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与探讨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群建设的探讨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群建设的探讨摘要:本文分析了程序设计教学的现状以及教学体系,按照以“语言知识—程序设计能力—应用开发能力”为主线的教学目标,对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组织与教学模式、程序设计课程系列教材与教学资源研究开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群建设;应用能力;教学资源“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是大学计算机公共课中的核心课程,其内容以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知识和程序设计技术的基本方法为主,同时包括程序设计方法学、数据结构与算法基础等方面的初步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必须的程序设计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思维模式,把计算机知识应用到不同的实际领域中。
1教学现状分析分析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可以发现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1) 程序设计语言的教学以语法教学为主线,很多情况下采用了在课堂中讲语法、上机调程序的教学模式。
课堂举例往往针对语言的某个概念进行简单编码,即对实际程序设计过程进行了简化,忽略了问题分析、算法设计和程序测试与调试等重要过程。
因此,目前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学生上课能听懂,但害怕写程序,碰到实际问题时无从下手。
往往是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还是不会编写程序,反映了程序设计能力的不足。
当然更谈不上实际的应用开发了。
(2) 许多考试的笔试基本上是考语法,为了提高应试能力,导致程序设计的教学把注意力放到了语法的细节上,忽视了学生的实际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有些教材在编写体系上也有这个问题。
这些都不利于程序设计能力的培养。
(3) 在程序设计教材和教学中少有贯穿软件工程的思想,难以做到重点介绍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把重点放在问题分析与算法设计上。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改革现有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为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应用开发能力探索出切实可行的思路和办法。
2程序设计教学体系由于不同学校、不同专业对学生程序设计能力的要求不尽相同,所以程序设计课程可以采用不同的教学语言。
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困境与对策

要推进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 的教学改革有多艰难 。 二 改善高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对策
针对 中高 职计算 机基础课 程在 教学 实践 中遇到 的难题 , 结合 教学实 践体会 , 笔者认为 , 要改善高 职计 算机基础课程教 学效 果 ,首 先应 从实 际 出发 ,合 理定位 教学 目标 , 并 对教 学 内容科学设 置与优 化 ,采取 灵活 的教 学方法 ,可 以采取 课程
1 . 教 学 目标 缺 乏合理 定位 ,针 对 性 不强 计 算 机 基 础 课 程 的 开设 在 于 服 务 高职 院校 专 业 人才 培 养目 标 的实现 。对 于非计 算 机专业 学 生而 言 , 这是 培养 其综 合 素 质 的重要 基础课 程 之一 。因此 , 结 合 当前社 会 人才 市场
不高 ;而基 础较 差 的学 生 ,又认 为教学 内容难度 较大 。教 师 难 以协调好 教学 进度 和 内容 ,无法 实现 因材施 教 , 教 学效 率 低下 ,效果 不理想 。因此 ,由于学 生在计 算机课 程方 面起 点 的差异 ,以及专 业发展需 求 的差 异 , 导致 无论是 以班级方式 , 还是 以专业方式 开展 大班教学 , 都难 以获得理想 的教学效果 。 高职 计算机 基础课 程教 学如 果不能 探索 出一套有 效 的解决方 案和对 策 , 将会使 教学成 为走过 场 , “ 教”与 “ 学”无法 相长 。 3 .教 学 资源相 对缺 乏 ,教 学改革推 进缓 慢 高 职计算 机基 础课 程教 学体 现 出很 大 的实践 性 , 注 重培 养学 生 的动手 能力 。 因此 , 如果 必要 的硬 件设施 、 教 学器材 、 师 资力量 不 能满 足教学 要求 , 必然会 制 约到该 课程 的教 学效 果 。在 当前高 等教 育快 速扩招 的形 势 下 , 各 高校在 校学 生 急 剧增 长 , 而 在办 学条 件 、 硬件设 施方 面 的投入 , 却 难 以跟上 需求 ,致 使有 的教师课 时量 多 ,教学 条件 有 限。可想 而 知 ,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在农业院校中的研究与探讨

大学计算 机基础教 学是 目前 高校 公共 基础课 程教 学 中关注 的重点 。随着计算机 技术 和网络 技术 的飞速 发展 ,各 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的开 发技术 不断进步 , 存 在着以下一些事实 : 当代大学生进入 高校时计算机 已
其次, 计算机 科学是 一 门庞 大而复 杂的 、 用范 围 应 广泛 的学科 。每 个人对计 算机知 识 的获取也 只是部分
2 . 制定合理 的教学 目标 , 进行课程设置 。
吉林农业 科技学 院是一 所培 养面 向劳动生产 一线 的技能 型 、 复合 型的应用 型本科 院校 , 大学计算 机基 在 础教学 中充分体现 了实践 和应 用双重能力 的教育特色 。 在考虑学生可持续发展 能力 的同时 , 主要应从实用 的角
二、 业院校公 共课教学 中存在 的问题 农
专业 的特 点 , 定合 适 的教学 内容 , 选 主次 清 晰 , 内容适
宜。
信息技术 的高速发展 , 使农业 院校意识 到计算机 能
力对学生今后工 作与发展的重要性 , 并且在各个专业 中 结合 专业特点 , 强化 了大学计算 机基础教 学 , 教学 效 但 果却不尽 如人 意。学生 毕业后 , 在工作 岗位上无法达 到
化、 教学媒体 的多元化 , 实现了教 与学 的双 向互动 。 () 2 教学模式 的改进。传统 的“ 填鸭式” 教学模 式 已 被时代所 淘汰 , 科学 、 合理 、 全新 的教学模 式才 能满 足 多媒体教 学技术 和 网络技 术高 度发达 环境 的教 学 , 强
达到学 以致用的教学 目标 。
1 . 专业特点制定相应 的教学 内容 和教学计 划 。 根据 为 了提高大学生 的计算 机应用水平和能力 , 各个 高
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

关键词 :计算机 文化基础》 实验课程 ;t 《 ; g 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0 9 34 (0 21— 18 0 Gf2 I A 10 - 0 42 1)3 3 1 — 2
Th r l n r t d n Ed c to a f r eCo eP e i mi a y S u y o u a i n l Re o m i t mp t rE p rm e t f h l g ' t o u to f mp t rTe h o o y n h u e x e i n eCo l esI r d c n o o t e n i Co u e c n l g
求。
