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工业机器人政策

合集下载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支持实施细则》的通知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支持实施细则》的通知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支持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7.12.12•【字号】沪经信法〔2017〕896号•【施行日期】2017.12.1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支持实施细则》的通知沪经信法〔2017〕896号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的有关要求,推进本市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加快人工智能产品市场推广和应用,经市政府批准同意,我们制定了《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支持实施细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2017年12月12日上海市人工智能创新发展专项支持实施细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贯彻落实国务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的有关要求,聚焦人工智能创新发展,加快人工智能在重点行业场景中的应用,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协同创新和生态培育,依据《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经信规〔2015〕101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使用原则专项支持资金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人工智能的政策规定和导向要求,符合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聚焦重大项目,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和高效。

第三条管理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负责编制专项支持资金需求预算,确定年度使用方向和支持重点,发布年度项目申报通知和指南,受理项目申报,组织项目评审,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负责项目的验收。

市财政局负责专项支持资金的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并配合市经济信息化委对专项支持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第四条支持对象专项支持资金的支持对象为在本市依法设立并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能力的单位,经营状态正常、信用记录良好、符合产业发展方向,具有承担项目建设的相应能力。

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及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及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及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新兴技术的出现,将推动各行各业向更加高效、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机器人产业作为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较强的投资价值。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乃至全球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本报告旨在探讨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和行业投资可行性。

二、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发展概况1.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历程中国机器人产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制造业强势地带,已成为国内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发展区域。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在于:①产业基础雄厚,工业化程度高,拥有全球化的供应链;②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不断突破,为机器人技术的升级提供了技术支持;③国家政策扶持,有力地推动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2.机器人产业的现状分析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

上游的机器人零部件及设备制造商比较集中,下游的应用市场和服务商较分散。

长三角地区为了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

早在2019年11月,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上海市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5年)》,提出到2025年,将形成集中化、专业化的芯片设计、驱动器、机械控制器等专业设备和配套软件生产的高端自主配套产业,并将重点布局智能制造、智能物流、智慧城市等领域。

3.机器人行业的市场需求机器人行业的市场需求主要分布于生产制造、航空航天、医疗、教育等领域。

其中生产制造是目前机器人应用的最主要领域。

中国制造业的升级起到了推动机器人行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4.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的优势a. 地理位置优越长三角地区临近上海等沿海开放城市,沟通海内外,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

紧邻生产市场,便于对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

b. 产业链完整长三角地区机器人产业链完整,产业细分发展成熟。

从机器人的核心部件、智能控制系统、机械臂、轨道车辆,到教学类机器人,再到各领域具有代表性的特种机器人,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布局。

人形机器人发展思路探讨

人形机器人发展思路探讨

30人形机器人引领科技新高潮近几年,人形机器人成为科技巨头和独角兽企业们青睐的新贵。

这其中,离不开波士顿动力公司在2018年发布A tl a s 所带来的轰动效应。

这款机器人身高1.5米,体重80公斤,全身拥有28个关节,采用“液压驱动+控制模式”,速度能达到1.5米/秒,可以完成快速小跑、三级跳、后空翻和空中体操等一系列复杂性动作,单台价值也高达200万美元。

而2023年7月Optimus(擎天柱)人形机器人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又带来了新一轮话题冲击,其最新一代人形机器人在身体机械部分有28个关节,2个灵巧手共有12个关节。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也出现了大量人形机器人项目。

例如,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模型技术,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感知、智能规划和控制能力,并且投入巨大。

2022年,优必选的Walker机器人问世,该机器人共有36个高性能伺服关节,并拥有视觉、听觉和空间知觉等全方位感知系统,可以实现平稳快速的行走和灵活精准的操作。

不仅能像人一样走路,而且可以上下楼梯、走斜坡和不平整的地面,从而实现在家中自由行动,完成家庭服务工作。

目前,Walker还可应用于智慧工厂的SPS(Set Parts System,零件分拣系统)智能分拣以及老化测试,可谓中国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应用之路的一次创新探索。

2023年11月17日,深开鸿与乐聚机器人合文 杨睿毅 唐莉丽人形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的集大成者,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科幻电影的主角,承载着人类对未来科技世界的憧憬。

2023年10月20日,工信部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首次明确相关产业发展目标。

根据该意见,到2025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将初步建立,“大脑、小脑、肢体”等一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

作推出了一款基于开源鸿蒙的KaihongOS人形机器人。

这款机器人是一种以人形机器人为载体的万物智联教学系统,具有无线传感功能,可以在三维空间中实现感知,同时支持多终端搭配,适用于智慧医疗、智慧家庭和智慧工厂等多种场景。

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

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

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上海市一直致力于发展经济,构建开放多元的产业生态系统,重视助行业强融入全局发展。

