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诊疗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荨麻疹治疗方案指南(2023版)

中国荨麻疹治疗方案指南(2023版)

中国荨麻疹治疗方案指南(2023版)
简介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荨麻疹的治疗方案。

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给患者带来不适与困扰。

在制定本指南时,我们结合了最新的研究和临床经验,旨在为荨麻疹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案。

诊断
荨麻疹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的症状和皮肤检查。

典型的荨麻疹症状包括刺激性瘙痒、红斑丘疹和水肿。

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和进行体格检查,可以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非药物治疗措施
1. 避免诱发因素:尽量避免激发荨麻疹病发的环境或物质,如过敏原、刺激性食物等。

2. 温水浸泡:荨麻疹急性发作时,冷热敷患处可缓解症状,但应避免过度刺激。

药物治疗
1. 口服抗组胺药物:推荐使用非扩血管药物,如西替利嗪等,
以缓解瘙痒和减轻皮疹。

2. 局部激素药膏:轻度荨麻疹患者可外用激素药膏,但长期使
用需谨慎避免副作用。

3. 其他药物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能需要使用其他药物
如免疫抑制剂、抗炎药等作为辅助治疗。

随访与复查
治疗期间,医务人员应定期随访患者,了解治疗效果和副作用。

患者症状缓解后,仍需定期复查,以监测疾病的复发情况。

结论
本指南提供了中国荨麻疹治疗的方案指导,旨在帮助医务人员
为患者提供专业和有效的治疗。

但需注意,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
体情况个体化制定,并在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麻疹的诊治及护理

麻疹的诊治及护理

保持口腔清洁,预防口腔感染
麻疹的护理
居家护理
01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02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
03
饮食清淡,多喝水,补充维生素
04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就医
05
避免与易感人群接触,减少外出
06
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疾病
医院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避免抓挠
监测体温,预防发热
6
诊断方法
询问病史: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接触过麻疹患者或疑似病例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等
皮疹检查:出疹顺序、形态、分布等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清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片等
确诊标准
发热、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皮疹:红色斑丘疹,逐渐发展为疱疹,最后结痂
耳后、颈部淋巴结肿大
结膜炎:眼结膜充血、水肿
观察病情,及时报告医生
提供心理支持,减轻患者焦虑和恐惧
心理护理
01
保持乐观心态,避免焦虑和恐惧
02
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03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注意个人卫生
04
学会自我调节,保持心情舒畅
谢谢
3
2
1
4
5
6
辅助治疗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交叉感染
01
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
02
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营养,增强抵抗力
03
保持良好的心态,减轻心理压力
04
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05
预防并发症
保持饮食清淡,避免刺激性食物
密切观察病情,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

麻疹诊疗常规

麻疹诊疗常规

麻疹诊疗常规【概述】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在麻疹减毒活疫苗普遍应用后,不但存在症状典型的麻疹,而且存在症状不典型的病人,前者可根据临床表现结合流行病学作出诊断,后者需根据血清麻疹抗体的检测或麻疹病毒的分离阳性作出诊断。

【临床表现】全身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发热(38℃或更高)。

咳嗽或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结合膜炎。

起病早期(一般于病程第2~3日)在口腔颊粘膜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氏斑)。

皮肤红色斑丘疹由耳后开始向全身扩展,持续3天以上呈典型经过。

【辅助检查】一个月内未接种过麻疹减毒活疫苗而在血清中查到麻疹IgM抗体。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转。