计算机技术是- I实践性很强 的应用技术 , -' ] 上机操作实 习是学 习《 计算机文化基础》 课程的重要环节 , 学好 计算机基础课程 是 及后续课 的基 本功。如何使计算机基础类课程真正让学生掌握 , 能够熟练使用 , 教学 中各个环节都很重要 , 但最重要 的是《 计算机
文化基础》 实验环节教学活动的安排和改进。
伴 随着第 三次工业革命 的发生 , 计算 机及其相关 技术很快为 人们所熟 知 , 在我们生 活的各个领域 中扮演着不 可替代 的角 并 色 。作为各种高新技术 的支撑 , 信息技术极大 的推动 了人类社会 、 经济 的进步及人们思想观念 的转变 。它不仅在 日常生活中拉近
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 同时也大大简化 了办公程序 , 了工作效率。掌握计算机相关知识及技能 , 当今社会对人们基本素质的要 提高 是
m e sfom i it fEduc to nt r M n sr o y ai n,t st ei re o i to hi ss t s t n r duc nd a ly e t e c r ntta h n od b t t e c m putr e e m e t h i e a na z ure e c i g m h e a ou o h e xp r i n. And tt a etm et ut oro st ssp sf r a ds ec nc ee m e od o o i iet e c m p e x rm e t a hesm i hea h ft hei ut o w r om o r t t hi h st ptm z o utre pe h i n. K e ywor :I tod ton ofCom p e c ds n r uci utrTe hnoog ; e c m pu e x rm e ;e uc ton e o m ly t o h t re pe i nt d a i a rfr l
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与探讨

采用 启发 式和 引 导式 的讲授 前 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果普遍为 “ 教师讲得 多, 照 本宣 科 式 的讲授 方 法 , 学生接 受 得 少 , 真 正 掌握 的就 更 少 ” 。
1Hale Waihona Puke . 2从 学 生“ 学” 来 看
方法。要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 精心设计教学案
例, 激发学生思考, 产生互动效果。 三是将现代多媒体 绝 大 多 数 的 学 生 仍 处 于 以教 材 为 中心 的应 试 式 教 学 手 段 与 网络相 结合 , 辅 助 于教 师 的讲 授 , 优 化 讲
缺乏 独立 思考 , 独 立解 决 问题 的能力 。三 是 共基 础 课 , 担 负着 为 非计 算 机 专业 学生 提 供计 算 机 知 死 记硬 背 , 不 善 于利 用 课程 的各 种 教 学 资源 进 行 识、 能 力与 素质 等 方 面 的教 育 重任 。计 算 机基 础 教 学 学 习手 段 单 一 , 质 量 的好 坏 直 接 关 系 到 学 生 将来 能 否 很好 地 利 用 计 辅助 学 习 , 上 机实 践 环节 薄 弱 。 由此 反映 出当前 多 数
l - 3从考 试制 度 来看 考 试 制度 僵 化 , 缺乏 能 力 考核 手段 。一 是对 理 论 知识 考核 过 多 , 学生 应用 能 力 的考 查不 够 。二是 考 试
从2 0世 纪 8 0年 代 我 国逐 渐 普 及 计 算机 基 础 教 形式 单一 , 不 重视 综 合 能力 的培 养 。三 是 考试 大 纲 的
2 . “ 教” 与“ 学” 的改革 探讨 改革课程 教 学方法和 教 学手段 的关键 是要 改革 课
线上先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

2021年12期254线上先行、线上线下结合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张保杰,张先休(重庆三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重庆 404000)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旨在培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计算思维能力。
文章通过对当前课程教学现状的分析,结合对构建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的认识,给出了线上先行,线上线下有机结合的课程改革的思路,并对可行性和面对的挑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应对策略。
通过该教学改革的实施可以将学生提前进行分流,让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提前完成学习任务,使其有时间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减轻课堂学生容量大的压力,同时解决课时量不足和内容多不利于教师详细讲解之间的矛盾,也有利于教师对学生情况更好地掌握。
关键词:线上先行;线上线下结合;课程改革高等教育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过渡时期,作为实施高等教育的高等院校就要在这个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探索更有效的育人模式是其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速度一再加快,如何破解知识更新速度和学生学习掌握进度之间的矛盾,提高学习效率?如何在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授人以渔”?是新时代每个教师都应思考的问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应用到网络平台既是水到渠成,也是势在必行。
发挥线上线下各自优势,使学生能够更快捷,更好地掌握知识,让教师能够更有效地驾驭课堂。
本文首先对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进行了分析。
然后提出了线上先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思路。
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一)学生知识背景不同,计算机应用水平差异大虽然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我国中小学早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课程,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特别是地区间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中小学计算机教育水平区域性差别大,大一新生入校时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参差不齐。
通过调查,了解到有些地区开设过计算机课,部分学生掌握的较好,但同时他们认为大学计算机课程无非是记一些命令,学一些操作,对该课程不重视,一知半解,高估了自己的水平,上课不认真听讲。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与改进探讨

