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粉画技法(四):构图的基础知识

合集下载

水粉静物构图基本知识PPT课件

水粉静物构图基本知识PPT课件

三:具体构图方式
四边形或多边形构图(三角形的变化)

• 大小四边形,斜四边 形,包括梯形等,统

统归纳为四边形构图, 这种构图也是静物里
构 图
比较常见的构图的形 式,它包括的内容较 多,相对于三角形构
图较难掌握一些,但
也是比较好理解的构
图,构图也很稳定,
但它的空间关系比较
平均。 特点:稳定,
阶梯型,空间关系稍
5.取消PPT自动播放 您可通过【放映】-->【放映设置】-->【手动/自动】调整。
个,面包一块。
试一试
默写构图




一个红酒瓶,一个白磁盘,两个苹果,
一个梨子,一个高脚杯,一串葡萄,一
个芒果,两个小番茄,一块黄色衬布。
总结

综上所述,一幅优秀的水粉

构图,必须充分考虑色调、
构 图
角度、视点、物体位置等因 素,运用构图规律,做到宾
主有序,大小合适,均衡与
多样统一相结合。
作业
利于表现空间变化。
三:具体构图方式
色 彩 构 图
• S形构图
• 此构图基本用于竖立纸张的作画, • 不同于一般的横向纸张,在立画
中经常被使用,此构图的特点就 是具有较好的空间性,空间关系 近远一目了然,此外s型构图给人 一种活力和动感的感觉,动势效 果非常可观。
• 特点:竖构图,空间关系强,具 有强烈动势感

圆形构图
三:具体构图方式


构 图
既要有对比和变化,又要能和谐统一。
四:构图步骤
确定
确定
画平
主体

色调
横竖

水粉画教程:学会构图

水粉画教程:学会构图

构图就是组织画⾯,把画⾯上要画的东西安排得好看、舒服。

这种布置物象的⽅法,也称“布局”。

它是画⾯的⾻架结构,是作品成败的关键。

形状、线条、明暗、⾊彩都是构成布局的因素,其中形和线的布局是主要的。

第⼀步
是在画⾯上安排好物体的位置和⼤⼩⽐例,使之看上去舒适恰当。

第⼆步
是处理好画⾯上各种物体的完美的艺术整体,主体突出其不意,并具体有形式美感和艺术感染⼒。

构图的基本形式有:平⾏垂直构图书馆、平⾏⽔平构图、平⾏斜线构图、对⾓线构图、⼗字架构图、三⾓形构图、“S”形构图、辐射线构图及圆形构图等。

组织静物构图包括:选择主题、挑选合适主题的物品、摆置静物和考虑配置恰当的⾊彩和光线。

组合物体必须有⼀件物体作为主体,其他的物品应围绕主体来选择和搭配。

物品的形状、⼤⼩要有主次和对⽐。

特征、⾊彩、明度及材料质地等要具有多样性,⽽⼜能统⼀和谐。

在造型上曲线的、直线的、⽅的、圆的、纤细的、粗糙的,复杂的、简单的等物体既要有区别和对⽐,⼜要相互协调⼀致。

构图在画⾯中起着举⾜轻重的作⽤,也是作画者对静物理解的体现。

静物构图⼀⾝要掌握上紧下松、受光⾯多留、背光⾯少留的原则。

但随着现代审美扫展和⼈们欣赏⽔平的提⾼,⼀些平视构图、全俯视构图等构图形成已逐渐被⼦⼈们座可和肯定。

它打破了四平⼋稳的构图形式,给⼈以⽿⽬⼀新的感觉,构的悬念和美感已成为很多画家⾸要的追求。

水粉画构图

水粉画构图

1 / 5xx商业艺术学校专业教师备课用纸上课时间:2015年5月18至24日一课题水粉画构图的基础知识计划课时数一周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了解并合理运用构图知识进行写生和画照片,画面中构图要有想法,避免出现构图失衡,过挤,太散,偏等毛病。

难点:照抄实物,不能做到主观处理画面。

三教学切入及教法学xx教学目标教法:范画,优秀作品赏析学法:临摹、画照片全体同学了解并合理运用构图与自己的画面当中五教学主要内容提要(知识点)一构图的概念构图是绘画艺术技巧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更是将作品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一种形式。

