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__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109个教育心理学知识梳理汇总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109个教育心理学知识梳理汇总1,教育心理学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1.1)2,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体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⑵1)4,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是: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与差异性.5,学生性格差异主要是指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6,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份.7,自我认识是指个体对自己的心理特点,人格特征,能力及自身社会价值的自我了解与自我评价.8,自我体验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情感体验,如自尊自爱,自豪,自卑及自暴自弃等.9,自我监控属于意志控制,如自我检查,自我监督,自我调节,自我追求等.10,学生的认知差异主要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11,我国心理学家一般把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3.1)12,强化也是一种操作,它的呈现或撤除能够增加反应发生的概率.13,强化有正强化(实施奖励)与负强化(撤消惩罚)之分.14,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就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15,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是学习者知识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原有知识.16,教学不是知识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17,所谓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4.1)18,奥苏伯尔认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19,班杜拉研究指出,影响自我效能感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20,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体难以清楚陈述,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6.1).21,如果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22,关于遗忘产生原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比如痕迹衰退说,干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等.23,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24,短时记忆一般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的信息没有经过进一步加工;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指从长时记忆贮存中提取的正在使用的知识信息.25,遗忘曲线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负加速趋势.26,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7.1)27,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于(1959)年系统提出了心智动作(按阶段)形成的理论.28,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8.1)29,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30,交互式教学模式主要是用来帮助学习成绩差生阅读领会.31,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32,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限制或障碍.(9.1)33,人们一般倾向于根据问题是否界定清晰而分为两类,即有结构问题与无结构问题.34,问题解决是指个人应用一系列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35,创造有真正的创造和类似的创造之分,前者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首创性成品的活动.36,问题解决的过程包括发现问题,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验证假设.37,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倾向性.(1。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梳理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梳理根据测试大纲:一、认知发展和教育1、感觉: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
知觉: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的整体反映。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①明确观察目的,提高观察效果;②制定观察计划,提高观察的条理性;③观察过程中要进行指导。
3、学生想象力的培养:①丰富小学生的表象;②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形式运算阶段(11-成年)。
二、情感、意志的发展和教育三、个性发展和教育3、气质类型: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
四、学习心理和教育1、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产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学习的分类:①按学习水平分(加涅):信号、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想、辨别、概念、规则、解决问题。
②按学习结果分(加涅):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动作技能。
③按教育目标分(布卢姆):知识、理解、使用、分析、综合、评价。
④二维分类法(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内容和原有的知识关系(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学生学习的特点:①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过程;②学生的学习是在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的情况下进行的;③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程度的被动性。
2、学习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学习动机类型:①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②直接近景性学习动机和间接远景性学习动机;③主导性学习动机和辅助性学习动机。