本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可按照学期来安排教学时间, 注意上课和 实践课时的比例。可以不过我们也发现由于本课程知识点比较松散, 而且相对理论知识简单, 应用性强, 在今后的学生和生活中应用较广, 所以也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时间, 不一定要拘泥于按照一个学期这样 的方式来安排学习。可以考虑在一段时间里, 增加计算机文化基础方 面的课时, 并尽量使上机实践的时间与上课时间接近, 这样能提高课 堂讲授与实践环节的衔接性, 或者还可以考虑进行计算机基础知识的 集中强化训练, 这样的效果或许更佳。 四、 加强实践环节 由于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知识, 非常强调实际操作的, 建议加大实 践课程安排, 甚至可以达到I : I 的比例, 或者更多。 大学生本身拥有一 定的学习能力, 具有自己获得知识的能力, 减少课堂讲授时间并不会 严重影响知识的学习。但是根据人的普遍的惰性, 学生们在上机时候 必须给与明确的任务或者具有引导性的任务, 如若不然, 相对自 觉性 差的学生很可能就无所事事, 浪费了实践时间。为此我们编写了对应 的实验指导书, 与教学内容和顺序紧密结合, 加强了教学效果, 巩固了 教学内容。学校的计算机实验室在全天开放, 学生们可在任意的工作 时间去实验室进行实践操作,实验室有相应负责进行指导的老师, 可
一定难度的时候, 学生即使在实践课时内没能完成任务, 还可以自 己
自由的安排时间完成, 这样将有限的课堂教学地点延伸到网络上, 时 间延伸到任意时间, 大大加强了学习的机会和灵活性。 六、 培养良好的信息紊养和倍息道德 由于大学生们离开家人到异地求学, 对网络能进行更充分自由的 接触但却大部分限于游戏与浏览网页等操作, 对网络技术和法规所知 甚少, 所以本门课程不当只是进行计算机基础相关知识的介绍, 还包 括让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习如 何通过网络积极有效的获取信
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 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程是一 门理 论与实践相 结合的课程 , 理论是 指派教师给予一定指导 , 充分 发掘了学生 的创新 、 际应用 能力 , 实 在此 基础 , 实践 是手段。很多大学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 , 上课昕 老师讲授的 过 程中也进一步印证了学生的学习成果。 内容都能听懂 , 但是当需要自己操作时就无所适从 , 或者把老 师布置的 作业顺利完成作为唯一的上机 实践任务。因此 , 旦题 目变换一下 就 一 不会做了 , 欠缺举一反三的能力 。
新生入学时计算机水平有较大 的差异 , 一些经济发 达地 区的学生基 本 方面的能力 , 取得更佳的学习效果。以笔者所在学校 为例 , 承担大学计 能熟练地操作计算机 , 而一些经济 欠发达地 区的学生则 很少接触 到计 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利用业余 时间 , 配合 团委等学生部 门开展 了一系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面临的 问题 1 学 生 计 算机 水 平 存 在 差异 、
一
3 开展 课 外 实践 活 动 , 极 鼓励 学 生参 加 技 能 竞 赛 、 积
、
由于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 课本上 的内容永远 滞后于 社会现
实 , 课 程 教 学 的 同 时 , 们 应该 鼓励 学 生 积 极 参 加与 该 门 课 程 内 容 相 在 我
3 教 学模 式形 式 多样 , 教 学方 式 仍 显 陈 旧 、 但 4 《大学 计 算 机 基 础 》 程 考 核 、 课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初探【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基于任务驱动法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
在将介绍背景、研究意义和研究目的。
接着在将详细讨论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分析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现状,提出基于任务驱动法的教学改革方案,并评价教学实践与效果。
探讨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最后在总结任务驱动法带来的教学效果,提出对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建议,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和分析,将为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提供实用的参考和借鉴,促进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
【关键词】任务驱动法、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教学效果、教学现状、教学方案、教学实践、效果评价、挑战、解决方案、建议、未来研究方向、引言、正文、结论1. 引言1.1 背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传统的教学模式在面对快速变化的技术和社会需求时逐渐显现出局限性,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也面临不小的挑战。
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力,成为当前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基于实际问题和任务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通过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和技能。
通过任务设计和实践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在计算机基础课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基于任务驱动法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并为学生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这种教学方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任务驱动法的高校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旨在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系统研究任务驱动法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及结合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的特点和现状,制定相应的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实践与效果评价。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与探讨

计 算 机 基 础 课 程 是 高 等 院校 非 计 算 机 专 业 学 生 必 修 的一 门公共 基 础 课 ,该 课程 涉 及 计 算机 各 领 域 的概 念 和 知 识 层面 的 内容 以及 大 学 生 必不 可 少 的应 用 技 能 。作 为 大 学计 算 机 基 础教 育 的核 心基 础 课 ,该 课 程 的设 置 为
学 生造 成 庞 然 大物 的感 觉 ,学 生 感 觉 头大 ; 而有 的 院校 选 用 的教 材 却 又很 简 单 , 有些 内容 寥 寥几 字 不足 以说 明 问题 ,尤 其 是 基础 较 差 的 学生 感 觉 没 头没 尾 的 。如 何选 用 一本 适 合 不 同层 次 、不 同专 业 学 生 的教 材 ,是一 个 急 需解 决 的问题 。
高 效地 利 用 计 算机 网络 。 同 时 ,学 生 也应 具 备 一定 的 网 页 制作 、动 画 制作 和 数 据 库方 面 的知 识和 能 力 。 目前 大
多 数 高校 选 用 的教 材 基 本 上都 包 含 这 几个 模 块 的 内容 , 但 是有 的院 校选 用 的教材 过 于 繁 杂 ,篇 幅 太 长 ,往 往给
3 8