构图的形态要服从作品内容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并根据构图形式美的法则来决定。

构图的概念和法则,与审美2 / 5意识、艺术观念、理论与风格密切相关。

学会掌握构图的原理和规律,可以帮助艺术家对生活现象进行选择,和对素材的运用、组织,处理加工,以至达到形式上的完美,以加强艺术感染力。

但单纯依靠构图规律来构图,是难以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的。

所以构图的理论与法则,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式,它将在美术实践中被不断否定,是在变化中发展的。

二构图的基本法则不论是创作或习作,内容是人物、风景或静物,构图一般都遵循以下一些法则:1.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应当从属于作品基本内容的表达。

2.美术作品中的一切形式因素,都应当相互保持联系。

3.作品应当通过构图,形成一个吸引观众最大注意力的视觉中心。

4.一个画面的构图结构,应是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整体,应当利用形体、明暗、线条、色彩等因素的对比谐调规律,以及空间处理,体积结合、节奏韵律等手段,使作品形式新颖生动,并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5.安排画面物体,处理细节,应当避免一切偶然性,注意与主题表现的密切联系。

教学主要内容提要(知识点)6.应用构图中的均衡,以表现稳定和静止;应用构图中的不均衡,以表现不稳定和运动。

7.作品尺寸的大小,应配合它的内容;画幅的长宽比例应服从构图的需要。

水粉画知识点总结

水粉画知识点总结

水粉画知识点总结水粉画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时代。

它是一种将颜料和水混合后涂刷在画布上的绘画技术,经常被运用在绘制风景、肖像等作品上。

水粉画因其独特的效果和易于上手的特点而受到艺术家和爱好者的喜爱。

在进行水粉画时,艺术家需要掌握一系列的技巧和知识点。

本文将从材料选择、色彩运用、画面构图等方面进行总结,以便对水粉画有更深入的了解。

材料选择水粉画所需的材料主要包括颜料、画布或纸张、刷子、水盒等。

颜料是水粉画中最基本的材料,通常有干式和湿式两种类型。

干式颜料需要加水才能使用,而湿式颜料则是已经在容器中溶解好的。

通常需要准备一些基本颜色,如红、黄、蓝、绿等,以及黑色和白色用于调配各种中间色。

画布或纸张的选择也是很重要的,细腻的纸张适合于绘制细节丰富的作品,而画布则更加适合于绘制大幅的作品。

此外,不同类型的刷子也会带来不同的效果,像毛头刷和尼龙刷可以绘制出细腻的线条,而粗毛刷和海绵刷则能够产生更大面积的颜料运用。

最后,水盒用于装水,以便于为颜料添加适量的水分。

色彩运用水粉画的色彩运用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知识点。

在进行水粉画时,艺术家需要注意颜料的稀浓度以及色彩的层次。

首先,颜料的稀浓度是指颜料与水的比例,过浓的颜料会使得画面颜色过重,而过稀的颜料则不易上色。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作品的要求来控制颜料的稀浓度。

其次,色彩的层次是指在画面中不同颜色之间的层次关系。

通过调节颜料的稀浓度和叠加颜色,可以产生出丰富的色彩层次,从而增强作品的立体感和层次感。

画面构图画面构图是水粉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

艺术家在绘制水粉画时,需要注意画面的构图是否合理、色块是否分布均匀、空间感是否丰富等。

画面构图不仅影响着作品的美感,还直接影响着作品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因此,艺术家需要在构图时,根据作品的主题和表达要求来进行合理的构图设计。

