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几何2教师版

合集下载

2010年高考试题分类练习(立体几何)理科2(教师版)

2010年高考试题分类练习(立体几何)理科2(教师版)

2010年高考试题分类练习(理科:立体几何)(二)曾劲松 整理一.选择题1.(2010浙江理数)设l ,m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是一个平面,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l m ⊥,m α⊂,则l α⊥B .若l α⊥,l m //,则m α⊥C .若l α//,m α⊂,则l m //D .若l α//,m α//,则l m //1.B .解析:可对选项进行逐个检查.本题主要考察了立体几何中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及其中的公理和判定定理,也蕴含了对定理公理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属中档题.2.(2010广东理数学)如图1,△ABC 为正三角形,AA '//BB ' //CC ' , CC ' ⊥平面ABC 且3AA '=32BB '=CC '=AB ,则多面体△ABC -A B C '''的正视图(也称主视图)是( ).ABCD(图1)2.D .3.(2010全国卷2理数)与正方体1111ABCD A BC D -的三条棱AB 、1CC 、11A D 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的点( ).A .有且只有1个B .有且只有2个C .有且只有3个D .有无数个3.D .解析:直线B 1D 上取一点P ,连接P A 、PB 、PC 、PC 1、P A 1、PD 1,易知△P AB ≌△PCC 1≌△P A 1PD 1,于是这3个三角形的高相等,即P 到三条棱AB 、CC 1、A 1D 1所在直线的距离相等,所以有无穷多点满足条件,故选D .C'B 'A 'CBA4. (2010宁夏)设三棱柱的侧棱垂直于底面,所有棱的长都为a ,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A .2a πB .273a πC .2113a π D .25a π4.B .解析:根据对称性可知,外接球的球心为上下两底连线的中点, 在1Rt AOO ∆中,112,3232aAO OO =⨯==,22227()()3212a a OA R ==+=1272a ,所以27744123a a S R πππ==⨯=球372a π.5.( 2010全国卷1理数)已知在半径为2的球面上有A 、B 、C 、D 四点,若AB =CD =2,则四面体ABCD 的体积的最大值为( ). ABC.D5.B .解析:过CD 作平面PCD ,使AB ⊥平面PCD ,交AB 与P ,设点P 到CD 的距离为h ,则有ABCD 11222323V h h =⨯⨯⨯⨯=四面体,当直径通过AB 与CD的中点时,max h ==故max V =.6.(2010北京理数)如图,正方体ABCD -1111A B C D 的棱长为2,动点E 、F 在棱11A B 上,动点P ,Q 分别在棱AD ,CD 上,若EF =1,1A E =x ,DQ =y ,DP =z (x ,y ,z 大于零),则四面体PEFQ 的体积( ). A.与x ,y ,z 都有关B.与x 有关,与y ,z 无关C.与y 有关,与x ,z 无关D.与z有关,与x ,y 无关6.D .解析:面EFQ 即为面11DCB A ,连结1AD ,由正方体的性质可得⊥1AD 面11DCB A ,过P 作PN ∥1AD ,交D A 1于N 点,则有⊥PN 面11DCB A ,即⊥PN 面EFQ ,又A C 1CAz PD PN 2245cos =︒=,222121211=⨯⨯=⨯=∆C B EF S EFQ ,由z z PN S V EFQ EFQ P 312223131=⨯=⨯=∆-.7.(2010全国卷2理数)已知正四棱锥S ABCD -中,SA =它的高为( ).A .1BC .2D .37.C .解析:本试题主要考察椎体的体积,考察告辞函数的最值问题.设底面边长为a ,则高212)22(222a a SA h -=-=,所以体积54221123131a a h a V -==,设642112a a y -=,则53348a a y -=',当y 取最值时,解得a =0或a =4时(a =0舍去),体积最大,此时22122=-=a h .二.填空题8.(2010浙江理数)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单位:cm )如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是_______3cm .8.144.解析:由三视图知该几何体是一个上面是长方体、下面为正四棱台的组合体,对应的长方体长、宽、高分别为4、4、2,正四棱台的上底边长为4,下底边长为8,高为3,那么相应的体积为:4×4×2+31×3×(42+2284⨯+82)=144,故填144.α∙AB∙β9.(2010湖南理数)图中的三个直角三角形是一个体积为203cm 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则h = cm .9.4.10.(2010四川理数)如图,二面角l αβ--的大小是60°,线段AB α⊂.B l ∈,AB 与l 所成的角为30°.则AB 与平面β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104.解析:过点A 作平面β的垂线,垂足为C ,在β内过C 作l 的垂线.垂足为D .连结AD ,可知AD ⊥l ,故∠ADC 为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为60°.又由已知,∠ABD =30°.连结CB ,则∠ABC 为AB 与平面β所成的角.设AD =2,则AC CD =1,AB =sin 30AD=4,∴sin ∠ABC =4AC AB =.11.(2010江西理数)如图,在三棱锥O ABC -中,三条棱OA ,OB ,OC 两两垂直,且OA >OB >OC ,分别经过三条棱OA ,OB ,OC 作一个截面平分三棱锥的体积,截面面积依次为1S ,2S ,3S ,则1S ,2S ,3S 的大小关系为 .11.321S S S <<.解析:由题意OC OB OA ,,,两两垂直,可将其放置在以O 为一顶点的长方体中,设三边OC OB OA ,,分别为c b a >>,从而易得22121c b a S +=,α∙AB∙βC D(单位:cm )22221c a b S +=,22321b a c S +=,()(2222222214141b c a b a S S -+=-)(2222241a c c b a =+ )()222222241b a c c b a b -=+,又b a >,所以02221>-S S ,即21S S >.同理,用平方后作差法可得32S S >.∴123S S S <<.三.解答题12. (2010天津卷理数19) 如图,在长方体1111ABCD A BC D -中,,E F 分别是棱BC ,1CC 上的点,2CF AB CE ==,1::1:2:4AB AD AA =.(Ⅰ)求异面直线EF 与1A D 所成角的余弦值; (Ⅱ)证明AF ⊥平面1A ED ;(Ⅲ) 求二面角1A ED F --的正弦值.12.本小题主要考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垂直、二面角等基础知识,考查用空间向量解决立体几何问题的方法,考查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推理论证能力,满分12分.方法一:如图所示,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点A 为坐标原点,设1AB =,依题意得(0,2,0)D ,(1,2,1)F ,1(0,0,4)A ,31,,02E ⎛⎫ ⎪⎝⎭.(1)解:易得10,,12EF ⎛⎫= ⎪⎝⎭ ,1(0,2,4)A D =-.于是1113cos ,5EF A D EF A D EF A D==-.所以异面直线EF 与1A 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5. (2)证明:已知(1,2,1)AF = ,131,,42EA ⎛⎫=-- ⎪⎝⎭ ,11,,02ED ⎛⎫=- ⎪⎝⎭ .∙于是AF ·1EA =0,AF ·ED =0.因此,1AF EA ⊥,AF ED ⊥,又1EA ED E ⋂=,所以AF ⊥平面1A ED . (3)解:设平面EFD 的法向量(,,)u x y z = ,则 ,即102102y z x y ⎧+=⎪⎪⎨⎪-+=⎪⎩.不妨令x =1,可得(1,21u →=-).由(2)可知,AF →为平面1A ED 的一个法向量. 于是2cos,==3||AF AF |AF|u u u →→→→→→∙,从而sin ,=3AF u →→. 所以二面角1A -ED-F的正弦值为3. 方法二:(1)解:设AB =1,可得AD =2,AA 1=4,CF =1.CE =12.连接B 1C ,BC 1,设B 1C 与BC 1交于点M ,易知A 1D ∥B 1C ,由1CE CF 1==CB CC 4,可知EF ∥BC 1.故BMC ∠是异面直线EF 与A 1D 所成的角,易知BM =CM=11B 2所以2223cos 25BM CM BC BMC BM CM +-∠== ,所以异面直线FE 与A 1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5(2)证明:连接AC ,设AC 与DE 交点N 因为12CD EC BC AB ==, 所以RtDCE ~RtCBA , 从而CDE BCA ∠=∠, 又由于90CDE CED ∠+∠=︒, 所以90BCA CED ∠+∠=︒,故AC ⊥DE ,又因为CC 1⊥DE 且1CC AC C ⋂=,所以DE ⊥平面ACF ,从而AF ⊥DE . 连接BF ,同理可证B 1C ⊥平面ABF ,从而AF ⊥B 1C ,所以AF ⊥A 1D 因为1DE A D D ⋂=,所以AF ⊥平面A 1ED .∙(3)解:连接A 1N .FN ,由(2)可知DE ⊥平面ACF ,又NF ⊂平面ACF , A 1N ⊂平面ACF ,所以DE ⊥NF ,DE ⊥A 1N ,故1A NF ∠为二面角A 1-ED -F 的平面角.易知R tC N E R t C ∆∆ ,所以CN EC BC AC =,又AC 所以CN =,在1305Rt NCF NF Rt A AN ∆==中,在中,在Rt △A 1AN中,15NA ==. 连接A 1C 1,A 1F在111Rt AC F A F ∆==中,222111112cos 23A N FN A F Rt A NF A NF A N FN +-∆∠==∙在中,.所以1sin A NF ∠=. 所以二面角A 1-DE -F正弦值为3.13.(2010浙江理数20)如图,在矩形ABCD 中,点E ,F 分别在线段AB ,AD 上,AE =EB =AF =.432=FD 沿直线EF 将AEF ∆翻折成,'EF A ∆使平面⊥EF A '平面BEF . (I )求二面角C FD A --'的余弦值;(II )点M ,N 分别在线段FD ,BC 上,若沿直线MN 将四边形MNCD 向上翻折,使C 与'A 重合,求线段FM 的长.13.本题主要考查空间点、线、面位置关系,二面角等基础知识,空间向中量的应用,同时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满分15分.方法一:(Ⅰ)解:取EF 的中点H ,连结A H ', A E A F ''=及H 是EF 的中点,∴A H EF '⊥.又因为平面A EF '⊥平面BEF ,及A H '⊂平面.A EF '所以A H '⊥平面BEF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则(10,8,0),(4,0,0),(10,0,0).A C F D '故((6,0,0)FN FD =-=. 设(,,)n x y z =为平面A FD '的一个法向量,所以22060x y x ⎧-++=⎪⎨=⎪⎩.取(0,z n ==-则.又平面BEF 的一个法向量(0,0,1)m = ,故cos ,||||n m n m n m ⋅<>==⋅.(Ⅱ)解:设x FM =,£¬(4,0,0)FM x M x =+则.因为翻折后,C 与A 重合,所以CM =A M '.故222222(6)80(2)2x x -++=--++,得214x =. 经检验,此时点N 在线段BG 上,所以21.4FM =方法二:(Ⅰ)解:取截段EF 的中点H ,AF 的中点G ,连结A G ',NH ,GH . 因为A E A F ''=及H 是EF 的中点,所以A 'H //EF . 又因为平面A 'EF ⊥平面BEF ,所以A 'H `⊥平面BEF , 又AF ⊂平面BEF ,故A H AF '⊥,又因为G ,H 是AF ,EF 的中点,易知GH //AB , 所以GH AF ⊥,于是AF ⊥面A 'GH , 所以A GH '∠为二面角A '—DF —C 的平面角,在Rt A GH '∆中,2,A H GH A G ''===,所以cos 3A GH '∠=故二面角A '—DF —C的余弦值为3.(Ⅱ)解:设FM x =,因为翻折后,G 与A '重合,所以CM A M '⊥, 而222228(6)CM DC DM x =+=+-,222222222(2)2A M A H MH A H MG GH x '''=+=++-+++,得214x =经检验,此时点N 在线段BC 上,所以21.4FM =14.(2010山东卷理数19)如图,在五棱锥P —ABCDE 中,P A ⊥平面ABCDE ,AB ∥CD ,AC ∥ED ,AE ∥BC , ∠ABC =45°,AB =BC =2AE =4,三角形P AB 是等腰三角形.(Ⅰ)求证:平面PCD ⊥平面P AC ; (Ⅱ)求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角的大小; (Ⅲ)求四棱锥P —ACDE 的体积.14.本小题主要考查空间中的基本关系,考查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以及线面角和几何体体积的计算,考查识图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满分12分. (Ⅰ)证明:在ABC ∆中,因为45ABC ∠=°,BC =4,AB = 所以2222cos 458AC AB BC AB BC =+-⋅⋅=,因此AC =. 故222BC AC AB =+,所以090BAC ∠=.又PA ⊥平面ABCDE ,AB //CD ,所以,CD PA CD AC ⊥⊥.又P A ,AC ⊂平面P AC ,且P A ∩AC =A ,所以CD ⊥平面P AC ,又CD ⊂平面PCD , 所以平面PCD ⊥平面P AC . (Ⅱ)解法一: 因为APB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A AB ==4PB ==.又AB //CD ,所以点B 到平面PCD 的距离等于点A 到平面PCD 的距离. 由于CD ⊥平面P AC ,在Rt PAC ∆中,PA AC ==PC =4.故PC 边上的高为2,此即为点A 到平面PCD 的距离,所以B 到平面PCD 的距离为 2.h =设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为θ,则21sin 42h PB θ===, EDBAP又[,0]2πθ∈,所以.6πθ=解法二:由(Ⅰ)知AB ,AC ,AP 两两相互垂直,分别以AB ,AC ,AP 为x 轴,z 轴建立如图. 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于PAB ∆是等腰三角形,所以PA AB ==又AC =,因此(0,0,0),A B C P 因为AC //DE ,CD AC ⊥, 所以四边形ACDE 是直角梯形,因为02,45,//AE ABC AE BC =∠=.所以0135BAE ∠=,因此045CAE ∠=,故0sin 4522CD AE =⋅=⨯= 所以(D .因此(0,(CP CD =-=.设(,,)m x y z =是平面PCD 的一个法向量,则0,0m CP m CD ⋅=⋅=,解得0,x y z ==,取1,(0,1,1)y m ==得.又(BP =-,设θ表示向量BP 与平面PCD 的法向量m 所成的角,则1cos 2||||m BP m BP θ⋅==,所以3πθ=,因此直线PB 与平面PCD 所成的角为.6π (Ⅲ)因为AC //ED ,CD AC ⊥,所以四边形ACDE 是直角梯形.因为02,45,//AE ABC AE BC =∠=, 所以0135BAE ∠=, 因此045CAE ∠=.故0sin 4522CD AE =⋅=⨯= 0cos 4522ED AC AE =-⋅=⨯=所以 3.2ACDE S +==四边形 又PA ⊥平面ABCDE ,所以133P CDE V -=⨯⨯=15.(2010福建理数)如图,圆柱OO 1内有一个三棱柱ABC -A 1B 1C 1,三棱柱的底面为圆柱底面的内接三角形,且AB 是圆O 的直径.(Ⅰ)证明:平面A 1ACC 1⊥平面B 1BCC 1;(Ⅱ)设AB =AA 1.在圆柱OO 1内随机选取一点,记该点取自于三棱柱ABC -A 1B 1C 1内的概率为P .(i )当点C 在圆周上运动时,求P 的最大值;(ii )记平面A 1ACC 1与平面B 1OC 所成的角为θ(0°<θ≤90°).当P 取最大值时,求cos θ的值.15.本小题主要考查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以及几何体的体积几何概型等基础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必然与或然思想.满分13分.解法一 :(I )⊥A A 1 平面ABC ,⊂BC 平面ABC ,BC A A ⊥∴1.AB 是圆O 的直径, AC BC ⊥∴.又A A A AC =1 , ⊥∴BC 平面11ACC A ,而⊂BC 平面11BCC B ,所以平面11ACC A ⊥平面11BCC B .(II )(i )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则r AA AB 21==,故三棱柱111_C B A ABC 的体积r AC V ⋅⋅=⋅⋅=BC AC 2r BC 211. 又22224r AB BC AC ==+ , 22222r BC AC BC AC =+≤⋅∴. 当且仅当r BC AC 2==时等号成立.从而,312r V ≤. 而圆柱的体积3222r r r V ππ=⋅=,故ππ1223321=≤=r r V V p ,当且仅当r BC AC 2==,即AB OC ⊥时等号成立.所以,p 的最大值等于π1.(ii )由(i )可知p 取最大值时,AB OC ⊥.于是以O 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xyz O -(如图).则)0,0,(r C ,)0,,0(r B ,)2,,0(1r r B .⊥BC 平面11ACC A ,)0,,(r r BC -=∴→是平面11ACC A 的一个法向量.设平面OC B 1的法向量),,(z y x n =→.由⎪⎩⎪⎨⎧⊥⊥→→→→1OB n OC n ,得⎩⎨⎧=+=020rz ry rx ,解得⎩⎨⎧-==z y x 20. 取1=z ,得平面OC B 1的一个法向量为)1,2,0(-=n .900≤<θ,解法二:(I )同解法一(II )(i )设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 ,则r AA AB 21==,故三棱柱111_C B A ABC 的体积r AC V ⋅⋅=⋅⋅=BC AC 2r BC 211 设)900( <<=∠ααBAC ,则ααcos 2cos r AB AC ==,αsin 2r BC =,由于22222sin 2cos sin 4r r r BC AC ≤==⋅ααα,当且仅当12sin =α即 45=α时等号成立,故312r V ≤. 而圆柱的体积3222r r r V ππ=⋅=,故ππ1223321=≤=r r V V p ,当且仅当12sin =α即 45=α时等号成立.所以,p 的最大值等于π1.(ii )同解法一.解法三:(I )同解法一.(II )(i )设圆柱的底面半径r ,则r AA AB 21==,故圆柱的体积3222r r r V ππ=⋅=. 因为VV p 1=,所以当1V 取得最大值时,p 取得最大值. 又因为点C 在圆周上运动,所以当AB OC ⊥时,ABC ∆的面积最大.进而,三棱柱111_C B A ABC 的体积最大,且其最大值为322221r r r r =⋅⋅⋅.故p 的最大值等于π1. (ii )同解法一.。

高中数学 立体几何 2.(第二次修订版)八个有趣模型——搞定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教师版)

高中数学 立体几何  2.(第二次修订版)八个有趣模型——搞定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教师版)