3、学习动机理论:强化动机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4、学习动机的培养:①通过学习目的教育,启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②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③利用原有动机的迁移,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④通过先进人物的榜样和教师的师范作用,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学科,对于招教考试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不仅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且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合适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
下面对部分招教心理学知识点进行总结,希望对考生有所帮助。
1.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人获取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授、示范、引导等。
掌握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并采取恰当的教育方式进行引导。
2.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由出生到成熟过程中,心理能力和行为方式的变化。
根据爱尔兰发展心理学家莫拉的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心理发展可以分为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了解这些发展阶段的特点,可以帮助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理解和满足学生的需求。
3.动机与情感动机和情感是人类行为的内在动力。
了解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和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有助于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状态。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投入,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4.学习困难与特殊教育学习困难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例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较差等。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的特殊教育方法和手段,例如个别化教学、智力测查等,以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取得进步。
5.心理健康与教育心理健康是一个人良好的心理状态和心理能力的表现。
对于教师而言,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教师可以运用一些心理疏导技巧,例如情感沟通、倾听、关怀等,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总之,心理学在教育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有效地应对各种教育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希望以上总结对于招教考试的考生有所帮助,祝愿大家取得优异的成绩!。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
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核心概念和知识,对于应试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帮助应试者系统地学习和理解。
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1 定义与发展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学派。
1.2 心理学的科学性与应用性心理学的科学性原则:客观性、可观察性、可度量性和可复制性;心理学的应用领域和应用意义。
二、教育心理学基本概念2.1 学习与发展学习的定义及特点;学习的主要过程和影响因素;儿童和青少年的发展阶段。
2.2 认知与智力认知发展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智力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智力与学习的关系。
2.3 人格与情感人格的构成要素和形成机制;人格发展理论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情感与学习的关系。
2.4 教与学的心理过程教与学的基本原理和模式;有效教学策略及教师角色;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重要性。
三、学生特殊需求与教育适应3.1 学习障碍与特殊教育学习障碍的类型和特点;特殊教育的原则和组织形式;教育心理学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3.2 多元智能与差异教育多元智能的理论和分类;差异教育的基本原则和策略;个性化教育的实施方法。
四、教师的职业素养与发展4.1 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规范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和意义;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和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的重要性。
4.2 教师的自我认知与自我管理教师的自我认知的意义和方法;教师的自我管理的原则和策略;教师自我发展的途径和机制。
五、评价与考核5.1 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评价的概念和作用;评价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差异与衔接。
5.2 考核与激励考核的目的和方式;激励的概念和原则;有效的激励措施和策略。
综上所述,教育心理学是教师招聘考试中的重要考点。
应试者需要掌握心理学的基础概念和知识,并能够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通过系统学习和梳理教育心理学的重点知识,应试者将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知识
《教育、心理学》理论基础知识一、心理学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想象;(2)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动力(倾向),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世界观等;(2)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4、心理是人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映象。
5、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意识是人的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
意识的基本特性:自觉的目的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制约性、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号系统的协同性。
7、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8、需要的种类:(1)根据起源分:生理需要、社会需要;(2)根据对象分: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9、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10、动机产生的条件: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刺激诱因。
11、兴趣是指个体积极认识、探究事物、从事活动的心理倾向。
12、兴趣的品质特性:倾向性(又称指向性)、广博性、稳定性(又称持久性)、效能性。
13、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有效进行奖惩。
