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小水井金矿煌斑岩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类型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类型滇中小水井金矿床位于我国滇中地区,属于典型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是热液流体,主要由地层热水和深部热水混合而成。
这些流体表现出较高的含钾性、高硫酸盐性以及较低的钠离子比,同时还具有较高的硫同位素指标。
研究表明,这种成矿流体其来源就是来自下部晚古生代-早白垩世沉积岩和上部中生代花岗岩体的混合。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为富金矿床,矿体类型包括簇状脉带状、脉状矿体等,主要被分布于岩石褶皱、断层、逆冲褶皱以及卡扎岩层等构造背景下。
该矿床区域形成的时期为早白垩世晚期至中期。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本身具有很好的勘探前景,也对于研究地球化学成因及其规律、金矿成矿机理、成矿流体演化过程、成矿物质来源和矿床形成特征等有着很大的参考价值。
因此,对于该金矿床的研究和开发具有很大的经济和科学意义。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是一个较为独特的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其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为含钾性较高、硫酸盐性高、钠离子比较低、硫同位素指标较高,成矿流体主要由地层热水和深部热水混合而成。
其脉状矿体主要分布于卡扎岩层以及断层、岩石褶皱等构造背景下,形成时期为早白垩世晚期至中期。
相关数据表明,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是一个具有很高金品位和丰富金资源的金矿床,矿石中金成色可达85%以上。
此外,该金矿床也含有一些其他有价值的金属元素如银、铜、锡等,其中银品位在100 g/t以上,锡品位在0.1%左右,这些元素也为该金矿床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从成因角度来看,滇中小水井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下部晚古生代-早白垩世沉积岩和上部中生代花岗岩体的混合。
这说明,该金矿床与区域地质背景密切相关,研究该金矿床的地质背景是进行有效勘探和开发的重要前提。
在勘探和开发方面,滇中小水井金矿床的开发主要采用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两种方法。
目前,该金矿床的储量约在50吨左右,已被探明的金属资源储量大约有200吨。
可以看出,滇中小水井金矿床的开采潜力巨大,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力量。
四川马思罗金矿区煌斑岩特征及其与金矿化关系初探
2 0 1 3年第 9期/ 第3 4卷
四川 马 思 罗金 矿 区煌 斑 岩 特 征 及 其 与金 矿 化 关 系初 探
王新文 , 胡晓丽 , 邓 伟 , 龚 彬 , 夏 月成
( 1 . 四川省核工业 地质调查 院 ; 2 . 四川金核矿业有限公司 )
摘要 : 马 思 罗金矿 区煌斑岩 侵入 于 盐塘组 第二段 , 呈树 枝 状 、 条 带状 平 行展 布 。岩 石 为 致 密块
弱, 可将 本 区煌斑 岩 分 为蚀变 煌斑 岩 和新鲜 煌斑 岩两
种类 型 。
多 。斑 晶呈 自形一 半 自形 板 柱 状 、 片状 不 均 匀 分 布 , 部 分 略具 定 向分 布 , 粒径为 0 . 4~0 . 9 m m, 黑 云母 斑 晶见微 碎 裂或 被 白云 石 不均 匀 交 代 。透 辉 石 斑 晶见 微 碎裂 或 被 白云石 、 黑 云母 不均 匀交 代 。
4 一 煌斑岩
5 一 地 层 界 线
图1 四川 马 思 罗金 矿 区地 质 简 图
收稿 日期 : 2 0 1 3— 0 5—1 6
作者简介 : 王新文 ( 1 9 8 4 一) , 男, 甘肃泾川人 , 助理工程师 , 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与评价研究 ; 成都市二环路东段 2 9 8号 , 四川省核 工业地质调查
并且位于矿化附近或矿体旁 , 地表断续出露长约几十 米 至几 百米 , 厚约 十几厘 米 至 2 m 左右 , 具 分 支复合 、
多条平 行展 布的 特 征 。与 围 岩之 间 的接 触界 线 较 明 显, 接触 界 面产状 较 陡( 一般 大于 6 0 。 ) 。
3 一矿带及编号
l 一盐塘组第二段 2 一断 层破碎带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类型
矿 实践具 有 重要 的理 论 和实 际 意 义 。本 文 通 过 对 处 于红 河 断裂 东缘 一楚 雄 盆地 两 南 缘红 河金 矿 带 中的
小 水 井 金 矿 床 成 矿 地 质 背 景 、 床 地 质 特 征 、 矿 流 矿 成
于 NW 向 F 断 裂破 碎蚀 变 带 , 产 状 与 断 层 大 体 一 。 其
第2 4卷 第 5期
21 0 0年 1 O月
M I ERA L N RESO U RCES A ND GEO LOG Y
对 争
电
V o124, o . N .5 0 c .。 01 t 2 0
滇 中小 水 井 金 矿 床 成 矿 流 体 地 球 化 学 及 矿 床 类 型 ①
型 为 构 造 蚀 变 岩 型金 矿 。
关键 词 : 矿 床 ; 矿 流体 ; 球 化 学 特 征 ; 金 成 地 矿床 类 型 ; 中 小 水 井 滇
中 图 分 类 号 : 5 5; 6 9 P 9 P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0 1 6 3 2 1 ) 5 4 5 9 1 0 —5 6 ( 0 0 0 —0 4 ~0
周 云 满 张 长 青 。覃 修 平 , ,
(. 1 云南 黄 金 矿 业 集 团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 明 6 0 2 ;. 困地 质 科 学 院矿 产 资源 研 究 所 , 京 1 0 3 ) 昆 524z 中 北 0 0 7
摘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要 : 井金 矿 床 赋 存 于 哀 牢 山造 山 带 红 河 断 裂 东缘 韧 一 脆 性 剪 切 构造 破 碎 带 中 , 矿 岩 石 为 砂 一 泥 水 容
地 质 背 景 及 矿 床 特 征
云南个旧煌斑岩脉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第42卷 第4期Vol.42, No.4, 340~3512013年7月GEOCHIMICAJuly, 2013收稿日期(Received): 2012-07-27; 改回日期(Revised): 2012-12-08; 接受日期(Accepted): 2013-04-03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1BAB04B06); 国家地质大调查项目(1212011182388; 1212011220925); 构造成矿成藏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gzck2012006)作者简介: 曹华文(1988–), 男, 博士研究生, 矿产普查与勘探专业。
E-mail: caohuawen1988@ *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Zhang Shou-ting, E-mail: zst@, Tel: +86-10-82322352云南个旧煌斑岩脉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曹华文1, 2, 张寿庭1, 2*, 王长明1, 宋 欣1, 林进展1, 2, 李 冬1(1. 中国地质大学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北京 100083; 2. 成都理工大学 构造成矿成藏国土资源部重点实验室, 四川 成都 610059)摘 要: 云南个旧老厂锡多金属矿区东部地层中发育多条蚀变橄辉云斜煌斑岩脉。
在岩石化学组成上, 其SiO 2含量为51.54%~59.20%, K 2O/Na 2O 比值为2.32~3.56, 为碱性-亚碱性、钾质钙碱性煌斑岩。
其大离子亲石元素(K 、Rb 、Ba)、轻稀土元素(LREE)相对富集, Sr 相对弱亏损; 高场强元素(Ta 、Nb 、P 、Zr 、Hf 、Ti)亏损, 且Ta 、Nb 和Ti 具有“TNT”负异常, 深源元素Cr 、Co 和Ni 相对亏损, 显示出俯冲带幔源岩石的成分。
∑REE 为480~1060 μg/g, 主要集中在500 μg/g; LREE/HREE 为1.30~7.68, δEu 值为0.58~0.78, Eu 负异常较明显。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成因类型探讨
o a s ujn odd p s ncnr l n a f oh i gg l e oi i e ta n n Xi i t Yu
Z HOU n a HANG a g n a Yu M n ,Z Ch n Qig ,W ANG h Qin 3a d QI XiPig S u o g n N u n
E poai , j g6 5 0 , n a , hn ) x l t n Oui 5 0 0 Yu n r o n n Ci a
Absr c ta t
T eX as u igg l eoioc r d ci —r t er o e w t eh s rc s e gf cue rc h i h in odd p s cus na u tebi l s a n , i t ot ok i atrdbe— o j t i l te h z hh bn r
ca a dc tca i a eu f a d tn d tn n me tn .S u is f uf ra dc r o o o i a aid— i n aa lst m d p o n so emu so ea d l so e t de l n ab n i t pcd t i e s i o s u s n
( n a l 1Yu n n God& Miig Gru o nn o p C .Lt ,Ku mig 6 0 2 d. n n 5 2 4,Yu n n,Chn ;2 Isiueo n r s ucs na ia n ttt fMiea Reo re ,Chn s l iee
Acd myo o g a S i c ,g in 0 0 7 C ia 3 N . elg a P ry Yu n nB ra f e l y a d a e f l i l c ne Ge o c e s e i 1 0 3 , h ; o 1G o i a t , n a u eu o oo n jg n oc l G g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控矿构造与矿化富集规律
第45卷 第5期2009年9月 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ION Vol.45 No.5September ,2009[收稿日期]2009-03-04;[修订日期]2009-07-01㊂[责任编缉]杨 欣㊂[基金项目]原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 云南省楚雄市龙岗金矿带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资助㊂[第一作者简介]周云满(1965年 ),男,2008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获博士学位,正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勘查㊁矿床地质及找矿预测研究工作㊂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控矿构造与矿化富集规律周云满1,毛景文2,张长青2(1.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 650215;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摘 要]构造控矿是小水井金矿床的主要特点,本文通过对矿床控矿构造空间形态㊁构造岩分带㊁活动期次㊁力学性质㊁矿床构造类型的研究,认为小水井金矿床受控于区域三级断裂(F 3),其内更次级的断层㊁剪切裂隙破碎带㊁层间破碎带控制了矿体的空间产出位置;矿床控矿构造类型为脆-韧性剪切断裂构造,构造破碎带起码经历了三期应力作用的改造,早期为压扭性韧性剪切变形,中㊁晚期为张扭性脆-韧性剪切变形,后期为脆性剪切作用 形成碎裂状岩石;矿床金矿化作用主要与中㊁晚期的脆-韧性剪切变形作用有关,发生在脆-韧性剪切变形阶段或稍晚㊂进而总结了金矿化富集规律,指出在断裂产状变化地段㊁不同方向断层交切附近㊁破碎带的膨大部位,是厚大透镜状矿体富集的有利空间;破碎带变窄地段,矿体变薄㊁尖灭,形成脉状矿体㊂[关键词]地质学 控矿构造 矿化富集规律 小水井金矿 滇中[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09)05-0588-07Zhou Yun-man ,Mao Jing-wen ,Zhang Chang-qing.The Ore-controlling structures and the reg⁃ularitis of the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of the Xiaoshuijing gold deposit in middle Yunnan [J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2009,45(5):588-594. 