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传统民居特色
河南信阳最美8处古村落,豫风楚韵相融,纯朴人居静美
![河南信阳最美8处古村落,豫风楚韵相融,纯朴人居静美](https://img.taocdn.com/s3/m/7614424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2d.png)
河南信阳最美8处古村落,豫风楚韵相融,纯朴人居静美河南,信阳。
古称义阳、申州,地处河南省最南部、淮河上游。
江淮河汉之间,正是中国南北地理、气候、文化的过渡带,有“江南北国、北国江南”之美誉。
这里有着豫风楚韵的地域文化,楚文化与中原文化在这里交融,独特的人文给信阳留下了许多古朴美好的村落。
一起来看看最美的8处信阳古村落,你去过几处?1 西河村西河古村落位于河南信阳新县周河乡地处河南和湖北的交界的大别山腹地,该村依河而建,山环水抱。
河两岸古木参天,自然环境优越。
西河村背靠青山绿为屏,面朝西河水绕村,是典型背山面水的风水宝地,同时村内房前屋后绿树成荫,村头有几百年古树临水垂影。
西河村范围内有土砖、砖石结构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建筑,也有宗氏祠堂等礼祭类建筑,尤其张氏宗祠建筑更是一绝,内部结构设计独特合理,外观雄伟。
2 郝堂村在信阳市平桥区有一座村庄叫郝堂村,四面环山,空气清新,环境优美。
狗头门楼、清水墙,用木头垛起的柴扉,彰显豫南山乡民居的风格。
在这个美丽的村落里,依水的小桥,桥下流水潺潺;精心修葺的土坯房,翠竹掩映,溪水环绕,被外界称为“画家画出来的村庄”。
3 何家冲村罗山县铁铺乡铁铺何家冲村历史悠久,延绵800年,至今保存完整。
昔日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何家冲,如今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
这是一个古树老宅、青砖黛瓦的豫南山村,村落四周是郁郁葱葱的青山,村前是清淩的河水。
一幢幢明清古建筑风格的豫南古民居,错落有致,传承乡村的历史文化脉络。
村里至今还完好保留红二十五军使用过的房子建筑:军部旧址何氏祠、红军医院旧址、红军碾。
这些红色印记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缅怀先烈。
4 丁李湾丁李湾村位于新县八里畈镇。
村落有800余年的历史,村头有一个半圆形的池塘,名为望月塘。
塘中野鸭、水鸟嬉戏,在这里,也可以经常看到村里的女人洗衣服。
村内旧宅系豫南古民居建筑风格,既具有北方宅院的粗犷质朴,也含有徽派建筑的婉丽清雅。
相传在明初,丁李湾村由江西一带迁入,因此带来了徽派建筑的风格,但这里毕竟属于北方,在后来建造房屋时也融入了一些北方的特点,形成了豫南风格。
河南窑洞民居
![河南窑洞民居](https://img.taocdn.com/s3/m/044334fc0242a8956bece471.png)
河南窑洞民居姓名:张倩倩学号:200703107班级:城市规划071班河南窑洞民居引言:一提起窑洞最先想到的就是陕西窑洞,其实我国的窑洞民居除了陕西省还分布在甘肃、山西、河南三省。
本篇从窑洞居民的形成条件与特点进行简单介绍并主要阐述河南窑洞民居类型与细部装饰即对窑洞的改造。
一、窑洞居民的形成条件独具特色的中国窑洞民居民居均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形成与自然条件紧密相关,自然条件包含地质与地貌两个方面。
1、地质条件我国有着得天独厚的黄土资源,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秦岭以北直抵古长城所分布的黄土,发育情况在世界上最为典型。
它地跨甘肃、陕西、山西、河南等省,构成极为广阔的黄土高原,面积为63万平方公里。
这里是黄土层最发育的地区,地质均匀,连续延展分布,构成完整统一的地表覆盖层,垂直结构良好。
大部分土层厚度在50~300米之间,而河南豫西地区黄土厚度在50~100米左右。
黄土是以石英构成的粉状沙粒为主要成分,另含有一定含量的石灰质(CaO)等多种物质,地质构造质地均匀。
黄土颗粒细小,黏度高,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好,具有良好的整体性、稳定性和适度的可塑性。
2、地貌条件因黄土具有多孔隙、垂直节理发育、透水性强、富含碳酸钙、易塌陷等特点。
在流水作用、重力崩塌作用和风力吹蚀作用下,形成沟深、坡陡、沟壑纵横、地面支离破碎的黄土地貌特征。
河南豫西地区的窑洞居民,就分布在这种复杂地貌的黄土地区。
在开阔的沟壑阶地多有村镇散居其间,狭窄处陡壁直立,沟壑纵横可伸延数公里,在沟崖两侧如串珠般的密布着窑洞山村。
由于人口不断发展和种种自然、社会等因素,窑洞山村逐步向沟顶及塬上发展。
二、窑洞居民的特点窑洞居民土生土长,从古至今一直延续下来,伴随着传统地上居民从萌芽、成长、成熟、衰退各时期并存,并且与当今的方盒子建筑共存共荣,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自有它独到的优势所支撑,具体表现为窑洞建筑艺术特征。
整个建筑活动是在自然环境中,人工创造出供人们生活、生产的体量空间。
河南的传统民俗文化(河南的传统民俗文化有什么)
![河南的传统民俗文化(河南的传统民俗文化有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7a35ec17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dd.png)
河南的传统民俗文化(河南的传统民俗文化有什么)今天给各位分享河南的传统民俗文化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河南的传统民俗文化有什么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文库,现在开始吧!本文目录:1、河南有哪些民风民俗?2、河南省风俗习惯3、河南的民间习俗有哪些?4、河南的传统民俗文化都有哪些?5、河南民俗文化有哪些?河南有哪些民风民俗?龙抬头节(二月初二)。
