原料供应、销售市场、财政金融政策等方面,对私营工商业进行必要的照顾,并且采用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方式,使私营工商业摆脱销路呆滞、生产萎缩
的困境。

随后又大力开展城乡物资交流运动,积极扩大农副产品的购销,为城市工商业开辟广阔的市场,使私营工商业迅速恢复发展起来。

但是资本主义唯利是图的本性引导许多私营企业走上非法牟取暴利的邪路。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1951年底到1952年,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消极作用,使它们循着只能有利于国计民生的方向发展。

到1952年,私营工业企业的户数比1949年增加了21.4%,产值增加了54.2%;私营商业的户数增加了7%,零售额增加了18.6%。

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就完成了恢复国民经济的任务。

到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77.5%。

其中工业总产值增长145%,农业总产值增长48.5%,主要产品产量大大超过了建国前的最高年产量。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国家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为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

主要经验
一、正确处理政治、经济关系,始终把恢复生产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环节,使其他一些工作服从和服务于这个中心。

二、重视扩大和巩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工作,在政治上争取和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

三、掌握经济活动的内在联系,按客观规律办事。

四、国营经济掌握经济命脉,国家集中统一管理国家财政经济。

五、重视疏通流通渠道,充分发挥市场作用,活跃城乡物资交流。

六、注重党的自身建设,开展整风、整党,有力的加强了党对恢复国民经济工作的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