经过多年的方案和政策推出,上海市实施了一系列有效助行政策措施,着力打造专业强、行业优、基础迅速的工业发展环境,以支持企业健康发展和促进行业稳增长,具体体现如下:一、政策倾斜支持1、加大财税优惠支持力度。

上海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加大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微企业的税收减免贷款信用抵押,推动鼓励行业稳定发展。

2、加大对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的支持。

上海市强调,加大对提升行业优化及节能减排升级改造的鼓励,实施重点行业改造项目,加强行业资源整合和生态补偿能力建设。

3、实施工业智能的支持政策。

上海市重点推进工业智能发展,对工业智能应用及创新发展进行支持,促进企业抓住机遇,有效抗击疫情,获取科技创新支持。

二、金融支持1、联合财政建设性短期融资工具债券。

上海市推出了建设性短期融资工具债券,为企业提供短中期融资支持,建设性地帮助企业强化资金保障,稳定行业发展。

2、鼓励银行优先实施产能金融支持。

上海市要求优先实施贫困地区及特定行业的产能金融支持,合理支持企业和家庭,有助于加快金融服务下沉,促进经济发展。

3、支持企业债发行。

上海市支持企业及行业组织以合理的价格开展债券发行,有效从市场吸引资金进入,实现行业强企业在市场上的变革。

三、产业政策支持1、积极推动工业互联网技术发展。

上海市把工业智能、数据服务、大数据平台等作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技术,推动产业升级及未来发展,让企业家从技术创新中获取更多机会。

2、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投资。

上海市积极鼓励企业投资新兴产业,支持行业转型升级,及时调整政策,提升投入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助推行业发展水平。

3、推广先进技术研发落地。

上海市大力推行高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各行业领域的高新技术落地,加强对行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变革。

以上就是上海市助行业强主体稳增长的若干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不仅着力促进行业技术结构升级,而且还能够推动企业融资,助力企业抗风险,转型升级,发展壮大。

上海市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

上海市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

上海市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已有所调整。

上海市人社局更新了2022年的社会化职业技能评价项目目录,其中焊工(电焊工)职业资格鉴定项目、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示教等25个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不再被纳入新的目录。

因此,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将停止组织这些项目的考试,且本市人社部门将不再颁发相应的职业技能评价证书。

这次调整反映了上海市对职业技能评价体系的更新和优化,以适应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的需求。

对于相关行业的从业者来说,了解最新的职业能力考核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以便及时调整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和技能提升路径。

同时,对于有意从事这些行业的人来说,也需要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以便做出合适的职业选择和准备。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实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实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 No.32,2020 Sum No.5122020年第32期总第512期摘要该文深入挖掘“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编程实训”课程中蕴含的工匠精神、职业素养、安全生产意识等思政元素,从提高教师育人能力、完善课程标准、设计教学环节、修订评价体系四方面展开课程思政实施路径研究,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品质和内在修养水平,为工科实训类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工业机器人;实训课程;课程思政;实施路径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Industrial Robot Operation and Programming Training"Course//HE Yanni,CHEN YongpingAbstract This paper delves into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such as craftsmanship,professionalism,and safety produc-tion awareness contained in the"Industrial Robot Operation and Programming Training"course,and conducts research on the cours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four aspects of improving teachers'education ability,improving cur-riculum standards,designing teaching links,and revising the evaluation system,which aims to improve students'ideological quality and internal cultivation,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of 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engineering training courses.Key words industrial robot;training courses;curriculum-base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implementation path1引言2004年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文件。

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

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

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和产业政策
工业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
1. 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工业机器人将趋向智能化,能够实现自主感知、决策和执行任务,提高生产效率和灵活性。

2. 协作机器人: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大多需要单独作业,而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员进行无缝合作,实现人机协同作业,提高生产效率和安全性。

3. 多功能性: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更多功能,能够完成更多复杂的任务,如视觉识别、物料搬运、装配等多个环节。

4. 柔性化:工业机器人将趋向更加柔性化,能够根据生产需求进行快速调整和改装,适应不同产品和生产线的需求。

5. 人性化设计:工业机器人将更加注重人性化设计,提高人员与机器人的交互体验,降低使用门槛,推动工业机器人在各行业的普及。

工业机器人产业的产业政策:
1. 政府扶持政策:政府将加大对工业机器人产业的扶持力度,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税收优惠和政策指导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提升。

2. 产业集聚:政策将鼓励工业机器人产业的集聚发展,促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创新,形成产业链条的完整和良性的发展格局。

3. 人才培养:政府将加强工业机器人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推动高校和企业的合作,培养更多具备工业机器人相关技术和应用能力的人才。

4. 规范标准:政府将加强对工业机器人产品和应用的规范标准制定和监管,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保障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的稳定运行。

