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数学研修活动方案
数学研修活动方案一、活动背景在当今社会,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数学的抽象性和难度较大,许多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较低,容易产生学习困难。
为了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和成绩,我们计划开展一次数学研修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奠定基础。
二、活动目标1.提高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学习成绩;3.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提高他们在数学学习中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三、活动内容1.数学思维训练针对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我们计划开展数学思维训练,包括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训练。
通过解决一些数学难题、编写数学推理证明以及开展数学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解题技巧训练针对学生解题能力较弱的问题,我们计划组织解题技巧训练活动。
通过讲解常见解题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组织一些数学解题比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数学竞赛辅导为了提高学生在数学竞赛中的成绩,我们将组织数学竞赛辅导活动。
通过对数学竞赛常见题型的讲解和技巧的分享,提高学生的竞赛应试能力。
此外,我们还将组织一些模拟竞赛和练习题的解析,帮助学生更好地准备数学竞赛。
4.数学团队合作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我们计划组织数学团队合作活动。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派遣一名代表参加数学团队合作活动。
活动过程中,小组成员需要相互配合,共同思考解决问题。
通过这样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四、活动方案时间:一共两周,每天上午安排4节课,下午进行讲座和讲解。
地点:学校数学教室和多媒体讲授室。
活动安排:第一周:-上午:数学思维训练,包括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的培养。
2024年初中数学教研组新课程教学计划(3篇)
2024年初中数学教研组新课程教学计划为了推动本学期教学工作的进展,特此提出以下指导思想和主要工作思路,以确保教学改革目标的实现。
我们将围绕课堂教学的革新这一核心,强化对"自分教学"模式的研究,以提升教师在"逢学教学"中的控制能力,并实现"自学教学"的常态化。
为此,我们将积极展开教研活动,致力于提升教研工作的效率。
一、主要工作思路:1. 依据学校的教学规划,我们将制订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确保教学常规和教研组工作的落实。
2. 教研组成员需严格准时参加每一次教研活动,避免无故缺席,并对活动内容进行详细记录。
3. 我们将依照学校要求定期举办以“问题跟踪”为主题的教学研究活动,制订有效的方案。
4. 根据学校教学规划,安排教师进行听课、评课活动(每位教师一学期至少听课、评课____节以上),并定期更新教研组的校本博客。
5. 加强集体备课活动,明确备课的地点、内容、以及中心发言人,并确保教学四统一:6. 及时响应教育局的研修培训活动,并鼓励教师参与校内外教研和学习交流活动,认真做好学习与听课笔记。
积极报名参加学校或市级的教学比赛,通过教研活动促进教师反思和专业化发展。
四、具体工作安排:月份:安排期中考前的复习工作;举办七年级学生数学素养大赛;进行初中数学命题研究班的第三次活动;检查听课本和备课资料;以及组织各备课组在中考后的集体备课活动。
月份:针对九年级进行中考复习,对七、八年级进行期末考前模拟试题打磨活动。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旨在提升教学质量,加强教学研究,促进教师职业成长,并确保学生能在新教学模式下获得更好的学习成果。
2024年初中数学教研组新课程教学计划(二)为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贯彻新课程理念,构建高效课堂,提升我校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学质量的内涵式发展,确立教研工作的新常态,本学年数学教研组制定如下计划:一、教研指导思想本学年,我校数学教研工作围绕学校办学理念,以新课程改革为导向,实效性课程建设与教师队伍建设为根本,聚焦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2023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集锦4篇
2023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集锦4篇初中数学小课题研究方案1一、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数学概念是数学知识的基础,也是数学思维与方法的载体,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前提。
现代的一些学者认为“数学的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建立各种数学概念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上说,数学的概念教学应该是教学命脉之一,所以我们教师应该认真研究数学概念,思考其相应的教学对策和措施。
在我区教师专业素养大赛课堂教学比赛中,初赛与复赛确定的课题《相交线》《变量与函数》都是概念课,从比赛中看有接近一半的选手在概念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许多教师往往忽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教学中教师只简单地给出定义,尤其不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只重视概念在解题中的应用,这也是我们选择概念课教学来研究的目的之一。
此项研究也是我们学科十二·五哈市科研课题《新授课研究》的子课题。
那么如何在原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数学概念课教学?在教学中应让学生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悟在此过程中的思想方法。
将做为我们学科本年度研究的小课题。
二、研究的策略及过程设计1、吃透概念的结构,研究揭示概念教学的主要过程。
教研员与名师工作室的八名成员,做为课题的先行组织者,利用名师工作室的名师团队,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形成概念教学的主要框架。
本学期每位名师利用此框架进行教学实践一次,深度体会感悟。
2、学科开展专项教研活动,从理论层面到实践操作,进行系列研究,检验并完善形成的教学框架,学科教师经历研究的过程,体会教学中应让学生如何经历概念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体悟在此过程中的思想方法。
计划本年度两个学期,每学期进行一次专项研究。
本学期11月12日利用教研活动,进行概念教学实践研究。
形式:名师工作室教师同课异构。
3、分团队在教学实践中在此领悟其内涵,形成比较完备的概念教学基本框架。
4、区域联合体活动研究,区域联合集体备课,确定概念课教学内容,可在区域联合体活动中通过同课异构加以论证。
11月26日区域联合体活动,名师参与指导的青年教师同课异构。
初二数学教研计划
初二数学教研计划•相关推荐初二数学教研计划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我们的工作同时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中,该为接下来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
计划怎么写才不会流于形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二数学教研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二数学教研计划1一、进一步更新教学观念,积极探索新课程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教学科研质量1、与同学科教师共同努力,互相学习,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
