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植物的茎》实验报告单

合集下载

新教科版全套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全套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

新教科版全套三年级上册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实验一:观察植物的生长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 研究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实验材料1. 植物种子2. 种植土3.4. 观察记录表实验步骤1. 将填满种植土。

2. 播种植物种子,覆盖一层薄土。

3. 每天定时观察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4. 持续观察并记录一周。

实验结果1. 植物种子在土壤中发芽,逐渐生长。

2. 观察到植物的茎、叶、花等生长变化。

实验结论1. 植物需要土壤、水分和阳光等条件才能生长。

2. 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有助于了解植物的生命过程。

实验二:探究光的传播实验目的1. 了解光的传播特性。

2. 研究使用实验仪器进行光的传播实验。

实验材料1. 光源(如手电筒)2. 透明材料(如玻璃板、塑料袋)3. 实验仪器(如光屏、光具座)实验步骤1. 将光源放置在一定距离处,对准透明材料。

2. 通过透明材料观察光源在另一侧的光影。

3. 改变透明材料的形状和位置,观察光影的变化。

4. 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1. 观察到光源通过透明材料传播形成光影。

2. 发现光影的形状和位置会随着透明材料的形状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实验结论1. 光可以通过透明材料传播,形成光影。

2. 光影的形状和位置受透明材料的形状和位置影响。

实验三:制作简易电路实验目的1. 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

2. 研究制作简易电路。

实验材料1. 电池2. 导线3. 灯泡4. 开关5. 绝缘材料实验步骤1. 将电池、灯泡、开关依次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简单的电路。

2. 使用导线将电池、灯泡、开关连接起来。

3. 确保电路连接正确,闭合开关,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4. 尝试改变电路连接方式,观察灯泡亮起的情况。

实验结果1. 成功制作出简易电路,灯泡亮起。

2. 发现改变电路连接方式会影响灯泡的亮起情况。

实验结论1. 电路需要电池、导线、灯泡和开关等元件才能形成。

2. 电路的连接方式会影响电路的通断和灯泡的亮起情况。

茎 植物学实验报告32页PPT

茎 植物学实验报告32页PPT
冒险。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 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稳妥”之船,从未能从岸边走远。-戴尔.卡耐基。
梦 境
3、人生就像一杯没有加糖的咖啡,喝起来是苦涩的,回味起来却有 久久不会退去的余香。

植物学实验报告4、守业的最好办法就是不断的发展。 5、当爱不能完美,我宁愿选择无悔,不管来生多么美丽,我不愿失 去今生对你的记忆,我不求天长地久的美景,我只要生生世世的轮 回里有你。
46、我们若已接受最坏的,就再没有什么损失。——卡耐基 47、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48、书籍把我们引入最美好的社会,使我们认识各个时代的伟大智者。——史美尔斯 49、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 50、谁和我一样用功,谁就会和我一样成功。——莫扎特

植物学实验报告—茎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植物学实验报告—茎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茎的形态结构与发育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小组成员:日期: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了解枝与芽的形态和类型。

3.掌握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4.掌握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5.了解木材三切面。

6.学习徒手切片方法。

7.观察茎尖的结构,了解其活动规律。

8.了解分枝和分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1.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物体先经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楚微小的物体。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

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2.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通过不同基因表达的开启或关闭,最终产生标志性蛋白质。

3.茎是维管植物地上部分的骨干,上面着生叶、花和果实。

它具有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以及支持叶、花和果实在一定空间的作用。

有的茎还具有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茎上着生叶的位置叫节,两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

茎顶端和节上叶腋处都生有芽,当叶子脱落后,节上留有痕迹叫做叶痕。

这些茎的形态特征可与根相区别。

由种子植物中种子的胚芽发育而来。

4.芽是尚未发育成长的枝或花的雏体。

芽的组成。

芽是由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及基叶原基、腋芽原基、芽轴和幼叶等外围附属物所组成。