从鼻咽部分泌物或血液中分离到麻疹病毒,或检测到麻疹病毒核酸。

【诊断】【处理原则】病人的隔离与治疗:发现疑似或诊断病例,应立即隔离,隔离期直至出疹后5天。

并发肺炎者延长隔离期至出疹后10天。

对病人进行对症治疗和防治并发症。

对易感者的应急措施:对病人周围未发病的易感人群可实施麻疹减毒活疫苗的应急接种,应急接种覆盖面宜广,实施时间要尽早,应在接触病人的3日内接种。

与病人密切接触者中年幼、体弱或具有麻疹减毒活疫苗接种禁忌症者的易感人群,可注射含有高价麻疹抗体的人丙种(血浆或胎盘)球蛋白制剂作被动免疫。

【麻疹的免疫预防】对易感儿童实行麻疹减毒活疫苗普种,是预防本病的首要措施。

常规免疫(初免)定为8月龄进行,根据人群对麻疹免疫力的监测,当免疫力减低时应进行疫苗再免疫。

【疗效标准】1、治愈2、好转3、无效。

荨麻疹诊疗指南

荨麻疹诊疗指南
*
消除或减轻症状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减少药物副作用
*
荨麻疹的治疗一般应遵循以下三个基本环节: 病因治疗 抗组胺治疗 针对组胺及其H1受体的的治疗 针对迟发相的炎性介质及其受体的治疗 抑制肥大细胞释放介质
慢性荨麻疹治疗环节
*
病因治疗
详细询问病史是为病人发现刺激因素和可疑病因的最重要的方法 正确认识和评价临床的筛选变应原方法,特异性IgE的检测只适用于少数IgE介导的荨麻疹患者 对物理性荨麻疹患者,通过减轻其物理刺激因素并采取适当的措施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例如对压力性荨麻疹进行减压) 对与感染和/或炎症介质相关的慢性荨麻疹,如有关抗生素联合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对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相关性荨麻疹有较好的疗效 对寄生虫病和癌症或者食物和药物不耐受引起的荨麻疹,灭虫、去除肿瘤病灶、避免食用或服用可疑食物或药物也起到治疗作用或者至少对患者是有帮助的 鼓励患者记日记(食物日记)是找到刺激因素或可疑病因值得推荐的方法 发现有可疑药物,应该完全避免(包括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或必要时用另一种药物代替 建议对物理性荨麻疹的治疗避免接触相应的物理刺激 清除FcεRIα自身抗体 IgE介导的食物过敏要尽可能避免特异的食物过敏原。应注意到有一些天然食物成份或某些食品添加剂可以引起非变态反应性荨麻疹(假过敏反应)
*
自身血清皮试(ASST)阳性提示存在自身免疫机制 该试验的敏感性约为70%, 特异性为80% ASST操作简便,可在门诊常规使用 方法:在未受累部位(通常可选前臂内侧)皮内注射0.05 ml新鲜血清,以皮内注射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 风团直径至少较盐水产生者大1.5mm即为阳性 ASST只是筛查诊断,并不能确诊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确诊需要进行体外实验 在试验前,病人应签署知情同意书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所导致的荨麻疹 给予甲状腺素或甲状腺粉治疗可在12周后显著缓解临床荨麻疹的评分

麻疹诊疗指南

麻疹诊疗指南
在出疹期,使用解热镇痛药会加重病情,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因 此应避免使用。
注意口腔和眼部护理
麻疹患者常常会有口腔和眼部的症状,需要注意保持口腔和眼部的 清洁和湿润,以减轻症状。
特殊情况下的治疗选择
严重病例的治疗
对于严重病例,如出现呼吸困难 、抽搐、昏迷等症状时,需要及 时就医,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病情评估
根据患者症状和体征,评估病情严重程度及并发症风险。
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防止并发 症的发生。
03
麻疹的治疗与护理
一般治疗建议
保持充足的水分和热量供应
麻疹患者常常会有高热和咳嗽等症状,导致身体消耗增加,因此 需要保证充足的水分和热量摄入,以维持身体的基本需求。
避免使用解热镇痛药
麻疹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病毒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接触传播
病毒可存活于污染的环境或物体表面。
麻疹的危害与预防
危害
麻疹不仅导致呼吸道和皮肤感染,还 可能引发肺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甚至导致死亡。
预防
接种麻疹疫苗,采取良好的个人卫生 习惯,避免接触病毒源。
02
麻疹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标准与流程
临床症状
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的区分
01
02
03
与风疹的鉴别
风疹患者症状较轻,耳后 、枕后淋巴结肿大并触痛 。
与猩红热的鉴别
猩红热患者发热、咽痛、 头痛,皮肤弥漫性充血, 上有密集针尖大小皮疹。
与幼儿急疹的鉴别
幼儿急疹患者突起高热, 持续3-5天,症状类似感 冒,退热后全身出现玫瑰 色皮疹。
病情评估与监测
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对麻疹疫情进行预测和预警;深入研究麻疹病毒的基 因组变异与疾病传播和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进一步探索新型疫苗接种策略和佐剂的使用等。