2、继续进行适合学生的新课程的教学方法的研究,在研究过程中适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在上学年的基础上,开展各种课型的课堂评价研究。
进一步落实现代教育技术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整合研究(1)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资源,制作适合学生学习的课件;(2)搜集有典型意义的的数学习题;二、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素质1、提倡自我学习,努力做到让学生“四个喜欢”(让学生喜欢你的为人、你的课、你的学科、喜欢和你讨论问题)为此,提出每个教师做到“了解、学习最新的教育、教学动态和资料;为了做到让学生“四个喜欢”而提出的一条改进的措施。
2、组织学习与“温州育英国际实验学校老师博客”有关的文章,学习课件的制作方法,学习有关“研究性学习”方面的文章。
重点抓“三个一”:一篇论文、一堂公开课、一次解题比赛。
3、加强备课组的管理,更好发挥备课组的'作用提倡备课组的“集体备课”制,每周(或单元)由教师集体讨论发言,包括对教材的理解,处理方法,重点难点,例习题的配备等,备课组长要做好把关工作,这样,对每个教师既是锻炼,也是提高。
4、坚持听课评课,教师之间通过听与评总结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吸取别的教师的优点和长处。
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四十分钟的效率。
初二数学教研计划2一、工作的重点和特点1、努力打造一个好学的优秀备课小组。
2.建立高二数学备考组资源库。
3.努力探索初二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开展反思性教学活动。
4.加强“讲稿”教学,努力让每一节都成为集体智慧的结晶。
5.积极推进教育技术的应用,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的融合(如尽量使用几何画板)。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研究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起主体作用,通过一系列的问题、任务或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和发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选择有趣而又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作为学习材料,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给学生一道情境题:“小明和小红一起去超市买苹果,小明买了5个苹果,小红买了3个苹果,两人一共花了15元,请问苹果的单价是多少?”通过这个问题,学生可以自己分析情境,提出方程式,并通过推理和试验得出答案。
研究性学习倡导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教学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时候,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研究,然后在一定时间内讨论,交流各自的思路和答案,并最终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还能让学生从各个方面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对问题和解决过程的反思和总结。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思维导图、写作总结、展示等方式,促使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可以要求学生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问题、解题思路等进行整理和总结,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汇报和交流,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为了顺利开展研究性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应起到引导和辅助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讲解、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进入研究性学习的状态,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适当帮助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及时对学生的思考和总结进行评价和点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初中数学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模式的实践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研究性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解决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在实施研究性学习模式时,也需要注意合理安排任务、给予学生适当帮助和指导,以确保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
尤溪一中七、八、九年级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
尤溪一中七、八、九年级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研究性学习是国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中规定的7-9年级学生的必修课,要求人人参与,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其他学科课程不能替代的作用,是培养学习关心社会、关心自然美好思想情感的有效途径。
二、研究性学习的组织形式学生研究性学习由学校教务处统一组织,各班学生自行选题参加研究活动。
同时各班要建立研究性学习指导教师小组,由班主任任组长,统一协调本班教师承担研究性学习的指导工作。
三、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每位学生可以从学校确定的各学科参考课题中自主选择研究主题,也可以自主确定有兴趣的研究主题。
四、研究性学习的一般步骤1、选题:每位学生根据对自然和社会生活的观察,选择感兴趣的研究主题。
2、确定研究方案:研究性学习必须制定比较详尽的、可操作性强的研究方案。
方案应包括:①选题的依据或理论;②调查、访问的对象、地点、时间、工具;③调查材料的处理方式;④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⑤指导教师的选择;3、调查、访问:此步骤为研究性学习的主体。
目的在于收集与研究主题相关的信息。
4、信息的处理5、研究结果的呈现:本步骤为研究活动的总结,每个学生对研究主题在收集、处理信息的基础上,形成研究成果,并以小册形式出现,交给班主任。
五、研究性学习的一般原则1、自主性2、实践性3、过程性4、合作性5、探究性6、安全性六、研究性学习课时安排研究性学习按每周1课时,以学期为单位集中进行研究,每学期每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活动。
七、研究性学习的评价方式研究性学习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可从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态度、研究过程的记录和研究成果的展示三个方面给予质性评价。
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汇报会。
八、本次研究性学习活动的具体要求1、研究性学习小册成果包括以下内容第一张:封面(包括课题名称、学校、班级、姓名、指导教师)第二张:前言500字左右(要写:对课题解释、课题现状、研究课题意义等)第三张:小册目录第四张:课题实施方案800字左右(包括①选题的依据或理论;②调查、访问的对象、地点、时间;③调查材料的处理方式;④研究结果的呈现方式;⑤指导教师的选择)第五张开始是课题研究内容的各种材料收集与总结最后一张:感想500字左右(包括通过本次研究活动的体会、收获等)2、研究性学习小册制作要求:(1)所有材料用A4纸。
数学领域的B3探究型学习活动策划
数学领域的B3探究型学习活动策划目标:-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研究动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活动内容:1. 选择适当的数学课题,如几何、代数或概率统计等,让学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方向进行探究。