断裂构造与金成矿作用关系密切,研究控矿断裂构造发育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对指导找矿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1-8]㊂小水井金矿床是哀牢山金矿带典型的脆-韧性剪切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床[9-11],自20世纪90年代初发现以来,经过不断的勘查和开发,矿床规模不断扩大,目前已达中型,但矿床的研究程度较低,仅限于对矿床地质特征的初步研究[12,13],大量地质信息没有充分整理㊁提取和利用,矿床成因㊁成矿机制和控矿因素等研究不足,文章通过对矿区深入调查和控矿断裂空间形态㊁构造岩分带㊁活动期次㊁力学性质㊁矿床构造类型的研究,总结了金矿化发育特征及富集规律,以期能对红河断裂东侧龙岗金矿带的找矿工作有所启示㊂1 区域地质背景及矿床地质概况小水井金矿床处于扬子准地台与唐古拉-兰坪-思茅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哀牢山变质带及红河断裂)的东侧边缘川滇台背斜滇中中台陷楚雄凹陷西南部龙岗背斜一带[14]㊂楚雄凹陷内地台具典型的结晶基底和盖层双层结构特点㊂结晶基底由下元古界哀牢山群㊁大红山群复理石和钠质火山岩建造(细碧 角斑岩建造等)组成,具优地槽特征,经吕梁运动固结形成结晶基底㊂中元古代至中三叠世为一长期隆起的地区,总体为一地垒构造的核部㊂盖层为上三叠统含煤磨拉石建造和侏罗系~新近系红色砂泥质建造与膏盐建造㊁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等㊂岩浆活动,有吕梁期和晋宁期的中酸性岩浆侵位㊁华力西期的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体㊁燕山晚期的酸性侵入岩体及喜山期的煌斑岩脉㊂区域构造形变相应比较简单,结晶基底中北东东㊁南北向褶皱和片理发育,片麻岩的片麻构造多呈西北向㊂中新生代盖层中以西北向褶皱和剪切断裂为主,少数呈南北向,褶皱一般开阔对称,局部可能因基底断裂影响呈紧密线状排列㊂区域构造的形成受印度板块向欧亚板块的俯冲-碰撞造山-挤压走滑作用的制约[14]㊂与造山作用有关的脆-韧785性剪切构造破碎带热液蚀变岩型脉状金矿床是区域内重要的矿床类型[15-20],在哀牢山造山带的哀牢山断裂西侧(哀牢山西侧金成矿带[10])发育了老王寨㊁金厂㊁长安㊁大坪等大型金矿床;在红河断裂东侧沿龙岗背斜(红河金成矿带[10]或龙岗金矿带[9,11])已发现金矿床(点)十余处,小水井金矿床是目前在该区(带)发现的典型金矿床,规模已达中型㊂矿区出露地层为T 3y 2-1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㊁微~细晶灰岩夹浅灰㊁黄绿色薄层状钙质泥岩㊁砂岩,厚285m;T 3y 3为浅黄绿㊁灰色钙质泥岩㊁粉砂岩㊁泥质粉砂岩,下部夹泥灰岩透镜体及钙质页岩,厚度大于280m㊂矿区构造总体为西北向展布的破背斜,断裂主要有西北向张扭性正断层(F 2㊁F 3㊁F 5㊁F 11)和东北向(F 1㊁F 9㊁)及北西西向(F 7)横断层㊂F 3断层发育于背斜核部,为矿区主要控矿和赋矿断层㊂岩浆岩仅有正长斑岩岩脉及云斜煌斑岩脉体,零星分布于T 3y 地层及其矿化破碎带中㊂矿区初步探明金矿体11个(Ⅰ1㊁Ⅰ2㊁Ⅰ3㊁Ⅰ4㊁Ⅱ1㊁Ⅱ2㊁Ⅱ3㊁Ⅲ1㊁Ⅲ2㊁Ⅲ3㊁Ⅲ4),矿体空间分布范围受控于F 3断裂破碎蚀变带,其产状与断层大体一致或略有斜交,同一矿带中的矿体在平面和剖面上平行排列(图1)㊂矿体长200~780m,倾斜延深50至大于200m,厚0.80~48.81m,平均7.86m,金品位(1.03~5.95)×10-6,平均1.63×10-6㊂金属矿物主要为黄铁矿㊁褐铁矿㊁赤铁矿㊁自然金,偶见铁闪锌矿㊁方铅矿㊁孔雀石㊁异极矿㊂脉石矿物主要为石英㊁方解石㊁白云石㊁粘土质矿物,有少量的玉髓㊁蛋白石㊁萤石㊁重晶石等㊂石英㊁褐铁矿(黄铁矿)为金的主要载体矿物㊂矿石结构有微~细粒结构㊁中粒半自形及不规则粒状结构㊁紧密镶嵌结构㊁星点状或浸染状结构为主,砂屑斑状压碎结构㊁不等粒嵌布变晶结构㊁交代边缘胶状结构次之㊂矿石构造以脉状㊁网脉状㊁斑点状构造为主,块状㊁皮壳状㊁骨架蜂窝状㊁土状粉末状构造次之㊂据电子探针测定,金在反光镜下呈金黄色,圆粒状㊁不规则状,粒径0.003mm 左右,主要以单矿物存在,赋存状态有包裹金㊁裂隙金两种①㊂图1 小水井金矿地质图(据①修编)Fig.1 Geological map of the Xiaoshuijing gold edposit (modified after ①)1 第四系;2~5 上三叠统云南驿组;2 第三段(T 3y 3);3 第二段泥灰岩(T 3y 2-3);4 第二段砂岩(T 3y 2-2);5 第二段灰岩(T 3y 2-1);6 断层带;7 逆断层;8 正断层;9 向斜轴;11 金矿体及编号;12 煌斑岩;13 勘探线及编号;14 不整合界线1 Quaternary sediments;2~5 Upper Triassic Yunnanyi Fonmation;2-3rd(T 3y 3);3 marl of 2nd member(T 3y 2-3);4 sandstone of 2nd member (T 3y 2-2);5 limestone of 2nd member(T 3y 2-1);6 fault zone;7 reverse fault;8 normal fault;9 synclinal axis;10 anticlinal axis;11gold ore body and its serial number;12 lamprophyres;13 exploration line and is serial number;14 unconformity 885 地质与勘探 2009年①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曲靖公司.云南省楚雄市小水井金矿普查地质报告,2003.2 控矿构造特征2.1 控矿构造空间形态小水井金矿控矿构造为F 3断裂构造,在矿区内走向总体呈北北西向,倾向北东,地表倾角45°左右,向下变陡为60°~70°㊂出露长达2km 以上,在走向上被F 7㊁F 9两条平移断层切割成三段,中北部山尾巴-石头地矿段走向340°~355°,倾向60°~85°;南部大田岭岗矿段走向转为290°~330°,自北西向南东由北西西-近东西向-逐渐转为西北向,倾向从30°→10°→70°变化㊂破碎带宽5.6~89m,一般宽30~50m,矿化带的宽窄,与矿化强弱成正比㊂平面上由于破碎带宽度的变化控矿构造形态呈现藕节状,或局部突然变宽呈囊状(0线㊁17线㊁67线㊁81线附近),断裂面呈波状起伏,以至整个构造带呈舒缓波状延展㊂剖面上表浅部由于产状的变化呈现弧形变化(图2),向深部总体产状变陡,构造带宽度的变化使整体形态呈现藕节状㊁囊状㊁透镜状的不同变化㊂总体上控矿构造空间形态呈一走向北西㊁向东~北东陡倾波状弯曲的带状形态㊂图2 小水井金矿81勘探线剖面图①Fig.2 Geological section along N0.81exploration linein the Xiaoshuijing gold deposit①1 泥岩;2 泥质灰岩;3 灰岩;4 砂岩;5 断层破碎带及编号;6 蚀变带;7 矿体及编号;8 钻孔;其它图例同图11 mudstone;2 marl;3 limestone;4 sandstone;5 fault zone and its serial number;6 altered rock zone;7 ore body and its serialnumber;8 drill hole;othersymbols as for Fig.1 在F 3断裂构造带的上㊁下两侧,发育与F 3平行展布的次级断层㊂如15~41线㊁71~81线等地㊂2.2 控矿构造岩石分带特征矿区F 3断裂构造带基本沿T 3y2-2砂岩段发育,断裂带西盘为T 3y2-1灰岩段,东盘为T 3y2-3泥质灰岩段㊁T 3y 3泥岩段㊂断裂带岩石由构造角砾岩㊁碎裂岩㊁糜棱岩㊁断层泥组成,显示出韧-脆韧性剪切破碎带特征,在垂直走向上,自底部向上部构造岩组成大致具分带性:构造带底部(西带):为断层泥㊁碎粒岩㊁糜棱岩化带,宽度5~20m,表现为强烈的构造片理化带,透入性面理和线理发育㊂破碎原岩为灰岩㊁长石石英砂岩㊁粉砂岩,由于强烈而复杂的多期次的压扭㊁张扭性韧-脆韧性剪切作用,岩石破碎程度较高,粒度变细,较细粒的基质部分占50%~90%,基质流动分凝形成条带㊁细粒云母的定向排列和其他压扁的矿物颗粒择优取向构成面理;基质围绕的粗粒碎斑㊁透镜体由于压溶-再沉淀形成压力影拖尾,这些拖尾与拉伸颗粒以及细粒云母的条纹构成了特征的线理㊂糜棱岩中S-C(挤压面理-剪切面理)组构发育,构造透镜体㊁石英杆状构造㊁膝折构造㊁里德尔剪切裂隙组合和脆性断裂等变形特征发育,常见石英质碎斑和岩屑残斑受到剪切挤压㊁旋转形成σ和δ旋转碎斑系㊂在整个糜棱岩化带中,发育多条后期同向但倾角有不同变化的滑动面(图3)㊂构造带中上部(中带):为角砾岩㊁碎裂岩带,宽度30~60m,表现为强烈的脆性变形特征㊂破碎原岩为灰岩㊁长石石英砂岩㊁粉砂岩,由于强烈而复杂的多期次的压扭㊁张扭性韧-脆韧性剪切作用,岩石破碎成角砾状㊁碎裂状,角砾和碎斑成分为石英砂岩㊁粉砂岩㊁灰岩,形状有透镜状㊁棱角状㊁不规则状,角砾㊁碎斑及胶结物中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节理㊁破劈理㊁微细节理㊁裂隙极为发育,并被铁质㊁硅质㊁碳酸盐脉充填,脉长10~30cm,宽0.05~20mm,形成细脉状㊁网脉状构造㊂经仔细观察测量,至少有4期8组以上的共轭剪节理发育:①42°∠53°,115°∠30°;②13°∠75°,310°∠48°;③76°∠80°,125°∠58°;④320°∠40°,170°∠62°㊂还有压性㊁张性裂隙组:195°∠83°,274°∠80°;55°∠73°,74°∠78°㊂总之带内裂隙网络系统较发育而复杂㊂角砾㊁碎斑之间的胶结物成分常有大量团块状㊁斑块状褐铁矿(黄铁矿)㊁方解石㊁石英㊁粘土矿物等㊂在该带自下而上褐铁矿(黄铁矿)含量有增加之势,硅化蚀变增强,金矿化变强㊂在该带中常见灰岩构造透镜体分布,大小不等,最大者长轴可达50~100m,长轴面基本与断层面一致或略有斜交,短轴在20~50m㊂透镜状的角砾岩常与两组共轭剪节理(北西㊁北北东向)的发育有关㊂这些构造透镜体是早㊁中期张性应力时期形成的,在后几个应力阶段处于应变弱(局部张应力环985第5期 周云满等: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控矿构造与矿化富集规律 图3 小水井金矿PD170IF 3断层破碎带构造岩分带素描图Fig.3 Sketch of the tectonite zoning of F 3fault zone on the PD1701in the Xiaoshuijing gold deposit1 上三叠统云南驿组第二段灰岩(T 3y 2-1);2 上三叠统云南驿组第二段泥质灰岩(T 3y 2-3);3 轴面大致平行主断裂面的透镜状角砾岩;4 片理发育的硅化糜棱岩;5 节理㊁裂隙发育的硅化碎粒岩;6 网脉状硅化褐铁矿化碎裂岩㊁角砾岩;7 网脉状强烈褐铁矿化碎裂岩㊁角砾岩;8 灰岩,砂岩角砾1 2-Upper Triassic Yunnanyi Formation 2nd member;1 limestone(T 3y 2-1);2 marl(T 3y 2-3);3 lenticular breccia of axial-plane parallel to main fault surface;4 silcification mylonite with schistosity;5 silicification cataclasite with jiont and fissure;6 stovkwork silicification and limoni⁃zation cataclasite and breccia;7 stockwork intense silicification and limonization cataclasite and breccia;8 breccia of limeston and sandstone境)之产物[4,21]㊂在整个角砾岩化带中,发育与主断裂面同向或斜交但倾角有不同变化的滑动面,多为呈雁行状排列的张裂隙㊂在F 3断裂构造带的外侧发育碎裂状岩石㊂2.3 控矿构造活动期次及力学性质根据F 3断裂破碎带内次级构造㊁裂隙㊁滑动面间的切割关系,该剪切构造破碎带起码经历了三期应力作用的改造,总体表现为早期的韧性剪切变形(构造带底部) 压扭性质,中㊁晚期的脆-韧性剪切变形(构造带中上部) 张扭性质,后期的脆性剪切作用 形成碎裂状岩石[4]㊂从矿区内F 3断裂构造上㊁下盘地层的层位分析,北东盘下降,南西盘上升,该断层为高角度平移正断层;根据区域构造特征和矿区构造岩特征及剪切指向标志,F 3断裂带主要为左行平移脆-韧性剪切构造破碎带,后期可能叠加右行平移剪切作用,并且受北东㊁近东西向断层破坏以及后期煌斑岩脉侵入作用的影响㊂该矿床金矿化作用主要与中㊁晚期的脆-韧性剪切变形作用有关,发生在脆-韧性剪切变形阶段或稍晚[21]㊂2.4 矿床构造类型综合上述控矿构造特征,矿区控制矿体分布的构造类型为脆-韧性剪切断裂构造,具体为断层角砾岩体构造,次为层间滑动破碎带及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破碎带角砾岩构造㊂3 围岩蚀变类型及分带规律矿体围岩蚀变表现为一套浅色蚀变组合,有硅化㊁次生石英岩化㊁黄铁矿化(褐铁矿化)㊁高岭石化(水云母㊁粘土化)㊁碳酸盐化㊁绢云母化㊁萤石化和褪色化,围岩蚀变的强度和类型组合一般由矿化中心向两侧强度逐渐减弱㊂类型组合亦有不同㊂蚀变分布范围大体与金矿化一致或大于金矿化体范围㊂在F 3断裂构造带内,围岩蚀变主要为硅化㊁绢云母化㊁黄铁矿化㊁萤石化,其中与金矿化密切相关的是硅化-黄铁矿化组合;而在F 3断裂构造带外侧(上盘和下盘)围岩蚀变主要为碳酸盐化㊁硅化㊁萤石化㊂围岩蚀变围绕F 3断裂构造带呈带状分布㊂4 矿化富集规律4.1 矿化发育特征综合矿床地质特征,金矿化产出㊁分布有以下特点:1)矿区金矿化带产于F 3断裂构造剪切破碎带内,呈带状沿F 3断裂带分布㊂破碎带受大量密集分布的㊁互相平行或斜交的张扭性㊁压扭性节理裂隙构造控制,发育挤压片理㊁网脉状裂隙带,形成长度大095 地质与勘探 2009年于2km,宽数十米~上百米的矿化蚀变岩带; 2)矿体在矿化带中空间上分段集中㊁局部富集,呈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分布㊂Ⅰ矿体群在8-0线,Ⅱ矿体群在11-19线㊁25-33线浅部,Ⅲ矿体群在67线附近㊁73-81线㊁89-91线等地段形成长60 ~200m,斜深40~160m的相对富集的厚大矿体,中间的薄贫矿地段长80~200m不等;3)矿体在平面上㊁剖面上形态复杂,呈脉状㊁透镜状㊁不规则状产出,大致呈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分布,构成雁行状或斜列式排列㊂沿倾向矿体水平间距3~20m,沿走向矿体水平间距20~80m不等㊂在垂直纵投影图上则表现为不规则的矿包㊁矿饼以及矿巢等形态㊂矿体空间分布变化极大,分枝复合,尖灭再现或侧现等现象十分普遍㊂沿走向和倾向,膨胀与狭缩变化十分频繁㊂矿体结构复杂,由单一矿体到多个脉状㊁透镜状矿体组成;单一矿体厚度由1~40余m,脉状㊁透镜状矿体累计厚度由1~40余m不等;4)矿体分布集中富集的部位与断裂构造剪切破碎带宽度呈正相关㊂矿体厚大部位与断裂构造剪切破碎带宽大部位一致;薄贫矿地段或矿化弱㊁无矿地段,一般情况下是断裂构造剪切破碎带狭窄地段,如14线以北,93线以南等地;5)在主断裂带上㊁下盘次级断层中常形成与矿带大致平行或略斜交的零星分布的小透镜状㊁脉状矿体,有些尚有一定规模㊂如27 41线㊁71 79线等地;6)矿体内部金品位变化极不均匀㊂一般来说,矿体厚度与品位呈正相关,但也有例外㊂在同一标高水平坑道中或不同标高的同一钻孔中,同一矿体内部的不同位置金品位均有所变化,有时甚至出现夹石天窗㊂说明在有利的成矿空间仍然存在局部不利范围;7)在F3断裂构造剪切破碎带内有煌斑岩沿其中的各种裂隙通道侵入的地段,形成不同方向㊁各种形态㊁产状㊁规模的煌斑岩脉和网脉,使其周围金矿化作用进一步叠加,形成的矿石其金品位较无煌斑岩脉发育地段高出3~10倍㊂在煌斑岩脉侵入正常地层的接触破碎带中也有明显的金矿化或贫金矿体产出㊂在南部71 77线间地表平行分布多条煌斑岩脉,该地段采场F3断层破碎带中见有长30~ 50m,宽0.1~5m的云斜煌岩小脉体,呈树枝状㊁环带状㊁不规则状沿裂隙侵入,产状各异,煌斑岩脉不含矿,但其所围绕的矿石金品位普遍在(2~10)×10-6,高于其他地段㊂大田岭岗地段ZK7302孔0~ 12.52m孔段见煌斑岩,PD7901平硐中见宽1~2m 的云斜煌岩,在岩脉接触破碎带中普遍具金矿化或贫金矿体Au(0.2~0.8)×10-6;8)矿体形态和产状严格受控于断裂构造㊂控矿断裂的力学性质经历了压扭㊁张扭等性质的复杂变化,断裂面具舒缓波状变化特点㊂波状结构面的一定位置上,破碎裂隙系统发育,形成的减压空间恰是矿体赋存的有利场所㊂在围岩成分和结构均匀的地段,波峰㊁波谷等结构面在空间分布均匀,呈现有规律变化,不但使矿体在形态上多数呈脉状㊁透镜状,而且在空间上形成多层侧列式㊁斜列式分布特征[21]㊂但由于围岩成分和结构的不均匀性㊁构造活动的复杂性,以至波峰㊁波谷等结构面在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破碎裂隙系统发育空间位置的随机性,造成矿体在空间分布的复杂性,有时含矿结构面只含一个小矿体或无矿,有时出现若干个矿体,有时相邻几个含矿结构面的连接构成一个大透镜状~似层状矿体;9)金矿化作用的方式以热液充填为主,交代为辅㊂碳酸盐岩中既有充填作用亦有交代作用,碎屑岩中以充填作用为主,次为交代溶蚀作用㊂故在裂隙网络系统较发育而复杂地段金矿化越强; 10)金矿化对岩性无选择性㊂在碳酸盐岩㊁碎屑岩的构造岩中均能形成金矿体,仅与岩石的破碎程度有关㊂一般情况,在破碎程度高㊁裂隙系统发育的碎裂岩㊁碎粒岩中矿化蚀变较强;在破碎程度低的角砾岩中矿化蚀变较弱㊂4.2 矿化富集规律总体为剪切破碎带及其次级断裂控制矿体产出和空间分布㊂1)矿床产于剪切断层破碎带中,受三级构造控制㊂红河㊁哀牢山大型剪切构造带控制了哀牢山两侧整个金矿带的展布,苏步断裂及龙岗背斜控制了龙岗金矿田的分布,其次级F3断裂控制了小水井金矿床的空间分布及产出,F3的更次级断层㊁片理化带㊁叠加的脆性破碎带和各种裂隙构造系统控制了矿体产状㊁形态㊁规模以及矿脉和矿体内部矿石组构变化和金的贫富变化;2)矿体在剪切破碎带应力梯度变化最大部位(即构造破碎带最发育㊁宽度最大㊁裂隙系统发育成熟的地段)最为富集;而在构造带变窄处,矿化弱或无矿;3)矿体在剪切破碎带结构面转折部位及其附近富集㊂无论在平面上㊁剖面上㊁空间上,构造带结构面的起伏变化㊁产状陡缓变化的转折部位及其附近均不同程度形成各种195第5期 周云满等: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控矿构造与矿化富集规律 形态㊁规模的矿体,这些局部构造控制了矿体产状㊁形态㊁规模;4)矿体在主剪切破碎带与配套构造交切部位及其附近富集;5)矿体在剪切破碎带一定的垂直空间范围内富集,根据物探㊁钻探㊁坑探手段施工结果,矿体赋存的垂直深度其标高范围约2045~1740m,垂直高差300m左右;6)矿体在主剪切破碎带旁侧次级断裂破碎带的有利空间分散富集成零星矿体或有一定开采价值的矿体;7)在晚期煌斑岩脉侵入过程中,于其附近金矿化叠加富集㊂5 结论小水井金矿床明显受构造的多级系统控制,哀牢山-红河一级断裂系统控制了哀牢山金矿带沿哀牢山构造带两侧分布,红河断裂东侧二级断裂苏布断裂及龙岗背斜控制了龙岗金矿亚带(矿田)的展布;三级断裂(F3)控制小水井金矿床的产出,其内更次级断层㊁剪切裂隙破碎带㊁层间破碎带控制矿体空间产出位置;控矿构造类型为脆-韧性剪切断裂构造,具体为断层角砾岩体构造,次为层间滑动破碎带及与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接触破碎带角砾岩构造;构造破碎带起码经历了三期应力作用的改造,早期为韧性剪切变形,中㊁晚期为脆-韧性剪切变形质,后期为脆性剪切作用;矿床金矿化作用主要与中㊁晚期的脆-韧性剪切变形作用有关,发生在脆-韧性剪切变形阶段或稍晚㊂金矿化富集规律是,在断裂产状(走向㊁倾向)变化地段㊁不同方向断层交切附近,破碎带的膨大部位,是厚大透镜状矿体富集的有利空间;破碎带宽度变窄地段,矿体变薄㊁尖灭,形成脉状矿体㊂造成矿体分段富集,呈透镜状㊁脉状分布的规律㊂矿体的分布标高在2045~1740m范围㊂[参考文献][1] 陈毓川,李兆鼐,毋瑞身.