(4)合理设置课堂结构,妥善组织学习竞赛。
(5)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14、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15、成就结构理论认为:有三种现实的课堂结构:合作型、竞争型、个别化型。
合作型目标结构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16、成败归因理论认为,学生常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四个方面:能力、努力、运气、任务难度。
17、创设问题情境的理论基础是成就动机理论。
18、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的反映。
教师招聘_心理知识点总结
1 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起源: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的科学,1879年德国莱比锡冯特教授创立心理学实验室对象:心理现象 1. 心理过程:认识(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过程2.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需要、动机、兴趣、信仰、世界观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二、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得进本心里规律的科学(如何学、如何教、学与教相互作用)学与教的相互作用: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发展初创:1903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教育科学运动发展:1920-1950 桑代克联结主义理论、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发射、格式塔心里组织原则、顿悟学习理论、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皮亚杰的建构主义、认知发生论、维果斯基文化发展论和内化说成熟:2060-2070 美国加涅不同的学习类型及学习的内外条件、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论(认知派、行为派、人本主义学派)完善:2080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1908 日本小原又一著房东岳译《教育实用心理学》2 学习教育与发展一、学习:个体凭借经验而产生的心理结构及其外显行为的相对持久的变化加涅分类 1. 按学习层次:信号学习、刺激-反应、连锁、言语联结、辨别、概念、规则或原理、解决问题学习2. 按学习结果: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态度、运动技能二、人的身心发展规律:1.顺序性 2.阶段性(瑞士皮亚杰: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形式运算) 3.不均衡性 4.个别差异性影响因素:遗传(高尔顿)1.提供了身心发展的可能性 2.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过程及其阶段3.遗传素质的差异影响身心发展的个性差异环境(华生)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教育 1.在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 起主导作用不是绝对的,是有条件的三、学习理论(一)行为主义学习论:人类的思维是与外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即刺激---反应,1. 试误说:桑代克①学习的实质是在一定的情境与一定的反应之间建立联结“S---R”二者是直接联结②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通过渐进的、盲目的、尝试错误的过程,按一定的规律建立起来的。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招教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在教育情境下人类的学习、教育、发展和心理过程的科学。
它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动机、情感、认知和社会因素等方面。
认知发展:学生的认知发展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觉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运算期和形式运算期。
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阶段来设计和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教育心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建构主义等。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来建立的;认知主义则认为学习是通过内部心理过程和认知结构的改变来实现的;而建构主义则强调学习者在知识建构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动机与情感:动机和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学生需要满足基本需求才能产生学习动力。
教育者应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创造积极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教育心理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有效的教学策略包括目标设定、脚手架搭建、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
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
教师心理:教师心理也是招教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才能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和发展。
教育心理学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心理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策略。
以上是招教心理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总结。
在实际教学中,教育者需要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以提高教育质量和效果。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一、文章类型及要点本文将针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整理和分析,旨在帮助考生系统地掌握相关理论和实践,为成功通过考试打下坚实的基础。
文章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心理学基本概念:简要介绍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基本研究方法,为后续知识点的理解做好铺垫。
2、重要理论及发展:对招聘考试中常涉及的心理学理论和发展进行详细阐述,如行为主义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等。
3、实践应用:结合教师职业特点,阐述心理学知识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学生动机激发、师生关系建立、学生个性化教育等。
二、心理学基本概念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认知、情感、动机、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一门科学。
2、心理学的发展历程:简述心理学从哲学心理学到实证心理学的演变过程,介绍现代心理学的分支和流派。