农历二月初二,是汉族的传统节日。
民间认为,这天是龙欲升天的日子,故称“龙抬头节”或“青龙节”。
这天,河南农村的妇女一般都不动剪刀,不做针线活,怕动了刀剪伤龙体。
按老年人的说法。
这是为了表示对龙的尊敬。
在这个节日里,人们到田野里采野菜,包饺子,煎煎饼,炒黄豆,煎腊肉,蒸枣馍,改善生活成为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端午节(五月初五)。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
在河南民间,端午节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为了纪念屈原,一说源于田文端午立新规。
伴随着生动有趣的传说,河南的端午习俗越发显得丰富多采。
有民谣这样说:“五月五,麦子熟,包好粽子过端午。
”说明包粽子、吃粽子,是河南端午节里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
从形状上说,其它省市有袋粽、角粽、锥粽、菱粽、筒粽、秤锤粽和九子粽等,而河南主要是角粽,有三个角的,也有四个角的。
过小年(六月初六)。
农历六月初一,是中原民间比较重视的节日。
在豫东和豫南,都有六月初一过小年的说法。
特别是农村,更为重视。
人们把这天当作庆祝丰收、祀求丰年的节日。
这时,麦子刚刚打下不久,丰收的喜悦洋溢在农民的心头和眉稍。
人们在屋中、院内、麦场里摆上供桌,放上馍、枣山(馍的一种)和桃、李等五种瓜果,用斗盛满新收的小麦,斗上贴红色的“福”字,然后焚香燃炮,祈求秋季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之后,人们高高兴兴地吃上一顿用肉、青菜、粉条、海带做成的“杂烩菜”。
大人们在麦场里猜拳行令,孩子们边吃边耍,十分尽兴。
六月初六,民间称“炒面节”、“望夏节”、“闺女节”等,往往是相隔十里(5公里)八里(4公里),风俗就不大一样。
河南传统民居中的象征文化
![河南传统民居中的象征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ba59efba69dc5022aaea00a8.png)
河 南 传 统 民居 中 的象 征 文 化
文/ 晨 梁 高 磊
1 民 居 建 筑 艺 术 与 象 征 文 化
建 筑 是 一 种 文 化 载 体 , 中 国 建 筑
太极八 卦 图 形来 装饰 。
征 多 子。 “ 麟送 子 ” 、 “ 麒 五子 登 科 ”
种 非 官式 建筑 中 ,处 处 都 体 现 了 大众 对
美好 事物 和理 想世 界 的追 求 、向往 。 从 印度 传 入 的佛 教 艺 术 与 世 俗 装饰 融 为一体 ,其 中 象征 符 号 , 自唐 朝 初年 武 则 天定 其 读 音 为 “ ” 以后 ,就 成 为 万 集合 性 的吉 祥 符 号 ,在 河 南 民居 建筑 的
三 星 象 征 ,或取 谐 音 以 蝙 蝠象 征 福 ,
装 饰 艺 术 中 广 为体 现 。还 有 佛 教 法 物构
伞 、 白盖 、莲 花 、宝 瓶 、金 鱼 、盘长 ) 、
八 法 2 河 南 民 居 建 筑 中 象 征 意 义 表 达 成 的 “ 吉 祥 ” 图 案 ( 螺 、 法 轮 、 宝
2 向往神 仙境 界 、佛 国宇 宙的 象征表 达 )
中 国几 千 年 的 社 会 历 史 发展 使 得 神 话 传 说 、谶 纬经 学 、佛 法 梵 语 、 巫术 诡
等 有 关题 材 表 达 希 望 子 孙繁 衍 生 息 的 生
殖观 念 。
中 有 着 最 古 老 历 史 、 最 多 样 内 涵 的 传
中 来 时 , 我 们 发 现 在 建 筑 的 整 个 构 筑
过 程 中 , 从 立 意 构 思 、 平 面 规 划 、 形
栾川传统民居研究报告
![栾川传统民居研究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c243e453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fc.png)
栾川传统民居研究报告
栾川传统民居是指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栾川县的房屋建筑,具有独特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
栾川传统民居的研究主要包括其建筑风格、材料选用、空间布局和功能等方面。
栾川传统民居的建筑风格主要分为三种:土坯房、砖瓦房和木结构房。
其中,土坯房是最古老的建筑形式,主要由黄土、稻草和杂草等材料构成,具有良好的保温性能。
砖瓦房则是在明清时期逐渐兴起的,由砖瓦和木材构筑而成,外观美观大方。
木结构房则是较早期的建筑形式,主要采用木材构建,具有较高的抗震性能。
栾川传统民居在材料选用上注重采用当地的自然材料,如土、石、竹木等。
土坯房和砖瓦房主要采用黄土、砖瓦和木材,而木结构房则以竹木为主要材料。
这些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可再生性,还能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
栾川传统民居的空间布局和功能主要分为“前厅、后院”的类型和“三进五间”的格局。
前厅多用于接待客人和办公活动,后院则作为家庭生活和储藏物品的场所。
三进五间的格局,则是指民居的主体建筑由三个庭院和五个房间组成,主要包括正厅、书房、卧室、厨房和储藏室等功能区域。
栾川传统民居的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当地的地域文化和历史变迁。
传统民居不仅是人们居住的场所,更是凝聚族群文化和民俗风情的载体。
通过研究栾川传统民居,我们可以了解到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内容。
同时,
