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材简析《猫》这篇讲读课文细致、生动地描述了大花猫性情古怪和它刚满月时的淘气可爱。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

我紧扣本单元的读写重点,引导学生有层次地、反复地朗读课文,从读中理解、读中品析、读中感悟。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深切体会到猫的可爱和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增强了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侯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2、理解文中写得具体的句子。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学习抓住事物的特点,细致观察和真实、具体地记叙事物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大花猫的古怪性格和它小时候的可爱,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和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同学们,你们家有猫吗?你们家的猫是怎样的?(学生自由说)老舍家也有一只猫,他家的猫又是怎样的呢?大家有兴趣去看看吗?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5课,一起去认识一下作者老舍家的猫?板书课题:猫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听老师读课文,边听边想:这只猫有什么特点?板书:古怪课文中哪句话概括说出了它的特点?(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过渡:大花猫到底有多古怪呢?课文分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作了介绍。

2、精读第一自然段:⑴默读这段,思考:这段写了大花猫的哪些古怪性格?学生汇报,老师板书:老实、贪玩、尽职⑵再请大家大声地、自由地朗读这段:用不同的线段画出描写猫老实、贪玩、尽职的句子。

⑶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觉,晚上抓老鼠,没事就东奔西跑的,根本谈不上什么老实呀、尽职呀的,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他很喜欢这只猫)那怎样才能把作者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⑷大花猫真逗!你最喜欢它的哪种性格?为什么?学生1:我喜欢它老实,因为我觉得他很乖,睡觉的样子像小孩,很可爱。

学生2:我喜欢它贪玩的性格,因为我家的猫也是这样的,很淘气。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导学案设计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3《猫》导学案设计
(2)为了突出,更为下边引出。
(3)书读得太少,只读完小学就开始工作,从15岁出外到现在,30多年了,我处处要付出比别人多的时间﹐劳心劳力,却不一定能获得跟人家一样的收获。
(4)书里面有很多的知识,而且不同的书,它的见解也会不同,多读一本书,就多知道一些新的见解,就仿佛是自己经历了一般,多了人生的一些经验。
(4)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5)结合实际写出即可。
故答案为:(1)第一件:小时候被人打了不敢还手。第二件:年轻时同事借钱不还。第三件:工作中付出的多,收获的少。第四件:座右铭的来历。
13猫
导学案设计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会认“虑、职”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屏、折”,会写“忧、虑”等15个字,会写“呼唤、响动”等10个词语。
2.朗读课文,注意读出作者非常喜欢猫的感情。
3.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感受作者用具体事例表现动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5)略
【解析】【分析】(1)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短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再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2)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3)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时要带着问题快速浏览短文内容,锁定(相关信息)所填的范围,再按要求找到答案。
预设:这一段是这一部分的总起句。
2.品悟第2自然段,挖掘文本的表达特点。
(1)第2自然段的内容,完全可以写成简单的一句话: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把内容写具体的。

《猫》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猫》导学案 -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核心素养

16 《猫》导学案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学习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学法指导:1.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2.阅读本文时,注意“质朴”“真率”的特点。

【课中导读】第二课时一、内容解析---第三只猫1.文中是怎样描写第三只猫的?找出相应的语句进行分析。

(1)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毛色是花白的,但并不好看,又很瘦。

明确:“蜷伏”表现了小猫虚弱无助的姿态;“并不好看”直接点出了小猫的外貌不受作者喜爱。

(2)它伏着不去。

我们如不取来留养,至少也要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明确:表明“我们”收养这只猫完全是出于怜悯和无奈。

(3)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明确:“钻到火炉底下”说明小猫虽被收养,但仍然没有被宠爱,从侧面表现出家人对这只猫的态度。

(4)春天来了,它成了一只壮猫了,却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吃得胖胖的。

明确:“终日”“胖胖的”表现出这只猫的懒惰与不讨喜的性情。

2.经过上面的分析,你总结出第三只小猫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毛色花白,但并不好看,又很瘦;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长相不美观不喜欢玩游,不活泼,天生忧郁→性格不讨喜也不去捉鼠,终日懒惰地伏着→没有贡献3.讨论: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明确:“芙蓉鸟事件”4.梳理芙蓉鸟被害案。