3、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介绍实验法、观察法、调查法等常见的研究方法,以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三、重要理论及发展1、行为主义理论:阐述行为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奖励、惩罚、行为塑造等。
2、人本主义理论:介绍人本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尊重学生个性、情感交流、自我实现等。
3、认知主义理论:阐述认知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代表人物及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元认知、认知策略、知识构建等。
四、实践应用1、学生动机激发: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
2、师生关系建立:运用心理学原理,阐述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教育效果。
3、学生个性化教育:结合心理学理论,探讨如何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总结归纳本文对教师招聘考试中的心理学知识点进行了系统性的整理和分析,涵盖了基本概念、重要理论和发展以及实践应用等方面。
希望通过本文的学习,考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心理学知识,为未来的教育事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超详细)(完整版)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复习纲要
第一章心理与心理学第一节心理学概述一、心理学研究对象(156)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单选、填空、判断)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动态过程,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过程)(1)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表现在一个人身上比较稳定的心理特性的综合,一个人总的精神面貌,反映人与人之间稳定的差异特征)(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第二节科学心理学的发展一、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1.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是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2.冯特——心理学之父,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研究心理现象,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
《民族心理学》《生理心理学原理》《心理学大纲》3.区别: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二、西方的心理学流派流派代表人物观点1.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主张心理学应该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并出意识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连接成各种复杂心理过程的规律。
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教师招聘考试知识点汇总——心理学篇
(1) 能力是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前提; (2) 能力是在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掌握系统的知识 和技能有利于能力的增长和发挥。 (二) 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 (1) 知识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技能是对一系列活动方式的概 括,能力是人在从事某种活动时表现出来的多种心理品质的概括。 (2) 在一个人身上,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是无止境的,它随着学习进程的不断 增多而不断丰富;而能力的发展则有一定的限度。 (3) 知识、技能的掌握和能力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28. 根据能力适应活动范围的大小,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其中抽象概括能力是一般 能力的核心。 根据从事活动时创造性程度的高低,可分为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模仿是动物和人类的 一种重要的学习能力。 根据能力的功能不同,可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认知能力即我们一般所 讲的智力,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操作能力如劳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社 交能力如沟通能力,解决纠纷的能力等。 29. 智力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 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抽象思维能力为核心。 30. 智力和智力理论 (一) 斯皮尔曼的二因素论 英国心理学家斯皮尔曼首先提出了智力的二因素论,他认为,智力包括两种因 素:一般因素(即 G 因素)和特殊因素(即 S 因素) 。一个人智力高低取决于 G 因素的数量。S 因素参与不同的智力活动,但每种智力活动中主要有一种特定的 S 因素存在。人在从事任何一项智力活动时都需要 G 因素和 S 因素的共同参与。 一般智力测验所测量的只是普通能力(G 因素) 。 (二) 瑟斯顿的群因素论 美国心理学家瑟斯顿提出了智力的群因素理论。他认为,智力是由几个彼此无 关的“原始的心理能力”组成。各种智力活动可分为不同的族群,每一族群中 有一种基本的因素是共同的。他概括出七种基本因素:语言理解能力、语言流 畅程度、数字能力、空间知觉能力、知觉速度、记忆能力和推理能力。这七种 因素彼此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三)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论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提出了智力的三维结构论。他认为,智力是一个由不同 方式对不同信息进行加工的各种能力的综合系统,是一个包括内容、操作和成 果的三维结构。内容是指思维的对象,包括视觉、听觉、符号、语义和行为五 种。操作是指智力活动的反应方式,包括认知、记忆、发散思维、辐合思维和 评价五种。成果是指智力活动的产物,包括单元、类别、关系、系统、转换、 寓意六种。每个维度中的任何一项,都可以与其他两个维度中的一项结合成一 种智力因素。因此,形成的智力因素总共有 150 种(5X5X6) ,其中每一种智力 因素都是一个特殊的能力。该理论中,操作真正代表智力的高低。 (四) 卡特尔的智力形态论 美国心理学家卡特尔,将人的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两种不同的形态。 流体智力是一个人生来就能进行智力活动的能力,即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它依赖于先天的禀赋。而晶体智力则是一个人通过其流体智力所学到的并得到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学是教师考编考试中的重要科目之一,而心理学是教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学知识,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有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
以下是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的详细介绍:1.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包括认知、情绪、意志、动机、人格等方面的研究。
2.学习和记忆的心理过程:学习是获取新知识和技能的过程,记忆是对学习内容的保存和回忆。