同时,艺术家还需要注意将各色块分配得当,以便使整个画面色彩分布均匀,避免出现过于杂乱或过于单一的情况。

水粉画的构图和写生步骤

水粉画的构图和写生步骤

步骤1 用群青打轮廓, 步骤 用群青打轮廓,构图时注意浅蓝台布与中黄 衬布的面积差别,减小黄布的面积, 衬布的面积差别,减小黄布的面积,有利于形成浅 蓝色主导的色调,有利于整体的统一。 蓝色主导的色调,有利于整体的统一
用大号笔采用薄画法, 步骤2:用大号笔采用薄画法,迅速铺出大的色彩关 抓住“第一印象”也就抓住了色调。 系,抓住“第一印象”也就抓住了色调。要一气呵 不拘小节, 成,不拘小节,加强浅蓝台布与中黄衬布的色彩联 尽量使之浑然一体,避免单个物体色彩的孤立。 系,尽量使之浑然一体,避免单个物体色彩的孤立。
水粉画的构图和写生步骤
一、 静物的组织与摆放
• 一组静物的摆放决定着写生作品的效果,静物的组合要 考虑到画面构图。首先,选择静物要根据表现的意图和 题材而定,是暖色调还是冷色调,是器皿类还是文具类。 然后选择主题物、陪衬物和一些点缀物。
• 在选择这些静物时要考虑形状的区别,如 大小、高矮、宽窄、方圆等。还要考虑色 彩,如物体的深浅、色性、冷暖的变化。 其次还要注意不同物体的质感。只有把静 物推敲完整了才能更好的进行写生。(如 上图)
2、疏密关系 • 画面物体的组合要做到疏密有致,聚散自然,画面才有节 奏感。如下面三幅构图:左面一幅,水果的摆放形成一条 线,明显太规则,显得呆板。中间一幅物体摆放过于集中, 没有聚散与疏密变化,缺少节奏感。右边一幅物体,除了要注意相互之间的组合关系,还要注意 画面的视觉均衡。重心不稳,偏上偏下、偏左偏右都会让 人感觉不舒服。左图重心偏下,上轻下重。中间一幅主题 物放置太偏,视觉中心偏移。右边一幅整体偏右,构图不 饱满,画面不均衡。
四、课堂练习
教师准备若干静物实物图片投影出来, 教师准备若干静物实物图片投影出来,让学 生在课堂上自我组织构图练习。 生在课堂上自我组织构图练习。第二节课可让学 生进行按步骤进行写生。 生进行按步骤进行写生。

水粉构图方案

水粉构图方案

水粉构图方案传统的水粉画是一种以水和颜料为主要材料,通过湿润水彩纸或其他适合的表面进行绘画的艺术形式。

水粉画以其独特的柔和效果和透明感而受到广泛的喜爱。

而在进行水粉画创作时,一个好的构图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种适用于水粉画的构图方案,希望对水粉画爱好者提供一些指导和灵感。

引言:构图是绘画创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决定了画面的布局和视觉效果。

水粉画的构图方案需要考虑色彩、形状和物体之间的关系,以创造出有吸引力和和谐的画面。

一、主题选择和意图表达在进行水粉构图之前,首先需要确定画作的主题和意图。

主题可以是风景、人物、静物或抽象等。

意图可以是传达情感、表达思想或展示美感。

明确主题和意图有助于确定构图的方向和要点。

二、画面分隔及主体定位在画布上划分不同的区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画面。

可以使用分隔线将画面分为不同的部分或将画面分为前景、中景和背景。

接下来,确定主体的位置和大小,使其在画面中产生突出效果。

三、线条的运用与引导线条在构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可以引导观众的目光,增强画面的流动感。

在水粉画中,我们可以使用曲线、直线和斜线等不同类型的线条,来创造出流动感或稳定感,以及表达不同的情绪和氛围。

四、色彩的搭配和运用水粉画以其浓郁的色彩而著称,色彩的搭配和运用对于构图的效果至关重要。

可以选择一种明亮鲜艳或柔和温暖的色调作为主调,并使用对比色或类似色进行补充和突出。

五、光影的处理和刻画光影是给画面增加层次感和立体感的重要手段。

在水粉画中,可以运用干湿变化来描绘光影效果,使用轻重深浅的色彩表现来刻画物体的光影关系。

六、画面的整体平衡和对比构图要求画面的整体平衡和对比。

通过增加或减少物体的数量、改变大小或位置等手法来达到平衡感。

同时,通过对比冷暖色调、明暗对比或细节对比等方式来增强画面的吸引力。

七、形式与内容的统一水粉画的构图要求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画面的艺术效果要与所表达的主题、情感相一致。

