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证据的分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计证据的分类:

一:按外形特征分类

1:实物证据2:问件证据3:口头证据4:环境证据

二:按来源不同划分

1:外部证据2内部证据

三:按获取的证据对审计结论的支持程度划分

1:直接证据2:间接证据

四:按证据所提供的逻辑证明划分

1:正面证据2反面证据

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

所谓审计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对指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得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出的记录。

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按审计工作底稿性质和作用不同划分

(1)综合类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计划阶段和审计报告阶段,为规划·控制和中介整个审计工作,并发表审计意见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

(2)业务类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施阶段为执行具体审计程序所形成的审计工作底稿。

(3)备查类工作底稿是指注册会计是在审计工程中形成的,对审计工作具备作用的审计工作底稿。

重要性的概念

重要性的定义为: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

重要性原则的一般考虑

1;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2: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

3:确定重要性水平必须从财务报表使用者的角度考虑

4: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某个单位面临的特定环境。

5: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

重要性在不同阶段的应用

1:审计计划阶段

确定审计计划时对重要性水平的评估

2:执行审计阶段

在不确定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对重要性的考虑。

3:审计报告阶段

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的不确定

(1)三大报表的重要性水平相等按表各自计算,结果如不相等取最低。

(2)方法:财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等于基准#百分比

估计尚未更正错报的汇兑数

审计人员在完成审计工作时,未确定被审计的会计报表是否合法、公允,应当汇总尚未更正的错报或漏报,并将其与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相比较,考虑其金额与性质是否对会计报表的反映产生重大影响。

1:以识别的具体错报

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能够准确计量的错报。包括:(1)

对事实的错报(2)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

2: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

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及推断误差。推断误差通常包括:(1)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2)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

重要性与审计证据的关系

重要性水平越大,审计风险越小。

重要性水平越低,所需要证据数量越大(反向关系)

某账户的金额越大或越重大,所需要收集的证据数量就越多(正向关系)

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

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对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的财务报表发表不恰当的意见的可能性。

一、审计风险的组成要素

(一)重大错报风险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钱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二)检查风险

检查风险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现代审计风险的模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一、内部控制概念

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懂事会或类似的决策、治理机构,管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合理保证实现特定目标的一系列控制活动。

二、内部控制目标

(1)财务报告的可靠性

(2)经营的效率和效果

(3)法律法规的遵守

第七章

内部控要素

一、控制环境

内部环境是影响、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

(1)治理结构、内部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

(2)企业文化

(3)人力资源政策

(4)内部审计机制

(5)反舞弊机制

二、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及时识别、科学分析和评价影响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因素并采取应对策略的过程,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

(1)目标设定

(2)风险识别

(3)风险分析

(4)风险应对

三、控制活动(5)

控制措施是根据评估结果、结合风险应对策略所采取的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目标得以实现的方

法和手段,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职责分工控制、授权控制、审核批准控制、预算控制、财产保护控制、会计系统控制、内部报告控制、经济活动分析控制、绩效考评控制、信息技术控制等。

四、信息与沟通(略)

五、监督检查(略)

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

注册会计师了解内部控制的目的是评价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设计合理性和是否被执行。了解范围

1、与财务报告可靠性有关的内部控制

2、其他与审计相关的控制

3、用以保护资产的与审计相关内部控制

内部控制的局限性

内部控制存在固有局限性,无论如何设计和执行,只能对财务报告的可靠性提供合理的保证。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包括:

1、在决策时认为判断可能出现错误和由于人为失误而导致内部控制失效。

2、可能由于两个或更多的人员进行串通或管理层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而被规避。

注册会计师对控制的评价结论可能是:

(1)所设计的内部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能够有效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并得到执行。

(2)控制本身的设计是合理的,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重大错报但没有得到执行。(3)控制本身的设计就是无效的或缺乏必要的控制。

注册会计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对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做出判断:

①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中发现了重大错报,而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没有发现这些重大错报;

②控制环境薄弱;

③存在高层管理人员舞弊迹象(无论涉及金额大小)。

重大错报风险的概念

重大错报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与财务报表整体存在广泛联系:

①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持续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

②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只与交易、账户余额、列报中具体项目相关。

③确定哪些风险是特别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在考虑识别出的控制对相风险的抵消效果

前,根据风险的性质、潜在错报的重要程度(该风险是否可能导致多项错报)和发生的可能性,判断风险是否属于特别风险。

④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的审计程序

1、在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整个过程中识别风险;

2、将识别的风险与认定层次可能发生错报的领域相联系;

3、考虑识别的风险是否重大;

4、考虑识别的风险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

如何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

①对某些未测试过的低于设定的重要性水平或风险较小的账户余额和认定实施实质性程

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