2. 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工具,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并展开实证研究。
3. 设计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 引导学生总结研究成果,分享成果并展示探究过程,鼓励学生互相研究和交流。
实施步骤:1. 确定探究课题和活动时间,邀请专业教师或学者指导学生的探究活动。
2. 组织学生分组,确保每个小组有一定的异质性,鼓励学生在小组内相互协作。
3.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实验室设备、图书资料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探究活动。
4. 设计分享和展示环节,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成就感。
效果评估:1. 通过学生的研究报告和成果展示,评估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3. 收集学生的反馧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活动策划和实施方案。
风险控制:1. 确保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如实验操作安全、实验室设备使用规范等。
2. 监督学生的研究进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3. 鼓励学生尊重他人的成果和观点,避免出现学术不端行为和不当竞争。
结语:B3探究型研究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研究,提高学生的研究动力和研究效果。
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知识,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为学生的终身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学校的大力号召和支持课堂改革的环境下,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此刻的开展,因此提出新的学习实验方案已迫在眉睫。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初中教学中,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关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往往是学校、家长、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之一。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多时刻了,可是对课程进展研究的思想还不成熟,专门是咱们农村初中教师对课程的实施还处于迷盲状态。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陈腐传统的教学思想还束缚着教师的头脑,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纳“满堂灌〞、“题海战术〞,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显现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学生的思维无法取得应有的训练和开展,教学质量无法抵达理想的成效。
在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领导和教研员的指导下,提出了“学、探、议、练〞的具体探讨式学习方式,让咱们对课堂教学进展改革有了更明硧的方向,使“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再也不发生,培育学生建构性学习的能力。
为此,咱们提出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方案课题实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在研究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较已发生了专门大的转变。
在这种情形下,若是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式来指导,显然是不适合教育规律与行为主义者相反,认知心理学家以为不是环境引发个体的行为反应,而是个体作用于环境。
环境只是提供潜在的刺激,而这些刺激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那么取决于个体内部的心理构造。
因此,原有认知构造始终是阻碍当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
“学、探、议、练〞是构建新课程下的研究式课堂教学构造的四个全然要素,在教学进程中以最优化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素养的和谐开展。
三、研究目标一、教师开展目标:让教师由单纯的教书匠转变成研究性的教师,由知识的教授者、灌输者转变成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合作者、指导者、增进者。
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进程中完全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教授、把学生看成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采纳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试探价值、成心义的问题,第一让学生去试探、去尝试解决,在此进程中,教师能够提供必然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
初中数学教研教案
初中数学教研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相似多边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相似多边形的定义2.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3. 相似多边形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
2. 难点:相似多边形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相似多边形的图形。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举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运用相似多边形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两组多边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两组多边形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2. 讲解:介绍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概念。
3. 性质探讨:引导学生探究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如对应边成比例、对应角相等等。
4. 实例分析: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学会运用相似多边形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求解比例尺等。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并分享自己的发现。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相似多边形性质的理解。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相似多边形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相似多边形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关注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的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七、课后作业:1. 完成教材上的相关练习题。