八个有趣模型——搞定空间几何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当讲到付雨楼老师于2018年1月14日总第539期微文章,我如获至宝.为有了教学的实施,我以付老师的文章主基石、框架,增加了我个人的理解及例题,形成此文,仍用文原名,与各位同行分享.不当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一、有关定义1.球的定义: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轨迹)叫球面,简称球.2.外接球的定义:若一个多面体的各个顶点都在一个球的球面上,则称这个多面体是这个球的内接多面体,这个球是这个多面体的外接球.3.内切球的定义:若一个多面体的各面都与一个球的球面相切,则称这个多面体是这个球的外切多面体,这个球是这个多面体的内切球.二、外接球的有关知识与方法1.性质:性质1:过球心的平面截球面所得圆是大圆,大圆的半径与球的半径相等;性质2:经过小圆的直径与小圆面垂直的平面必过球心,该平面截球所得圆是大圆;性质3:过球心与小圆圆心的直线垂直于小圆所在的平面(类比:圆的垂径定理);性质4:球心在大圆面和小圆面上的射影是相应圆的圆心;性质5:在同一球中,过两相交圆的圆心垂直于相应的圆面的直线相交,交点是球心(类比:在同圆中,两相交弦的中垂线交点是圆心).初图1初图22.结论:结论1:长方体的外接球的球心在体对角线的交点处,即长方体的体对角线的中点是球心;结论2:若由长方体切得的多面体的所有顶点是原长方体的顶点,则所得多面体与原长方体的外接球相同;结论3:长方体的外接球直径就是面对角线及与此面垂直的棱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圆心,换言之,就是:底面的一条对角线与一条高(棱)构成的直角三角形的外接圆是大圆;结论4:圆柱体的外接球球心在上下两底面圆的圆心连一段中点处;结论5:圆柱体轴截面矩形的外接圆是大圆,该矩形的对角线(外接圆直径)是球的直径;结论6:直棱柱的外接球与该棱柱外接圆柱体有相同的外接球;结论7:圆锥体的外接球球心在圆锥的高所在的直线上;结论8:圆锥体轴截面等腰三角形的外接圆是大圆,该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是球的直径;结论9:侧棱相等的棱锥的外接球与该棱锥外接圆锥有相同的外接球.3.终极利器:勾股定理、正定理及余弦定理(解三角形求线段长度);三、内切球的有关知识与方法1.若球与平面相切,则切点与球心连线与切面垂直.(与直线切圆的结论有一致性).2.内切球球心到多面体各面的距离均相等,外接球球心到多面体各顶点的距离均相等.(类比:与多边形的内切圆).3.正多面体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的球心重合.4.正棱锥的内切球和外接球球心都在高线上,但不一定重合.5.基本方法:(1)构造三角形利用相似比和勾股定理;(2)体积分割是求内切球半径的通用做法(等体积法). 四、与台体相关的,此略. 五、八大模型第一讲 柱体背景的模型类型一、墙角模型(三条棱两两垂直,不找球心的位置即可求出球半径)图1-1图1-2图1-3图1-4方法:找三条两两垂直的线段,直接用公式2222)2(c b a R ++=,即2222c b a R ++=,求出R 例1 (1)已知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的正四棱柱的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C ) A .π16 B .π20 C .π24 D .π32 解: 162==h a V ,2=a ,24164442222=++=++=h a a R ,π24=S ,选C ;(2)若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垂直,且侧棱长均为3,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π9 解:933342=++=R ,ππ942==R S ;(3)在正三棱锥S ABC -中,M N 、分别是棱SC BC 、的中点,且MN AM ⊥,若侧棱SA =,则正三棱锥ABC S -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π36 解:引理:正三棱锥的对棱互相垂直.证明如下:如图(3)-1, 取BC AB ,的中点E D ,,连接CD AE ,,CD AE ,交于H ,连接SH , 则H 是底面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SH 平面ABC ,∴AB SH ⊥,ΘBC AC =,BD AD =,∴AB CD ⊥,∴⊥AB 平面SCD , ∴SC AB ⊥,同理:SA BC ⊥,SB AC ⊥,即正三棱锥的对棱互垂直,本题图如图(3)-2, ΘMN AM ⊥,MN SB //,∴SB AM ⊥,ΘSB AC ⊥,∴⊥SB 平面SAC , ∴SA SB ⊥,SC SB ⊥,ΘSA SB ⊥,SA BC ⊥, ∴⊥SA 平面SBC ,∴SC SA ⊥,故三棱锥ABC S -的三棱条侧棱两两互相垂直,(3)题-1(引理)AC(3)题-2(解答图)AC∴36)32()32()32()2(2222=++=R ,即3642=R ,∴正三棱锥ABC S -外接球的表面积是π36. (4)在四面体S ABC -中,ABC SA 平面⊥,,1,2,120====∠︒AB AC SA BAC 则该四面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D )π11.A π7.B π310.C π340.D 解:在ABC ∆中,7120cos 2222=⋅⋅-+=οBC AB AB AC BC ,7=BC ,ABC ∆的外接球直径为372237sin 2==∠=BAC BC r ,∴3404)372()2()2(2222=+=+=SA r R ,340π=S ,选D (5)如果三棱锥的三个侧面两两垂直,它们的面积分别为6、4、3,那么它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解:由已知得三条侧棱两两垂直,设三条侧棱长分别为c b a ,,(+∈R c b a ,,),则⎪⎩⎪⎨⎧===6812ac bc ab ,∴24=abc ,∴3=a ,4=b ,2=c ,29)2(2222=++=c b a R ,ππ2942==R S , (6)已知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三视图是腰长为1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边长为1的正方形,则该几何体外接球的体积为解:3)2(2222=++=c b a R ,432=R ,23=Rπππ2383334343=⋅==R V 球,类型二、对棱相等模型(补形为长方体) 题设:三棱锥(即四面体)中,已知三组对棱分别相等,求外接球半径(CD AB =,BC AD =,BD AC =) 第一步:画出一个长方体,标出三组互为异面直线的对棱; 第二步:设出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为c b a ,,,x BC AD ==,y CD AB ==,z BD AC ==,列方程组,⎪⎩⎪⎨⎧=+=+=+222222222z a c y c b x b a ⇒2)2(2222222z y x c b a R ++=++=, (6)题图(6)题直观图P图2-1补充:图2-1中,abc abc abc V BCD A 31461=⨯-=-. 第三步:根据墙角模型,22222222z y x c b a R ++=++=,82222z y x R ++=,8222z y x R ++=,求出R .思考:如何求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体积,如何求其外接球体积?例2(1)如下图所示三棱锥A BCD -,其中5,6,7,AB CD AC BD AD BC ======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解:对棱相等,补形为长方体,如图2-1,设长宽高分别为c b a ,,,110493625)(2222=++=++c b a ,55222=++c b a ,5542=R ,π55=S(1)题图B(2)在三棱锥BCD A -中,2==CD AB ,3==BC AD ,4==BD AC ,则三棱锥BCD A -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π229 解:如图2-1,设补形为长方体,三个长度为三对面的对角线长,设长宽高分别为c b a ,,,则922=+b a ,422=+c b ,1622=+a c ∴291649)(2222=++=++c b a ,291649)(2222=++=++c b a ,229222=++c b a ,22942=R ,π229=S (3)正四面体的各条棱长都为2,则该正面体外接球的体积为 (3)解答题解:正四面体对棱相等的模式,放入正方体中,32=R ,23=R ,ππ2383334=⋅=V (4)棱长为2的正四面体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若过该球球心的一个截面如下图,则图中三角形(正四面体的截面)的面积是 .(4)题解答图(4)题解:如解答图,将正四面体放入正方体中,截面为1PCO ∆,面积是2.类型三、汉堡模型(直棱柱的外接球、圆柱的外接球)图3-1图3-2 图3-3题设:如图3-1,图3-2,图3-3,直三棱柱内接于球(同时直棱柱也内接于圆柱,棱柱的上下底面可以是任意三角形)第一步:确定球心O 的位置,1O 是ABC ∆的外心,则⊥1OO 平面ABC ; 第二步:算出小圆1O 的半径r AO =1,h AA OO 212111==(h AA =1也是圆柱的高); 第三步:勾股定理:21212O O A O OA +=⇒222)2(r hR +=⇒22)2(hr R +=,解出R例3(1)一个正六棱柱的底面上正六边形,其侧棱垂直于底面,已知该六棱柱的顶点都在同一个球面上,且该六棱柱的体积为89,底面周长为3,则这个球的体积为 解:设正六边形边长为a ,正六棱柱的高为h ,底面外接圆的半径为r ,则21=a ,正六棱柱的底面积为833)21(4362=⋅⋅=S ,89833===h Sh V 柱,∴3=h ,4)3(14222=+=R 也可1)21()23(222=+=R ),1=R ,球的体积为34π=球V ; (2)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的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12AB AC AA ===,120BAC ∠=︒,则此球的表面积等于 . 解:32=BC ,4120sin 322==οr ,2=r ,5=R ,π20=S ; (3)已知EAB ∆所在的平面与矩形ABCD 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60,2,3AEB AD EB EA ,则多面体ABCD E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π16 解:折叠型,法一:EAB ∆的外接圆半径为31=r ,11=OO ,231=+=R ;法二:231=M O ,21322==D O r ,4413432=+=R ,2=R ,π16=表S ; 法三:补形为直三棱柱,可改变直三棱柱的放置方式为立式,算法可同上,略.换一种方式,通过算圆柱的轴截面的对角线长来求球的直径:162)32()2(222=+=R ,π16=表S ;(4)在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中,4,3,6,41====AA A AC AB π,则直三棱柱111C B A ABC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π3160解:法一:282164236162=⋅⋅⋅-+=BC ,72=BC ,37423722==r ,372=r , 3404328)2(2122=+=+=AA r R ,π3160=表S ;法二:求圆柱的轴截面的对角线长得球直径,此略.第二讲 锥体背景的模型类型四、切瓜模型(两个大小圆面互相垂直且交于小圆直径——正弦定理求大圆直径是通法)图4-1图4-2图4-3图4-41.如图4-1,平面⊥PAC 平面ABC ,且BC AB ⊥(即AC 为小圆的直径),且P 的射影是ABC ∆的外心⇔三棱锥ABC P -的三条侧棱相等⇔三棱ABC P -的底面ABC ∆在圆锥的底上,顶点P 点也是圆锥的顶点. 解题步骤:第一步:确定球心O 的位置,取ABC ∆的外心1O ,则1,,O O P 三点共线;第二步:先算出小圆1O 的半径r AO =1,再算出棱锥的高h PO =1(也是圆锥的高);(3)题第三步:勾股定理:21212O O A O OA +=⇒222)(r R h R +-=,解出R ;事实上,ACP ∆的外接圆就是大圆,直接用正弦定理也可求解出R .2.如图4-2,平面⊥PAC 平面ABC ,且BC AB ⊥(即AC 为小圆的直径),且AC PA ⊥,则 利用勾股定理求三棱锥的外接球半径:①222)2()2(r PA R +=⇔22)2(2r PA R +=;②2122OO r R +=⇔212OO r R +=3.如图4-3,平面⊥PAC 平面ABC ,且BC AB ⊥(即AC 为小圆的直径) 21212O O C O OC +=⇔2122O O r R +=⇔2122O O R AC -=4.题设:如图4-4,平面⊥PAC 平面ABC ,且BC AB ⊥(即AC 为小圆的直径)第一步:易知球心O 必是PAC ∆的外心,即PAC ∆的外接圆是大圆,先求出小圆的直径r AC 2=; 第二步:在PAC ∆中,可根据正弦定理R CcB b A a 2sin sin sin ===,求出R . 例4 (1)正四棱锥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若该棱锥的高为1,底面边长为3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 解:法一:由正弦定理(用大圆求外接球直径);法二:找球心联合勾股定理,72=R ,ππ4942==R S ;(2)正四棱锥ABCD S -的底面边长和各侧棱长都为2,各顶点都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体积为 解:方法一:找球心的位置,易知1=r ,1=h ,r h =,故球心在正方形的中心ABCD 处,1=R ,34π=V 方法二:大圆是轴截面所的外接圆,即大圆是SAC ∆的外接圆,此处特殊,SAC Rt ∆的斜边是球半径,22=R ,1=R ,34π=V . (3)一个正三棱锥的四个顶点都在半径为1的球面上,其中底面的三个顶点在该球的一个大圆上,则该正三棱锥的体积是( ) A .433 B .33 C .43 D .123解:高1==R h ,底面外接圆的半径为1=R ,直径为22=R ,设底面边长为a ,则260sin 2==οaR ,3=a ,433432==a S ,三棱锥的体积为4331==Sh V ; (4)在三棱锥ABC P -中,3===PC PB PA ,侧棱PA 与底面ABC 所成的角为ο60,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体积为( ) A .π B.3π C. 4π D.43π 解:选D ,由线面角的知识,得ABC ∆的顶点C B A ,,在以23=r 为半径的圆上,在圆锥中求解,1=R ; (5)已知三棱锥S ABC -的所有顶点都在球O 的求面上,ABC ∆是边长为1的正三角形,SC 为球O 的直径,且2SC =,则此棱锥的体积为( )AA.6 BC.3 D.2解:36)33(12221=-=-=r R OO ,362=h ,62362433131=⋅⋅==Sh V 球 类型五、垂面模型(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1.题设:如图5,⊥PA 平面ABC ,求外接球半径.解题步骤:第一步:将ABC ∆画在小圆面上,A 为小圆直径的一个端点,作小圆的直径AD ,连接PD ,则PD 必过球心O ; 第二步:1O 为ABC ∆的外心,所以⊥1OO 平面ABC ,算出小圆1O 的半径r D O =1(三角形的外接圆直径算法:利用正弦定理,得r C c B b A a 2sin sin sin ===),PA OO 211=; 第三步:利用勾股定理求三棱锥的外接球半径:①222)2()2(r PA R +=⇔22)2(2r PA R +=;②2122OO r R +=⇔212OO r R +=.2.题设:如图5-1至5-8这七个图形,P 的射影是ABC ∆的外心⇔三棱锥ABC P -的 三条侧棱相等⇔三棱锥ABC P -的底面ABC ∆在圆锥的底上,顶点P 点也是圆锥的 顶点.图5-1图5-2图5-3图5-4图5-6图5-7图5-8解题步骤:第一步:确定球心O 的位置,取ABC ∆的外心1O ,则1,,O O P 三点共线;第二步:先算出小圆1O 的半径r AO =1,再算出棱锥的高h PO =1(也是圆锥的高); 第三步:勾股定理:21212O O A O OA +=⇒222)(r R h R +-=,解出R 方法二:小圆直径参与构造大圆,用正弦定理求大圆直径得球的直径. 例5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C A .π3 B .π2 C .316πD .以上都不对解:选C , 法一:(勾股定理)利用球心的位置求球半径,球心在圆锥的高线上,221)3(R R =+-,32=R ,ππ31642==R S ;法二:(大圆法求外接球直径)如图,球心在圆锥的高线上,故圆锥的轴截面三角形PMN 的外接圆是大圆,于是3460sin 22==οR ,下略;第三讲 二面角背景的模型类型六、折叠模型题设:两个全等三角形或等腰三角形拼在一起,或菱形折叠(如图6)俯视图侧视图正视图解答图图6第一步:先画出如图6所示的图形,将BCD ∆画在小圆上,找出BCD ∆和BD A '∆的外心1H 和2H ; 第二步:过1H 和2H 分别作平面BCD 和平面BD A '的垂线,两垂线的交点即为球心O ,连接OC OE ,; 第三步:解1OEH ∆,算出1OH ,在1OCH Rt ∆中,勾股定理:22121OC CH OH =+ 注:易知21,,,H E H O 四点共面且四点共圆,证略.例6(1)三棱锥ABC P -中,平面⊥PAC 平面ABC ,△PAC 和△ABC 均为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则三棱锥ABC P -外接球的半径为 . 解:如图,3460sin 22221===οr r ,3221==r r ,312=H O , 35343121222=+=+=r H O R ,315=R ; 法二:312=H O ,311=H O ,1=AH , 352121222=++==O O H O AH AO R ,315=R ; (2)在直角梯形ABCD 中,CD AB //,ο90=∠A ,ο45=∠C ,1==AD AB ,沿对角线BD 折成四面体BCD A -',使平面⊥'BD A 平面BCD ,若四面体BCD A -'的顶点在同一个球面上,则该项球的表面积为 π4(2)题-2(2)题-1→A(3)题解:如图,易知球心在BC 的中点处,π4=表S ;(1)题(3)在四面体ABC S -中,BC AB ⊥,2==BC AB ,二面角B AC S --的余弦值为33-,则四面体ABC S -的外接球表面积为 π6 解:如图,法一:33)2cos(cos 211-=+∠=∠πO OO B SO , 33sin 21=∠O OO ,36cos 21=∠O OO , 22cos 21211=∠=O OO O O OO ,232112=+=R ,ππ642==R S ; 法二:延长1BO 到D 使111r BO DO ==,由余弦定理得6=SB ,2=SD ,大圆直径为62==SB R ;(4)在边长为32的菱形ABCD 中,ο60=∠BAD ,沿对角线BD 折成二面角C BD A --为ο120的四面体ABCD ,则此四面体的外接球表面积为 π28解:如图,取BD 的中点M ,ABD ∆和CBD ∆的外接圆半径为221==r r ,ABD ∆和CBD ∆的外心21,O O 到弦BD 的距离(弦心距)为121==d d , 法一:四边形21MO OO 的外接圆直径2=OM ,7=R ,π28=S ;法二:31=OO ,7=R ;法三:作出CBD ∆的外接圆直径CE ,则3==CM AM , 4=CE ,1=ME ,7=AE ,33=AC ,72147227167cos -=⋅⋅-+=∠AEC ,7233sin =∠AEC ,72723333sin 2==∠=AEC AC R ,7=R ;(5)在四棱锥ABCD 中,ο120=∠BDA ,ο150=∠BDC ,2==BD AD ,3=CD ,二面角CBD A --(4)题图的平面角的大小为ο120,则此四面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解:如图,过两小圆圆心作相应小圆所在平面的垂线确定球心,→抽象化(5)题解答图-2(5)题解答图-11B32=AB ,22=r ,弦心距32=M O ,13=BC ,131=r ,弦心距321=M O , ∴2121=O O ,72120sin 21==οO O OM , 法一:∴292222=+==OM MD OD R ,29=R ,∴329116π=球V ; 法二:2522222=-=M O OM OO ,∴29222222=+==OO r OD R ,29=R ,∴329116π=球V . 类型七、两直角三角形拼接在一起(斜边相同,也可看作矩形沿对角线折起所得三棱锥)模型图7题设:如图7,ο90=∠=∠ACB APB ,求三棱锥ABC P -外接球半径(分析:取公共的斜边的中点O ,连接OC OP ,,则AB OP OC OB OA 21====,∴O 为三棱锥ABC P -外接球球心,然后在OCP 中求出半径),当看作矩形沿对角线折起所得三棱锥时与折起成的二面角大小无关,只要不是平角球半径都为定值.例7(1)在矩形ABCD 中,4=AB ,3=BC ,沿AC 将矩形ABCD 折成一个直二面角D AC B --,则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A .π12125 B .π9125 C .π6125 D .π3125解:(1)52==AC R ,25=R ,6125812534343πππ=⋅==R V ,选C(2)在矩形ABCD 中,2=AB ,3=BC ,沿BD 将矩形ABCD 折叠,连接AC ,所得三棱锥BCDA -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解:BD 的中点是球心O ,132==BD R ,ππ1342==R S .第四讲 多面体的内切球问题模型类型八、锥体的内切球问题1.题设:如图8-1,三棱锥ABC P -上正三棱锥,求其内切球的半径. 第一步:先现出内切球的截面图,H E ,分别是两个三角形的外心;第二步:求BD DH 31=,r PH PO -=,PD 是侧面ABP ∆的高; 第三步:由POE ∆相似于PDH ∆,建立等式:PDPODH OE =,解出r 2.题设:如图8-2,四棱锥ABC P -是正四棱锥,求其内切球的半径第一步:先现出内切球的截面图,H O P ,,三点共线;第二步:求BC FH 21=,r PH PO -=,PF 是侧面PCD ∆的高;第三步:由POG ∆相似于PFH ∆,建立等式:PFPOHF OG =,解出3.题设:三棱锥ABC P -是任意三棱锥,求其的内切球半径方法:等体积法,即内切球球心与四个面构成的四个三棱锥的体积之和相等 第一步:先画出四个表面的面积和整个锥体体积;第二步:设内切球的半径为r ,建立等式:PBC O PAC O PAB O ABC O ABC P V V V V V -----+++=⇒r S S S S r S r S r S r S V PBC PAC PAB ABC PBC PAC PAB ABC ABC P ⋅+++=⋅+⋅+⋅+⋅=∆∆∆∆-)(3131313131第三步:解出PBCO PAC O PAB O ABC O ABCP S S S S V r -----+++=3例8 (1)棱长为a 的正四面体的内切球表面积是 62a π,解:设正四面体内切球的半径为r ,将正四面体放入棱长为2a的正方体中(即补形为正方体),如图,则 2622313133aa V V ABC P =⋅==-正方体,又Θr a r a Sr V ABC P 223343314314=⋅⋅⋅=⋅=-, ∴263332a r a =,62a r =,∴内切球的表面积为(1)题D图8-1A图8-26422a r S ππ==表(注:还有别的方法,此略)(2)正四棱锥ABCD S -的底面边长为2,侧棱长为37解:如图,正四棱锥ABCD S -的高7=h ,正四棱锥ABCD S -的体积为374=-ABCD S V 侧面斜高221=h ,正四棱锥ABCD S -的表面积为284+=表S ,正四棱锥ABCD S -的体积为r r S V ABCDS ⋅+==-328431表, ∴3743284=⋅+r , 771427)122(7221728474-=-=+=+=r (3)三棱锥ABC P -中,底面ABC ∆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PA 底面ABC ,2=PA ,则32解:如图,3=∆ABC S ,2==∆∆ACP ABP S S ,7=∆BCP S ,743++=表S ,三棱锥ABC P -的体积为332=-ABCP V , 另一表达体积的方式是r r S V ABC P ⋅++==-347331表, ∴3323473=⋅++r ,∴47332++=r习题: 1.若三棱锥ABC S -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2=SA ,4==SC SB ,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半径为( ) A.3 B.6 C.36 D.9 解:【A 】616164)2(2=++=R ,3=R【三棱锥有一侧棱垂直于底面,且底面是直角三角形】【共两种】2. 三棱锥ABC S -中,侧棱⊥SA 平面ABC ,底面ABC 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32=SA,则该三(2)题(3)题B棱锥的外接球体积等于 . 332π解:260sin 32==οr ,16124)2(2=+=R ,42=R ,2=R ,外接球体积332834ππ=⋅ 【外心法(加中垂线)找球心;正弦定理求球小圆半径】3.正三棱锥ABC S -中,底面ABC 是边长为3的正三角形,侧棱长为2,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体积等于 .解:ABC ∆外接圆的半径为 ,三棱锥ABC S -的直径为3460sin 22==οR ,外接球半径32=R , 或1)3(22+-=R R ,32=R ,外接球体积2733233834343πππ=⋅==R V , 4.三棱锥ABC P -中,平面⊥PAC 平面ABC ,△PAC 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BC AB ⊥,则三棱锥ABC P -外接球的半径为 .解:PAC ∆的外接圆是大圆,3460sin 22==οR ,32=R , 5. 三棱锥ABC P -中,平面⊥PAC 平面ABC ,2=AC ,3==PC PA ,BC AB ⊥,则三棱锥ABC P -外接球的半径为 .解:973324992cos 222=⋅⋅-+=⋅-+=∠PC PA AC PC PA P ,81216)97(1sin 22⋅=-=∠P ,924sin =∠P ,42922992422===R ,829=R 6. 三棱锥ABC P -中,平面⊥PAC 平面ABC ,2=AC ,PC PA ⊥,BC AB ⊥,则三棱锥ABCP -外接球的半径为 .解:AC 是公共的斜边,AC 的中点是球心O ,球半径为1=R。

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之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精练)(必修第二册)(教师版含解析)

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之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精练)(必修第二册)(教师版含解析)

8.2 立体图形的直观图(精练)【题组一平面图形的直观图】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用斜二测画法画出下列水平放置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观图;(1)直角边横向;(2)斜边横向.【答案】见解析.【解析】(1)直角边横向如图①②.(2)斜边横向如图③2.(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用斜二测画法画出下列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尺寸自定).(1)矩形;(2)平行四边形;(3)正三角形;(4)正五边形【答案】见解析【解析】(1)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可得:(2)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可得:(3)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可得:(4)根据斜二测画法的规则,可得:3.(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正六边形的直观图.【答案】见解析【解析】画法:(1)如图(1),在正六边形ABCDEF中,取AD所在直线为x轴,AD的垂直平分线MN为y轴,两轴相交于点O.在图(2)中,画相应的x'轴与y'轴,两轴相交于点'O,使'45x O y''︒∠=.(2)在图(2)中,以O'为中点,在x轴上取A D AD''=,在'y轴上取12M N MN''=以点'N为中点,画B C''平行于x'轴,并且等于BC;再以'M为中点,画F E''平行于x'轴,并且等于FE.(3)连接',,,A B C D D E F A''''''',并擦去辅助线'x轴和'y轴,便获得正六边形ABCDEF水平放置的直观图'A B C D E F'''''图(3).4.(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所示是由正方形ABCD和正三角形CDE所构成的平面图形,请画出其水平放置的直观图.【答案】作图见解析【解析】(1)以AB所在直线为轴,AB的中垂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①所示),再建立坐标系x O y''',使两坐标轴的夹角为45︒(如图②所示).(2)以O'为中点,在x'轴上截取A B AB''=;分别过A',B'作y'轴的平行线,截取12A E AE='',12B C BC=''.在y'轴上截取12O D OD=''.(3)连接E D'',E C'',C D'',得到平面图形A B C D E'''''.(4)去掉辅助线,就得到所求的直观图(如图③所示)5.(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文))用斜二测画法画出图中水平放置的四边形OABC的直观图.【答案】见解析【解析】画法:(1)画x'轴,y'轴,使45x o y'''∠=︒;(2)在o x''轴上取D B''、,使3,O D O B OB''''==,在o y''轴上取C',使12O C OC''=;在o x''轴下方过D作D A''平行于o y'',使1D A''=;(3) 连线,连接O A A B B C''''''、、,所得四边形即为水平放置的四边形OABC的直观图.如图【题组二空间几何体的直观图】1.画出底面是正方形,侧棱均相等的四棱锥的直观图并说明画法.【答案】答案见解析.【解析】(1)画轴:画Ox轴、Oy轴、Oz轴,45xOy∠=(或135),90xOz∠=,如左图;(2)画底面:以O为中心,在xOy平面内,画出正方形水平放置的直观图ABCD;(3)画顶点:在Oz轴上截取OP,使OP的长度是原四棱锥的高;(4)成图:顺次连接PA、PB、PC、PD,并擦去辅助线,将被遮挡的部分改为虚线,得四棱锥的直观图,如下图.2.若给定长,宽,高分别为4cm,3cm,2cm的长方体ABCD A B C D''''-,如何用斜二测画法画出该长方体的直观图?【答案】见解析【解析】(1)画轴.如图(1),画x轴、y轴、z轴,三轴相交于点O,使45xOy∠=︒,90xOz∠=︒.(2)画底面.以点O为中点,在x轴上取线段MN,使4cmMN=;以点O为中点,在y轴上取线段PQ,使 1.5cmPQ=.分别过点M和N作y轴的平行线,过点P和Q作x轴的平行线,设它们的交点分别为A,B,C,D,则平面ABCD就是长方体的底面,如图(1).(3)画侧棱.过A,B,C,D各点分别作z轴的平行线,并在这些平行线上分别截取2cm长的线段AA',BB',CC', DD',如图(1).(4)成图.顺次连接A',B',C',D',并加以整理(去掉辅助线,将被遮挡的部分改为虚线),就得到了长方体的直观图,如图(2).3.(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已知一棱柱的底面是边长为3cm的正方形,各侧面都是矩形,且侧棱长为4 cm,试用斜二测画法画出此棱柱的直观图.【答案】见解析【解析】(1)画轴.画出x轴、y轴z轴,三轴相交于点O,使45xOy∠=︒,90xOz∠=︒.(2)画底面.以点O为中点,在x轴上画3MN cm=,在y轴上画32PQ cm=,分别过点M,N作y轴的平行线,过点P,Q作x轴的平行线,设它们的交点分别为A,B,C,D,则四边形ABCD就是该棱柱的底面.(3)画侧棱.过点A,B,C,D分别作z轴的平行线,并在这些平行线上分别截取4cm长的线段AA',BB',CC',DD',如图①所示.(4)成图.连接A B'',B C'',C D'',D A'',并加以整理(去掉辅助线,将被遮挡的部分改为虚线),就得到该棱柱的直观图,如图②所示.4.(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画出一个上、下底面边长分别为1,2,高为2的正三棱台的直观图.【答案】见解析【解析】①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画x轴、y轴、z轴相交于点O.使x轴与y轴的夹角为45°,y轴与z轴的夹角为90°,②底面在y轴上取线段OD取36OD=,且以D为中点,作平行于x轴的线段AB,使2AB=,在y轴上取线段OC,使33OC=.连接,BC CA,则ABC为正三棱台的下底面的直观图.③画上底面在z轴上取OO',使2OO'=,过点O'作//O x Ox'',//O y Oy'',建立坐标系x O y'''.在x O y'''中,类似步骤②的画法得上底面的直观图A B C'''.④连线成图连接AA',BB',CC',去掉辅助线,将被遮住的部分画成虚线,则三棱台ABC A B C'''-即为要求画的正三棱台的直观图.5.(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画出底面是正方形,高与底面边长相等且侧棱均相等的四棱锥的直观图.【答案】见解析【解析】(1)建系:先画x 轴、y 轴、z 轴,其交点为O ,使45xOy ∠=︒,90xOz ∠=︒. (2)画底面.以O 为中心,在xOy 平面内,画出正方形水平放置的直观图ABCD ,如图.(3)画顶点.在Oz 上截取OP ,使OP AB =.(4)成图.连接PA ,PB ,PC ,PD ,并擦去辅助线,将被遮挡的部分改为虚线,得四棱锥的直观图,如图.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已知一个圆锥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旋转形成,画出这个圆锥的直观图.【答案】见解析.【解析】圆锥直观图如下:⇒7.(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一个简单组合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是一个圆柱,上部是一个半球,并且半球的球心就是圆柱的上底面圆心,画出这个组合体的直观图. 【答案】见解析【解析】如图所示,先画出圆柱的上下底面,再在圆柱和球共同的轴线上确定球的半径,最后画出圆柱和半球,并标注相关字母,就得到组合体的直观图.8.(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如图为一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按图中虚线将它折叠起来,画出它的直观图.【答案】见解析【解析】由题设中所给的展开图可以得出,此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其底面是一个边长为2的正方形,垂直于底面的侧棱长为2,其直观图如图所示.【题组三直观图的面积周长】1.如图,ABC的斜二测直观图为等腰'''Rt A B C,其中''2A B=,则ABC∆的面积为( )A.2 B.4 C.22D.42【答案】D【解析】由题意,ABC的斜二测直观图为等腰Rt A B C''',45C A B︒'''∠=//C O yA''''∴,2A B''=222A C ABC B''''''∴=+22A C''∴=由已知直观图根据斜二测化法规则画出原平面图形,则2AB=,42AC=,且AC AB⊥112424222ABCS AB AC∆∴=⋅⋅=⨯⨯=∴原平面图形的面积是42故选:D.2.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BC的直观图,得到如图所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A B C'''.已知点O'是斜边B C''的中点,且1A O,则ABC的边BC边上的高为( )A.1 B.2 C.2D.22【答案】D【解析】∵直观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B C ''',90,1B A C A O,∴2A C,根据直观图中平行于y 轴的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ABC 的边BC 上的高222ACA C .故选D.3.如图,正方形O A B C ''''的边长为2cm ,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直观图,则原图形的周长是( )A .16cmB .12cmC .10cmD .18cm【答案】A【解析】将直观图还原为平面图形,如图所示.2OB O B ''==42,2OA O A ''==,所以222(42)6AB =+=,所以原图形的周长为16cm , 故选:A.4.已知用斜二测画法得到的某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是如图所示的等腰直角O B C ''',其中1O B ''=,则原平面图形中最大边长为( )A .2B .22C .3D .23【答案】D【解析】由斜坐标系中作A C B C''''⊥交x'轴于A'点,由1O B''=,O B C'''等腰直角三角形,2A C由斜二测法的纵半横不变,可将直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还原成原平面图形如下:∴222AC A C,1OA=,∴最长边2223BC AC AB=+=,故选:D5.如图,平行四边形O A B C''''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中4O A''=,2O C''=,30A O C'''∠=︒,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原图形是正方形B.原图形是非正方形的菱形C.原图形的面积是82D.原图形的面积是83【答案】C【解析】过C'作C'D//y'轴,交x'轴于D,将DC'绕D逆时针旋转45°,并伸长到原来的两倍,得到实际图中的点C,将C沿O'A'方向和长度平移得到B,得到水平放置时直观图还原为实际的平面图形,如下图所示:30A O C''∠=︒,∴90,4AOC OC∠≠≠,故原图并不是正方形,也不是菱形,故A,B均错误,又直观图的面积11242sin3042S=⋅⋅⋅⋅=,所以原图的面积12282S S==,故选:C.6.把四边形ABCD 按斜二测画法得到平行四边形''''A B C D (如图所示),其中''''2B O O C ==,''3O D =,则四边形ABCD 一定是一个( )A .菱形B .矩形C .正方形D .梯形【答案】A【解析】把平行四边形''''A B C D 还原回原图形,过程如下: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在x 轴上截取4BC =,且使O 为BC 的中点, 在y 轴上截取23OD =,过D 向左左x 轴的平行线段DA ,使4DA =, 连接AB ,CD ,可得平行四边形ABCD . ∵2OC =,23OD =,∴()222234CD =+=.∴平行四边形ABCD 为菱形. 故选:A .7.如图所示,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的等腰梯形,已知直观图OA B C '''的面积为4,则该平面图形的面积为( )A .2B .42C .82D .22【答案】C【解析】已知直观图OA B C'''的面积为4,所以原图的面积为22482⨯=,故选:C8.如图所示,正方形''''O A B C的边长为1cm,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原图形的周长是( )A.6cm B.8cm C.232cm+D.223cm+【答案】B【解析】先把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还原成原来的实际图形,如图:由斜二测画法得:'=1OA OA=,''=2=22OB O B,''=1BC BC=,2=1(22)3AB OC=+=,所以原图形周长为8.故选:B.9.如图,一个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画法的直观图是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O A B C'''',则原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分别为( )A.2a,224a B.8a,222aC.a,2a D.2a,22a【答案】B【解析】由直观图可得原图形,∴OA BC a==,22OB a=,90BOA∠=,∴3AB OC a==,原图形的周长为8a,∴22222S a a a=⋅=,故选:B9.如图所示,正方形O A B C''''的边长为1cm,它是水平放置的一个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则原图形的面积是( )A.21 cm B.22 2 cmC .23 2 cmD .22cm 4【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由斜二测画法的规则知与x '轴平行的线段其长度不变, 正方形的对角线在y '轴上,可求得其长度为2,故在原平面图中其在y 轴上, 且其长度变为原来的2倍,长度为22, 所以原来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 其在横轴上的边长为1,高为22, 所以它的面积是21222 2 (cm )⨯=. 故选:B .10.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是一个底角为45︒,腰和上底长均为1的等腰梯形,则该平面图形的面积等于( ). A .12+ B .22+C .1222+D .212+【答案】B【解析】如图,恢复后的原图形为一直角梯形,所以1(121)2222S=++⨯=+.故选:B.11.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O A B C是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OABC的直观图,则图形OABC的面积是( )A.24B.22C.2D.22【答案】D【解析】由直观图''''O A B C画出原图OABC,如图,因为''2O B=,所以22OB=,1OA=,则图形OABC的面积是22.故选:D12.已知边长为1的菱形ABCD中,3Aπ∠=,则用斜二测画法画出这个菱形的直观图的面积为( ) A.32B.34C.66D.68【答案】D【解析】菱形ABCD中,1AB=,3Aπ∠=,则菱形的面积为132211sin232ABDABCDS Sπ∆==⨯⨯⨯⨯=菱形;所以用斜二测画法画出这个菱形的直观图面积为36282222ABCDSS===菱形.故选D.13.已知正三角形ABC的边长为2,那么ΔABC的直观图△A1B1C1的面积为( )A.32B.12C.64D.34【答案】C【解析】如图所示,直观图△A1B1C1的高为11116sin45sin452sin60sin45224h C D CD===⨯⨯=,底边长为112A B AB==;所以△A1B1C1的面积为:1116622244S A B h=⋅=⨯⨯=.故选:C.14.如图是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斜二测直观图,则其原平面图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答案】4【解析】由斜二测画法可知原平面图形为两直角边分别为2,4的直角三角形.故面积为12442⨯⨯=.故答案为:4【题组四斜二测画法】1.(2020·全国高一单元测试)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正方形的直观图是正方形B.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C.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边形的几何体叫棱柱D.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叫棱台【答案】B【解析】选项A,正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故A错误;选项B,由斜二测画法规则知平行性不变,即平行四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故②正确;选项C,有两个面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的几何体叫棱柱,要注意棱柱的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互相平行,故C错误;选项D,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组成的几何体叫棱台,故D错误.故选:B.2.(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对其中的线段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来相交的仍相交B.原来垂直的仍垂直C.原来平行的仍平行D.原来共点的仍共点【答案】B【解析】根据斜二测画法作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的规则,与x轴平行的线段长度不变,与y轴平行的线段长度变为原来的一半,且倾斜45︒,故原来垂直线段不一定垂直了;故选:B.3.(2020·包头市第九中学高一期末)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平面图形直观图时,下列结论中正确的个数是( )①平行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平行;②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③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仍然相等;④正方形在直观图中仍然是正方形A.1 B.2 C.3 D.4【答案】A【解析】对于①,平行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仍然是平行线段,所以①正确;对于②,相等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不一定相等,如平行于x轴的线段,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变为原来的12,所以②错误;对于③,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不一定相等,如直角坐标系内两个相邻的直角,在斜二测画法内是45︒和135︒,所以③错误;对于④,正方形在直观图中不是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所以④错误;综上,正确的命题序号是①,共1个.故选:A .4.(2019·安徽合肥市·合肥一中高二月考(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用一个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B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C .通过圆台侧面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母线D .相等的角在直观图中对应的角仍相等【答案】C【解析】对A , 用一个平行于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称为棱台,所以A 错误; 对B , 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所以B 错误;对C ,根据母线的定义可知,正确;对D ,如等腰直角三角形,画出直观图后,不是等腰三角形,所以D 错误.故选:C . 5.(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用斜二测画法画水平放置的ABC 的直观图时,若在直角坐标系中A ∠的两边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则在直观图中A '∠等于( )A .45︒B .135︒C .90︒D .45︒或135︒【答案】D【解析】因为A ∠的两边分别平行于x 轴、y 轴,所以90A ︒∠=在直观图中,由斜二测画法知45x O y '''︒∠=或135x O y ︒''∠=',即45A ︒'∠=或135A ︒'∠=.故选:D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利用斜二测画法画直观图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两条相交直线的直观图是平行直线;②两条垂直直线的直观图仍然是垂直直线;③正方形的直观图是平行四边形;④梯形的直观图是梯形.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③ 【答案】B【解析】两条相交直线的直观图仍然是相交直线,故①错;两条垂直直线的直观图是两条相交但不垂直的直线,故②错;③④正确.故选:B。