教师要了解学习和记忆的心理过程,以便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3.智力与智力发展:智力是人们在思维、判断、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智力发展是指人们智力水平随年龄的变化。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以便根据学生的智力特点进行教学。
4.个体差异与个体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体差异,包括认知能力、学习风格、情绪特点等。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个性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潜能。
5.社会性学习与情感发展:社会性学习是指通过与他人的互动和模仿来学习,情感发展是指人们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各种情感和态度。
教师应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学习和情感发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6.动机与动机发展:动机是人们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动机发展是指个体动机随年龄和经验的变化。
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动机特点和动机发展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7.人格与人格发展:人格是指人的个性特点和行为方式的总和,人格发展是指人的人格特点和行为方式随年龄和经验的变化。
教师应了解学生的人格特点和人格发展规律,指导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
8.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教育心理学是将心理学原理应用于教育实践的学科,包括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生评价等各个方面。
教师要运用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教师考编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教师应该熟悉这些知识点,并能够将其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中,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持和指导。
教招心理学知识点
教招心理学知识点
一、心理学概念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科学,探索人的心理过程和机制,
并研究其影响行为的因素,以及行为的影响。
心理学主要包括心理发展、
行为学、心理病理学、临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神经心理学等领域。
二、心理学理论
1、行为主义。
行为主义是一种认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外界环境
的影响,个体接受到外界环境刺激后,会采取相应的行为响应,从而形成
被称为条件反射的心理模式。
2、心理动力学。
心理动力学理论将人的心理状态归因于内在的心理
力量,如矛盾、冲突、欲望、利益、价值等,它揭示了一个人的行为与内
心力量的矛盾冲突之间的关系。
3、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认为,个体的心理行为受到社会因素的
强烈影响,受到社会文化、形式、价值观、习俗、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人们的心理活动都受到社会因素的强大影响。
4、人格心理学。
人格心理学认为,个体的行为受到其内在的人格特
征所决定,人格特征不仅有外在表现的形式,而且有内在心理活动的潜在
动机,这些潜在的动机和内在的人格特征构成了个体的人格特征,影响着
其行为。
5、生物心理学。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一、引言本文档旨在为教师招聘过程中涉及的心理学知识点提供一个清晰的指导框架。
通过这些知识点,招聘团队可以更好地评估候选人的心理素质,确保他们具备与学生有效互动和促进学习环境的能力。
二、心理学知识点的重要性- 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心理素质在教学效果中的作用- 心理素质与教师职业满意度和留存率的关系三、招聘过程中的心理学评估- 心理学测试的类型和目的- 面试中的心理学评估技巧- 情境模拟和角色扮演在评估中的应用四、关键心理学知识点1.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 社会文化理论2. 发展心理学- 儿童和青少年发展阶段- 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的里程碑 - 发展性差异和特殊需求3. 教育心理学- 学习动机- 学习策略- 评估和反馈4. 社会心理学- 群体动力学- 领导力和权威- 跨文化交流和多元包容5. 情绪与行为管理- 情绪智力- 压力管理- 行为干预策略五、候选人心理学背景调查- 背景调查的目的和方法- 心理学证书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参考检查和心理评估报告六、心理学培训和专业发展- 持续教育在教师心理学准备中的作用- 专业发展计划和资源- 教师心理健康和自我护理七、结论强调心理学知识点在教师招聘过程中的重要性,并鼓励招聘团队采用综合性的评估方法来选择最合适的候选人。
八、附录- 心理学术语表- 推荐阅读和资源- 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准则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上述内容,并确保所有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在准备文档时,应考虑到适用的法律法规、教育标准和最佳实践。
此外,为了确保文档的可编辑性和可操作性,建议使用Word文档格式,并采用清晰的标题和子标题,以便阅读者可以轻松地找到相关信息。
(全)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心理学》必考知识点
教师招聘考试笔试《心理学》必考知识点1.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一种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
可以说感觉是一切知识和经验的基础,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4)2. 在味觉中,舌尖对甜味最敏感,舌中对咸味最敏感,舌的两侧头酸味最敏感,舌后对苦味最敏感。
(P145)3. 绝对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强度叫绝对感受阈限;而人的感官觉察这一最小刺激强调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6)4. 差别阈限是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又称为最小可觉差。
能够感受刺激之间这一最小差异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6)5. 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47)6. 语义编码是长时记忆最主要的编码形式。
(P150)7. 最早对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提出了“遗忘曲线”。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2)8. 实验证明,过度学习达到50%,即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学习的效果最好;超过150%时,效果并不递增,很可能引起厌倦、疲劳而成为无效劳动。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2)9. 回忆是记忆的最高表现。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53)10. 克服遗忘最好的方法是加强复习。
(P154)11. 最早进行注意广度实验的是汉密尔顿。
(见《上岸者·教师编备考笔记》P163)12. 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