2. 搜集生活中的相似多边形实例,分析并解答相关问题。
3. 总结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绘制思维导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及其性质,培养学生运用相似多边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全体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研讨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研讨一、前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关注。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开展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我们特此组织本次课题研讨,以探讨和解决实际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二、研讨课题1. 课题一: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探讨本课题旨在研究和探讨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课题二: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本课题关注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讨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利用各种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3. 课题三: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评价体系构建本课题研究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评价体系,探讨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和成果,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研讨目标1. 理论提升:通过研讨,深入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和方法,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
2. 教学实践:结合教学实际,探讨适用于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和手段。
3. 经验分享:分享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教学经验和成果,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问题解决:针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寻求解决方案,提高教学质量。
四、研讨形式1. 主题报告:邀请专家进行主题报告,分享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成果。
2. 经验交流:组织教师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经验和心得。
3.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针对研讨课题展开深入探讨,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案。
4. 成果展示:鼓励教师展示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成果,促进相互学习和借鉴。
五、时间与地点1. 时间:2022年10月(具体时间另行通知)2. 地点:待定六、报名方式请有意参加本次研讨会的教师填写以下表格并发送至指定邮箱进行报名。
期待您的参与,共同为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发展贡献力量!。
2024年数学研修计划初中
标题:《2024年数学研修计划初中》引言:在教育领域,数学学科一直扮演着基础性和关键性的角色。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对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确保初中生在数学学习上取得长足进步,特制定本研修计划,旨在提升初中数学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研修目标1.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研修,增强教师对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设计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
2.优化教学方法:鼓励教师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融合,以提高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通过研修,教师能够更好地在教学中融入数学核心素养,如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数据分析等。
4.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研修,教师能够设计更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研修内容1.课程标准解读: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理解数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要求和教学建议。
2.教学设计与实施:研修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如何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
3.学生评价与反馈:学习如何实施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如何利用评价结果改进教学,以及如何给予学生有效的反馈。
4.数学思维与能力培养:探讨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何设计探究性学习活动。
5.教育科研方法:学习如何进行教育科研,如何撰写教学案例和学术论文,如何申请和实施教育科研项目。
三、研修形式1.集中培训:定期组织全体数学教师参加区域或校级的集中培训,邀请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和研讨。
2.工作坊与研讨会:不定期举办工作坊和研讨会,围绕特定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实践操作。
3.网络研修:利用在线平台,开展网络研修课程,分享优秀教学资源,进行远程交流和学习。
4.教学观摩与交流: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公开课,并进行课后交流和反思。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设计方案--生活中的数学
研究课题名称:
生活中的数学
设计者姓名
刘旭东
所在学校
南溪初级中学
所教年级
八年级
研究学科
数学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课题背景、意义及介绍
1、背景说明(怎么会想到本课题的):
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但是在初中阶段,许多学生害怕学习数学,并且在学习中会感觉到数学的陌生,不能获得有用的、必须的数学知识,为了让学生走进数学,而进行该课题的研究。
第三阶段:课题实施阶段
一、收集材料,通过对生活中的所见建筑、行程与节能、购物、测量等内容的网络收集或走访。
二、完成数学活动:利用概率、函数、投影等数学知识设计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活动。
三、将活动的资料整理好,作好活动的记录并向指导老师提交活动所获得的体验。
1、指导学生收集材料的途径与内容;
2、小组发放活动记录表,要求整理活动资料;
学生选材:1、数学的对称性与现代建筑、镜面成像等;2、用测量建筑、高山的高度;3、估计山上的小鸟数量、池塘里鱼的数量;4、函数知识的实践问题;5、调查商场某些商品的销售问题;6、为何物价会上涨;7、有关行程与节能的调查;等等。
五、研究的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研究的最终成果以什么样的形式展现出来,是论文、实验报告、实物、网站、多媒体还是其他形式)