拔高讲义——第八章立体几何之第2讲: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师版)

拔高讲义——第八章立体几何之第2讲: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教师版)

第2讲 空间点、线、面的位置关系最新考纲 1.理解空间直线、平面位置关系的定义,并了解有关的可以作为推理依据的公理和定理;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知 识 梳 理1.平面的公理与定理(1)公理1: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在此平面内. (2)公理2: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三个推论推论1: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2: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 推论3: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3)公理3: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 (4)公理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5)等角定理:空间中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对应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或互补. 2.空间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1)位置关系的分类⎩⎨⎧共面直线⎩⎨⎧平行相交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 (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定义:设a ,b 是两条异面直线,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 ②范围:⎝⎛⎥⎤0,π2.3.空间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1)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平行、在平面内三种情况.(2)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有平行、相交两种情况.诊断自测1.判断正误(在括号内打“√”或“×”)精彩PPT展示(1)圆心和圆上两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2)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α,β有一条公共直线a,就说平面α,β相交,并记作α∩β=a.(√)(3)两个平面α,β有一个公共点A,就说α,β相交于过A点的任意一条直线.(×)(4)已知a,b,c,d是四条直线,若a∥b,b∥c,c∥d,则a∥d.(√)(5)两条直线a,b没有公共点,则a与b是异面直线.(×)2.下列命题正确的个数为()①经过三点确定一个平面;②梯形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③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最多可以确定三个平面;④如果两个平面有三个公共点,则这两个平面重合A.0B.1C.2D.3解析经过不共线的三点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①不正确;两条平行线可以确定一个平面,∴②正确;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可以确定一个或三个平面,∴③正确;命题④中没有说明三个交点是否共线,∴④不正确.答案 C3.若直线l1和l2是异面直线,l1在平面α内,l2在平面β内,l是平面α与平面β的交线,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A.l与l1,l2都不相交B.l与l1,l2都相交C.l至多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D.l至少与l1,l2中的一条相交解析如图1,l1与l2是异面直线,l1与l平行,l2与l相交,故A,B不正确;如图2,l1与l2是异面直线,l1,l2都与l相交,故C不正确,选D.答案 D4.如图所示是正方体和正四面体,P,Q,R,S分别是所在棱的中点,则四个点共面的图形的序号是________.A和BC的解析可证①中的四边形PQRS为梯形;②中,如图所示,取A中点分别为M,N,可证明PMQNRS为平面图形,且PMQNRS为正六边形;③中,可证四边形PQRS为平行四边形;④中,可证Q点所在棱与面PRS平行,因此,P,Q,R,S四点不共面.答案①②③5.(人教A必修2P52B1(2)改编)如图,在正方体ABCD-A′B′C′D′中,AB的中点为M,DD′的中点为N,则异面直线B′M与CN所成的角是________.解析取AA′的中点Q,连接QN,BQ,且BQ与B′M相交于点H,则QN綉AD綉BC,从而有四边形NQBC为平行四边形,所以NC∥QB,则有∠B′HB为异面直线B′M与CN所成的角.又∵B′B=BA,∠B′BM=∠BAQ=90°,BM=AQ,∴△B′BM≌△BAQ,∴∠MB′B=∠QBM.而∠B′MB+∠MB′B=90°,从而∠B′MB+∠QBM=90°,∴∠MHB=90°.答案90°考点一平面基本性质的应用【例1】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是AB 和AA 1的中点.求证:(1)E ,C ,D 1,F 四点共面; (2)CE ,D 1F ,DA 三线共点. 证明 (1)连接EF ,CD 1,A 1B . ∵E ,F 分别是AB ,AA 1的中点, ∴EF ∥BA 1.又A1B ∥D 1C ,∴EF ∥CD 1, ∴E ,C ,D 1,F 四点共面. (2)∵EF ∥CD 1,EF <CD 1, ∴CE 与D 1F 必相交,设交点为P ,则由P ∈CE ,CE ⊂平面ABCD ,得P ∈平面ABCD . 同理P ∈平面ADD 1A 1.又平面ABCD ∩平面ADD 1A 1=DA , ∴P ∈直线DA .∴CE ,D 1F ,DA 三线共点.规律方法 公理1是判断一条直线是否在某个平面的依据;公理2及其推论是判断或证明点、线共面的依据;公理3是证明三线共点或三点共线的依据.要能够熟练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来表示公理.【训练1】 如图,四边形ABEF 和ABCD 都是直角梯形,∠BAD =∠F AB =90°,BC 綉12AD ,BE 綉12F A ,G ,H 分别为F A ,FD 的中点. (1)证明:四边形BCHG 是平行四边形; (2)C ,D ,F ,E 四点是否共面?为什么?(1)证明 由已知G 、H 分别是F A 、FD 的中点,得FG =GA ,FH =HD ,可得GH 綉12AD .又BC 綉12AD ,∴GH 綉BC ,∴四边形BCHG 为平行四边形. (2)解 由BE 綉12AF ,G 为F A 中点知,BE 綉FG ,∴四边形BEFG为平行四边形,∴EF∥BG.由(1)知BG綉CH,∴EF∥CH,∴EF与CH共面.又D∈FH,∴C,D,F,E四点共面.考点二空间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例2】(1)在图中,G,N,M,H分别是正三棱柱(两底面为正三角形的直棱柱)的顶点或所在棱的中点,则表示直线GH,MN是异面直线的图形有________(填上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2)(2016·余姚模拟)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是BC1,CD1的中点,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MN与CC1垂直B.MN与AC垂直C.MN与BD平行D.MN与A1B1平行解析(1)图①中,直线GH∥MN;图②中,G,H,N三点共面,但M∉面GHN,N∉GH,因此直线GH与MN异面;图③中,连接MG,GM∥HN,因此GH与MN共面;图④中,G,M,N共面,但H∉面GMN,G∉MN,因此GH与MN异面.所以图②④中GH与MN异面.(2)如图,连接C1D,BD,AC,在△C1DB中,MN∥BD,故C正确;∵CC1⊥平面ABCD,BD⊂平面ABCD,∴CC1⊥BD,∴MN与CC1垂直,故A正确;∵AC⊥BD,MN∥BD,∴MN与AC垂直,故B正确;∵A1B1与BD异面,MN∥BD,∴MN与A1B1不可能平行,故D错误,选D.答案(1)②④(2)D规律方法空间中两直线位置关系的判定,主要是异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对于异面直线,可采用直接法或反证法;对于平行直线,可利用三角形(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平行公理及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对于垂直关系,往往利用线面垂直的性质来解决.【训练2】如图,已知不共面的三条直线a,b,c相交于点P,A∈a,B ∈a,C∈b,D∈c,求证:AD与BC是异面直线.证明法一(反证法)假设AD和BC共面,所确定的平面为α,那么点P,A,B,C,D都在平面α内,∴直线a,b,c都在平面α内,与已知条件a,b,c不共面矛盾,假设不成立,∴AD和BC是异面直线.法二(直接证法)∵a∩c=P,∴它们确定一个平面,设为α,由已知C∉平面α,B∈平面α,BC⊄平面α,AD⊂平面α,B∉AD,∴AD和BC是异面直线.考点三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边长为2的菱形,∠DAB=60°,对角线AC与BD交于点O,PO⊥平面ABCD,PB与平面ABCD所成角为60°.(1)求四棱锥的体积;(2)若E 是PB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DE 与P A 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 (1)在四棱锥P -ABCD 中, ∵PO ⊥面ABCD ,∴∠PBO 是PB 与面ABCD 所成的角,即∠PBO =60°, 在Rt △ABO 中,AB =2,∠OAB =30°, ∴BO =AB ·sin 30°=1,∵PO ⊥面ABCD ,OB ⊂面ABCD , ∴PO ⊥OB ,∴在Rt △POB 中,PO =BO ·tan 60°=3, ∵底面菱形的面积S =2×34×22=2 3. ∴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 V P -ABCD =13×23×3=2.(2)取AB 的中点F ,连接EF ,DF , ∵E 为PB 中点,∴EF ∥P A ,∴∠DEF 为异面直线DE 与P A 所成角(或其补角).在Rt △AOB 中,AO =AB ·cos 30°=3=OP ,∴在Rt △POA 中,P A =6,∴EF =62. 在正△ABD 和正△PDB 中,DF =DE =3, 在△DEF 中,由余弦定理, 得cos ∠DEF =DE 2+EF 2-DF 22DE ·EF=(3)2+⎝ ⎛⎭⎪⎫622-(3)22×3×62=6432=24.即异面直线DE 与P A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24.规律方法 求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常用方法是平移法,平移的方法一般有三种类型:利用图中已有的平行线平移;利用特殊点(线段的端点或中点)作平行线平移;补形平移.【训练3】 已知三棱锥A -BCD 中,AB =CD ,且直线AB 与CD 所成的角为60°,点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求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的大小.解 法一 如图,取AC 的中点P ,连接PM ,PN ,则PM ∥AB ,且PM =12AB ,PN ∥CD ,且PN =12CD ,所以∠MPN (或其补角)为AB 与CD 所成的角. 则∠MPN =60°或∠MPN =120°, 若∠MPN =60°,因为PM ∥AB ,所以∠PMN (或其补角)是AB 与MN 所成的角.又因为AB =CD , 所以PM =PN ,则△PMN 是等边三角形, 所以∠PMN =60°,即AB 与MN 所成的角为60°. 若∠MPN =120°,则易知△PMN 是等腰三角形. 所以∠PMN =30°,即AB 与MN 所成的角为30°.综上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为60°或30°.法二 由AB =CD ,可以把该三棱锥放在长方体AA 1BB 1-C 1CD 1D 中进行考虑,如图,由M ,N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所以MN ∥AA 1,即∠BAA 1(或其补角)为AB 与MN 所成的角. 连接A 1B 1交AB 于O ,所以A 1B 1∥CD ,即∠AOA 1(或其补角)为AB 与CD 所成的角.所以∠AOA 1=60°或120°,由矩形AA 1BB 1的性质可得∠BAA 1=60°或30°. 所以直线AB 和MN 所成的角为60°或30°.[思想方法]1.主要题型的解题方法(1)要证明“线共面”或“点共面”可先由部分直线或点确定一个平面,再证其余直线或点也在这个平面内(即“纳入法”).(2)要证明“点共线”可将线看作两个平面的交线,只要证明这些点都是这两个平面的公共点,根据公理3可知这些点在交线上或选择某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然后证明其他点都在这条直线上.2.判定空间两条直线是异面直线的方法(1)判定定理:平面外一点A 与平面内一点B 的连线和平面内不经过该点B 的直线是异面直线.(2)反证法:证明两线不可能平行、相交或证明两线不可能共面,从而可得两线异面. 3.求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一般方法是通过平行移动直线,把异面问题转化为共面问题来解决.根据空间等角定理及推论可知,异面直线所成角的大小与顶点位置无关,往往可以选在其中一条直线上(线面的端点或中点)利用三角形求解. [易错防范]1.正确理解异面直线“不同在任何一个平面内”的含义,不要理解成“不在同一个平面内”.2.不共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平面,一定不能丢掉“不共线”条件.3.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范围是⎝⎛⎦⎥⎤0,π2.4.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归结到一个三角形的内角时,容易忽视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可能等于两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也可能等于其补角.基础巩固题组 (建议用时:40分钟)一、选择题1.在下列命题中,不是公理的是( ) A.平行于同一个平面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 B.过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C.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此平面内D.如果两个不重合的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过该点的公共直线解析选项A是面面平行的性质定理,是由公理推证出来的.答案 A2.(2016·江西七校联考)已知直线a和平面α,β,α∩β=l,a⊄α,a⊄β,且a在α,β内的射影分别为直线b和c,则直线b和c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或平行B.相交或异面C.平行或异面D.相交、平行或异面解析依题意,直线b和c的位置关系可能是相交、平行或异面,选D.答案 D3.在正方体AC1中,E,F分别是线段BC,CD1的中点,则直线A1B与直线EF的位置关系是()A.相交B.异面C.平行D.垂直解析如图所示,直线A1B与直线外一点E确定的平面为A1BCD1,EF⊂平面A1BCD1,且两直线不平行,故两直线相交.答案 A4.(2016·深圳调研)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Q,R分别是AB,AD,B1C1的中点,那么正方体的过P,Q,R的截面图形是()A.三角形B.四边形C.五边形D.六边形解析如图所示,作RG∥PQ交C1D1于G,连接QP并延长与CB延长线交于M,且QP反向延长线与CD延长线交于N,连接MR交BB1于E,连接PE,则PE,RE为截面与正方体的交线,同理连接NG交DD1于F,连接QF,FG,则QF,FG为截面与正方体的交线,∴截面为六边形PQFGRE.答案 D5.(2016·哈尔滨一模)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BAD=90°,BC=2AD,△P AB和△P AD都是等边三角形,则异面直线CD与PB所成角的大小为()A.90°B.75°C.60°D.45°解析如图,过点B作直线BE∥CD,交DA的延长线于点E,连接PE.∴∠PBE(或其补角)是异面直线CD与PB所成角.∵△P AB和△P AD都是等边三角形,∴∠P AD=60°,DA=P A=AB=PB=AE,∴∠P AE=120°.设P A=AB =PB=AE=a,则PE=3a.又∠ABC=∠BAD=90°,∴∠BAE=90°,∴BE=2a,∴在△PBE 中,PB2+BE2=PE2,∴∠PBE=90°.即异面直线CD与PB所成角为90°.故选A.答案 A二、填空题6.如图所示,平面α,β,γ两两相交,a,b,c为三条交线,且a∥b,则a与b,c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解析∵a∥b,a⊂α,b⊄α,∴b∥α.又∵b⊂β,α∩β=c,∴b∥c.∴a∥b∥c.答案a∥b∥c7.如图,正方体的底面与正四面体的底面在同一平面α上,且AB∥CD,则直线EF与正方体的六个面所在的平面相交的平面个数为________.解析取CD的中点H,连接EH,FH.在正四面体CDEF中,由于CD⊥EH,CD⊥HF,所以CD⊥平面EFH,所以AB⊥平面EFH,则平面EFH与正方体的左右两侧面平行,则EF 也与之平行,与其余四个平面相交.答案 48.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N分别为棱C1D1,C1C的中点,有以下四个结论:①直线AM与CC1是相交直线;②直线AM 与BN 是平行直线;③直线BN 与MB 1是异面直线;④直线AM 与DD 1是异面直线.其中正确的结论为________.解析 A ,M ,C 1三点共面,且在平面AD 1C 1B 中,但C ∉平面AD 1C 1B ,C 1∉AM ,因此直线AM 与CC 1是异面直线,同理AM 与BN 也是异面直线,AM 与DD 1也是异面直线,①②错,④正确;M ,B ,B 1三点共面,且在平面MBB 1中,但N ∉平面MBB 1,B ∉MB 1,因此直线BN 与MB 1是异面直线,③正确.答案 ③④三、解答题9.如图,在正方体ABCD -A1B 1C 1D 1中,O 为正方形ABCD 的中心,H 为直线B 1D 与平面ACD 1的交点.求证:D 1、H 、O 三点共线.证明 如图,连接BD ,B 1D 1,则BD ∩AC =O ,∵BB1綉DD 1,∴四边形BB 1D 1D 为平行四边形,又H ∈B 1D ,B 1D ⊂平面BB 1D 1D ,则H ∈平面BB 1D 1D ,∵平面ACD 1∩平面BB 1D 1D =OD 1,∴H ∈OD 1.即D 1、H 、O 三点共线.10.如图,在四棱锥O -ABCD 中,底面ABCD 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OA ⊥底面ABCD ,OA =2,M 为OA 的中点.(1)求四棱锥O -ABCD 的体积;(2)求异面直线OC 与MD 所成角的正切值的大小.解 (1)由已知可求得正方形ABCD 的面积S =4,所以四棱锥O -ABCD 的体积V =13×4×2=83.(2)如图,连接AC ,设线段AC 的中点为E ,连接ME ,DE ,又M 为OA 的中点,所以ME ∥OC ,则∠EMD (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OC 与MD 所成的角,由已知可得DE =2,EM =3,MD =5,∵(2)2+(3)2=(5)2,∴△DEM 为直角三角形,即∠MED =90°,∴tan ∠EMD =DE EM =23=63. ∴异面直线OC 与MD 所成角的正切值为63.能力提升题组(建议用时:20分钟)11.以下四个命题中,①不共面的四点中,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②若点A ,B ,C ,D 共面,点A ,B ,C ,E 共面,则点A ,B ,C ,D ,E 共面; ③若直线a ,b 共面,直线a ,c 共面,则直线b ,c 共面;④依次首尾相接的四条线段必共面.正确命题的个数是( )A.0B.1C.2D.3解析 ①假设其中有三点共线,则该直线和直线外的另一点确定一个平面.这与四点不共面矛盾,故其中任意三点不共线,所以①正确.②从条件看出两平面有三个公共点A 、B 、C ,但是若A 、B 、C 共线,则结论不正确;③不正确;④不正确,因为此时所得的四边形的四条边可以不在一个平面上,如空间四边形.答案 B12.(2016·长春一模)已知正四面体ABCD 中,E 是AB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CE 与BD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6B.36C.13D.33解析 画出正四面体ABCD 的直观图,如图所示.设其棱长为2,取AD 的中点F ,连接EF ,设EF 的中点为O ,连接CO ,则EF ∥BD ,则∠FEC 就是异面直线CE 与BD 所成的角,△ABC 为等边三角形,则CE ⊥AB ,易得CE =3,同理可得CF =3,故CE =CF .因为OE =OF ,所以CO ⊥EF .又EO =12EF =14BD =12,所以cos ∠FEC =EO CE =123=36. 答案 B13.对于四面体ABCD ,下列命题①相对棱AB 与CD 所在直线异面;②由顶点A 作四面体的高,其垂足是△BCD 三条高线的交点;③若分别作△ABC 和△ABD 的边AB 上的高,则这两条高所在的直线异面;④分别作三组相对棱中点的连线,所得的三条线段相交于一点.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 对于①,由四面体的概念可知,AB 与CD 所在的直线为异面直线,故①正确;对于②,由顶点A 作四面体的高,当四面体ABCD 的对棱互相垂直时,其垂足是△BCD 的三条高线的交点,故②错误;对于③,当DA =DB ,CA =CB 时,这两条高线共面,故③错误;对于④,设AB 、BC 、CD 、DA 的中点依次为E 、F 、M 、N ,易证四边形EFMN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EM 与FN 相交于一点,易证另一组对棱中点连线也过它们的交点,故④正确. 答案 ①④14.如图,在空间四边形ABCD 中,E ,F ,G 分别在AB ,BC ,CD 上,且满足AE ∶EB =CF ∶FB =2∶1,CG ∶GD =3∶1,过E ,F ,G 的平面交AD 于点H .(1)求AH ∶HD ;(2)求证:EH 、FG 、BD 三线共点.(1)解∵AEEB=CFFB=2,∴EF∥AC,又EF⊄平面ACD,AC⊂平面ACD,∴EF∥平面ACD,而EF⊂平面EFGH,平面EFGH∩平面ACD=GH,∴EF∥GH,∴AC∥GH.∴AHHD=CGGD=3.∴AH∶HD=3∶1.(2)证明∵EF∥GH,且EFAC=13,GHAC=14,∴EF≠GH,∴EFGH为梯形.令EH∩FG=P,则P∈EH,而EH⊂平面ABD,∴P∈平面ABD. 又P∈FG,FG⊂平面BCD,∴P∈平面BCD,又平面ABD∩平面BCD=BD,∴P∈BD.∴EH,FG,BD三线共点.。

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之基本立体图形(精讲)(必修第二册)(教师版含解析)

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之基本立体图形(精讲)(必修第二册)(教师版含解析)