(P166)13. 人的行动是以意识为中介,以自觉目的为特征的意志行动,这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是人主观能动性的最突出表现,是意志的首要特征。
教职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
教职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点整理通用版1. 教育学心理学概述- 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是教育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旨在探究教育中的心理过程和现象。
- 教育学心理学通常关注研究、发展和教学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
2. 研究理论2.1 行为主义研究理论- 行为主义研究理论认为,研究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实现的。
重点在于观察和描述可观察的行为。
- 著名的行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包括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2.2 认知研究理论- 认知研究理论认为,研究是个体能力的发展和信息处理的结果。
重点在于理解和解释研究者的思维过程。
- 著名的认知学派代表人物包括皮亚杰和维果茨基。
2.3 构建主义研究理论- 构建主义研究理论强调研究是个体对现实世界的构建和理解,通过主动参与和合作进行。
- 著名的构建主义学派代表人物包括杜威和维果茨基。
3. 研究过程和教学策略3.1 研究阶段- 研究阶段包括接受信息、理解信息、应用信息和评估信息。
- 教师应根据研究者的认知和发展水平,适时进行教学策略的调整。
3.2 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包括启发式教学、合作研究和探究研究等。
这些策略可以增强研究者的主动参与和深层次的研究。
4. 教育评估与测试4.1 教育评估- 教育评估是对学生研究成果和教学效果进行的评估和反馈。
- 合理的教育评估可以促进学生的研究动力和持续改进。
4.2 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前者用于教学过程中的反馈和指导,后者用于研究成果的总结和评估。
5. 研究困难和特殊教育需求5.1 研究困难- 研究困难是指学生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可能会导致研究成绩下降和自信心受损。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研究困难,采取个别化的教学策略和支持。
5.2 特殊教育需求- 特殊教育需求是指学生在研究和发展上存在特殊需求,可能需要额外的支持和适应措施。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殊教育需求,提供个别化的教育服务和支持。
6. 教育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 教育心理学中的伦理问题包括隐私保护、研究伦理和教师道德等方面的考量。
心理学教师公招知识点总结
心理学教师公招知识点总结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 心理学的定义及其发展历程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的一门科学。
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古典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和现代心理学三个阶段。
古典心理学由哲学家和医学家共同开创,强调人的心智与生理之间的关系。
实验心理学以实验方法为主要手段,强调心理活动的客观量化和实证研究。
现代心理学则注重心理活动的综合性和整体性研究。
2. 心理学的分支学科心理学包括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人格心理学等多个分支学科。
不同的分支学科着眼于不同的心理活动和现象,从不同的角度进行研究和分析。
3. 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感知、学习、记忆、思维、情绪和动机等。
这些原理对于理解个体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4.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案例法、文献研究法等。
不同的研究方法适用于不同的研究对象和目的,能够帮助心理学家获取丰富的研究数据和信息。
二、发展心理学1. 心理发展的定义和特点心理发展是指个体在生理和心理上逐渐发展成熟的过程。
心理发展具有动态性、继承性和时代性等特点。
2. 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心理发展的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和环境两个方面。
遗传因素决定了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征,环境因素则对个体的生活和成长产生重要影响。
3. 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心理学家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提出了多种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例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和培根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都为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框架和参考模型。
4. 心理发展的评价和测量方法评价和测量儿童心理发展的方法包括观察法、测验法、问卷调查法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客观地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特点。
三、教育心理学1. 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任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规律的学科。
其任务是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指导教育实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笔记整理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笔记整理在教师招聘考试中,心理学是一个重要的考核内容。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以下是对心理学相关知识的整理。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指人获取、加工、存储和运用信息的过程,如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是人在认识客观事物时产生的各种内心体验,如喜怒哀乐等;意志过程则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
个性倾向性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包括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理想和价值观等;个性心理特征则是个体在心理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特点,如能力、气质和性格。
心理学的任务在于揭示心理现象的本质和规律,为人类的实践活动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
二、感知觉(一)感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感觉的种类包括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和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
感觉的特性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是指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则是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
