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国现代化的艰难开端(1)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炮,无论是炮弹杀伤力,还是大炮射程和射速等关键性能,清 军大炮都远远落后了。 清军火炮发射 实心铁弹, “万斤及数千斤之炮,轰及其船板, 仅止一二孔。” 英军舰炮发射近代 新式 爆炸弹!筒形霰弹、榴霰弹等, 弹片 “炸裂四出,迸射数丈” 。 双方火炮 射程的差距, “我炮致远,不过数里;彼于一二十里 之外,可以击我中坚。”两江总督耆英 大炮的射速方面的差距,清军铁炮平均每6分钟才能打出一发炮 弹。英军火炮每2分钟能打出3发炮弹。 “彼之放炮,如内地之放排抢,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 转多时,再放一炮。”林则徐
黑格尔: 所构筑的东方性中国形象,是l9世纪西方的中国形象的一个抽象核心。 传教士、商人、殖民者、旅行家不断在这个核心的外围添加一些表现性 的特征。 中国拥挤的人口既表现混乱又表现贫困.抽鸦片表现非理性与软弱、消 极,缠足、杀婴与酷刑表现中国人天性残暴,然后就是不断的战争与内 乱,在西方人的印象里,可以想像到的地狱场景,都可能出现在中国。 旅行者从西方出发,每向东一步,似乎都更加黑暗,直到中国,一个在 毒品鸦片的恶梦中自残的国家,精神、信仰、道德、政治、经济,在所 有这些方面都陷入黑暗的半野蛮国家。 周宁:《鸦片帝国》131页 拉纳 卡巴尼在《欧洲的东方神话》
失败的真正原因: 传统农业文明与现代工业文明的时代差距 武器的对比
中国:冷兵器 手工武器 战斗效力取决于生理力量
鸟枪每多炸裂,腰刀质体薄脆,“或致弯曲如环”。炮弹,“或掷出 而终不炸,或甫燃而即炸”;
英法:热兵器 火枪火炮到步枪、机枪、大炮、霰弹 枪的差异: 清军 小李飞刀 百步穿杨 布伦斯成克式击发枪 射程为500米 每分钟发射3发。
四、现代化视野中的两次鸦片 战争
战前双方对于战争的态度: “揆kui度今日夷情,非战无以服之”!汤彝 把英夷“驱逐出省,不能不示以兵威。” 道光皇帝 “臣等细察夷情,略窥底蕴,知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 之术窥伺中华。”林则徐
《近代中国对西方及列强认识资料汇编》第一辑,甲 编。
观察的视角转移到武器生产制作的环节。 英国人 开花爆炸弹,英国化学家歇夫列里在1825年揭示了火药 的最佳 化学 反应方程式; 在弹药的生产上,先进的机械化生产方式。 中国工匠们生产弹药完全是另外一幅场景:古老的经验;生产 采用手工操作的方式。
在火炮的生产上,无论是炮材,还是生产工艺,中英之间都是 完全不同的。 英国 近代高炉 炼铁,灰口铸铁。 中国工匠炼铁 使用的是 古老的 土高炉,白口铸铁 。 在生产工艺和流程上,英国人机械化程度很高。 中国工匠们则采用传统的 泥模铸炮工艺。 中英双方在 武器生产制作环节上的差异:中国借助经验,使用 简单手工工具,采用分散的小作坊生产方式;英国人则借助科 学,使用复杂机械工具,采用工厂社会化生产方式。 所以,经验和科学之间,手工生产技术和机械生产技术之间的 区别 才是中英武器性能差距的根本原因,英国人坚船利炮的所 有秘密都在于科学和技术的领先!