8.1 基本立体图形(精讲)思维导图常见考法考法一多面体【例1】(2020·全国课时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三角形,由这些面围成的几何体是棱锥B.有两个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是棱台C.如果一个棱锥的各个侧面都是等边三角形,那么这个棱锥可能为六棱锥D.如果一个棱柱的所有面都是长方形,那么这个棱柱是长方体【答案】D【解析】选项A,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顶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围成的多面体是棱锥,即其余各面的三角形必须有公共的顶点,故选项A错误;选项B,棱台是由棱锥被平行于棱锥底面的平面所截而得的,而有两个面平行且相似,其余各面都是梯形的多面体不一定是棱台,因为它的侧棱延长后不一定交于一点,故选项B错误;选项C,当棱锥的各个侧面的共顶点的角之和是360 时,各侧面构成平面图形,构不成棱锥,由此推导出这个棱锥不可能为六棱锥,即选项C错误;选项D,若每个侧面都是长方形,则说明侧棱与底面垂直,又底面也是长方形,符合长方体的定义,即选项D正确.故选:D.【举一反三】1.(多选)(2020·全国专题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四棱锥的四条侧棱都相等B.五棱锥只有五条棱C.一个棱柱至少有五个面D.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交于一点【答案】CD【解析】四棱锥的底面是正方形,它的侧棱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A错误;五棱锥除了五条侧棱外,底面上还有五条棱,故共10条棱,B错误;一个棱柱最少有三个侧面,两个底面,故至少有五个面,C正确;棱台是由平行于棱锥底面的截面截得,故棱台的各侧棱延长后交于一点,D正确.故选:CD.2.(2021·安徽蚌埠市)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棱柱的每个面都是平行四边形B.一个棱柱至少有五个面C.棱柱有且只有两个面互相平行D.棱柱的侧面都是矩形【答案】B【解析】对于A,棱柱的上下底面可以是三角形或者是梯形,故A不正确;对于B,面最少的就是三棱柱,共有五个面,B正确;对于C,长方体是棱柱,但是上下、左右、前后都是互相平行的,C不正确;对于D,斜棱柱的侧面可以不是矩形,D错误.3.(2020·利川市第五中学)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是直棱柱B.底面为正多边形,且有相邻两个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棱柱是正棱柱C.侧面都是矩形的四棱柱是长方体D.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的棱锥是正棱锥【答案】B【解析】对于A,根据直棱柱的概念,侧棱垂直于底面的棱柱是直棱柱,有两个侧面是矩形的棱柱可能是斜棱柱,只有相邻的两个侧面是矩形时,才是直棱柱,故A不正确;对于B,有相邻两个侧面与底面垂直的棱柱,可知侧棱垂直于底面,又底面为正多边形,故B正确;对于C,侧面都是矩形的直棱柱,底面不是矩形,不是长方体,故C不正确;对于D,侧面都是等腰三角形,但底面不是正多边形的棱锥不是正棱锥,故D不正确.故选:B考法二旋转体【例2】(2020·山东济宁市)给出下列命题:①圆柱的母线与它的轴可以不平行;②圆锥的顶点、圆锥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及底面圆的圆心三点的连线都可以构成直角三角形;③在圆台的上、下两底面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台的母线;④圆柱的任意两条母线所在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其中正确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由圆柱的母线无论旋转到什么位置都与轴平行,故①错误;圆锥是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一周形成的,故②正确;③中连接的线可能存在与轴异面的情况,而圆台的母线与轴共面,故③错误;④由于圆柱中任意母线均与轴平行,故其中任意两条母线相互平行,故④正确;综上可知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故选:D.【举一反三】1.(2020·全国课时练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B.以直角梯形的一腰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台C.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面D.一个平面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答案】C【解析】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圆锥,以斜边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是是两个同底圆锥的组合体,A错;以直角梯形的直角腰所在直线为轴旋转一周所得的旋转体才是圆台,B错;圆柱、圆锥、圆台的底面都是圆面,正确;平行于圆锥底面平面截圆锥,得到一个圆锥和一个圆台,如果截面不平行于底面,则截得的不是圆锥和圆台,D错.故选:C.2.(2021·湖南衡阳市)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A.半圆弧以其直径为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叫做球B.直角三角形绕一直角边为轴旋转一周得到的旋转体是圆锥C.夹在圆柱的两个平行截面间的几何体还是一个旋转体D.用一个平面截圆锥底面与截面组成的部分是圆台【答案】B【解析】因为半圆弧以其直径为轴旋转一周所形成的曲面叫做球面,球面围成的几何体叫做球,故A错误;当以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所在直线为轴旋转时,其余各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几何体是圆锥,故B正确;当两个平行截面不平行于上、下两个底面时,两个平行截面间的几何体不是旋转体,故C错误;圆锥的截面不与底面平行时,圆锥底面与截面组成的部分不是圆台,故D错误.故选:B.3.(2020·全国课时练习)给出下列命题:①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柱的母线;②圆锥的顶点与底面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连线是圆锥的母线;③在圆台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则这两点的连线是圆台的母线;④圆柱的任意两条母线所在的直线是互相平行的;⑤圆台所有母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其中正确的命题是(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④⑤【答案】D【解析】由于圆柱母线所在的直线互相平行且与旋转轴平行,而在圆柱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这两点的连线与旋转轴不一定平行,故①错误,④正确;由圆锥母线的定义知②正确;在圆台的上、下底面的圆周上各取一点,这两点的连线不一定是母线,且圆台所有母线的延长线交于一点,故③错误,⑤正确.故选:D.考法三组合体【例3】(2020·浙江省东阳中学)如图所示的组合体,其结构特征是( )A.由两个圆锥组合成的B.由两个圆柱组合成的C.由一个棱锥和一个棱柱组合成的D.由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组合成的【答案】D【解析】由图知:该组合体是由一个圆锥和一个圆柱组合成的,故选:D【举一反三】1.(2020·台州市三梅中学)如图的组合体是由( )组合而成.A.两个棱柱B.棱柱和圆柱C.圆柱和棱台D.圆锥和棱柱【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该组合体由圆柱和六棱柱组合而成,故选:B2.(2021·全国课时练习)将一个等腰梯形绕着它的较长的底边所在的直线旋转一周,所得的几何体是由( )A.一个圆台、两个圆锥构成B.两个圆台、一个圆锥构成C.两个圆柱、一个圆锥构成D.一个圆柱、两个圆锥构成【答案】D【解析】旋转体如图,中间是一个圆柱,两端是相同的圆锥构成,故选D.3.(2021·江苏课时练习)观察下列四个几何体,其中可看作是由两个棱柱拼接而成的是________(填序号).【答案】①④【解析】①可看作由一个四棱柱和一个三棱柱组合而成,④可看作由两个四棱柱组合而成.②③显然不是棱柱拼接而成.故答案为:①④考法四截面问题【例4】(多选)(2021·凯里市第三中学)用一个平面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图形可以是( ) A.三角形B.等腰梯形C.五边形D.正六边形【答案】ABCD【解析】如图所示:三角形等腰梯形五边形正六边形故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正方体,截面可能是三角形、等腰梯形、五边形、正六边形,故选:ABCD.【举一反三】1.(多选)(2021·福建三明市)用一个平面去截正方体,关于截面的形状,下列可能的是( ) A.正三角形B.正四边形C.正五边形D.正六边形【答案】ABD【解析】如图(1),截面为三角形1BDC,故A正确.如图(2),截面为正方形PQRS,其中,,,P Q R S为所在棱的中点,故B正确.如图(3),截面为正六边形EFGHIJ,其中,,,,,E F G H I J为所在棱的中点,故D正确.如图(4),因为平面11//ADD A 平面11BCC B ,平面KLMNO ⋂平面11=BCC B MN , 平面KLMNO ⋂平面11=ADD A KO ,故//KO MN ,若截面为正五边形,则KO MN =,故四边形OKMN 为平行四边形, 但正五边形中不可能存在过4个顶点的平行四边形,故C 错误.故选:ABD.2.(2021·安徽芜湖市)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的棱长为2,AB ,AD 中点分别为E ,F ,若过EF 的平面截该正方体所得的截面是一个五边形,则该五边形周长的最大值为( )A .2213+B .213+C .3225+D .325+【答案】A【解析】将面11BCC B 展开与面11ABB A 处于同一平面要使1l E QC C Q FH H +++最大,则沿面1C QEFH 切才能保证五点共面, 在1Rt ECC △中,112,12CC BC BE AB ====,此时()22122113EQ QC +=++=,又113FH HC EQ QC +=+=. ∴周长()122213EF EQ QC =++=+ 故选:A。

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之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精练)(必修第二册)(教师版含解析)

高中数学第八章立体几何初步之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精练)(必修第二册)(教师版含解析)

8.3 简单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精练)【题组一 多面体表面积】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长方体的高为2,底面积等于12,过不相邻两侧棱的截面(对角面)的面积为10,则此长方体的侧面积为( )A .12B .24C .28D .32 【答案】C【解析】设长方体底面矩形的长与宽分别为,a b ,则12ab =.又由题意知22210a b +⨯=,解得4,3a b ==或3,4a b ==.故长方体的侧面积为()243228⨯+⨯=.故选:C.2.(2021·江苏南通市)一个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2,高为3,则该正四棱锥的全面积为A .8B .12C .16D .20 【答案】B【解析】由题得侧面三角形的斜高为223+1=2, 所以该四棱锥的全面积为212+422=122⋅⋅⋅. 故选B 3.(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若正三棱台上、下底面边长分别是a 和2a ,棱台的高为336a ,则此正三棱台的侧面积为( )A .2aB .212aC .292aD .232a 【答案】C 【解析】如图,1,O O 分别为上、下底面的中心,1,D D 分别是AC ,11A C 的中点,过1D 作1D E OD ⊥于点E .在直角梯形11ODD O 中,1332323OD a a =⨯⨯=,11133326O D a a =⨯⨯=,1136DE OD O D a ∴=-=.在1RtDED中,1336D E a =, 则22133366D D a a ⎛⎫⎛⎫=+ ⎪ ⎪ ⎪ ⎪⎝⎭⎝⎭223333636a a a =+=. 2193(2)22S a a a a ∴=⨯+=侧.故选:C4.(2020·河北沧州市一中高一月考)正四棱锥底面正方形的边长为4,高与斜高的夹角为30,则该四棱锥的侧面积( )A .32B .48C .64D .323【答案】A【解析】如图:正四棱锥的高PO ,斜高PE ,底面边心距OE 组成直角△POE .∵OE =2cm ,∠OPE =30°,∴斜高h ′=PE =4sin 30o OE =,∴S正棱锥侧=114443222ch=⨯⨯⨯='故选:A5.(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已知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是2,侧棱长是5,则该正四棱锥的表面积为( ) A.3B.12C.8D.43【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在正四棱锥S ABCD-中,取BC中点E,连接SE,则SBE△为直角三角形,所以22512SE SB BE=-=-=,所以表面积1422422122SBCABCDS S S=+⨯=⨯+⨯⨯⨯=正方形△.故选:B.6.(2021·内蒙古包头市·高三期末(文))已知一个正四棱锥的底面边长为4,以该正四棱锥的高为边长的正方形面积等于该四棱锥一个侧面三角形的面积,则该正四棱锥的侧面积为( )A.()451+B.51-C.()451-D.()851+【答案】D【解析】正四棱锥如图,设四棱锥的高OE h =,由底面边长为4,可知2OF =,斜高24EF h =+,故221442h h =⨯⨯+,解得2=225h +, 故侧面积为()22144448858152h h ⨯⨯⨯+==+=+, 故选:D. 7.(2020·山西吕梁市)已知,AB CD 是某一棱长为2的正方体展开图中的两条线段,则原正方体中几何体ABCD 的表面积为( )A .24223++B .22223++C .22243++D .24243++【答案】A 【解析】由所给正方体的展开图得到直观图,如图:则此三棱锥的表面积为:△△△△+++=BCD ABC ADC ABD S S S S111132222222222222422322222⨯⨯+⨯⨯+⨯⨯+⨯⨯⨯=++ 故选:A8.(2020·黑龙江哈师大青冈实验中学)长方体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长分别为3,4,a ,表面积为108,则a 等于( )A .2B .3C .5D .6 【答案】D【解析】长方体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长分别为3,4,a ,则长方体的表面积为342+2423108a a ⨯⨯⨯+⨯=,解得a =6,故选:D9.(2020·湖北省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一期末)一个正四棱柱的各个顶点都在一个半径为2cm 的球面上,如果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cm ,那么该棱柱的表面积为( )A .2(242)cm +B .2(482)cm +C .2(8162)cm +D .2(16322)cm + 【答案】C【解析】∵一个正四棱柱的各个顶点都在一个半径为2cm 的球面上,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2cm , ∴球的直径为正四棱柱的体对角线∴正四棱柱的体对角线为4,正四棱柱的底面对角线长为22,正四棱柱的高为224(22)22-=,∴该棱柱的表面积为2×22+4×2×22=8+162(2cm ),故选:C【题组二 多面体台体积】1.(2021·扶风县法门高中)正方体的全面积为18cm 2,则它的体积是_________ 3cm 【答案】33【解析】设该正方体的棱长为a cm ,由题意可得,2618a =,解得3a =,所以该正方体的体积为333V a ==3cm .故答案为:332.(2021·湖南长沙市)如图,在长方体1AC 中,棱锥1A ABCD -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之比为( )A.2∶3 B.1∶3 C.1∶4 D.3∶4【答案】B【解析】设长方体过同一顶点的棱长分别为,,a b c则长方体的体积为1V abc=,四棱锥1A ABCD-的体轵为213V abc=,所以棱锥1A ABCD-的体积与长方体1AC的体积的比值为13.故选:B.3.(2020·浙江高一期末)由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形状可视为一个正四棱锥(底面是正方形,侧棱长都相等的四棱锥),四个侧面由673块玻璃拼组而成,塔高21 米,底宽34米,则该金字塔的体积为( )A.38092m B.34046mC.324276m D.312138m【答案】A【解析】如图正四棱锥P ABCD -中,34AB BC ==,21PO =,所以正四棱锥P ABCD -的体积为311343421809233ABCD S PO m ⨯⨯=⨯⨯⨯=, 故选:A4.(2020·辽宁沈阳市·沈阳二中高一期末)《九章算术》问题十:今有方亭,下方五丈,上方四丈.高五丈.问积几何(今译:已知正四棱台体建筑物(方亭)如图,下底边长5a =丈,上底边长4b =丈.高5h=丈.问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丈?( )A .75B .3053C .3203D .4003 【答案】B【解析】()()222211++=33V S S S S h a a b b h ''=⋅++⋅ ()22221130555445615333=+⨯+⨯=⨯⨯=. 故选:B 5.(2021·浙江高一期末)出华裔建筑师贝聿铭设计的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形状可视为一个正四棱锥(底面是正方形,侧楼长都相等的四棱锥),四个侧面由673块玻璃拼组而成,塔高21米,底宽34米,则该金字塔的体积为( )A .38092mB .34046mC .32427mD .312138m【答案】A【解析】如图正四棱锥P ABCD-中,PO⊥底面ABCD,21PO=,34AB=,底面正方形的面积为234341156S m=⨯=,则正四棱锥P ABCD-的体积为311115621809233S PO m⨯⨯=⨯⨯=,故选:A6.(2020·济南市·山东师范大学附中高一月考)如图,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中,截去三棱锥1A ABD-,求(1)截去的三棱锥1A ABD-的表面积;(2)剩余的几何体1111A B C D DBC-的体积.【答案】(1)623+;(2)203【解析】(1)由正方体的特点可知三棱锥1A ABD-中,1A BD是边长为22的等边三角形,1A AD、1A AB、ABD△都是直角边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截去的三棱锥1A ABD-的表面积()1112312232262342A BD A AD A AB ABDS S S S S=+++=⨯+⨯⨯⨯=+(2)正方体的体积为328=,三棱锥1A ABD -的体积为111142223323ABD SAA ⨯⨯=⨯⨯⨯⨯=, 所以剩余的几何体1111A B C D DBC -的体积为420833-=. 【题组三 旋转体的表面积】1.(2021·浙江丽水市)经过圆锥的轴的截面是面积为2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则圆锥的侧面积是( )A .42πB .4πC .22πD .2π 【答案】C【解析】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则2l r =,由题可知()21222r ⨯=, ∴2,2r l ==,侧面积为22rl ππ=,故选:C.2.(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某圆台的上、下底半径和高的比为1:4:4,母线长为10,则该圆台的表面积为( )A .81πB .100πC .168πD .169π 【答案】C【解析】该圆台的轴截面如图所示.设圆台的上底面半径为r ,则下底面半径4r r '=,高4h r = 则它的母线长()2222(4)(3)510h r r l r r r '+-=+===∴2r,8r '=. ∴()(82)10100S r r l πππ'=+=+⨯=侧,22100464168S S r r ππππππ'=++=++=表侧.故选:C3.(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用一个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截这个圆锥,截得圆台上下底面半径的比是1:4,且该圆台的母线长为9,则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为( )A .94B .3C .12D .36【答案】B【解析】根据题意,设圆台的上、下底面的半径分别为r 、R ,设圆锥的母线长为L ,截得小圆锥的母线长为l ,∵圆台的上、下底面互相平行∴14l r L R ==,可得L=4l ∵圆台的母线长9,可得L ﹣l =9 ∴3L 4=9,解得L=12, ∴截去的圆锥的母线长为12-9=3故选B4.(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圆台的一个底面圆周长是另一个底面圆周长的3倍,母线长为3,圆台的侧面积为84π,则圆台较小底面圆的半径为( )A .3B .5C .6D .7【答案】D 【解析】设圆台较小底面圆的半径为r ,由已知有另一底面圆的半径为3r ,而圆台的侧面积公式为(3)4384,7r r l r r πππ+=⨯⨯==,选D.5.(2020·江苏淮安市·淮阴中学高一期末)圆柱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2,则圆柱侧面积为( )A .4πB .3πC .5πD .2π 【答案】A【解析】圆柱底面半径为1,母线长为2,圆柱侧面积为224S rl =π=π⨯1⨯2=π ,故选:A6.(2021·广西河池市·高一期末)已知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若圆柱的侧面展开图的面积为8π,则圆柱的高为________.【答案】4【解析】设圆柱的高为h ,有28h ππ=,得4h =.故答案为:4.7.(2021·河南焦作市·高一期末)已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2,高为4,在圆锥内部有一个圆柱,则圆柱的侧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4π【解析】如图是圆锥与圆柱的轴截面,设内接圆柱的高为a,圆柱的底面半径为r()02r<<,则由224r a-=,可得42a r=-,所以圆柱的侧面积()22242484(1)4S r r r r rπππππ=⋅-=-+=--+,所以1r=时,该圆柱的侧面职取最大值4π.故答案为:4π.8.(2020·北京高一期末)将底面直径为8,高为23的圆锥体石块打磨成一个圆柱,则该圆柱侧面积的最大值为______.【答案】43π【解析】欲使圆柱侧面积最大,需使圆柱内接于圆锥;设圆柱的高为h,底面半径为r,则23423h r-=,解得3232h r=-;所以()232223342S rh r r r rπππ⎛⎫==-=-⎪⎪⎝⎭圆柱侧;当2r时,S圆柱侧取得最大值为43π故答案为:43π.【点睛】本题考查了求圆柱侧面积的最值,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将问题转化为函数求最值,属于中档题.9.(2021·陕西西安市·西安中学高一期末)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圆心角为90︒的扇形,则该圆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之比为___________.【答案】4:1【解析】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母线长为l ,由题意得:22l r ππ=,即4l r ,所以其侧面积是214S rl r ππ==,底面积是22S r π=,所以该圆锥的侧面积与底面积之比为4:1故答案为:4:1【题组四 旋转体的体积】1.(2020·山东菏泽市·高一期末)若圆锥的底面半径为3cm ,侧面积为215cm π,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A .4π3cmB .9π3cmC .12π3cmD .36π3cm【答案】C 【解析】设圆锥母线长为l ,则侧面积为123152S l r l πππ=⋅==,故5l =. 故圆锥的高224h l r =-=,圆锥体积为21123V r h ππ==3cm .故选:C. 2.(2021·黑龙江双鸭山市·双鸭山一中)现用一半径为10cm ,面积为280cm π的扇形铁皮制作一个无盖的圆锥形容器(假定衔接部分及铁皮厚度忽略不计,且无损耗),则该容器的容积为__________3cm .【答案】128π【解析】设铁皮扇形的半径和弧长分别为R 、l ,圆锥形容器的高和底面半径分别为h 、r ,则由题意得R=10,由1802Rl π=,得16l π=, 由2l r π=得8r =.由222R r h =+可得6h =.∴()231164612833V r h cm πππ==⋅⋅=∴该容器的容积为3128cmπ.故答案为128π.3.(2020·湖南长沙市·高一期末)圆锥的母线与底面所成的角为60︒,侧面积为8π,则其体积为________. 【答案】833π【解析】如图所示,圆锥的母线与其底面所成角的大小为60︒,60SAO∴∠=︒,由题意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则母线长为2l r=,高为3h r=圆锥的侧面积为8π,2228S rl r r rππππ∴==⋅⋅==侧面积,解得2r,23h=,∴圆锥的体积为221183223333V r hπππ=⋅⋅=⨯⨯=圆锥.故答案为:833π.4.(2020·江苏南京市·高一期末)把一个棱长为2的正方体木块,切出一个最大体积的圆柱,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A.23πB.πC.2πD.4π【答案】C【解析】正方体棱长为2,所以正方体底面正方形的内切圆半径为1,面积为21ππ⨯=,以此内切圆为底、高为2的圆柱是可切出的最大圆柱.且该圆柱的体积为22ππ⨯=.故选:C5.(2020·山东日照市·高一期末)《五曹算经》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甄驾为各级政府的行政人员编撰的一部实用算术书,其第四卷第九题如下:“今有平地聚粟,下周三丈,高四尺,问粟几何”?其意思为场院内有圆锥形稻谷堆,底面周长3丈,高4尺,那么这堆稻谷有多少斛?已知1丈等于10尺,1斛稻谷的体积约为1.62立方尺,圆周率约为3,估算堆放的稻谷约有多少斛(保留两位小数)( )A .61.73B .61.71C .61.70D .61.69 【答案】A【解析】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高为h ,体积为V ,则230r π=,所以=5r ,故221135410033V r h π==⨯⨯⨯=(立方尺), 因此10061.731.62V =≈(斛). 故选:A.6.(2020·江苏无锡市·高一期末)某养路处有一圆锥形仓库用于储藏食盐(供融化高速公路上的积雪之用),已建的仓库的底面直径为12米,高4米,为存放更多的食盐,养路处拟重建仓库,将其高度增加4米,底面直径不变,则新建仓库比原仓库能多储藏食盐的体积为( )A .24π米3B .48π米3C .96π米3D .192π米3 【答案】B【解析】原仓库圆锥的底面半径为6米,高为4米,则容积为21614483V ππ=⨯⨯⨯=立方米; 仓库的高增加4米,底面直径不变,则仓库的容积为22618963V ππ=⨯⨯⨯=立方米. 所以新建仓库比原仓库能多储藏食盐的体积为2148V V π-=立方米.故选:B.【题组五 球】1.(2021·天津滨海新区)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三棱锥11A B CD -的表面积为43,则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为( )A .43πB .6πC .323πD .86π 【答案】B【解析】设正方体的棱长为a ,则1111112B D AC AB AD B C D C a ======,由于三棱锥11A B CD -的表面积为43,所以()12133442242AB C S S a ==⨯⨯=所以2a =所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半径为()()()222222622++=,所以正方体的外接球的体积为346632ππ⎛⎫= ⎪ ⎪⎝⎭故选:B .2.(2020·广东高二期末)在长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22AB BC ==,若此长方体的八个顶点都在体积为92π的球面上,则此长方体的表面积为( ) A .16B .18C .20D .22 【答案】A【解析】根据长方体的结构特征可得,长方体外接球直径等于长方体体对角线的长,因为长方体外接球的体积为92π,设外接球半径为R , 则33924R ππ=,解得32R =, 因此22212R AB BC BB =++,因为22AB BC ==, 所以21341BB =++,解得:12BB =,因此长方体的表面积为:1122248416S AB BC AB BB BC BB =⨯⨯+⨯⨯+⨯⨯=++=.故选:A.3.(2020·江苏无锡市第六高级中学高一期中)正三棱柱有一个半径为3cm 的内切球,则此棱柱的体积是( ).A .393cmB .354cmC .327cmD .3183cm【答案】B【解析】∵正三棱柱有一个半径为3cm的内切球,则正三棱柱的高为23cm,底面正三角形的内切圆的半径为3cm,设底面正三角形的边长为a cm,则31323a⨯=,解得6a=cm,∴正三棱柱的底面面积为13669322⨯⨯⨯=cm2,故此正三棱柱的体积V=932354⨯=cm3.故选:B.4.(2021·全国高一)如图所示,球内切于正方体.如果该正方体的棱长为a,那么球的体积为( ) A.343aπB.3a C.332aπD.316aπ【答案】D【解析】因为球内切于正方体,所以球的半径等于正方体棱长的12,所以球的半径为2a,所以球的体积为334326a aππ⎛⎫=⎪⎝⎭,故选:D.5.(2021·湖南邵阳市·高一期末)一个球的体积为36π,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A.12πB.36πC.108πD.4π【答案】B【解析】设球的半径为R ,球的体积为3436=3R ππ,解得3R =,则球的表面积244936R πππ=⨯=, 故选:B6.(2020·浙江高一期末)已知正方体外接球的体积是323π,那么该正方体的内切球的表面积为_____________.【答案】163π 【解析】设正方体棱长为a ,则34332323a ππ⎛⎫⨯= ⎪ ⎪⎝⎭,解得433a =, ∴内切球半径为2323a r ==,表面积为22316433S ππ⎛⎫=⨯= ⎪ ⎪⎝⎭. 故答案为:163π.【题组六 组合体的体积表面积】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图是某机械零件的几何结构,该几何体是由两个相同的直四棱柱组合而成的,且前后、左右、上下均对称,每个四棱柱的底面都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高为4,且两个四棱柱的侧棱互相垂直.则这个几何体有________个面,其体积为________.【答案】20 162323- 【解析】由图形观察可知,几何体的面共有2(242)20⨯⨯+=个,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的体积为两个四棱柱的体积和减去两个四棱柱交叉部分的体积.两个四棱柱的体积和为222432V =⨯⨯⨯=.交叉部分的体积为四棱锥S ABCD -的体积的2倍.在等腰ABS 中,22,SB SB =边上的高为2,则 6.SA =由该几何体前后,左右上下均对称,知四边形ABCD 为边长为6的菱形.设AC 的中点为H ,连接,BH SH 易证SH 即为四棱锥S ABCD -的高,在Rt ABH 中,2262 2.BH AB AH =-=-= 又22AC SB ==所以 12222422ABCD S =⨯⨯⨯= 因为BH SH =,所以11822422333ABCD S ABCD V S -=⨯=⨯⨯=四棱柱, 所以求体积为8216232232.33-⨯=- 故答案为:20;16232.3-2.(2020·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高一期末)如图,直三棱柱,高为6,底边三角形的边长分别为3、4、5,以上下底面的内切圆为底面,挖去一个圆柱,求剩余部分几何体的体积.【答案】366π-【解析】因为222345+=,所以底面是直角三角形,所以上、下底面内切圆半径34512r +-==, 所以剩余部分几何体的体积21346163662V ππ=⨯⨯⨯⨯=-⨯-, 所以剩余部分几何体的体积为366π-.3.(2021·江西九江市)在底面半径为2,高为22的圆锥中内接一个圆柱,且圆柱的底面积与圆锥的底面积之比为1:4,求圆柱的表面积.【答案】2(21)π+【解析】由圆柱的底面积与圆锥的底面积之比为1:4,知:底面半径比为1:2,即圆柱底面半径1r =,若设圆柱的高为h ,则有221222h -=,即2h =, ∴由圆柱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加上两底面的面积,即:2222(21)S rh r πππ=+=+.。

