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古诗对比阅读教学设计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古诗对比阅读教学教案设计

古诗对比阅读教学教案设计

古诗对比阅读教学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欣赏不同古诗的风格和主题。

2. 学生能够通过对比阅读,分析和比较古诗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3. 学生能够运用对比阅读的技巧,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艺术价值。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或其他教学工具。

2. 选取两首或以上古诗,其中包含不同的主题和风格。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使用一副插图或一句相关的古诗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

2. 首诗呈现(10分钟):展示第一首古诗的全文,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背景。

3. 第一首古诗解读(15分钟):1)解读古诗的字面意思和隐含意义。

2)分析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讨论古诗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4. 第二首古诗呈现(10分钟):展示第二首古诗的全文,引导学生思考与第一首古诗之间的异同。

5. 第二首古诗解读(15分钟):1)解读第二首古诗的字面意思和隐含意义。

2)比较第一首和第二首古诗中的修辞手法和意象。

3)分析第二首古诗的主题和情感与第一首的异同。

6. 对比分析(15分钟):1)指导学生将两首古诗进行对比,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

2)引导学生发现古诗的主题、意象、情感和修辞手法的差异与联系。

7. 集体讨论(10分钟):1)学生分享他们对两首古诗的理解和对比分析结果。

2)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观点和解读对于古诗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8. 小组活动(20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两首不同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

2)小组成员互相讨论彼此的观点和理解,记录下对比分析的结果。

3)每个小组选派一位代表向全体学生分享他们的对比分析成果。

9. 总结(10分钟):1)回顾本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古诗对比阅读的重要性和意义。

2)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古诗学习中继续运用对比阅读的技巧。

四、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对比阅读更多不同主题和风格的古诗。

2. 对比分析的技巧也可应用于其他文学作品和语言材料的阅读和分析。

高中古诗文对比性阅读教学设计

高中古诗文对比性阅读教学设计

高中古诗文对比性阅读教学设计本篇文章旨在设计一个高中古诗文对比性阅读的教学方案。

这个教学方案将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引导他们培养对古典文化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 理解古代文化背景对古诗文的影响;2. 掌握对比分析文本的基本方法;3. 抒发个人情感,表达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欣赏;4. 提高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选取多首对比性强的古诗文作为教学材料,如《登鹳雀楼》与《望庐山瀑布》;2. 分析比较两篇作品的文学风格、意象运用、修辞手法等;3. 通过对比鉴赏,引导学生理解两篇作品的内在主题和文化内涵。

三、教学过程【导入】1. 引入两首古诗文的背景和作者信息,激发学生兴趣;2. 分发两篇诗文,提问学生对两篇诗文的了解和印象。

【文本分析】1. 分小组讨论,交流两篇作品的文学风格,比较其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2. 引导学生分析并比较两篇作品中的意象运用和修辞手法;3. 教师点拨学生对比分析的方法,如对比的角度、对比的重点等。

【鉴赏欣赏】1. 学生分享个人对两篇作品的理解和感受;2. 教师指导学生关注作品所传递的情感、寓意和思想;3. 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解读两篇作品,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思考拓展】1.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两篇作品的价值和意义;2.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辩论;3. 引导学生将对诗文的理解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思考古诗在现代社会中的价值。

四、教学评价1. 设计相关的课堂练习和作业,考察学生对古诗文对比性阅读的理解程度;2. 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表达,评价学生对古诗文的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3. 鼓励学生参与诗歌朗诵、演讲等活动,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资源1. 选取适合的古诗文作为教材;2. 提供学生讨论和分析的指导材料;3. 提供相关的背景知识和文化素材。

六、教学延伸1.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古诗文讲座,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2. 组织古诗文朗诵或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3. 推荐相关的古诗文鉴赏书籍,供学生进一步学习和阅读。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对比+课件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对比+课件