麻疹诊疗方案2024PPT

麻疹诊疗方案2024PPT
麻疹诊疗方案
目 录
麻疹的基本知识 麻疹的临床表现 麻疹的诊断与鉴别 麻疹的治疗与预防
麻疹的基本知识
麻疹的病原体
麻疹病毒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和气溶胶 传播。
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
人群普遍对麻疹易感,无免疫力者 暴露后发病风险高。
病毒环境抵抗力
麻疹病毒对热、酸、干燥、紫外线 和一般消毒剂敏感。
麻疹的临床表现
麻疹的前驱期表现
发热及全身不适
出疹前2~4天出现,热度多为中度以上,可能伴有流涕、咳嗽、流泪、畏 光等症状。
麻疹黏膜斑
出疹前2~3天约90%患者口腔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Koplik’s spots), 为0.5~1mm白色、浅灰色隆起,基底发红。
其他临床表现
部分患者可有食欲减退、呕吐、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以及咳嗽加重、呼吸急 促等呼吸道症状。
脑炎的处理
对于出现脑炎症状的患者,应使 用抗病毒药物并采取降颅压等措 施进行处理。
预防措施的实施
01
管理传染源
麻疹患者隔离至出疹后5天,伴呼吸道并发症患者应延长到出疹后10天。
02 03
切断传播途径
流行期间避免去公共场所或人多拥挤处,出入应戴口罩;症状轻、无并发症 的患儿可居家隔离;医疗机构采取按经空气传播疾病的隔离与预防措施,做 好患者隔离安置及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体温逐渐下降
发热渐退,咳嗽减轻,为恢复期表现。
食欲恢复精神好转
食欲恢复,声音嘶哑减轻,精神状态好转 。
麻疹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依据的介绍
麻疹临床表现的介绍
麻疹的前驱期主要表现为发热、不适和厌食,可伴流泪、流涕、咳嗽、鼻塞、声音嘶哑和咳嗽等 表现。出疹期多于发热3-4天后开始出疹,持续3-5天。恢复期出疹3-5天后,全身情况改善,皮 疹按出疹顺序消退,退疹后留下棕褐色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1-2周后消失。

中医皮肤科荨麻疹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中医皮肤科荨麻疹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尊麻疹尊麻疹中医称为“痞瘤”或“瘾疹”,俗称“风疹块二发病的主要原因是风热或风寒搏于皮肤,亦有因禀赋不耐,服了某种食物、药物所引起,或肠内有寄生虫所致。

【诊断】1 .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皮疹为局限性大小不同的扁平隆起,颜色可为鲜红、淡红或白色。

随皮肤瘙痒而骤然发生,又常迅速消退,不留痕迹。

急性者皮疹不断成批发出,至1周左右停止发生。

慢性者反复发作,长达数周、数月或数年。

2 .自觉剧烈瘙痒,局部灼热,吹风受凉或遇热时更加严重。

3 .发作时如有腹痛、腹泻、便秘、胸闷、气急等全身症状者,表示内脏有同样病变存在。

4 .皮肤划痕呈阳性反应,嗜酸性粒细胞常增高。

【治疗】一、辨证论治首先除去病因,尽可能找出引起过敏的药品、食物及其他因素,以后避免服用和接触,有寄生虫的应予驱虫治疗。

1.风热型皮疹鲜红、灼热,口渴烦躁,受风或在温暖环境下发作或加重,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或数。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举例:消风散加减。

荆芥、牛劳子、防风、蝉蜕、生地黄、知母各IOg,生石膏30g,生甘草5g。

2.风寒型皮疹淡红或白色,受凉即发,接触冷水时尤易发作,在温暖环境下减轻或消失,舌淡苔白,脉浮紧或沉缓。

治法:散风寒,和营卫。

方药举例:桂枝汤加味。

桂枝、荆芥、防风、苏叶、川号各10g,麻黄5g,白芍15g,甘草3g,生姜2片,红枣4枚。

以上两症加减:大便秘结加大黄、枳实。

便泻,热证加黄苓、黄连、木香;寒证加白术、茯苓、砂仁。

腹痛加川楝子、延胡索。

气急加桔梗,重用麻黄。

因饮食诱发,加山楂、神曲、蕾香。

肠寄生虫诱发者,加乌梅、使君子肉、土楝根皮。

病久气虚,卫阳失固,加生黄芭、党参。

面色少华,稍劳即发,脉缓无力再加附子。

血虚面色萎黄,舌淡脉细,妇女常在经期发作,加当归IOg,生首乌ISgo久发不愈加僵蚕、地龙。

二、中成药消风颗粒每服10g,每日3次。

脱敏丸每服IOg,每日3次。

三、局部治疗选用具有止痒作用的药,如解毒搽剂、止痒洗剂、止痒扑粉等。

麻疹诊疗方案

麻疹诊疗方案

麻疹诊疗方案第1篇麻疹诊疗方案一、背景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

为规范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提高防治效果,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及卫生政策,结合目前麻疹疫情特点和防治需求,特制定本诊疗方案。