立体几何大题中有关体积、面积和距离的求法(教师版)

立体几何大题中有关体积、面积和距离的求法(教师版)

立体几何大题中有关体积、面积和距离的求法(教师版)立体几何大题中有关体积、面积和距离的求法知识点梳理1.柱、锥、台和球的侧面积和体积圆柱:侧面积为$S_\text{侧}=2\pi rh$,体积为$V=\pir^2h$圆锥:侧面积为$S_\text{侧}=\pi rl$,体积为$V=\frac{1}{3}\pi r^2h$圆台:侧面积为$S_\text{侧}=\pi(r_1+r_2)l$,体积为$V=\frac{1}{3}\pi h(r_1^2+r_2^2+r_1r_2)$直棱柱、正棱锥、正棱台、球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不再赘述。

2.几何体的表面积直棱柱、棱锥、棱台的表面积就是各面面积之和。

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分别是矩形、扇形、扇环形;它们的表面积等于侧面积与底面面积之和。

一公式法例1.正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分别为2和4的矩形,则它的体积为。

解:因为正三棱柱的侧面展开图是边长分别为2和4的矩形,所以有以下两种情况:①:2是下底面的周长,4是三棱柱的高,此时下底面的边长为$\frac{2}{\sqrt{3}}$,所以体积为$V=\frac{4}{3}\sqrt{3}$,面积为$S=2\sqrt{3}$。

②:4是下底面的周长,2是三棱柱的高,此时下底面的边长为$\sqrt{3}$,所以体积为$V=\frac{4}{3}\sqrt{3}$,面积为$S=2\sqrt{3}$。

所以正三棱柱的体积为$\frac{4}{3}\sqrt{3}$。

例2.如图,某几何体的正视图(主视图),侧视图(左视图)和俯视图分别是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菱形,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解:由题意可知此几何体是一个四棱锥,由图可知底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2和3,底面边长为2,所以底面菱形的面积为$S=\frac{3}{2}$,侧棱为$\sqrt{2^2+3^2}= \sqrt{13}$,则棱锥的高$h=\sqrt{3^2-(\frac{\sqrt{13}}{2})^2}=\frac{\sqrt{35}}{2}$。

(完整版)立体几何坐标法教师版

(完整版)立体几何坐标法教师版

立体几何坐标法:一:一般的公式:1、空间角(1)(线线)设异面直线l 1,l 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m 1,m 2,则l 1与l 2的夹角θ满足cos θ=|cos 〈m 1,m 2〉|.(2)(线面)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和平面α的法向量分别为m ,n ,则直线l 与平面α的夹角θ满足sin θ=|cos 〈m ,n 〉|. (3)(面面)求二面角的大小(ⅰ)如图①,AB 、CD 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 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 →,CD →〉.(ⅱ)如图②③,n 1,n 2分别是二面角α-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满足cos θ=cos 〈n 1,n 2〉或-cos 〈n 1,n 2〉.2、距离(1)点面距的求法:设AB 为平面α的一条斜线段,n 为平面α的法向量,则B 到平面α的距离d =|AB →·n ||n |.(2)线面距、面面距均可转化为点面距(3)两异面直线的距离求法:d =|AB →·n ||n |.(AB 是异面直线上任意两点)二:如何选择建系:8、在如图所示的几何体中,EA ⊥平面ABC ,DB ⊥平面ABC ,AC BC ⊥,且2AC BC BD AE ===,M 是AB 的中点. (Ⅰ)求证:CM EM ⊥;(Ⅱ)求CM 与平面CDE 所成的角.11年重庆 19.(本小题满分12分,(Ⅰ)小问5分,(Ⅱ)小问7分.)如题(19)图,在四面体ABCD 中,平面ABC ⊥平面ACD ,AB BC ⊥,AD CD =,CAD ∠=30︒.(Ⅰ)若AD =2,AB BC =2,求四面体ABCD 的体积;(Ⅱ)若二面角C AB D --为60︒,求异面直线AD 与BC 所成角的余弦值.28.【2012高考四川文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在三棱锥P ABC -中,90APB ∠=,60PAB ∠=,AB BC CA ==,点PEDCM AB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O 在AB 上。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师版) (2)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教师版) (2)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掌握棱柱、棱锥、棱台等多面体结构特征.掌握圆柱、圆锥、圆台、球等旋转体的结构特征.概括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1.几何体只考虑一个物体占有空间部分的形状和大小,而不考虑其他因素,则这个空间部分叫做一个几何体.2.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1)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点、线、面是构成空间几何体的基本元素.(2)平面及其表示方法:①平面的概念:平面是处处平直的面,它是向四面八方无限延展的.②平面的表示方法:图形表示:在立体几何中,通常画平行四边形表示一个平面并把它想象成无限延展的符号表示:平面一般用希腊字母α,β,γ…来命名,还可以用表示它的平行四边形对角顶点的字母来命名.深刻理解平面的概念,搞清平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平面与平面图形的区别与联系为:平面是没有厚度、绝对平展且无边界的,也就是说平面是无限延展的,无厚薄,无大小的一种理想的图形.平面可以用三角形、梯形、圆等平面图形来表示.但平面图形如三角形、正方形、梯形等,它们是有大小之分的,不能说三角形、正方形、梯形是平面,只能说平面可以用平面图形来表示.(3)用运动的观点理解空间基本图形之间的关系:①点动成线:运动方向始终不变得到直线或线段;运动方向时刻变化得到的是曲线或者曲线的一段.②线动成面:直线平行移动可以得到平面或者曲面;固定射线的端点,让其绕一个圆弧转动,可以形成锥面.③面动成体:面运动的轨迹(经过的空间部分)可以形成一个几何体. 3.棱柱 (1)棱柱的定义一般地,由一个平面多边形(凸多边形)沿某一方向平移形成的空间几何体叫做棱柱。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角的问题-教师版(含几何法和向量法)

高中数学必修二立体几何角的问题-教师版(含几何法和向量法)

立体几何线线、线面、面面所成角的问题几何法1、两异面直线及所成的角:不在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已知异面直线a,b,经过空间任一点O 作直线a '∥a ,b '∥b ,我们把a '与b '所成的锐角(或直角)叫做异面直线a 与b 所成的角(或夹角).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是直角,我们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PA 和一个平面α相交,但不和这个平面垂直,这条直线叫做这个平面的斜线,斜线和平面的交点A 叫做斜足。

过斜线上斜足以外的一点向平面引垂线PO ,过垂足O 和斜足A 的直线 AO 叫做斜线在这个平面上的射影。

平面的一条斜线和它在平面内的摄影所成的锐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

一条直线垂直于平面,我们就说它们所成的角是直角。

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我们说它们所成的角是00.3、二面角: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

在二面角βα--l 的棱l 上任取一点O ,以点O 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 的射线OA 和OB ,则射线OA 和OB 构成的∠AOB 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可以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二面角的平面角是多少度,就说这个二面角是多少度。

常见角的取值范围:①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20π,,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20π,,二面角的取值范围依次[]π,0② 直线的倾斜角[)π,0、到的角[)π,0、与的夹角的取值范围依次是⎥⎦⎤⎢⎣⎡20π,4、点到平面距离:求点到平面的距离就是求点到平面的垂线段的长度,其关键在于确定点在平面内的垂足,当然别忘了转化法与等体积法的应用. 向量法1、两异面直线及所成的角:设异面直线a ,b 的夹角为θ,方向向量为a ,b ,其夹角为ϕ,则有cos cos a b a bθϕ⋅==.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设直线l 的方向向量为l ,平面α的法向量为n ,l 与α所成的角为θ,l 与n 的夹角为ϕ,则有sin cos l n l nθϕ⋅==.3、二面角:设1n ,2n 是二面角l αβ--的两个面α,β的法向量,则向量1n ,2n 的夹角(或其补角)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大小.若二面角l αβ--的平面角为θ,则1212cos n n n n θ⋅=.4、点到平面距离:点P 是平面α外一点,A 是平面α内的一定点,n 为平面α的一个法向量,则点P 到平面α的距离为cos ,n d n nPA⋅=PA 〈PA 〉=.例题例1.长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AB =AA 1=2,AD =1,E 为CC 1的中点,则异面直线BC 1与A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A.1010B.3010C.21510D.31010 解析: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则A (1,0,0),E (0,2,1),B (1,2,0),C 1(0,2,2).BC 1→=(-1,0,2),AE →=(-1,2,1),cos 〈BC 1→,AE →〉=BC 1→·AE →|BC 1→|·|AE →|=3010.所以异面直线BC 1与AE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010.答案:B例 2.已知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D ,2AB =,4PA AD ==,E 为BC 的中点.(1)求证:DE ⊥平面PAE ;(2)求直线DP 与平面PAE 所成的角. 证明:在ADE ∆中,222AD AE DE =+,∴AE DE ⊥ ∵PA ⊥平面ABCD ,DE ⊂平面ABCD ,∴PA DE ⊥又PA AE A ⋂=,∴DE ⊥平面PAE (2)DPE ∠为DP 与平面PAE 所成的角在Rt PAD ∆,PD =Rt DCE ∆中,DE =在Rt DEP ∆中,2PD DE =,∴030DPE ∠=例3.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是060DAB ∠=且边长为a 的菱形,侧面PAD 是等边三角形,且平面PAD 垂直于底面ABCD . (1)若G 为AD 的中点,求证:BG ⊥平面PAD ; (2)求证:AD PB ⊥;(3)求二面角A BC P --的大小.证明:(1)ABD ∆为等边三角形且G 为AD 的中点,∴BG AD ⊥ 又平面PAD ⊥平面ABCD ,∴BG ⊥平面PAD(2)PAD 是等边三角形且G 为AD 的中点,∴AD PG ⊥ 且AD BG ⊥,PG BG G ⋂=,∴AD ⊥平面PBG ,PB ⊂平面PBG ,∴AD PB ⊥(3)由AD PB ⊥,AD ∥BC ,∴BC PB ⊥ 又BG AD ⊥,AD ∥BC ,∴BG BC ⊥∴PBG ∠为二面角A BC P --的平面角在Rt PBG ∆中,PG BG =,∴045PBG ∠=例4.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棱AA 1、BB 1的中点,G 为棱A 1B 1上的一点,且A 1G =λ(0≤λ≤1),则点G 到平面D 1EF 的距离为( D ) A.3 B.22C.32λ D.55练习:1、已知四边形ABCD 是空间四边形,,,,E F G H 分别是边,,,AB BC CD DA 的中点,(1)求证:EFGH 是平行四边形;(2)若BD=AC=2,EG=2。

立体几何教案 第二章 多面体与旋转体 球的直观图画法和球的表面积 教案_1

立体几何教案 第二章  多面体与旋转体 球的直观图画法和球的表面积 教案_1

立体几何教案第二章多面体与旋转体球的直观图画法和球的表面积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球的正等测画法;2.熟记球的表面积公式;3.激发学生研讨公式的兴趣和掌握推导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转化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球的表面积及表面积公式的推导.难点:球表面积公式的推导.教学设计过程一、复习提问师:圆的直观图用什么方法画出的.生:(思考片刻,要求学生答出)一般不用斜二测,而用正等测画.师:用正等测画圆的直观图规则是什么?生:(要求思考1分钟后回答)1.在已知图形⊙O中,互相垂直的轴Ox,Oy画直观图时,把它们画成对应的轴O'x',O'y',使∠x'Oy'=120°(或60°).2.已知图形上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分别画成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3.平行于x轴或y轴的线段、长度不变.二、讲新课1.球的直观图的画法:师:我们学习了圆的直观图的画法,球和圆有何不同.生:球是立体图形,圆是平面图形.师:那么球的直观图是否和圆的直观图画法类似.生:(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应有三个坐标轴.师:你怎么考虑的.生:因为圆是平面图形,两条相交直线确定平面,球是立体图体,只有三条互相垂直的直线才能确定空间.师:以上同学回答得很好,球是立体图形,它需要在三维空间中完成.讲解课本p.84例2,画半径为R 的球的直观图.画法:(略)2.球的表面积.师:圆的面积是多少?生:(异口同声回答)S=πR2师:圆的面积S=πR2,是怎样得来的,你知道吗?生:书上告诉的.(全班学生大笑)师:对了,这个结论是书上直接给出的.因为我们所学的知识还无法来解决它的推导过程,待今后继续深造来解决.师:我们今天来学习球的面积公式.同学们要特别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师:(让学生目测实心半球)是半球面积大,还是底面的大圆面积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估算能力)(全班学生积极发言,充分调动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这个问题较易回答)师:(同学们再目测一下)看看上面的面积是大圆面积的几倍(估算一下),是6倍吗?(部分学生回答不可能)师:是4倍吗?(教室里肃静,仍有一部分学生回答说:可能性不大)师:是2倍吗?生:差不多!师:上面的面积正好是下面底面大圆的2倍.为什么是2倍呢?正是我们今天解决的问题.师:圆柱、圆锥、圆台的表面积公式,都是利用它的展开图求出的,由于球面不能展开成平面图形,所以球的表面积公式无法用展开图求出,为了求得球的表面积公式,我们先来证明一个预备定理:定理球面内接圆台(圆台上、下底面是球的两个截面)的高为h,球心到母线的距离为p,那么圆台的侧面积为2πph.已知:球面O的内接圆台的高O1O'=h,球心O到母线AD的距离OE=p求证:S圆台侧=2πph.师:同学们考虑上式是比例式,在平面几何中怎样证明比例呢?生:利用相似形或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定理.师:这个题用什么方法证好呢?生:相似三角形.师:证哪两个三角形相似?生:(学生沉思,教师提示)只要证明△ADD'∽△OEE'即可,(如图2)师:(大家观测)上面回答对吗?生:(部分学生回答)对的.师:哪位同学起来回答为什么?生:(一位中等成绩的学生回答说)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是很容易证明的.(课本中“注意”二字,这个结果对于球的内接圆柱、圆锥同样成立.应引起教师的注意,要求学生练习)师:下面证明定理:球面面积等于它的大圆面积的4倍.即:S球面=4πR2(在投影片上画出课本图2-48,并且画得大些)师:将半球面上的半大圆ANB分成2n等分,用过各分点平行于半球大圆面的平面将半球分为多少部分,是2n部分吗?生:(个别学生答,是2n部分,即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不是.师:那么是几部分呢?生:是n部分.师:这n部分是什么图形呢?生:(一少部分回答说n个圆台)n-1个圆台,一个圆锥.师:我们作这些圆台的高,分别为h1,h2,h3,…,hn.球心到它们母线的距离是否相等.生:(部分学生认为不相等,教师准备作好引导的作用)相等的.师:设这个距离为p,由预备定理可得这些圆台圆锥的侧面积的和是多少?生:(全班学生思考,教师提示)S=2πph1+2πph2+…+2πphn=2πp(h1+h2+…+hn)师:同学们认真分析,h1+h2+h3+…+hn和应是多少.生:ON,即球的半径R.师:所以S=2πp·R.师:如果分点无限增加,侧面积怎样变化.生:(这时教师需提示)侧面积无限地接近半球面.(教师对无限地应解释,学生第一次接触这个名词)师:分点无限增加,p与R有什么关系.生:p无限地接近R.师:此时侧面积的和S变为2πR2,我们把这个和作为半球面的面积,即S球面=4πR2.例已知:圆柱的底面直径与高都等于球的直径.求证:(1)球的表面积等于圆柱的侧面积.师:圆柱的侧面积是什么?生:底面周长乘以高,即S=c·h.师:在本题中底面周长是什么?生:c=2πR.师:高是什么.生:h=2R.师:所以圆柱侧面积为S=4πR2.(这样问题(1)得证,证明过程要求学生下去练习完成)师:圆柱的全面积是侧面积加两个底面积.那全面积是多少呢?练习:1.球的大圆面积扩大到原来的4倍,那么球的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 ]2.三个球半径之比是1∶2∶3,那么最大球的表面积是其余两个球的表面积之和的[ ]作业:p.92.6,7.家庭作业:1.阅读课文.(巩固知识的形成过程加深理解记忆)2.对于课文把半球的半大圆ANB分成2n等分.如果对球半径n等分行不行.课堂教学设计说明1.本节课完成了两个内容,一是球的直观图画法,二是球表面积公式及其推导.教案整体构思是要突出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克服学生上课走神的现象.常此以往,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2.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和大胆猜想能力,因为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数学这门学科不能仅仅作为工具去教学.不能把知识的结论抛给学生,使学生记住结论会演算两道题就行了.而是要培养学生在提高思考能力上下功夫.教学上要力戒“奉送真理,灌注真理”的做法。

2015专题四:立体几何(教师版)理科(含11-14年高考试题)

2015专题四:立体几何(教师版)理科(含11-14年高考试题)