2.释运用(结合具体诗句,阐释诗句是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
3.评效果(具有什么样的效果,写出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
答题思路
答题思路:
1.①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②前几句写……,后几 句写……。前后(或者两者)对比鲜明,反差强烈。③深 刻地揭示了(写出了)什么样的(思想内容),表达了(抒发 了)什么样的(感)。
(1)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以松“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 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设题方式:
答题步骤
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2.分析这首诗的表达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
3.赏析这首诗(词)对比的艺术特色。
答题步骤:
1.点手法(准确指出用了什么手法)
结合相关内容
2024年新高考Ⅰ卷古代诗歌阅读
相关答案展示
没有注意到对比
2024年新高考Ⅰ卷古代诗歌阅读
相关答案展示
没有结合诗歌中的相关的具体内容
标准答案展示
诗中通过“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进行对比,刚开始听 到泉声时,以为是溪水就在门口,而长时间听后,又怀疑屋子像在船上, 通过初听和久听的不同感受对比,生动地写出了泉声的变化多样和神奇 美妙;
6.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杜甫《绝句》)
衬托 对比
再 会
诗歌中的对比方式
明暗的对比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杜甫《春夜喜雨》
“云俱黑”则形容乌云密布,天空一片漆黑。这一句通过“黑”字 的运用,营造出一种压抑、沉闷的氛围,暗示着春夜雨前的景象。“江 船火独明”,诗人将视线从昏暗的天空转向江面,发现了一艘江船上的 灯火在黑暗中独自闪烁。这里的“独明”与前面的“俱黑”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使得江船上的灯火显得格外醒目和温暖。这种明暗的对比不仅 增强了画面的层次感,还使得诗句的意境更加深远。

古诗鉴赏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鉴赏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流程,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 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教学媒体的选用
传统教学方法:黑板、粉笔、 教材
现代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网络资源、教学软件
教学方法的选用原则:根据教 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 进行选择
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结合具 体的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布置作业,让学 生进一步巩固所 学知识
归纳小结环节
归纳主题: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强调古诗鉴赏比较阅读的重要性。 回顾过程: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和技巧。 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练习和阅读任务,巩固所学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 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激励和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目标
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具体、 可衡量
针对未达成目标的原因分析 和改进措施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恰当
教学内容是否符 合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是否与 学生实际水平相 匹配
教学内容是否能 够引发学生的思 考和探究
教学内容是否能 够培养学生的语 文素养和综合能 力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
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古诗鉴赏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古诗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激活学生的前知:教师提供与主题相关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培养其独 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策略的制定
确定教学目标:明确古诗鉴赏比较阅读的教学目标,确保教学方向正确。
选择教学方法: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择适合的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小组合 作等。
设计教学流程:按照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设计合理的教学流程,确保教学顺利进行。

古诗的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的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的对比阅读教学设计古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对比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古诗的美。

本文将以对比阅读为基础,设计一堂古诗教学课程,旨在提高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

【引言】古诗是中国文化瑰宝,通过对比阅读来探索不同古诗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既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能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审美能力。

本节课将设计一个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对比阅读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作品。

【第一部分:前期准备】1. 目标确定:- 帮助学生了解对比阅读的概念和意义;- 培养学生感受古诗情感和艺术美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预习环节:- 要求学生预先阅读两首或更多对应关系明显的古诗作品;- 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各自对这些古诗的认知和感受。

【第二部分:对比阅读教学】1. 导入:- 利用影音资料或图片展示两首古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 引用古诗或诗人名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2. 对比分析:- 引导学生发现两首古诗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 指导学生分析古诗的词句运用、意境描绘、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3. 共同点探究:- 引导学生讨论两首古诗的共同主题或情感表达;- 分组让学生合作讨论,总结两首古诗所传达的共同寓意和价值观。

4. 差异点体验:- 选择两首风格迥异的古诗进行对比,让学生体验不同古诗带来的情感冲击;- 引导学生就古诗的韵律、押韵方式、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和讨论。

5. 综合评析:- 引导学生回顾全堂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的感受和观点,思考两首古诗对比阅读的意义;- 鼓励学生展示个人见解,提供个性化评价,并与同学分享。

【第三部分:课后拓展】1. 阅读任务:- 布置学生自主选择两首古诗进行对比阅读,并写下自己的感受和分析;-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古诗学习小组,分享与讨论自己的对比阅读体验。

2. 创作探索:- 引导学生模仿古诗的形式和艺术手法,创作一首短诗,用以表达个人感受或思考;-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并接受同学的评价和建议。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古代诗歌比较阅读授课时间授课时间课时(或上课用时分钟)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诗歌阅读基本知识。

2.能力目标:正确解答主、客观题目。

3.素质目标:感受中国诗歌传统语言文字的魅力。

4.政治目标:学会独立思考。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分析研究高考诗歌类文本阅读命题方式难点:学会审题,答题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讲解讨论法、练习法五、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PPT课件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课件制作,学生收集整理考试题型。

课中: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课前检查2分钟课前检查课前问好,检查卫生,考勤学生人数,观察学生状态配合老师的检查让本节节课更加完整。

一、厘清术语概念,明确答题步骤3分钟古代诗歌的比较鉴赏与单篇诗歌的鉴赏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有两点外在的、形式上的区别:一是阅读的对象在数量上的区别;二是对比鉴赏多了一道“作比较”的程序。