传统民居的研究也为保护文化遗产和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总之,栾川传统民居是具有独特风格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民居建筑,其研究对于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保护传统建筑和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河南民居
![河南民居](https://img.taocdn.com/s3/m/81f490c876eeaeaad1f33021.png)
的大木小式做法。开封刘家宅院建于清末,这一时期民间建筑也大量用砖,正处于房
屋结构由“墙倒屋不塌”到墙体承重的转化时期。河南民居中这一时期的转化迹象非 常明显,先省去山面梁架及其下的木柱,使山墙变为承重墙;而后减去明、次间木柱, 使前后檐墙变为承重墙。而刘家宅院的房屋结构好像没有受到这一结构技术变化的影 响,就连厢房也没有减少梁、柱。还有,官式建筑中被墙体包裹的承重柱,为使柱体 通风良好,墙体通常设八字口以露出部分柱面,这无疑是科学的构造方法。刘家宅院 房屋的墙体内皮压承重柱轴线,使柱面露出二分之一,虽与官式构造方法略有不同, 也同样保证了木柱的自由呼吸。开封的另一处居民,田家大院里幸存的房屋也与此相 同,这是开封民居建筑受官式建筑影响的具体表现,有规范性较强的特点。 4.建筑的“师古性”强。之所以师古性,亦即对古代建筑形制的保留与延续,甚 至延续的时间较长。众所周知,我国古代建筑沿木构架体系这条主线发展至今,其中
豫北地区传统民居典型代表
通过对豫北地区民居的调查研究,提取以下典型民居代表实例: 1 以焦作博爱为中心的砖石包土墙+硬山陡坡瓦屋顶,窄院落民居。 2 安阳地区类北方砖墙+硬山稍缓坡瓦屋顶,稍宽院落民居,还有 少量悬山、卷棚及平屋顶形式。 3 以太行山脉林州石板岩镇民居为代表的石墙+石板屋顶的石头房, 还有其他山地地区石墙+瓦屋面民居典例。
通过对豫西地区民居的调查研究,提取以下典型民居代表实例: 1 靠崖式窑洞:巩义市南河渡靠崖窑实例。 2 靠崖窑院:巩义是康百万庄园窑院、新安石井乡刘宅。 3 下沉式窑洞:三门峡南塬庙上村一号院(十孔地坑院)、巩义 黑石关杨宅(三面八孔天井院)。 4 砌筑式窑洞:洛阳新安张伯英府第“千唐志斋”(砖券明锢窑 群)、陕县段岩村传统民居(石券窑为房基,其上建房)。 5 康百万地上类晋民居合院组合。
河南民居装饰和艺术特点初探
![河南民居装饰和艺术特点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4cdccec48bd63186bcebbc1e.png)
由于河南经济艟展和社会变迁不算太快,局部地域受外来影响不』=,传统民居遗存较为普遍,
所以还保留有一些较独特的民居装饰手段和做法。 L.硬山式民居山墙山尖处的图案式装饰
除了在北方民居中常见的水磨砖制博风扳、置刻、脊兽等装饰外,在山墙山尖处常有图案式的 装饰做法,有些像歇山式建筑的山花,但却是平面式,抹灰做的。在河南各地都有见到。如图8—10 所示。尤以中部片区最盛,图案样式极其多样化。现在尚未弄清其类别和名目。其做法目前看到的 有两种:最常见的是用白灰加入麻刀直接在青砖山墙上抹出,厚约3毫米.做法简单,经久耐用。
另一种仅见于巩义康百万庄园,甩石灰、砂子、蚌壳调制涂抹,质地细腻,做工考究、坚固异常。 这两种做法都会在简素的灰砖山墙上形成舒卷、优美、鲜明的装饰图案,对硬山建筑相对呆板的山 墙部分起到了明显的装饰作用.且经济、易行。硬山式民居山墙山尖处的图案式装饰可能受歇山式
建筑的山花和悬山式建筑的悬鱼做法的影响,立体感和质感也逊之,但工艺和花费简省得多。根据 我们观察,其后来也无需维护,与建筑本体寿命一致,图9可为例证。其常见的图案内容有文字式 (如福、寿,万等)、吉祥纹样式、植物纹样、几何纹样等。
110
≈十^月中目民居学术舍议论文集(t
河南民居的培身的艺术处理啦整体调和为主,塑造平和、静雅的生活气氛,而避免过强对比产生的 视觉刺激.阱利经年累月的长期使用。虽用材简朴,但很注意精工细作.注意材料和做法的细微对
1七,从而产生微妙的质感、肌理对比和酎人寻味的艺术趣味。河南民居的墙身建筑材科常用青石、
一,
概述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位于全国之中,被称为。中州”、“中原”。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都居于
中辩水平。虽然被公认为中华民旗的旋源地之.但传统建筑保留却不具备相应的份量和水准。河 南民居更被普遍认为映乏特色和重要遗存。我们通过这几年对河南乡土建筑的初步调研,发现河南 民居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复合型特点。也是北方民居的典型代表之一。河南民居在种类上相当多样、 丰富,用料和做法上也有特色,表现出明显的北方建筑性格特征,以及地处从南到北、由东而西过 渡地带的变化特征。我们把它称作民居亚类型的一种重要存在。在对河南民居的调研中,我们发现 其在装饰和艺术特点上也有表现。通过本文,我们试图对这方面有所揭示和说明。 二, 装怖手段和部位 河南传统民居装怖的蓖点部位通常集中在两处:1、太门(包吉由大门进去正前方,山墙娃所设 的照壁)。2,屋顶(以正房为主.厢房、倒座依次降低)。大门常常形体高大、位置突出、形式隆重、 装饰精巧.远观和近看都相当气派、醒月。所以,河南民居中常常出现当地老百姓所说的“高门台” 或“走马门楼”。如图卜4所示。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河南建筑特点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河南建筑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32e1b3d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38.png)
以乡村振兴为主题,河南建筑特点
河南作为中国的中部省份,一直以来都是农业大省,拥有丰富的农业资源和广阔的农村土地。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河南省正积极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通过加强农村建设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