二、诊断1. 流行病学史(1)患者近期内有与麻疹病例接触史;(2)患者所在地区近期内有麻疹病例报告。

2. 临床表现(1)发热:体温≥38.5℃,持续≥3天;(2)皮疹:自耳后、颈部开始,蔓延至全身,呈现充血性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3)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等症状。

3. 实验室检查(1)血常规:白细胞总数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2)血清学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3)病原学检测:鼻咽拭子、尿液等标本中分离到麻疹病毒。

三、治疗1. 一般治疗(1)隔离治疗:患者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者延长至出疹后10天;(2)卧床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3)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预防感染;(4)加强营养,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2. 对症治疗(1)高热:可给予物理降温或适量使用退热药物,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2)咳嗽:给予镇咳药物,如喷托维林、右美沙芬等;(3)结膜炎: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如左氧氟沙星、红霉素等;(4)口腔黏膜斑:保持口腔清洁,使用盐水或硼酸溶液漱口。

3. 病原治疗(1)抗病毒治疗:可选用利巴韦林、阿昔洛韦等药物;(2)免疫治疗:可使用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等药物。

4. 并发症治疗(1)肺炎:根据病原体及病情给予抗生素治疗;(2)脑炎:给予抗病毒、降低颅内压、激素治疗等;(3)心衰、呼衰等严重并发症: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四、预防1. 麻疹疫苗接种:按照我国免疫规划,为儿童及易感人群进行麻疹疫苗接种;2. 加强疫情监测,早期发现、报告和处理病例;3. 预防病例传播,加强患者隔离,做好个人防护;4. 提高公众对麻疹的认识,加强健康教育。

五、结语本诊疗方案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麻疹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参考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医疗条件,合理选择治疗方案,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

儿科麻疹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儿科麻疹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麻疹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冬春较多,5岁以下的孩子易于罹患。

毒从口鼻吸人,侵犯肺脾。

肺主皮毛,脾主肌肉,毒邪轻而体质较好的,则邪从肌表外达,出疹顺利,经过10天左右,疹回热退,脱屑而愈,此为顺证;若病毒较重而正气虚弱,无力外托,邪毒不能尽从皮毛肌肤外达,可闭肺攻喉,内窜厥阴,产生喘逆昏痉等逆证,则病情凶险,多有恶变。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广泛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发病率大大降低,且症状较轻。

【诊断】1.未接种麻疹减毒疫苗,未患过麻疹的易感儿童,在流行季节,有与麻疹患儿的密切接触史。

2 .初起发热咳嗽,眼泪汪汪,口腔有柯氏斑(颊黏膜臼齿处出现针尖样小白点,周围充血)。

3 .正常的麻疹,颗粒分明,高出皮肤,色泽红活,疹回则热退,皮肤出现糠皮状脱屑。

若疹点稀细色淡或色紫暗红,密集成片,或出后早回,或麻疹虽回而热仍不退者,要注意产生并发症。

4 .出疹过程,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烦躁不安,或声音嘶哑,呼吸困难;或神昏痉厥者,提示邪毒闭肺攻喉,内窜厥阴,产生肺炎、喉炎、脑炎等合并症。

5 .必须与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鉴别(见猩红热节)。

【治疗】一般麻疹轻症,只需治以简易方药,加强护理,即能痊愈。

若痛毒较重或出现并发症,要加强治疗措施,及时处理。

一、辨证论治麻疹为痴毒引起,治疗方法以解毒为主,按其疹前、出疹、疹回的不同时期,采用宣透、清热、养阴之法。

虽然麻疹的临床表现有顺证和逆证区别,但也要根据不同的出疹过程应用宣、清、养三大法则,以因势利导,祛邪助正。

对于并发的险逆证,需在三法的基础上,辨证治疗。

1.顺证(1)疹前期(从发病到麻疹透布,为期3天):初起身热,咳嗽流涕,泪水汪汪,倦怠思睡,身热逐渐升高,发热第2〜3天,口颊黏膜出现柯氏斑,舌苔薄白或薄黄。

此邪留肺经,欲从外泄。

治法:辛凉宣透。

方药举例:清解透表汤加减。

牛劳子、连翘、豆豉各IOg,葛根、荆芥各6g,升麻、蝉蜕各5g,甘草3g。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

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引言: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主要特征是皮肤出现红色、瘙痒、隆起的疱疹,通常会消失和重新出现。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及诊治方法一直在不断研究和发展,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4版)是根据最新的临床实践及研究成果制定的指南,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最新的诊疗方法。