有些植物的芽,在幼叶的外面还包有鳞片。

花芽由未发育的一朵花或一个花序组成,其外面也有鳞片包围。

芽由五部分构成:芽轴、顶端分生组织、芽原基、叶原基、幼叶。

三、实验材料以及器材1.材料:杨树三年生枝条、大叶黄杨芽、棉植株、石竹、丁香植株、松或杉等枝条、梨茎尖纵切片、菊芋(或向日葵、葡萄)茎横切片、小麦或玉米茎横切片、玉米或高粱等幼茎、椴树茎横切片、松茎横切片、水杉(或其他裸子植物)茎三切面切片和木材三切面段木。

茎 植物学实验报告

茎 植物学实验报告

2、不同地理位置的木材类型有什么区别? 、不同地理位置的木材类型有什么区别?
因为心材的质地比较硬,边材比较松软一点。南方天气湿润, 因为心材的质地比较硬,边材比较松软一点。南方天气湿润,雨水比 较多,故各细胞中的树脂,胶质,单宁,色素等物质的积累会少一点, 较多,故各细胞中的树脂,胶质,单宁,色素等物质的积累会少一点, 因此南方的木材相对于北方颜色会浅一点,含水量多,质地较软。 因此南方的木材相对于北方颜色会浅一点,含水量多,质地较软。
相同点
不一定长在地下的都是根, 不一定长在地下的都是根, 不一定长在地上的都是茎。 不一定长在地上的都是茎。 按不同的分法可以分为很多类
不同点
根:分为主根和侧根 分为主根和 主根 按根系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按有无芽鳞分为裸芽 裸芽和 茎:按有无芽鳞分为裸芽和鳞芽 按芽所形成的器官分为叶芽 花芽, 叶芽, 按芽所形成的器官分为叶芽,花芽,混 合芽 按芽的生理状态分为活动芽 活动芽和 按芽的生理状态分为活动芽和休眠芽 根的表皮没有气孔器,茎的表皮有气孔器。 根的表皮没有气孔器,茎的表皮有气孔器。 根的皮层分为内皮层和外皮层而茎一般没有 内皮层,只有某些植物的地下茎,少数双子 内皮层,只有某些植物的地下茎, 叶植物的草本茎和水生植物的茎有凯氏带的 内皮层。 内皮层。 根的木质部是外始式,茎的木质部是内始式。 根的木质部是外始式,茎的木质部是内始式。 根的维管柱有中柱鞘, 根的维管柱有中柱鞘,茎的维管柱有束中形 成层和束间形成层。 成层和束间形成层。
栓内层
周末
周皮上 的皮孔
五、木材的三切面
切向切面。 切向切面。 能够看到 射线, 射线,以 及导管、 及导管、 管胞
管胞
射线
导管。 导管。导管 外围有管胞 木薄壁 细胞

实验3植物的茎

实验3植物的茎
包括维管射线和髓射线,两者都是由薄壁细胞组成,在横切面上呈放射状, 是横向运输系统。髓射线是由髓的薄壁细胞向外辐射排列,存在于维管束之间, 有定数,经木质部时是1—2列细胞,至韧皮部细胞变为多呈倒三角形或倒梯形。 髓射线的原生局部由根本分生组织形成,次生局部由束间形成层形成。维管射 线存在于维管束之内,由木射线和韧皮射线组成。维管射线属次生构造,数目 不定、长短不一,由束中形成层形成的。
和伴胞两种成分,排列较整齐。木质部通常含有3—4个显著的、被染成红色的导管,在横 切面上排列成“V〞形。其下半局部是原生木质部,由1—2个较小的导管和少量的薄壁细胞 组成,小导管的内侧有一个空腔,是由于茎的伸长,最早形成的导管被破坏而形成的空腔, 叫气腔或胞间道;其上部是后生木质部,有两个大的孔纹导管,两者之间分布着一些管胞。
• 小麦茎的构造:

取小麦茎的横切片进展
观察,与玉米茎的区别主
要在于茎的中央具有髓腔,
维管束在根本组织中排成
内、外两圈。外圈的维管
束体积较小,常于含叶绿
体的同化组织相间排列。
内圈的维管束体积较大。
维管束的构造与玉米茎的
维管束根本相似
5.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棉老茎、椴树茎横切片〕
从外到内: 〔1〕周皮 〔2〕皮层 〔3〕韧皮部 〔4〕维管形成层 〔5〕次生木质部 〔6〕初生木质部 〔7〕髓
• 椴树茎横切面
维管形成层 木栓形成层
棉老茎横切面〔1/4构造〕
• 5.1 维管形成层:

只有一层细胞,但因为其分
• 裂出来的细胞还未成熟,所以看上
• 去细胞有多层,形成层的细胞排列
• 整齐严密,容易识别。
• 5.2 次生韧皮部:

在皮层和形成层之间,细胞排

实验三 茎

实验三  茎
实验三、茎
一、实验目的
1、认识茎的基本特征,茎尖结构 2、掌握草本双子叶植物茎和禾本科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3、掌握双子叶植物茎次生结构 4、掌握裸子植物茎的结构,识别具缘纹孔 5、通过简易方法探究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的速率及途经 6、了解根茎转换部位及过程 7、识别组织: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次生保护组织,侧生分生组织
四、实验内容与方法:
(一)、茎的基本形态:毛白杨枝条观察 (二)、茎尖结构:黑藻(或洋紫苏、草石蚕)茎尖纵切制 片观察 (三)、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1.向日葵幼茎横切制片观察 2.选作蓖麻、大豆及向日葵茎横切徒手切片 (四)、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椴树茎横切制片观察 (五)、禾本科茎结构:小麦、玉米、水稻茎横切制片观察
五、作业 拍摄所观察的典型结构图像(不同放大倍数),制作 PPT,注明每个图像的详细结构。
顶芽 侧芽 叶迹 叶痕 节 节间 皮孔
叶芽 花芽
毛白杨枝条
芽鳞痕
黑藻茎尖纵切
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表皮(epidermis) 皮层(cortex)
维 管 柱( vascul a der) r cylin
(六)、裸子植物茎的结构及茎的三切面:松树茎三切面制片观察 (七)、茎的运输速度及途径(结构判断): 在红墨水中插入旱伞草、蓖麻,约1小时后作茎杆横切徒手切片,观察旱 伞草及蓖麻茎的结构及红墨水的运输途径。 (八)、根茎转换整体观察:取大豆芽从根端向茎端做横切面观察 (九)、组织观察:结合以上内容观察输导组织、机械组织、 次生保护组织、次生分生组织等 A. 输导组织:1.南瓜茎横、纵切制片观察 横切制片中观察双韧维管束(外韧皮部、束中形成 层、木质部、 内韧皮部),导管分子,筛管分子及伴胞。 纵切制片中观察导管分子中的五种类型;筛管分子的筛板,筛孔 及筛域等结构。 2.杨树茎木材离析、松树茎木材离析观察 3.大豆芽胚轴横、纵切徒手切片观察 B.次生保护组织:观察椴树茎的周皮结构(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 和皮孔等结构。 C.侧生分生组织:各种茎横纵切面中观察维管形成层、木栓形成层特点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新教科版)(3-6年级全)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新教科版)(3-6年级全)
实验过程
见教材的第51页详细步骤。
实验现象:
风力作用下能敲响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制作电磁铁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了解电磁铁构造,并学会制作电磁铁
实验器材
漆包线、铁芯、电池、电池盒、开关、大头针
实验过程
实验步骤:
1、将漆包线顺着一个方向(顺时针或逆时针)绕在钉子上;
2、用砂纸或小刀除去漆包线两头的漆皮;
3接通电源,用电磁铁靠近大头针。
实验现象:
接通电源后能吸引大头针。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1、电磁铁能将电能转换成磁能;
2、接通电源,电磁铁有磁性,断开电源,磁性消失。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制作电磁铁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了解电磁铁构造,并学会制作电磁铁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观察植物
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
观察小草和大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实验器材
小草(多种)、大树(多种)、放大镜
实验过程
1、观察准备好的小草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点;
2、画出轮廓图;
3、找出小草的相同点;
4、观察大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的特点;并画出轮廓图;
实验现象或
实验结果
不同形状的工具能够方便的拾取不同的物品,如果工具的形状与拾取的物品不符合,则拾取很困难甚至根本不能进行。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学校
三小
年级

