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十二郎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积累重点文言实词,提高诵读与翻译能力。

2、鉴赏语言特色,体会遣词用字的妙处。

3、把握本文在记叙中抒情的特点,学习通过日常琐事的记叙表达对亡人的痛惜和怀念之情的写法。

【学习重点】

1、在叙事中抒情的写法。

2、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羞、世、敛、省、致、怙、始、薨、嗣、比等)和虚词(其、以、邪、也、乎、矣等)及文言句式(惟兄嫂是依等)。

【学习难点】体会祭文中悲伤凄婉的感情基调。

【知识链接】

1、文体简介:祭文――也称“悼词”,通常是祭奠死者,抒发悼念哀痛之情的一种文辞,也有用以祭神祭物的。祭文的内容和形式都公式化――一般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然后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评价死者的功德贡献;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生者学习死者的精神品质。

2、走进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南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著名文学家。尤以散文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誉。他生活在中唐时期,是唐德宗贞元八年(792)进士。他在文学方面影响很大,主要贡献是与柳宗元一起倡导了“古文运动”。他主张文章要有充实内容,学习古文应“顺其意而不顺其辞”,“惟陈言之务去”,力求“文从字顺”,这些主张是进步的积极的,并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韩愈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

3、创作背景:韩愈三岁时就死了父亲,由兄嫂抚养长大。长兄韩会无子,次兄韩介有子韩老成,在族中同辈排行十二,故称十二郎。按封建社会的规矩,十二郎过继给韩会为子,因此韩愈与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深厚,虽为叔侄,却情同手足。成年后,韩愈仕途不顺,二十五岁方登进士第,后做官又触犯权贵,触怒唐宪宗,多次遭贬,因四处漂泊而很少与十二郎见面。后唐穆宗继位,韩愈官运好转,叔侄二人能够相聚之时,突然传来十二郎病亡的噩耗,使韩愈悲痛欲绝,也勾起他辛酸的回忆,于是写下这篇祭文。

【自主预习梳理知识】

预习问题(A级)

【展示交流合作探究】

一、展示学生自学成果(A级问题)

1、给下列词语注音:

不省()所怙()殁()汴()州孥()薨()嗣()位殒()生奴婢()窆()尚飨()颍()水

2、理清思路,概括段意:全文按祭文体例由三部分构成:引语——主体——结语。正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2-3):写

第二部分(4-9):写

第三部分(10-12):写

二、探究问题

B级问题:

(一)诵读课文第一部分,讨论。

1.祭文之初,作者为什么要详叙幼时及成年后与十二郎聚散离合的往事?

2.在这两段的叙述之中,你以为最动人的细节是何处?

(二)诵读课文第二部分,体会行文中的曲折变化。

1.第二部分的核心内容是写十二郎之死。为什么文中还要回叙自己头一年给十二郎的信,以及自己身体衰病、子孙辈幼小等事?

2.十二郎之死,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还要反反复复的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第8.9段),甚至对死讯本身,也疑其非真而梦?反复诵读第5段,体会“邪”“乎”“也”“矣”等虚词在传情达意中的作用。

(三)诵读课文第三部分的第十一自然段,分析这个段落的语言特色及所表达的情感。

C级问题:

分组讨论,从积极的方面说说应该怎样把握生活中值得珍惜的东西。

【检测反馈巩固提升】

1.通假字。

(1)远具时羞.之奠

(2)皆不幸早世.

(3)敛.不凭其棺

2.古今异义词。

(1)明年

..,丞相薨

古义:

今义:

(2)志气

..日益微

古义:

今义:

(3)几何

..不从汝而死也?

古义:

今义:

(4)又可冀其成立

..邪?

古义:

今义:

3.词类活用。

(1)将成家而致.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强者夭而病者全.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长.吾女与汝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莫如西.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言句式。

(1)惟兄嫂是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实为之,其又何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吾佐董丞相于汴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嫂归葬河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未可以为信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代词 1. 人称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指代人、事或物,多用为领属性定语,相当于“名词﹢之”,可译为“他(她)的”“他(们)的”。

吾时虽能记忆,亦未知其言之悲也。(《祭十二郎文》)

——我当时虽然能记事,但也还不能体会她话中的悲凉啊!(其,代嫂嫂)

汝之纯明而不克蒙其泽乎?(同上)

——你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呢?(其,代韩会)

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同上)

——年轻力壮的人尚且不能保全,像这么大的孩子,又怎么能希望他们成人立业呢?(其,代汝之子和吾之子)

其信然邪?其梦邪?(同上)

——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其,代死讯)

(2)有时活用第二人称。译为“你的”。

汝来省吾,止一岁,请归其孥。(同上)

——你来看望我,住了一年,请求回去接你的妻子儿女。(其,代十二郎)

2、指示代词。

(1) 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起指示作用,可译为“那”。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同上)——那以后四年,才回去看你。

其余奴婢,并令守汝丧。(同上)——那剩余的奴婢,叫他们一起守丧。

二、副词 1、用于句首或谓语之前,表示语气。

(1)表示转折、推测,可译为“大概”。

呜呼!其信然矣!(同上)——唉!大概是真的了!

自今以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同上)

——从今以后,我将没有什么意趣生活在这世间了。

(2)表示反诘,用法同“岂”,可译为“难道”。

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同上)

——像我这样衰弱的人,难道还能长活在世上吗?

呜呼,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同上)

——唉,难道竟然会因此而丧了命吗?

三、连词

1、表示假设,可译为“如果”。

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同上)

——如果没有灵,那么我也不能悲痛多少时间了,而死后不悲痛的时间却是无穷无尽的。

2、并列的问句,表示选择,可译为“是……还是……”“还是”。

汝其知也邪?其不知也邪?(同上)——你是知道呢?还是不知道呢?

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真邪?(同上)

——唉!是真的这样呢?还是在做梦呢?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