构图不仅要考虑外观上的美感,还要体现画家的创意和思想内涵。

美术水粉的基本技巧

美术水粉的基本技巧

美术水粉的基本技巧水粉画以其柔和、清新、透明的特点广受喜爱。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些美术水粉的基本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艺术。

一、准备工作1. 画板选择:选择质地平整的水粉专用画板,以确保画作效果更好。

2. 颜料准备:选用高品质的水粉颜料,不仅色彩饱满,而且易于调和和控制。

同时,准备一盘清水和几只画刷。

二、调色技巧1. 图像构图:在开始作画前,先在画板上进行构图,确定好主题和布局。

2. 颜色选择:水粉画以柔和的色彩为主,可以根据画面需要选择相应的颜色系,同时注意调和色彩,使整幅画作更和谐。

三、上色技巧1. 湿画法:先用湿画法上底色,将画刷沾湿后蘸取颜料,涂抹在画板上。

这种方法可以使画面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层次。

2. 干画法:在底色干燥后,使用干画法进行细节描绘。

干画法即用干画刷或铅笔直接上色,效果会更加清晰。

四、技法运用1. 留白:在绘制白色或浅色物体时,可以利用留白技法,即不上任何颜料,利用纸的本色创造出白色效果。

2. 混色:水粉画的魅力之一在于混色的效果。

可以在干燥的底色上涂抹湿画刷,使颜色渐变、过度,创造出丰富的色彩效果。

3. 点画:利用湿画刷粘取水粉颗粒,点在画板上,可以制造出独特的质感和效果。

五、细节处理1. 层次感:在绘制物体时,要注重层次感的表现,通过调整色彩的明暗和上下层次的远近来增强画面的立体感。

2. 渐变过渡:利用湿画刷或干画刷轻柔地涂抹和调和颜色,使不同颜色之间呈现渐变的过渡效果。

3. 线条衬托:可以使用线条勾勒出物体的轮廓,并通过加深线条来突出重点部位,增强画面的表现力。

通过学习和运用这些基本技巧,相信大家在水粉画创作上会有更好的发展和表现。

希望大家能够多加练习,不断探索,创造出个人独特的美术作品!美术水粉艺术的魅力在于它的自由和想象力,希望大家能够在创作中享受艺术的乐趣!。

水粉静物绘画步骤

水粉静物绘画步骤

单色:
三:塑造
• 分面意识和球体意识,型转色变。 • 球体意识:中间突,上下左右都要虚,整个画面
也是一样,视觉中心突周围虚。 • 画面的关系塑造,黑白关系、明暗关系、虚实关
系。找准光源的统一对比,主次分明。 • 塑造始终要围绕主体和视觉中心来塑造。 • 注意物体有主次有取舍,虚实表达,不能有边缘
• 3、靠近视觉中心的布纹越多并越重。 • 4、画面同类物体的造型尽量不要雷同,应
该从大小、形状、纯灰、方圆去区分
四:调整阶段
• 收拾调整阶段是能否获得高分至关重 要的一环。调整的目的,主要是让画 面更突出,使自己的画能在众多试卷 中脱颖而出。往往这一环节最容易出 毛病,这时,千万不要慌,把自己的 画往远处放,仔细看一下黑 白灰关系 是否拉开了,如果没有,就要加强明 暗关系。
任何塑造离不开三大面五大调子
• “三大面”是物体最基本的明暗关系,物 体受光的范围不同直接导致了黑、白、灰 的、变化
• 五大调子包括高光、亮灰、明暗交界线、 暗部和反光
如何让色彩画面丰富:
• 1、多寻找投影以及明暗交界线的变化,适 当的情况下可以主观给衬布上的投影增加 形的变化。
• 2、丰富的第一条件是你的主体物要够深入, 要不然其他东西一加上去马上就花了。
线。衬布的塑造注意前亮后灰,前面笔触多且肯 定、大胆,后面笔触少且整体、安静、柔和。
深入刻画
• 此时,宜采取厚薄相结合的画法,且注意 运用笔触对物体的塑造。塑造物体要从大 局出发,突出主体,切勿面面俱到。画局 部时要不断地把所描绘的局部和其他部分 进行比较,要经常调整画面不满意的地方, 使一切细节服从于整体。在考试时一定要 充静物的形体、色彩、层次、空间、 质感塑造到位。
• 同时也要注意色彩的纯度关系,要处理好 画面的“鲜艳”与灰的关系,画面“鲜艳” 的颜色太多则“太火”。“灰”的颜色太 多则容易显得“灰”、“脏”、“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构图的概念构图是绘画艺术技巧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创作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更是将作品各个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的一种形式。