研究性学习的阶段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起止时间
第一阶段:动员和培训(初步认识研究性学习、理解研究性学习的研究方法)
1、了解本次活动的目的;
2、学习了解本次活动的步骤、方法、要求。
1、呈现生活中与数学相关的事物、图片,激发学生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怎样开展研究性学习
记 载 检测 结 果 , 为平 时成 绩 的一 部分 。 作
动性 , 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 实践能力, 具有重要 的意义。
关 键 词 : 究性 学 习; 习 方式 ; 新精 神 研 学 创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 中,教师怎 么培养学生
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呢?
~
后生 活也许用得着 的有用的东西 ,不是 说人人 学有用 的数学97这就是——验证也是一种研究。 三、 在观察发现猜想 中开展 例如 , 对于“ 轴对称 ” 这一节课 时 , 我首先是让学生
发, 仅用3 4 ~ 分钟 , 学生 的学习兴趣得到 了激发 , 观察兴
进行大量的训 练 , 公式 的来 由、 公式的合理化解 释很 少 讲。 我就公式 的几何意义上的解释做 了一节课 的时间 ,
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 的, 课似乎落实不够 , Xaa 从a 、 X b
到a b e 、ab ×(+ )(+ ) ab 以及 (+ ) X(+ )(+ ) ed 、ab X(— ) ab 的
塔” 给我们一种怎样的感觉 ?学生 的回答 道出了“ 对称 ”
最基本的资料 。 现行数学教材 , 语言精练 、 次分 明、 层 逻
辑性强 , 表达规范 , 注重 启发性 , 让学 生亲 自去 阅读理
解, 并借 助于教材上 的练 习题 , 检测 自学 的成效 , 意 其
义远远超过他们所获取的知识本 身。特别是北师大版 教 材 , 动活泼 , 生 图文 并茂 , 趣味性 强 , 适合 学生 自 很
们大家皆有 的爱心 ! 这颗“ 是怎么画出来的? 心” 它的特 征是什么 , 它就是一个 “ 轴对称图形 ” 你们能为轴对称 。
初中数学《生活中有趣的数字》研究性学习设计
生活中有趣的数字学科数学年级七年级主题单元生活中有趣的数字名称研究性学生活中有趣的数字习名称所需时间2课时【学习目标】在选题阶段我思考筹划在此次综合实践活动中,想达到以下预设目标:1.指导学生搜集和查阅各种信息。
能够利用网络、家中的藏书、书城和图书馆的图书等等的各种渠道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信息,培养学生动手搜集信息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字阅读、整理,加以分析和运用,从而提高学生处理信息、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
3.汇报学习成果时争取每个小组采取的方式不同,培养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力求达到相同的效果。
特别是培养个别小组动手制作多媒体课件进行展示,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创造精神。
4.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学生临场发挥和应变能力的提高。
5.通过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有趣的发现不但增强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且启迪了对身边的事物中数学现象的思考,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6.十一个人一个小组团结合作,齐心协力,加强了学生的集体协作的意识,同时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还拉进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产生了共同学习的感情。
【情境】在日常生活中,每当我与学生们攀谈起来,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总是深深地吸引着我,对生活中的好多问题学生们都很感兴趣,总是问我:“数学到底有什么用?生活中有什么数学的例子?”其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给自然界带来勃勃生机的植物和动物着实非常迷人,充满生命活力的体育运动也吸引着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神秘现象令人可望不可及,它们当中都隐含着无穷无尽的秘密。
我启发他们,同学们,你们可曾知道,在大自然铸就的这些生命现象中,在我们平日的生活中,隐含了许多数学知识,如果你用敏锐的双眼去观察这个世界,一定会发现很多有趣的数学问题。
是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学会了数学还是数学反映了生活的现象呢?同学们你们要自己从中寻找答案。
【任务】活动结束后我认真地对照自己的预设目标进行了反思:预设目标1、3、5达成效果非常理想,学生搜集和查阅信息的能力在不断的探究中得到了提高,展示学习成果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同时萌发了对于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
初中数学教研组的活动计划
初中数学教研组的活动计划初中数学教研组的活动计划(通用5篇)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很快就要开展新的工作了,是时候开始写计划了。
好的计划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初中数学教研组的活动计划(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初中数学教研组的活动计划1一、指导思想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深化教学改革,以促使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为出发点,课堂中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活动为主线,创新为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体现“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体学生的数学素质。
二、工作目标:1、规范教学常规管理,优化备课组活动,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2、深入课堂教学研究,确保课堂教学学生知识巩固率100%,信息交流面100%。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认真学习领会新标准,积极开展新教材研究工作,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示范作用。
4、在学生中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数学在生活中的体验,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三、工作重点:1、强化教学常规管理,认真贯彻并落实教学“六认真”。
2、组织学习“新标准”,发挥备课组的群体教研作用,以备课组开展教研活动,上好教研课。
开展以“新课程、新标准、新教法”为课程的教学研究。
准确把握数学课程的性质、地位、基本理念及目标任务。
四、工作措施:(一)落实新课程标准,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师生发展。
1、认真学习新标准,严格执行新标准的指导思想。
2、开展课堂教学的研究,转换教师角色,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尊重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积极、健康、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扩大学生信息交流面,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信息交流面要达100%,培养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
3、要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必须加强对数学新教材的深入研究,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和特点,对照新课程标准要求,认真分析数学内容、目标、重难点,提出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方案