5. 国际合作:政府将加强与国际机器人产业的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国际市场的开拓,提升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65号——附件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65号——附件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65号——附件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日期】2016.12.09•【文号】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65号•【施行日期】2017.02.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装备工业正文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告2016年第65号为推进工业机器人行业健康发展,按照《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的部署,我们组织制订了《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现予以公告。

附件:附件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工业和信息化部2016年12月9日附件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一、总则(一)为贯彻落实《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加强工业机器人产品质量管理,规范行业市场秩序,维护用户合法权益,保护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和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科技投入的积极性,按照鼓励技术进步、规范竞争行为、促进安全生产的原则,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制定《工业机器人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

(二)鼓励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和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按照本规范条件自愿申请规范条件公告,对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以公告的形式向社会发布,引导各类鼓励政策向公告企业集聚。

(三)本规范条件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和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

二、综合条件(四)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并取得营业执照。

(五)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要求。

(六)具有独立研发、生产、专业技术服务能力。

(七)有良好的资信和公众形象,有良好的履约能力,依法纳税,近三年无触犯国家法律法规的行为、无不正当竞争行为。

(八)具备信息化、智能化管理手段。

(九)工业机器人本体生产企业应具备与所开展的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等活动相适应的研发、生产、起重、运输等设施设备。

(十)工业机器人集成应用企业应具备与所开展的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专业技术服务等活动相适应的研发、设计、生产、装配、起重、运输等设施设备。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技术改造专项支持实施细则》的通知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技术改造专项支持实施细则》的通知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技术改造专项支持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8.01.10•【字号】沪经信规范〔2018〕1号•【施行日期】2018.02.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技术改造专项支持实施细则》的通知沪经信规范〔2018〕1号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鼓励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促进本市产业转型升级,我们制定了《上海市技术改造专项支持实施细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2018年1月10日上海市技术改造专项支持实施细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实施意见》、《关于创新驱动发展巩固提升实体经济能级的若干意见》等文件,进一步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鼓励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根据《上海市产业转型升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经信规〔2015〕101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定义本实施细则的技术改造是指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对现有设施、工艺条件及生产服务等进行改造提升,淘汰落后产能,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投资活动。

第三条使用原则专项支持资金的使用应当符合国家和本市产业发展的政策导向,符合财政预算管理的有关规定,聚焦重大项目,创新支持方式,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确保资金使用的安全和高效。

第四条管理职责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下简称市经济信息化委)按照《管理办法》规定编制专项支持资金预算,发布年度项目申报通知和重点技术改造支持目录,组织项目评审,编制资金计划,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并负责项目的验收。

上海市财政局(以下简称市财政局)负责专项支持资金的预算管理和资金拨付,并对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工业机器人调研报告

工业机器人调研报告

工业机器人调研报告工业机器人调研报告篇1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产业持续快速发展,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再创新高。

日本、欧洲等地区的厂商加速规模扩张和技术创新。

2013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国内工业机器人产业园区建设持续升温,领军企业积极开展核心技术的攻关及其产业化应用。

但是,我国机器人产业仍存在产业基础薄弱、自主品牌市场占有率低等问题。

未来,我国应加强工业机器人产业规划、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强化配套支撑、推动自主品牌机器人的市场化应用。

一工业机器人产业概况(一)工业机器人简介1.工业机器人的定义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自动化装备。

自20世纪60年代美国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机器人技术及产品迅速发展,已广泛应用于汽车制造业、电子电气制造业和金属制品业等领域。

不同的组织和机构对工业机器人的定义不完全相同,但均体现了工业机器人可编程、仿人功能、通用性的特点。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将工业机器人定义为一种自动的、位置可控的、具有编程能力的多功能操作机。

ISO8373进一步解释,工业机器人具有自动控制、再编程和多用途功能,有多个可编程轴,在工业自动化应用中可以固定或移动。

美国机器人协会(RIA)认为,工业机器人是搬运材料、零件、工具等可再编程的多功能机械手,通过调用不同程序来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特种装置。

日本机器人协会(JARA)认为,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具有记忆装置和末端执行器的、能转动并通过自动完成各种移动来代替人类劳动的通用机器。