构图的形态要服从作品内容和作者内心的感受,并根据构图形式美的法则来决定。

构图的概念和法则,与审美意识、艺术观念、理论与风格密切相关。

学会掌握构图的原理和规律,可以帮助艺术家对生活现象进行选择,和对素材的运用、组织,处理加工,以至达到形式上的完美,以加强艺术感染力。

但单纯依靠构图规律来构图,是难以创作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作品的。

所以构图的理论与法则,不是一成不变的程式,它将在美术实践中被不断否定,是在变化中发展的。

二 构图的基本法的基本法则则不论是创作或习作,内容是人物、风景或静物,构图一般都遵循以下一些法则:1.美术作品中的一切,都应当从属于作品基本内容的表达。

2.美术作品中的一切形式因素,都应当相互保持联系。

3.作品应当通过构图,形成一个吸引观众最大注意力的视觉中心。

4.一个画面的构图结构,应是既有变化又有统一的整体,应当利用形体、明暗、线条、色彩等因素的对比谐调规律,以及空间处理,体积结合、节奏韵律等手段,使作品形式新颖生动,并具有最强的艺术表现力。

5.安排画面物体,处理细节,应当避免一切偶然性,注意与主题表现的密切联系。

6.应用构图中的均衡,以表现稳定和静止;应用构图中的不均衡,以表现不稳定和运动。

7.作品尺寸的大小,应配合它的内容;画幅的长宽比例应服从构图的需要。

三 构图中的均衡原理中的均衡原理 均衡是绘画构图中一项最基本的法则。

均衡通过视觉而产生形式美感。

均衡不同于对称。

对称是最稳定而单纯的均衡,对称是一种美的形态,主要应用于装饰与图案。

中国传统的建筑水粉水粉画画画技法技法技法(((四四):):构构构图图的基的基础础础知知识作者:佚名 来源:拙风文化网及寺院,都采用对称格式。

人体和一些美丽的昆虫的生理结构,也是对称的。

对称的构图法则,在绘画中也同样被应用,但不是绝对形式上的对称。

对称显示高度整齐的状态,有完美、庄严、和谐、静止的效果,但也会产生单调、缺乏生趣等弊病。

图3《墨西哥少女》,这是原捷克斯洛伐克画家卡里尔·斯沃宁斯的版画作品,采取的是左右均衡的构图形式,具有装饰性特点和静止、和谐、优美等艺术效果。

它并不是如图案中的那样形象左右对称、整齐,布局需要绝对的一致,而是一种绘画性的对称。

其中有些地方,并不处理成完全的对称,如头部稍有转动的姿态,左右发辫的形状,以及头部左右蜷曲状的蛇形图案等。

这些差异,是为了削弱绝对对称的构图容易产生的呆板弊病,使其增加生动性。

另一幅德国R·赫福特的《桥前》(图4)也是对称形式的构图。

画面在对称中处理了某些不对称因素,但仍具有均衡效果,体现出统一变化构图的形式规律,这可说是绘画性对称构图的一个特点。

均衡的构图法则,在绘画中广泛持久地被应用,而且均衡的形式多样,可以显示出各自的构图美。

均衡的原理,是根据人的视觉形象,产生重量感的心理反应而发展起来的。

画面中色块的面积大小、形状,色彩的个性,有生命的或无生命的景物的运动,或静止的状况,都能在视觉中产生不同重量感。

如动物比植物重,人比动物重;在淡色的底子上,深色比淡色重;相反在深色底子上,淡色比深色重;粗细条比细线条重;体积大的比体积小的重;立体的比平面的重;直线比曲线重;颜色纯度强的比弱的重;物体密集的比疏松的重;明暗和色彩对比强的比对比弱的重等等。