第二章 邪术和谣言:
中国人对现代化的最 初认识
现代化理论回顾
1、现代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新方向、新道路; 2、现代化的实质是文明的结构转换; 3、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时间(历史)进程。 4、现代化的一般原则:三重结构三根支柱 5、现代化的一般进程:普遍原则与本国国情的有机 结合
一、中国现代化的一般特征
炮的载体,清军看似占据优势, “我在实地,夷在海 上,风波摇荡,” “然而,夷炮常常能打中我,我炮 却不能打中夷。”杨芳 英国人的船“逆风逆水皆能飞渡”。
英军采取了“远攻近取”的近代战争 作战方式 “经过英军大炮90分钟的轰击之后,绝大多数中国大炮都哑然 无声了,英军登陆上岸,没有遇到 任何抵抗。”一个英军士兵 在回忆录说,“我们登上了 空无一人的海滩,尸体,弓箭、断 裂的长矛 是这个地方 惟一的遗存。”杰克•比钦:《中国鸦片战 争》 中国人打仗,永远都是近距离作战, “内地将牟兵丁,虽不乏 久列戎行之人,而见面接仗”,“似此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 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故所谋往往相左。”林则徐 英军牢牢地掌控着 战争的主导权, “我们是在战争中游戏,而 不是战斗。”
四亿
外力的
(3)、前提缺失:无力的引导者 现代化的起点:双重历史任务 王朝循环的又一个临界点,清帝 国生死关头 人地关系再次紧张 1812年,33370万,人均耕地 2.3亩 农民起义 清帝国的反现代政策 经济:限制商品经济 的发展 文化:文字狱 政治结构的致命缺陷:满汉分立 权威分裂 双重的转换 不可能完成的历史重任 3、外因:外部环境极其恶劣 资本主义发展的第二阶段 连绵不断的侵略战争 关头的破坏 历史视角中的中国现代化:结构转换的视角剖析这些内外因素 的困扰和障碍,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
1、曲折漫长:九死一生 张琢 前奏1792年到1840年 传统政权的现代化回应:1840-1912 秩序的恢复和路径的选择:1912-1949 方向的迷失:1949-1979 走上正途:1979-2012 2、内因:基础(国情)薄弱 (1)、文明体的规模 异常庞大 现代化的实质 人口的生产(领域、工具、技术)转移 牵引 (2)、“悠久”传统的沉重负担 文化中心主义 传统结构的封闭性、凝固性
先来看枪: 超过70%的清兵没有枪; 鸟枪 最大射程不足100米,每分钟只能打出1到2发子弹; 抬枪,射程稍远一点,要两个人 配合 才能使用。 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军士兵配备的是 布伦威克式 击发枪,机械 制作的 前装滑膛枪,有效射程已达300米左右,射速每分钟3到4 发子弹;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装备了埃菲尔德式 步枪,射程则超 过900米。 英军统帅额尔金:“24名勇敢的士兵,带上手枪和足够的炸药 包,就能踏遍整个中国。”
改革派: “师夷长技以制夷” 顺应了工业革命后 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 时代性转变,揭示了中 国未来发展的方向。 但是,停留在 武器落后的表面现象上,“夷之长技有三:战舰、 火炮、养兵练兵之法。”“中华文物制度事事远出于西人之上。 独火器万不能及。” 不知道,“夷之长技”绝不局限在狭小的武器层面,在“器不 如人”的背后是更根本的“技不如人”、“学不如人”。 工业文明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 转换的 现代化 才是 中国历史发展的必 然选择!
林则徐一语中的:“内地将牟兵丁,虽不乏久列戎行之人,而见面接仗, 似 此相距十里八里彼此不见面而接仗者,未之前闻,故所谋往往相左。” 炮的区别: 英军进攻虎门、广州,“逆夷炮无虚发,我炮虽发无准火药半杂沙泥,轰 击 不能及远”。<清实录>三十七
“我在实地,夷在海上,风波摇荡,然而夷炮却能经常打中我, 我炮却不能打中夷,肯定夷人有邪术。” 杨芳 船:逆风逆水皆能飞渡
清军“不能取胜,并非战之不力,亦非防之不严。臣所以见, 证诸所闻,忿恨之余,不禁为阵亡诸臣及被难居民痛哭也”。 耆英 武器的落后 是战场上清军失败的最直接、最明显的原因。浙江 巡抚刘韵珂:“英军所攻之处,无不摧破”,原因在于“盖其 炮火器械,无不猛烈精巧,为中国所必不能及。” 闽浙总督颜伯焘,“倘论英夷船坚利炮,纪律禁严,断非我师 所能抵御。” 林则徐总结得更直白,“剿夷而无船炮,乃自取其败也”。
清军拥有不可挑战的巨大优势: 首先,道义的优势; 其次是地利的优势; 再次,清军在人数上更是占据压倒性的优势; 最后,清军心理上的优势同样明显; 清军稳操胜券!信心满满! 相反,挑起战争的英国人,底气明显不足,一场豪赌!
结果:惨败!不成比例的伤亡!