时间
实验名称

茎的解剖结构的观察实验报告

茎的解剖结构的观察实验报告

茎的解剖结构的观察实验报告茎的分枝与禾本科植物的分蘖观察植物分枝现象在植物生长时普遍存在,主干的伸长,侧枝的形成都是顶芽和腋芽分别发育的结果。

侧枝和主干一样,也有其顶芽和腋芽,因此侧枝还可以继续产生新的次一级的侧枝,以此类推,形成了植物的枝系。

由于各种植物的芽其性质和活动规律不同,所以产生枝条的方式也不相同。

但分枝是有规律的。

种子植物分枝一般以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为主要方式。

但禾本科植物分枝呈分蘖的方式。

1. 在校园观察毛白杨、油松等树干及它们的分枝,可发现这些树的主干,也就是主轴,是山顶芽不断向上伸展形成的,这种分枝称为单轴分枝,也叫总状分枝。

2. 观察苹果、桃、梧桐、番茄等植物的主干,顶芽在生长季节不发育成发育迟缓,有的植物顶芽是花芽,因此这类植物的顶芽不能继续发育成主轴。

而是由顶芽下的腋芽发育成的侧枝向上伸长代替顶芽发育成主干。

这些植物的主干是由许多腋芽发育的侧枝联合组成,所以称合轴分枝。

3. 有些具有对生叶的植物,顶芽一般停止生长,有的顶芽是花芽。

在顶芽下的两侧腋芽同时发育成二叉状分枝,所以叫假二叉分枝。

实际上也是合轴分枝的一种变化.如丁香、接骨木等。

4. 禾本科植物的分蘖禾本科植物的分枝方式特殊,这类植物在苗期,几个茎节密集于基部,栽培学上称之为“分蘖节”,每个节都有腋芽。

当幼苗达4—5 叶时,最早的腋芽开始活动,并迅速生长为新枝,接着,在节上长出不定根,这种分枝方式称为分蘖。

5. 茎尖的结构茎尖基本和根尖类似,亦包括分生区(生长锥)、伸长区和成熟区三部分。

但主要观察分生区。

取丁香茎尖或黄杨茎尖的纵切制片观察(图)。

茎尖生长锥的顶端部分是原分生组织;它们可向后不断产生新细胞。

这些细胞一方面继续分裂,另一方面初步分化为初小分生组织;即原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和原形成层。

(1)原表皮:最外面的一层较小的细胞,排列整齐,以后形成茎的表皮。

(2)基本分生组织:在原表皮之内。

细胞较大,排列不太规则。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3_6年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3_6年级)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

2023秋六三制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7.《植物的茎》(表格教案)

2023秋六三制青岛版三年级科学上册7.《植物的茎》(表格教案)
教学反思与改进
首先,我观察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反应。我发现学生在小组讨论和实验活动中积极参与,对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在讲解茎的输导作用时,我发现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困惑。这可能是因为输导作用的内部机制较为复杂,需要更多的直观展示和解释。
其次,我收集了学生的作业和课堂练习,以评估他们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我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准确地描述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但对于茎的输导作用的细节,如导管和筛管的分布和功能,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误解。
3.在课堂讨论中,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例如,通过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2.教学活动设计: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植物茎的不同部分,通过动作和语言描述茎的结构和功能。
-实验操作:学生进行茎的输导作用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探讨导管和筛管的作用。
-游戏设计:设计茎的分类和特点的匹配游戏,学生通过游戏加深对不同茎类型的认识。
3.教学媒体和资源使用:
- PPT:教师使用PPT展示植物茎的结构图、输导作用示意图和不同类型的茎的图片,清晰展示知识点。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思维、科学态度与价值观。
1.科学探究能力: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植物茎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科学思维:培养学生对植物茎的分类和特点进行思考和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和创新思维。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植物茎的分类和特点知识点。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青岛版五四制科学三上科学实验报告单
4、将糖水倒入蒸发皿中,给蒸发皿中的糖水加热,直至分离出白糖。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实验一:铁屑附着在磁铁上,而木屑留在了盘子里。
实验二:白糖能溶解在水中,沙子不溶解,沉在了水底。给白糖
水加热,蒸发皿中的白糖水最终会变成粘稠物或变黑。
实验结论
实验一:用磁铁可以把火鹤在一起的木屑和铁屑分离。
实验二:沙子和白糖混合后可以分离。
带叶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又多又大。
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类及形状》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固体、液体和气体的分类及形状
实验分类
探究实验
实验材料
木块、牛奶、牙签、塑料袋等
实验步骤
1、观察木块木块用手摸一摸。
2、把袋装牛奶用手轻轻捏一捏,再放到水槽里,用牙签扎一个小孔,观察现象。
实验步骤
将橡皮用细线固定好,提起橡皮,将其放在纸屏与手电筒之间,使纸屏、橡皮和手电筒大致在一条直线上。
(1)打开手电筒,观察纸屏上有什么。
(2)关闭手电筒,观察纸屏上有什么。
(3)拿走橡皮,打开手电筒,观察纸屏会出现什么现象。
我的发现
打开手电筒,纸屏上会出现橡皮的影子。
关闭手电筒,纸屏上橡皮的影子消失。
一段时间后,玻璃瓶中的水变少了。
实验结论
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植物的茎》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
茎运输水分的实验
实验分类
演示实验
实验目的
探究茎是否能运输水分
实验材料
凤仙花、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等
实验步骤
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植物学实验报告—茎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植物学实验报告—茎的形态结构与发育