中国金矿床及其成矿规律[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1:1-241.Chen Yu-chuan,Li Zhao-nai,Wu Rui-shen.China gold deposits and its metallogenetic regularities[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2001:1-241.[2] 范永香,阳正熙.成矿规律与成矿预测[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5:1-280.Fan Yong-xiang,Yang Zheng-xi.Metallogenetic regularities and pre⁃diction[M].Xuzhou:China University of Minerals Press,2005:1-280.[3] 翟裕生,邓 军,汤中立,肖荣阁,宋鸿林,彭润民,孙忠实,王建平,向运川,黄华盛,张正伟,杨立强,白云来,陈丛喜,丁武江,王庆飞,胡 玲,徐章华,苗来成,苏尚国,李强之,龚羽飞.古陆边缘成矿系统[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2:1-416.Zhai Yu-sheng,Deng Jun,Tang Zhong-li,Xiao Rong-ge,Song Hong-lin,Peng Run-min,Sun Zhong-shi,Wang Jian-ping,Xiang Yun-chuan,Huang Hua-sheng,Zhang Zheng-wei,Yang Li-qiang,Bai Yun -lai,Chen Cong-xi,Ding Wu-jiang,Wang Qing-fei,Hu Ling,Xu Zhang-hua,Miao Lai-cheng,Su Shang-guo,Li Qiang-zhi,Gong Yu-fei.Metallogenic systems of paleocontinental margin[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2002:1-416.[4] 翟裕生,林新多.矿田构造学[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3:1-116.Zhai Yu-sheng,Lin Xin-duo.Orefield tectonic geology[M].Beijing: 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993:1-113.[5] 翟裕生,姚书振,周宗桂,吕新彪,黄方方,金 伟,黄诗峰,陈先兵.长江中下游铜金矿床矿田构造[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 1999:1-195.Zhai Yu-sheng,Yao Shu-shen,Zhou Zong-gui,Lu Xin-biao,Huang Fang-fang,Jin Wei,Huang Shi-feng and Chen Xian-bing.Research on orefield tectonics of copper and gold deposits in the middle-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M].Wuhan: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Press,1999:1-195.[6] 邓国辉.扬子-华夏接合带的韧性剪切与金的迁移富集关系[J].地质与勘探,2006,42(6):32-35.Deng Guo-hui.Relationship between ductile shear zone and gold mi⁃gration-enrichment in the suture zone Yangtzi and Cathaysia blocks [J].Geology and Exploration,2006,42(6):32-35.[7] 郭俊华,孙 彬,杨福立,王久祥.松潘-摩天岭金成矿带控矿特征及找矿标志[J].地质与勘探,2006,42(5):28-33.Guo Jun-hua,Sun Bin,Yang Fu-li,Wang Jiu-xiang.Ore-controlling features and prospecting criteria of Songpan-Motianlin mineralizing belt[J].Geology and Exploration,2006,42(5):28-33.[8] 曹东宏,朱赖民,李 犇,杨登美.陕西省柞水县王家沟卡林型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J].地质与勘探,2009,45(1):23-29.Cao Dong-hong,Zhu Lai-min,Li Ben,Yang Deng-mei.Preliminary study on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genesis of Wangjiagou gold deposit in Zhashui county Shanxi province[J].Geology and Exploration,2009,45(1):23-29.[9] 周云满.滇中小水井金矿床矿化富集规律及找矿预测(博士学位论文)[D].导师:毛景文.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8:1-106.Zhou Yun-man.The regularities of the mineralization enrichment and ore prediction of the Xiaoshuijing gold deposit in middle Yunnan(doc⁃toral degree paper)[D].Supervisor:Mao Jing-wen.Beijing: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8:1-106.[10] 毛景文,胡瑞忠,陈毓川,王义天,高 山,范蔚茗,王学求,王登红,吴淦国,翟明国,刘家军,华仁民,朱炳泉,向运川,李献华,郭 峰,杜杨松,马东生,张招崇,毕献武.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6:180-227.Mao Jing-wen,Hui Rui-zhong,Chen Yu-chuan,Wang Yi-tian,Gao Shan,Fan Wei-ming,Wang Xue-qiu,Wang Deng-hong,Wu Gan-guo,Zhai Ming-guo,Liu Jia-jun,Hua ren-min,Zhu bing-quan, Xiang Yun-chuan,Li Xian-hua,Guo Feng,Du Yang-song,Ma dong-sheng,Zhang Zhao-chong,Bi rge-scale ore-forming e⁃vents and large ore dense areas[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2006:180-227.[11] 周云满,谢先柏,毛景文.滇中龙岗地区多金属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J].矿床地质,2006,25(6):743-757.295 地质与勘探 2009年。
云南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找矿前景讨论
云南金矿床围岩蚀变特征及找矿前景讨论近年来,云南省部分地区,特别是在滇西地区的金沙江---哀牢山区域发现规模型比较大的金矿床。
研究发现,这些金矿床的形成与其区域内的富碱斑岩联系密切。
本文就是从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地质特点为出发点,对其围岩蚀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且对有关找矿前景方面进行了探讨。
标签:云南金矿床围岩蚀变找矿前景云南省位于我国的西南边界,素有“有色金属王国”称号,因此,金矿资源丰富,特别是云南东南部与广西西北部、贵州西南部构成了国内第二个“金三角”[1]。
云南金矿床具有种类多、形成原因复杂、形成矿物质来源广以及矿结构受控严格等特点。
当前,对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的研究逐渐成为热点。
所谓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床指的是与富碱斑岩体在形成时间上相近,形成原因上有着广泛关联的呈现似层状、网脉状、浸染状以及细脉状矿床的简称。
与其他类似矿床情况相比,对这类金矿的勘查起步较晚、力度较小、整体研究较少等现状。
因此,应加强对其成矿特征和围岩蚀变的研究。
1与富碱斑岩有关的矿床地质特征与富碱斑岩有关的金矿体一般产生在浸入体内部、浸入体与围岩临近带、围岩内断裂破碎带以及各层间机构破碎带之中。
在形成时间上,金矿体略晚于或接近于浸入体。
原生的金矿围岩种类主要有砂岩、碎屑岩、页岩以及火山岩等[2]。
形成的金矿体一般呈现出囊状、脉状、浸染状、似层状以及透镜状等,并且其形状由围岩构造的形成状态和临界带的形态所决定的。
研究发现,脉状金矿化一般产生在围岩内断裂破碎带以及各层间机构破碎带之中,具有品位高的特点;浸染状金矿化一般产生于碱性岩体中,具有品位低而规模大的特点;透镜状和似层状一般产生于岩体与围岩临界带,其特点是品位与规模介于前面两种类型之间。
此类金矿床通常是中温地热液型和含多金属型矿床,具有范围比较广的成矿温度变化区间。
据文献记载[3],云南中部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温度范围在260-102℃间。
矿床内例如硫等稳定同位素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并且其矿石物质和元素组合同样具有复杂性,其中典型的矿石物质有黄铁矿、自然金、自然银以及磁铁矿等,典型的元素有铜、锌、铅、金、银等。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究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条件探究[摘要]金矿石是具有足够含量黄金并可工业利用的矿物集合体;金矿山是通过采矿作业获得黄金的场所;金矿床是通过成矿作用形成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可工业利用的金矿石堆积。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金属能像黄金引这样源源地介入人类的经济生活,并对人类社会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
文章作者主要以其中某一金矿为研究实例,详细阐述了此金矿地质特征。
同时,对金矿成矿条件予以分析,希望可以为读者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金矿地质发展背景特征成矿条件1前言我国主要黄金产区有四处,即胶东半岛、小秦岭地区、滇黔桂金三角及西北地区几省(新疆、青海、四川等省),其中,山东地区的金矿产量占居我国黄金生产的大部分,如今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而其它几个主要产地的产金量近些年来虽不断增长之势,却还难以形成对山东老黄金产区的绝对替代作用。
我国专家和学者正处在对金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进行积极探究工作当中,重点对金矿地质发展背景、含矿性能以及成矿条件等进行探究,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最终达到找矿的根本目的。
2金矿地质的发展背景探究2.1构造特点本文所论述的金矿处在某区域当中,而该区域主要由深部构造层以及地壳表层构造层两种构造层构成的。
其中,深部结构层构造特征集中表现在此区域中存在一个280km的长轴和一个180km的短轴,长轴一直延伸到东北方向,其形态为葫芦状,主要分布在磁性结晶基底顶面的上隆区;而基底向深处断裂的方向是东西向,有很好的连续性;另外,经过测量我们得知:里面的深度在6——22km,且测得的地热升温频率也非常的高,由此看来,在深部局部段存在着“热点”。
另外一种构造主要是地表和浅部构造为主。
在此区域上,常常表现出褶皱与断裂两种构造。
其中,褶皱大多数呈现为单斜的构造,局部有小型背、向斜。
通常来说,断裂构造的规模大致可分成三个等级,对于不同的等级来说,规模与性质都有很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金矿区的褶皱结构发展不是十分的完善。
煌斑岩
煌斑岩煌斑岩为细粒致密块状基性脉岩,常可发现角闪斑晶,为片麻岩之侵入岩脉。
其接触带可见绿帘石岩之换质带或团块。
主要由绿帘石、绿泥石、方解石与斜长石组成。
煌斑岩为一种浅成岩,通常颜色较深,含有由暗色矿物组成的斑晶,在肉眼观察时,其标本闪闪发光,因此而得名。
其组成成分多为长石和与斑晶相同的暗色矿物,尤其是云母。
产地如金门夏墅、烈屿红山。
简介煌斑岩(lamprophyre)纹石、滑石、硫化物等。
煌斑岩根据所含矿物的组合情况和相对含量,可以对煌斑岩作进一步命名。
其中闪正煌岩、闪斜煌岩、云正煌岩和云斜煌岩等四种钙碱性煌斑岩是最常见的,它们常与后造山期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闪长岩共生,常包裹各种岩石捕虏体和长石、石英捕虏晶以及长石、铁镁矿物巨晶。
方沸碱煌岩、黑云沸煌岩、霞闪正煌岩和霞闪斜煌岩等为碱性煌斑岩,较少见,常含碱性长石、普通辉石、钛普通角闪石和磷灰石巨晶,并可含二辉橄榄岩、辉石岩包体和麻粒岩捕虏体。
黄长煌斑岩是罕见的碱超基性煌斑岩,常包裹二辉橄榄岩包体以及单斜辉石、斜方辉石、黑云母、角闪石巨晶。
后两类碱性和碱超基性煌斑岩与碱性杂岩和(或)火成碳酸岩共生。
煌斑岩除呈岩墙产出外,还可以呈岩脉、岩床或岩颈产状。
成分分类煌斑岩为一种浅成岩,通常颜色较深,含有由暗色矿物组成的斑晶,在肉眼观察时,其标本闪闪发光,因此而得名。
其组成成分多为长石和与斑晶相同的暗色矿物,尤其是云母。
按其成分可分为:云母煌斑岩云母煌斑岩新鲜时黑、灰黑色,风化后褐、褐黄色、斑晶主要是黑云母,为深色脉状岩石最初用来表示一种富含云母的脉岩,在肉眼观察下,其标本闪闪发光,故名。
现在用来表示主要由暗色矿物组成斑晶的暗色脉岩。
全晶质,具有明显的斑状结构。
斑晶都是自形程度高的暗色矿物(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
其主要是与斑晶同种的暗色矿物及长石组成。
煌斑岩几乎都是基性或超基性岩。
煌斑岩的成因未定,有人认为它与相关的深成侵入体同期,有的人则认为是较基性的玄武岩浆贯入到花岗岩体的裂隙中,同化混染了一部分花岗岩物质。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
