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四逆法、桂枝法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一阵子我对唐容川发生兴趣,《唐容川医学全书》中《伤寒论浅注补正》四逆汤一条,唐氏引用了陈修园《长沙方歌括》中陈蔚和陈元犀的按语。我于是就去找《陈修园医学全书》之《长沙方歌括·卷二》四逆汤条原文:
四逆汤治下利清谷,三阴厥逆,恶寒,脉沉而微者,此方主之。此乃温经救阳之峻剂也。
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生用,去皮,切八片
上三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歌曰】生附一枚两半姜,草须二两少阴方,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
【长男蔚按】四逆汤为少阴正药。此证用之以招纳欲散之阳,太阳用之以温经,与桂枝汤同用以救里,太阴用之以治寒湿,少阴用之以救元阳,厥阴用之以回薄厥。
【次男元犀按】生附子、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交接十二经,为斩旗夺关之良将。而以甘草主之者,从容筹划,自有将将之能也。(陈修园《长沙方歌括·卷二》)这让我想起以前读过的第二届扶阳论坛《刘力红讲四逆法》。《刘力红讲四逆法》讲他历三年时间从卢火神那里领悟到卢氏心法,归结到四逆法,四逆汤收纳阳气以归伏藏,乾分一气落于坤宫,迎阳归舍。四逆汤是收工之方,四逆法是纳下之法。
刘力红这样讲四逆汤:
那么四逆是怎么去救这个元气呢?这就到了四逆中最重要的附子上,是这个附子上的辛热才能够直补坎中的真阳,这也是郑钦安说的。附子的辛热能够直补坎中的真阳,即先天乾元之气。那么干姜是什么?干姜的性温而散。而附子没有味道,干姜的味道怎么样?很大,所以性温散。所以后世讲的干姜“守而不走”这个不是很确切。我跟师的体会,卢门并不一定是这样认识。因为它很辛散,它怎么会守呢?它肯定也走,反而附子是守的。干姜性温而散,其所用者,为什么用干姜呢?因为群阴阻塞,祖师爷在这里很清楚地点了附子是什么作用的,它是直接透到极上的一阳,坎中的这一阳,直接去温这个一阳。可是这个一阳在哪里?这个一阳是在海里,不是在沙漠,所以附子要透下去怎么办呢?往往到了要用这个方的时候,群阴都是弥漫的,阴霾阻隔,附子怎么下去?没法下去,群阴阻塞,附子是不能够直入根底,那怎么办?靠什么?故以干姜涤荡阴邪,迎阳归舍。祖师爷实际上已经把玄机奥妙和盘托出给大家,只是说我们很多学人可能就是限于书上有了而没有再深入。那么只有这样,附子才能够直到根底,才能真正的迎阳归舍。炙甘草呢?从它的色味等方面,我们知道炙甘草是秉坤气最全的一味药。阳气归舍后,附子已经到了极上。为什么刚才要讲水土合德,世界才大成呢?因为没有土来扶,水也是不行的,所以必须要土来扶,水土才能合德,也只有土来扶持后,真火才能够真正地伏藏起来,才能构成一个坎,而不是离。坎就是阳在里面,在坤体里面,这样命根才能永固。这就是一个阴阳和合的象,坎就是一个阴阳和合的象,四逆实际上就是阴阳的和合之象。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四逆里面坎象已经全,这个坎体已经全,坎体一全,你说它没有阴吗?阴都在里面。所以,我自己认为这个是钦安卢氏医学的重中之重。必须要这样,师父的很多问题我们也许才能够理解,否则真是没有办法。光闭起眼睛来想,我也觉得没有办法理解,因为我们还是在后天的学问上,在现在的这些学问上,大家都没有办法理解老师,所以当初师父自然就认为没有人能够理解他,我到现在也认为很难。今天的在座各位,能不能理解我也不知道。
看到陈修园的两个儿子的四逆汤方解,我感到这个表述和刘力红所领悟的何其相似。这些领悟当然令我耳目为之一新,真是印象深刻!他们讲四逆汤“以招纳欲散之阳”,“生附子、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而以甘草主之者,从容筹划,自有将将之能也”。