2.工业机器人的产品分类工业机器人的产品分类方式多种多样。

按臂部运动形式的不同,工业机器人可以分为四种:直角坐标型只有移动关节;圆柱坐标型有移动关节和一个转动关节,可做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有移动关节和两个转动关节,可以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有多个转动关节。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22.06.09•【字号】沪人社力〔2022〕115号•【施行日期】2022.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人力资源市场正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印发《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的通知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东部园、虹桥园,各有关单位:为进一步规范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及分园建设管理工作,优化产业园区发展布局,提升服务能级,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发展产业、壮大市场、促进就业、集聚人才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时代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现将《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022年6月9日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建设管理办法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国家级产业园区分园申报设立与变更第三章产业园区管理运营第四章入驻企业服务管理第五章产业园区评估考核第六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以下简称:产业园区)建设,优化产业园区发展布局提升服务能级,充分发挥产业园区在发展产业、壮大市场、促进就业和集聚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促进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助力新时代上海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根据《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管理办法(试行)》(人社部发〔2019〕86号)、《关于推进新时代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人社部发〔2021〕89号)、《关于促进本市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沪人社力〔2022〕19号),结合本市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发展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的产业园区是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核同意,由本市负责建设的中国上海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及其分园。

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议

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议

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建议:
上海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政策支持与引导: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对人形机器人产业进行支持与引导,包括资金支持、税收优惠、人才培养
等方面,以促进产业的快速发展。

2.研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提升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自主化水平,增强
其应用能力。

3.产业链建设:完善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从原材料、零部件到整机的生产制造,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的整体
竞争力。

4.场景应用:积极拓展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如医疗、养老、服务等领域,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更多的应用机会。

5.人才培养:加强人才培养,建设一支具备机器人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
提供人才保障。

6.合作交流:加强与国内外人形机器人企业、研究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上海人形机器人
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7.品牌推广: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品牌推广,提高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的投资和合作伙伴。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7.15•【字号】闵府发〔2021〕24号•【施行日期】2021.07.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其他规定正文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十四五”规划》的通知闵府发〔2021〕24号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公司:现将《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2021年7月15日目录第一章基础和形势第二章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第三章空间布局第四章主要任务第五章保障措施上海马桥人工智能创新试验区“十四五”规划第一章基础和形势一、基础优势1.科创资源丰富,位于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试验区位于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毗邻上海交大、华师大、莘庄工业区、紫竹高新区、零号湾双创基地等知名高校和创新园区。

同时,2020年闵行区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为10%左右,远高于全国和上海的平均水平,区域内拥有国家级研发机构22家,市级研发机构122家,外资研发机构42家,推动建设了上海人工智能产业研究院、上海交大医疗机器人研究院、哈工大创新研究院、西工大产业创新中心、前瞻创新研究院等多个创新平台,为试验区提供了丰厚的科创资源。

2.产业初步集聚,智能制造生态基底良好闵行区在人工智能产业方面具备一定基础,已聚集超140家人工智能企业,其中芯片、云计算、传感器、数据服务、生物识别等基础领域已有10余家,机器学习、视频/图像/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应用技术领域已有近20家,为试验区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同时试验区引进了达闼机器人柔性执行器和云端服务器、韩国现代重工工业机器人、福洛德传动双态逻辑变速器、上海鲸鱼教育机器人等重点项目,闵开发拥有ABB、施耐德、强生等世界500强企业,毗邻的紫竹高新区、莘庄工业区两大产业园区,汇集了上海航天、上海电气、中国船舶、中航工业等众多大型国企,试验区产业集聚态势初显。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4.03.07•【字号】闵府规发〔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4.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工业和信息化管理综合规定正文闵行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闵行区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莘庄工业区管委会,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公司,有关单位:现将《闵行区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2024年3月7日闵行区关于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凸显闵行“制造立区”优势,全面构筑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形成新质生产力,促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政策意见。

一、支持的重点产业和领域1.高端装备产业。

聚焦航天、航空、船舶、核电等重点领域,支持商业航天、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大飞机机载系统、船舶装备、工业母机、能源装备、特种装备、仪表仪器及智能检测、节能环保装备、高性能材料等细分赛道企业可持续发展。

2.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

聚焦新一代通信设备、基础软件等重点领域,支持通信芯片与器件、电子终端、智能传感器、卫星通信、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网络安全、云计算等细分赛道企业集聚发展。

3.生物医药产业。

聚焦创新药、高端医疗器械等生物医药上下游产业链重点领域,支持合成生物、基因和细胞治疗、信使核糖核酸(mRNA)疫苗、核酸药物、抗体药物、高端制药装备、高端医疗影像设备、体外诊断试剂、医用机器人、康复器械等细分赛道企业集聚发展。

4.人工智能产业。

聚焦智能芯片、通用大模型、智能机器人等重点领域,支持通用图形处理器芯片、类脑神经元计算芯片、存算一体芯片等自主研发攻关;推动语言、视觉、多模态等通用大模型在行业垂直领域的场景应用;加快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协作机器人、人形机器人等在核心零部件、整机和系统集成等细分赛道的发展。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徐汇区高新技术产业化若干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的通知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徐汇区高新技术产业化若干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的通知