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概述一、金矿的成岩成矿作用金矿的形成与成岩成矿作用密切相关。
通常情况下,金矿主要形成于岩石变质与岩浆活动过程中。
在岩浆活动过程中,熔岩中的金属元素可以通过矿化作用形成金矿。
在岩石变质过程中,金矿可以通过岩浆热液和流体作用形成。
此外,还有一些金矿是在沉积物中通过沉积-氧化-还原作用形成的。
二、金矿的矿化类型金矿的矿化类型主要包括岩浆热液矿化、沉积矿化和变质热液矿化。
岩浆热液矿化是指金矿形成于岩浆中的热液作用过程中,其中包括岩浆喷发和岩浆的-液-气交代作用。
沉积矿化是指金矿形成于沉积物中的沉积作用过程中,其中包括沉积-氧化-还原作用和沉积-脱泥作用。
变质热液矿化是指金矿形成于岩石变质作用过程中的热液作用。
三、金矿的分布规律金矿的分布规律主要受到地壳构造、地质条件、矿床形成时代和区域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在地壳构造方面,金矿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带和断裂带中。
在地质条件方面,金矿往往在花岗岩、片麻岩、变质岩等岩石中发育。
在矿床形成时代方面,金矿大多形成于变质作用旺盛的古生代和中生代。
在区域差异方面,金矿的分布受到地球化学性质、物理性质和矿床形态的差异影响。
四、金矿的矿石性质金矿的矿石性质主要包括金矿的矿石组成、成分及结构和矿石性质。
金矿的矿石组成包括金矿中金的含量、金的赋存形式和其他有用矿物的含量。
金矿的成分及结构包括金矿中金的化学成分和金的晶体结构。
金矿的矿石性质则包括金矿的颜色、光泽、硬度和密度等。
综上所述,金矿资源地质特征是指金矿产区中金矿的形成、分布和特征。
金矿的成岩成矿作用、矿化类型、分布规律和矿石性质是金矿资源地质特征的主要内容。
了解金矿资源地质特征对于金矿勘查和开采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金矿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云南金矿带划分及成矿规律
云南金矿带划分及成矿规律薛步高【摘要】云南岩金矿床可划分9条成矿带(区),金矿储量占全省岩金上表总储量96.42%,有充分代表性.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金矿带,包括北衙(大型)、金厂箐(中型)、小水井(大型)、长安(大型)等金矿,上表储量66.06t,远景储量240t.首次将小水井、长安金矿列为富碱斑岩型金矿床.广南-富宁矿集区,包括老寨湾(大型)、那能(中型)、堂上(中型)等金矿,上表储量35.889t,工程控制储量达82.549t,,P3β1、P3β1、P3等层位赋存玄武岩型金矿;D1、T1、T2层位赋存卡林型金矿,成因与岩浆活动有关,为燕山期中-低(主)温热液矿床,属扬子地块西南缘低温成矿区重要组成部分.【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08(027)003【总页数】17页(P261-277)【关键词】成矿带(区)划分;富碱斑岩型金矿;玄武岩型金矿;卡林型金矿;云南全省【作者】薛步高【作者单位】云南省乡镇企业局,昆明,65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云南上表岩金储量247.402t*云南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截止2006年底),云南省国土资源厅,2007。
,含31个矿床。
其中超大型1个(镇源老王寨);大型4个(墨江金厂、鹤庆北衙、金平长安、广南老寨湾);中型3个(元阳大坪、祥云金厂箐、巍山扎村);小型22个(潞西上芒岗等)。
大—中型8个矿床占全省上表储量86.36%,是我省岩金储量主力。
依据金矿化层位、控矿构造、岩体及相互间成因上联系,划分以下9个成矿带(区)。
(1)金沙江—哀牢山富碱斑岩金矿带(碱性岩型金矿);(2)广南—富宁金矿矿集区(卡林型与玄武岩型金矿[1]);(3)富源胜境关—东铺—挡风地金矿带(玄武岩型金矿);(4)东川拖布卡金矿带(剪切带控制碱性岩型金矿);(5)元阳大坪金矿带(闪长岩内石英脉型中—高温多金属金矿床);(6)漾濞马厂(Sb)—巍山紫金山(Sb-Au)—扎村(Au)—笔架山(Sb-Au)Sb—Au矿带(混合热液中-低温金—锑矿床);(7)镇源老王寨金矿带(多期成矿、多成因类型复合矿床);(8)墨江金厂金(镍)矿带(非岩浆热液超基性岩淋积矿床);(9)潞西上芒岗金矿带(卡林型与红土型复合矿床)。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控矿构造与矿化富集规律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控矿构造与矿化富集规律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控矿构造与矿化富集规律1. 引言滇中小水井金矿床作为地质找矿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其控矿构造及矿化富集规律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楚雄小水井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楚雄小水井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摘要:矿石中的金主要赋存在褐铁矿中,可能以类质同象或微细粒包裹金的形式存在,占62.15%;其次赋存在绢云母中,以吸附状的形式存在,占19.89%;石英中占17.20%,以包裹体或裂隙金的形式存在;方解石和其他矿物中极少。
矿石中的金主要赋存于黄铁矿中,后由于氧化作用,黄铁矿蚀变呈褐铁矿,金也随之分布于褐铁矿,部分随着褐铁矿的迁移而迁移。
关键词:金矿;地层;矿石云南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金矿资源占有相当一部分比例,尤其对以农作物为主的地方经济,矿产资源为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其中楚雄矿产资源含量最为集中,尤其是小水井金矿的发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为矿产资源的勘探引导了方向。
楚雄小水井金矿地理位置特点1.1区域特点楚雄小水井金矿位于楚雄市一新村,最低海拔位于西部礼社江840m;最高海拔位于矿区东部,标高为2280m,相对高差1440m,属中山区。
地貌上总体东高西低,矿区西部地形陡峻,切割深,坡度较陡,交通较为便利。
当地主要以农业经济为主体,主要农作物有玉米、小麦、少量水稻,主要的经济作物有烤烟和核桃,民风朴实。
区内除了小水井金矿和采石厂,无其他矿工业。
矿业的发展,促进了水、电、路三通,移动网络全覆盖,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1.2地理特点小水井金矿勘查区位于扬子准地带,呈北西狭长带状展布的挤压带上。
西以红河深大断裂为界,与哀牢山断块毗邻,东以三街区域断裂分界,与马龙河断褶相连,整体属哀牢山造山带的后陆盆地,为祥云—新平多金属成矿带中南段。
此地带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发现的矿产以金、铅、锌为主。
金矿床地质特征2.1外界有利的地质环境小水井金矿位于红河断裂东侧、礼社江背斜的东翼近核部位置,地层以碳酸盐岩和碎屑岩为主,岩浆岩主要为沿红河断裂两侧侵位的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喜山期正长斑岩脉、云斜煌岩脉等。
构造和地层的相互结合对成矿非常有利,虽然岩浆岩体似乎与金成矿无直接关系,但岩浆期后热液活动,对金的活动、迁移、沉淀、富集具有促进作用。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成因类型探讨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成因类型探讨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是云南省南部滇中地区一处重要的金矿床,该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丰富多样的地球化学特征,成因类型复杂多样。
本文将对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成因类型进行探讨。
1.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滇中小水井金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于古近系下部泥盆统灰岩地层。
成矿流体主要以CO2-H2O为主,并含有少量的N2、CH4等气体。
成矿流体中主要的离子为Fe、Ca、Mg、K、Na、Cl、SO4等,其中Fe的含量较高。
另外,成矿流体中还含有少量的金、银、铜、铅、锌、钼、砷、锑等金属元素。
2.成因类型(1) 热液-岩浆型滇中小水井金矿床位于滇中地区的岩浆侵入带内,因此有学者提出了热液-岩浆型成矿模式。
在这一模式中,滇中小水井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由深部岩浆提供的高温、高压金属热液,通过岩浆与地层岩石的热润化反应及混合作用而成。
这种形成方式在成矿流体的离子组成和温度等方面都有一定的佐证。
(2) 蚀变-热液型在蚀变-热液型成矿模式中,滇中小水井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层蚀变作用,是由早期地层蚀变形成的硅酸盐溶液和混合的热液所组成。
这种成矿模式与特殊的岩石类型和构造环境有关,具有明显的地质学特征和佐证。
(3) 浸染-热液型浸染-热液型成矿模式认为,滇中小水井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来自地壳深部,基本成分是由岩浆的浸染作用形成的热液流体,与地层岩石的接触而形成的成矿流体。
这一类型中的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压、高盐度等特点,主要来源于地球内部。
总之,不同的成因类型对应不同的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具有丰富多样的地球化学特征,其成因类型复杂多样,研究对于该金矿床的勘查和资源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相关数据,滇中小水井金矿床的年产金矿量高达3.5吨,金品位达到20g/t以上,成矿构造主要为走滑断层和褶皱构造。
同时,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以CO2-H2O为主,并含有少量的N2、CH4等气体,其中Fe的含量较高。
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研究分析
89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金矿地质特点与成矿规律研究分析董福松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00摘 要:金矿资源勘探与开发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金矿形成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一定的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只有能够充分掌握这些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才能为后续开展找矿作业,创造必要的条件。
因此,有必要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在地质多样性、复杂性、矿体特征等方面对金矿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在该基础上对金矿成矿规律进行探究,希望在促进金矿开采事业发展过程中,可以发挥出有益的作用。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点;成矿规律;研究分析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4)03-0089-3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Laws of Gold MinesDONG Fu-songYunnan Gold Mining Group Co., Ltd,Kunming 650000,ChinaAbstract: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gold resources play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es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process of gold deposit formation, there are often certain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ore-forming laws accompanying it. Only by fully grasping these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ore-forming laws can necessary conditions be created for subsequent mineral exploration operations.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combine the author's years of work experience to conduc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mines in terms of geological diversity, complexity, and ore body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is, it is also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 ore-forming laws of gold mines, hoping to play a beneficial role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gold mining.Keywords: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s; Metallogenic laws; Research analysis收稿日期:2023-12作者简介:董福松,男,生于1989年,汉族,云南德宏人,本科,地质工程师,研究方向:资源勘查与地质工程。
滇中播卡金矿区细碧—角斑岩的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滇中播卡金矿区细碧—角斑岩的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余新明;肖晓牛;肖娥;徐强
【期刊名称】《有色金属(矿山部分)》
【年(卷),期】2017(069)005
【摘要】播卡金矿床位于滇中元古界铜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东川矿集区.重点报导了区内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岩浆岩的岩相学的观察资料与测试结果,研究表明,这套火山岩为细碧—角斑岩组合.随着播卡地区细碧—角斑岩中金矿的发现,它不仅证明区内铜金成矿作用与海相火山岩的岩浆作用有着密切关系,同时也暗示该区存在寻找块状硫化物铜金矿的潜力.