(1)案发现场情况:鸟儿死了一只,一条腿被咬去,笼板上都是血。

羽毛松散着,好像它曾跟它的敌人挣扎了许久。

(2)犯罪嫌疑人:那只丑猫(3)判断犯罪嫌疑人作案的依据:①案发前的表现:对黄鸟似乎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16《猫》导学案

16《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一、了解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厘清课文的写作思路,清楚作者养猫的经历及三只小猫不同的特点和命运。

2.小组探究,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

3.书写回信,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二、发布学习任务
本节课将以“流浪猫求助”的形式开展,通过课文学习,了解清楚第三只猫的经过,课文讲解完成后,同学们写一封回信,培养学生尊重善待生命,勇于自我反思的品质。

三、课前预习任务
默读课文,为划线的生字词标上拼音。

怂恿()蜷伏()怅然()
四、课堂学习
书写回信,思人性弱点
要求:1.语言流畅、连贯;情感真挚;
2.讲清楚第三只猫的经历,并表达对它的同情,体现生活中自己会怎样对待小动物。

亲爱的小猫:
近来可好?我是七(3)班的xx,提笔给你写下这封回信。

此刻,我内心很难受。

你委托的事情,我查清楚了。

可是我要很遗恨地告诉你······
亲爱的小猫:
近来可好?我是七(3)班的xx,提笔给你写下这封回信。

此刻,我内心很难受。

你委托的事情,我查清楚了。

可是我要很遗憾地告诉你······
1。

第17课《猫》导学案

第17课《猫》导学案

17猫学案设计(一)学习目标1.梳理三只猫的来历、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等信息,理解“我”对三只猫的情感。

2.理解“我”何以对不甚喜欢的第三只猫的死更加难过。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逗.()缕.()消耗.()怂恿..()怅.然()蜷.伏()虐.待()畏罪潜.逃()2.分别简述三只猫的故事。

要求:每只猫的故事至少运用第1题中的两个词语。

3.填写表格,概括特点。

郑振铎笔下的三只猫,特点不同,命运各异。

请默读课文,找到相关信息,摘录原文或概括,填写下表,对三只猫进行比较。

内容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课堂探究1.通过填写表格,你分别看到了三只怎样的猫?请用下面句式说说你的感受,并指出理由。

第一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

你看,。

第二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

你看,。

第三只猫:我看到了一只的猫。

你看,。

2.第一只猫死后,“我”安慰三妹说:“不要紧,我再向别处要一只来给你。

”第二只猫丢失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这三句话在文章结构和内容各起什么作用?3.你能从哪些句子读出“我”对三只猫的情感?请分别摘录一句写出你读出的情感。

4.请运用句式,说说你从“我”虐猫事件中受到的启发。

句式:对于,我想说:。

素养提升请用400字以上的文字记述一件事,并将下面文段补充完整,作为你记述的结尾。

我心里十分地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便……,冤枉……。

想到……,益使我感到我的……、我的……,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参考答案【自主学习】1.dòu lǚhào sǒnɡyǒnɡchàng quán nüèqián2.略。

内容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从隔壁要来的从舅舅家要来的流浪猫外形花白的毛,“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

浑身黄色。

毛色花白,不好看。

“有一天,它因夜里冷,钻到火炉底下去,毛被烧脱好几块,更觉得难看了。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第【1】篇〗活动目标:1、能根据提供的线索展开合理的想象,大胆的讲述。

2、学习词语:难解难分、满头大汗。

3、懂得与同伴互相谦让。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乐于与同伴一起想想演演,激发两人合作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1、PPT课件。

2、每人一份讲述小。

词卡“难解难分”“满头大汗”活动过程:一、猫叫声音导入,再PPT出示两只猫。

教师:小朋友们,听一听你们看谁来了今天呀,老师就给小朋友讲一个关于猫的故事。

二、播放PPT,引导幼儿逐幅观察,感知理解内容并讲述。

先出示两只猫,引导幼儿大胆猜测,想象。

教师:图上画的两只猫长什么样子它们为什么高兴呢1、出示图一:教师:图上画的两只猫长什么样子它们为什么高兴呢问:白猫和和花猫在草地上玩,看到什么了它们心里想什么请个别幼儿讲一次。