第一部分:定义与病因一、定义荨麻疹是一种以瘙痒为主要症状的皮肤病,特征为皮肤隆起的红色疱疹,可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

二、病因1.免疫介导荨麻疹:由于过敏反应引起的免疫系统异常,包括IgE介导的变态反应、药物过敏等。

2.非免疫介导荨麻疹:与体温变化、运动、应激等因素有关。

3.特发性荨麻疹:病因未知。

第二部分:临床表现一、急性荨麻疹1.全身性瘙痒2.皮肤出现红色、隆起的疱疹3.结局良好,一般数小时至数天会自行消退二、慢性荨麻疹1.持续或反复出现荨麻疹疱疹,持续超过6周2.结局不一,有的会痊愈,有的会持续数年第三部分:诊断一、根据病史和症状1.病史:详细询问发作时间、消失时间、出现诱因等。

2.症状:红色、隆起的疱疹,伴有瘙痒。

二、实验室检查1.皮肤划痕试验:用尖锐器轻轻划破皮肤后观察是否出现红色、隆起的疱疹。

2.血清IgE水平测定:可用于判断是否过敏反应引起的。

第四部分:治疗方案一、避免诱因1.避免与过敏源接触2.避免剧烈运动、高温等刺激二、药物治疗1.抗组胺药物:适用于急性荨麻疹,如非那根、氯雷他定等。

2.变应原免疫治疗:适用于过敏引起的荨麻疹,如单克隆抗体药物。

3.免疫抑制剂:适用于慢性荨麻疹,如环孢素A等。

三、中医中药治疗中医中药可以作为辅助治疗荨麻疹的方法,具体的药方根据病情和体质进行个性化调整。

四、其他治疗1.冷敷或温水浸泡:可以缓解瘙痒、减轻红肿。

2.心理辅导和应激管理:对于因精神压力引起的荨麻疹可进行心理辅导和应激管理。

结语: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24版)是根据最新的临床实践及研究成果制定的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诊疗方法。

儿童麻疹的诊疗方案

儿童麻疹的诊疗方案

儿童麻疹的诊疗方案麻疹是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咳嗽、流涕)、结膜炎、口腔麻疹黏膜斑(又称柯氏斑)及全身斑丘疹为主要表现,疹退后伴“糠麸”样脱屑及遗留色素沉着。

本病传染性强,易并发肺炎,儿童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之一。

病后免疫力持久,大多终身免疫。

随着麻疹减毒活疫苗的普遍接种,麻疹的流行已得到控制。

【诊断要点】(1)症状:发热、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部充血及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

皮疹多在发热后3~4d出现,始见于耳后、颈部,逐渐向下发展,疹退后留有“糠麸”状脱屑及色素沉着。

可并发肺炎、喉炎、心肌炎、脑炎。

少数病例可合并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2)体征:前驱期可出现结膜充血、眼睑水肿、下眼睑边缘有一条明显充血横线。

麻疹黏膜斑,在发疹前24~48h出现。

出疹期皮疹为充血性斑丘疹,压之褪色,疹间皮肤正常。

全身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

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3)血常规: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增高。

肝功能、心肌酶检查。

(4)病原学检查:呼吸道分泌物涂片检测麻疹病毒抗原,血、尿和呼吸道分泌物分离麻疹病毒,麻疹病毒核酸、麻疹病毒抗体阳性。

(5)胸部X 线片:可见肺纹理增多。

(6)分期:①前驱期发热,多为中度以上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咽部充血及声音嘶哑等上呼吸道卡他症状。

口腔黏膜可见麻疹黏膜斑。

②出疹期,多在发热后3~4d出现皮疹。

皮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h 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

