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左公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左公柳
一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小学学科:语文
2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3课前准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理解文中字词
(3)了解人物左宗棠的事迹
(4)标出自然段
二教学课题
小学语文S版本五年级下册第22课《左公柳》,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左公柳”是为纪念左宗棠而对这种塞外柳树的称呼,同时体会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所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情,激发他们爱祖国的情感。
1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所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2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深受感动的段落。
三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课文借柳抒怀,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在国家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力排众议,收复失地,视死如归的爱国壮举。
歌颂了像左宗棠这样的爱国将士身上所具有的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深刻含义,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体会重点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2.本文借物写人、抓典型事例写人的表达方式。
3﹒解左宗棠以身报国的忠义之举,体会左宗棠在收复新疆失地和建设西北边疆中所表现出的满腔爱国热忱。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准备左公柳和左宗棠的资料
四教学方法:
根据课标要求和本课课型特点,针对高年级的年龄特点,我采用自读自悟和创设情境法,教学时以感情朗读时为重点,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重点句子以及文章的内容,让学生在读中有所领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五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22课《左公柳》,(多媒体)出示:请看大屏幕,这是生长在西北塞外的柳树,你用哪些词语来形容它?/
2作者是如何描写这塞外的柳树的?又是怎样描写内地的柳树的?请同学自由读文1——3自然段,用“﹏”勾画出描写塞外柳树的句子。
3多媒体出示:这柳树高大茁壮,身姿挺拔,枝条刚劲有力,树冠宛如帷幄。
通过读体现柳树高大茁壮的外形。
出示:内地的柳树枝条纤巧柔软,楚楚动人。
通过读体现柳树娇美的外形。
4质疑:同样是柳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外形?结合生长环境说说。
5“我们”发现它时,有怎样的表现?由此,你体会出“我们”怎样的情感?
6它能在塞外生长就必须战胜塞外那恶劣的环境,具有坚忍不拔的精神,因而作者把屹立在塞外的柳树称为什么树?出示:这屹立在戈壁滩上的刚强之树,大有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齐读
7 同学们,课题是《左公柳》,课文仅仅写了柳树吗?还写了谁?出示左宗棠的简介,/view/18755.htm让学生了解左宗棠,学生在交流自己的收集的资料。
写了左宗棠的那几件事?师板书
(二)细读课文,体会情感
1 读课文第4——13自然段。
①学习课文5——7自然段。
导学生认识到:和这种柳树一样,左宗棠在困难面前,刚强、坚韧,决不低头。
A所遇困难:a两股外敌
邻国阿古柏在英国军队的支持下,侵入我国南疆;俄国又乘机占领北疆,西北边疆危机日益严重,这些侵略者武器精良,很难对付。
读第五自然段。
b大臣们对收复新疆有偏颇的认识
结合资料:当时,台湾被日本人占领,海防也出现问题。
由于国力有限,大臣们认为国库空虚,根本没钱打这场仗,清廷内部爆发“海防”、“塞防”之争。
李鸿章等认为两者“力难兼顾”,主张放弃塞防。
他们还认为新疆是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同时,新疆路途遥远,运输艰难。
B体会左宗棠刚强、不屈不挠、坚韧(6、7自然段)
重点学第六自然段:抓“力排众议”理解。
“力排众议”?(一个人竭力排除大家的意见,坚持自己的主张)左宗棠是怎样力排众议?让我们感受到他刚强、坚韧、不屈不挠?请你们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用“—”画出来
眼看新疆将要被外国人侵占,时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挺身而出,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收复新疆失地:这新疆是无数先辈历经千辛万苦才开辟的疆域,建立的基业,岂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拱手相让!
抓住重点“千辛万苦”一词体会开辟疆土的不易。
注意最后用的是感叹号,表达他怎样的感情?(坚决,毫不犹豫)
读出态度坚决。
自己读,指名读
教师引读:
对视新疆为千里荒漠、贫瘠之地的说法,他慷慨激昂地反驳——(生齐读)“天山南北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木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等矿藏也极为丰富。
所谓千里荒漠,贫瘠之地,实为聚宝之盆!”(理解“慷慨激昂”,指导学生慷慨激昂地读)
接着熟读兵书的左宗棠又断然指出——(生齐读)“如果放弃新疆,无异于给侵略者留下进攻我国腹地的缺口!”(抓住“断然”一词指导学生读出果断﹑坚决的语气)
出示中国地图(/):新疆是我国西北门户,这里不仅军事地位重要,而且物产丰富,还是连接欧亚的通道。
左宗棠高瞻远瞩,让我们想象当时面对群臣的叫嚣,他挺身而出,毫无惧色,大义凛然力排众议的场面.让我们通过读来展现左宗棠铁骨铮铮的风采。
导读第七自然段。
年逾七旬的左宗棠将军身体非常虚弱。
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不但发出了力排众议的豪言,还作出了怎样的壮举?“这位铁骨铮铮的六旬老人主动请缨!”(齐读第七自然段。
)
是什么力量支持着他“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是他满腔的爱国热忱和保卫祖国的决心。
)
学到这里你了解到左宗棠是个怎样的人?(爱国将领,民族英雄)板书;爱国
小结:第一件爱国事迹主要是写的力排众议、还是主动请缨呢?(力排众议)写人的时候,要选取典型事例来写,写时要注意有详有略。
②学习课文9-11自然段
左宗棠率兵出征的情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答出:左宗棠抬棺出征。
这部分内容在9——11自然段。
A左宗棠收复新疆用了两年时间,这两年中有血雨腥风的战斗,有和敌人巧妙的战斗,还有与沙漠恶劣环境的抗争。
抬棺出征这个爱国举动,感动了全国人民。
请同学们默读这一部分,把最能打动你的词句画出来,在书上做出简单的批注。
一会儿以朗读的形式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B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
a评读。
b重点指导体会(出示课件赞扬左宗棠的语段)
“然而这个刚毅坚韧的湖南老人,面对兵马疲惫、粮饷匮乏、运输艰难等困难重重,仍信心百倍。
他肩负着国人的重托,胸中燃烧着正义的烈火,率领六万湖湘子弟兵,悄然离京,马不停蹄地赶往千里之外风尘滚滚的战场。
”
“临出发时,左宗棠便郑重地吩咐部下,如果他在收复新疆失地的征战中死去,就用这口棺材收敛他的尸体。
”
C质疑;
左宗棠为什么你面对重重困难,还这样信心百倍呢?你为什么要抬着棺材上前线?