2、出示图二:两只猫在干什么白猫咬着什么花猫咬着什么老鼠干什么去了请个别幼儿讲一次。

3、出示图三:两只猫在干什么它们为什么打架它们打得分也分不开,可用一个恰当的词“难解难分”来说。

(出示词卡“难解难分”帮助幼儿理解)。

鱼哪里去了4、出示图四:问:最后两只猫怎么样了(出示词卡“满头大汗”帮助幼儿理解)。

教师小结:两只猫打得筋疲力尽,满头大汗,爬在地上,却惊奇的发现鱼不见了。

5、幼儿看小大声讲述。

6、教师完整讲述内容并结合取名。

三、小结活动情况,提升主题并进行行为教育。

教师:故事里两只猫为什么没有吃到鱼它们怎么才能吃到鱼小结:对,两猫互相谦让,或两猫商量分着吃,就能吃到鱼。

讨论:平时我们做什么事情也应该不争抢、互相谦让呢播放PPT小结:小朋友平时玩玩具、看图书等都应该友好相处、互相谦让。

四、延伸活动:引导幼儿续编的故事。

教师:回家后请小朋友也给爸爸妈妈讲讲这个故事,想想故事的结尾还可以怎么样明天来可以告诉老师,看谁的故事更有趣。

活动反思:这节课侧重语言讲述,也能丰富词汇,正适合大班幼儿年龄段。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猫教案设计设计说明《猫》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

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等,用通俗生动的语言把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以及刚满月的小猫们的淘气可爱描写得活灵活现。

文章结构严谨,内容具体,语言形象逼真。

全文字里行间流露着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本文是一篇讲读课文,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分析和概括的能力,教学本课应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通过朗读和对重点词句的推敲,加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学习作者精妙的写作手法,体会人与猫之间那份和谐、美好,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意境。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1.查找相关资料,了解老舍先生及其作品。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借助字典,预习课文中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引发兴趣1.出示多媒体课件:不同形态的猫。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认识了很多小动物,它们很可爱,给我们带来了快乐。

猫就是其中的一员。

你们喜欢猫吗?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呢?2.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也特别喜欢猫,还写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近老舍先生家的猫。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此环节,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读准字音,读懂字词。

圈画出生字新词和不理解的地方,然后和小组同学交流。

2.预习汇报,检测字词。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写了哪些猫?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猫的?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小猫的呢?4.课文中哪两个句子最能概括大猫和小猫的特点呢?找一找,画出来。

课件出示:(1)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2)满月的小猫们就更好玩了,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课文《猫》导学案及答案

课文《猫》导学案及答案

课文《猫》导学案及答案猫》导学案及答案研究目标】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2、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

研究重点】1、理解对比手法的运用。

研究难点】1、理解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理解故事中所包含的哲理课堂过程】自学质疑】XXX(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xiāng chèn)。

郁(yù)。

闷(mèn)。

一缕(yī lǚ)。

娱(yú)。

乐(lè)。

污涩(wū sè)怂恿(sǒng yǒng)。

婢(bì)。

女。

蜷(quán)。

伏(fú)。

惩(chéng)。

戒(jiè)。

怅(chàng)。

然(rán)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不清晰,不明朗。

怂恿:鼓动,激励。

蜷伏:弯曲身体,蜷缩。

悲楚:悲伤、愁苦。

惩戒:惩罚、警戒。

妄下断语:没有依据的下结论的话。

逞能:自己的能力。

恍惚:心神不定,模糊不清。

一尘不染:非常干净,没有一点灰尘。

眼花缭乱:眼睛看到的东西非常繁多,让人眼花。

秩序井然:有条理,井然有序。

合作探究】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养了三只猫,通过对比三只猫的不同经历,表达了人生的哲理。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流浪猫路边捡回外形黑白相间黄褐相间灰色性情温顺狡猾忧郁地位家里的宠物家里的宠物路边野猫结局XXX被人偷走XXX被车撞死XXX咬死芙蓉鸟后被打死3、作者重点写了第几只猫?为什么?作者重点写了第三只猫,因为第三只猫的经历最为特殊,也最能表达出文章中所包含的哲理。

展示提高】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第16课《猫》导学案

第16课《猫》导学案

第五单元16猫素养目标1.了解作者及家人三次养猫经历中的情感波澜,理清文章线索,把握文章结构。

2.学习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体会细节描写对刻画形象的作用。

3.培养关爱动物、善待生命、尊重生命的情感和客观公正、宽容仁爱的处事态度。

学法指引细节描写及其作用1.概念:细节描写是指抓住生活中细微、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描写之中。