出疹时全身症状加重。

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

③恢复期,出疹3~4d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d痊愈。

【治疗要点】目前无特异性药物,治疗原则是加强护理,对症治疗,预防感染,防治并发症。

麻疹的诊治指南

麻疹的诊治指南

麻疹的诊治指南【诊断要点】流行病学:注意有无急性期病人接触史、疫苗接种史及既往麻疹病史。

接种疫苗后发病年龄向大年龄推移。

任何季节可发病,流行高峰在亚热带为冬春季。

临床表现:潜伏期10天(6~18天)(1)临床经过前驱期:2~4日,发热,一般在39℃左右,伴结合膜充血、流泪、流涕、咳嗽等其他症状。

于发热后2~3日可见到麻疹粘膜斑(Koplik's Spots)。

出疹期:3~5天,多于发热后第4~5天出疹,初见于耳后、发际,逐渐向面、颈、驱干及四肢蔓延,2~3日遍布全身。

为暗红色斑丘疹,充血性皮疹。

此期体温持续升高,全身中毒症状加剧。

恢复期:2~3天,皮疹出齐出透,体温随之下降,1~2日内降至正常。

皮疹按出疹顺序隐退,遗留褐色的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

(2)临床类型:除上述典型麻疹外,尚有:轻型麻疹:病情较轻,病程短,皮疹散在稀疏。

中毒性麻疹:中毒症状重,高热,大片融合性皮疹或出疹不透或刚出疹又隐退,伴气促,心率快,发绀,循环或心力衰竭,昏迷,抽搐。

出血性麻疹:少见,皮疹为出血性,伴高热等全身严重中毒症状。

(3)并发症:常见并发症有肺炎、喉炎与脑炎。

实验室检查血象:白细胞总数减低或正常。

鼻咽部涂片或尿沉渣染色:找多核巨细胞,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血清学检查:血清抗麻疹病毒IgM抗体为早期、快速的特异性诊断方法;血清抗麻疹病毒IgG抗体双份血清滴度≥4倍增长有回顾性诊断价值。

【鉴别诊断】本病应与常见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主要为风疹、幼儿急疹、猩红热、肠道病毒感染、药物疹、过敏性皮疹等。

【治疗原则】一般处理及对症治疗隔离、居室应保持空气新鲜、整洁温暖。

口腔、鼻、眼、皮肤应保持清洁,多饮水,给予易消化和营养丰富饮食。

高热时可给小剂量退热剂或头部冷敷,烦躁不安可给少量镇静剂。

体弱多病者早期可给丙种球蛋白0.2~0.6ml/kg,肌注,q.d,共2~3日。

中医中药;初期,可用辛凉透表法,选用升麻葛根汤、银翘散加减;热症重者,可用三黄石膏汤或犀角地黄汤;体虚肢冷宜用人参败毒汤;恢复期热退疹收,宜用养阴清热法,可用沙参麦冬汤等。

麻疹的诊治

麻疹的诊治

药物治疗
01
02
03
抗病毒药物
在感染麻疹后,医生可能 会开出抗病毒药物,如利 巴韦林等,以帮助控制病 毒复制和减轻症状。
解热镇痛药
对于发热和疼痛等症状, 医生可能会开出解热镇痛 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 洛芬等。
止咳药
对于咳嗽等症状,医生可 能会开出止咳药,如复方 甘草片等。
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
一些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如中药汤剂、针灸等,也被用于 治疗麻疹。
鉴别诊断
与风疹、幼儿急疹等其他出疹性疾病进行鉴别,根据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 果进行综合判断。
PART 03
麻疹的治疗
一般治疗
休息
在感染麻疹后,患者应充分休息 ,避免过度劳累,以促进身体康
复。
饮食
保持均衡的饮食,摄入足够的营养 ,特别是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 品。
隔离
麻疹是一种传染性疾病,患者应在 家中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 。
特点
具有高度传染性,主要通过飞沫 传播,也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呼 吸道分泌物及眼结膜分泌物传播 。
麻疹的传播方式
飞沫传播
感染者在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随飞 沫排出,健康人吸入后可被感染。
接触传播
感染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眼结膜分泌 物含有病毒,接触后如未洗手即接触 口、鼻、眼等黏膜部位,可导致感染 。
麻疹的症状表现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REPORTING
麻疹康复期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恐惧等心理压 力,家属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
定期复查
在恢复期结束后,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以确 保身体完全康复。

麻疹临床诊疗

麻疹临床诊疗

麻疹临床诊疗【概述】麻疹( measles,rubeola)是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发病季节以冬春季为多,6个月至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

但近年来成人麻疹也时有发生。

麻疹病毒经飞沫进人人体后,病毒直接侵入细胞引起病变,也可由病毒感染诱发超敏性细胞免疫反应而引起病变。

目前认为麻疹的皮疹、巨细胞肺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SSPE)和异型麻疹,与其免疫致病机制密切相关。