(二)知觉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知觉的特性包括整体性、选择性、理解性和恒常性。
知觉的种类有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
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方位知觉和深度知觉;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的反映;运动知觉包括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
三、注意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种类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有预定目的,但无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
教师招聘考试心理学知识点整理(26页)
错觉一概念: 对事物必然产生的K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M的特殊怡况。 (错误的知觉,不可克服)
种类: 大小、形状和方向、时间、倾斜
感觉规律一感受性与感觉闻限~>感受性: 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擅征)
2. 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晌是心理的器宵,布洛卡(选) 神经系统的结构: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I:耍物质a础
祌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结构:树究、细胞体、轴突
神经元一种类: 感觉祌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联络神经元(中间) 神经系统的组成一中枢神经系统: 脑一大脑四叶(额叶: 动: 顶叶: 感: 枕叶: 视;颞叶: 听) 大脑两半球: 不对称(左: 右半躯体;抽象逻辑思维,言语中枢) (右: 左半躯体;形象思维、
高度空间直觉) 脊髄 周围神经系统:脑、脊、植物神经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 神经系统活动的基主反射弧: 反射的生理结构。
(选)反射种类一无条件反射: 先天(吸兌、眨眼) 条件反射: 后天(第一信号系统: 具体事物,望梅生津、含梅止渴、迎风流泪; 第二信号系 统: 语词符号,谈虎、H饼、谈梅生津、望梅止渴) (人和动物根本区别在第二信号系统)
和理论思维。 概念一定义: 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填) 属性: 内涵(本质特征)、外延(范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所包括的外延就越小。 种类: 1)拫据讪象与概括程度: 具体概念(外在表面)、抽象概念(内在本质) 2) 根据数量及相互关系: 合取(同时存在)、析取(不同标准,好孩子)、关系(相互关系) 3) 根据槪念形成途径:前科学概念(日常)、科学槪念(教学中,定义等) 结构: 名称、定义、属性、例证 概念学概念获得、概念运用 科学概念的掌握: (简,3级) 1)以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的基础;21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变式”; 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 (选(变式: 改变事物的非本质特征,突出車物的本质特征的教学方式)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教师招聘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史上最全)
前言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和心理过程的学科,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本篇文档旨在为教师招聘提供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教育心理学相关试题。
知识点
1. 认知发展
- 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期、运动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 分别对应不同年龄段:出生到2岁、2-7岁、7-11岁、11岁至青春期。
-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2. 研究理论
- 神经构造主义:研究是产生新的神经连接和加强现有神经连接的过程。
- 认知心理学:通过思考记忆、思考和解决问题来研究。
- 行为主义:基于奖励和惩罚来改变行为。
- 社会文化理论:研究是通过与社会交互来理解和提高的。
3. 教育评估
- 评估包括描述、判断和改进三个方面。
- 描述:了解学生、教师、教学过程和环境的特点。
- 判断:根据描述结果进行判断。
- 改进:根据判断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4. 智力理论
- 多元智能理论:人类具有多种智能,例如语言、逻辑数学、空间、音乐、体育、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等。
- 资源利用理论:强调任务和学生之间的契合度,任务难度适当可以激发学生研究积极性。
- 研究风格理论:学生研究风格不同,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研究风格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结语
教育心理学基础知识对于教师招聘考生至关重要,掌握了这些知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能力,从而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
希望本文档能够为考生提供帮助。
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考的90个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精华版)
2024年教师编制考试必考的90个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精华版)1、心理学一一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一一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一一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一一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5、反射一一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一一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
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一一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8、条件反射一一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9、兴奋过程一一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10、抑制过程一一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一一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一一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13、第一信号系统一一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4、第二信号系统一一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15、注意一一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一一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一一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一一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一一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意”:不是心理过程,而是心理状态) —个性心理—>个性心理倾向性:(内在动力)需要、信念理想