2.作用: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情节发展、表现生活环境,好的细节描写能够增强作品的真实性,深化文章主题。

课前预习1.作者简介 郑振铎(1898—1958),笔名西谛,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他是“为人生”文学的重要倡导者之一。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取火者的逮捕》《家庭的故事》《桂公塘》,专著《插图本中国文学史》《中国俗文学史》等。

2.背景简介 《猫》创作于1925年11月7日。

20世纪20年代,郑振铎深受五四时期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博爱等思想的影响,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

本文正是作者这一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3.完成自学结构图猫{第一只猫:可爱活泼因病亡第二只猫:①第三只猫:②}凡事不可主观臆断基础夯实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我心里也感着一lǚ()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2)(我)一时怒气冲天,拿起楼门旁yǐ()着的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

(3)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xiāo hào()过一二小时的光阴。

(4)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去dòu()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它yōu yù()。

(5)它只是毫无生意地、lǎn duò()地、郁闷地躺着。

(6)三妹便sǒnɡ yǒnɡ()着她去拿一只来。

(7)有时蝴蝶 ān xiánɡ()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8)你这小猫呀,要被qǐ ɡài()捉去后才不会乱跑呢!(9)我也chànɡ rán()地,愤恨地,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

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猫是人类的好朋友之一,它温顺可爱,被称为家居伴侣。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关于猫的知识吧!一、认识猫猫是一种哺乳动物,有着柔软的皮毛和灵活的身体。

它的眼睛很亮,耳朵和尾巴都很长。

猫的脚上有尖尖的爪子,可以用来抓东西和攀爬。

猫喜欢吃鱼和肉,咕噜咕噜地喝牛奶。

二、了解猫的生活习性1.猫是属于夜行性动物,白天大部分时间是在休息或者睡觉。

2.猫的细嗅觉非常灵敏,能闻到很远的味道。

3.猫的视力很好,尤其在黑暗中能看得很清楚。

4.猫非常独立,善于自己照顾自己的卫生。

三、品味《猫》课文请大家认真品味课文《猫》,思考以下几个问题:1. 猫的特点有哪些?如何表现出来?2. 课文中有哪些动词和形容词?它们是如何描写猫的行为和外貌的?3. 课文中的哪些地方使你感到特别有趣或震撼?四、拓展思维请同学们和父母一起进行以下活动:1. 观察和描述宠物猫的行为和习性,记录下来,和同学们分享。

2. 绘制一张图画,描绘猫的外貌,标出各个部位的名称。

3. 写一篇关于猫的小故事,你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编写一段有趣的故事。

五、小结通过本次学习,同学们了解了不少关于猫的知识,学会了观察描写猫的外貌和行为,提高了自己的绘画和写作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喜欢并热爱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并在实际生活中多与猫接触,进一步了解它们。

导学案点评:本次导学案以猫为主题,通过提问和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对猫的认知进行思考和总结。

通过观察和描述宠物猫的习性,让学生积极参与,提升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同时通过绘画和写作,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整个导学案设计紧凑、内容丰富,符合小学四年级下册的教学要求。

六、拓展知识1.猫的品种繁多,有波斯猫、暹罗猫、布偶猫等。

它们的外貌和性格都有所不同。

2.猫有着敏锐的听觉和灵活的身体,它们能够轻松地爬上树木和跳到高处。

3.猫是非常爱干净的动物,它们会自己用舌头舔毛,保持整洁。

4.猫是非常独立的动物,一般不需要人们的照顾,但是我们作为它们的主人,还是要给予它们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品析语言,体会作家用语的准确性,重点品味强调句的用词方法。

2、通过“我”与家人对三只小猫的情感态度的变化,来理解作家深邃的人格思想:人应当善待乃至关爱身边的一切微小生命,同时要学会勇敢的反省自我的过失。

一、文章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理自知。

二、整体感知1、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了是吗那么现在请同学们花3分钟时间迅速的浏览课文,回顾一下自己昨天所预习的内容,可以在标划一些自己认为深有感触的句子。