河南的建筑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当地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的影响。
首先,河南的建筑风格以简洁、实用为主,注重木材、土坯等当地材料的使用。
这种建筑风格既能满足农民的实际需求,又与自然环境和谐相融合。
其次,河南的建筑常以庭院式布局为主,注重利用自然光线和空气流通,提供舒适的居住环境。
庭院不仅是家庭活动场所,也是亲朋好友聚会的场所,更是传承乡土文化的载体。
另外,河南的建筑还常以仿古风格为主,融入了传统的建筑元素,如斗拱、雕花等,使建筑更具有历史文化的韵味。
这不仅能够反映河南悠久的历史传统,也能够吸引游客,推动乡村旅游的发展。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下,河南省还注重发展乡村旅游,通过保护和修复传统建筑,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家乐、民宿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乡村生活。
这不仅能够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也为农民提供了增加收入的机会。
同时,河南还积极推动新型农村建设,注重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供更好的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提升农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
总而言之,河南的建筑特点以简洁、实用、庭院式布局和仿古风格为主,注重保护传统建筑和发展乡村旅游。
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河南省正致力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介绍信阳民俗民居的作文
![介绍信阳民俗民居的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50227f2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8c.png)
介绍信阳民俗民居的作文信阳,这个位于河南省南部的城市,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而信阳的民俗民居,更是这幅魅力画卷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起信阳的民居,那真是别具一格。
这里的房屋大多依水而建,或在青山脚下,与自然融为一体。
不像城市里那些高楼大厦,整齐划一却少了几分生气。
在信阳的乡村,你能看到的是一家一户的小院,院墙不高,用石头或者砖块砌成,透着质朴与亲切。
走进一家小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宽敞的堂屋。
堂屋的门通常是厚重的实木门,推起来会发出“吱呀”的声音,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
堂屋里面,摆放着一张八仙桌,几把老式的椅子围绕在四周。
这八仙桌可是有讲究的,逢年过节,一家人围坐在这里吃饭,那场面别提多热闹了。
再往里走,就是卧室。
卧室的布置简单而温馨,一张大床,床上铺着手工缝制的被褥,那针脚细密,一看就是出自心灵手巧的主妇之手。
床边通常会有一个衣柜,衣柜也是实木的,虽然样式老旧,但却结实耐用。
院子的一角,会有一个厨房。
厨房的灶台上,烧着木柴,那袅袅升起的炊烟,是家的味道。
锅碗瓢盆摆放得整整齐齐,灶台上还挂着一串串辣椒和玉米,红红黄黄的,煞是好看。
信阳的民居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就是屋顶。
屋顶大多是斜坡式的,用青瓦覆盖。
下雨天,雨水顺着瓦片滑落,形成一道道水帘,就像小时候幻想中的童话世界。
除了民居,信阳的民俗也十分有趣。
比如说婚俗,那可是热闹非凡。
结婚前,男方要给女方送彩礼,彩礼的多少可没有固定的标准,全看两家商量。
结婚当天,新郎带着迎亲的队伍,一路吹吹打打来到女方家。
新娘出门前,要由娘家的兄弟背着上花轿,这寓意着娘家对新娘的疼爱和不舍。
到了男方家,还有一系列的仪式。
拜天地、拜高堂、夫妻对拜,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庄重和喜悦。
婚宴更是丰盛,各种信阳特色的美食摆满了桌子,客人们吃得津津有味,笑声不断。
还有过年的时候,那更是热闹。
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人们就开始忙碌起来。
扫房子、蒸馒头、炸丸子,到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河南民居地域性归纳
![河南民居地域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f9fd1e0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d0.png)
河南民居的生产空间布局
河南民居的生产 空间布局主要分 为前院和后院前 院主要用于生活 和社交活动后院 则主要用于农业
生产。
前院的设计注重 实用性通常配备 有水井、石磨、 菜园等生活设施 方便居民日常生
活。
后院则根据不同的 农作物需求进行布 局如种植果树、蔬 菜等同时还会设置 畜禽养殖区方便居 民进行农业生产。
河南民居的文化特色
历史传承:河南民居是中国传统建 筑的代表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 厚的文化底蕴。
