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设计方法初探
——五里镇四合九年制学校运涛近几年,课堂教学改革成果斐然,各种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纷纷呈现。然而,一个根本的问题始终苦扰教学一线的教师——如何确定和设计教学目标。这个问题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首要问题,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笔者就课堂教学目标的定位与设计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思考,试图比较全面地来阐述,仅限于和同行交流。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刨根问底”识目标
我们谈及的教学目标,一般而言,应该具体到所教学科的学期,单元,甚至具体到课时的目标任务。这些目标的确定,其实是有依据的。教育部门为什么要设置这一课程?这一课程在某一学段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是有详细的规划安排的。因此,我们可以把教学目标划分为四级目标:A:教育方针——一级目标 B、基础教育——二级目标
C、学科课程标准——三级目标
D、学期单元课时——四级目标
从这个划分层次上,我们可以这样表述课堂教学目标:在国家教育方针的指导下,明确基础教育这一学段的教学任务,依据课程标准,确定这一学期,这一单元完成的教学任务,采用适当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运用相关知识,掌握一定的探究技能。这样一来,我们探讨教学目标,就是狭义的课堂教学目标。
(一)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过程。
1、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首先要分析这样四方面因素:学习者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学习容分析;学习需要分析;教学环境条件分析。
2、依据学情,运用现有的学习资源,我们可以设定一个适当的目标教学目标。(确立教学目标——我们要到哪里去?)
3、教学过程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策略设计,导向学习目标——我们怎样到哪里去?)
4、教学评价设计(评估目标——我们是否到了那里?)
(二)、当前教者确定教学目标的途径及存在问题
存在的突出问题
1、学习容不明确,教材编什么,教什么,不清楚为什么在这学段、这一
单元教这个。
2、教学目标的设计行为主体错位:
例:、《春》的教学目标设计2、3条
②、培养准确、生动地用词造句能力,引导学生划分文章的结构,用两个字的词语概括每部分大意;
③、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教育学生珍惜时间,刻苦学习。
行为主体全是教师,而不是学生,它们只表明了教师的教育意图,而不是对“学生通过教学应该达到的行为状态”的表述。
3、行为动词模糊,既不能体现学习过程,也无法评价学习效果。
例:《敬畏生命》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默读的习惯,整体感知课文;
2、理清文章思路,归纳中心思想;
培养、理清、品味、理解这些行为动词千篇一律,既然理清思路、归纳中心是初一学生必须掌握的阅读能力,就应该认真分析掌握这些能力还需要哪些先决技能,在什么基础上理清,怎么才算理清了。《敬畏生命》中有些语句谈到了深刻的生命体验,初一学生的生活经验、反观自身的能力等一系列学生特征,能否帮助他们理解这些语句,恐怕需要教师做一些铺垫和引导,笼统地说一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怎样去理解,理解了没有,看不出教师组织学习的方法,也难以测量学生理解的程度。在实际中很难操作,必然使教学目标落空。
修订为:1、默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说说作者所见的情景引发了什么思考。
教学目标的设计、确定、编写直接反映出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对教材的把握、对学生情况的判断以及对教学过程的构思。教学目标的盲目随意,行为主体不明,行为指向不准,直接导致课堂教学低效甚至无效。
二、浴火重生建目标
1、根本依据——课程标准重要依据——教科书
必要依据——学习者的特征辅助依据——教学条件
2、教学目标设计的准备过程
①、选定课题:
主题容是教学目标的核心,一般包括章节容,单元容,专题容。
②、选定课型:课型是完成课题容的载体,根据不同的容,选择新授课、单元小结课、专题复习课、习题课等。
③、研读课标
A、研读课程容标准。研读课程标准中相关容标准,找出标准中有关目标定位的核心概念。
B、研读课程目标。重点就三维目标的相关表述,找出其与本课容的在联系,剖析分解概念和行为动词。
C、研读教学实施建议,总体构思教学设计。
3、研读教材
①、研读教材知识呈现顺序,分析编排意图,找出在逻辑关系。
②、研读教材容,分析重点关键。
4、研究学生
①、分析学生知识基础,确定教学起点,初定教学难点。
②、分析学生学习兴趣、动力、态度、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初定方法过程目标。
5、分解目标
对核心概念(课程标准中有描述)和行为动词(课程标准附录部分有关行为动词的分类)进行扩展剖析,形成具体教学目标(学习目标)
①、确定知识目标②、确定能力目标
③、确定方法目标④、确定情感目标
三、按部就班叙目标
目前公认的表述教学目标的四个要素称之为:
A.行为主体、
B.行为动词、
C.行为条件、
D.表现程度。
1、行为主体——必须是学生
行为主体指实现教学目标时学习行为的执行者(属于对象的表述),前文谈到,它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虽然我们在表述目标时,有时可能省略行为主体,但目标指向的必须是学生。如“观察磁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虽然省略了主体,但教学目标指向的对象是学生这一点是明确的。
2、行为动词——可测量。
行为动词用来描述学生在实现教学目标时的确定行为(属于行为的表述),即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表述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容。如“能解一元一次方程”“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它可以分为含义明确的动词和含义含糊的动词两种。
含义明确的动词如“描述”、“说出”、“辨别”、“观察”等,具有可操作、可观察、可检测的特点;
含义含糊的动词如“知道”、“了解”、“理解”、“喜欢”等,较前者难于操作和评价。
上文谈到,为了有效提高教学目标的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应尽可能选用那些意义明确、易于观察的行为动词,避免使用“领会”、“了解”等难以观察的行为动词行为指向要明确。
在实际的教学目标表述中,我们通常在行为动词后面加上宾语形成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容。
案例:
“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在这样的动宾结构描述中,宾语部分是与物理学科容相关的核心概念,可以从教学容中加以把握。
3、行为条件—为了便于评价而设置的条件。
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特定的限制或围(属于条件的表述),即说明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行为。也指明了在何种状况下对教学活动进行评定。
条件一般包括环境、设备、时间、信息以及同学或老师等有关人的因素。
对行为条件的表述有4种类型:
一是允许或不允许使用手册与辅助手段,如“可以(或不可以)使用物理手册”;
二是提供信息或提示,如“根据密度表,说出……”;“能在方格纸上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描述物体的位置”“通过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三是时间的限制,如“在5分钟,能做完……”;
四是完成行为的情景,如“在课堂讨论时,能叙述……要点”。“在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