2015专题四:立体几何(教师版)题型分析考点一三视图、直观图与表面积、体积1.直观图(1)画法:常用斜二测画法.(2)规则:①原图形中x轴、y轴、z轴两两垂直,直观图中,x′轴、y′轴的夹角为45°(或135°),z′轴与x′轴和y′轴所在平面垂直.②原图形中平行于坐标轴的线段,直观图中仍平行于坐标轴.平行于x轴和z轴的线段在直观图中保持原长度不变,平行于y轴的线段长度在直观图中变为原来的一半.按照斜二测画法得到的平面图形的直观图,其面积与原图形的面积有以下关系S直观图=24S原图形,S原图形=22S直观图.2.三视图(1)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正(主)视图、侧(左)视图、俯视图,分别是从几何体的正前方、正左方、正上方观察几何体画出的轮廓线.(2)三视图的画法①基本要求: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②画法规则:正侧一样高,正俯一样长,侧俯一样宽;看不到的线画虚线1.圆柱、圆锥、圆台的侧面展开图及侧面积公式圆柱圆锥圆台侧面展开图侧面积公式S圆柱侧=2πrl S圆锥侧=πrlS圆台侧=π(r+r′)l2.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公式名称几何体表面积体积柱体(棱柱和圆柱)S表面积=S侧+2S底V=Sh锥体(棱锥和圆锥)S表面积=S侧+S底V=13Sh台体 (棱台和圆台)S 表面积=S 侧+S 上+S 下V =13(S 上+S 下+S 上S 下)h球S =4πR 2V =43πR 3例1.等腰梯形ABCD ,上底CD =1,腰AD =CB =2,下底AB =3,以下底所在直线为x 轴,则由斜二测画法画出的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为________.解析:∵OE =(2)2-1=1,∴O ′E ′=12,E ′F =24,∴直观图A ′B ′C ′D ′的面积为S ′=12×(1+3)×24=22.答案:22例2.(2013·重庆高考)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180B .200C .220D .240解析:选D 由三视图可知,此几何体是一个横放的直四棱柱,底面梯形的面积为(2+8)×42=20,侧面面积为2×10+2×5×10+8×10=200,故四棱柱的表面积为2×20+200=240.例3.(1)如图所示,已知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所有棱长均为1,且AA 1⊥底面ABC ,则三棱锥B 1 -ABC 1的体积为( )A.312 B.34 C.612D.64(2)(2013·新课标Ⅰ)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体积为( )A .16+8πB .8+8πC .16+16πD .8+16π[解析] (1)三棱锥B 1 -ABC 1的体积等于三棱锥A -B 1BC 1的体积,三棱锥A -B 1BC 1的高为32,底面积为12,故其体积为13×12×32=312.(2)根据三视图可以判断该几何体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其中上面部分为长方体,下面部分为半个圆柱,所以组合体的体积为2×2×4+12π×22×4=16+8π.[答案] (1)A (2)A考点二 球与空间几何体的“切”“接”问题1.长方体、正方体的外接球其体对角线长为该球的直径. 2.正方体的内切球其棱长为球的直径.3.正三棱锥的外接球中要注意正三棱锥的顶点、球心及底面正三角形中心共线. 4.正四面体的外接球与内切球的半径之比为3∶1. 方法主要是“补体”和“找球心” 方法一:直接法例1、一个长方体的各顶点均在同一球面上,且一个顶点上的三条棱长分别为1,2,3 ,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 14π练习:已知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为( ) A. 16π B. 20π C. 24π D. 32π 方法二:构造法(构造正方体或长方体)例2(2008年福建高考题)若三棱锥的三条侧棱两两垂直,且侧棱长均为3,则其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练习 (2010年全国卷)一个四面体的所有棱长都为2,四个顶点在同一球面上,则此球的表面积为( ) A. 3π B. 4π C. 33π D. 6π 三、确定球心位置法例3、在矩形ABCD 中,AB=4,BC=3,AC 沿将矩形ABCD 折成一个直二面角B-AC-D ,则四面体ABCD 的外接球的体积为( C )π12125.A π9125.B π6125.C π3125.D四、构造直角三角形例4、正四面体的棱长为a ,则其内切球和外接球的半径是多少,体积是多少?练习: 角度一 直三棱柱的外接球1.(2013·辽宁高考)已知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的6个顶点都在球O 的球面上,若AB =3,AC =4,AB ⊥AC ,AA 1=12,则球O 的半径为( )A.3172B .210 C.132D .310解析:选C 如图,由球心作平面ABC 的垂线,则垂足为BC 的中点M .又AM =12BC =52,OM =12AA 1=6,所以球O 的半径R =OA =⎝⎛⎭⎫522+62=132. 角度二 正方体的外接球2.(2013·合肥模拟)一个正方体削去一个角所得到的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图中三个四边形都是边长为2的正方形),则该几何体外接球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依题意可知,新的几何体的外接球也就是原正方体的外接球,要求的直径就是正方体的体对角线;∴2R =23(R 为球的半径),∴R =3, ∴球的体积V =43πR 3=43π.答案:43π角度三 正四面体的内切球3.(2014·长春模拟)若一个正四面体的表面积为S 1,其内切球的表面积为S 2,则S 1S 2=________.解析:设正四面体棱长为a ,则正四面体表面积为S 1=4·34·a 2=3a 2,其内切球半径为正四面体高的14,即r =14·63a =612a ,因此内切球表面积为S 2=4πr 2=πa 26,则S 1S 2=3a 2π6a 2=63π. 答案:63π角度四 四棱锥的外接球4.四棱锥P -ABCD 的五个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该四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E ,F 分别是棱AB ,CD 的中点,直线EF 被球面所截得的线段长为22,则该球的表面积为( )A.9π B.3πC.22π D.12π解析:选D该几何体的直观图如图所示,该几何体可看作由正方体截得,则正方体外接球的直径即为PC.由直线EF被球面所截得的线段长为22,可知正方形ABCD对角线AC的长为22,可得a=2,在△P AC中PC=22+(22)2=23,球的半径R=3,∴S表=4πR2=4π×(3)2=12π.考点三利用空间向量求角和距离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求法设两条异面直线a,b的方向向量为a,b,其夹角为θ,则cos φ=|cos θ|=|a·b||a||b|(其中φ为异面直线a,b所成的角).2.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的求法如图所示,设直线l的方向向量为e,平面α的法向量为n,直线l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φ,两向量e与n的夹角为θ,则有sin φ=|cos θ|=|n·e| |n||e|.3.求二面角的大小(1)如图①,AB,CD是二面角α -l -β的两个面内与棱l垂直的直线,则二面角的大小θ=〈AB,CD〉.(2)如图②③,n1,n2分别是二面角α -l -β的两个半平面α,β的法向量,则二面角的大小θ=〈n1,n2〉(或π-〈n1,n2〉).4.点到平面的距离的求法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在α内取一点B, 则 A 到α的距离|||||cos |||AB n d AB n θ==易错点: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时,易求出余弦值为负值而盲目得出答案而忽视了夹角为⎝ ⎛⎦⎥⎤0,π2.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时,注意求出夹角的余弦值的绝对值应为线面角的正弦值.3.利用平面的法向量求二面角的大小时,二面角是锐角或钝角由图形决定.由图形知二面角是锐角时cosθ=|n 1·n 2||n 1||n 2|;由图形知二面角是钝角时,cos θ=-|n 1·n 2||n 1||n 2|.当图形不能确定时,要根据向量坐标在图形中观察法向量的方向,从而确定二面角与向量n 1,n 2的夹角是相等(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指向二面角的内部,另一个平面的法向量指向二面角的外部),还是互补(两个法向量同时指向二面角的内部或外部),这是利用向量求二面角的难点、易错点.一、线线角问题1.(2013·沈阳调研)在直三棱柱A 1B 1C 1 -ABC 中,∠BCA =90°,点D 1,F 1分别是A 1B 1,A 1C 1的中点,BC =CA =CC 1,则BD 1与AF 1所成角的余弦值是( )A.3010 B.12 C.3015D.1510解析:选A 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设BC =1,则A (-1,0,0),F 1⎝⎛⎭⎫-12,0,1, B (0,-1,0),D 1⎝⎛⎭⎫-12,-12,1,则1AF =⎝⎛⎭⎫12,0,1, 1BD =⎝⎛⎭⎫-12,12,1. ∴cos 〈1AF ,1BD 〉=1AF ·1BD | 1AF ||1BD |=3010.2.如图,在棱长为1的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M 和N 分别是A 1B 1和BB 1的中点,那么直线AM 与CN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________.解析:以D 为坐标原点,DA 为x 轴,DC 为y 轴,1DD 为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则A (1,0,0), M ⎝⎛⎭⎫1,12,1, C (0,1,0), N ⎝⎛⎭⎫1,1,12. ∴AM =⎝⎛⎭⎫0,12,1, CN =⎝⎛⎭⎫1,0,12. 设直线AM 与CN 所成的角为θ,则 cos θ=|cos 〈AM ,CN 〉|=|AM ·CN ||AM ||CN |=121+14× 1+14=二、线面角的问题3、(2013·湖南高考)如图,在直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AD ∥BC ,∠BAD =90°,AC ⊥BD ,BC =1,AD =AA 1=3.(1)证明:AC ⊥B 1D ;(2)求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法一:(1)证明:如图1,因为BB 1⊥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所以AC ⊥BB 1.图1又AC ⊥BD ,所以AC ⊥平面BB 1D .而B 1D ⊂平面BB 1D ,所以AC ⊥B 1D .(2)因为B 1C 1∥AD ,所以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的角等于直线AD 与平面ACD 1所成的角(记为θ). 如图1,连接A 1D .因为棱柱ABCD -A 1B 1C 1D 1是直棱柱,且∠B 1A 1D 1=∠BAD =90°,所以A 1B 1⊥平面ADD 1A 1.从而A 1B 1⊥AD 1.又AD =AA 1=3,所以四边形ADD 1A 1是正方形,于是A 1D ⊥AD 1.故AD 1⊥平面A 1B 1D ,于是AD 1⊥B 1D .由(1)知,AC ⊥B 1D ,所以B 1D ⊥平面ACD 1.故∠ADB 1=90°-θ.在直角梯形ABCD 中,因为AC ⊥BD ,所以∠BAC =∠ADB .从而Rt △ABC ∽Rt △DAB ,故AB DA =BCAB.即AB =DA ·BC = 3. 连接AB 1,易知△AB 1D 是直角三角形,且B 1D 2=BB 21+BD 2=BB 21+AB 2+AD 2=21,即B 1D =21.在Rt △AB 1D 中,cos ∠ADB 1=AD B 1D =321=217,即cos(90°-θ)=217.从而sin θ=217. 即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7. 法二:(1)证明:易知,AB ,AD ,AA 1两两垂直.如图2,以A 为坐标原点,AB ,AD ,AA 1所在直线分别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AB =t ,则有A (0,0,0),B (t,0,0),B 1(t,0,3),C (t,1,0),C 1(t,1,3),D (0,3,0),D 1(0,3,3).图2从而1B D =(-t,3,-3),AC =(t,1,0),BD =(-t,3,0).因为AC ⊥BD ,所以AC ·BD =-t 2+3+0=0, 解得t =3或t =-3(舍去).于是1B D =(-3,3,-3),AC =(3,1,0).因为AC ·1B D =-3+3+0=0,所以AC ⊥1B D ,即AC ⊥B 1D . (2)由(1)知,1AD =(0,3,3),AC =(3,1,0),11B C =(0,1,0). 设n =(x ,y ,z )是平面ACD 1的一个法向量,则⎩⎪⎨⎪⎧n ·AC =0,n ·1AD =0,即⎩⎨⎧3x +y =0,3y +3z =0.令x =1,则n =(1,-3,3). 设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n ,11B C 〉|=⎪⎪⎪⎪⎪⎪⎪⎪n ·11B C |n |·|11B C |=37=217. 即直线B 1C 1与平面ACD 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217. [针对训练](2013·福建高考改编)如图,在四棱柱ABCD -A 1B 1C 1D 1中,侧棱AA 1⊥底面ABCD ,AB ∥DC ,AA 1=1,AB =3k ,AD =4k ,BC =5k ,DC =6k (k >0).若直线AA 1与平面AB 1C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67,求k 的值.解:由题意知DC ⊥AD ,D 1D ⊥DC ,D 1D ⊥AD 故以D 为原点,DA ,DC ,1DD 的方向为x ,y ,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4k,0,0),C (0,6k,0),B 1(4k,3k,1),A 1(4k,0,1),所以AC =(-4k,6k,0),1AB =(0,3k,1),1AA =(0,0,1).设平面AB 1C 的法向量n =(x ,y ,z ),则由⎩⎪⎨⎪⎧AC ·n =0,1AB ·n =0,得⎩⎪⎨⎪⎧-4kx +6ky =0,3ky +z =0.取y =2,得n =(3,2,-6k ). 设AA 1与平面AB 1C 所成角为θ,则sin θ=|cos 〈1AA ,n 〉|=⎪⎪⎪⎪⎪⎪⎪⎪1AA ·n | 1AA |·|n |=6k 36k 2+13=67,解得k =1, 故所求k 的值为1.三、二面角问题4、(2013·新课标卷Ⅱ)如图,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D ,E 分别是AB ,BB 1的中点,AA 1=AC =CB =22AB . (1)证明:BC 1//平面A 1CD ; (2)求二面角D -A 1C -E 的正弦值.[解] (1)证明:连接AC1交A 1C 于点F ,则F 为AC 1的中点. 又D 是AB 的中点,连接DF ,则BC 1∥DF .因为DF ⊂平面A 1CD ,BC 1⊄平面A 1CD ,所以BC 1∥平面A 1CD .(2)由AC =CB =22AB 得, AC ⊥BC .以C 为坐标原点,CA ,CB ,CC ′的方向为x 轴,y 轴,z 轴的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C -xyz .设CA =2,则D (1,1,0),E (0,2,1),A 1(2,0,2),CD =(1,1,0),CE =(0,2,1),1CA =(2,0,2).设n =(x 1,y 1,z 1)是平面A 1CD 的法向量,则⎩⎪⎨⎪⎧n ·CD =0,n ·1CA =0.即⎩⎪⎨⎪⎧x 1+y 1=0,2x 1+2z 1=0.可取n =(1,-1,-1).同理,设m 是平面A 1CE 的法向量,则⎩⎪⎨⎪⎧m ·CE =0,m ·1CA =0.可取m =(2,1,-2).从而cos 〈n ,m 〉=n ·m |n ||m |=33,故sin 〈n ,m 〉=63.即二面角D -A 1C -E 的正弦值为63. [针对训练](2014·杭州模拟)如图,已知平面QBC 与直线P A 均垂直于Rt △ABC 所在平面,且P A =AB =AC . (1)求证:P A ∥平面QBC ;(2)若PQ ⊥平面QBC ,求二面角Q -PB -A 的余弦值.解:(1)证明:过点Q 作QD ⊥BC 于点D , ∵平面QBC ⊥平面ABC ,∴QD ⊥平面ABC . 又P A ⊥平面ABC ,∴QD ∥P A .又QD ⊂平面QBC ,P A ⊄平面QBC ∴P A ∥平面QBC . (2)∵PQ ⊥平面QBC ,∴∠PQB =∠PQC =90°,又PB =PC ,PQ =PQ , ∴△PQB ≌△PQC ,∴BQ =CQ .∴点D 是BC 的中点,连接AD ,则AD ⊥BC , 又AD ⊄平面QBC ,BC ⊂平面QBC , ∴AD ⊥平面QBC .∴PQ ∥AD ,AD ⊥QD , ∴四边形P ADQ 是矩形.分别以AC ,AB ,AP 所在的直线为x ,y ,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 -xyz ,设P A =2a ,则Q (a ,a,2a ),B (0,2a,0),P (0,0,2a ),设平面QPB 的法向量为n =(x ,y ,z ), ∵PQ =(a ,a,0),PB =(0,2a ,-2a ),∴⎩⎪⎨⎪⎧ax +ay =0,2ay -2az =0,n =(1,-1,-1). 又平面P AB 的一个法向量为m =(1,0,0).设二面角Q -PB -A 为θ,则|cos θ|=|cos 〈m ,n 〉|=⎪⎪⎪⎪m·n |m|·|n|=33, 又二面角Q -PB -A 是钝角, ∴cos θ=-33,即二面角Q -PB -A 的余弦值为-33.四、 利用空间向量解决探索性问题.(2013·江西模拟)如图,四边形ABCD 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DE ⊥平面ABCD ,AF ∥DE ,DE =3AF ,B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为60°.(1)求证:AC ⊥平面BDE ; (2)求二面角F -BE -D 的余弦值;(3)设点M 是线段BD 上一个动点,试确定点M 的位置,使得AM ∥平面BEF ,并证明你的结论. 解:(1)证明:∵DE ⊥平面ABCD , ∴DE ⊥AC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C ⊥BD ,又DE ∩BD =D , ∴AC ⊥平面BDE . (2)∵DE ⊥平面ABCD ,∴∠EBD 就是BE 与平面ABCD 所成的角,即∠EBD =60°. ∴EDBD= 3.由AD =3,得DE =36,AF = 6. 如图,分别以DA ,DC ,DE 所在直线为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A (3,0,0),F (3,0,6),E (0,0,36),B (3,3,0),C (0,3,0),∴BF =(0,-3,6),EF =(3,0,-26).设平面BEF 的一个法向量为n =(x ,y ,z ),则⎩⎨⎧n ·BF =0,n ·EF =0,即⎩⎨⎧-3y +6z =0,3x -26z =0.令z =6,则n =(4,2,6). ∵AC ⊥平面BDE ,∴CA =(3,-3,0)为平面BDE 的一个法向量,∴cos 〈n ,CA 〉=n ·CA |n ||CA |=626×32=1313.故二面角F -BE -D 的余弦值为1313. (3)依题意,设M (t ,t,0)(t >0),则AM =(t -3,t,0), ∵AM ∥平面BEF ,∴AM ·n =0, 即4(t -3)+2t =0,解得t =2.∴点M 的坐标为(2,2,0),此时DM =23DB ,∴点M 是线段BD 上靠近B 点的三等分点.[针对训练]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1,点P 在线段BD 1上.当∠APC 最大时,三棱锥P -ABC 的体积为________.解析:以B 为坐标原点,BA 为x 轴,BC 为y 轴,BB 1为z 轴建立空间 直角坐标系(如图),设BP =λ1BD ,可得P (λ,λ,λ),再由cos ∠APC =AP ·CP | AP ||CP |可求得当λ=13时,∠APC 最大,故V P -ABC =13×12×1×1×13=118.五、近三年新课标高考试题十、立体几何(三视图1小+1小1大:(1)三视图(2)线面关系(3)与球有关的组合体(4)证明、求体积与表面积(注意规范性),作辅助线的思路(5)探索性问题的思考方法)(11)(6)在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中,正视图和俯视图如右图所示,则相应的侧视图可以为解析:条件对应的几何体是由底面棱长为r 的正四棱锥沿底面对角线截出的部分与底面为半径为r 的圆锥沿对称轴截出的部分构成的。

第四讲: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教师版)

第四讲: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教师版)

第四讲:立体几何知识点归纳1.平面的基本性质公理1 如果一条直线上的两点在一个平面内,那么这条直线上所有的点都在这个平面内. (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公理2 如果两个平面有一个公共点,那么它们有且只有一条通过这个点的公共直线.(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公理3 经过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推论1 经过一条直线和这条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推论2 经过两条相交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符号语言:图形语言:)推论3 经过两条平行直线,有且只有一个平面.(符号语言:图形语言:)3.空间线面的位置关系(1)两直线的位置关系:4.异面直线的判定判定定理“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连线,与平面内不经过该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符号语言:图形语言:)5.线面平行与垂直的判定: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③两个平面平行,其中一个平面内的直线平行于另一个平面,(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 (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①定义:若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②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 (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 (5)两平面平行的判定①定义:如果两个平面没有公共点,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即无公共点α∥β.②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都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符号语言:图形语言: )(6)三垂线定理: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三垂线逆定理:文字语言: 符号语言: 图形语言:立体几何典型例题题型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例1. S 是正三角形ABC 所在平面外的一点,如图SA =SB =SC ,且∠ASB =∠BSC =∠CSA =2π,M 、N 分别是AB 和SC 的中点.求异面直线SM 与BN 所成的角.证明:连结CM ,设Q 为CM 的中点,连结QN 则QN ∥SM ∴∠QNB 是SM 与BN 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连结BQ ,设SC =a ,在△BQN 中 BN =a 25 NQ =21SM =42a BQ =a 414∴COS ∠QNB =5102222=⋅-+NQ BN BQ NQ BN∴∠QNB =arc cos510题型二:线面平行B M AN CS例2:如图,在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中,AC =3,BC =4,AB =5,AA 1=4,点D 是AB 的中点.( 1 ) 求证:AC ⊥BC 1; (2) 求证:AC 1∥平面CDB 1;(3) 求异面直线AC 1与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解:(1)直三棱柱ABC -A 1B 1C 1,底面三边长AC =3,BC =4,AB =5.∴AC ⊥BC ,且BC 1在平面ABC 内的射影为BC ,∴AC ⊥BC 1; (2)设CB 1与C 1B 的交点为E ,连结DE ,∵D 是AB 的中点,E 是BC 1的中点,∴DE ∥AC 1 ∴DE ⊂平面CDB 1,AC 1⊄平面CDB 1,∴AC 1∥平面CDB 1;(3)∵DE ∥AC 1,∴CED 为AC 1与B 1C 所成的角,在△CED 中,ED =21AC 1=25,CD =21AB =25,CE =21CB 1=22,∴cos ∠CED = 52222228=⨯⨯ ∴异面直线AC 1与B 1C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22.小试身手.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点D 是BC 的中点, 求证:直线1//A B 平面1ADB证明:连接1AC 交1AB 于点E ,连接DE …………………2分 111ABC A B C -是三棱柱,1E AC ∴是的中点………… 3分 在三角形1CA B 中1,,D E BC CA 分别是的中点1//DE A B ∴………………. 5分 111,DE ADC A B ADC ⊂⊄平面平面………………………. 7分 11//A B ADC ∴平面………………………………8分1ADBBCACA题型三:线面垂直例3:三棱锥V -ABC 的三条侧棱V A 、VC 两两垂直,顶点V 在底面内的射影是H . (1) 求证H 是△ABC 的垂心;小试身手1如图,EA 和DC 都垂直于平面ABC ,且2EA CD =, F 、G 分别是EB 和AB 的中点. (Ⅰ)求证:FG ⊥面ABC ; (Ⅱ)求证:FD ∥面ABC . 证明:(I )F 、G 分别是EB 、AB 的中点,FG ∴是ABE ∆中EA 边上的中位线 //FG EA ∴ 且 1(22FG EA =----分) 又EA ⊥平面ABC FG ∴⊥平面4ABC ------(分)(II ) 连接GC2GE CD =且DC ⊥面ABC , FG ⊥面ABC 且 2EA FG =∴ //FG DC 且FG DC = ∴ 四边形FGCD 为平行四边形 //6FD GC ∴-------(分)又 GC ⊂平面ABC //FD ∴面8ABC -------(分)2。

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第二讲教师版

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第二讲教师版

知识点4.利用空间向量解立体几何问题 1.利用向量证明平行(1)线线平行方法:→→→→→→=⇔≠a b a a b λ)0(//(2)线面平行方法:线垂直于平面的法向量或内外共线.在图2-1中,→m 向是平面α的法向量,→a 是直线a 的方向向量,证明平面的法向量与直线所在向量垂直(0=∙→→a m )。

(3)面面平行方法:一个平面的法向量垂直于另一个平面,在图2-2中, →m 向是平面α的法向量,→n 是平面β的法向量,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共线(→→=n m λ)。

2.利用向量证明垂直(1)线线垂直方法:0a b a b ⊥⇔⋅=(2)线面垂直方法:线垂直面内两相交直线或线平行面的法向量,在图2-3中,→m 向是平面α的法向量,→a 是直线a 的方向向量,证明平面的法向量与直线所在向量共线(→→=a m λ);或→a 垂直于面内两相交直线所在向量。

(3)面面垂直方法:两面的法向量垂直,在图2-4中,→m 是平面α的法向量,→n 是平面β的法向量,证明两平面的法向量垂直(0=∙→→n m )1. 如图,在四棱锥O ABCD -中,底面ABCD 四边长 为1的菱形,4ABC π∠=, OA ABCD ⊥底面, 2OA =,M 为OA 的中点,N 为BC 的中点→证明:直线MN OCD平面‖;解:作APCD ⊥于点P ,如图,分别以AB ,AP ,AO 所在直线为,,xy z 轴建立坐标系(0,0,0),(1,0,0),((0,0,2),(0,0,1),(1AB P D O M N, 证明(11),(0,2),(2)44222MN OP OD =--=-=--设平面OCD 的法向量为(,,)n xy z =,则0,0n OP n OD ==即 2022022y z x y z-=⎪⎪⎨⎪-+-=⎪⎩取z =,解得n =(11)(0,044MN n =--= ∵MN OCD ∴平面‖2.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E 、F 分别为BB 1、DC 的中点,求证:D 1F ⊥平面ADE . 解:如图所示,不妨设正方体的棱长为1,且设=i ,=j ,1DD =k , 以i 、j 、k 的坐标向量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 —xy z , 则AD =(-1,0,0),F D 1=(0,21,-1),AD ·D 1=(-1,0,0)·(0,21,-1)=0,∴AD ⊥D 1F.又AE =(0,1,21),D 1=(0,21,-1), ∴AE ·F D 1=(0,1,21)·(0,21,-1)=21-21=0.∴A E ⊥D 1F ,又AE ∩AD =A , ∴D 1F ⊥平面AD E.练.已知P N M 、、分别是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中的棱CDBC CC、、1的中点. 求证:⊥P A 1平面DMN .CA 13.利用向量求角(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向量a 和b(或者说其补角)等于异面直线a 和b 的夹角:(设异面直线的夹角为θ)cos cos ,a b a b a bθ⋅==⋅(2)、求线面角:如图2-1-1,设→n 是平面α的法向量,AB 是平面α的一条斜线,α∈A ,则AB 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设直线AB 与面α的夹角为θ)|,cos |sin ><=→→AB n θ1.如图,在四棱锥ABCD P -中,底面ABCD 是矩形,⊥PA 底面,是的中点,已知,22=AD,2=PA ,求:异面直线BC 与AE 所成的角的大小。

立体几何证明(教师版)

立体几何证明(教师版)