麻疹的临床特征有发热、咳嗽、流涕、眼结膜充血、口腔黏膜麻疹黏膜斑(Ko-pliks'spots)及皮肤出现斑丘疹。

单纯麻疹预后良好。

若患儿免疫力低下或有并发症及重型麻疹患儿病死率较高。

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有效方法。

我国计划免疫规定于8月龄以上时初种,7岁时复种。

每次接种皮下注射0.2ml。

未患过麻疹的儿童与成人易感者也可接种疹疫苗。

在麻疹流行期间,对体弱、患病、年幼而且与麻疹患者有密切接触的易感者,应采取被动免疫注射,即肌内注射人血丙种球蛋白,0.2~0.6ml/(kg.次)。

【临床表现】潜伏期约10日(6~18日),曾接受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

诊疗1. 典型麻疹诊临床表现可分为三期:(1)前驱期从发热到出疹一般3~4日。

起病急,主要表现为:1) 发热:一般逐渐升高,小儿也可有骤发高热伴惊厥者。

2) 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在发热同时出现咳嗽、喷嚏、流涕、咽部充血等卡他症状。

3) 眼结膜充血、畏光、流泪、眼睑浮肿。

4) 麻疹黏膜斑:见于90%以上昀病人,具早期诊断价值,在病程2~3日出现,于双侧近第一臼齿旁颊黏膜上,可见约0.5~lmm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逐渐增多,互相融合,最初可只有数个,在1~2天内迅速增多,有时融合扩大成片。

黏膜疹在2~3日内消失,黏膜斑也可见于下唇内侧及牙龈黏膜。

除上述主要症状外,可同时伴伞身不适、食欲减退,幼儿常有呕吐、腹泻。

(2)出疹期于发热第3~4日开始出现皮疹。

皮疹先见于耳后、鬟际,渐及额、面、颈,自上而下蔓延到胸、背、腹及四肢,最后达手掌与足底,2~5日出齐。

麻疹诊疗指南

麻疹诊疗指南

麻疹诊疗指南
简介
麻疹是一种高度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WHO)强调了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对于控制和预防麻疹的重要性。

本文档旨在为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提供麻疹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诊断
麻疹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和流行病学调查。

以下是麻疹的典型症状:
- 高热
- 红色斑疹
- 结膜炎(眼结膜充血)
- 咳嗽、流鼻涕和喉咙痛
- Koplik斑点(口腔黏膜上白色小颗粒)
治疗
麻疹的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和预防并发症。

以下是麻疹的常规治疗措施:
- 休息和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
- 控制发热,可以使用非处方药物降低体温
- 缓解咳嗽和喉咙痛的症状,可以使用止咳药和消炎药
- 确保充足的营养和维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 注意并发症的预防,如中耳炎和肺炎
预防
麻疹可以通过疫苗进行有效预防,常见的疫苗是麻疹疫苗(MMR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麻疹最重要的措施之一。

WHO推荐所有儿童接种两剂麻疹疫苗,第一剂在12-15个月龄,第二剂在
4-6岁。

结论
正确的诊断、及时的治疗和有效的预防措施是控制麻疹的关键。

医生和其他医疗专业人员应遵循该诊疗指南,以确保对麻疹患者提
供最佳的医疗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麻疹诊疗指南
【概述】
麻疹(Measles)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小儿时期最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典型临床表现有发热、咳嗽、流涕、结膜炎、麻疹粘膜斑及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留有色素沉着及糠麸样脱屑。

最常见并发症有肺炎、喉炎。

本病传染性极强。

好发年龄为6个月至5岁,近年来6月龄以下和15岁以上发病人数有明显增多。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

终年均有散发,流行多见于冬、春季。

由于麻疹疫苗广泛使用,麻疹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已经大幅度下降。

【病史要点】
1.流行病学资料详细询问有无麻疹预防接种史、近三周有否麻疹密切接触史及既往有否麻疹病史。

2.临床表现前驱期认真询问有无发热、咳嗽、流涕、结合膜充血、流泪、畏光等上呼吸道炎症状;出疹期询问出疹时间、顺序、分布及皮疹形态,发热与皮疹关系,出疹后全身中毒症状、呼吸道症状有无加重,是否合并喉炎(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肺炎(剧烈咳嗽、气急、鼻扇、缺氧、呼吸困难、肺部啰音)及脑炎(昏迷、惊厥、脑膜刺激征等)等;恢复期重点询问有无脱屑及色素沉着。