初中数学实践活动方案篇一: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研究实施方案《初中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研究》课题实施方案仁怀外国语学校数学教研组一、课题提出的意义与背景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人教版7—9年级教材设置了“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活动。
“综合与实践”就是数学活动课,因此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研究是为了更好地贯彻执行新课程理念,促进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转变教师对数学活动课的认识。
活动课的教学实践研究是为数学活动课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可操作模式,从而提升教师执教数学活动课的能力。
通过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动手操作中感悟数学思维与数学道理,从而更好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数学活动课的教学实践研究,有助于贯彻“再创造”的教育理论。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活动,数学教学也是一种人类活动,教师不必将各种规则、定律灌输给学生,而是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过程中,自己创造出各种运算法则,或是发现有关的规律。
他认为,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学校的教学应当由学生被动的“听”发展为主动获得,使学生主动的学,而不是被动的学。
每一个人都应该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通过自身活动所获得的知识与能力,远比别人强加的要理解得透彻、掌握得更好,也更具有实用性,通过“再创造”进行学习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学生探索精神,提高学生合作能力。
“再创造”应贯穿于数学教学整个体系中,体现数学活动课教学实践研究的理论价值。
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
初中数学个性化作业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案摘要: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受传统文化的影响,以成人本位、知识本位为主流,注重步调一致、统一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个性化学习尚未受到足够的关注,许多形式主义倾向依然存在,过于强调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评价等方面的统一,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潜能的开发。
因此,我们进行了“数学课堂中个性化学习的研究”的探索,在个性化学习的目标、环境营造、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初步构建了学生个性化学习数学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个性化学习数学的评价体系、从我们研究、探索的情况来分析,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个性化学习,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后续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同时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教学方式的改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认为只有满足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需求,才能激发每一个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自主性、创造性,才能依托数学学科知识的学习、有效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个性。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1、对传统数学教学弊端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正如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人。
”每个人都是与众不同的“这一个”,都是有能力学习的,然而综观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讲解式的授课方式还大量存在,教师只是把学生看成是无底的米桶,一股脑地往里灌、挤、压,只到塞满为止。
传统教育的划一性、封闭性、机械性否定了学生的个体需求和个体差异,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潜能,学生学得没有个性,没有主动性,对学习也失去了兴趣。
2、对素质教育、新课程标准的认识前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把素质教育定义为: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和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教育,其本质特征是培养具有健康丰富个性的创造性人才。
要进行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就必须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就要求学生学习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初中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渠道解难,尝试活动,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它以学生发展为本,让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取得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用得最多,也最为广泛。
下面笔者就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活学生研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和探究科学的力量源泉。
当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时,就会积极思考、主动探究。
学生研究兴趣的激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取决于创设情境的渲染。
情境创设得好,学生就能根据自己的思维方法及特点,通过研究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打破思维定势及传统经验的束缚,使学生尝到研究的愉悦,从而激起他们研究的欲望,学生研究兴趣被激活后,便能在课堂上充分展现个性。
在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教师在课前和课中要始终创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课堂生动活泼、充满生命力,让学生放任思想,随意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激活学生的探究兴趣,诱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用引人入胜的导入语、精练恰当的过渡语、准确适时的点拨语、发人深省的结束语去调控课堂,要善于选择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活动方式,把数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识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研究欲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是教师的主要任务。
二、教师要了解常规教学和研究性学习的关系数学研究性学习和常规教学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