常 红见 平 大 计 机础 学现 与 讨 小 伟 :学 算 基 教 的 状探
豳 教学 园地
大 学计算机基础教 学的现状与探讨
常小红 见伟平 西安 7 0 3 10 2 第 四军 医大学计算机应用教研室
问题进 行深 入 的探 讨和 分析 ,并提 出合 理有 效的教 学思路 和方 法 。
A tr c I r e t i r v t ni e s t C m u e as c t a h n f ec an a hiv t e r l u p s bs a t n o d r o mp o e he U v r i y o p t r B i s e c i g e f t d c e e h ea p p pe d e l s u s d n a a y e t e t t s nd r bl ms of hi f he o r e o e u , n t s a r we e p y di c s e a d n l z d h s a u a p o e t s
高校计算机基础分层式立体化教学模式探讨

生 的 学 生 时 间 ,对 于 一些 自控 能力 较 差 的 学 生 , 可 能会 对 教 学 进 度 一 拖 再拖 。 同样 的 ,对 该 课 程 不 感 兴 趣 的 学
生 , 可 能 不会 主动 通 过 网络 去 自主 学 习 。针 对 网 络 教 育
练 程度 是很 难 用 笔 试 来 测 量 的 。而 机 考 也 存 在 很 大 的 问
同 步操 作 ,实 践 时 间较 少 ,熟 练 掌 握 难 。② 只 在 机 房 授
课 ,讲 解 完 后 学 生 直 接 练 习 。该 种 方 法 相 对 比较 合 理 ,
但 由于 公 共 必 修 课 是 面 向全 校 一 年 级 学 生 开 设 , 学 生 人 数 多 ,很 多 学 校 的 实 验 条件 跟 不上 。③ 不 限 时 间 ,给 学
学 习 内容 ,不 因教 材 的难 易影 响 学 习情 绪, 而 激 发 学生 从
的 学 习兴趣 。
以会 导致 学 习成 绩很 不 理想 的情 况 出现 。
5 考 核 目标 及 考 核 方 式 的 单 一 化 。 计 算 机 基 础 是 )
2 )讲 座 式教 学 与 阶段 性 网 络测 试 相 结合 。网 络教 学 有 着 无 可 比拟 的 先进 性 与科 学性 ,可 是 它 也 有 着 与 传 统
件 的发 展 变化 ;在 教 学 要 求 上 存 在 各 行 其 是 的做 法 ,随
力 量 又 根 本 无 法 满 足 每 个 学 生 的 不 同 需 求 。 因此 ,必 须
转 换 传 统 的 教 学 思 维 模 式 , 从 教 师为 主体 转 为 以学 生 为 主 体 ,才‘ 达 到 分 层 次 教 育 的 目的 ,尽 量 满 足 不 同学 生 能 的 需 要 。 经 过 多 年 的 教 学 实践 ,笔 者 认 为 可 以采 用 以下 方法 配合 使用 。 1 以网 络 教 学 为 主 体 。 校 园 网 的迅 速 兴 起 与 蓬 勃 ) 发 展 为 广 大 师 生 提 供 了广 阔 的创 造 空 间和 丰 富 的 文 化 资 源 , 同时 也 为 学 生 创 造 了一 个 自主 学 习 的 环 境 ,拓 延 了 教 学 时空 和 维 度 。 因此 ,构 建 配 套 教 学 网 站 ,将 计 算机 基 础 精 品 网络 课 件 、课 程 教 案 、大 纲 、习 题 、 实验 、 教
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

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年第8卷第2期关于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分级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探讨乔晓华(内蒙古财经学院计算机信息管理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51)[摘要]针对学生中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需求不一的现实状况,提出并实施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改革,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分类指导的原则。
分级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准备工作。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教学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344(2010)02—0055-03目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正面I临着国家教育和信息化建设大发展的新形势,为了适应高教事业改革的需要,适应信息化建设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要求,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要在教学内容体系设计上有所创新,而且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也要做进一步改革。
一、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分析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
学生计算机应用水平和计算机文化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从近几年的教学状况和教学效果来看,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基础参差不齐鉴于目前许多中小学校普遍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的现状,2009年9月笔者在内蒙古财经学院做了一项关于09级新生入学前对“计算机文化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的摸底抽样调查。
在被调查的246名学生中,36%的学生来自于城市,而64%的学生来自于农村牧区。
其中,在中学阶段就经常接触计算机的占6l%,28%的学生很少接触,只有11%的学生几乎没接触过计算机。
而且在经常接触计算机的学生群体中,绝大部分学生在中学阶段就已系统学过W i ndow s操作系统、W or d文字处理系统软件以及网络基础知识等,并具有一定的操作水平和技能。
调查显示,来自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牧区的学生。
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前程度低的学生又感到听不懂、跟不上,课后难以消化。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教学资源已经成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数字化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研究背景中,首先需要探讨当前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于技能培养的需求,教师的教学方法也难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引入能够为教学带来更多可能性,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内容和形式,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研究背景部分还需要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在国内外的应用情况。
国外已有许多高校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积极探索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而国内高职院校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亟需加强对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课程中的应用探索。