【总页数】3页(P31-33)
【作者】余新明;肖晓牛;肖娥;徐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210007;福建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365101;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210007;福建金东矿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三明市尤溪县梅仙镇365101;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210007;江苏省有色金属华东地质勘查局,南京210007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D15
【相关文献】
1.歙县细碧-角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J], 余良范;马良;朱强;胡召齐
2.新疆土屋铜矿区细碧-角斑岩地球化学特征 [J], 韩春明;毛景文;王志良;杨建民
3.内蒙古锡林浩特毛登牧场大石寨组细碧-角斑岩系地球化学特征、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J], 程天赦;杨文静;王登红
4.西昌─滇中地区前震旦纪细碧一角斑岩系特征,面因及产出环境 [J], 申屠保勇
5.会理地区河口群细碧-角斑岩系特征及成因探讨 [J], 陈根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类型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及矿床类型周云满;张长青;覃修平【摘要】水井金矿床赋存于衷牢山造山带红河断裂东缘韧-脆性剪切构造破碎带中,容矿岩石为砂-泥岩、灰岩之角砾岩、碎裂岩、硫、碳同位素研究表明,流体中碳、硫来自深部或地幔;氯氧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则表明成矿热液主要为天水下渗及地下水循环从构造活动及岩体获得热源而形成的混合热液流体.矿物包裹体类型以液相为主,少量气相出现.矿石中的石英包裹体液相成分阳离子以Na+、K+为主,阴离子以Cl-、SO42-为主,气相成分以H2O、CO2为主,间有CH4、CO出现,属H2O-CO2-NaCl体系.主要成矿阶段包襄体均一温度为180℃~260℃之间,成矿深度约为1.0km,流体密度0.65~0.9g/cm3,流体盐度w(NaClcq)4.97%~7.76%.小水井金矿床属于浅成条件下,由中低温、低盐度、低密度的混合热液流体在韧-脆性剪切构造带中形成的金矿床,成因类型应归属于浅成造山型金矿床,应用类型为构造蚀变岩型金矿.【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0(024)005【总页数】9页(P445-453)【关键词】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矿床类型;滇中小水井【作者】周云满;张长青;覃修平【作者单位】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650224;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65022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5;P629矿床成因与矿床类型的研究,对于总结成矿规律、丰富成矿理论、地球动力学研究以及指导勘查找矿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本文通过对处于红河断裂东缘—楚雄盆地西南缘红河金矿带中的小水井金矿床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造山型金矿和美国西部卡林型金矿特征的对比研究,初步确定了矿床成因类型与应用类型,以期对红河金矿带的找矿工作有所启迪。
滇中小水井金矿床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欧亚板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形成的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东侧,楚雄盆地西南缘,属红河金矿带[1~3]。
滇中小水井金矿成矿阶段
滇中小水井金矿成矿阶段周云满;毛景文;张长青【摘要】小水井金矿床形成,经历金元素初始富集形成矿源层、成岩期后剪切-逆冲推覆构造活动中的构造-热液作用富集成矿、中酸性岩浆沿剪切构造带及裂隙系统侵入活动形成含矿热液叠加富集成矿、表生氧化-淋滤再富集成矿等四个成矿期.将构造-热液期进一步划分为四个成矿阶段:石英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多金属硫化物阶段、石英-萤石-重晶石-碳酸盐化阶段.【期刊名称】《云南地质》【年(卷),期】2009(028)003【总页数】8页(P225-232)【关键词】微粒浸染型金矿;蚀变角砾岩-糜棱岩;成矿期;成矿阶段;滇中小水井金矿【作者】周云满;毛景文;张长青【作者单位】云南地矿资源股份有限公司,昆明,650215;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小水井金矿床处于扬子准地台与唐古拉-兰坪-思茅褶皱系两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的交接部位(哀牢山变质带及红河断裂)的东侧边缘,川滇台背斜滇中台陷楚雄凹陷西南部龙岗背斜一带。
楚雄凹陷内,地台具典型的结晶基底和盖层双层结构特点。
结晶基底由下元古界哀牢山群、大红山群复理石和钠质火山岩建造(细碧—角斑岩建造等)组成,具优地槽特征,经吕梁运动固结形成结晶基底[1]。
中元古代至中三叠世长期隆起,总体为地垒构造核部。
盖层上三叠统含煤磨拉石建造和侏罗系~新近系红色砂泥质建造与膏盐建造、陆相含煤碎屑岩建造等。
岩浆活动吕梁期和晋宁期有中酸性岩浆侵位,华力西期镁铁质岩-超镁铁质岩体,燕山晚期的酸性侵入岩体及喜马拉雅期煌斑岩脉。
区域构造形变较简单,结晶基底中NEE、SN向褶皱和片理发育,片麻岩的片麻构造EW向。
中新生代盖层中以NW向褶皱和剪切断裂为主,少数NS向,褶皱一般开阔对称,局部可能因基底断裂影响而呈紧密线状排列。
与造山作用有关的构造破碎带热液蚀变岩型脉状金矿是该区重要的矿床类型[2-5],受构造多级系统控制规律明显:哀牢山-红河一级断裂系统控制哀牢山金矿带沿哀牢山构造带两侧分布;红河断裂东侧二级断裂苏布断裂及龙岗背斜控制了龙岗金矿亚带(矿田)的展布;三级断裂控制小水井金矿产出;四级断层、剪切裂隙破碎带、层间破碎带控制矿体空间产出位置。
楚雄小水井金矿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矿因素
楚雄小水井金矿矿体空间分布特征及其控矿因素发布时间:2022-07-20T02:05:31.327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2年5期作者:陶俊宇严宏皓[导读] 基于云南省金矿开采历史悠久陶俊宇严宏皓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50200摘要:基于云南省金矿开采历史悠久。
本文对金矿地理位置特点、金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空间分布控制因素等一些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提出了有关这些因素产生条件以及自己对其的理解。
以期为相关人员(或行业)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金矿;矿体空间;控矿因素引言:云南省有一段悠久的历史,就是开采金矿。
据记载,这项工程战国时期就开始了,开始于公元前457年,元、明、清三朝的采矿业就十分繁荣。
近20年来,云南省对金矿地质研究花了很多的心思,同时,找矿探查也在进行中,在这些工作上都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同时,在镇远、墨江、鹤庆北衙、泸西、祥云、姚安、新平、腾冲、元阳等地也有了收获,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果。
另外,全省总共有126个县(市),有86个县(市)发现黄金。
金矿的分布情况,不仅表明云南具有良好的金矿形成地质背景,而且显示出广阔的找矿前景,具有工业价值。
因此,近年来,许多地质学家形成共识:云南金矿开采历史悠久,黄金资源潜力丰富,金矿发展前景广阔。
成为中国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
一、楚雄小水井金矿地理位置特点1.1区域控矿因素分析小水井金矿位置是在扬子准地台、川滇台背斜和滇中台陷属于楚雄盆地西缘。
西边以红河深大断裂为界,毗邻哀牢山断块,东以三街区域断裂为界,毗邻马龙河断裂带,马龙河断裂带为祥云—新平多金属成矿带的中南部段。
受区域断裂红河断裂的影响和控制,区域内主要的延伸线的方向只能为北西向。
所以,主要褶皱为北西向的礼社江背斜和马龙河背斜。
早期断裂主要有北西向红河断裂、双柏—石屏隐伏断裂、马龙河断裂和石羊江断裂。
晚期断层多为北西向走滑断层,常错断早期北西向断裂。
但断层规模小,走向延伸距离短。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的成因:稀土元素研究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的成因:稀土元素研究
黄智龙;王联魁
【期刊名称】《高校地质学报》
【年(卷),期】1996(2)1
【摘要】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与金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密切共生。
主要元素分析表明,本区煌斑岩属钾质-富钾质钙碱性煌斑岩;与原始地幔和大洋中脊玄武岩相比,岩石相对富集稀土元素;模拟计算表明,岩石来源于稀土元素相对富集的交代富集地幔;地质发展史、不相容元素分配型式、Sr、Nd同位素组成及有关模拟计算表明,俯冲进入地幔楔的地壳物质脱水流体是引起该区地幔交代作用的主要因素。
【总页数】12页(P100-111)
【作者】黄智龙;王联魁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88.13
【相关文献】
1.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成因讨论 [J], 黄智龙;王联魁
2.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的Sr,Nd同位素研究 [J], 黄智龙;王联魁
3.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岩石学研究 [J], 黄智龙;王联魁;朱成明
4.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稀土地球化学特征 [J], 黄智龙;刘丛强;肖化云
5.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富集地幔源区的Sr,Nd同位素和NH_4^+地球化学证据 [J], 黄智龙;刘丛强;肖化云;罗泰义;朱丹;王联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6卷 第3期2010年5月 地质与勘探GEOLOGY AND EXPLORATION Vol.46 No.3May ,2010[收稿日期]2010-03-30;[修订日期]2010-05-20;[责任编辑]郑 杰㊂[基金项目]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科研项目 云南省楚雄市龙岗金矿带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的资助㊂[第一作者简介]符德贵(1963年 ),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㊁矿床地质及找矿预测研究工作㊂[通讯作者]周云满(1965年 ),男,博士,正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㊁矿床地质及找矿预测研究工作,E-mail:1965yunman@㊂滇中小水井金矿煌斑岩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符德贵1, 周云满1, 张长青2, 陈庆广3, 覃修平1(1.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昆明 650224;2.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3.云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一地质大队,曲靖 655000)[摘 要]小水井金矿床煌斑岩呈树枝状㊁环状㊁不规则状沿断裂带侵入,岩石为致密块状细晶辉石云斜煌斑岩,其SiO 2含量32.28%~49.72%,属基性-超基性范围,为碱性系列的富钾钙碱性煌斑岩,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 )为特征,稀土元素分布型式类似于大陆玄武岩㊂煌斑岩为富含稀土元素的俯冲带流体交代过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部分地壳混染的产物㊂对煌斑岩的黑云母进行Ar-Ar 法年龄测定,获得煌斑岩40Ar-39Ar 坪年龄值为(32.08±0.32)Ma ,等时线年龄值为(31.86±0.40)Ma ,形成时代属于新生代古近纪渐新世早期㊂煌斑岩与金矿化在空间分布㊁形成时间及成因上有密切的内在联系,煌斑岩与金元素均来自地幔,煌斑岩与金矿体均受控于断裂破碎带,共用了相同的断裂构造空间;金主成矿期早于煌斑岩,煌斑岩切穿了断裂破碎带及金矿体,煌斑岩的侵入为金进一步富集提供了物源㊁热能㊁含矿流体,使金矿化叠加富集㊂煌斑岩是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之一㊂[关键词]破碎带 煌斑岩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金矿化 滇中小水井[中图分类号]P581+P5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5-5331(2010)03-0414-12Fu De-gui ,Zhou Yun -man ,Zhang Chang -qing ,Chen Qing -guang ,Qin Xiu -ping.