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茎的形态结构与发育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小组成员:日期:指导老师:一、实验目的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了解枝与芽的形态和类型。

3.掌握茎的初生生长和初生结构。

4.掌握根的次生生长和次生结构。

5.了解木材三切面。

6.学习徒手切片方法。

7.观察茎尖的结构,了解其活动规律。

8.了解分枝和分蘖的规律。

二、实验原理1.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物体先经过物镜成放大的实像,再经目镜成放大的虚像,二次放大,便能看清楚微小的物体。

光线通过凹透镜后,成正立虚像,而凸透镜则成正立实像。

实像可在屏幕上显现出来,而虚像不能。

2.细胞分化是指同一来源的细胞逐渐产生出形态结构、功能特征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结果是在空间上细胞产生差异,在时间上同一细胞与其从前的状态有所不同。

细胞分化的本质是基因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选择性表达,通过不同基因表达的开启或关闭,最终产生标志性蛋白质。

3.茎是维管植物地上部分的骨干,上面着生叶、花和果实。

它具有输导营养物质和水分以及支持叶、花和果实在一定空间的作用。

有的茎还具有光合作用、贮藏营养物质和繁殖的功能。

茎上着生叶的位置叫节,两节之间的部分叫节间。

茎顶端和节上叶腋处都生有芽,当叶子脱落后,节上留有痕迹叫做叶痕。

这些茎的形态特征可与根相区别。

由种子植物中种子的胚芽发育而来。

4.芽是尚未发育成长的枝或花的雏体。

芽的组成。

芽是由茎的顶端分生组织及基叶原基、腋芽原基、芽轴和幼叶等外围附属物所组成。

有些植物的芽,在幼叶的外面还包有鳞片。

花芽由未发育的一朵花或一个花序组成,其外面也有鳞片包围。

芽由五部分构成:芽轴、顶端分生组织、芽原基、叶原基、幼叶。

三、实验材料以及器材1.材料:杨树三年生枝条、大叶黄杨芽、棉植株、石竹、丁香植株、松或杉等枝条、梨茎尖纵切片、菊芋(或向日葵、葡萄)茎横切片、小麦或玉米茎横切片、玉米或高粱等幼茎、椴树茎横切片、松茎横切片、水杉(或其他裸子植物)茎三切面切片和木材三切面段木。

三年级实验报告单《1.3实验课题:观察常见的植物》

三年级实验报告单《1.3实验课题:观察常见的植物》

1.像宝塔。 2.树干的周长40厘米,树 干上有树瘤,地面有小草。 3.叶是绿色、叶是针型。 树枝的顶端有果实和新芽。
实验结论: 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世界。
C3-3
普定县西北 学校科学科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 姓名 组别 实验时间 年 月 日
实验课题
1.3观察常见的植 物
指导教师
伍老师
实验目标
识别常见植物的根、茎、叶、花等植物器官, 并学会一定的观察方法。
实验器材或 药 品放大源自。植物的器官不一样。实验设想
实验探究过程
现象观察
1.远观树形。 2.观测树干。 3.观察树枝。