建筑材料:河南民居多采用土木、砖 木等传统建筑材料注重建筑与自然的 和谐共生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筑风格:河南民居的建筑风格独特 注重实用性和美学价值的统一体现了 中原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
自然环境对民居的影响
气候条件:河南地区的 气候特点对民居的建筑 风格和材料选择产生影 响。
地形地貌:河南地区的 地形地貌多样性使得民 居在建筑布局和形态上 有所差异。
自然资源:河南地区的自 然资源丰富如木材、石材 等这些资源对民居的建筑 材料和建筑技术产生影响。
自然灾害:河南地区自然 灾害频发如洪水、地震等 这些因素对民居的建筑结 构和安全性能提出特殊要 求。
装饰艺术:在梁枋、门窗、隔扇等部位常有精美的木雕、石雕和砖雕装饰展现出浓厚的地方特 色。
河南民居的建筑材料
砖木结构:河 南民居常用的 建筑材料具有 较好的耐久性 和抗震性能。
石材:在河南民 居中石材主要用 于基础、墙体和 地面等部位具有 防火、防潮、耐
久等特点。
土坯:在河南部 分地区土坯也是 民居常用的建筑 材料具有取材方 便、造价低廉等 特点但耐久性较
第三章
人文风俗南阳的
![人文风俗南阳的](https://img.taocdn.com/s3/m/622ad690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6c.png)
人文风俗南阳的
南阳位于中国河南省中部,是中国历史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人文风俗。
南阳的人文风俗独具特色,体现在其传统习俗、建筑风格、饮食文化以及民间艺术等多个方面。
一、传统习俗
南阳的传统习俗源远流长,代代相传。
每逢重大节日,南阳人民都会举办盛大的庆典活动。
例如,在春节期间,南阳的人们会贴对联、放鞭炮、舞狮子等,以祈求吉祥如意、万事如意。
此外,每年8月15日的中秋节,南阳人民会举行赏月、吃月饼的活动,全家人团圆共度佳节。
二、建筑风格
南阳的建筑风格受到了历史的熏陶,尤其是豫东地区的明代建筑风格对南阳的影响较大。
南阳的建筑物多采用青砖灰瓦的材料,建筑风格以古朴典雅为主。
著名的南阳古城墙、故宫、曾国藩故居等建筑物都展示了南阳的独特魅力。
三、饮食文化
南阳的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尤以糯米鸡和南阳焦圈最为著名。
糯米鸡是南阳的传统名菜,选用上等糯米蒸制而成,搭配著名的南阳麻辣酱,口感香糯可口。
南阳焦圈是一种煎炸面食,表面金黄酥脆,内里松软可口,是南阳人早餐的首选。
四、民间艺术
南阳的民间艺术表达了南阳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其中,南阳的秧歌
艺术是一项代表性的民间艺术,舞蹈形式独特,动作优美,节奏鲜明。
此外,南阳的欢乐豆腐皮、阳春白雪、河南评话等也是南阳的民间艺
术宝藏。
总的来说,南阳的人文风俗丰富多彩,反映了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
传统习俗、建筑风格、饮食文化以及民间艺术构成了南阳独特的
人文风貌。
这些传统的风俗习惯让南阳的人们保持着浓厚的乡土情怀,也为南阳增添了无限魅力。
豫南民居建筑特点-中式建筑论文-建筑论文
![豫南民居建筑特点-中式建筑论文-建筑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86ebfeb6c85ec3a86c2c540.png)
豫南民居建筑特点-中式建筑论文-建筑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门楼是一户人家贫富的象征,所谓“门第等次”即为此意,它是象征户主门第地位的标志,因此名门豪宅的门楼建筑特别考究。
不管是屋宇式门楼,还是独户式门楼,都是精心设计的对象之一,尽可能地把本家族的丰厚财势和显赫历史显露出来。
入口处门楼一般成“”形,个别门楼还做“”形,以显示其气派,细部装饰也比较精致,例如位于信阳光山邓颖超祖居门楼(如图1)。
同时,入口处门楼的方位取向充分考虑自身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协调,新县周河乡毛铺村(由楼上楼下两个村民组组成)的歪门门楼(如图2),就是单体民居顺应周边环境的典型实例。
另外,豫南南部雨水校多,对门楼通风的要求也较高,门楼中间多开洞口或窗户,主要是能够起到通风防潮的作用。
建筑特色豫南民居因地理气候条件的特殊性,又受南北历史文化的交融,形成的民居特征在豫南的北部显示出北方民居的硬朗,而在南部显示出南方民居的灵秀。
具体而言,以信阳市区、息县为代表的民居具有明显的北方特征,院落较为宽敞,门两边设有耳房。
而以新县为代表的民居则具有明显徽派民居风格,白墙青瓦,院内呈井字形,四面有回廊。
在空间布局上,体现出了豫南地域文化特征。
在不受地形条件的约束上,平面布局呈中轴对称,功能布局做到尊卑有序、各置其位。
左右厢房的布局和高度,因“ 高万丈,白虎不抬头”的风水文化而做出等级差异。
在豫南民居的建筑组合中,堂屋是最为重要的建筑单体。
不仅体现在空间体量上,还体现在人的行为模式上。
堂屋主要用来供奉祖先、招待客人用,为表示尊重,堂屋一般不可以穿越。
以朝向为准,豫南民居文化中有“重左”的思想,无论朝向哪方,左厢房一般高于右厢房。
一是通风采光的需要,二是传统风水文化的影响。
另外,还表现在使用功能上,左侧通常以厨房较多,右侧以杂物间,或是牲口栏,或是厕所居多。
虽然现代居住理念早已超越这这一原则,但“左重于右”的传统思想依然存在。
河南的建筑特色作文说明文
![河南的建筑特色作文说明文](https://img.taocdn.com/s3/m/eb0f0bb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05.png)
河南的建筑特色作文说明文
河南作为中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自古以来就拥有丰富多彩的建筑文化遗产。