(生读文章)2、文章一共提到了几只猫,“我”养的三只是怎么样的猫,你能不能分别用一两个词语来形容它们。

(生:1活泼;2更有趣且有用;3抑郁)a、郑振铎先生是怎样写第一只猫的可爱的读句子,(抓住“滚来滚去”“消耗”)b、第二只猫与第一只相比怎样读句子(从哪些词看到它非常的活泼,特别的可爱)c、第三只猫也可爱吗从那些地方看出不可爱明明存在为什么说是若有若无3、同学们如果让你们用数学符号“>”来表示作者及家人对这三只小猫的喜好程度,你会怎样排列他们的顺序:从这样的排列中我们可以看出我与家人养猫的目的是什么板书明确:人们之所以要驯猫、养猫,就是因为猫可以供人赏玩、为人所用,这是人伟大之处,也是人的贪婪之处。

人类养猫是有目的性、自私心的。

这就是人自私的本性,当你没用时,他绝不理睬你,对人类自己是如此,动物之类更是如此。

三、理解阅读1、由于我与家人一开始就不喜欢第三只小猫,所以当鸟被咬死后大家的反应是什么(全家人把罪状都按在它头上)读“我”和妻的两句话,应读出什么样的语气朗读指导2、我们断定是第三只小猫咬死的有什么证据吗(嘴里好像吃着什么…它一定是…)由一个不确定的依据得出一个肯定的推断,大家觉得合理吗假设今天咬死芙蓉鸟的是第二只猫,作者会怎么处理呢(生猜测) 这个事件告诉我们人们性格上的一种普遍的什么弱点呢(人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判断是非对错)3、小说安排第四只猫的出现有什么作用(小说矛盾的激化点,高潮。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

2024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猫导学案第【1】篇〗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了解三只猫的特点。

2、品味细节,体会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平等对待、关爱、善待生命。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郑振铎先生家也曾养过几只猫。

今天,就让我们去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

二、预习检查1、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污涩()怂恿()蜷伏()惩戒()怅然()……诅骂()红绫()……2、作者介绍。

(1分钟记忆黑色字体)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默读,感知文意(默读注意事项)(1)、请用一句话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

默读要求:1、不出声。

2、不指读、不倒读。

3、一分钟不少于500字。

全文大概2500字左右,所以给大家五分钟时间带着这个问题快速默读文章。

(2)、文中写了三次养猫的经历,这几只猫有什么不同?(比如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我的感情等方面来找。

)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来历:外形:性情:地位:结局:我的感情:(这位同学的思路很清晰,你能不能把第一只猫用自己的话介绍给大家。

)教师小结:从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作者和家人对三只小猫的感情是不同的。

四、品读,体会情感有一位表演艺术家说,人的喜怒哀乐,连最微妙的情绪,都可以通过声音表达出来。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写了三只小猫,却有三种感情。

请从文中找出体现“我”和家人对小猫态度的语句,并借助你的声音读出作者的情感。

(在组内试读并说明理由。

)教师小结:很明显,我和家人对第三只猫的感情与前两只猫形成了一个鲜明地对比。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导学案(含答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猫》导学案(含答案)

导学案16 猫学习目标1、概括并比较三只猫的不同特点和命运,揣摩文中生动的细节描写。

2、学会概括文章中心。

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作者对第三只猫之死的悔恨之情,思考其中蕴含的人生哲理。

难点:作者通过对比、烘托的手法揭示作品的寓意和主题。

知识链接细节描写是指语言描写抓住生活中的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加以生动细致的描绘,它具体渗透在对人物、景物或场面描写之中。

细节,指人物、景物、事件等表现对象的富有特色的细枝末节。

它是记叙文情节的基本构成单位。

细节描写中,主要抓住心理、动作、语言、神态、细节进行描述。

学法指导概括文章中心,可以借用文本中现成的核心词来概括文意;概括段落,要学会找中心句,中心句的位置也很有讲究,有的是首括句,有的是尾括句,有的是过渡句,还有的是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总结。

一、课前预习基础梳理1、初读课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诅.()骂怅.()然怂恿..()()蜷.()伏一缕.()2、本文选自(),作者(),福建长乐人,作家、翻译家、文学史家。