构图中,如果重量偏依在画幅的某一角或某一边,就会导致在视觉上产生不稳定感。

这均衡的原理,可以从天平秤上一斤棉花和一斤铁,取得平衡的简单道理得到说明。

图3 墨西哥少女(版画) 卡里尔·斯沃宁斯图4 桥前 [德]R·赫福特从明暗调子来说,一点黑色可以与一片淡灰获得均衡。

黑色如与白色结合在一起时,黑色的重量就会减轻。

从色彩的关系来说,一点鲜红色,可与一片粉红或一片暖黄色取得均衡。

一幅作品是否达到均衡效果,可以将画面划分为四等分。

画面田字形的上与下,或左与右的幅面中,或画面对角线的两半的幅面中,综合各因素是否具有均衡感,就比较容易区别出来。

有经验的欣赏者,从画幅整体观察中,仍然可以发现存在不均衡、不稳定的因素,而不需要采取以上方法来检查。

其实,画面轻重感觉和理念,是画面各种因素复杂地综合在一起而产生的。

对比统一规律中的对四构图中的构图中的变化与统一,也可以称为对比与谐调。

因为在绘画中,总是通过对比来追求变化,通过谐调来获得统一的。

在画面中如果忽视这一构图法则,失去变化统一的效果,其表达的主题就不会生动,也不可能获得最完满的形式美感。

画面中的对比变化因素很多,包括视点、视平线的变化,位置重复与变异的变化,形的对比变化(如方与圆、单薄的形与饱满浑厚的形等)。

形体与空间大小的对比变化(画幅中形体小,显得空间大;形体大,显得空间小)。

明暗的对比变化。

色彩的对比变化(如色相、明度、纯度、冷暖等色要素的对比)。

线的性质的对比变化(水平线与垂直线、平行线、垂直平行曲线、斜线等)。

质地肌理的对比变化(如粗糙表面与光滑表面)。

以及表现方法中的笔触运用,颜色厚薄等等对比变化关系。

其中大多数变化因素与构图有关。

对比的因素,如何在构图处理上达到统一谐调的效果呢?以罗马尼亚迪克·费伦克的黑白版画《渔民》(图5)为例,进行变化统一的构图分析,以便得到具体的领会。

此作品构图复杂,充实饱满,结构严谨。

画面中具有较多的对比形式因素——黑白色块、垂直线与平行线、直线与曲线、长线与短线、垂直、平行线与斜线;河岸上门窗大小方块的形。

画面中谐调的形式因素——画幅上半部分,以垂直因素为主,但也有平行因素;下半部分,以平行因素为主,而又有垂直因素。

这种交错处理上下的对比因素,产生了呼应,使对比具有了谐调感。

布满画面近似大小方块的形,也是使画面在对比中产生谐调的重要因素。

点和线密集的部分,空间视觉效果是灰色中间调,这使黑白的强对比趋向柔和而谐调。

画的主体是船上的一群渔民,处理在明亮的河岸边,显得突出。

人物形成的无规则的、多变化的起伏线面,是统一整个画面中的对比因素,从而突出了主题,形成画面的视觉中心。

图5 渔民 [罗马尼亚]迪克·费伦克图6 绵羊图 [美]尼兹多夫斯基谐调是近似的关系,对比是差异的关系。

对比要通过画面诸形式因素的倾向性和近似的关系,来获得谐调感。

以谐调与统一占优势的构图,也必定有处理某些变化的因素,使整个画面不致单调而有生动感。

美国尼兹多夫斯基的《绵羊图》(图6)是一幅黑白版画,构图是特写性的,主题十分单纯、突出而富有装饰性。

画中绵羊的形象很类同,排列也简单,十分统一,似有单调之感,但是在中间部分,却有一只绵羊的头,搁在旁边一只绵羊颈项上,另一只绵羊昂首在叫,在动势上与所有其他绵羊有所不同,绵羊的位置前后稍有错开。

这些小小的变化,是造型重复中的变异因素,它使得整个画面有了生趣。

这充分显示了对比统一构图法则的艺术表现力。

——明暗与线条明暗与五构图中的形式因素中的形式因素—1.明暗是构图布局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明暗是指最深的暗调子至最淡的明调子之间的各种明暗层次。