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徐汇区高新技术产业化若干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及其他机构•【公布日期】2009.10.26•【字号】徐府发[2009]13号•【施行日期】2009.10.2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基础研究与科研基地正文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徐汇区高新技术产业化若干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的通知(徐府发〔2009〕13号)区政府各委、办、局、各街道、华泾镇:《关于加快徐汇区高新技术产业化若干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已经第十四届政府第112次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特此通知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二○○九年十月二十六日关于加快徐汇区高新技术产业化若干配套政策的实施细则为贯彻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委发〔2009〕9号,以下简称《若干意见》)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沪府发〔2009〕26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的精神,提升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化质量和水平,根据《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徐汇区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实施意见(2009-2012年)>的通知》(徐府发〔2009〕12号)的工作要求,制定本实施细则。

一、总则1.设立区高新技术产业化专项资金。

2009年至2012年,安排不低于10亿元预算资金,用于推进区高新技术的产业化。

2.明确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根据全市九大推进领域的产业布局,确定区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点领域为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产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产业;确定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关注领域为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领域(简称“3+X”)。

3.鼓励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职工人数在300人及以下,或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下,或资产总额4000万元以下的,能够围绕区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区高新技术产业重大项目,从产业链上实施对接配套的企业。

闵行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及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闵行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及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闵行区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及行业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

机器人产业被视为全球制造业、服务业的新兴产业,其在工业、服务、医疗、军事等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随着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并希望通过机器人技术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上海市的一个重要区域,闵行区一直以来都重视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并在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政策、加强技术研发和人才培养,推动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

本报告旨在对闵行区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分析,并探讨机器人产业的投资可行性,为企业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

二、闵行区机器人产业现状闵行区的机器人产业发展起步比较晚,但是近年来却发展迅速。

闵行区机器人产业主要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工业机器人产业,主要应用于汽车、电子、机械制造等行业,其具有高精度、高灵活性、高质量等特点;二是服务机器人产业,主要应用于医疗、酒店、银行、机场等领域,其可以为人们提供高附加值的服务。

目前,闵行区机器人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瓶颈是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

虽然闵行区在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但是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是在硬件制造、操作系统设计和核心控制技术等方面。

因此,当前的机器人产业主要局限于一些简单重复的操作和服务领域,并没有真正实现机器人技术的全面发展和应用。

三、机器人产业发展趋势分析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机器人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未来几年,机器人产业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随着技术、市场和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和推动,机器人产业的产业化水平将不断提升。

机器人制造商将加强品牌建设,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提高专业化水平,推广标准化生产和服务,进一步扩大其在工业、服务、医疗、军事等领域中的应用。

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专项政策

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专项政策

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专项政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形机器人产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我们建议制定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专项政策,以促进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

一、政策背景人形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全球科技领域的热点之一,各国都在积极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我国也正在加大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支持力度,推动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创新,加快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步伐。

发布人形机器人产业专项政策有利于提升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推动我国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领导者。

二、政策目标1. 加强人形机器人技术研发,实现技术突破,提升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2. 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人形机器人在生活、医疗、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3. 建立人形机器人产业技术标准和规范,推动人形机器人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水平提升。

4. 培育和引进人形机器人产业高素质人才,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的人力资源发展。

5. 加强人形机器人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打造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良好发展环境。

三、政策措施1. 支持人形机器人技术研究和开发,加大对人形机器人科研院所和企业的资金支持。

5. 加强人形机器人产业高端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教育和培训。

6. 建立人形机器人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和管理。

四、政策效果在未来的发展中,人形机器人将成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加大对人形机器人技术的支持和投入,推动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蓬勃发展,实现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和跨越式提升。

第二篇示例:人形机器人是指外表和人类相似,并拥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和自主能力的机器人。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逐渐崛起,并在日常生活、医疗护理、教育培训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2.04.16•【字号】沪府发[2012]39号•【施行日期】2012.04.1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沪府发〔2012〕39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四月十六日上海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二五”规划“十二五”是上海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上海率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攻坚阶段。

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上海中长期科学和技术规划发展规划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科技创新与转型发展成为时代趋势。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科技呈现群体性突破态势,一些重要的科技领域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已经显现;全球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信息控制权和大范围流行性疾病防控等重大科技议题成为国际博弈新焦点;科技全球化和研发国际化加快推进,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层次高端化、产业链整体化、企业组团化的新特点。

为应对科技创新的新趋势,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不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把知识作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的关键资源,力求激发新的重大科技突破和产业变革,努力掌控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知识资本,着力培育推进经济社会转型的新动力,争取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这需要上海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充分把握全球发展的潮流,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和依托,强化创新资源的全球配置能力,加快城市转型发展。

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依然处于战略机遇期。

当前,我国自主创新战略格局基本形成,科技与经济结合更趋紧密,一大批共性、关键技术得到突破和应用,传统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赶超世界科技前沿的能力显著增强,整体上进入了以努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新时期。