从大方面看,比较鉴赏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达技巧等方面设题。

比较阅读,这一题型最大好处就是互相参照,不致单方面孤立作答,两相比较,多方思考,同中求异,展示诗歌的无限魅力,更能在相形比较中提升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引导回顾进入课堂二、课程讲解(真题讲解)30分钟例1 【2022年高考全国乙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白下驿饯唐少府王勃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16. 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1.课内诗歌回顾: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唐代王勃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审清题干指令,圈画关键词:送别之作排遣离愁的方法不同3.明确比较点,摸准出题意图:抒情方式抒发的情感(方法内容)4.调动必备知识:抒情方式: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借物、借典、借史、借事)送别诗的情感:①依依惜别的不舍与伤感;②离别后的思念与牵挂;③对友人的安慰、勉励与希望;④借送别友人表明自己的心志;⑤抒发对人生的感慨,仕途不顺,韶光易逝的愤懑等。

古诗词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词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词比较阅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1. 学会欣赏和理解不同的古诗词作品;2. 掌握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3. 培养对经典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4.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 古诗词的比较阅读方法和技巧;2. 具体的古诗词作品的比较阅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古诗词的魅力,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为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基础知识讲解教师可以结合具体的古诗词作品,讲解其背景和意境,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力和嗅觉。

3. 比较阅读方法和技巧的讲解以对比、对照为主要手段,教师可以具体介绍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例如对比古诗词的题材、表现手法、意象等方面。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现不同作品之间的异同之处。

4. 学生互动讨论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选择两首古诗词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并就比较结果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深入分析。

5. 板书总结教师可以在黑板上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要点,例如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学生讨论中的发现和感悟。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教师的观察,可以对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

教师还可以布置相关练习或作业,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五、拓展延伸对于学习进度较快的学生,教师可以提供更多的古诗词作品进行比较阅读,拓宽他们的文学视野。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古诗词的魅力。

六、教学反思回顾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和效果,教师可以总结经验和教训,为今后的教学做出调整和改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可以在欣赏古诗词的过程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和文学素养,同时也培养对经典文化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这样的教学设计既注重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也兼顾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古诗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诗阅读技巧。
反思与展望:在 未来的教学中, 教师应该注重培 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能力和创新思 维,进一步优化 教学设计,提高
教学效果。
提出改进措施和优化方案
针对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 引入更多对比阅读材料,丰富课堂内容 加强对学生阅读技巧的指导与训练 定期进行教学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
感谢观看
古诗对比阅读 教学设计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XXX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对比阅读的教学目标
03
对比阅读的教学内容
04
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法
05
对比阅读的教学评价
06
教学反思与改进
01
添加章节标题
章节副标题
02
对比阅读的教学目标
章节副标题
提高学生古诗鉴赏能力
掌握古诗的基本要素,如韵律、意象、意境等。 理解古诗中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 通过对比阅读,深入理解古诗的异同点和特色。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鉴赏能力,提高对古诗的欣赏水平。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
掌握对比阅读的方法和技巧,能 够进行有效的文本对比。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和审美情趣,提升文化素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通过对不同文本的对比分析,提 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 思维。
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学习和生活中 运用对比分析的副标题
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探究的概念: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共同探究文本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和合作意识。
对比阅读中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两篇具有相似主题或风格的古诗进行对比阅 读,通过讨论、交流、比较等方式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特点。

xx高考专题复习教案:古诗比较阅读

xx高考专题复习教案:古诗比较阅读

古诗比较阅读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对古诗的比较阅读,提高学生对古诗内容、形式和艺术特色的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古诗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比较内容、形式、艺术特色等。

2. 两首古诗《登高》和《春望》的比较阅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对古诗内容、形式和艺术特色的深入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谈谈自己对古诗的感受和认识。

2. 讲解:介绍古诗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如比较内容、形式、艺术特色等。

3. 实践:以《登高》和《春望》为例,进行比较阅读,分析两首诗在内容、形式和艺术特色上的异同。

4. 讨论:分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的比较阅读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5. 总结:教师点评学生的比较阅读成果,指出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总结。

五、课后作业2. 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比较阅读方法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古诗内容、形式和艺术特色的理解深度。

3.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和分享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2.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鉴赏能力。

3.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古诗文本和参考资料。

2. 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包括文本、图片、音频等。

3. 准备课堂讨论和分享的时间和空间安排。

九、教学延伸1. 邀请诗人或文学专家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古诗的认知和理解。

2. 组织学生参加古诗朗诵比赛或写作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进行古诗研究的课题项目,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十、教学反馈1. 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和反馈意见。