【体检要点】.
1.前驱期重点观察体温,口腔颊、唇粘膜有无粘膜斑,球结合膜有无充
血、分泌物。

2.出疹期重点观察皮疹颜色、形态、大小、分布,疹间有无正常皮肤,
皮疹有无融合及出血。

同时观察有无气急、紫绀、鼻扇、呼吸困难及肺部啰音等(出疹期肺炎、喉炎是最常见并发症)。

3.恢复期重点观察皮疹消退后有无麦麸样脱屑及色素沉着。

【辅助检查】
1. 多核巨细胞检查于出疹前2天至出疹后1天取患者鼻咽分泌物或口腔粘膜斑涂片,瑞氏染色后直接镜检找多核巨细胞。

多核巨细胞具有早期诊断价值。

2. 病原学检查
1)病毒分离可从早期患者的血液及眼、鼻、咽部分泌物中分离病毒。

2)病毒抗原检查用免疫荧光检测鼻咽分泌物或尿脱落细胞中病毒抗原。

3)特异性抗体检查特异性IgM可作为近期感染诊断的主要依据。

3.影像学肺部有并发症(肺炎或肺结核)者,可行肺部线摄片或X.
胸部CT。

【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1. 诊断典型麻疹可根据流行病学及临床表现如前驱期麻
疹粘膜斑,出疹
期出疹时间、皮疹形态、出疹顺序及分布,恢复期皮疹消退后脱屑及色素沉着等进行临床诊断。

必要时辅以多核巨细胞、血清特异性IgM及病毒分离等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

2. 鉴别诊断
表1-21 常见出疹性疾病鉴别诊断
毒道病幼儿急疹肠麻疹风疹感染
2~3热热3~4发天发热3天发热1发热发与出出天出疹,天,热退疹疹关系左右出疹,内出疹发有疹时出出疹时体温
更高热初期症状发热、眼发热及上发热高、但可有疱疹及
其他特红、流涕、呼吸道症全身症状性咽峡炎、点多泪、
干咳状轻,有轻结合膜炎、肌痛、病毒耳、枕后淋性脑膜炎巴结肿大
无有粘口腔膜无无斑.
皮疹特点红色斑丘淡红色斑粉红色斑大小不等疹,疹间有
丘疹,皮疹丘疹,皮疹的斑丘疹,正常皮肤,较细小、稀细小,先见水疱、瘀先见耳后、少,一日出于颈、躯点,皮疹
形面、颈、渐齐干,再见四态、数量及肢,一日出分布变化及全身,齐较大出3~5天
齐。

脱屑糠皮样少无无
无无较浅色素沉着有
【病情观察及随访要点】
重点观察并发症的发生与变化。

1.体温变化出疹期体温突然升高或持续高热,恢复期体温不降或上升,提示有并发症存在。

麻疹后长期低热,伴精神、食欲不好,日渐消瘦应怀疑结核病恶化。

2.皮疹如皮疹隐而不发或骤退伴面色不好,四肢发冷者应检查脉搏、血压、心音、心律,注意循环衰竭发生。

3.并发肺炎者严密观察有无气急、鼻扇、紫绀及肺部啰音。

尤其应注意在
肺炎基础上并发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气胸、脓胸等临床表现。

随访胸部X线片,必要时胸部CT了解肺部病变及进展。


4. 并发喉炎者严密观察有无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三凹征等表现。

5.并发脑炎者严密观察有无嗜睡、昏迷、惊厥等表现。

常规随访脑电图、脑脊液,必要时随访头颅MRI。

6.营养障碍者严密观察有无消瘦、贫血、维生素缺乏症(如眼结合膜干燥,角膜浑浊、溃疡甚至失明)。

【治疗】
1.一般治疗单纯麻疹提倡家庭隔离。

居室应保持新鲜空气和适当温、湿度,注意皮肤、粘膜清洁,供应充足水份及易消化、富营养食物。

纠正“忌口、忌油、忌洗”陋习。

2.对症处理发热过高可用物理降温或小剂量退热剂;烦躁不安可选用适当镇静剂;咳嗽剧烈可服用祛痰、镇咳剂。

3.并发症治疗根据各种并发症及时给以积极有效的治疗。

抗生素无预防并发症作用,故不宜滥用。

4.中医治疗中医认为麻疹属于温热病范畴。

前驱期以辛凉透表法,促进皮疹透发;出疹期宜清热解毒,佐以透疹;恢复期宜养阴清理余热,调合脾胃。

【预防】
1.病人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有并发症延长至出疹后10天。

集体儿童机构
中有接触史的易感儿应检疫3~4周。

对易感者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按照.自动免疫2.
我国政府规定的儿童
计划免疫程序,初种对象为8个月以上儿童,7岁时复种。

禁忌症:高热,急性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免疫缺陷病及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病人。

3.被动免疫适用于2岁以下的年幼、体弱或患病的易感儿,接触后5天
内注射可暂免发病,接触后5~9天内注射可减轻症状。

方法:丙种球蛋白0.25ml/kg,肌肉注射。

维持免疫时间为3~8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