个性心理特征:(最稳定)能力、性格、气质(个性心理特征差异表现)
2.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布洛卡(选) 神经系统的结构: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神经元—神经系统结构和机能的单位; 结构:树突、细胞体、轴突
罗杰斯心理治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
认知心理学—人物:皮亚杰 诞生标志:1967 奈赛尔《认知心理学》 观点:信息加工 (信息加工心理学,加涅)
二、认知发展与教育(1级)
1.感觉和知觉
概念—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选) 是最简单的心理现象,认知的起点
知觉:在感觉基础上产生的,对直接作用在感觉器官事物的整体属性
机能主义心理学—人物:詹姆斯、杜威、安吉尔 观点:研究意识的机能(作用);提出“意识流”,认为意识是持续不断、川流不息
行为主义心理学—人物:华生,《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第一势力) 观点:研究行为 方法:反对内省,实验方法 名言:“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环境。。。” (环境决定论、教育万能论)
(选)反射种类—无条件反射:先天(吸允、眨眼) 条件反射:后天(第一信号系统:具体事物,望梅生津、含梅止渴、迎风流泪; 第二信号系统:语词符号,谈虎、画饼、谈梅生津、望梅止渴) (人和动物根本区别在第二信号系统)
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客观性—客观现实(社会实践)决定人的心理,“狼孩” 主观性—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的主管映像,“仁者见仁” 能动性—心理是人脑对现实的能动反映,“改变世界”
(选)
(暗适应:明到暗,30min,感受性上升,阈限下;
明适应:暗到明,5min,感受性下降,)
感觉对比:同时对比、继时对比(先后)
感觉后效:正后像(前后一样)、负后像(前后不一样)
彩色视觉一般是负后像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补偿、
பைடு நூலகம்
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红色热烈。。)
知觉规律(特征)—选择性:自动将刺激分为对象和背景;
3.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历史背景:亚里士多德 《论灵魂》 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心理学独立: 1879 德国 冯特 (科学)心理学之父 (创始、奠基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西方主要心理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人物:冯特、铁钦纳 观点:主张研究意识的构成元素(感觉想象等) 方法:实验内省法
社会知觉:社会刻板印象(群体特征归属每个人,无视个体差异) 晕轮效应(某人有某特征时,对其他特征相似判断;一白遮百丑) 首因效应(最初效应;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新近获得信息影响最大;最近效应) 投射效应(以己度人,以小人之心。。。)
错觉—概念:对事物必然产生的固有倾向的歪曲知觉,是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知觉的特殊情况。 (错误的知觉,不可克服)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简论) 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和人物,是良好观察的重要条件; 2)充分准备、周密计划、具体方法,是引导学生完成观察的重要条件; 3)实际观察中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观察习惯; 4)引导学生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写观察报告、日记、作文; 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培养良好观察品质。
2.记忆(1级)
记忆的品质:敏捷性(速度)、持久性(保持时间)、准确性、准备性(提取应用,前面三种综合体现) 记忆的分类:(选)
(1) 根据信息加工与记忆阶段分: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2) 根据内容与对象:形象记忆(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影响因素:(客观)刺激物绝对强度、独特性,对象背景差别性、活动性
(主观)知觉目的、已有体验,动机爱好、情绪
理解性:知识经验为基础,再加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整体性:根据知识经验,把各部分属性综合,整体把握事物;
恒常性:事物本身不变,知觉条件变化,知觉映像相对不变;
大小、形状、颜色、亮度、声音
一、心理学概述(3级)
心理学
1.心理学研究对象和意义
心理学—概念: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动物心理、人的心理(为主)
性质:兼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是中间(边缘、交叉)学科。
心理现象及结构:(客,1级)
心理现象—心理过程—>认知过程:感觉、直觉、思维、想象、记忆
情绪情感过程:
观察:人的有目的、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知觉的高级形式,思维的知觉 观察力:知觉能力
感觉种类—外部:视、听、嗅、味、肤觉 内部:机体觉(内脏)、平衡觉(姿势,晕车)、运动觉(关节肌肉)
知觉种类—物体知觉:空间、时间、运动—>真动; 似动:动景(电影、动画片、霓虹灯) 诱导(月动云静) 自主(暗室内静止的烟头光点在动) 运动后效(瀑布)
神经元—种类:感觉神经元(传入)、运动神经元(传出)、联络神经元(中间) 神经系统的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大脑四叶(额叶:动;顶叶:感;枕叶:视;颞叶:听)
大脑两半球:不对称(左:右半躯体;抽象逻辑思维、言语中枢) (右:左半躯体;形象思维、高度空间直觉)
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脊、植物神经
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反射: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反射弧:反射的生理结构。
格式塔心理学—人物: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 (完形心理学) 观点:研究意识的整体(Gastalt整体完形),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
精神分析心理学—人物:弗洛伊德 (第二势力) 观点:起源于精神病人研究,研究无意识(潜意识)、人的异常行为
人本主义心理学—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第三势力) 观点:研究人格,人性本善;人都有实现自我的需要(成长和发展)
种类:大小、形状和方向、时间、倾斜
感觉规律—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特征)
感觉阈限:引起人感觉的刺激范围(数值)
两者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 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最小刺激的觉察能力;最小刺激量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最小差异刺激的感觉能力;最小差异量,最小可觉差
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同一感觉相互作用—>感觉适应:“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