2.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和反思心得。

古诗对比阅读教学教案设计

古诗对比阅读教学教案设计

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成果
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学生能够认真倾听他人的观点,提出建设性意见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意境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教师教学反思与改进
教学目标是否达成: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反馈,评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 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反思教学方法是否符合学生需求,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内容是否有深度:评估教学内容是否具有深度,是否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素养。 教学效果是否持久:通过后续的跟进和反馈,评估教学效果是否能够持久。
背景和文化传承。
手法对比:选取运用不同手 法的古诗进行对比,学习其
表达技巧和修辞手法。
对比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深度:对比不同古诗中主题、情感、意象的异同,挖掘其深层含义 广度:对比不同作者、不同风格、不同时代的古诗,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 对比角度:从语言、结构、意境等方面进行对比,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对比阅读,培养学生的比较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高其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师点拨指导法
定义:教师通过 点拨、提示和引 导,帮助学生理 解古诗的内涵和 艺术特点。
目的:提高学生 的古诗鉴赏能力 和审美水平。
方法:教师可以 选择一些关键点, 如诗歌的主题、 意象、语言特点 等,进行深入剖 析和讲解。
注意事项:教师 应注意点拨的时 机和方式,避免 过于直接或琐碎 的解释,留给学 生足够的思考空 间。
引导学生深入挖掘 古诗的内涵,培养 学生的文学鉴赏能 力和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
选取对比古诗的依据
主题相同或相似
诗人相同或相似
创作背景相同或相似
表现手法相同或相似
对比角度的确定

xx高考专题复习教案:古诗比较阅读

xx高考专题复习教案:古诗比较阅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古诗比较阅读的基本方法,提高文本分析和解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古诗的魅力,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比较阅读的方法及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较阅读方法,深入解读古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古诗作为开场,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比较阅读的话题。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选择两首主题相同或相近的古诗进行比较阅读。

3. 合作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比较阅读的收获和感悟。

4. 教师点评: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和指导,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诗。

四、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比较阅读方法介绍及实践a. 介绍比较阅读的定义及作用b. 讲解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c. 学生自主选择古诗进行比较阅读实践2. 第二课时:主题相近古诗比较阅读a.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主题和情感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比较阅读的感悟c. 教师点评和指导3. 第三课时:风格相近古诗比较阅读a.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风格和特点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比较阅读的收获c. 教师点评和指导4. 第四课时:时代背景相近古诗比较阅读a. 引导学生关注古诗的时代背景b.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比较阅读的感悟c. 教师点评和指导5. 第五课时:总结与拓展a. 总结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b. 学生展示拓展性思考,分享对古诗比较阅读的理解和感悟c. 教师点评和指导五、课后作业:1. 选择两首古诗进行比较阅读,运用所学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

3. 准备课堂分享,展示自己的比较阅读成果。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观察学生在比较阅读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小组合作交流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交流技巧和团队协作能力。

3. 课堂分享评价:评价学生在课堂分享中的表现,包括表达清晰度、逻辑性和创意性。

初中古诗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古诗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初中古诗对比阅读教学设计古诗是中国文化瑰宝的一部分,通过对古代诗歌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

对比阅读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古诗的内涵和特点。

本文将设计一节初中古诗对比阅读的教学方案。

一、学习目标1.了解古诗的特点和形式;2.比较和对照不同古诗之间的差异和联系;3.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二、教学内容1.古诗的形式和特点;2.古诗的表现手法;3.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几幅古代画作和播放几段优美的古诗朗诵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古诗的好奇心。

2.学习古诗的形式和特点(15分钟)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古诗的形式,包括诗的行数、平仄和押韵等要素。

然后,通过示范和解读一篇典型的古诗,向学生展示古诗的特点和魅力。

3.对比阅读不同古诗(30分钟)选择两篇或多篇题材不同但风格相近的古诗,进行对比阅读。

学生可以先默读,然后与同桌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接着,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比较不同古诗之间的共同之处和差异之处。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来解释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分析古诗的表现手法(20分钟)通过对比阅读的例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古诗中的常见表现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学生可以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解读。

5.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20分钟)教师提供一组相关的古诗,要求学生从中选择一首,并以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古诗意境和情感的理解。

学生可以选择朗诵、绘画、写作等形式进行表达,并在班级内展示和分享。

6.总结(10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和反馈。

四、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2.对学生的阅读作业进行评价,看是否理解古诗的意境和情感表达;3.通过学生的展示和分享,评价他们对古诗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1.推荐学生阅读更多不同类型的古诗,拓宽他们的诗歌视野;2.引导学生写一些简单的古体诗,提高他们的创作能力;3.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增加对古代文化的了解。