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mprophyres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gold mineralization of the Xiaoshuijing gold de⁃posit in central Yunnan Province [J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2010,46(3):0414-0425. 煌斑岩与金矿化的关系研究长期以来备受广大地质科学家的关注,并从构造学㊁岩石学㊁矿床学㊁地球化学等不同的角度和学科加以深入研究,提出了诸如 地幔去气成矿作用模式”(胡云中等,1995;黄智龙等,1999)㊁ 中温热液金矿成因模式(Rock 模式)”(Rock et al .,1988b)㊁ 类岩浆㊁富矿化剂㊁深源流体”模式(孙丰月等,1995;翟建平等,1996;孙树浩,1997)㊁ 同构造”模式(Wyman et al .,1988)㊁ 提供热液”模式(Golding et al .,1989;李献华等,1995)㊁ 地球化学障”模式(徐红,1993)㊁ 提供物源-找矿标志”(许德如,2000)㊁ 与金矿化密切共生”(檀国平,1990;季海章等,1992;朱桂田等,1994;宋新宇等,1996;傅朝义,1999;涂怀奎,1999;申玉科等,2005)等观点和认识㊂煌斑岩类岩石起源于超深环境,也是了解地幔及其变化的窗口(鹿坤等,2009)㊂在哀牢山变质带之西的哀牢山断裂带以西老王寨金矿的煌斑岩及与金矿的关系由黄智龙等(1999)进行了大量的研究㊂哀牢山变质带之东的红河断裂带东缘的红河金矿带普遍发育煌斑岩,但在以往地质勘查找矿工作中对其岩石学㊁地球化学特征㊁成因及与金成矿作用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尚属空白㊂故笔者开展了小水井金矿煌斑岩地质㊁地球化学特征及与金成矿作用关系的研究,这对深化本区地质构造环境演化的认识和指导在红河金矿带的找矿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㊂1 矿床地质概况和煌斑岩地质特征滇中小水井金矿床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欧亚板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造山形成的哀牢山-红河断裂带东侧,属红河金矿带(毛景文等,2006;周云414满等,2006,2008)㊂矿区出露地层有上三叠统云南驿组二段的T 3y 2深灰色中~厚层状泥质灰岩㊁微~细晶灰岩夹浅灰㊁黄绿色薄层状钙质泥岩㊁砂岩,厚285m;三段T 3y 3为浅黄绿㊁灰色钙质泥岩㊁粉砂岩㊁泥质粉砂岩,下部夹泥灰岩透镜体及钙质页岩,厚度大于280m㊂矿区构造总体为NW 向展布的破背斜,断裂主要有NW 向张扭性正断层,其次为NE 向㊁NWW 向的横断层㊂矿区初步探明11个金矿体,矿体空间分布范围受控于NW 向F 3断裂破碎蚀变带,其产状与断层大体一致或略有斜交,同一矿带中的矿体在平面和剖面上平行排列㊂矿体长200~780m,倾斜延深50~200m,厚0.8~48.8m,平均7.86m,金品位(1.03~5.95)×10-6,平均1.63×10-6(图1)㊂煌斑岩墙在矿区各地层和矿区外围均见及,规模较小㊂矿区内地表出露于南部大田岭矿段,主要沿NW㊁SN㊁NE 向断裂㊁裂隙侵入于上三叠统云南驿图1 小水井金矿地质图(据周云满等,2009修改)Fig.1 Geological map of the Xiaoshuijing gold deposit (modified after Zhou et al .,2009)1-第四系;2~5-上三叠统云南驿组:2-第三段(T 3y 3);3-第二段泥灰岩(T 3y 2-3);4-第二段砂岩(T 3y 2-2);5-第二段灰岩(T 3y 2-1);6-断层带;7-逆断层;8-正断层;9-向斜轴;10-背斜轴;11-金矿体及编号;12-煌斑岩;13-勘探线及编号;14-不整合界线1-quaternary sediments;2~5-Upper Triassic Yunnanyi Formation:2-3rd(T 3y 3);3-marl of 2nd member(T 3y 2-3);4-sandstone of 2nd member(T 3y 2-2);5-limestone of 2nd member(T 3y 2-1);6-fault zone;7-reverse fault;8-normal fault;9-synclinal axis;10-anticlinal axis;11-gold orebody and its serial number;12-lamprophyres;13-explorationline and its serial number;14-unconformity514第3期 符德贵等:滇中小水井金矿煌斑岩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 组T3y地层中(图1),与围岩呈明显的侵入接触关系㊂岩墙呈树枝状㊁脉状㊁不规则状产出,倾角较陡,近于直立㊂岩墙宽度变化较大,最宽达5m左右,最窄0.1m,一般为2~4m㊂在大田岭岗地段71 77线间地表平行分布多条煌斑岩脉,走向340°~ 350°,长30~200m,宽1~5m,标高为1900m~< 2000m,岩脉切割NNW向F3含矿断裂带及矿体(图2a㊁b);该地段采场F3断层破碎带中见有长30~ 50m,宽0.1~5m的云斜煌斑岩小脉体,呈树枝状㊁环带状㊁不规则状沿裂隙侵入,产状各异(图2c㊁d)㊂在山尾巴矿段ZK1502钻孔深115~122m孔段㊁大田岭岗地段ZK7702孔0~12.52m孔段㊁PD7901平硐中分别见垂厚7m㊁12.52m和1~2m的云斜煌斑岩㊂岩墙大多数结构较均匀,个别岩脉发育5~ 10cm宽结晶较细的冷凝边;岩墙边缘常见围岩捕虏体,捕虏体大小多在0.5cm×2cm~3cm×5cm,形态多为次圆状㊁棱角状及不规则状;捕虏体成分为灰岩㊁砂岩,部分发生硅化,捕虏体成分与煌斑岩墙围岩成分相当,可见捕虏体为煌斑岩墙侵位过程中捕虏围岩的产物㊂在矿区未发现煌斑岩脉有相互穿插的关系,推测本区煌斑岩应为同一岩浆活动的产物㊂在煌斑岩墙与围岩之间发育破碎蚀变带,宽0.5 ~3m,接触破碎带有硅化㊁黄铁矿化㊁碳酸盐化,伴随金矿化,主要形成金矿化石英 黄铁矿 碳酸盐细脉和网脉,沿裂隙分布,有时石英㊁黄铁矿㊁方解石分别呈斑块状或团块状产出于角砾之间呈胶结物出现或沿角砾㊁胶结物中的裂隙分布㊂2 煌斑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2.1 岩石学煌斑岩呈灰绿㊁黄绿色,风化后呈灰黄色㊁土黄色,致密块状,具煌斑结构,矿物成分为斜长石㊁辉石㊁黑云母㊁磷灰石㊁磁铁矿,斑晶以辉石(15%±)及黑云母(20%±)为主,粒度在0.5~1.5mm㊂基质主要为斜长石(35%±),其次是黑云母(15%±)㊁辉石(10%±)㊁钾长石(3%±)以及少量石英(1%图2 小水井金矿煌斑岩产状Fig.2 Occurrences of lamprophyres in the Xiaoshuijing gold deposit(a)㊁(b)-煌斑岩脉切穿F3及矿体;(c)-煌斑岩脉穿插于F3及矿体中;(d)-煌斑岩脉呈环状穿插于F3及矿体中(a),(b)-lamprophyre vein incised the F3and orebody;(c)-lamprophyre vein intruded into F3and orebody;(d)-lamprophyre vein intruded into F3and orebody in abnormity614 地质与勘探 2010年±)和碳酸盐(1%±),粒度在0.1~0.3mm;副矿物有磷灰石㊁磁铁矿㊁钛铁矿㊁锆石㊂可见,其为辉石云斜煌斑岩㊂在钻孔岩芯中采集5件新鲜的煌斑岩样品,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实验中心进行测试,结果见表1㊂岩石的SiO2含量为32.28%~49.72%,平均43.14%,CaO含量11.30%~21.90%,平均14.25%,Al2O3含量9.71%~12.46%,平均11.54%,Fe2O3含量4.27%~7.06%,平均6.25%, MgO含量2.24%~4.83%,平均3.67%,K2O含量2.56%~4.77%,平均3.98%,Na2O含量1.51%~ 2.92%,平均2.11%,次为P2O5含量0.78%~ 1.55%,平均1.25%,TiO2含量0.52%~0.90%,平均0.74%,MnO含量0.11%~0.24%,平均0.14%㊂表1 小水井金矿床煌斑岩及国外同类岩石化学成分Table1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lamprophyres in the Xiaoshuijing gold deposit and foreign countries样号采样地点岩石名称SiO2(%)TiO2(%)Al2O3(%)Fe2O3(%)MnO(%)MgO(%)CaO(%)Na2O(%)K2O(%)P2O5(%)LOI(%)XH-1ZK7301孔深23m云斜煌斑岩49.720.5212.464.270.122.2411.792.924.770.789.53 XH-2ZK7301孔深20m云斜煌斑岩32.280.689.716.350.243.5821.901.752.561.1519.06 XH-3ZK7301孔深21m云斜煌斑岩44.110.9011.467.060.114.7012.941.644.131.5510.42 XH-4ZK1701孔深110m云斜煌斑岩42.680.8911.747.040.134.8313.341.514.391.5011.12 XH-5ZK1701孔深120m云斜煌斑岩46.920.7012.316.540.113.0011.302.754.051.2510.32平均值(5)43.140.7411.546.250.143.6714.252.113.981.2512.09钙碱性煌斑岩(Rock,1987)(754)51.51.314.03.70.156.96.62.73.80.71Navajo云煌岩(Bergman,1987)(45)48.41.710.57.70.1510.79.01.95.11.1Mt.Bundey云煌岩(Shappard,1992)(8)47.51.710.98.60.159.57.21.76.62.2Colima云煌岩(Luthr1981)(95)49.61.212.97.50.149.68.22.44.30.9 Massif Certral云煌岩(Bergman,1987)(65)52.71.213.86.70.138.05.82.374.70.7Linhaisai云煌岩(Bergman,1987)(21)53.31.713.27.70.128.67.22.54.61.1老王寨金矿云煌岩(黄智龙,1999)(19)47.350.6712.122.340.148.327.291.634.390.57北衙铁金矿云煌岩①(2)47.551.2614.148.110.127.258.721.714.381.005.36 注:黑体括号内为样品数㊂矿区样品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实验中心进行检测;测试时间:2008.5㊂ 与国外同类岩石(Luthr,1981;Rock,1987;Berg⁃man,1987;Shappard,1992)对比矿区煌斑岩相对贫SiO2㊁TiO2㊁MgO㊁Fe2O3㊁Al2O3,明显低于国外同类岩石的含量;突出的特点是富CaO,高出国外同类岩石含量的两倍左右;其他氧化物含量均与国外同类岩石相当㊂而与邻近哀牢山变质带西侧的老王寨金矿(黄智龙等,1999)和红河断裂东侧北衙铁金矿煌斑岩对比,本矿区富Fe2O3㊁CaO㊁P2O5,贫MgO㊁SiO2,稍富Na2O而贫K2O,但Na2O+K2O的含量相近,在6%左右,其他氧化物含量相近㊂矿区煌斑岩化学成分SiO2含量32.28%~ 49.72%,平均43.14%,w(Na2O+K2O)在4.31%~ 7.69%之间,按Rock(1987)的分类原则确定为钙碱性煌斑岩㊂煌斑岩w(K2O)>w(Na2O),其w (K2O)/w(Na2O)比值为1.46~2.91,平均1.89,属钾质岩石类型㊂煌斑岩n(K)/n(Al)比值为0.26~0.38, n(K)/n(K+Na)比值为0.59~0.74,在路凤香等(1991)的n(K)/n(Al)-n(K)/n(K+Na)图中(图3),5个样品全部落入钾质煌斑岩区㊂在w(SiO2)-w(K2O)图中(图4),1件样品落入超镁铁质煌斑岩区但靠近钾质碱性煌斑岩区,2件样品落入钾质碱性煌斑岩区,1件样品落入超钾㊁过钾质及钾镁煌斑岩区但靠近钾质碱性煌斑岩区,1件样品落入钾质钙碱性煌斑岩区但靠近钾质碱性煌斑岩区㊂可见,矿区煌斑岩为碱性岩系㊁钾质-富钾质钙碱性煌斑岩㊂2.2 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实验中心分别用等离子光谱和中子活化方法测试了矿区5件新鲜的煌斑岩样品的微量元素含量,包括过渡元素(即相容元素Sc㊁Ti㊁V㊁Cr㊁Mn㊁Fe㊁Co㊁Cu㊁Zn)㊁亲石元素(即714第3期 符德贵等:滇中小水井金矿煌斑岩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 图3 小水井金矿煌斑岩的n (K )/n (K+Na )图(据路凤香等,1991)Fig.3 n (K )/n (K+Na )diagram of lamprophyresin the Xiaoshuijing gold deposit (After Luet al .,1991)Ⅰ-钠质煌斑岩;Ⅰ’-弱钾质煌斑岩;Ⅱ-钾质煌斑岩;Ⅲ-超钾质煌斑岩;Ⅳ-过钾质煌斑岩;Ⅴ-钾镁质煌斑岩;1-小水井金矿煌斑岩样品投影位置Ⅰ-sodic lamprophyre;Ⅰ'-low-potassic lamprophyre;Ⅱ-potassic lamprophyre Ⅲ-ultrapotassic lamprophyre;Ⅳ-perpotassic lampro⁃phyre;Ⅴ-lamproite;1-sample projection point of lamprophyre inthe Xiaoshuijing gold deposit不相容元素Sr㊁Rb㊁Ba㊁K㊁P㊁U㊁Th㊁Ta㊁Nb㊁Zr㊁Hf)和稀土元素,其含量详见(表2)㊂2.2.1 微量元素矿区煌斑岩过渡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宽(表2),但均在钙碱性煌斑岩范围内㊂以球粒陨石(Boynton,1984)标准化的分配模式为相似的 W”型(图5),与Jagoutz 等(1979)估算的原始地幔过渡元素含量相比,Sc㊁Ti㊁V 相对富集,深源元素Cr㊁Co㊁Ni 则强烈亏损,略高或大致相等的是Zn㊁Mn,这与许多幔源基性-超基性岩的过渡元素分配模式相似㊂矿区煌斑岩亲石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宽(表2),但均在世界钙碱性煌斑岩范围内㊂以Pearce 等(1983)报导的MORB 标准化不相容元素的分配模式为相似的 驼峰”型(图6),与Rock(1987)统计的钙碱性煌斑岩不相容元素特有的 Ta -Nb -Ti (TNT)”负异常分配模式基本一致;与N-MORB 相比,富集Sr-Sm 之间的元素,亏损Ti -Ni 之间的元素,而Y 元素大致相当㊂说明本区源区富集过程或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了地壳混染,并经历了俯冲环境(Rock et al .,1987;李献华等,2002)㊂2.2.2 稀土元素矿区煌斑岩稀土元素总量较高(表2),除1号样外,变化幅度不大,w (∑REE +Y)为(643.7~1268)×10-6,平均1047.8×10-6,远高于世界钙碱性图4 小水井金矿煌斑岩w (SiO 2) w (K 2O )图(据路风香等,1991)Fig.4 w (SiO 2) wW (K 2O )diagram of lamprophyresin the Xiaoshuijing gold deposit (After Luet al .,1991)Ⅰ-超镁质煌斑岩(UML);ⅡK-钾质碱性煌斑岩(AL K );ⅡNa-钠质碱性煌斑岩(AL Na );ⅢK-钾质钙碱性煌斑岩(CAL K );ⅢNa-钠质钙碱性煌斑岩(CAL Na );Ⅳ-超钾㊁Ⅰ-Sodic lampro⁃phyre;过钾质及钾镁煌斑岩;A-钠质与钾质煌斑岩的分界线;B-钾质煌斑岩的上限;1-小水井金矿煌斑岩样品投影位置Ⅰ-ultramagnesium-iron lamprophyre(UML);ⅡK-potassic alkalic lamprophyre(AL K );ⅡNa -sodic alkalic lamprophyre(AL Na );ⅢK -potassic calc-alkalic lamprophyre (CAL K );ⅢNa-sodic calc-al⁃kalic lamprophyre(CAL Na );Ⅳ-ultrapotassic,perpotassic and lam⁃proite;A-The boundary line of sodic and potassic lamprophyres;B-The up boundary line of potas-sic lamprophyres;1-sample projectionpoint of lamprophyre in the Xiaoshuijing golddeposit图5 煌斑岩过渡元素分配模式Fig.5 Chondrite-normalized transition element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lamprophyres1-原始地幔(据Jagoutz et al .,1979)1-primitive mantle (values are from Jagoutz et al .,1979)煌斑岩稀土元素总量平均值280.77×10-6,以及高出国外同类岩石(Roden,1981;Luthr et al .,1981;814 地质与勘探 2010年Bergman,1987;Shappard,1992)和邻近哀牢山变质带西侧的老王寨金矿和红河断裂东侧北衙铁金矿煌表2 小水井金矿床煌斑岩及国外同类岩石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ωB/10-6) Table2 Trace and REE element contents of lamprophyres in the Xiaoshuijing gold deposit and foreign countries元素样号ZK7301,23mXH-1ZK7301,20mXH-2ZK7301,21mXH-3ZK1701,110mXH-4ZK1701,120mXH-5平均值(5)钙碱性煌斑岩(Rock,1987)(49)Mt.Bundey云煌岩(Shappard,1992)(7)Linhaisa云煌岩(Bergman,1987)(10)老王寨金矿云煌岩(黄智龙,1999)(11)北衙铁金矿云煌岩①(2)Sc11.9814.9620.7820.2015.3616.6620212025.320.28 Ti314041405592544643084525V77.0898.04122.7118.9150.2113.38167143209127150 Cr96.36107.7175.9169.1120.5133.91462279300415330.5 Mn870.01748874.8959.6820.21045.5Co21.6631.9635.5836.0230.0631.0635454727.742.67 Ni73.90123.3162.0164.599.5894.66186273273184169 Ga21.0215.5219.3018.9819.4418.8516.63 Rb135.479.36112.4119.2115.4112.35124170173146.5 Sr720.4896.41568131111941137.989611001069867Y24.9035.2240.2240.7639.2036.0631322020.0325.03 Zr230.6296.2414.6463.4421.4365.24276650133281 Nb21.2222.1229.8633.9832.5227.9418157.4830.4 Mo3.000.684.102.063.742.72Cs7.167.187.708.168.647.776.27 Ba1318300032583214344228461900150018301651 Hf5.085.828.168.828.167.2110264.18Ta1.301.221.521.781.881.540.91.00.541.93 Th22.8228.6437.7239.1038.6433.3820199.615.19 U4.184.786.026.727.145.7755.43.943.62 La157.5248.0316.2314.0270.8261.35322310539.0769.81 Ce278.6429.8552.4538.8478.4455.612548220578.88137.2 Pr31.2849.1664.0262.4651.7651.73149.6916.59 Nd109.8173.0218.0215.4176.9178.62542108837.6763.0 Sm15.7024.2630.3029.9824.4624.9410.829.2167.2110.89 Eu3.785.787.187.105.845.933.17.763.91.802.88 Gd10.8016.5020.2220.0016.5216.808.25.718.71 Tb1.101.601.961.941.681.661.21.751.40.761.10 Dy5.067.288.688.747.927.545.47.44.035.24 Ho0.861.221.421.421.361.260.90.760.92 Er2.163.043.543.603.643.192.71.922.25 Tm0.280.380.440.440.480.400.380.280.31 Yb1.642.202.582.662.962.411.81.91.631.691.94 Lu0.240.320.380.380.440.350.290.360.30.250.28 注:矿区样品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实验中心进行检测,测试方法为等离子光谱和中子活化方法,黑体括号内为样品数㊂测试时间: 2008.5㊂914第3期 符德贵等:滇中小水井金矿煌斑岩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 图6 煌斑岩亲石元素分配模式Fig.6 N-normalized lithophile elementpatterns of amprophyres1-N-MORB(据Pearce et al .,1993)1-N-MORB (values are from Pearce et al .,1993)斑岩稀土元素总量含量的2~4倍㊂其中,w(LREE)为(596.66~1188)×10-6,平均978.13×10-6,w(HREE+Y)为(47.04~79.94)×10-6,平均69.68×10-6,w(LREE)/w(HREE+Y)比值为12.68~14.96,平均13.91×10-6,轻稀土远大于重稀土,轻稀土元素含量变化范围大,重稀土元素含量变化相对稳定㊂与原始地幔(Sun et al .,1989)相比,本区煌斑岩稀土元素均相对富集,表明煌斑岩的源区地幔相对富集稀土元素㊂矿区5件样品煌斑岩球粒陨石(Boynton,1984)标准化后的稀土分配模式表现为相似的右陡倾轻稀土富集型(图7),(La /Yb)n =61.68~82.62;轻㊁重稀土元素具有较好的分馏,(La /Sm)n =6.31~6.96,(Gd /Yb)n =4.50~6.32;δEu =0.93~0.96,Eu 亏损极少或无亏损㊂上述特点表明,煌斑岩的微量元素含量也说明本区煌斑岩属富钾钙碱性煌斑岩,煌斑岩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稀土分配模式具有典型的基性岩特征,其岩浆在上侵过程中分异作用强烈,深部经历过地幔交代作用㊂3 煌斑岩的形成时间及成因3.1 煌斑岩的形成时间前人报导过用K-Ar 法测定小水井一带煌斑岩绢云母的K -Ar 年龄值为50.95±0.89Ma(杨建民等,2001),但根据本次对矿区新鲜煌斑岩的岩石学特征的研究,新鲜煌斑岩不含绢云母,绢云母可能为蚀变围岩的混入物或蚀变煌斑岩的产物,因此,绢云图7 煌斑岩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球粒陨石据Boynton ,1984)Fig.7 Chondrite-normalized RE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lamprophyres (Chondrite values are from Boynton ,1984)母的K-Ar 年龄值不能代表煌斑岩的年龄㊂为了获得煌斑岩形成时间,本人采取矿区Zk7302钻孔中穿插于断层破碎带内的新鲜煌斑岩样品,由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所刘新宇等对煌斑岩的黑云母进行Ar-Ar 法年龄测定,实验数据及结果见表3和图8㊂测定黑云母样品获得40Ar /39Ar 坪年龄值(Tp)为(32.08±0.32)Ma,视年龄值范围为(24.49±0.94)~(48.3±1.0)Ma,平均31.2Ma,与计算坪年龄的加热阶段相应数据的40Ar /39Ar-39Ar /36Ar 等时线年龄值为(31.86±0.4)Ma,三者在误差范围内相一致㊂等时线年龄的相关系数大于0.999,40Ar /36Ar 初始值为(298.9±3.7)Ma,与尼尔值基本一致㊂煌斑岩的黑云母形成后没有受到后期地质作用的影响,其年龄可以作为煌斑岩的形成年龄㊂小水井金矿煌斑岩形成时代属于新生代古近纪渐新世早期,与哀牢山 红河成矿带中其他矿床煌斑岩的形成时代(27~36Ma,王登红等,2006)基本一致,构造上处于喜马拉雅运动第Ⅰ幕与第Ⅱ幕之间,是三江及扬子地台西缘最重要的幔源-幔壳混合源岩浆活动时期㊂3.2 煌斑岩的成因矿区煌斑岩为碱性系列㊁富钾钙碱性煌斑岩,与哀牢山断裂带煌斑岩特征一致㊂地球化学特征与许多幔源基性-超基性岩的过渡元素分配模式相似,且在富集过程或岩浆上升过程中遭受了地壳混染,并经历了俯冲环境;稀土元素结果显示,煌斑岩具有典型的基性岩特征,且演讲在上升过程中分异作用强烈㊂因此,矿区煌斑岩应为富含稀土元素的俯冲带流体交代过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部分地壳混染的产物㊂24 地质与勘探 2010年图8 小水井金矿床煌斑岩黑云母40Ar/39Ar年龄谱和等时线Fig.8 40Ar/39Ar spectra and isochrone of biotitle in lamprophyre in the Xiaoshuijing gold deposit表3 小水井金矿床煌斑岩黑云母40Ar/39Ar定年数据Table3 40Ar/39Ar dating data of biotite in lamprophyre in the Xiaoshuijing gold deposit加热阶段加热温度/℃(40Ar/39Ar)m(36Ar/39Ar)m(37Ar/39Ar)m(38Ar/39Ar)m40Ar/%40Ar*/39Ar K39Ar/×10-14mol39Ar(Cun.)/%视年龄±1σ/Ma平均视年龄/Ma17008.56400.02450.83780.018916.121.38100.850.8530.1±2.1 28006.23540.01761.13280.016717.971.12151.672.5424.49±0.94 39003.30650.00661.80840.014444.771.48269.1811.8132.31±0.37 49501.88140.00140.07000.013477.701.462013.0925.0231.87±0.34 510001.80210.00110.05650.013481.491.468611.7036.8332.01±0.34 610502.07180.00200.13500.013471.641.48457.6544.5532.35±0.3731.2 711002.14890.00230.10670.013368.161.46489.3854.0131.92±0.35 811501.77000.00120.08900.013379.311.403912.3366.4630.61±0.34 911201.61530.00080.14890.013485.921.388014.1380.7230.27±0.31 1012501.60920.00090.25910.013684.491.359812.8593.6929.66±0.31 1113001.72900.00160.72770.014275.181.30074.9398.6728.38±0.34 1214003.25840.00402.18410.014668.172.22511.32100.0048.30±1.0 注:样品编号为ZK7302B1;表中下标m代表样品中测定的同位素比值;样品质量W=55.74mg;J=0.012189㊂测试时间:2009.7㊂从区域地质构造演化分析,本区位于SN向三江陆内造山带中南部东缘,经历了中生代欧亚板块向扬子板块俯冲,新生代(65Ma开始)陆-陆碰撞造山,古近纪中-晚期以来大规模逆冲推覆-走滑-拉张伸展作用的复杂演化历程,形成哀牢山造山带及其两侧逆冲推覆-剪切断裂系统以及断陷盆地㊂新生代处于 幔涌壳旋”的大陆动力学背景中(王登红等,2006),30~40Ma区域构造机制处于从压扭向张扭转化阶段(杨志明等,2009),地幔上涌,富含Mg㊁K的岩浆沿深大断裂系统上升,进而沿次级断裂㊁裂隙呈墙状㊁柱状㊁脉状侵入地壳岩石中形成煌斑岩㊂4 煌斑岩与金矿化的关系4.1 空间上的共生关系煌斑岩脉与金矿体或金矿化体以及蚀变带在空间上密切共生,共用了相同的构造空间,断裂构造为煌斑岩和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运移通道和赋存空间,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1)煌斑岩脉㊁金矿(化)体均产于NW㊁SN㊁NE向断裂㊁裂隙中;(2)煌斑岩脉切错矿区各地层㊁F3断层破碎带及金矿体;(3)煌斑岩脉呈树枝状㊁环状㊁不规则状沿裂隙侵入F3断层破碎带及金矿体中,产状各异;(4)在F3断裂构造剪切破碎带内有煌斑岩沿其中的各种裂隙通道侵入的地段,周围金矿化作用进一步叠加,形成的矿石金品位较无煌斑岩脉发育地段高出3~10倍㊂在煌斑岩脉侵入正常地层的接触破碎带中也有明显的金矿化或贫金矿体产出㊂在南部71 