上海市机器人产业招商地图及招商方案绘制

上海市机器人产业招商地图及招商方案绘制

上海市机器人产业招商地图及招商方案绘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机器人产业逐渐跻身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之一。

同时,以中国的制造业大国地位,中国的机器人产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关注。

作为中国的经济领先城市之一,上海市正积极推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并尝试提供更优质的招商环境,这篇文章就是将要介绍上海市机器人产业的招商地图及招商方案。

一、上海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上海市的机器人产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随着国家对人工智能的推动以及机器人产业的政策支持,上海市已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基地之一。

截至目前,上海市已经形成了包括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智能材料搬运装备等在内的完整机器人产业链。

上海市在机器人产业方面的发展得益于多个因素,如政府的政策支持、市场需求的爆发以及上海市科技创新的加速等等。

其中,人工智能的发展可以说是关键,实现了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制造业的跨越。

在政府方面,除了提供政策支持,上海市政府还在建设自贸区、大数据中心、信息化专业园区,为企业营造了更加完善的创新环境。

二、上海市机器人产业发展现状上海市机器人产业招商地图基于上海市的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和政府对机器人产业的大力支持,上海市也将其机器人产业招商地图拓展正向发展。

作为招商单位,上海市政府在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面已经制定了完整的招商计划。

其主要包括:招商领域:上海市的机器人产业的招商领域主要包括智能制造、医疗康复、城市服务等等。

在这些领域内,上海市将通过政策支持、技术引导、营商环境的打造等等来吸引更多优质机器人产业的企业入驻。

招商方式:上海市的机器人产业招商方式也包括了多个方面。

除了政策支持和营商环境打造,上海市还提供了场地扶持、项目投资扶持、科研扶持等多层次的招商方式。

在营商环境的打造方面,上海市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行政审批、税收减免等,为市场提供更加有利的服特条件。

三、上海市机器人产业招商优势上海市的机器人产业招商优势主要包括了以下几方面:1. 地理位置优越作为中国最大的港口城市,上海市的地理位置极为优越,是整个长三角地区和中国经济的重要中心。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2年上海市社会化职业技能评价有关事项的通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2年上海市社会化职业技能评价有关事项的通知

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2年上海市社会化职业技能评价有关事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日期】2021.12.27•【字号】沪人社职〔2021〕491号•【施行日期】2022.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能力建设正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2022年上海市社会化职业技能评价有关事项的通知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各有关单位:为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素质,促进更高质量更充分就业,激励引导技能人才成长成才,根据国家及本市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要求,现将2022年本市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评价活动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评价项目及评价机构2022年本市面向社会开展的职业技能评价活动均为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工作由经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备案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实施,并由其颁发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具体评价项目及评价机构信息详见附件。

二、申报及考试安排(一)申报条件。

具有本市户籍或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居住、就业或就读,在法定劳动年龄段内(满16周岁至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符合相关评价项目申报条件的,可申请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

各评价项目的申报条件由相关评价机构依据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要求制定并公布。

对参加部分评价项目的考生年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二)申报方式。

包括团体申报和个人申报。

团体申报。

符合申报条件的本市社会培训机构学员、职业院校在校学生报名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由所在培训机构、职业院校审核后通过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自助经办系统统一代办报名手续。

个人申报。

个人申报参加职业技能等级认定的,可到相关评价机构办理报名手续。

对参加部分评价项目的申报方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三)收费标准。

考生须根据相关评价机构要求,缴纳考核评价费。

具体收费标准由相关评价机构制定并公布。

(四)考试安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机器人行业国家支持政策时间:2014-05-08智能化工业装备已经成为全球制造业升级转型的基础,发达国家不一而同地将制造业升级作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首要任务。

美国的“再工业化”风潮、德国的“工业4.0”和“互联工厂”战略以及日韩等国制造业转型都不是简单的传统制造业回归,而是伴随着生产效率的提升、生产模式的创新以及新兴产业的发展。

过去十多年,我国经历了以工程机械快速发展为标志的粗犷式发展,而未来十年,我国将进入以智能化工业装备快速发展为标志的集约化发展与制造业转型升级阶段。

与工程机械发展初期相比较,在工业智能行业国外品牌将更加重视国内企业,系统集成环节将成为国内企业的切入点。

目前我国工业智能产业链正逐渐完善,企业发展模式逐渐清晰。

随着我国劳动力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具备感知、分析、推理、决策、控制功能的智能装备将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主力。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风潮兴起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机械取代人力,第二次工业革命是自动取代手动,第三次工业革命将会是自动化升级为智能化。

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工业已进入智能化时代。

而工业自动化技术正在向智能化、网络化和集成化方向发展。

2012年年末以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制造业发展中出现“再工业化”风潮,被业内称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信号。