河南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汇集了中原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人文传统和审美理念,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河南人民的智慧结晶。
河南建筑的一大特色是多元融合,承载了各个时期的文化印记。
从先秦时期的窑洞建筑,到唐代的佛教石窟艺术,再到明清时期的园林建筑,河南的建筑遗产充分吸收了不同时代的建筑理念,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形式。
另一大特色是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
河南建筑注重实用性,如云冈石窟的造型巧妙利用山体空间,洛阳城墙的设计体现了军事防御的需求。
同时,河南建筑也追求审美性,如少林寺木构建筑的精巧设计,郑州古城墙的雄浑大气。
河南建筑还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比如,开封的明清民居融合了中原地区独特的建筑美学,豫西地区的土族建筑则体现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
这些地方特色使河南的建筑文化更加丰富多彩。
河南的建筑特色是中原文化的杰出代表,饱含着河南人民的智慧结晶和审美追求。
它们不仅是建筑艺术的瑰宝,更是中华文明的宝贵遗产,值得我们认真了解和珍惜。
探析太行山区石板岩村落传统民居
![探析太行山区石板岩村落传统民居](https://img.taocdn.com/s3/m/965e274c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4.png)
探析太行山区石板岩村落传统民居河南石板岩村落传统民居作为我国地域特色建筑样式之一,其独特的民居形式及特殊的建造技巧向人们展现着质朴独特的生活方式。
如今在现代思想意识、生活方式冲击下走向了衰落,大量传统民居年久失修或被推倒翻盖。
经过多次对石板岩地区走访与勘查,本文对石板岩村落传统民居的一般特征予以归纳,并从文化、历史保护和建筑与环境共生角度对石板岩传统民居的更新与发展加以阐述。
河南省林州市石板岩乡村落传统民居作为高效利用当地自然资源的建筑形态,聚落于太行山脉之间。
在村落选址、平面布局、空间组织、构筑方式上体现了当地村民利用自然、应对自然环境独特的地域处理方法。
如今在外界多元素的冲击下,石板岩乡传统民居――石板房大部分已年久失修或被废弃,石板岩村落传统民居作为我国地域特色的建筑样式,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与保护。
一、石板岩村落传统民居的形成及现状石板岩乡处于林州市西北部的太行山峡谷内,因峡谷内与外界交通不便的限制,生活在其间的百姓面对峡谷内储量丰富的大理石、花岗岩和茂密的植被,就地取材促成了石板岩地区特色传统民居――石板房的产生(见图1)。
石板房依山就势将房屋建于峡谷两侧,其逐层分布、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与当地风貌浑然一体。
图1 石板岩乡马鞍垴村民居随着经济的发展,太行隧道的修建使峡谷内与外界沟通更加便利,改变了当地只有通过鲁班豁与外界沟通的状况。
今天的石板岩每年吸引大量游客来到此处,随着旅游的发展改变了石板岩地区原本面貌,在石板岩镇几乎看不见传统石板房,附近很多村子居民都搬往林州市居住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老人留守,大部分民居年久失修或被遗弃。
石板房分布如今呈现上旧下新的面貌,所谓的上旧是建于太行山顶的村落,因交通不便,村落完整地得到保留。
而山下民居临近道路,老房子大部分被推倒翻盖满足来访游客住宿需求,5月走访石板岩地区,盖楼泉村边通了柏油路,很多老房子被推倒翻盖。
如今石板岩地区的人们不再修建传统石板房,懂得修建石板房工艺的匠人也所剩无几。
河阳古民居简介
![河阳古民居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bcd37ec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fc.png)
河阳古民居简介
河阳古民居是指位于中国河南省河阳市境内的传统民居建筑群,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这里的古民居建筑按照建筑类型、建筑风格等方面不尽相同,但却呈现出一种共同的韵味,代表了明清时期黄河流域地区的民居建筑风貌。
据史书记载,河阳城建于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古老的城市,因其地处黄河沿岸,自古就是黄河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这里的古民居建筑最早可追溯至宋、元时期,而现存的古建筑则主要是明、清时期所建。
河阳古民居建筑风格多样、特点突出。
其中,典型的建筑形式有三合院、四合院、坊门、楼台、走廊等。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建筑构造、装饰艺术等方面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采,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经济状况等方面的特征。
作为河南省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河阳古民居的保护工作重要而紧迫。
各级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对古建筑进行了加固、修缮等工作,同时,通过开展有关的
口碑宣传、文化旅游等活动,提升了河阳古民居在文化遗产、旅游业等方面的价值和影响。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乡李老庄村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乡李老庄村](https://img.taocdn.com/s3/m/751ddf2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5bbdb08.png)