77线间地表124第3期 符德贵等:滇中小水井金矿煌斑岩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 平行分布的煌斑岩周围的矿石金品位普遍在(2~ 10)×10-6,高于其他地段㊂大田岭岗地段ZK7302孔㊁PD7901平硐中的云斜煌岩脉接触破碎带中普遍具金矿化或形成贫金矿体,含Au(0.2×10-6~0.8×10-6)㊂4.2 时间上的序次关系据区域褶皱卷入地层为白垩系及沉积盆地收缩迁移特征判断,本区构造的形成时代主要为燕山晚期 喜马拉雅早期,NW向区域断裂及控矿断裂在喜马拉雅早期为左行走滑(云南地矿局,1990;曹淑云等,2009),伴随大规模流体活动,有利于成矿流体运移和成矿元素大规模堆积㊂王登红等(2006)对矿区成矿阶段含金黄铁矿-石英脉的石英进行了40Ar/39Ar测年,获得坪年龄(45.15±0.22)Ma~ (45.73±0.28)Ma,说明金矿化形成于新生代古近纪始新世中期,这一时期为喜马拉雅运动主幕(第Ⅰ幕),区内处于陆内拉张地质构造环境中㊂本次获得煌斑岩40Ar/39Ar坪年龄值(Tp)为(32.08±0.32) Ma,等时线年龄值为(31.86±0.4)Ma,属于新生代古近纪渐新世早期㊂煌斑岩的形成时代晚于金矿化主成矿期,原因可能是喜马拉雅运动主幕(第Ⅰ幕)时期的构造活动,深部地幔软流圈开始底辟上侵于下地壳范围内(可能形成岩浆房),其形成的成矿流体可通过构造带超前上升到地壳浅部有利的空间发生成矿作用;然后在喜马拉雅运动第Ⅰ幕与第Ⅱ幕之间,由于深部岩浆供运充足,岩浆房的岩浆以裂隙控制的岩墙扩展方式上升到中上地壳形成煌斑岩墙和岩脉,岩体带来的小规模岩浆热液对主成矿期形成的金矿化起到进一步叠加㊁富集作用,但其影响范围仅限于煌斑岩脉附近㊂因此煌斑岩是区内寻找富金矿体的重要标志㊂4.3 成因关系矿区煌斑岩为产于板块俯冲环境下,受俯冲带流体交代过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部分地壳混染的产物㊂煌斑岩金属元素银㊁铅㊁锌㊁铜等元素的含量均高于地壳克拉克值几十倍(表4),而总体含金量为(1.8~4.8)×10-9,与地壳克拉克值接近,金的低含量可能与岩脉周围的金矿化有关㊂煌斑岩岩浆从深部带来了金,为金矿化提供了部分金㊁热能和成矿流体;同时在贯入过程中分异出的富CO2流体,沿途可淬取各地层中的Au形成含矿热液;岩浆形成的早期成矿流体上升与构造-热液混合,在韧-脆性剪切构造带中发生了成矿作用,形成了金矿床,后来侵入到地壳浅部的煌斑岩及随之而来的小规模成矿流体使金矿化在先期成矿作用的基础上叠加岩浆-热液成矿作用,金矿化再次富集,但其影响范围仅限于煌斑岩脉附近㊂因此,煌斑岩岩浆对矿区的主成矿期的金矿化和后期金的再次富集提供金属㊁热源和部分流体的作用㊂表4 小水井金矿床煌斑岩及国外同类岩石矿化元素含量(ωB/10-6)Table4 Mineralization element contents of lamprophyres in the Xiaoshuijing gold deposit and foreign countries样号采样地点岩石名称Au(10-9)Ag Cu Pb Zn备注XH-1ZK730123m云斜煌斑岩3.846914351294145.6XH-2ZK730120m云斜煌斑岩1.835449.8839.8861.46 XH-3ZK730121m云斜煌斑岩4.8578920.4909.6320.6 XH-4ZK1701110m云斜煌斑岩3.7321288.4170.0123.4 XH-5ZK1701120m云斜煌斑岩4.4674571.6259.295.64平均值(5)3.7479653.1534.5124.66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地学实验中心进行检测,测试方法为等离子光谱和中子活化方法㊂钙碱性煌斑岩(Rock,1987)(49)5282 Mt.Bundey云煌岩(Shappard,1992)(7)158 Linhaisai云煌岩(Bergman,1987)(10)135150老王寨金矿云煌岩(黄智龙等,1999)(25)4.235136.167北衙铁金矿云煌岩①(80)1517200179488.72611地壳克拉克值(维诺格拉多夫公布数字)4.3704716835 结论(1)矿区煌斑岩呈树枝状㊁环状㊁不规则状沿断裂带侵入,SiO2含量32.28%~49.72%,平均43.14%,w(Na2O+K2O)在4.31%~7.69%之间, w(K2O)>w(Na2O),其w(K2O)/w(Na2O)比值为1.46~2.91,平均1.89;n(K)/n(Al)比值为0.26~ 0.38,n(K)/n(K+Na)比值为0.59~0.74,属基性-224 地质与勘探 2010年超基性范围,为碱性系列㊁富钾钙碱性煌斑岩㊂(2)煌斑岩微量元素含量变化范围较宽,过渡元素分配模式为相似的 W”型,亲石元素的分配模式为相似的 驼峰”型;稀土元素总量较高,分布型式类似于大陆玄武岩;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Ti)为特征㊂(3)煌斑岩成因为富含稀土元素的俯冲带流体交代过的富集地幔部分熔融所产生的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部分地壳混染的产物㊂(4)煌斑岩黑云母40Ar/39Ar坪年龄值(Tp)为(32.08±0.32)Ma,等时线年龄值为(31.86±0.4) Ma,形成时代属于新生代古近纪渐新世早期㊂(5)煌斑岩与金元素均来自地幔,煌斑岩与金矿体均受控于断裂破碎带,共用了相同的断裂构造空间,断裂破碎带为煌斑岩的侵入提供了通道和赋存空间,为成矿物质的沉淀提供场所;金主成矿期早于煌斑岩,煌斑岩的侵入为金进一步富集提供了物源㊁热能㊁含矿流体,使金矿化叠加富集㊂煌斑岩是寻找金矿的重要标志之一㊂致谢 感谢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毛景文教授㊁张作衡教授㊁编辑部审稿专家对本文提出宝贵的修改意见㊂[注释]莫宣学.2008.‘北衙地区金铜矿床成矿模型及深部斑岩金铜矿潜力研究报告“[References]Bergman S mproites and other potassium-rich rocks:a review of their occurrence,mineralogy and geochemistry.In:J.Fitton and B.G.J.Upton(Eds):Alaline Igneous Rocks[J].Geol Soc Spec Publ,30:103-190Boynton W V.1984.Cosmochemistry of the rare earth elements;meteorite studies[J].Dev Geochem,2:63-114Cao Shu-yun,Liu Jun-lai,Bernd LAxel V,Zou Yun-xin,Zhao Chun-qiang.2009.Timing of initiation of left-lateral shearing along the Ailao Shan–Red River Shear Zone:Microstructural,texture and thermochronological evidences from high temperature mylonites in Diancang Shan,SW China[J].Acta Geological Sinica,83(10): 1388-1400Fu Cao-yi.1999.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lamprophyres in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es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Au metallization, Hebei province,China[J].Contributions to Geology and Mineral Re⁃sources Research,14(4):35-39Golding S D.1989.Archean carbon and oxygen reservoirs:Their signifi⁃cance for fluid sources and circulation paths for Archean mesother⁃mal gold deposits of the Norseman-Wihuna Belt,Western Australia [J].Econ Geol.Monograph,6:376-388Hu Yun-zhong,Tang Shang-chun,Wang Hai-ping,Yang Yue-qing, Deng Jian.1995.Geology of gold deposits in Ailaoshan[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272Huang Zhi-long,Liu Cong-qiang,Zhu Cheng-ming,Wang Lian-kui,Xi⁃ao Hua-yun.1999.The origin of lamprophyres of the Laowangzhai gold field in Yunnan province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gold minerali⁃zation[M].Be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252 Jagoutz E.1979.The abundance of major,minor and trace element in the Earth’s as derived from primitive ultramafic nodues[M].Proc Lunar Sci conf:2031-2050Ji Hai-zhang,Chen Dian-zhao.1992.On the relation of lamprophyre to gold ore in the Jiaodong area[J].Geology and Exploration,28(2): 15-18Li Xian-hua,Sun Xian-zhu.1995.On the relation of lamprophyre to gold ore[J].Geological Review,4(3):352-359Li Xian-hua,Zhou Han-wen,Wei Gang-jian,Liu Ying,Zhong Sun-lin, Lou Qing-hua,Li Ji-yu.2002.Geochemistry and Sr-Nd isotopic of Cenozoic ultrapotassic lamprophyres in western Yunnan:Constraints on the composition of sub-continental lithospheric mantle[J].Geo⁃chemica,31(1):26-34Lu Kun,Feng Zuo-hai,Hou Du-jie,Li Xiao-feng.2009.Geochemistry and origin of lamprophre in the northeast of Guangxi[J].Geology and Exploration,45(2):8-13Lu Feng-xiang,Shu Xiao-xin,Zhao Cong-huo.1991.A suggestion on classification of lamprophyres[J].Ge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nation,10(Supp.):55-62Luthr J F,Carmichael I S E.1981.The Colima volcanic complex, Mexico,te-Quaternary cinder cones[J].Contrib Mineral. Petrol,76;127-147Mao Jing-wen,Hui Run-zhong,Chen Yu-chuan,Wang Yi-tian,Gao Shan,Fan Wei-ming,Wang Xue-qiu,Wang Deng-hon,Wu Gan-guo,Zhai Ming-guo,Liu Jia-jun,Hua Ren-ming,Zhu Bing-quan, Xiang Yun-chuan,Li Xian-hua,Guo Feng,Du Yang-song,Ma Dong-sheng,Zhang Zhao-chong,Bi rge-scale ore-forming events and large ore dense areas[M].Beijing:Geolog⁃ical Publishing House:180-227Pearce J A,Harris N B,Tindle A G.1983.Trace element distcrimination diagrams for the tectonic interpretation of granite rocks[J].J Petrol, 35:956-983Rock N M.1987.The nature and origin of lamprophyres:an overview [J].Geol Soc Spec Publ,30:191-226Rock N M,Groves D I.1988.Can lamprophyres resolve the genetic con⁃troversy over mesothermal gold deposits[J].Geology,16:538-541 Roden M F.1981.Origin of coexisting minette and ultramafic breccia, Navajo Volcanic Field[J].Contrib Mineral Petrol,77:195-206 Shappard S,Taylor W R.1992.Barium and LREE-rich olivine-mica-lamprophyres with affinities to lamproites,Mt.Bundey,Northren Ter⁃ritory,Australia[J].Lithos,28:303-325Shen Yi-ke,Deng Jun,Xu Ye-bing.2005.Ge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lam⁃prophyre during gold minerialization in the Linglong ore field[J].324第3期 符德贵等:滇中小水井金矿煌斑岩特征及与金矿化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