高中古诗文对比性阅读教学设计

高中古诗文对比性阅读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先让学生 朗读两首诗歌,感受 其不同的风格和情感; 再通过小组讨论,分 析两首诗歌在主题、 意象、表现手法等方 面的异同;最后由教 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Part Six 高中古诗文对比性阅读
教学评价与反思
评价方式的选择与运用
添加标题
评价方式:对比性阅读评价量表
添加标题
注意事项:评价量表的设计应符合高中学生的认知 水平,评价内容应涵盖语言、结构、意境等多个方 面
教学评价:制定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调整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小组讨论
引导学生进行自 主阅读:教师提 供阅读材料,学 生自主阅读,并 记录阅读心得和
问题。
小组讨论:学 生分组讨论阅 读材料,分享 心得,提出问 题和解决方案。
对比分析:教师 引导学生对比不 同阅读材料中的 主题、语言、风 格等方面的异同 点,加深理解。
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教学计划:选取适合对比的古诗文篇目,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教学环节和活动,确保教学 目标的实现。
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讨论、问答、小组合作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 果。
教学过程:先让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 再通过小组讨论、比较分析等方式,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两首诗的内涵和艺 术特点。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教学内容:分析《静夜思》和《月 夜》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艺术 手法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等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 极参与课堂活动。
《登高》与《望岳》的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复习教学设计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阅读》复习,主要包含了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如诗词的韵律、节奏、意境等,以及一些经典的古诗词作品。

这些作品既有描绘山水美景的,也有抒发作者情感的,还包括了一些咏史抒怀的作品。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帮助学生复习和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提升他们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接触过一些古诗词,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在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方面还存在一些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意境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经典古诗词,提升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古诗词的基本知识,如韵律、节奏、意境等。

2.难点:理解和欣赏古诗词,提升古诗词鉴赏能力。

五.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经典古诗词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学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资料。

2.学生准备:预习教学内容,了解古诗词的基本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古诗词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经典古诗词案例,如《登鹳雀楼》、《春晓》等,让学生观察和分析这些古诗词的韵律、节奏、意境等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首古诗词,分析其韵律、节奏、意境等特点,并 presentation。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和分析进行点评,纠正错误,巩固学生对古诗词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欣赏和评价一首古诗词,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方法。

初中古文古诗对比阅读教案

初中古文古诗对比阅读教案

初中古文古诗对比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比阅读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和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理解并体会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 分析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两首诗的背景介绍2. 字词解释和翻译3. 对比分析两首诗的意境、情感和写作手法4. 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1. 介绍唐代诗人柳宗元和刘长卿。

2. 简要介绍两首诗的背景。

第二步:自主学习1. 学生自主阅读两首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

2. 学生查找资料,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第三步:课堂讲解1. 讲解两首诗的字词含义和翻译。

2. 分析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江雪》:孤独、寂静、高洁《逢雪宿芙蓉山主人》:艰辛、孤独、温暖3. 对比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

《江雪》:寓情于景,以雪抒发孤独高洁的情感。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叙事写景,以雪突出人物的艰辛和温暖。

第四步:课堂讨论1. 学生分组讨论两首诗的异同,分享自己的感悟。

2.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交流互动。

第五步:写作练习1. 学生根据两首诗的内容和意境,创作一篇小作文。

2. 学生互相评改,教师进行反馈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两首诗的意境和情感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两首诗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的鉴赏能力。

3. 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和文学素养的提升。

五、教学资源1. 两首诗的文本资料。

2. 诗人柳宗元和刘长卿的生平介绍。

3. 古诗词鉴赏的相关参考书籍。

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建议1. 教师在讲解时要注重情感的传递,引导学生进入诗人的意境。

2. 鼓励学生在讨论中积极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3. 写作练习要注重学生的个性表达,鼓励创新。

八、课后作业1. 背诵两首诗。

2. 深入了解唐代诗人的其他作品,下节课分享。

通过对比阅读《江雪》和《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唐代诗人的写作手法和表现技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第9课《桃花源记》对比复习课教案