立体几何证明1.(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为直角梯形,//,90,AB DC DAB PA ∠=⊥平面ABCD ,且112PA AD DC AB ====,M 是棱PB 上的动点.(1)求证:平面PAD ⊥平面PCD ;(2)若//PD 平面ACM ,求PM MB的值; (3)当M 是PB 中点时,设平面ADM 与棱PC 交于点N ,求截面ADNM 的面积.2.(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期末)如图,已知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点E 为棱1CC 的中点.(1)证明:1AC ∥平面BDE .(2)证明1AC BD ⊥.3.(2021·北京·汇文中学高一期末)如图1,已知菱形AECD 的对角线AC ,DE 交于点F ,点E 为AB 的中点.将三角形ADE 沿线段DE 折起到PDE 的位置,如图2所示.(1)求证:DE PC ⊥;(2)试问平面PFC 与平面PBC 所成的二面角是否为90︒,如果是,请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3)在线段PD ,BC 上是否分别存在点M ,N ,使得平面//CFM 平面PEN ?若存在,请指出点M ,N 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2021·北京·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末)如图,在四棱锥P ABCD -中,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O ,M 分别为BD ,PC 的中点.设平面P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1)求证://OM 平面PAD ;(2)求证://BC l ;(3)在棱PC 上是否存在点N (异于点C ),使得//BN 平面PAD ?若存在,求出PN PC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5.(2021·北京·101中学高一期末)已知正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M 是1DD 的中点.(1)求证:1//BD 平面AMC ;(2)求证:1AC BD ⊥;(3)在线段1BB 上是否存在点P ,当1BP BB λ=时,平面11//A PC 面AMC ?若存在,求出λ的值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6.(2021·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E 为1CC 中点.(1)求证:1//BC 平面1AD E ;(2)求证:1A D ⊥平面11ABC D .7.(2021·北京·汇文中学高一期末)如图所示,在三棱锥A BCD -中,点M 、N 分别在棱BC 、AC 上,且//MN AB .(1)求证://MN 平面ABD ;(2)若MN CD ⊥,BD CD ⊥,求证:平面CBD ⊥平面ABD .8.(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如图,在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AA ⊥底面ABC ,90BAC ∠=,2AB AC ==,1AA ,M N 分别为1,BC CC 的中点,P 为侧棱1BB 上的动点(Ⅰ)求证:平面APM ⊥平面11BB C C ;(Ⅱ)若P 为线段1BB 的中点,求证:1//A N 平面APM ;(Ⅲ)试判断直线1BC 与平面APM 是否能够垂直.若能垂直,求PB 的值;若不能垂直,请说明理由9.(2019·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如图,已知四棱锥S ABCD-,底面ABCD是边长为2的菱形,60∠=,侧面SAD为正三角形,侧面SAD⊥底面ABCD,M为侧棱SB的中点,ABCE为线段AD的中点SD平面MAC;(Ⅰ)求证://⊥;(Ⅱ)求证:SE AC-的体积(Ⅲ)求三棱锥M ABC-中,PA⊥平面ABCD,底10.(2019·北京·101中学高一期末)如图,在四棱锥P ABCD部ABCD为菱形,E为CD的中点.(Ⅰ)求证:BD⊥平面PAC;(Ⅱ)若∠ABC=60°,求证:平面PAB⊥平面PAE;(Ⅲ)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CF∥平面PAE?说明理由.11.(2019·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末)在四面体ABCD 中,CB =CD ,AD BD ⊥,且E ,F 分别是AB ,BD 的中点,求证:(I )直线EF ACD 面;(II )EFC BCD ⊥面面.12.(2020·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如图,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侧棱PA ⊥底面ABCD ,E 是PA 的中点.(1)求证://CD 平面PAB ;(2)求证://PC 平面BDE ;(3)证明:BD CE ⊥.13.(2021·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期末)如图1,已知△ABD 和△BCD 是两个直角三角形,∠BAD =∠BDC =2π.现将△ABD 沿BD 边折起到1A BD 的位置,如图2所示,使平面1A BD ⊥平面BCD .(1)求证:平面1A BC ⊥平面1A CD ;(2)1A C 与BD 是否有可能垂直,做出判断并写明理由.14.(2020·北京·101中学高一期末)如图1,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O 为DE 的中点,AB AC ==4BC =.将△ADE 沿DE 折起到△1A DE 的位置,使得平面1A DE ⊥平面BCED ,F 为1A C 的中点,如图2.(1)求证://EF 平面1A BD ;(2)求证:平面1A OB ⊥平面1A OC ;(3)线段OC 上是否存在点G ,使得OC ⊥平面EFG ?说明理由.15.(2020·北京师大附中高一期末)如图,在多面体ABCDEF 中,底面ABCD 为矩形,侧面ADEF 为梯形,//AF DE ,DE AD ⊥,DC DE =.⊥;(Ⅰ)求证:AD CEBF平面CDE;(Ⅱ)求证://(Ⅲ)判断线段BE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平面ADQ⊥平面BCE?并说明理由.-中,平面16.(2020·北京·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朝阳学校高一期末)在三棱锥P ABC⊥.设D,E分别为PA,AC中点.PAC⊥平面ABC,PA AC⊥,AB BCDE平面PBC;(Ⅰ)求证://(Ⅱ)求证:BC⊥平面PAB;(Ⅲ)试问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过三点D,E,F的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都与平面PBC平行?若存在,指出点F的位置并证明;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答案:1.(1)证明见解析;(2)12;【分析】 (1) 要证平面PAD ⊥平面PCD ,只需证明DC ⊥平面PAD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可证DC ⊥平面PAD .(2) 根据题意,作出点M ,再利用相似三角形求PM MB的值 (3) 从四点共面角度出发,利用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确定点N 的位置,再求截面面积.【详解】(1)证明:因为90DAB ∠=,所以AB AD ⊥,又//AB DC ,所以DC AD ⊥.因为PA ⊥平面ABCD ,DC ⊂平面ABCD ,所以PA DC ⊥.又AD ,PA 在平面PAD 内,且相交于点A ,所以DC ⊥平面PAD . 又DC ⊂平面PCD ,所以平面PAD ⊥平面PCD .(2)如图,连接AC ,BD 相交于点E ,过点E 作//EM PD ,交PB 于点M . 因为//EM PD ,PD ⊄平面ACM ,EM ⊂平面ACM ,所以//PD 平面ACM . 故上述所作点M 为使得//PD 平面ACM 的点M .如图在梯形ABCD 中,有//AB DC ,112AD DC AB === 令()22DE DB DA DC DA DC λλλλ==+=+, 因为A ,E ,C 三点共线,所以21λλ+=,13λ=.即13DE DB =,所以23BE DB =,12DE BE =. 因为//EM PD ,所以BME BPD ,12DE P MB BE M ==. (3)设PN PC μ=, 因为,,,A D N M 四点共面,所以存在实数m ,n ,使得AN mAD nAM =+. 因为()12AN AP PN AP PC AD AB AP μμμμ=+=+=++-,22n n mAD nAM mAD AB AP +=++, 又AD ,AB ,AP 为一组基底, 所以,,2212m n n μμμ⎧⎪=⎪⎪=⎨⎪⎪-=⎪⎩解得23m n ==. 所以2233AN AD AM =+.因为PA ⊥平面ABCD ,AD ⊂平面ABCD ,所以PA AD ⊥. 又AD AB ⊥,PA ,AB 在平面PAB 内,且相交于点A , 所以AD ⊥平面PAB ,又AM ⊂平面PAB ,所以AD AM ⊥. 在四边形AMND 中,AD AM ⊥,1AD =,AM = 因为2233AN AD AM =+,点N 到AM 的距离为2233AD =,点N 到AD的距离为23AM . 所以截面ADNM的面积1121223ADN AMNS S S =+=⨯+2.(1)见解析;(2)见解析【详解】试题分析:(1)连结AC 交BD 于F ,连结EF ,通过正方形对角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中位线可得112EF AC ,根据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得结果;(2)通过证明BD ⊥平面1ACC 可得结论.试题解析:(1)证明:连结AC 交BD 于F ,连结EF ,正方形ABCD 中,AC 与BD 互相平分,∴F 为AC 中点,在1ACC 中,∵E ,F 分别为1CC 与AC 中点,∴112EF AC ,∵EF ⊂平面BDE ,1AC ⊄平面BDE ,∴EF 平面BDE .(2)证明:在正方形ABCD 中,AC BD ⊥,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1CC ⊥平面ABCD ,∵BD ⊂平面ABCD ,∴1CC BD ⊥,∵1AC CC C ⋂=,∴BD ⊥平面1ACC ,∵1AC ⊂平面1ACC ,∴1AC BD ⊥.3.(1)证明见解析;(2)平面PFC 与平面PBC 所成的二面角为90︒,证明见解析;(3)存在满足条件的,M N ,,M N 分别为,PD BC 中点,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可证得DE ⊥平面PCF ,由线面垂直性质可证得结论; (2)根据平行关系可证得BC ⊥平面PCF ,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可证得两平面垂直,由此得到所成角为90︒;(3)利用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中位线性质可证得线线平行关系,由此证得线面平行和面面平行,从而确定存在满足条件的,M N . 【详解】(1)四边形AECD 为菱形,AC DE ∴⊥,即DE PF ⊥,DE CF ⊥, 又,PF CF ⊂平面PCF ,PFCF F =,DE ∴⊥平面PCF ,PC ⊂平面PCF ,DE PC ∴⊥.(2)平面PFC 与平面PBC 所成的二面角为90︒,证明如下:E 为AB 中点且四边形AECD 为菱形,//BE CD ∴,∴四边形BCDE 为平行四边形,//BC DE ∴,由(1)知:DE ⊥平面PCF ,BC ∴⊥平面PCF ,又BC ⊂平面PBC ,∴平面PCF ⊥平面PBC ,即平面PFC 与平面PBC 所成的二面角为90︒.(3)存在满足条件的,M N ,,M N 分别为,PD BC 中点,证明如下:由(2)知:四边形BCDE 为平行四边形,又,F N 分别为,DE BC 中点,//EF CN ∴,∴四边形EFCN 为平行四边形,//CF EN ∴,又EN ⊂平面PEN ,CF ⊄平面PEN ,//CF ∴平面PEN ;,M F 分别为,PD DE 中点,MF ∴为PDE △中位线,//MF PE ∴,又PE ⊂平面PEN ,MF ⊄平面PEN ,//MF ∴平面PEN ,又MFCF F =,,MF CF ⊂平面FCM ,∴平面//CFM 平面PEN .【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线线垂直关系、面面垂直与平行关系的证明问题,涉及到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面面垂直的判定、线面平行与面面平行的判定等定理的应用,属于常考题型.4.(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不存在,理由见解析. 【分析】(1)连接AC , 易知O 为AC 的中点,进而得//AP OM ,再结合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证明;(2)由题知//BC 平面PAD ,进而根据线面平行的性质定理即可证明//BC l ;(3))假设在棱PC 上存在点N (异于点C ),使得//BN 平面PAD ,进而在平面PDC 中,过点N 作PD 的平行线EN ,交DC 于E ,故平面//BEN 平面PAD ,进而得//BE AD ,另一方面,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E 与AD 不平行,矛盾,故不存在. 【详解】解:(1)证明:连接AC ,因为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O 为BD 的中点, 所以O 为AC 的中点,因为M 为PC 的中点, 所以在APC △中,//AP OM ,因为OM ⊄平面PAD ,AP ⊂平面PAD , 所以//OM 平面PAD(2)因为底面ABCD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D BC ,因为AD ⊂平面PAD ,BC ⊄平面PAD , 所以//BC 平面PAD ,因为平面PAD 与平面PBC 的交线为l ,BC ⊂平面PBC , 所以//BC l(3)假设在棱PC 上存在点N (异于点C ),使得//BN 平面PAD , 在平面PDC 中,过点N 作PD 的平行线EN ,交DC 于E , 因为EN ⊄平面PAD ,PD ⊂平面PAD ,所以//EN 平面PAD , 因为EN BN N ⋂=,所以平面//BEN 平面PAD , 因为BE ⊂平面BEN ,所以//BE 平面PAD ,又因为BE ⊂平面ABCD ,平面ABCD 平面PAD AD =,所以//BE AD 另一方面,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BE 与AD 不平行,矛盾, 所以在棱PC 上不存在点N (异于点C ),使得//BN 平面PAD .5.(1)证明见解析;(2) 证明见解析;(3)在线段1BB 上存在点P ,当12λ=时,平面11//A PC 平面AMC . 【分析】(1) 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1//BD 平面AMC ;(2) 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AC ⊥平面11BB D D ,则有1AC BD ⊥; (3) 先确定λ的值,再根据面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两平面平行. 【详解】因为四棱柱1111ABCD A B C D -是正四棱柱,所以底面ABCD 为正方形,侧棱垂直底面,侧面均为矩形.(1)证明:记AC 和BD 相交于点N ,因为ABCD 为正方形,所以N 为BD 的中点.又M 是1DD 的中点, 所以1//MN BD .又1BD ⊄平面AMC ,MN ⊂平面AMC , 所以1//BD 平面AMC .(2)证明:因为ABCD 为正方形,所以AC BD ⊥.因为1D D ⊥平面ABCD ,AC ⊂平面ABCD ,所以1D D AC ⊥. 又BD ,1D D 在平面11BB D D 内,且相交于点D , 所以AC ⊥平面11BB D D .又1BD ⊂平面11BB D D , 所以1AC BD ⊥.(3) 在线段1BB 上存在点P ,当12λ=,即112BP BB =时,平面11//A PC 面AMC . 理由如下:当112BP BB =时,P 为1BB 的中点. 取1CC 的中点G ,连接1PC ,GB ,则有1//PC GB .连接MG ,因为四边形11CC D D 是矩形,M 是1DD 的中点,G 是1CC 的中点, 所以//MG CD ,MG CD =.在正方形ABCD 中,有,//CD AB ,CD AB =.所以//MG AB ,MG AB =,四边形ABGM 为平行四边形. 有//BG AM ,又1//PC GB ,所以1//PC AM ,又1PC ⊄平面AMC ,AM ⊂平面AMC ,所以1PC //平面AMC . 同理可证:1//PA 平面AMC .又1PC ,1PA 在平面11A PC 内,且相交于点P , 所以平面11//A PC 平面AMC . 6.(1)证明见解析;(2) 证明见解析. 【分析】(1)先证明四边形11ABC D 为平行四边形,得到11//BC AD ,再利用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证明1//BC 平面1AD E ;(2)先证明11A D AD ⊥,再由线面垂直的性质得到1AB A D ⊥,最后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1A D ⊥平面11ABC D.(1)证明:在正方体1111ABCD A B C D -中, 有//AB CD ,11//CD C D ,所以11//AB C D .又11AB C D =,所以四边形11ABC D 为平行四边形,有11//BC AD . 又1BC ⊄平面1AD E ,1AD ⊂平面1AD E , 所以1//BC 平面1AD E(2)证明:因为1A D ,1AD 为正方形的对角线,所以11A D AD ⊥. 因为AB ⊥平面11AA D D ,1A D ⊂平面11AA D D ,所以1AB A D ⊥. 又1AD ,AB 在平面11ABC D 内,且相交于点A , 所以1A D ⊥平面11ABC D .7.(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 【分析】(1)由//MN AB ,利用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断定理,证明//MN 平面ABD .(2)推导出BA DC ⊥,DC BD ⊥,从而CD ⊥平面ABD ,由此能证明平面ABD ⊥平面BCD . 【详解】(1)∵在三棱锥A BCD -中,点M 、N 分别在棱BC 、AC 上,且//MN AB .MN ⊄平面ABD ,AB 平面ABD ,∴//MN 平面ABD(2)∵MN CD ⊥,//MN AB ,∴AB CD ⊥, ∵BD CD ⊥,ABBD B =∴CD ⊥平面ABD , ∵CD ⊂平面BCD ∴平面ABD ⊥平面BCD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空间中平行与垂直的证明,较简单.8.(Ⅰ)见解析(Ⅱ)见解析(Ⅲ)直线BC 1与平面APM 不能垂直,详见解析 【分析】(Ⅰ)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得AM BC ⊥;由线面垂直性质可得1AM BB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知AM ⊥平面11BB C C ;由面面垂直判定定理证得结论;(Ⅱ)取11C B 中点D ,可证得1//A D AM ,//DN MP ;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和面面平行判定定理可证得平面1//A DN 平面APM ;根据面面平行性质可证得结论;(Ⅲ)假设1BC ⊥平面APM ,由线面垂直性质可知1BC PM ⊥,利用相似三角形得到111C B PB MB BB =,从而解得BP 长度,可知满足垂直关系时,P 不在棱1BB 上,则假设错误,可得到结论.(Ⅰ)AB AC =,M 为BC 中点 AM BC ∴⊥1AA ⊥平面ABC ,11//AA BB 1BB ∴⊥平面ABC又AM ⊂平面ABC 1AM BB ∴⊥ 1,BB BC ⊂平面11BB C C ,1BB BC B = AM ∴⊥平面11BB C C又AM ⊂平面APM ∴平面APM ⊥平面11BB C C (Ⅱ)取11C B 中点D ,连接11,,,A D DN DM B C,D M 分别为11,C B CB 的中点 1//DM AA ∴且1DM AA = ∴四边形1A AMD 为平行四边形 1//A D AM ∴又1A D ⊄平面APM ,AM ⊂平面APM 1//A D ∴平面APM,D N 分别为111,C B CC 的中点 1//DN B C ∴又,P M 分别为1,BB CB 的中点 1//MP B C ∴ //DN MP ∴ 又DN ⊄平面APM ,MP ⊂平面APM //DN ∴平面APM 1,A D DN ⊂平面1A DN ,1A DDN D = ∴平面1//A DN 平面APM又1A N ⊂平面1A DN 1//A N ∴平面APM(Ⅲ)假设1BC ⊥平面APM ,由PM ⊂平面APM 得:1BC PM ⊥设PB x =,x ⎡∈⎣当1BC PM ⊥时,11BPM B C B ∠=∠ Rt PBM ∴∆∽11Rt B C B ∆ 111C B PB MB BB =∴由已知得:MB11C B =1BB=,解得:x ⎡=⎣ ∴假设错误 ∴直线1BC 与平面APM 不能垂直【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面面垂直、线面平行关系的证明、存在性问题的求解;涉及到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线面平行的判定、面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的应用;处理存在性问题时,常采用假设法,通过假设成立构造方程,判断是否满足已知要求,从而得到结论. 9.(Ⅰ)见解析(Ⅱ)见解析(Ⅲ)12【分析】(Ⅰ)连接BD ,交AC 于点O ;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可证得//MO SD ;由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Ⅱ)由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可知SE AD ⊥;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可知SE ⊥平面ABCD ;根据线面垂直性质可证得结论;(Ⅲ)利用体积桥的方式将所求三棱锥体积转化为14S ABCD V -;根据已知长度和角度关系分别求得四边形面积和高,代入得到结果. 【详解】(Ⅰ)证明:连接BD ,交AC 于点O四边形ABCD 为菱形 O ∴为BD 中点 又M 为SB 中点 //MO SD ∴MO ⊂平面MAC ,SD ⊄平面MAC //SD ∴平面MAC (Ⅱ)SAD ∆为正三角形,E 为AD 中点 SE AD ∴⊥平面SAD ⊥平面ABCD ,平面SAD ⋂平面ABCD AD =,SE ⊂平面SADSE ∴⊥平面ABCD ,又AC ⊂平面ABCD SE AC ∴⊥ (Ⅲ)M 为SB 中点 11112443M ABC M ABCD S ABCD ABCDV V V SSE ---∴===⨯⋅又2AB BC AD CD SA SD ======,60ABC ∠= 2AC ∴=,12222sin 60232ABCDABC SS ∆==⨯⨯⨯=由(Ⅱ)知,SE AD ⊥ SE ∴=11122M ABC V -=⨯∴ 【点睛】本题考查立体几何中线面平行、线线垂直关系的证明、三棱锥体积的求解问题;涉及到线面平行判定定理、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的应用、体积桥的方式求解三棱锥体积等知识,属于常考题型. 10.(Ⅰ)见解析; (Ⅱ)见解析; (Ⅲ)见解析. 【分析】(Ⅰ)由题意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证得题中的结论;(Ⅱ)由几何体的空间结构特征首先证得线面垂直,然后利用面面垂直的判断定理可得面面垂直;(Ⅲ)由题意,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找到满足题意的点. 【详解】(Ⅰ)证明:因为PA ⊥平面ABCD ,所以PA BD ⊥; 因为底面ABCD 是菱形,所以AC BD ⊥; 因为PAAC A =,,PA AC ⊂平面PAC ,所以BD ⊥平面PAC .(Ⅱ)证明:因为底面ABCD 是菱形且60ABC ∠=︒,所以ACD ∆为正三角形,所以AE CD ⊥, 因为//AB CD ,所以AE AB ⊥;因为PA ⊥平面ABCD ,AE ⊂平面ABCD , 所以AE PA ⊥; 因为PA AB A = 所以AE ⊥平面PAB ,AE ⊂平面PAE ,所以平面PAB ⊥平面PAE .(Ⅲ)存在点F 为PB 中点时,满足//CF 平面PAE ;理由如下:分别取,PB PA 的中点,F G ,连接,,CF FG EG , 在三角形PAB 中,//FG AB 且12FG AB =;在菱形ABCD 中,E 为CD 中点,所以//CE AB 且12CE AB =,所以//CE FG 且CE FG =,即四边形CEGF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CF EG ; 又CF⊄平面PAE ,EG ⊂平面PAE ,所以//CF 平面PA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立体几何中的探索问题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转化能力和计算求解能力. 11.(I )证明见解析. (II )证明见解析. 【详解】证明:(I )E ,F 分别为AB ,BD 的中点EF AD ⇒}EF ADAD ACD EF ACD EF ACD⇒⊂⇒⊄面面面. (II )}}}EF ADEF BDAD BD CD CB CF BD BD EFCF BD EF CF F⇒⊥⊥=⇒⊥⇒⊥⋂=面为的中点,又BD BCD ⊂面,所以EFC BCD ⊥面面.12.(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 【分析】(1)根据底面是正方形,得到CDAB ,再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2)连结AC ,BD ,交于点O ,连结OE ,由中位线定理得到OE PC ∥,再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3)根据底面是正方形,得到BD AC ⊥,由侧棱PA ⊥底面ABCD ,得到BD PA ⊥,从而BD ⊥平面ACE ,由此能证明BD CE ⊥. 【详解】(1)∵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 ∴CDAB ,∵CD CD ⊄平面PAB ,AB 平面PAB ,∴CD ∥平面PAB . (2)如图所示:连结AC ,BD ,交于点O ,连结OE ,∵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O 是AC 中点,∵E 是PA 的中点.∴OE PC ∥,∵PC ⊄平面BDE ,OE ⊂平面BDE ,∴PC 平面BDE .(3)∵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侧棱PA ⊥底面ABCD ,∴BD AC ⊥,BD PA ⊥,∵AC PA A ⋂=,∴BD ⊥平面ACE ,∵CE ⊂平面ACE ,∴BD C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还考查了转化化归的思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属于中档题.13.(1)证明见解析;(2)1A C 与BD 不可能垂直,证明见解析.【分析】(1)证得1A B ⊥平面1A CD ,结合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假设1A C 与BD 垂直,然后推出与已知条件11A B A D ⊥矛盾,即可得出1A C 与BD 不可能垂直.【详解】(1)因为平面1A BD ⊥平面BCD ,平面1A BD 平面BCD =BD ,CD ⊂平面BCD ,CD ⊥BD ,所以CD ⊥平面1A BD ,又因为1A B ⊂平面1A BD ,所以CD ⊥1A B ,又因为11A B A D ⊥,1A D CD D =,所以1A B ⊥平面1A CD ,且1A B ⊂平面1A BC ,所以平面1A BC ⊥平面1A CD ;(2)假设1A C 与BD 垂直,又因为CD ⊥BD ,且1AC CD C ⋂=,所以DB ⊥平面1A CD ,又因为1A D ⊂平面1A CD ,所以1DB A D ⊥,这与11A B A D ⊥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1A C 与BD 不可能垂直.23.(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解析】试题分析:(1)取线段1A B 的中点H ,由三角形中位线性质以及平行四边形性质得四边形DEFH 为平行四边形,即得//EF HD .再根据线面平行判定定理得结论,(2)先根据等腰三角形性质得1A O DE ⊥.再根据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得1A O ⊥平面BCED ,即得1CO A O ⊥,根据勾股定理得CO BO ⊥,所以由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 CO ⊥平面1A OB ,最后根据面面垂直判定定理得结论,(3)假设线段OC 上存在点G ,使得OC ⊥平面EFG ,则EO EC =,与条件矛盾.试题解析:解:(1)取线段1A B 的中点H ,连接HD ,HF .因为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所以 //DE BC ,12DE BC =. 因为 H ,F 分别为1A B ,1A C 的中点,所以 //HF BC ,12HF BC =, 所以 //HF DE ,HF DE =,所以 四边形DEFH 为平行四边形,所以 //EF HD . 因为 EF ⊄平面1A BD , HD ⊂平面1A BD ,所以 //EF 平面1A BD .(2)因为在△ABC 中,D ,E 分别为AB ,AC 的中点,所以 AD AE =.所以11A D A E =,又O 为DE 的中点,所以 1A O DE ⊥.因为平面1A DE ⊥平面BCED ,且1AO ⊂平面1A DE , 所以 1A O ⊥平面BCED ,所以 1CO A O ⊥.在△OBC 中,4BC =,易知 OB OC ==所以 CO BO ⊥,所以 CO ⊥平面1A OB ,所以 平面1A OB ⊥平面1A OC .(3)线段OC 上不存在点G ,使得OC ⊥平面EFG .否则,假设线段OC 上存在点G ,使得OC ⊥平面EFG ,连接 GE ,GF ,则必有 OC GF ⊥,且OC GE ⊥.在Rt △1A OC 中,由F 为1A C 的中点,OC GF ⊥,得G 为OC 的中点.在△EOC 中,因为OC GE ⊥,所以EO EC =,这显然与1EO =,EC =所以线段OC 上不存在点G ,使得OC ⊥平面EFG .14.(Ⅰ)见证明;(Ⅱ)见证明;(Ⅲ)见解析【分析】(I )由AD ⊥DE ,AD ⊥CD 可得AD ⊥平面CDE ,故而AD ⊥CE ;(II )证明平面ABF ∥平面CDE ,故而BF ∥平面CDE ;(III )取CE 的中点P ,BE 的中点Q ,证明CE ⊥平面ADPQ 即可得出平面ADQ ⊥平面BCE .【详解】(Ⅰ)由底面ABCD 为矩形,知AD CD ⊥.又因为DE AD ⊥,DE CD D ⋂=,所以AD ⊥平面CDE .又因为CE ⊂平面CDE ,所以AD CE ⊥.(Ⅱ)由底面ABCD 为矩形,知//AB CD ,又因为AB ⊄平面CDE ,CD ⊂平面CDE ,所以//AB 平面CDE .同理//AF 平面CDE ,又因为AB AF A ⋂=,所以平面//ABF 平面CDE .又因为BF ⊂平面ABF ,所以//BF 平面CDE .(Ⅲ)结论:线段BE 上存在点Q (即BE 的中点),使得平面ADQ ⊥平面BCE . 证明如下:取CE 的中点P ,BE 的中点Q ,连接,,AQ DP PQ ,则//PQ BC .由//AD BC ,得//PQ AD .所以,,,A D P Q 四点共面.由(Ⅰ),知AD ⊥平面CDE ,所以AD DP ⊥,故BC DP ⊥.在△CDE 中,由DC DE =,可得DP CE ⊥.又因为BC CE C ⋂=,所以DP ⊥平面BCE .又因为DP ⊂平面ADPQ所以平面ADPQ ⊥平面BCE (即平面ADQ ⊥平面BCE ).即线段BE 上存在点Q (即BE 中点),使得平面ADQ ⊥平面BCE【点睛】本题考查了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的应用,线面平行的判定,熟练运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15.(Ⅰ)见证明;(Ⅱ)见证明;(Ⅲ)见解析.【分析】(Ⅰ)证明以DE ∥平面PBC ,只需证明DE ∥PC ;(Ⅱ)证明BC ⊥平面PAB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只需证明PA ⊥BC ,AB ⊥BC ;(Ⅲ)当点F 是线段AB 中点时,证明平面DEF ∥平面PBC ,可得平面DEF 内的任一条直线都与平面PBC 平行.【详解】(Ⅰ)证明:因为点E 是AC 中点,点D 为PA 的中点,所以//DE PC .又因为DE ⊄面PBC ,PC ⊂面PBC ,所以DE ∥平面PBC .(Ⅱ)证明:因为平面PAC ⊥面ABC ,平面PAC ∩平面ABC =AC ,又PA ⊂平面PAC ,PA ⊥AC , 所以PA ⊥面ABC ,因为BC ⊂平面ABC ,所以PA ⊥BC .又因为AB ⊥BC ,且PA ∩AB =A ,所以BC ⊥面PAB .(Ⅲ)当点F 是线段AB 中点时,过点D ,E ,F 的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都与平面PBC 平行. 取AB 中点F ,连EF ,连DF .由(Ⅰ)可知DE ∥平面PBC .因为点E 是AC 中点,点F 为AB 的中点,所以EF ∥BC .又因为EF ⊄平面PBC ,BC ⊂平面PBC ,所以EF ∥平面PBC .又因为DE ∩EF =E ,所以平面DEF ∥平面PBC ,所以平面DEF 内的任一条直线都与平面PBC 平行.故当点F 是线段AB 中点时,过点D ,E ,F 所在平面内的任一条直线都与平面PBC 平行.【点睛】本题考查线面平行,考查线面垂直,考查面面平行,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线面平行、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关键.16.(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分析】(1)根据底面是正方形,得到CD AB ,再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2)连结AC ,BD ,交于点O ,连结OE ,由中位线定理得到OE PC ∥,再利用线面平行判定定理证明.(3)根据底面是正方形,得到BD AC ⊥,由侧棱PA ⊥底面ABCD ,得到BD PA ⊥,从而BD ⊥平面ACE ,由此能证明BD CE ⊥.【详解】(1)∵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CD AB ,∵CD ⊄平面PAB ,AB平面PAB , ∴CD ∥平面PAB .(2)如图所示:连结AC ,BD ,交于点O ,连结OE ,∵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O 是AC 中点,∵E 是PA 的中点.∴OE PC ∥,∵PC ⊄平面BDE ,OE ⊂平面BDE ,∴PC 平面BDE .(3)∵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是正方形,侧棱PA ⊥底面ABCD ,∴BD AC ⊥,BD PA ⊥,∵AC PA A ⋂=,∴BD ⊥平面ACE ,∵CE ⊂平面ACE ,∴BD CE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还考查了转化化归的思想和逻辑推理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专题 立体几何之所成角-(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教师版)

专题 立体几何之所成角-(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教师版)