之前,美国等发达国家将本国制造业中的低端部分安置在发展中国家,俗称代工业务,依靠成品的高额利润,发达国家尽享财富金字塔的塔尖部分。

随着发展中国家劳动力成本和管理成本不断上升,2012年12月,苹果公司CEO库克宣布要把苹果公司的部分生产线拿回到美国;另外,通用电器、克莱斯勒、惠普、耐克等著名品牌也相继加入回流潮,纷纷把生产线转移回美国。

这都源于美国制造业的新战略——“再工业化”。

美国的再工业化,与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远景描述不谋而合。

普遍认为,美国的再工业化,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业回归,将催生一种新的生产方式,而带有定在再工业化过程中,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交织在一起。

制度创新由政府推动(其中还包括金融制度),技术创新方面由新兴产业推动。

在新兴产业的发展过程中,高端的制造业设备成为创新的首要任务。

2012年3月,奥巴马提出投资10亿美元,创建15个“美国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计划(NNMI),以重振美国制造业竞争力。

2013年1月,美国总统办公室、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先进制造业项目办公室联合发布《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发展规划》。

2012年8月以来,美国已经成立了4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这些中心涉及的相关技术和产业有望成为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德国政府则提出“工业4.0”、“互联工厂”高技术战略。

“工业4.0”最早是在2011年汉诺威博览会上,由三位大学教授提出来的。

制造业在德国的国民经济占26%,作为提升传统制造业的战略发展方向,112页的实施建议由项目研究组在2012年10月提交给德国联邦政府此项目牵头的教育科研部、经济部和内政部,现已拨款2亿欧元(约16亿元人民币)作为第一步研发经费。

“互联工厂”通过互联网等通信网络将工厂与工厂内外的事物和服务连接起来,构建新的商业模式。

此外,日本潜心研究人工智能,解决劳动力断层并支持未来的工业智能化。

作为全球最早进入老龄化的国家,日本潜心研究的科技正是人工智能产业,首先应用的领域就是工业化生产线。

日本工业机器人产业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已经普及了第一和第二类工业机器人,而今已在发展第三、四类工业机器人的路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日本希望借助在该产业的高投入以解决劳动力断层问题,降低高昂的劳动成本并支持未来的工业智能化。

同时,政府对相关机器人制造企业实施了优惠税制、优惠贷款、减税等多项扶持政策。

国内厂商核心技术有待突破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工业革命信号给中国制造业敲响了警钟。

而中国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供给下降和国家政策支持,正助推工业智能产业快速成长,带有定制特性的智能装备将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

过去十年,受益于投资大时代和工程施工机械化,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大发展时代。

未来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我国将迎来新一轮人力替代,即工业智能化,工业智能装备迎来春天。

根据IFR统计,2012年我国工业机器人装机量达到2.7万台,同比增长19.5%,占世界工业机器人装机量的14.8%,仅次于日本居全球第二。

2012年工业机器人本体市场约48亿元,加系统集成工业机器人市场容量约192亿元。

2012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存量已突破10万台,占世界存量的8%,仅次于日、美、德、韩。

2009年之前,我国工业机器人年装机容量不足一万台,并且几乎全部来自国外品牌,行业处于导入期。

2010年之后,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进入快速增长期。

但从全球机器人密度看,我国虽为制造业大国,平均每万人保有的机器人量仅为21台,低于全球平均水平55台/万人,并远低于日韩等机器人市场成熟的国家,未来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十分巨大。

我们预计2020年之前行业年均增速可达20%-30%,2020年工业机器人(包括系统集成)市场规模可达千亿以上。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当前的智能化装备与十年前工程机械发展初期具有很多共同之处,两者都面临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也都具有相近的发展困难,机遇与挑战并存。

工程机械主要用于基建、房地产投资等,都是充分竞争市场。

工业机器人目前主要用于汽车、电子等行业,食品饮料、家电家居、金属加工等行业,应用正在逐渐增加。

其下游行业中除军工、石油石化等特种应用外,也都为市场化采购。

我国工程机械市场发展初期也主要由卡特彼勒、小松等国际品牌占据,大约从2006年开始,三一重工(600031,股吧)、中联重科(000157,股吧)等国内品牌才逐渐崛起,成功实现进口替代。

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导入期国外品牌占据绝对优势,快速成长期国内品牌有望逐渐实现进口替代。

发展初期,工程机械的核心零部件液压元器件、发动机、控制元器件和传动系机等也主要依赖进口。

在工业机器人成本中,成本占比最高的为减速机,占33%-38%,驱动及伺服电机占20%-25%,控制器占10%-15%,机器人本体在总成本中占比只有20%左右。

目前除了本体以外,我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还主要依赖进口。

在控制器、驱动器与伺服电机方面,本体厂商可选的国外供应商较多,并且国内产品与国外品牌差距也在逐渐缩小。

在减速机领域,国际供应商主要有两家。

在工业用机器人关节上的精密减速机上,纳博特斯克Nabtesco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60%,特别在中/重负荷机器人上,其RV减速机市场占有率高达90%。