第9课《桃花源记》对比复习课教案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为: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强化文化认同与审美情趣。通过对比复习《桃花源记》,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陶渊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及其在现实社会中的意义;加强学生对古汉语词汇、成语、句式的掌握,提高运用能力;引导学生从文学作品中体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锻炼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举例:文中对桃花源美好景象的描绘,需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象征意义,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运用生动的教学方法,如情景再现、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帮助学生透彻理解课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思辨能力。同时,注重课后辅导,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确保教学效果。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中的成语、句式以及渔夫心理转变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如古文词汇和多义词的辨析,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桃花源记》相关的问题,如“现实生活中的‘桃花源’在哪里?”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仿写练习。通过仿写,让学生体验古文的表达方式,感受文言文的魅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仿写练习。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桃花源记》中的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xx高考专题复习教案:古诗比较阅读

xx高考专题复习教案:古诗比较阅读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古诗比较阅读的基本技巧和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古诗的比较阅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古诗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技巧。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深入解读古诗,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耳熟能详的古诗引起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古诗比较阅读的学习。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一首古诗,尝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等。

3. 小组交流:学生分组进行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讨论古诗中的亮点和不足。

4. 教师点评: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点评,指导学生如何更深入地理解古诗。

5. 拓展延伸:教师提供几首相关题材的古诗,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比较阅读成果进行评价,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同伴评价: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给出建设性的意见。

3.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成果进行综合评价,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教学资源1. 古诗文本:教师精选一批适合比较阅读的古诗,作为教学资源。

2. 参考资料:为学生提供一些关于古诗比较阅读的参考资料,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

3. 教学工具: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古诗文本和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六、教学内容1. 比较阅读的基本概念:解释什么是比较阅读,以及比较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2. 比较阅读的方法:介绍几种常见的比较阅读方法,如对比法、类比法、交叉阅读法等。

3. 古诗比较阅读的实践:通过具体案例,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分析古诗。

七、教学步骤1. 比较阅读的基本概念:教师简要介绍比较阅读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较阅读的重要性。

2. 比较阅读的方法:教师讲解几种比较阅读方法,并通过示例进行演示。

古诗词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词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古诗词对比阅读教学设计在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之一。

通过古诗词的阅读教学,学生能够接触到优秀的文化遗产,培养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将介绍一种古诗词对比阅读的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艺术特点。

一、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对古诗词的欣赏水平;2. 培养学生理解和解读古诗词的能力;3. 帮助学生明确古诗词的艺术特点,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步骤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谈论诗词的美丽之处,引发学生的兴趣,并告诉学生今天的课程将会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比赛。

2. 分组阅读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首或多首古诗词,并让学生在小组内阅读诗词,讨论其中的意境和艺术特点。

3. 对比分析学生首先自主讨论各自小组阅读的古诗词,然后选出一组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a. 体裁对比:如诗和词的区别,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的异同等;b. 作者对比:如李白和杜甫的不同风格,辛弃疾和苏轼的各自特点等;c. 内容对比:如写景、抒情、咏史等不同题材的古诗词;d. 音韵对比:如平仄、押韵等的运用情况。

4. 总结分享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他们对古诗词对比分析的心得和体会。

5. 整理归纳教师引导学生将对比分析的结果进行整理,梳理出古诗词的共性和特点,并与学生一同整理成思维导图或表格。

6. 写作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上讨论的对比分析结果,自行选择一组诗词进行创作。

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思想情感,运用古诗词的艺术特点,写出有个人风格的作品。

7. 展示与评价学生可以互相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全班进行欣赏和评价。

三、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阅读和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表达意见的能力、合作与沟通能力等;2. 对学生的创作作品进行评价:包括是否运用了古诗词的艺术特点、是否有个人风格等;3. 学生间互相评价:鼓励学生欣赏并互相评价同学的作品,促进学生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

诗词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诗词对比阅读教学设计

诗词对比阅读教学设计引言:诗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和欣赏诗词的魅力,培养对诗词的喜爱和理解能力。

本文将针对诗词对比阅读进行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提升阅读和理解诗词的能力。

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理解诗词对比阅读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对比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提升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4.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1. 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比阅读的概念和意义;(2)对比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经典诗词对比阅读案例。

2.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介绍对比阅读的概念、方法和技巧;(2)示范法:通过示范教学,展示对比分析的过程和步骤;(3)合作学习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比阅读任务;(4)讨论法:引导学生展开诗词对比阅读的思考和讨论,促进深入理解;(5)创设情境法: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三、教学步骤1. 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你们对诗词有什么了解和感受?(2)你们有没有进行过诗词的对比阅读?(3)你们觉得诗词对比阅读的意义是什么?2. 知识讲解介绍对比阅读的概念和意义:(1)对比阅读是指通过对比分析,把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文本进行对照、比较,从而发现其共同点和差异,深入理解文本的内涵和意义。