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可以为提升教学质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有益参考。
【内容结束】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情况和效果,分析其对教学教学质量和学生成绩的影响,从而为高职院校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提供可靠数据支持。
通过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状况,可以了解目前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提供参考和建议。
通过研究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式和实践案例,在实践中积累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为高职院校未来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经验。
最终目的是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和教学效果的提升,推动教育信息化与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机结合。
1.3 研究意义数字化教学资源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分析

二、深化计算机教材特色改革,突出高职院校特色
教材不但是 教师实施 教育教学 计划 的重要载 体和 主要依 据 ,还是学生获取知识 、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 ,更是考核教学
成效的重要依据。因此 ,高职院校教材改革必须突出它的职业 性 、实践性 、适 应性 、科 学性 和先进性 。高职院校计算机教材 建 设 应 与 当 前 高 职 院 校教 育 改 革 相适 应 ,应 该 与 当 前 社 会 经 济 发展对计算 机应用的需求 相适 应 ,与高职院校人才的培养 目标 和职业对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相适应 ,将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 , 计算机科学技术的新 发展 、新 软件 和新 技术 ,以及学生信息能 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反映到新教材中。 教材特色改革必须坚持 以素质教育 为核 心 ,以就业上 岗实 践能力的培养为重心 ,以技 能训练 为特 色的指导思想 。理论叙 述体系要反映学生 的认识规律 ,从最基本 的概念和 知识 出发 , 对于实际使 用频 率高的知识模块最好采 用完整的案例人手引入 知识和理论 ,使学生带着 实际问题 ,从模块 整体 知识 考虑 ,将 问题用模块 的局部知识逐层分解处 理 ,以培养学 生分 析与解 决 实 际问 题 的 能力 。
五 、学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育与资格证书教育并重
在 以往的计算机基础教学 中 ,由于受用人单位 对学历证书
要求 的影 响 ,许 多学校 的计算机 基础教学都是 以理论考核来衡 量学生 的学 习水平 ,使得课 堂教 学多以理论讲 授为主 ,学生 的 实 习只是验证理论 的正确性 、熟悉 常用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
圜业 育 教
关于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的探讨与分析
广 西壮族 自治 区贵 港职业 学院 姚 健 57 0 3 10
“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研究

“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研究【摘要】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通过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现状、探讨教学模式变革以及创新,结合实践案例分析,提出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
基于现有研究背景和目的,本文得出结论总结,展望未来发展趋势,并给出研究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推动高校教育的优化和升级。
.【关键词】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互联网+时代、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现状分析、教学模式变革、创新、实践案例、影响因素、应对策略、结论总结、展望未来、研究展望。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互联网+”时代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达、普及程度极高的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互联网的影响和改变。
在高校教育领域,互联网+时代也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传统的教学模式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挑战。
需要思考如何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创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当今社会,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计算机基础的掌握对学生将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往往被认为是枯燥乏味的,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更好地开展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成为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通过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要求,推动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的创新和优化,为培养具备计算机基础知识的高素质人才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1.2 研究目的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是培养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基础知识和能力的重要环节。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观念已经无法满足新时代对人才的需求。
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如何改革和创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和教育质量。
具体目的包括:1. 分析互联网+时代背景下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了解当前教学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2023年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