小学实验手册611观察(证明)植物茎的输送作用

小学实验手册611观察(证明)植物茎的输送作用

观察(证明)植物茎的输导作用一、实验目的知道植物的茎有输导作用,可以在植物体内传输水分。

二、实验作用本实验是三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第二单元《绿色开花植物》中“植物的茎”中的内容。

本实验属于生物领域的实验,通过将新鲜去根的青菜叶叶梗浸在红墨水中一段时间,切开茎以后观察切面,看到茎内有红色的细丝,说明青菜菜梗将染色的水输送至菜叶各个部分,证明茎可以传输水分。

三、实验原理植物的茎具有导管和筛管结构,都是由管状细胞构成,分别在植物体内传输水分和养料至各个部位。

本实验利用茎可以传输水分的特点,让茎传输染过色的水在导管内留下可见的痕迹,观察位于茎内部的导管,证明茎的内部结构可以传输水分。

四、实验过程【实验器材】新鲜成熟青菜叶,500毫升大烧杯,锥形瓶,清水,红墨水,放大镜,美工刀。

【实验装置】【实验步骤】(1)选择新鲜青菜若干棵,切去菜根,按班级教学实际情况所需数目,取健康成熟完整的、带菜梗的青菜叶,确保青菜从茎的切口到叶片顶部至少15厘米。

(2)配制10%红墨水(曙光红色素)溶液400毫升(12小组用量,请根据实际情况增减),置于大烧杯内,将准备好的菜叶,叶梗切口朝下立于锥形瓶内,菜梗切口距离瓶底部2-5毫米,用大烧杯往锥形瓶内缓慢导入墨水溶液,墨水溶液浸没菜梗切口4-5毫米。

(3)将(2)中的锥形瓶置于光照充足,温度25℃~35℃的环境中,静置1~24小时,可以进行实验观察。

超过24小时,青菜细胞存活少,细胞破裂,液泡和细胞液流出,进入细胞和组织间隙难以观察到实验现象。

(4)观察时,将青菜叶取出,用美工刀切去茎浸泡在墨水溶液中的部分,先用放大镜观察横切口和青菜叶表叶脉(静置至少超过3小时)。

在让学生用手顺着菜梗生长方向,纵向撕开菜梗,用放大镜观察撕开的茎内部。

【实验记录】 观察部分观察现象记录 菜梗横切口切口处有红色小点,排列比较规则。

菜梗纵向撕开面撕开茎表面可以看到从上到下布满一条条红色细线,表皮内侧也能看到这样的细线,向上延续,直达叶脉。

植物生物学:实验5(茎)

植物生物学:实验5(茎)

(三)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实验材料:三年椴树茎永久制片。 实验内容及方法:
• 取三年椴树茎永久制片永久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 从外到内观察周皮、皮层、韧皮部、形成层、木质 部、射线等结构。
三年椴树茎横切片
周皮
次生韧皮部
次生木质部 初生木质部及髓 年轮
维管形成层 木射线 韧皮射线
实验报告
1、绘向日葵幼茎横切面(1/8)详图(包含1 -2个维管束),示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 取向日葵幼茎永久制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观察 表皮、皮层和维管柱的结构。多个维管束排列成 环状,注意观察木质部和韧皮部的排列位置,木 质部为内始式发育,韧皮部染色深的部位是韧皮 纤维。
表皮 皮层 维管束 髓
蚕豆幼茎横切片
韧皮纤维 韧皮部 束间形成层 木质部
蚕豆幼茎横切片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的观察
实验五 茎的形态和结构观察
一、实验目的
• 1.认识和掌握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和次生结 构。
• 2.认识和掌握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二、实验内容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二)单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 (三)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结构
(一)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的观察
实验材料:向日葵幼茎永久制片 实验内容及方法:
2、绘玉米茎横切面(1/8)详图(包含1-2个 维管束),示单子叶植物茎的结构。
实验材料:玉米茎永久制片、鸭跖草(空心 莲子草)。
实验内容及方法:
• 1.取玉米茎永久制片,置显微镜下观察,注意 散生维管束和外韧维管束的特点,排列成V字型 的导管,厚壁组织构成的维管束鞘。
玉米茎横切片
表皮 机械组织 基本组织 维管束
韧皮部
玉米茎横切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