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中小学生的家长请看此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有中小学生的家长请看此文

中小学生健康饮食指导

营养师分享中小学生的健康饮食知识,指导家长从小“食育”(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教育)孩子,让其健康成长、受益终身。

营养师表示:“营养从儿童抓起”。从小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观及营养观,关乎他们一生的身体健康。尤其是学龄儿童即中小学生,生长发育迅速,是急需能量、营养素的阶段,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我国学龄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方面,学龄儿童营养不良依然存在,钙、铁、维生素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十分常见。另一方面,超重、肥胖检出率持续上升,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低龄化问题日益凸现,同时,不少学生及其家长和学校教职工的营养知识缺乏、健康素养普遍偏低,不健康的饮食行为常见,如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不充足,吃零食、喝含糖饮料现象普遍,还有少数儿童偶尔饮酒。另外,学龄儿童身体活动不足,静坐及看视频时间长,睡眠不足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这些不仅阻碍了学龄儿童的健康成长,也将妨碍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学龄儿童是指6岁到不满18岁的未成年人,他们生长发育迅速,对能量和营养素的需要量相对高于成年人,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格外重要。均衡的营养是儿童智力和体格正常发育,乃至一生健康的基础。这一时期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家庭、学校和社会对他们从小开展饮食教育将使他们受益终生。

营养师建议中小学生应:

(一).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营养科学素养。

我国学龄儿童人群的营养科学素养普遍较低,缺乏营养知识,就餐环境不良。例如,有些家长会在进餐时对孩子进行教育批评、强迫进食,或允许孩子边吃边玩,边吃饭边看电视。

学龄儿童进餐时受到批评后产生的负性情绪会影响其食物摄入。进餐不专注包括就餐时看电视、听收音机或看书等,可导致食物摄入过多,增加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

提高学龄儿童膳食营养素养,有助于其建立正确的饮食态度,形成健康的饮食行为。研究发现,中小学生营养素质越高,营养知识越好,营养态度越积极,饮食行为越健康。国内多项研究均表明,通过营养干预或宣

教,可使儿童及青少年的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营养态度明显改善,对其建立正确的营养行为有明显促进作用。

营养师建议:学校开展以学校为基础的营养宣教活动,开设符合学龄儿童特点的营养与健康相关课程,营造学校营养支持环境,通过认识食物、学习烹饪,提高中小学生的营养健康知识,改善营养健康态度,帮助他们建立健康的饮食行为。学龄儿童应了解和认识食物及其在维护健康、预防疾病中的作用,学会选择食物、烹调和合理搭配食物的生活技能,逐步培养健康饮食行为和习惯,并传承我国优秀饮食文化和礼仪。

营养师总结:家长可以让孩子从认识食物开始,了解食物和营养知识,学会选择和合理搭配食物,从而养成健康饮食行为;给孩子提供机会,让他们尽可能多地参与食物的选择、购买、加工、烹调,由此加深对食物的认识,学习更多食物与营养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家长应为孩子营造轻松快乐的就餐环境,如不在就餐时批评孩子、不把食物作为奖罚工具等。

营养师建议中小学生应:

(二).三餐合理,规律进餐,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三餐定时定量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两餐间隔4~6小时,进餐时细嚼慢咽。食物应多样化,主食搭配蔬菜、畜禽肉类、鱼虾类、蛋类、大豆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等,并做到清淡饮食。早餐提供的能量应占全天总能量的25%~30%,午餐占30%~40%,晚餐占30%~35%。

每天吃早餐,并保证营养充足,应包括谷类、禽畜肉蛋类、奶类或豆类及其制品和新鲜蔬菜水果等食物,一顿营养充足的早餐至少应包括上述三类及以上食物。午餐和晚餐要做到营养均衡、食量适宜。要清淡饮食,少在外面就餐,尽量选择含蔬菜、水果相对比较丰富的食品,少吃含能量、脂肪、食盐或添加糖高的食品和饮料。

虽然我国学龄儿童中无法达到一日三餐规律进食的比例并不高,但仍有不少孩子不吃早餐或早餐营养质量较差(如食物种类单一等)。研究证实,营养充足的早餐所维持的稳定血糖水平与认知能力成正相关。所以,儿童更应保证每日早餐规律及营养充足,包括谷类、禽畜肉蛋类、奶类或豆类及其制品、新鲜蔬菜及水果等食物。午餐在一天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要吃饱吃好。晚餐要适量。不用糕点、甜食或零食代替正餐,水果和蔬菜不能互相替代,不用果汁代替水果。

一生不“断奶”我国学龄儿童膳食钙摄入不足,仅达到推荐摄入量的40%左右,农村学龄儿童的钙摄入量更低。这与我国居民奶及奶制品的消费水平低有关。2012年,我国人均乳品年消费量仅为25.3千克,仅39.2%的儿童及少年摄入乳及乳制品的频率达到每天1次及以上。

奶类的钙含量和生物利用率较高,是钙的良好食物来源。经常摄入奶制品,有利于儿童的骨骼发育。儿童青少年期的钙营养状况对成人峰值骨量的高低起着决定性作用。我国居民膳食钙的摄入量普遍较低,学龄儿童膳食钙摄入不足,农村学龄儿童的钙摄入量更低。因此,为了骨骼健康,建议学龄儿童要天天喝奶。

所以,学龄儿童应每天至少摄入奶或奶制品300毫升,可选择鲜奶、酸奶、奶粉或奶酪;经常吃富含维生素D的海鱼、蛋黄等食物;经常进行户外活动,接受阳光的沐浴,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活化及钙的吸收利用。

舍弃快餐我国学龄儿童快餐食用率较高,且比例不断上升。2009年,一项在7个城市开展的调查显示,65.0%的小学生、58.5%的初中生和53.6%的高中生每月消费至少一次西式快餐,而每月消费大于5次的比例分别为13.0%、11.8%和9.6%。多数快餐在制作过程中用油及盐等调味品较多,能量较高,但维生素、膳食纤维的含量较少。国内外研究均显示,长期食用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快餐,是诱发超重、肥胖的因素之一。

学龄儿童要控制快餐食用率,尽量选择含蔬菜、水果较丰富的食品,少吃含脂肪、食盐或添加糖较多的食品和饮料。如果某一餐食用了比较多的高能量食品(如油炸食品),其他餐次就要适当减少主食和动物性食物的食用量,增加新鲜蔬果的摄入量。

营养师总结:学龄儿童的消化系统结构和功能处于发育阶段,三餐合理有助于其健康成长,否则不仅会影响其能量和营养素的摄入,还会增加超重、肥胖的发生概率。

营养师建议中小学生应:

(三)合理选择零食,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

会吃零食才健康我国城市学龄儿童吃零食、喝饮料的行为较普遍,还存在饮酒现象。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广州、成都儿童的零食消费比例一直在98%以上,6~11岁、12~17岁的学龄儿童每周至少喝1次饮料的比例分别为32.9%和42.3%,均比2002年明显增加。城市中学生曾饮酒比例高达51%,其中28%在10岁以前就尝试过饮酒。

合理选择零食可以作为日常膳食的有益补充。家长应为孩子选择清洁卫生、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如新鲜蔬果、坚果、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等。油炸、高盐或添加糖含量高的食品不宜作为零食,更不能代替正餐,如糖果、冰激凌、含糖饮料、薯片、虾条、干脆面、油炸食品、太咸或太甜的食物、街头食品(如烤羊肉串)、方便面等。没有生产日期、无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信息的“三无”产品不能选购。零食量以不影响正餐为宜,两餐之间可以吃少量零食。吃饭前后30分钟、睡觉前30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