然后又去找钦安的相关论述:按四逆汤一方,乃回阳之主方也。……仲景于此,专主回阳以祛阴,是的确不易之法也。……仲景深通造化之微,知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
用之以为君。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荡尽阴邪,迎阳归舍,火种复兴而性命立复,故曰回阳。阳气既回,若无土覆之,光焰易熄,虽生不永,故继之以甘草之甘,以缓其正气,缓者伏之之意也。其火伏藏,命根永固,又得重生也。此方胡可忽视哉?(郑钦安《医理真传·卷二》阳虚症门问答四逆汤用药意解)世多不识伏火之义,即不达古人用药之妙也。余试为之喻焉:如今之人将火煽红,而不覆之以灰,虽焰,不久即灭,覆之以灰,火得伏即可久存。古人通造化之微,用一药、立一方,皆有深义。若附子甘草二物,附子即火也,甘草即土也。古人云:“热不过附子,甜不过甘草”。推其极也,古人以药性之至极,即以补人身立命之至极,二物相需并用,亦寓回阳之义,亦寓先后并补之义,亦寓相生之义,亦寓伏火之义,不可不知。(郑钦安《医理真传·卷二》阳虚症门问答附伏火说)
从钦安的四逆汤方解和伏火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回阳”“附子之力能补先天欲绝之火种,用之以为君。又虑群阴阻塞,不能直入根蒂,故佐以干姜之辛温而散,以为前驱。荡尽阴邪,迎阳归舍”“伏火”这些概念。其描述的用词和陈蔚“以招纳欲散之阳”、陈元犀“生附子、干姜,彻上彻下,开辟群阴,迎阳归舍”“ 而以甘草主之者,从容筹划,自有将将之能也”有某些一致,论义又在修园书基础上有所发展。比如“伏火”说就明显比陈修园“建功姜附如良将,将将从容藉草匡”之说义长。
再说《刘力红讲桂枝法》,讲了桂枝法的宣导前驱的作用,讲了次第问题,别开生面。这都是以前没讲过的新见,但是在卢崇汉《扶阳讲记》中隐约透漏了一丝消息:卢崇汉(师):“桂枝法的确是一个了不起的法,如果能够在应用上活法圆通,它可以解决很多临床上的问题。首先是很多临床证候、临床的表现能够得到缓解,更重要的是它能够为进一步的治疗拨开道路,这一点又是卢门的一大心法。因为桂枝法已经不是单纯的解表法。用在外证,她可以起到解表的作用上,用在内证上,它可以协调阴阳。《伤寒论》谈到桂枝汤的一个主要作用是调和营卫,那么这个营卫是广义上的营卫,病在表的时候,可以说是营卫不和,她可以调和营卫,病在里呢?那就是阴阳不和了,它又可以调和阴阳”。(卢崇汉《扶阳讲记·传道录》P172)
那么再看看钦安祖师爷怎么说:按桂枝汤一方,乃协和营卫之剂也。桂枝辛温,能化太阳之气;生姜辛散,能宣一切滞机。桂枝与生姜同气相应,合甘草之甘,能调周身之阳气,故曰辛甘化阳。阳气既化,恐阴不与之俱化,而邪亦未必遽出也,又得芍药之苦平,大枣之甘平,苦与甘合,足以调周身之阴液,故曰苦甘化阴。阴阳合化,协于中和,二气流通,自然无滞机矣。故曰营卫协和,则病愈。仲景更加服粥以助之,一取水谷之精以为汗,一是壮正气而胜邪气也。(郑钦安《医理真传·卷二》阳虚症门问答之桂枝汤用药意解)其中提到“阴阳合化”、“营卫协和”。而陈修园这样说:桂枝汤调阴阳,和荣卫,为太阳中风之主方,而其功用不止此也。凡中风、伤寒、杂病,审系太阳之为病,医者必于头痛发热等公同证中认出。汗出一证为大主脑。汗出则毛窍空虚,亦因而恶风者,桂枝汤主之。不必问其为中风、伤寒、杂病也。第审其汗出斯用之,无有不当矣。(陈修园《伤寒论浅注·卷一》)
一般我们讲桂枝汤都知道是协和荣卫之方,很少见人讲到调阴阳这更深一层说法,我初读《扶阳讲记》以为是卢氏创见,惊为天人。那么看到陈修园轻飘飘地说“桂枝汤调阴阳,和荣卫,为太阳中风之主方,而其功用不止此也”,如果你没有读过卢崇汉在《扶阳讲记·传道录》一章所讲桂枝法有调和荣卫、调和阴阳浅深两层意思,是很容易也轻飘飘读过去的。
郑钦安《医理真传·自序》中有这么一段:“近阅闽省陈修园医书一十三种,酌古准今,论深注浅,颇得仲景之微,亦且明透。其中分阴分阳之实据,用药活泼之机关,间有略而未详者。余不揣鄙陋,以管窥之见,谨将乾坤化育、人身性命立极与夫气机盈缩、内因外因、阳虚阴虚病情实据,用方用法活泼圆通之妙,详言数十条,以明仲景立法垂方之苦心,亦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