Harmonic公司则以谐波减速机为主,在全球工业机器人关节减速机领域拥有15%左右市占率。

由于市场集中度高,国内本体厂商议价能力较弱,其减速机采购成本可达发那科、KUKA、安川、ABB等国际巨头采购价格的3-5倍。

进行控制系统、驱动和伺服电机等核心零部件自主研发。

专业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中,固高是我国控制器领域技术较为领先的供应商,汇川技术(300124,股吧)在驱动与伺服电机领域具有较强技术优势。

国内正在研发RV减速机的企业包括秦川发展(000837,股吧)、山东帅克、南通振康等,谐波减速机研发机构与企业主要有北京谐波传动所、苏州绿的、中技克美等,目前中技克美对国内部分整机厂家(如广州数控)提供产品。

由于国内公司起步晚,不掌握核心零部件技术,因此工程机械与工业机器人纯粹依靠自主技术研发的公司都极少。

少数国内公司技术来源为科研院所技术合作或究院转制成立。

近几年国外品牌正加速布局中国市场,一方面给国内品牌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也为国内培养了技术人才、供应商体系等发展条件。

近几年内“抢人”将是国内企业技术引进的重要手段。

近几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不断推出支持工业机器人行业发展的政策,推动行业发展。

例如上海、昆山、徐州、芜湖等多地规划了机器人产业园,推出政府引导资金、所得税优惠等多项产业扶持政策。

2013年11月,浙江省提出在未来五年年均实施“机器换人”项目5000项、完成技术改造投入5000亿元。

我国智能化装备可能发展路径工程机械与智能化工业装备分别适应了我国不同发展阶段对人工的替代需求,两者在发展初期存在很多共同点与不同点,工程机械十年的黄金发展可以为目前智能化工业装备的发展提供思路。

首先,与工程机械可以直接应用不同,工业机器人必须进行生产线系统集成才能应用,具有二次系统集成需求。

其次,国外龙头品牌对待正在崛起的国内品牌态度不同。

工程机械国内品牌发展初期,卡特彼勒、小松等国外品牌并未足够重视,没有采取有力措施遏制国内品牌成长,给了国内品牌成长机会。

但目前来看,工业机器人市场的国外龙头在国内品牌崛起过程中,加速布局国内产能,并不断降低产品价格提升竞争力。

以165Kg焊接机器人为例,国外品牌销售价格已经由2010年30万元左右降至当前22-24万元。

而由于国内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部件采购成本较高,若国外品牌持续降价,将使得国内相关企业的盈利能力长期受到压制。

第三,工程机械为标准化产品,而工业机器人多数为定制化产品。

定制化产品较标准化产品更难以提升规模。

第四,客户群体不同,销售方式不同。

工程机械以个人客户为主,因此主要采用经销模式,而工业机器人主要针对企业用户,因此规模较小的情况下主要以直销为主,但机器人本体规模提升后也将需要建设经销渠道。

系统集成商由于采用项目招投标方式获得订单,因此必须自建销售队伍。

此外,目前销售回款方式不同,工程机械销售模式更加多样化。

工程机械销售回款模式经历了全款-全款+分期付款-全款+分期付款+按揭-全款+分期付款+按揭+融资租赁的发展过程,目前工业机器人还主要以全款方式为主,系统集成的工程垫款也较少。

通过以上工程机械与工业智能装备的比较,我们认为我国智能化装备可能的发展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集成为国内工业机器人发展提供了机会。

由于不同下游行业之间的系统集成差异较大,国内系统集成商通常在行业经验、客户关系、个性化服务能力等方面优于国外集成商。

机器人本体提升性价比是关键,短期内政府扶持是机遇,长期依靠核心零部件突破。

目前如果采用进口核心零部件,我国工业机器人成本高于国外品牌。

以165Kg 焊接机器人为例,国外龙头生产成本约16-18万元,向国内销售价格约22-24万元。

而如果采用进口核心零部件,国内企业成本接近30万元。

并且国外品牌正在扩展国内产能,降低生产成本与销售价格,提升产品竞争力。

国产品牌成本高于国外品牌的主要原因为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而我国机器人核心零部件薄弱一方面是由于基础技术实力影响,另一方面也受国内主机生产规模较小,市场需求不足以支撑核心零部件研发。

最重要的是,与当初工程机械核心零部件厂商面临的问题一样,本体企业为了保证设备的稳定性,较低返修率,以及客户定制化需求,不愿意试用国产零部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