2023年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6篇)计算机应用基础的教学反思1自参与工作以来,我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努力工作,顺当地完成《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化教学任务。
在2023-2023学年度中,本人分别担当了电气化04、机电052班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其中电气化04班的学生参与了全省计算机中级统考,通过率达到100%。
机电052班参与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成果喜人。
在工作中享受收获喜悦的同时,我也在仔细思索怎样去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现对教学工作做一个简洁的总结:一、学生基本状况分析电气化04班和机电052班都是男生班,大部分学生头脑聪慧敏捷,求知欲强,学习爱好比较深厚,但是淘气的学生也许多,课堂纪律总要反复抓。
因为课堂纪律的好坏会干脆影响到教学质量。
为了搞好课堂纪律,我多次和该班班主任及班干部沟通,请他们帮助我的工作。
课后,我常常找纪律比较差的学生谈心,留意和学生多沟通、多沟通,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课堂纪律渐渐变好了,教学质量也有了肯定的提高。
此外,由于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驾驭得很快,也有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跟不上,这就给教学内容的支配带来肯定的困难。
此外,还有个别学生无心向学,在课堂上不专心。
没有任何阅历的我,一起先根本不知道如何指导学生,这期间,我得到了同部门很多老师的帮助和指导,使我能够比较顺当地开展自己的工作。
二、教学工作的开展1、一丝不苟,仔细做好教学常规工作备、讲、批、辅是我们老师工作的基本任务。
初为人师,我在教学方面的阅历比较缺乏,为了把课上好,我每次课前都仔细钻研教材,细致体会新课的理念,理解教材的意境,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
并结合各班的实际,敏捷上好每一堂课,尽可能做到堂内容当堂完成,课后细致批改学生作业,不同的班级采纳不同的批改方法。
同时,主动参与部门教研活动,参加课改研讨,主好听课、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求实创新,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新的教学任务面前,我能结合我校较为完善的校内网络和计算机专业课程设计的特点,严格要求学生,仔细的驾驭每一学问点。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

“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形势下,当代大学生应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肩负着时代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这就需要高校思政教育有新的理念和教学方式。
本文就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进行深刻探讨,分析高校思政教育意义,研究和实践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思政的教学策略、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实施过程。
一、课堂形式更加多样多彩,多宣扬爱国主义情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外先进科技的影响,因此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所涉及到的教学内容和使用的教学软件大多也是从国外引进的,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学生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的培养。
二、大学计算机基础中的道德与法律教育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也要渗透地教育学生道德与法律教育。
我们在浏览网站的过程中,懂得辨别违法犯罪行为,抵制动摇国家政治体制,影响社会安定团结的信息,要帮助大学生坚定思想立场,知道在互联网上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可以做,教师可以通过在讲授计算机知识的过程中向学生展示一些具有正面党建色彩的网站,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三、课堂教学形式更加多样计算机能够利用其自身的性能,让课堂教学的形式更加多样,以往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课堂学习氛围沉闷,从而极大地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也不能很好的吸收课堂所学知识。
教师还可以在教学中使用一些教学课件来提高教学效果,融合计算机基础以及思政文化,而且引人注目的课件也会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当学生的知识达到一定程度后,让学生自己把理解的内容制作成课件当作练习与反馈,当堂展示,这样的教学形式更能起到巩固所学、发现问题、提升能力的作用。
四、多方的共同努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教学内容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与此同时对教师的素质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代的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对自身的素质发展水平有更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教师加强自身的学习,包括政治文化、思想品德等方面的内容,为学生树立榜样。
民办本科高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方法探讨

1课程 介绍
《 计算机应用基础》 是民办本科 高校针对本科生开设 的- - H公共基础课 , 它是 为培养应用型人才进一步学 习计算机相关知识 的 重要课程 。知识 点多 , 操作性 强 , 课 时较 少。通过该门课程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计 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基本概念 , 熟练应用 o f f i c e 办 公软件 , 了解计算机 的相关前 沿技术 。
2 . 2 传 统 教 学模 式 分 析
随着学校教学条件 的改善 , 本课程大 多采 用多媒体教学和实验上机教学相结合 。多媒体 教学主要 阐述理论知识 和操作 步骤 , 但课堂信息量大 , 且内容表达趋 于直观 , 教师仍处 于主动地位 ,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 由于学生 已有水平及学习能力不同 , 有些学生认
I SS N 1 O 0 9 - 3 0 4 4
E—ma i l : whx @d nz s . n e t . c n
C o mp u t e r K n o w l e d g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电脑 知识 与技术
Vo 1 . 9, No . 1 , J a n ua r y 2 01 3 .