探究式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研究方案一、问题的提出:《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教学内容的“问题化”组织,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问题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与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这是我们实现新课程改革的必究之路。
现代教学教育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行动口号,新课程改革要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只有教师在凸现“主动探究”教法的同时才能来引导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改进,才能真正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可持续性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讨论交流,共同探究尝试学习知识的乐趣。
在当今,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理论研究较多,而其中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方面的教法与学法指导的实践与研究较少,现在的教学中仍存在着学生不敢自主探究、不愿自主探究和不会自主探究的普遍现象。
为此,我们进行了初中数学“自主探索式”教与学方法的实践与研究,旨在强化学生学习经历,促进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方面有一个突破。
二、研究的意义: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以“三个面向”和新时期的教育方针要求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理念,让学生在体验、探究、合作交流中自主学习,以加深对书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从而完成新知识的构建。
其中,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是构建新知识的核心和灵魂。
因此,在目前二期课改的背景下,探讨数学学习活动中指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法尤为必要和重要。
新课程标准提倡在关注学生获得知识结果的同时,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现行大纲中已有的“了解、理解、掌握、能(会)、熟练”等行为目标外,特别的提出了“经历、体验(感受)、探索”等过程性目标。
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场所;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在学校的大力号召和支持课堂改革的环境下,原有的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现在的发展,因此提出新的学习实验方案已刻不容缓。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初中教学中,研究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往往是学校、家长、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之一。
新课程实施已有几年多时间了,但是对课程进行研究的思想还不成熟,特别是我们农村初中教师对课程的实施还处于迷盲状态。
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陈旧传统的教学思想还束缚着教师的头脑,课堂教学中仍然采用“满堂灌”、“题海战术”,学生学习处于被动状态,出现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学生的思维无法得到应有的训练和发展,教学质量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县教育科研信息中心领导和教研员的指导下,提出了“学、探、议、练”的具体探究式学习方法,让我们对课堂教学进行改革有了更明硧的方向,使“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不再发生,培养学生建构性学习的能力。
为此,我们提出初中数学研究性学习实验方案课题实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在研究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来指导,显然是不适合教育规律与行为主义者相反,认知心理学家认为不是环境引起个体的行为反应,而是个体作用于环境。
环境只是提供潜在的刺激,而这些刺激能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则取决于个体内部的心理结构。
因此,原有认知结构始终是影响当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
“学、探、议、练”是构建新课程下的研究式课堂教学结构的四个基本要素,在教学过程中以最优化的学习方式实现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三、研究目标1、教师发展目标:让教师由单纯的教书匠转变成研究性的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合作者、指导者、促进者。
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而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针对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有意义的问题,首先让学生去思考、去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组织学生讨论合作。
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交流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数学课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学习,积极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学习环境,使教学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教学形式由灌输变为主动建构,应该说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
本课题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努力探索数学课的教学设计和一般操作问题,摸索出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突出学生主体、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独立学习的新型的教学形式。
2、学生发展目标:使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实现对知识的深层理解能力和高水平的思维能力,同时具有学习的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自我分析和评价能力,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
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积极主动的建构活动,通过体验牢固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养成用数学的习惯,能够克服学习数学而不用数学的弊端.学生拥有自己的问题领域,可以设计他自己的问题。
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整合的、结构化的、灵活的、属于他们自己的知识经验体系,学生对新知识是深层的理解。
在问题解决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并查阅有关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分析、综合、推论,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学生参与确定探究目标,依靠本组成员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改变过去学生依靠教师的学法。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将更为充分。