(2)对比阅读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3. 方法和技巧示范示范对比分析的步骤和技巧:(1)选择合适的诗词进行对比,可以是主题相似、风格相近或时代背景相同的作品。

(2)对比分析的基本步骤包括:分析题目、比较内容、整合共同点和差异点、总结结论。

(3)分析题目时,注意关注作者、背景、寓意等方面的信息。

(4)比较内容时,注重对诗句、词句和意境的比较,重点分析用词、写景、运用修辞手法等方面。

诗词分类对比阅读教案

诗词分类对比阅读教案

诗词分类对比阅读教案教案标题:诗词分类对比阅读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不同类型的诗词,并能够对其进行分类。

2. 掌握对比阅读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诗词分类对比阅读教材、白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笔记本、笔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诗词相关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诗词相关的音乐,引起学生对诗词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 你们对诗词有什么了解?- 你们知道有哪些不同类型的诗词?Step 2:诗词分类介绍(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几种常见的诗词类型,如古诗、现代诗、民族诗、儿童诗等,并提供相关的例子。

教师可以使用投影仪或白板展示相关的诗词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其特点。

Step 3:诗词分类活动(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种诗词类型进行深入研究。

学生可以使用课本、互联网等资源查找相关的诗词作品,并记录下其特点和风格。

每个小组选择一首代表性的诗词进行朗读和解读,向全班展示他们所研究的诗词类型。

Step 4:对比阅读介绍(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对比阅读的概念和目的,解释如何通过对比来深入理解诗词作品。

教师可以使用示例作品进行解读,并指导学生注意对比的要点和方法。

Step 5:对比阅读活动(20分钟)学生继续小组合作,选择两种不同类型的诗词进行对比阅读。

他们可以选择相同主题或相似题材的诗词进行比较,分析其语言表达、意境描绘等方面的差异,并归纳总结出不同类型诗词的特点。

Step 6:总结与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比阅读的成果,分享归纳的特点和观点。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梳理出不同类型诗词的共同点和差异,加深对诗词分类和对比阅读的理解。

Step 7: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诗词分类和对比阅读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读诗词,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清宫》对比阅读教学
【教学对象】五年级
【教学目的】
1.诵读;
2.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注释理解古诗的方法
2.理解两首诗的意思
【教学难点】对比感悟
【学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和步骤】
课堂教学
一、导入新课
(一)忆古诗
1.读读古诗《乌衣巷》
2.说说大意
3.“乌衣巷”是哪儿?
引入新课:历史上另一处很有名气的地方“华清宫”。

提问:关于华清宫,你都知道什么?你想知道什么?
解诗题:……
诗人墨客围绕“华清宫”写了无数佳作,在“中华诗词”库检索即可发现,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其中的两首同名诗,请看!
(二)想方法
学习古诗有什么方法吗?
小结:了解诗人和写作背景,知道诗题和诗句意思,感悟诗人情怀,品味诗句意境。

二、初读诗文
齐读吴融诗《华清宫》
(一)知人论世——作品背景教学
崔橹,晚唐诗人,进士,曾任棣州司马。

诗作以绝句成就最高,风格清丽,画面鲜艳,托物言志,意境深远。

曾因醉酒出丑,写诗道歉并把酒戒了。

大唐王朝正处在风雨飘摇之中,政局动荡不安。

诗人游览华清宫,想起唐玄宗晚年荒
淫无度,造成了安史之乱,不禁气愤满怀,创作了六首《华清宫》。

吴融,晚唐诗人,四十岁中举,仕途坎坷,漂泊一生。

混乱的政治局势,
造就他忧郁矛盾的个性,诗作反映现实,笼罩着淡淡的哀愁。

他死后三年,唐朝
灭亡。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以后,华清宫荒废,诗人缅怀唐帝国之前的兴盛,
感叹现在的衰败,有很浓重的感伤情绪。

【设计意图】诗如其人,绝大多数在借诗抒情或寄意,所以要了解时代背景。

三、解读诗意
(一)结合注释、理解诗句
(二)写下诗句大意
四、分享古诗含义
学生分享古诗大意,教师相机点拨。

参考译文:回环磴道荒草丛生,再也没有当年皇帝来时御辇上鸾铃的鸣响。

被高入云端的树木笼罩起来的皇宫依然一片碧绿,但寒气袭人。

多情明月,自去自来。

玉栏还在,已经无人玩赏。

参考译文:郊原上大雪纷飞,乌云密布,唯独在华清宫里,雪花落下后很
快就干了。

青翠的树木与碧色屋檐相互掩映,没有人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寒冷。

五、解析古诗
(一)其一
华清宫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唯此宫中落旋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1.师:诗中哪些字词或诗句让你觉得很有意思、有韵味?
生:……
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