二、独立思考课文初探朗读课文,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完成下列表格。

三、集思广益合作探究文中作者有几次养猫经历?三次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三次;失踪或死亡1、作者第一次是如何养猫的?(1)这只猫的最大特点是什么?有具体的根据吗?(2)这样的一只猫,“我“喜欢吗?但是这种快乐长久了吗?(3)当听说小猫死了,我的心情如何?2、不管怎样这只小猫还是离”我”而去了,那么”我”又是如何化解心中这份酸辛的呢?(向别处要一只新的小猫)那这一次的境况又是如何的呢?(1)与第一只小猫相比,这只小猫的”性格”是如何的呢?你能具体说说你的理由吗?它如此的有趣和活泼,那”我”喜爱这只小猫的吗?(2)看来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它了,那么当有一天它突然失踪了,你猜”我”会怎么样?(4)尽管作者企图存在侥幸心理,但是结果还是残酷摆在了面前,他的心情如何?3、第二次养的黄色小猫被人捉去应该说令”我”伤心不已,但俗话说的好“时间是抚平心灵创伤最好的药”,“我”最终又养猫了吗?(1)这只猫是如何得来的?我家为何要收养它?(2)这只小猫与前两只相比最大的特点是什么?(3)如此难看、不活泼的小猫在”我”家受欢迎吗?虽然它如此地不受欢迎,但是也有引起我们”留心”的时候,你能找出来吗?它在”凝望”什么呢,仅仅是那对黄鸟吗?(4)然而就是这一”凝望”埋下了祸根,后来发生了什么事情?当“我”得知芙蓉鸟被害的第一反映是什么?”我”判断是谁干的?为何说”一定是猫”?真的是它吗?说说你的证据。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

《猫》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等信息。

2、体会对比的写法。

知识链接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家协会理事等职。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背景介绍:本文写于1925年,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他深受“五四”精神影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表现出新思想、新观念;表达出同情弱小无辜,谴责专制霸道;弘扬公道、民主、博爱的思想。

课前预习案1、给加点字注音。

忧郁.污涩.怅.然蜷.伏惩.戒怂恿..诅.骂凝.望叮嘱.虐.待屋脊.咕噜..2、解释下列词的含义。

怂恿:涩:怅然:惩戒:妄下断语:提心吊胆:3、填空。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代作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其主要作品《》《》等。

4、朗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

课内探究案5、文中一共写了几只猫?你们分别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猫?你从文章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用以下格式表达出:读,我看到一只猫。

6、划分文章结构层次,概括大意。

7、自读课文,按要求完成表格。

(见右表)8、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的原因是什么?课后训练案9.下列句子空白处应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①我没有判断清楚,便妄下断语,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

②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上桌子,对着鸟笼着。

③三妹想着种种方法对它,它都不理会。

我们都很替他。

④我永无改正我的的机会了。

A.冤枉注视郁闷过错 B.冤苦凝视忧郁错失C. 冤苦凝视忧郁过失D.冤屈注目憋闷错误10、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判断准确么?本节课我的收获:我还想学习:《猫》导学案(第二课时)教学内容体会语言色彩,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归纳主旨。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生字新词2、复述三只猫的故事。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品3篇)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精品3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猫导学案第1篇】16课《猫》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积累本课字词(2)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本文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直抒胸臆的写作特点2、过程与方法学习针对事件观点明确地发表自己的见解3、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客观公正地待人处事方法(2)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教学重点理解作者对第二只猫的失踪与第三只猫的死亡所引起的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学习如何正确把握课文的主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导入各位同学,你们好!今天很高兴能够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

我也对同学们为今天这节课所做的预习表示感谢。

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杨,我的最大爱好是看动漫,也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想请问一下大家,在你们看的动漫里面,有没有以猫为原型的形象?……听了大家所说的这些形象,我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对我影响很深的动漫形象,请看大屏幕(展示动漫形象),不知道你们是否认识?我们认识了动漫形象中的猫,那么,我们再一起来看下现实生活中的猫。

这只小猫很可爱吧!正是因为小猫的可爱,所以很多人都喂养过它,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也养过几只小猫,而且在养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郑振铎先生的《猫》,看他领悟到了什么道理。

2、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二、分享台知识是需要我们学习和分享的。

在学习课文之前,我想先看看同学们对字词掌握的情况,请三位同学上来和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他们的成果。

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为画横线的字写上拼音。

1、注音污(wū)涩(sè) 红(hóng)绫(líng) 怂(sǒng)恿(yǒng)怅(chàng)然(rán) 蜷(quán)伏(fú) 悲(bēi)楚(chǔ) 惩(chéng)戒(jiè) 妄(wàng)下(xià)断(duàn)语(yǔ)2、释义污涩污:肮脏,涩:本义不光滑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比如:污涩的流浪狗红绫古代的时候女子头上绑的红色头绳(长的,能飘起来的)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比如可以怂恿别人买下什么东西啊,怂恿人去追MM啊)蜷伏弯曲身体卧着悲楚悲哀痛苦惩戒惩罚以示警戒(如吊销执照以示惩戒)妄下断语乱下断定的话肌腱肌腹两端的索状或膜状致密结缔组织,便于肌肉附着和固定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恍惚不清楚、不分明“恍惚”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甜腻 1.形容情意厚。