收 稿 日期 : 2 0 1 2 —1 1 ~1 7 1 2 4 一 计算机教学与救膏信息化 m * 本拦目责任编辑: 王 力
第9 卷 第0 1 期
( 2 0 1 3年 0 1 月)
C o m p u t e r K n o w l e d g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电脑知识与技术
2现 状分 析
《 计算 机应用基础》 是民办本科高校所有本科生需要学 习的- - H课 程 , 在实际学生基础 普遍 提高 。近几年教学 中, 大学新生在入学时计算机知识起点较 之以前 有很大提高 , 发现学生在入学 时就 已经 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 , 高校计 算机基础教 学是面 对整个 高校 的教 学 , 涉及到不 同科 力 。这 对 于 培 养 素业、 不同基础 的学生 , 最重要的是要 面向不同专业的不 同应 用需
求 , 而 在课 程 的 开设 和 课 时 的 安 排 上 就 存 在 着 很 大 的 差 异 。 例 如 , 文 因 就
基 础 好 的 、 受 能 力 强 的 学 生 局 限 在 已 有 的 知 识 领 域 里 , 学 习 效 果 差 的 成 立 学 习互 助 小 组 , 一 带 一 ” 的 学 习 , 样 不 但 可 以 使 差 的 学 生 跟 上 进 接 而 “ 式 这
学 生 又 跟 不 上 教 学 内容 , 成 学 生 在 学 习过 程 中 的 两 级 分 化 。如 何 把 握 课 度 , 时也 会 有 助 于 好 学 生 知 识 点 的 巩 固 和加 强 。 造 同 程 进 度 , 能 很 好 的 完成 统 一 课 程 的 教 学 , 要 兼 顾 不 同 层 次 学 生 接 受 能 既 又 力 上 的 差 异 ? 这 是 一 个值 得 关注 的 问题 。 还 可 以开 设 课 外 学 习 小 组 , 助 那 些 对 计 算 机 知 识 有 浓 厚 兴 趣 、 习 帮 学 能 力 强 的 同 学 拓 宽 眼 界 , 触 更 多 、 新 的 知 识 , 高 自 已 解 决 问 题 的 能 接 更 提
2 0 ( 2) 0 6. 1 .
' 112 0 1 66 / 01
二 、 算 机 基 础教 学 中 的 建议 计 1 改 进 教 学 方 法 和教 学手 段 、 理 安 排 教 学 进 度 . 合
识到这一点 , 才能使计算机基础教学水平跃 上一个新 的台阶。
参考文献 :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跟 不上现 代教 学的节奏 了。黑板 加粉笔 的的教 学方式只能让学生感到枯燥 乏味 , 这对于学 生对知识 内容 的学 习理解都是
高 校 计 算 机 基 础 教 学 现 状 分 析 与 探 讨
◆ 王晓娟 周 虹 刘 涛
( 木斯大学) 佳
【 摘要】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更新 与发展 , 高校教 学中计算机基础教 学 已占据 了越 来越重要 的地位。计算机基础教 学在 对提 高大学生 的基本素质及应用技 能上都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本文针对 高校 计算机基础教 学现状 , 几个方 面进行 了具体 的分析 , 从 并针 对教 学 中存
2 明确学生的计算机 知识结构 和能 力结构 、 . 优化课程体系 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 育是 为培养本 专业 的应用型 和复合型
科类专业而言 , 生学 习计算 机的 目的很大程 度上是 使用计 算机 , 学 因此对 人才服务的 , 它既要求大学生必须 具有必 要的计 算机知识 结构 , 又要求他
学 院 学 报 ,07,4 . 20 ( )
教学 , 同时采用有效的教学方 法, 在充分调 动学生学 习的积极 性的同时 , 使 学生 由“ 被动学习” 变为“ 动学 习” 让学 生主动 的参与到 实际教 学过程 主 , 中, 这样才能高质高效 的完成教 学活动 。
『] 3 尹志军. 关于高校 计算机教 育 改革的思考 [ ] 教 育理论 与 实践, J.
在 的一 些 具 体 问题 提 出了 几 点建 议 。
【 关键 词 】计 算机 基 础 教 学
一
非 计 算机 专 业
课 程 体 系 教 学模 式
同时 授 课 教 师 要 明确 教 学 重 点 、 点 , 理 的 安 排 教 学 进 度 , 注 意 学 难 合 要
、
计 算 机 基础 教 学 的现 状
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迅速 , 内容更新快 , 时, 课程 同 计算机 基础教学量
些有针对性的等级 考试措施 , 忽视 了学生实际应用能 力的提 高。这种 以 大 、 却 涉及面广 , 这就要 求从事 计算机 基础 教学 的教9 要 思想敏锐 、 币 善于 学
考 试 为 目的 的 学 习 状 况 对 学 生实 际能 力 的 培 养 造 成 了一 定 程 度 的 束 缚 , 很 习、 力掌握新技术 , 努 在学术上要有强烈的进取精神 , 事业上要有坚定 的 在 学 还 多 学 生 拿 到 了 等级 证 书 , 却连 简 单 基 本 的 文 档 处 理 都 不 能 正 确 完 成 , 成 敬 业 态 度 。 因此 , 校 除 了 要 求 教 师 自 己 抓 紧 学 习 外 , 应 该 创 造 必 要 的 造 了 理 论 与 实 践 的严 重脱 节 , 为严 重 的是 对 其 在 今 后 的 工 作 岗位 上 工 作 的 条 件 , 助 教 师 学 习 、 高 其 业 务 水 平 。 此 外 , 要 注 重 更 新 教 师 队 伍 , 更 帮 提 还 在 开 展 造 成 了 不 良的 影 响 。 的 , 想 顺 应 时 代 的 发展 , 算 机 基 础 教 学 的 内容 也 要 不 断 推 陈 出 新 。 不 要 计
要一本教材用上三年五载 , 学生学到 的知识 总是几 年前 的, 当学生 真正步
总之 , 会 在 进 步 , 育 在 发 展 , 统 的 教 学 观 念 要 转 变 。 高 效 的 教 学 社 教 传
科学的课程体系 、 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手段 以及 完善合理的师资 队伍 , 入社会后却发现在学校中学到 的计 算机 知识早就 落伍 了, 跟不上 形式 了。 方法 、 对于计算机基础教学工作在 高校 中的人才培 养都是 必要 的。我 们只有 认 这对于培养高素质、 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是不利的。
计算机的普及使得大部分 大学生 在跨入 大学校 门之前 对计算机 的相 习内容 的前后衔接 , 将知识点贯穿始终 , 哪些 内容需要 熟练掌握 , 又有 哪些 关知识就有了一定程 度的了解。但 由于不 同地 区 , 不同家庭状况 的个体差 内容需要简单 了解。切忌简单 内容反复 讲、 重点 知识讲 不透 , 点内容 又 难
不 利 的 。 因 此 , 们应 该 充分 利 用 现 代 化 教 学 手 段 , 力 开 展 计 算 机 辅 助 我 大
[] 1 李剑波. 新形势 下的高校计算机 基础教 学研 究[ ] 中 国管理信 息 J.