立体几何之所成角1 异面直线所成的角①范围(0∘ ,90∘];②作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平移法.如图,在空间任取一点O,过O作a′ // a ,b′ // b,则a′ ,b′所成的θ角为异面直线a ,b所成的角.特别地,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时,经常把一条异面直线平移到另一条异面直线的特殊点(如线段中点,端点等)上,形成异面直线所成的角.2 线面所成的角①定义如下图,平面的一条斜线(直线l)和它在平面上的射影(AO)所成的角,叫做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所成的角.一条直线垂直平面,则θ=90°;一条直线和平面平行或在平面内,则θ=0°.②范围[0∘ ,90∘]3 二面角①定义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在二面角的棱l上任取一点O,以点O为垂足,在半平面α和β内分别作垂直于棱l的射线OA和OB,则射线OA和OB 构成的∠AOB叫做二面角的平面角.②范围[0° ,180°].【题型一】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典题1】如图,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 ,F分别是AA1,AD的中点,则CD1与EF所成角为()A.0°B.45°C.60°D.90°【解析】连结A1D、BD、A1B,∵正方体ABCD—A1B1C1D1中,点E ,F分别是AA1,AD的中点,EF∥A1D,∵A1B∥D1C,∴∠DA1B是CD1与EF所成角,∵A1D=A1B=BD ,∴∠DA1B=60°.∴CD1与EF所成角为60°.故选 C.【点拨】①找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主要是把两条异面直线通过平移使得它们共面,可平移一条直线也可以同时平移两条直线;②平移时常利用中位线、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典题2】如图所示,在棱长为2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O是底面ABCD的中心,E、F分别是CC1 ,AD 的中点,那么异面直线OE和FD1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解析】取BC的中点G.连接GC1,则GC1∥FD1,再取GC的中点H,连接HE、OH,则∵E是CC1的中点,∴GC1∥EH,∴∠OEH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在△OEH中,OE=√3,HE=√52,OH=√52.由余弦定理,可得cos∠OEH=OE 2+EH2−OH22OE⋅EH=3⋅√2=√155.故答案为√155【点拨】本题利用平移法找到异面直线所成的角(∠OEH)后,确定含有该角的三角形(△OEH),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等)把所求角∠OEH最终求出来.【典题3】如图,已知P是平行四边形ABCD所在平面外一点,M,N分别是AB ,PC的中点.(1)求证:MN∥平面PAD;(2)若MN=BC=4 ,PA=4√3,求异面直线PA与MN所成的角的大小.【解析】(1)证明:取PD中点Q,连AQ、QN,则AM∥QN,且AM=QN,∴四边形AMNQ为平行四边形∴MN∥AQ又∵AQ在平面PAD内,MN不在平面PAD内∴MN∥面PAD;(2)解方法一∵MN∥AQ∴∠PAQ即为异面直线PA与MN所成的角∵MN=BC=4 ,PA=4√3,∴AQ=4,设PQ=x,根据余弦定理可知cos∠AQD+cos∠AQP=0即16+x 2−488x +16+x2−168x=0,解得x=4在三角形AQP中,AQ=PQ=4 ,AP=4√3∴cos∠PAQ=2×4×4√3=√32,即∠PAQ=30°∴异面直线PA与MN所成的角的大小为30°方法二过点A作AH⊥PD交PD于H,如图∵MN=BC=4,∴H是QD的中点设HD=x,则QH=x,PQ=2x,在Rt△AQD和Rt△APH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H2=16−x2=48−9x2,解得x=2∴cos∠PAQ=PHAP =4√3=√32,即∠PAQ=30°∴异面直线PA与MN所成的角的大小为30°【点拨】本题中所成角∠PAQ找到后,无法在一个三角形里求出,此时把问题转化为平面几何问题, 再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进行求解.【题型二】线面所成的角【典题1】如图,直角梯形ABCD与等腰直角三角形ABE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AB∥CD,AB⊥BC,AB= 2CD=2BC,EA⊥EB.(1)求证:AB⊥DE;(2)求直线EC与平面ABE所成角的正弦值.【解析】(1)证明:取AB中点O,连接EO,DO.∵EB=EA,∴EO⊥AB.∵四边形ABCD为直角梯形,AB=2CD=2BC,AB⊥BC,∴四边形OBCD为正方形,∴AB⊥OD.又∵EO∩OD=O,∴AB⊥平面EOD.∴AB⊥ED.(2)∵平面ABE⊥平面ABCD,且AB⊥BC,∴BC⊥平面ABE.则∠CEB为直线EC与平面ABE所成的角.设BC=a,则AB=2a,BE=√2a,∴CE=√3a,在直角三角形CBE中,sin∠CEB=CBCE =√3=√33.即直线EC与平面ABE所成角的正弦值为√33.【点拨】本题中的“直线EC与平面ABE所成的角”是根据线面角的定义直接在题目原图上找到的,在含所求角∠CEB的直角三角形CBE中求出角度!【典题2】如图,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PA⊥平面ABCD,且AB=4,PA=3,点A在PD上的射影为G点,E点在AB边上,平面PEC⊥平面PDC.(1)求证:AG∥平面PEC;(2)求BE的长;(3)求直线AG与平面PCA所成角的余弦值.【解析】(1)证明:∵CD ⊥AD,CD ⊥PA∴CD ⊥平面PAD ∴CD ⊥AG,又PD ⊥AG∴AG ⊥平面PCD作EF ⊥PC 于F,因面PEC ⊥面PCD∴EF ⊥平面PCD∴EF ∥AG,又AG ⊄面PEC,EF ⊂面PEC,∴AG ∥平面PEC(2)由(1)知A 、E 、F 、G 四点共面,又AE ∥CD ∴AE ∥平面PCD∴AE ∥GF ∴四边形AEFG 为平行四边形,∴AE =GF∵PA =3,AD =AB =4 ∴PD =5,AG =125, 在Rt △PAGP 中,PG 2=PA 2−AG 2=8125 ∴PG =95 又GF CD =PG PD∴GF =3625 ∴AE =3625,故BE =6425(3)∵EF ∥AG,所以AG 与平面PAC 所成角等于EF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过E 作EO ⊥AC 于O 点,易知EO ⊥平面PAC,又EF ⊥PC,∴OF 是EF 在平面PAC 内的射影∴∠EFO 即为EF 与平面PAC 所成的角EO =AEsin45°=3625×√22=18√225,又EF =AG =125,∴sin∠EFO=EOEF =18√225×512=3√210故cos∠EFO=√1−sin2∠EFO=√8210所以AG与平面PAC所成角的余弦值等于√8210.【点拨】①若在题目中不能直接找到所求线面角,则可用“作高法”确定所求角,比如下图中,求直线AP与平面α所成的角,具体步骤如下:(1) 如图,过点P作平面α的高PO,垂足为O,则AO是线段AP在平面α上的投影;(2) 找到所求角θ;(3) 求解三角形APO进而求角θ.(此方法关键在于找到垂足O的位置,证明到PO⊥平面α,如本题中EO⊥平面PAC的证明)②本题若直接求“AG与平面PAC所成角”,过点G做高有些难度,则由EF∥AG,能把“AG与平面PAC所成角”转化为“EF与平面PAC所成的角”,这方法称为“间接法”吧.【典题3】如图,正四棱锥S-ABCD中,SA=AB=2,E,F,G分别为BC,SC,CD的中点.设P为线段FG上任意一点.(Ⅰ)求证:EP⊥AC;(Ⅰ)当P为线段FG的中点时,求直线BP与平面EFG所成角的余弦值.【解析】证明:(Ⅰ)连接AC交BD于O,∵S-ABCD是正四棱锥,∴ SO⊥平面ABCD,∴SO⊥AC,又∵AC⊥BD,SO∩BD=O,∴AC⊥平面SBD,∴AC⊥SD,∵F,G分别为SC,CD的中点,∴SD∥FG,∴AC⊥GF,同理AC⊥EF,∴AC⊥平面GEF,又∵PE⊂平面GEF,∴EP⊥AC.(Ⅰ) 方法一过B作BH⊥GE于点H,连接PH,∵BD⊥AC,BD∥GF,∴BH∥AC,由(Ⅰ)知:AC⊥平面GEF,∴BH⊥平面GEF,∴∠BPH就是直线BP与平面EFG所成的角,∵SA=AB=2,∴在Rt△BHP中,解得BH=√22,PH=√132,PB=√152,(易知△BHE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又由斜边BE=1,∴BH=√22;在三角形PGH中,PG=12,GH=3√22,∠PGH=π4,用余弦定理可得PH=√132)则cos∠BPH=PHPB =√19515,故直线BP与平面EFG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9515.方法二设过点B作平面EFG的垂直,垂直为T,则∠BPT就是直线BP与平面EFG所成的角,BT是点B到平面PGE的距离,由已知条件可求GF=EF=1,GE=√2,则∠GFE=90°,∴S△PEG=12S△GFE=12×12=14,由于P、F是中点,易得点P到平面ABCD的距离ℎ1=14SO=√24,而S△GEB=12S△GCB=12×1=12,对于三棱锥P−GEB,由V B−PEG=V P−GEB⇒13×BT×S△PEG=13×ℎ1×S△GEB⇒112BT=√224⇒BT=√22,在正四棱锥S-ABCD中可求PB=√152,(方法较多,提示过点P作平面ABCD的高PI)∴sin∠BPT=BTBP =√3015∴cos∠BPT=√1−sin∠BPT=√19515,故直线BP与平面EFG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9515.【点拨】①本题第二问中方法一就是用“做高法”,计算量有些大;方法二是觉得垂足H的位置难确定,可设点B到平面EFG的投影为T(即垂足),再用“等积法”求高BT,则sin∠BPT=BTBP,可求所求角∠BPT,这种方法称为“等积法”;②思考:上一题试试用“等积法”!【题型三】二面角【典题1】如图,在棱长为a的正方体ABCD-A1B1C1D1中,AC 与BD相交于点O.求二面角 A1-BD-A 的正切值.【解析】在正方体中BD⊥平面A1ACC1,∴AO⊥BD,A1O⊥BD,∴二面角A1-BD-A的平面角为∠A1OA由题中的条件求出:AO=√22a ,AA1=a∴tan∠A1OA=√22a=√2,所以二面角 A1-BD-A 的正切值为√2.【点拨】本题根据二面角的定义找到二面角二面角A1-BD-A的平面角为∠A1OA,再在三角形AOA1内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解角∠A1OA.【典题2】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PA⊥底面ABCD,PA=AB=√6,点E是棱PB的中点.(1)求直线AD与平面PBC的距离;(2)若AD=√3,求二面角A-EC-D的平面角的余弦值.【解析】(1)在矩形ABCD中,AD∥BC,从而AD∥平面PBC,故直线AD与平面PBC的距离为点A到平面PBC的距离,因PA⊥底面ABCD,故PA⊥AB,可得△PAB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又点E是棱PB的中点,故AE⊥PB,∵BC⊥AB,BC⊥PA,∴BC⊥平面PAB ∴BC⊥AE,从而AE⊥平面PBC,故AE之长即为直线AD与平面PBC的距离,在Rt△PAB中,PA=AB=√6,所以AE=12PB=12√PA2+AB2=√3(2)过点D作DF⊥CE于F,过点F做FG⊥CE,交AC于G,连接DG,则∠DFG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由(1)知BC⊥AE,又AD∥BC,得AD⊥AE,从而DE=√AE2+AD2=√6在Rt△CBE中,CE=√BE2+BC2=√6,由CD=√6,所以△CDE为等边三角形,故F为CE的中点,且DF=CD•sinπ3=3√22因为AE⊥平面PBC,故AE⊥CE,又FG⊥CE,知FG∥AE.∴G点为AC的中点,FG=12AE=√32,则在Rt△ADC中,DG=12√AD2+CD2=32,所以cos∠DFG=DF 2+FG2−DG22DF⋅FG=√63【点拨】若在题目中不能直接得到所求二面角,就需要构造出二面角,比如本题求二面角A-EC-D,解题具体步骤如下(1) 过点D作DF⊥EC,过点F作FG⊥EC交AC于点D,则二面角∠DFG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2) 确定含角∠DFG的三角形DFG,利用解三角形的方法求出角∠DFG,常见的是求出三角形三边再用余弦定理.【典题3】如图,已知三棱锥P-ABC,PA⊥平面ABC,∠ACB=90°,∠BAC=60°,PA=AC,M为PB的中点.(1)求证:PC⊥BC.(2)求二面角M-AC-B的大小.【解析】(1)证明:由PA⊥平面ABC,∴PA⊥BC,又因为∠ACB=90°,即BC⊥AC.∴BC⊥面PAC,∴PC⊥BC.(2)取AB中点O,连结MO、过O作HO⊥AC于H,连结MH,∵M是PB的中点,∴MO∥PA,又∵PA⊥面ABC,∴MO⊥面ABC.∴∠MHO为二面角M-AC-B的平面角.设AC=2,则BC=2√3,MO=1,OH=√3,在Rt△MHO中,tan∠MHO=MOHO =√3=√33.二面角M-AC-B的大小为30∘.【点拨】求二面角也可以转化为线面角,比如求二面角D-AB-C,解题思路如下过点D作DE⊥AB,则二面角D-AB-C等于直线ED与平面ABC所成的角或其补角,若过点D作DF⊥平面ABC,则二面角D-AB-C是锐角,等于角∠DEF;二面角D-AB-C是钝角,等于角∠DEF的补角.1(★)在正方体ABCD﹣A′B′C′D′中,点P在线段AD′上运动,则异面直线CP与BA′所成的角θ的取值范围是()A.0 <θ <π2B.0 <θ≤π2C.0≤θ≤π3D.0 <θ≤π3【答案】D【解析】∵A1B∥D1C,∴CP与A1B成角可化为CP与D1C成角.∵△AD1C是正三角形可知当P与A重合时成角为π3,∵P不能与D1重合因为此时D1C与A1B平行而不是异面直线,∴0 <θ≤π3.故选D.2(★★)如图所示的几何体,是将高为2、底面半径为1的圆柱沿过旋转轴的平面切开后,将其中一半沿切面向右水平平移后形成的封闭体.O1,O2,O2′分别为AB ,BC ,DE的中点,F为弧AB的中点,G为弧BC的中点.则异面直线AF与GO2′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答案】√1010【解析】如图,连接AF、FB、BG、GC,∵F为半圆弧AFB的中点,G为半圆弧BGC的中点,由圆的性质可知,G、B、F三点共线,且AF=CG,FB=GB,AB=BC,∴△AFB≌△CGB,∴AF∥CG,则∠CGO2′即为所求的角或其补角,又∵半径为1,高为2,且△AFB,△CG B都是等腰Rt△,∴CG=√2,CO2′=GO2′=√1+22=√5,∴在△CGO2′中,cos∠CGO2′=√52√22√522√2⋅√5=√1010,即异面直线AF与GO2′所成的角余弦值√1010.故答案为√1010.3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M是AB上一点,N是A1C的中点, MN⊥平面A1DC.(1)求证:AD1⊥平面A1DC;(2)求MN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答案】(1) 见解析(2)π4【解析】(1)证明:由ABCD-A1B1C1D1为正方体,得CD⊥平面ADD1A1,AD1⊂平面ADD1A1∴CD⊥AD1,又AD1⊥A1D,且A1D∩CD=D,∴AD1⊥平面A1DC;(2)解:∵MN⊥平面A1DC,又由(1)知AD1⊥平面A1DC,∴MN∥AD1,∴AD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就是MN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D1D⊥平面ABCD,∴∠D1AD即为AD1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由正方体可知∠D1AD=π4∴MN与平面ABCD所成的角为π.44(★★★) 如图,DC⊥平面ABC,EB∥DC,AC=BC=EB=2DC=2,∠ACB=120°,P ,Q分别为AE,AB的中点.(1)证明:PQ∥平面ACD;(2)求AD与平面ABE所成角的正弦值.【答案】(1) 见解析(2)√55【解析】(1)证明:因为P,Q分别为AE,AB的中点,所以PQ∥EB.又DC∥EB,因此PQ∥DC,又PQ 平面ACD,从而PQ∥平面ACD.(2)如图,连接CQ,DP,因为Q为AB的中点,且AC=BC,所以CQ⊥AB.因为DC⊥平面ABC,EB∥DC,所以EB⊥平面ABC,因此CQ⊥EB. 故CQ⊥平面ABE.EB=DC,所以四边形CQPD为平行四边形,故DP∥CQ,因此DP⊥平面ABE,由(1)有PQ∥DC,又PQ=12∠DAP为AD和平面ABE所成的角,在Rt△DP A中,AD=√5,DP=1,sin∠DAP=√5,即AD与平面ABE5。

2012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 立体几何(教师版)

2012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 立体几何(教师版)

俯视图正(主)视图侧(左)视图EF D IA H GBC E FD AB C 侧视 图1 图2B E A . B E B . B EC . B ED . 2012届高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 立体几何(文理适用)第一节 空间几何体三视图和几何体的结构特征是新课标高考的必考点,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也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和热点,几乎年年出现,大多以小题出现,难度不大,大题中也有以三视图为背景条件的求面积、体积及位置关系问题。

考试要求:(1)认识柱、锥、台、球及其简单组合体的结构特征,并能运用这些特征描述现实生活中简单物体的结构;(2)能画出简单空间图形(长方体,球,圆柱,圆锥,棱柱等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能识别上述三视图所表示的立体模型,会用斜二侧法画出它们的直观图;(3)会用平行投影与中心投影两种方法画出简单空间图形的三视图与直观图,了解空间图形的不同表示形式;(4)会画某些建筑物的视图与直观图(在不影响图形特征的基础上,尺寸、线条等不作严格要求)(5)了解球、棱柱、棱锥、台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公式(不要求记忆公式); 题型一:三视图例1(1)右图是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图中数据,可得该 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9π B .10π C .11π D .12π 点拨 识别上述三视图表示的立体图形解 从三视图可以看出该几何体是由一个球和一个圆柱体组合 而成的简单几何体,其表面积为:22411221312.S ππππ=⨯+⨯⨯+⨯⨯=,故选D.易错点 对原几何体的下部分(圆柱体)的分析出错,误以为是长方体.(2)将正三棱柱截去三个角(如图,图1所示A B C ,,分别是GHI △三边的中点)得到几何体如图2,则该几何体按图2所示方向的侧视图(或称左视图)为( )点拨 侧视图和底面和HGDE 垂直,分析A 的位置 .解:在图2的右边放扇墙(心中有墙),可得答案A 易错点 对于左视图中点A 的位置分析不正确.变式与引申1(1)一个体积为 三棱柱的左视图的面积为( )A .B .8 C.D .12(2)用若干个体积为1的正方体搭成一个几何体,其正视图、侧视图都是如图所示的图形,则这个几何体的最大体积与最小体积的差是().A.6 B.7 C.8 D.9题型二与球有关组合体例2如图正三棱锥的高为1,底面边长为62,内有一个球与四个面都相切. 求棱锥的表面积和球的半径.点拨解决这类题的关键是根据空间想象能力和组合体的特点画出截面图.解:如图下图过PA与球心O作截面PAE与平面PCB交于PE,与平面ABC交于AE,因△ABC是正三角形,易知AE即是△ABC中BC边上的高,又是BC边上的中线,作为正三棱锥的高PD通过球心,且D是三角形△ABC的重心,据此根据底面边长为62,即可算出1133DE AE PE====由△POF~△PED,知,1PErDEr-=∴.26,312-=-=rrr∴().362962433622132+=⨯+⨯⨯⨯=+=底侧表SSS易错点,立体几何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解决.,截面图准确画出是最关键,也是容易出错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几何(2)一、基础训练1. 一条直线和平面所成角为θ,那么θ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2. 已知点E ,F ,G ,H 分别为空间四边形ABCD 的边AB ,BC ,CD ,DA 上的点,且直线EF ⋂直线GH=P ,那么P 在直线___________上. (填以A ,B ,C ,D 为起点和终点的直线)3. 在正方形1111D C B A ABCD -中,对角线D B 1与对角线AC 所成的角的大小为_______.4. 若直线a ∥直线b ,直线b ∥平面α,则a 与α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____.5. 正三棱锥底面三角形的边长为3,侧棱长为2,则其体积为____________ 6.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①若m ⊂α,m ⊥β,则α⊥β; ②若m ⊂α,α∩β=n ,α⊥β,则m ⊥n ; ③若m ⊂α,n ⊂β,α∥β,则m ∥n ; ④若m ∥α,m ⊂β,α∩β=n ,则m ∥n . 上述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___________(填写所有真命题的序号).二、例题1. 已知四边形ABCD 是矩形,PA ⊥平面ABC ,,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AB ⊥;(2)若PA AD =,求证:MN ⊥平面PCD .2.已知:正方体1111ABCD-A B C D ,边长为1,E 为棱1CC 的中点. (1)求证:AE BD ⊥;(2)求二面角E-AD-C 的正切值A BC DD 1C 1B 1A 1 3.如图,在棱长均为4的三棱柱111ABC ABC -中,D 、1D 分别是BC 和11B C 的中点. (1)求证:11A D ∥平面1AB D ;(2)若平面ABC ⊥平面11BCC B ,160O B BC ∠=,求三棱锥 1B ABC -的体积.4. 直四棱柱1111A B C D A B C D -中,底面ABCD 是直角梯形,∠BAD =∠ADC =90°,222AB AD CD ===.11=BB(1)求证:AC ⊥平面BB 1C 1C ;(2)在A 1B 1上是否存一点P ,使得DP 与平面BCB 1与平面ACB 1都平行?证明你的结论.三、作业1. 已知P 为ABC ∆所在平面外一点,点O 为点P 在平面ABC 上的射影,若PA ,PB ,PC 与底面成等角,则O 是ABC ∆的________心.2. 三个平面两两垂直,它们的交线交于一点O ,若点P 到三个平面的距离分别为3,4,5,则OP 的长为________.3. 已知直线m 、n 及平面α,其中m ∥n ,那么在平面α内到两条直线m 、n 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可能是:①一条直线;②一个平面;③一个点;④空集。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

4. 一个正四棱柱的各个顶点在一个直径为2cm 的球面上.如果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1cm ,那么该棱柱的表面积为_________ cm 2.5. 如右图.M 是棱长为2cm 的正方体1111D C B A ABCD -的棱CC1的中点,沿正方体表面从点A 到点M 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 cm .6. 已知ABC ∆,090ABC ∠=,P 为平面ABC 外任一点,且PA PB PC ==,则平面PBC 与平面ABC 的关系是___________.7. 已知在三棱锥S--ABC 中,∠ACB=o 90,又SA ⊥平面ABC ,AD ⊥SC 于D , 求证:AD ⊥平面SBC.8. 如图,在四面体ABCD 中,AB AC DB DC ===,点E 是BC 的中点,点F 在线段AC 上,且AF AC λ=.(1)若EF ∥平面ABD ,求实数λ的值; (2)求证:平面BCD ⊥平面AED .(第8题图)EABDF9. 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B C C C A B===2 ,BC AB ⊥.点N M ,分别是1CC ,C B 1的中点,G 是棱AB 上的动点.(I )求证:⊥C B 1平面BNG ;(II)若CG //平面M AB 1,试确定G 点的位置,并给出证明;10. 已知四棱锥P-ABCD ,底面ABCD 是o60=∠A 、边长为a 的菱形,又ABCD PD 底⊥,且PD=CD ,点M 、N 分别是棱AD 、PC 的中点. (1)证明:DN//平面PMB ; (2)证明:平面PMB ⊥平面PAD ; (3)求点A 到平面PMB 的距离.PCA答案: 基础训练1.[o o 90,0]2. AC3. o90 4. α//a 或α⊂a 5.436. ①④ 例题1. 证明:(1)取PD 中点E ,连结,AE EN .,,E M N 分别是,,PD AB PC 的中点,且四边形ABCD 为矩形, //,EN AM EN AM ∴=,AMNE ∴为平行四边形,//AE MN ∴,PA ⊥ 面,ABCD AB ⊂面ABCD ,PA AB ∴⊥,又AD AB ⊥ ,AD PA A ⋂= AB ∴⊥面PAD , AE ⊂ 面PAD , AB AE ∴⊥, AB MN ∴⊥。

(2) ∵PA=AD,E 是PD 的中点,∴PD AE ⊥∵AB AE ⊥,CD AB //,∴CD AE ⊥,又D CD PD =⋂, ∴⊥AE 面PCD , ∵MN AE //∴⊥MN 面PCD ,2. 证明:(1)∵ABCD 是正方形,∴AC BD ⊥.∵CE ⊥面ABCD ,∴CE BD ⊥. 又C = AC CE ,∴BD ⊥面ACE . ∵AE ⊂面ACE ,∴BD AE ⊥,(2)AC CD ⊥ AD ED ⊥C ADE EDC --∠∴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在121==CD CE EDC ,中,直角三角形 21的正切值为从而二面角C AD E --.3. (1)证明:连结1DD ,在三棱锥111ABC A B C -中,1,D D 分别是11,BC B C 的中点, 1111//,B D BD B D BD ∴=,∴四边形11BB D D 为平行四边形,1111//,BB DD BB DD ∴= 1111//,AA BB AA BB = 1111//,AA DD AA DD ∴=∴四边形11AA D D 为平行四边形,11//A D AD ∴,11A D ⊄ 面1AB D ,AD ⊂ 面1AB D , 11//A D ∴面1AB D 。

4. (1) ∠BAD =∠ADC =90°,222AB AD CD ===,∴AC =CAB =45°,∴BC =∴ BC ⊥AC又直棱柱1111ABCD A B C D -中,BB 1⊥平面ABCD ,∴BB 1⊥AC .而1BB BC B = ,1,BB BC ⊂平面BB 1C 1C ,∴ AC ⊥平面BB 1C 1C . (2)存在点P ,P 为A 1B 1的中点由P 为A 1B 1的中点,有PB 1‖AB ,且PB 1=12AB .又∵DC ‖AB ,DC =12AB ,∴DC ∥PB 1,且DC = PB 1, ∴DC PB 1为平行四边形,从而CB 1∥DP .又CB 1⊂面ACB 1,DP ⊄面ACB 1,∴D P //面ACB 1.同理,DP //面BCB 1 作业1. 外2. 253. ①②④4. 224+5.13 6. 垂直7. 证明:SA ⊥面ABC , BC ⊥面ABC ,⇒ BC ⊥SA ;又BC ⊥AC ,且AC 、SA 是面SAC 内的两相交线, ∴BC ⊥面SAC ;又AD ⊂面SAC ,∴ BC ⊥AD ,又已知SC ⊥AD ,且BC 、SC 是面SBC 内两相交线, ∴ AD ⊥面SBC 。

8. 解:(1)因为EF ∥平面ABD ,易得EF ⊂平面ABC , 平面ABC 平面ABD AB =, 所以//EF AB ,又点E 是BC 的中点,点F 在线段AC 上, 所以点F 为AC 的中点, 由AF λ=得12λ=; (2)因为AB AC DB DC ===,点E 是BC 的中点, 所以BC AE ⊥,BC DE ⊥,又AE DE E = ,AE DE ⊂、平面AED , 所以BC ⊥平面AED , 而BC ⊂平面BCD , 所以平面BCD ⊥平面AED .9. (I) 证明:∵在直三棱柱111ABC A B C -中,1CC BC =,点N 是C B 1的中点,∴C B BN 1⊥BC AB ⊥,1BB AB ⊥,B BC BB = 1∴AB ⊥平面11BCC B ⊂C B 1平面11BCC B ∴AB C B ⊥1,即GB C B ⊥1又B BG BN = ∴⊥C B 1平面BNG(II )当G 是棱AB 的中点时,CG //平面M AB 1(第16题图)EABDF证明如下:连结1AB ,取1AB 的中点H ,连接GC HM HG ,,, 则HG 为B AB 1∆的中位线 ∴GH ∥1BB ,121BB GH =∵由已知条件,11BCC B 为正方形 ∴1CC ∥1BB ,11BB CC = ∵M 为1CC 的中点,∴121CC CM =∴MC ∥GH ,且GH MC =∴四边形HGCM 为平行四边形∴GC ∥HM又 ∵M AB HM M AB GC 11,平面平面⊄⊂ ∴CG //平面M AB 110. 解:(1)证明:取PB 中点Q ,连结MQ 、NQ ,因为M 、N 分别是棱AD 、PC 中点,所以QN//BC//MD ,且QN=MD ,于是DN//MQ.PMB DN PMB DN PMB MQ MQDN 平面平面平面////⇒⎪⎭⎪⎬⎫⊄⊆. (2)MB PD ABCD MB ABCD PD ⊥⇒⎭⎬⎫⊆⊥平面平面又因为底面ABCD 是60=∠A 、边长为a 的菱形,且M 为AD 中点, 所以AD MB ⊥.又所以PAD MB 平面⊥..PAD PMB PMB MB PAD MB 平面平面平面平面⊥⇒⎭⎬⎫⊆⊥(3)因为M 是AD 中点,所以点A 与D 到平面PMB 等距离.过点D 作PM DH ⊥于H ,由(2)平面PMB ⊥平面PAD ,所以PMB DH 平面⊥.故DH 是点D 到平面PMB 的距离..55252a a aaDH =⨯=所以点A 到平面PMB 的距离为a 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