中国传统古村落(第二批)河南省—-—平顶山市鲁山县瓦屋乡李老庄村李老庄位于鲁山县西北部瓦屋乡和观音寺乡交界处,一条宽阔的水泥路上标示有“李老庄村”,路边都是水泥平房或楼房。
这些住房都是从村里迁到这里建房的,而去老村则要拐个弯下个坡走进一条东西走向的山沟里。
李老庄村前有两座小山夹持,在公路上跟本看到不到村庄的影子,下得沟来,豁然开朗,古树老屋,就在眼前。
李老庄最值得看的一个是民居,一个是手工丝绸的加工工艺。
古朴的民居李老庄村目前保留有李氏祠堂和若干古民居。
祠堂就在村口,占地约200平方米,房梁上有一行毛笔书写的黑字,可以断定祠堂建于清朝同治十二年(1873年)。
祠堂不算高大,但很规整。
院里还有一块碑,名为“家庙规矩碑叙”,据村中81岁的李正圆老人介绍,这块碑生产队时被用在村东一座小桥上,后经他手把碑拉了回来。
碑上字迹模糊,李正圆也说不清楚碑文内容。
他记得祖上传下来的规矩有勤俭、禁赌、忠孝等。
过去,院子正中还有一个木制的祖楼,里边供奉着祖上的牌位,后来在这里办学校就把祖楼拆了。
前门过堂里的几口大锅只有祭祖时使用。
李正圆介绍,村中120多户、500多口人,90%是李姓。
祖上是在明末清初从伊川县半坡村迁居而来,祖上弟兄四个,李老庄的是老二。
先祖的坟茔分散在好几处,清明祭祖时每家出一人,出门在外或已在外定居的李氏族人都会回到村上,集中在祠堂举行仪式,然后到各处祭拜后再回到祠堂吃饭。
村上300多年的老房子现在还有5处,除偶尔插补一下房坡,其余的都是老样子。
还有一些是建于七八十年代的。
李老庄的旧民居虽然都很破败,但很有特点。
各宅院之间都有一条乱石铺就的甬道相隔,宅院正房一般三到五间。
石砌的房基,干打垒的房墙,青砖镶框的门窗,青瓦覆顶,“骑马门楼”。
院子的围墙也是干打垒的土墙,上面也盖着青瓦。
虽外面没有粉刷,但外观也很整齐好看。
黄色的土墙和青瓦的屋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李正圆的家在村后坡上,五间的地方建了三间主房两间偏房。
河南建筑简介
![河南建筑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1a31d4b5fd0a79563d1e7205.png)
2.河南三门峡地坑式窑洞
在地坑院中间下挖了深4~5米的旱井、俗 称渗坑,专门用来聚集和渗进入坑内的雨水。 地坑院与通往地面的通道旁有一口深水井, 加一把辘轳用于解决人畜吃水问题 地坑院内各个窑洞分为主窑、客窑、厨窑、 牲口窑、茅厕、门洞窑等 地坑院就是在平整的黄土地面上挖一个正方 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6、7米,然后在 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内有 一条斜坡通道拐个弧形直角通向地面,是人 们出行的门洞。
河南建筑简介
单梁 211207139
当地建筑类型
河南民居根据结构和外形可分为窑洞, 砖瓦房,石板房,现代平顶房。
1.窑房院
1.窑洞式建筑
窑洞式建筑主要分布在河南西部,形式上 分为两种。一种是利用黄河崖壁,横向打 洞,常数洞相连,另一种是地坑窑,冬暖 夏凉,保温保湿。
天井窑院,俗称“地坑院”,早在四千多年 以前就已经存在。并且直到今天河南陕县的 西张村镇庙上村还有大约三分之一的人住在 这种类似窑洞的宅院里。 天井窑院一般为独门独院,也有二进院,三 进院,即多个井院联合。进入村内,只闻人 言笑语,鸡鸣狗叫,却不见村舍房屋,“进 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 窑洞建筑具有坚固耐用、节省资金、冬暖夏 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 温度在10摄氏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 摄氏度左右,中午晚上休息还要盖上被子, 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
3.砖瓦房
4.石板房
石板房以石条或石块砌墙,墙可垒至5至 6米高;以石板盖顶,风雨不透。总之, 除檩条、椽子是木料外,其余全是石料, 甚至家用的桌、凳、灶、钵都是石头凿的。 一切都朴实无华,固若金汤。 这种房屋冬暖夏凉,防潮防火,只是采光 较差。
河南民居地域性归纳
![河南民居地域性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b4b21dd87c24028905fc3b3.png)
豫北地区
豫北地区是指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新乡、焦作、鹤壁、安阳地区。西依太行山与山 西省的长治、晋城交界,北隔漳河与河北邯郸毗邻,南面和东面临黄河与洛阳、郑 州、开封相接。
豫北地区传统民居基本形式
院是豫北民居的基本形式豫北民居的基本形式是院的原型构成的三合院( 又称抽屉 院) 、四合院( 又称盒子院) 住宅。前堂后寝、中轴对称;正厅两房、主次分明;院 落相套、规整 严谨。正房(又称堂屋或上房)一般朝向较好,供老人居住,在正房的中 间堂屋是室内陈设集中的地方, 这也是风水观念中的核心观念,常设有红木桌椅、案 桌、床等,一张条几居中紧靠后墙供奉祖宗牌位,或后墙挂祖先遗像、祖训,下方常供 地脉龙神牌位,象征宅基核心,即“穴”。围绕院子布置厢房 ( 又称陪房) ,厢房一 般由晚辈居住或作厨房及它用。这种布局表现出的向心性是宗族观念和封建家长制 的反映,风水观念也体现在“蕴藏生气”的空间观念中。豫北大部分民居都不设后窗, 且前面的窗和门都较小,整个房子的采光通风较差。这也是受风水理论“藏风聚气说” 的影响,也是中国封闭文化的心理影响。 豫北地区地处中原的黄河北岸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地区,四季分明。就院落类型 而言,同是四合院,北方民居为御寒,和争取日照,院落尺度通常较宽大,而南方 民居为求遮阳、避雨、和防潮则仅为狭小的天井。而自然条件介于两者之间的豫北 地区,其院落尺度则介于两者之间。 同时因为地处太行山脉,特殊的山地及人文环境也塑造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豫北山 地传统石砌民居。