第17课《猫》导学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17课《猫》导学案-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17)猫【基础知识】1.作者简介: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文学史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猫》是郑振铎从事文学创作的早期作品。

在此之前他的其他作品,内容已经触及五四时期青年要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等问题,即使是对不会说话的猫,因为“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枉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感到自己的良心受了伤。

这些深表忏悔的话,表明了作者受到了当时颇具影响力的某些人生观念如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影响。

3.文体知识:记叙文指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的“六要素”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4.重难字词懒惰.( du ò ) 怂恿..( s ǒng y ǒng ) 怅.然( chàng ) 蜷.伏( quán ) 叮嘱.( zh ǔ ) 惩.戒( chéng ) 虐.待( nüè ) 潜.逃( qián ) 污涩.( sè ) 凝.望( níng )红绫.( l íng ) 屋脊.( j ǐ ) 5.词语解释污涩:肮脏且不光滑。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某事。

蜷伏:弯曲着身体卧着。

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

妄下断语:乱说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

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

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白。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

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知识小练】1.下列加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对称(chèng)忧郁(yù)捉捕(bǔ)B.红绫(líng)诅骂(zǔ)虐待(nüè)C.怅然(cháng)一缕(lǚ)消耗(hào)D.怂恿(sǒng)咕噜(gū)叮嘱(shǔ)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隔壁懒惰隐约妄下断语B.讨厌安慰安祥若有若无C.冤枉偶然挣扎提心掉胆D.愤恨辨护惩戒畏罪潜逃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在小园里找了一遍,也不见。

《猫》公开课导学案、教案、教学反思

《猫》公开课导学案、教案、教学反思

《猫》公开课导学案、教案、教学反思一、导学案1. 课程背景本节课我们将学习老舍先生的经典作品《猫》,通过分析文章内容,了解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对动物的关爱意识。

2. 学习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3. 课前准备(1)请同学们预习课文,熟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猫的生活习性。

4. 学习步骤(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4)分析文章结构,讨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小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动物。

二、教案1. 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2.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结构,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良好品质。

4.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简介作者及作品背景。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体会文章情感。

(3)教师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运用。

(4)分析文章结构,讨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5)小组讨论:如何关爱身边的动物。

5.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作文。

三、教学反思1. 课堂表现(1)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回答问题。

(2)学生对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关爱身边的动物。

2. 教学效果(1)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学会了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生分析了文章结构,体会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 改进措施(1)在讲解生字词时,可以增加一些例句,让学生更好地运用。

郑振铎《猫》导学案郑振铎猫导学案

郑振铎《猫》导学案郑振铎猫导学案

郑振铎《猫》导学案:郑振铎猫导学案郑振铎猫导学案老师寄语:你的地盘你做主!希望你今天能飞快地想,虚心地听,大胆地说,生动地读,认真地写,用心地看!相信你一定行!导学目标:1、反复朗读,学习并掌握重点词语读音和意思。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读关键语句,体会思想感情,理解文章主旨。

导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

导学难点:理解文章主旨。

导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猫是大家都很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很多家庭因为猫惹人喜爱而养它。

我国著名作家郑振铎先生,他家也曾养过三只小猫。

从养这三只小猫的过程中,他领悟到了一些生活的哲理和做人的道理,究竟是什么样的哲理呢?今天,让我们走近郑振铎,一起学习《猫》,从中找到答案。

二、自主学习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语,以及阅读中感觉有疑难的语句。

忧郁( )( ) 污涩( )( ) 蜷伏( )( ) 诅骂( )( )叮嘱( )( ) 悲楚( )( ) 婢女( ) 红绫( )怅然( ):怂恿( )( ):惩戒( )( ):妄下断语( ):2、默读课文,划出有关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我的喜欢程度和我失猫后的心情。

来历外形性情家中地位结局"我'的喜欢程度"我'失猫后的心情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第三只猫3、研读课文中抒情、议论的语句,探究人们对三只猫的不同态度揭示了文章什么主题。