化 , 0 7, 3 . 20 ( )
[] 2 蔡润芹. 高校非计算机专 业《 计算机基 础》 课程教学探 索[ ] 大理 J.
充分发挥老教师作用的基础上 , 当大 力吸收和 培养青 年教 师, 应 充实计算
三 、 论 结
实 保 最 后 , 所 周 知 , 当 前 的 信 息 时 代 , 算 机 技 术 的 发 展 是 日新 月 异 机 基 础 教 育 队伍 , 现 新 老 教 师 的优 势 互补 , 证 教 学 质 量 逐 步 提 高 。 众 在 计
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及专业需要而设定。 3 注 重 实 践 , 实 际 应 用 中提 高计 算 机 应 用水 平 . 在
众所周知 , 计算机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对于非计算 机专业学 生
习时间内要 完成大量计算机相关知识 的学 习。因而在实际 的教学 中 , 经常 来说 , 计算机课程的实践性更 为明显 , 习计 算机课 程 的 目的是 学会 使 用 学
文 科 学 生 的要 求是 要 熟 练 掌 握 计 算 机 上 各 种 相 关 软 件 的 使 用 以 及 对 计 算 们具有必要的计算机能力结构。因此, 在课 程体系 的设置 中首 先要体现 出
机应用技术 的简单 了解 。而对于理工学生 , 除了达 到对文科学生 的要 求之 不 同专业的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 度有所不 同。其次 , 课程设 置和教学 内容 外 , 要 学 习一 些 基 本 的应 用 技 术 , 还 以便 在 较 深 的 层 次 上 结 合 自 己 的 专 业 应 是 动 态 的 , 以体 现 出 计 算 机 教 学 的 先 进 性 。 再 有 , 程 设 置 中应 增 加 选 课 领域来应用计 算机 。因而计 算机基础 教学 中合理 的课 程体 系设置就 变得 修课 的比重 , 以体现计算机教学 的多样性 和灵活 性 , 而选修 课 的内容可根 尤为重要。 再次 , 由于当前高校计算 机基础 课具有 学时短 、 班型大 、 专业化 、 系统 化, 理论知识具有一定 的深 度的教学特 点 , 就要 求学生在 有限 的课 堂学 这
4 提 高 师 资 水 平 、 善 教 师 队伍 建设 . 完
此 外 , 随 着社 会 各 行 业 对 计 算 机 操 作 能 力 认 知 程 度 的 提 高 , 些 就 可 能 真 正 做 到 “ 向应 用 ” 将 计 算 机 基 础 教 学 落 到 实 处 。 伴 一 面 ,
计算机等级考试成 为热点。一些高校 为顺应 社会需 求而对 学生采取 的一
遇 到 难 点 知识 讲 不 到 位 , 是 某 些 教 学 内 容 无 法 正 常 完 成 的 情 况 。 那 么 , 计算机为专业服务 , 或 因此教 师应 当把 教学重点 放在应 用上。要精 讲 多练 ,
如何在规定 的教学 时间内, 采用有效的教学 方法 , 合理安排教学 内容 , 完成 给学生提供足够 的上机操 作机 会 , 使他 们在 实践 中理 解计 算机 的基 本知 系 统 化 、 业化 的理 论 知 识 的 教 学 工 作 , 对 于 从 事 计 算 机 基 础 教 学 工 作 识 , 握 计 算 机 的 操 作 技 能 和 编 程 手 段 , 养 学 生 的 创 造 能 力 。教 师 应 充 专 这 掌 培 的教师来说 , 一个不小 的挑战 。 是 业单位对计 算机知识水平 的要求 已经成 为了就业的硬指标 , 这就使 得各类 分认识到这一点 , 尽可能最大限度地 增加学生的实践机会 , 只有这样 , 才有
异, 学生对计算机 知识 的掌握情况也是 参差不齐。这就在计算机 基础 教学 含糊不清 , 造成学生学 习上的压力。
的 入 门课 程 上 形成 了 一定 难 度 。 如 果 采 用 同 一 种 教 学 方 法 和 进 度 , 能 使 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