明暗层次,不仅应用于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还同时在画幅构图中通过明暗色调的交错,获得画面的变化与均衡,产生节奏韵律感。

一般认为,明暗是西洋绘画特有的艺术语言;中国传统绘画,似乎是不讲明暗因素的。

如线描作品,在形式概念和表现手法上,是不用明暗调子的,它只用纯粹的线条表现对象的形与结构,并在构图布局中,进行线的疏密对比处理。

实际上,这就体现出明暗的对比关系,即线密的地方调子深,线疏的地方调子淡,可见线的疏密也包含有明暗调子的意义。

线的疏密对比就是明暗的对比。

另外,黑白版画虽只有一种黑色,实际上却通过点、线、面的处理运用,使画面产生的明暗层次变化非常丰富,在构图中发挥出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所以,明暗这一形式因素,在各种绘画中,都以不同程度、不同方式被广泛运用。

现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说明:(1)画面明暗基调的类别。

在绘画中表现各种主题与情调时,明暗的运用类别很多,大略可归纳为下述三类:明调——画面使用的大部分色彩明度较强,画面色调明亮。

这一类色调,宜于表达欢快、舒展、明静、爽朗、简洁等感情,也可用于忧伤,悲壮的主题。

明色调比暗色调更为动人有力。

暗调——与明调相反,由比较深暗的色彩组成画面。

深沉、庄重、浓郁、静穆、神秘、恐怖等情调的主题,往往采用暗色调。

在色彩调配上,深色使用多,白色使用少,也常使用黑色。

中间调——明调与暗调之间的各种中间冷暖色调,是最富有变化,并运用十分广泛的色调。

在普通光线下,人们生活与活动环境,一般都处在中间色调之中。

所以在表达各种生活的绘画主题,较多采用中间色调。

(2)画面明暗对比处理的几种形式:暗的背景衬托明亮的主体——各种形式对突出主体物很有效果,是常被采用的一种形式,在许多古典的静物与人物肖像画中尤为普遍。

如17世纪荷兰画家伦勃朗的人物肖像画,差不多都采用这种对比形式。

以深暗的背景把明亮的人物衬托出来,效果单纯、集中、强烈。

明亮的背景(或环境)衬托较暗的主体——19世纪俄国巡回画派画家列宾的许多肖像画,较多采用这一明暗形式。

明亮的背景,使画面爽朗,主体物也非常突出。

中间色调衬托明暗对比鲜明的主体物——根据人们对日常生活观察的经验,近处的物体,总是觉得形象具体突出,色彩鲜明,黑白调子对比强烈。

远处的景物在与近处景物对比之下,总是显得形体模糊,黑白对比减弱。

因此,在绘画中,运用这一明暗对比形式很普遍,具有真实感,也较容易表现出空间效果,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构图的明暗形式处理,必须服从表达主题的情景需要。

同时也要运用明暗对比手段,显示出构图的主体部分和陪衬部分的正确关系。

在一幅画中,也可以同时运用多种明暗对比因素的构图形式,去处理复杂的题材,表现重大的主题。

(3)在构图中,明暗色块的形状和面积大小变化,可以具有不同的表现效果。

画面中各种色调面积变化,可以是大而少,即只有一大块暗色调或明色调;也可以是小而多,即许多小块暗色调或明色调;色调形状的方圆曲直,界限分明与模糊,都可以表示不同的感情和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色调面积大,相互间对比明显,界限清楚,这可以产生富有生气、活跃、动人的效果。

大块的暗色调与小块的明色调配置,具有庄严、悲壮、深沉、神秘等效果。

大面积的明亮色调与少量暗色调配置,具有舒畅、轻快、爽朗等效果。

淡色调具有优美、纯真的情调;柔和的色调具有含蓄、抒情、优美、安详等表现效果。

2.线条是构图中重要的形式因素。

中国史前绘画以线开始,儿童绘画也以线开始。

中国传统绘画的线描是造型的基础,线成为传统绘画的艺术特征之一,这些主要是指线在造型上的应用。

至于线在画面构图中的作用,则更为广泛。

线可以达到引导观众视线集中到作品主题中心去的目的,线条本身也具有自己的表现力和美感,将线加以组织,可以具有构图形式上的韵律和节奏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