三、合作探究(一)读猫,说故事我家养了几只猫?你最喜欢哪一只猫?为什么?答问并模仿下面示例说。

示例:可以这样说第一只猫:我是郑家养的第一只猫。

我的老家是主人家的隔壁。

来到新家,我也很喜欢,常在阳光下打滚,还扑来扑去地和主人的三妹做游戏。

主人们都很喜欢我,活泼可爱。

可是不久,我的生命活力渐渐褪去了。

两个月以后我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主人们。

同学们看,老师在说第一只猫的故事时,运用了第一人称,在忠于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创意,不仅交代了这只猫的来历,还说了这只猫的个性特点它的活泼,还交代了它的结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猫》导学案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字词,品味生动的描写。

2.能力目标: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

【学习重点】: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揣摩生动的细节描写。

【学习难点】: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小组任务】自学合作探究
【课堂过程】
了解作者郑振铎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

现代作家、文学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

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

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给下面加点的生字词注音。

相称( ) 郁( )闷一缕( ) 娱( )乐污涩( )
怂恿( ) 婢( )女蜷( )伏惩( )戒怅( )然2.解释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污涩:
怂恿:
蜷伏:
悲楚:
惩戒:
妄下断语:
逞能:
恍惚:
一尘不染:
眼花缭乱:
秩序井然:
【合作探究】
1、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朗读课文,完成下表
【展示提高】
1.第三只猫难看也罢、忧郁也罢,但这都不妨碍它成长。

然而,这种平静的生活很快消失,不幸随之而来,猫的遭遇是什么?
2.“我”根据什么判定芙蓉鸟是这只猫咬死的?
3.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4.我的判断是否准确?是谁咬死了芙蓉鸟?根据是什么?
5.为什么“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亡比前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
6.作者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人生道理?
7.阅读这篇文章,你读到一个怎样的郑振铎呢?
8、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到:“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9、找出文中表现“我”对第三只猫的感情态度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饱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感情。

猫导学案答案
【自主学习】
chèn yùlǚyú sèsǒng yǒng bìquán chãng chàng
2、污涩:污涩指肮脏不光滑的事物。

怂恿:从旁劝说鼓动
蜷伏:弯曲身体卧着悲楚:悲哀痛苦
惩戒:惩罚以示警戒妄下断语:乱下断定的话
逞能:争强好胜不量力而行恍惚:不清楚、不分明,多形容记忆、听觉、视觉一尘不染:形容东西的洁净和行为的清净。

眼花缭乱:看着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秩序井然:指有条不紊,做事有序,不杂乱。

井然,有条理的样子。

【合作探究】
1、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2、
3、第三只猫。

这只猫最终被冤死在邻家的屋脊上。

它让我明白自己冤屈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小动物,它的亡失让我刻骨铭心。

【展示提高】
1、被主人误认为偷吃了芙蓉鸟。

2、“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3、想当初,那只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也许是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
4、不正确;是只凶恶的黑猫把鸟咬死。

根据是:“一只黑猫飞快的逃过露台,嘴里衔着一只黄鸟”。

5、因为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的主观臆断,断定鸟是它咬死的,暴怒之下“我”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无处辩诉,最后死在邻家屋檐上。

“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6、这篇课文通过回忆三次养猫的经历,告诉我们要平等的(地)对待生命。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也会有与其他的小生命共同相处的时候,我们只有平等地对待它们,尊重它们,我们才能感受到生命之美,我们才能避免看到生命之悲。

7、他是一个善良、正直、热忱的人;是一个严于律己、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的人,有着像鲁迅一样的自我剖析的精神,勇于把自己的疮疤揭开给人看的人;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

8、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

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

“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

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9、“我心里十分难过,真的,我的良心受伤了,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冤苦了一只不能说话辩诉的动物”,表现了作者对亡失了第三只小猫的愧疚、难过之情;“我永无改正我的过失的机会了!”“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痛苦、深深的自责和遗憾之情。

【巩固拓展】
1.“扑”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绿意盎然的环境,使阳台充满了清新的气息。

2.”我”和麻雀曾拥有一段美好的时光,“我”种的白菜喂养了麻雀,麻雀的身影和叫声带给我快乐。

概括大意即给分。

3. 互相尊重,互不伤害,和谐共处。

意思相近即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