一个“飞”字具有动
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
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次句“唯此宫中落旋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唯”字限制了雪落
的特殊范围,一个“旋”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溶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第三句“绿树碧檐相掩映”,具体而形象地刻画了宫中的融融春意。

华清宫
地下温泉喷涌,地上宫殿金碧辉煌,禁墙高筑,能够遮风御寒,因此宫中温度较高,树木常年青绿。

这里的“绿树”代表了宫中大自然造物者与宫外的不同,“碧檐”则反映出宫中主人生活的奢靡。

结句“无人知道外边寒”,写出了帝王沉溺声色,不以国事为重,不以民苦为忧的昏庸形象,诗人含蓄地指出:唐玄宗既然连自然界物候的变迁、冬天
的到来都一概不知,那他又怎么能够知道“寒冷”呢?一国之君不知寒冷的滋味,又怎么能够对国事明察秋毫、对人民的苦乐谨记心上呢?这样的昏庸之辈,
为安禄山野心的萌生、壮大自觉与不自觉地提供土壤。

2.师:诗人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
这首诗用了对比手法。

意境新颖,讽意含蓄,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
鲜明对比。

(二)其二
华清宫
崔橹
草遮回磴绝鸣鸾,云树深深碧殿寒。

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师: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营造出怎样的氛围?
生:……
诗歌前两句描绘了一幅荒凉衰败的画面:已无御辇行经的蹬道,荒草丛生;在高耸入云的深林掩映下的华清宫,一片碧绿却冷冷清清,散发着寒冷的气息。

营造出寂寥、凄冷的气氛。

师: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生:……
诗歌通过对华清宫现在寥落、衰败景色的描写,借景抒情,表达了对华清宫昔盛今衰的感伤和对李唐王朝隆盛时期的惋惜、缅怀。

师:第三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生:……
“云树”夸张,“明月”运用拟人手法,写多情的明月依旧在宫前出没,但
空山寒殿,已经无人倚靠在玉石栏干间赏玩。

(2分)
师:“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

”让你想起了哪句诗?
生:……
六、对比感悟
这里的两首《华清宫》诗,从题目看,题材是相同的。

但其角度、所用的手法、所表现的感情并不相同
(一)比较思想感情
1.小组议一议
2.小结:
作品感情不同:
吴诗以讽刺为其写作主旨,“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揭露了唐朝统治者奢侈生活的丑恶现象,表达了诗人愤怒的感情。

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流露的是一种感伤的情调。

(二)比较场景描写
1.小结:
2.描写场景不同:
吴诗取材于华清宫兴盛之时。

那时,四郊飞雪,严寒逼人,但华清宫全无一
丝寒意,而是一派春的气息,宫外宫内形成强烈反差。

崔诗则取材于安史之乱以后的华清宫。

磴道冷清,杂草已将石道遮没,曾经热闹非凡、温暖如春的华清宫,现在是一片狼藉,一派死气。

今昔对比,置读者
于悲凉氛围之中。

(三)比较修辞手法
1.同桌讨论一下
2.小结:
修辞手法不同:作品的表达技巧各有侧重
吴诗主要用了对比方法,诗人将宫外之况与宫内之景对比,宫外,暗云压城,雪花如卷,天寒地冻,草木枯瑟,而宫内只见雪飘之形,不见雪堆之景,树林郁
郁葱葱,楼阁碧帘垂地。

深刻揭露唐朝统治者腐朽的生活。

崔诗则运用夸张“云树深深碧殿寒”、拟人“明月自来还自去”以及寓情于景的写法,形象地反映了历史的变迁。

(四)吴融和崔橹的两首《华清宫》,也有一些异曲同工之处。

一是描绘画面抒情。

吴诗和崔诗都对历史有些观点和看法,诗人不是直接地评价历史,而是十分注重形象的刻画、画面的描绘。

吴融《华清宫》写豪奢生活,将宫内宫外情景作了描绘,构成对比,作者的思想和倾向就流露出来了;而
崔橹的《华清宫》通过白天、黑夜两幅华清宫情景的画面,就让读者觉到了诗人
的感伤。

二是都十分讲究诗歌的含蓄。

两首诗,不发议论,但读者能揣摩其情。

七、拓展阅读
吴融的这首《华清宫》在主题思想和表现手法上与杜牧诗有某些类似之处,
杜牧的《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以小显大,通过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揭露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
侈生活所加于人民的苦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