教师要先保留自己的看法,提出一些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而教师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并洞察他们的想法的由来,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观点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从学习者的见解出发进一步进行提炼和概括。
另外,学生与学生之间将会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经验世界,不同的学习者可以对某种问题形成不同的假设和推论。
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小组讨论、意见交流、游戏、辩论等形式,教师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
四、研究原则及研究依据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在教学中,从“讲授知识”的权威模式向以“研究性学习”模式转变。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就要在数学教学上既重视数学内容形式化、抽象化的一面,又要重视数学发现、数学创造过程中具体化、经验化的一面,而后者对于数学基础教育显得更为重要。
大多数小学生学习数学轻而易举,主要是因为数数和加、减、乘、除等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息息相关,学生可以从生活中获得经验。
而进入初中后,随着知识的加深,代数、几何的出现,学生的已有经验显得明显缺乏,从而给学生的数学学习带来困难。
因此,为学生学习数学提供一些感性材料,帮助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是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的。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数学教学是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进行探究、发现、思考、分析、归纳等思维活动,最后获得概念、理解或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过程。
2、学生的自主学习原则一方面,学生的地位或身份首先是教学的对象,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是从学生身上体现出来的,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落脚点。
另一方面,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能动性,所以说,学生也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们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主动地去解决。
总的一句话,学生由过去的学习的被动者,变成学习的主动者,自主参与,富有挑战精神和创新精神。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进行探索、猜想,特别是课堂教学中,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甚至是错误的想法。
数学实验教学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实验手段,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证明,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3、实效性原则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是不是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的很辛苦也是无效率。
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的教学。
也就是说在教学时间的分配使用上,能影响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进步,不仅仅是学生学和教师教分配的时间占多少的问题,这只是表面的现象,实质在于使学生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所需的时间。
4.可操作性原则在目前形势下,数学教学往往过分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而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和数学直观性的背景注意较少,从而给学生数学学习带来困难,导致学生越来越害怕学习数学,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而改变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会使严谨单调、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丰富、轻松有趣起来,学生可以动手做、画、量,可以用眼观察、比较,可以互相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运用计算器、电脑研究问题,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从而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人类有意义的一种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可发展性原则在教学中的使用和教师由此开展的研究,目的是促进所有学生的发展,最终促进学校办学水平的发展。
这二者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是相辅相成的。
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智力水平,思想道德水平,努力推进新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五、研究方法:在研究性课题探讨过程中,主要采取行动研究法和实验研究结合的方法,文献法,调查法及总结法等。
1、行动研究法: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和反思四个环节。
计划是做课题研究的第一个环节,我们先成立课题小组,加强理论学习,形成对课题初步的认识,然后综合有关理论和方法,作出课题研究的第一步计划。
行动是第二个环节,即按照目的和计划行动。
就课题实际来说,使用是第三个环节,教师上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合作交流,获取新的知识,培养能力,成长为现代教学环境下的学习人才。
反思是第四环节,对过程中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上课过程和结果,然后对这些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调整下一步行动计划和工作构想。
根据行动研究法,我们将课题研究分为七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拟定计划、实施行动方案、收集有关资料、考验假设并检查某项实验措施的有效性、依据措施的有效状况修正原计划、进入下一轮更高层次的研究。
行动研究的过程我们将考虑如下问题:问题的界定是否明确?概念的操作内容是否清楚?研究计划是否周详?研究者是否按计划执行?资料汇集与记录是否详细?2、文献法:文献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在文献法的指导下,我们将查阅书面文献资料,包括期刊,杂志,其他兄弟学校的研究成果;我们将查阅网上资料,包括期刊网,各种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网站,比如教育资源库,教育在线等等;我们还将利用学校电教室等丰富我们的上课过程,实现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完善研究过程。
3、调查法:调查法也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学生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4.注重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
主要借鉴先进中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