引导学生回答出
我们得到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我们是保卫自己的国土,是正义的,敌人是侵略者,正义是永远能够战胜邪恶的;我相信自己的部下是最有战斗力的,因此有胜利的把握。
抬棺材上战场表明了我决不向外敌低头,不赶走侵略者决不还朝的决心。
d教师激情导读:
是啊,从你们的发言中,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一个年愈七旬的老人那颗剧烈跳动的爱国心,那英勇无畏、压倒一切困苦的气势。
面对左宗棠视死如归的决心,在场的官兵怎么样?——学生接读
e看图,此时此刻,看到这口黑漆漆的棺材,西征的战士们会怎么想?面对强敌,他们又会怎么做?(在这口棺材面前,官兵们纷纷发誓一定为国奋勇杀敌,保卫国土,让父老乡亲放心。
在强敌面前,他们个个奋勇直前,杀得敌人落花流水。
)
f将士们受到左宗棠的精神鼓舞,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最前线。
伴着战马的嘶鸣、伴着这响彻云霄的喊杀声,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西征大军的身旁,亲眼目睹左宗棠抬棺出征的壮举。
齐读:(出示第10自然段)
③学习课文13自然段
人们为什么将这柳树称为“左公柳”?抓住“不仅......而且......“和“不但....而且......”(课件出示两个句子)并造句 A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宗棠凭着满腔的爱国热忱,收复了新疆失地,而且,他凭着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为新疆做了许多实实在在的好事。
种树是左公建设新疆中最典型的事例。
B补充资料:他的朋友杨昌浚到西北为他筹备军务时本以为会看到王之涣《凉州词》中描绘的景象“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示课件,学生齐读)()没想到看到的却是片片树林,写出了:“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的诗句。
(出示课件,学生齐读)
小结:学到这,我们从左宗棠力排众议,主动请缨;抬棺出征,收复新疆;植树造林,建设新疆的壮举中,从几万将士与侵略者的战斗中,强烈地感受到什么?(爱国情怀)
2学习第14自然段
听了导游的讲述,“我们”怎样了?指导学生用“情不自禁”说话。
朗读相关内容,了解所用排比修辞手法所表达的情感。
三、升化感情,突破重难点
①当作者听完柳树名字背后的故事,深情地再次凝望眼前这棵柳树,再一次赞叹道: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因此对它产生了景仰之情。
作者已经把柳树看作了爱国将士,看到这柳树,就仿佛感受到了像左宗棠一样的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所以说它是精神之树。
此时的“左公柳”仅仅是那棵柳树吗?
②不仅是指生长在千里戈壁滩上的大柳树,还指为保卫新疆和建设新疆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左宗棠及爱国将士们。
A当看到这高大茁壮的柳树,谁不说这不是一位驻守边关的忠诚卫士。
所以说——(教师出示语句,学生读)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B当看到这道柳连绵数千里绿如帷幄的塞外奇观,谁不说这不是一座万众敬仰的丰碑,所以说—(教师出示语句,学生读)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四、总结谈话
1.教师:同学们,通过导游的讲述,我们全面地了解了左宗棠爱国的忠义之举。
当老师回头看这棵柳树的时候,同作者是同样的感受。
那就是——(教师出示语句,学生读)
“这哪里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它分明就是爱国将士们不屈
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之树!”
教师小结:同学们,这是一株普普通通的柳树,但这株柳树是无数爱国将士们不屈不挠、坚韧顽强的精神的象征。
作者是在赞扬柳树,更是在赞扬无数热爱祖国的中华的英魂。
左公虽去,道柳尚在。
这柳
树承载而且延续了左公及爱国将士们的精神气节。
请同学们以《赞左公柳》为题写一﹑二小段话。
板书:塞外柳树——-----高大挺拔——————
力排众议主动请缨
收复失地
左公柳左宗棠带棺出发完成伟业刚强之树
爱国事迹率领部队植树造林精神之树
建设边疆
丝绸之路获得新生
回望柳树——-----形象高大——————
课后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以“柳”为线索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找出课文哪些地方写了柳树,哪些地方写了左宗棠。
然后重点抓住左宗棠收复新疆失地这部分内容,勾画出(出示)6﹑9﹑10自然段中描写左宗棠爱国言行的语句,通过“挺身而出﹑力排众议﹑慷慨激昂﹑主动请缨﹑生死置之度外”等词语,体会左宗棠的爱国情感和视死如归的精神。
并让学生领悟到作者从树到人,看似写树,实为写人,是为了歌颂像左宗棠这样的爱国将士身上所具有的不屈不挠坚忍不拔的精神。
从而通过教学,使左宗棠的以身报国的爱国精神震撼孩子们,希望他们能以左宗棠为榜样,心系祖国,情系人民,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师个人资料:
省份:四川省学校:绵阳市涪城区花园实验小学
姓名:罗朝辉职称:小学一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