南阳淅川荆紫关民居 (类徽派风格民居)
河南地域特色民居典例 规划相关
村堡
镇堡
庄园
兵堡
明清以来,河南各乡村推行修筑圩寨,当时圩寨分布广泛结构 复杂. 是河南堡寨建筑最大规模的修筑时期。
河南庭院式民居的案例
![河南庭院式民居的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036a30ac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9.png)
河南庭院式民居的案例今天给你讲讲河南那庭院式民居的几个有趣案例哈。
先说说那个马氏庄园吧。
这庄园那可真是个气派的地儿!一进大门,就感觉像是穿越回了古代的大户人家。
那庭院布局方方正正的,透着一股严谨劲儿。
进了院子,就像走进了一个小小的世界,各个房间、回廊啥的安排得明明白白。
你看那房子,雕梁画栋的,上面的花纹、图案特别精致,就好像在给你讲着过去的故事。
而且啊,这庄园里还有不少小门道,就跟迷宫似的,要是不熟悉,说不定还真容易迷路呢!想象一下,以前的老爷太太们在这院子里慢悠悠地走着,那场面还挺有范儿的。
还有康百万庄园,这名字听起来就霸气。
这庄园那规模可不小,一个连着一个的院子,就像一串珍珠似的。
院子里的建筑风格也是独具特色,既有北方民居的那种厚实稳重,又有点南方建筑的精巧细腻。
比如说那门窗啊,造型都特别漂亮,有的还刻着各种吉祥的图案,寓意着事事都顺。
而且这庄园里还保留了很多以前的生活场景布置,你去参观的时候,就好像能看到当年康家的人在这生活的热闹景象,吃饭的吃饭,干活的干活,那叫一个热闹。
再讲讲那个赊店古镇的民居。
这里的庭院式民居就更有生活气息啦。
不像前面那两个庄园那么讲究排场,但是却有一种质朴的美。
很多民居都是普通老百姓住的房子,虽然没有那么多精美的雕刻装饰,但是却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烟火气。
你走在古镇的小街上,能看到有些院子门口晒着被子、挂着辣椒啥的,就知道这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生活的地方。
走进院子里,可能还会看到老人坐在门口晒太阳,小孩在院子里跑来跑去玩耍,这种感觉特别温馨,就像回到了自己的老家一样。
这些河南的庭院式民居啊,各有各的特色,有的大气,有的精致,有的质朴,就像一个个活着的历史博物馆,等着咱们去慢慢欣赏、细细品味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①依崖而建式窑洞
2:砖瓦房 砖瓦房是80年代以来河南民居从土墙灰瓦房升级过度而来的 建筑。这种建筑以河沙、粘土为原料烧制而成的青砖或红砖作为 墙体;以30-50公分的木头做大梁、以10公分左右的木头做椽子, 然后在上面用各种编织物和泥土封严实,最后把灰瓦或红瓦按顺 序一层层的叠放在表面。砖瓦房也具有保温抗热的特点,但在抗 震方面有所薄弱。但现在还存在相当大一部分。如下图:
二:河南民居平面布置特点分类
河南民居院落的平面布置呈现多样的特点,大致可以归纳为 四种基本特点:即四合院、三合院、窑房院和大别山区的前后排 房院落。如下图:
三:河南民居的结构类型分类
• 河南民居根据结构和外观特点大致可以分为这几种类型:窑洞; 砖瓦房式建筑;石板房建筑和现代的平顶房。 • 1:窑洞式建筑 窑洞是河南民居的一种类型,主要集中在河南西部地区,如 巩义、洛阳和三门峡地带。当地的窑洞从形式上看分两种,一种 是利用黄土崖壁,横向打洞。常数洞相连,甚至分上下数层。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条件的在洞外砌护墙,在洞内加砖或石券,以免坍塌。另一种是 在黄土地顶向下挖掘出矩形深坑,坑边有各式阶梯可以通至地面, 在坑壁上再四面开辟窑洞,称作地坑窑。大型的可以几个地坑相 连,容纳二、三十户,在券门口有砖砌门脸,并有花饰,起保护 和装饰的作用。窑洞的优点是冬暖夏凉,具有很好的保湿和保温 作用,目前很多的老人还居住在老窑洞房屋里。
• 下沉式窑洞:
3:石板房 地处河南西北部的太行山地区,不仅因为山高和雄伟而出名, 这里的石板建筑也是河南民居的一大特色,尤其是在太行山大峡 谷的石板岩镇,这里的居民主要分布在山区,因为这些地方土是 金贵的,石头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所以石材在这里是主要的 建筑材料。房子的墙体是石块,房子的“瓦”就是石板。这里的 男子几乎人人都是石匠,他们选好片层岩石,往岩纹四周打进钢 钎,插入铁棍,于是便撬起了一块一丈长、三尺宽、一寸厚的石 板。盖房时,将石板吊上屋顶,最后在脊上和石板块之间的衔接 处平放上小石板,一座石板房便告完成。这种石板因溜水快,不 会存水,梁、檩、椽子等木质不会因潮湿而腐烂,所以坚固耐用, 一般都可住两百来年。在著名的石板岩乡,村庄绝大部分是由石 板房组成,清一色的石砌房子掩映在绿树丛中,真堪称是河南民 居中的一绝。如下图:
河南传统民居特色
工业设计工程 岳文豪
一:概述
河南地处黄河中下游,位于全国之中,被称为:“中州”、 “中原”。经济、社会各方面发展都居于中水平。河南民居更被 普遍认为缺乏特色和重要遗存。但河南民居在种类上相当多样、 丰富,用料和做法上也有特色,表现出明显的北方建筑性格特征, 以及地处从南到北、由东而西过渡地带的变化特征。
4:平顶房 随着国家对红砖的禁止使用,也随着瓦匠手艺的失传,近年 来砖瓦房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河南民居随之出现越来越多 的平顶房,尤其是在一些新农村,这种趋势更加明显。平顶房墙 面采用空心砖和粉煤灰砖,房顶采用楼板或采用钢筋沙石混交。 这种建筑外观更简洁,施工起来也没有那么繁琐,但这种民居在 放热、防潮、防震方面就更差了。更重要的是平顶房缺少美感, 大面积的建设,往往产生机械和单调感。如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