传统观点:统治阶级的落后性、反动性 范文澜:“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 不懂得御敌之策。许多官员贪污腐化,克扣军饷。不少将帅贪 生怕死,临阵脱逃。” 另样的声音: “八里桥之役,中国军队勇敢迎头痛击联军。……尽管他们呼 喊前进,勇猛和反复地冲杀,还是一开始就遭到惨败!然而,他 们顶住了使他们惨遭伤亡的强大火力……还是宁愿一步不退, 勇敢坚持,全体就地阵亡”。(吉拉尔《法兰西和中国》)” 中国人和以勇气镇定著称的鞑靼人在战斗的最后阶段表现得尤 为出色……他们中没有一个后退,全都以身殉职”。(保尔瓦 兰《征华记》)
期待:打开中国的市场 平等贸易 利润率 延续发财梦 中国人:乾隆 60周年 异彩 朝贡体系 短暂的蜜月期:接待 皆大欢喜 2、冲突 礼仪的冲突 跪拜礼
实质(文明模式)冲突:互派使臣、平等贸易、公开税则 3、结局:戳穿了中华帝国盛世的神话 “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它将像 一个残骸那样到 处漂流,然后在海岸上撞得粉碎”。 亚当 斯密:“今日旅行家关于中国耕作、勤劳及人口稠密状况 的报告,与500年前视察该国的马可· 波罗的记述比较,似乎没有 什么区别。” 中国停滞论 赫尔德:“这个帝国是一具木乃伊,它周身涂有防腐香料、描 绘有象形文字,并且以丝绸包裹起来;他体内血液循环已经停 止,犹如冬眠的动物一般。所以,它对一切外来事物都采取隔 绝、窥测、阻挠的态度。它对外部世界既不了解,更不喜爱, 终日沉浸在自我比较的自负之中。”
孰真孰假?为什么说谎?
中国人心理上的巨大优势; 英法联军出于对对手的由衷敬佩; 传统史观战争史观的必然性 统治阶级腐朽无能,反动派; 人民积极抗战,但是遭到反动统治阶级的镇压; 革命的对象 道德批判 革命不等同于与现代化 历史观的时代变化
美国著名学者萨奈罗:《鸦片战争:一 个帝国的沉迷和另一个帝国的堕落》, 中英之间 “是不同 世 纪 间的较量。”
邪术与谣言:晚清中国对现代工业文明的最初认识
3、传统夷夏之辨与新的国际秩序
新的国际秩序的合理性与强迫性 固守中华文化中心主义 夷夏之辨 叶名琛拒绝英人入城
六不主义 “不战、不和、不守,不死、不降、不走;相臣度量,疆 臣抱负;古之所无,今之罕有。”
二、1792年:时空交错中交锋
1792年的意义 富有戏剧性的首次接触 1、期待 英国人:殖民拓张 必然性 印度 不满足 中国的市场的诱惑力 打开中国市场的独特方式:送礼 原因:中华帝国的传说 莱布尼茨:《中国近事》;门多萨《中华 大帝国史》; 利玛窦《中国札记》
孟德斯鸠:“在杜赫德神甫介绍的八个省中,我所看到的一切来自百度文库令人赞叹,美 丽、佼好……大自然果真只有美而无一点丑吗?”
中国人对英国工业文明武器的解读和对策:邪术 以毒攻毒 马桶战法 浙江道台宋国经 狄青 驱遣面具兵出战 林则徐:“夷兵除枪炮外,击刺俱非所娴,而其腿足裹缠,结束紧密,屈伸皆所不便, 若至岸上更无能为” “一至岸上,则该夷无他技能,且其浑身裹缠,腰腿僵硬,一 仆不能复起,不独一兵可手刃数夷,即乡井平民,亦尽足以制其死命” 中国的“茶叶、大黄,外国所不可一日无也。中国若靳其利而不恤其害,则夷人何 以为生? 道光皇帝 武器的背后:机械技术 科学知识
战争开始前,清军将帅对英国人的武器,可以说 没有认识。广 东海关监督豫堃 妥协派,琦善和道光。 “虽诸葛武侯来,亦只是束手无策,” “岳飞元帅在世,不能胜也”。林则徐 荒唐派,杨芳 宋国经 直到鸦片战争结束,不要说科学 技术,大多数中国人对英国 一 般性常识 照样没有。 “英吉利至回疆各部有无旱路可通?俄罗斯是否接壤?”魏源. 海国图志.长沙:岳麓书社,1992 “逆夷接仗之际,所带夷兵,何以能使有进无退?” “英夷武 官四十以内不娶妻室,兵丁亦然,是以无所顾瞻,临敌争先。” “该女主年甫fu二十二岁,何以被推为一国之主?有无匹配?其 夫何名何姓,在该国现居何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