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元南戏与《琵琶记》

合集下载

琵琶记

琵琶记
《琵琶记》是一部劝忠劝孝之作,也是一部思想内容极为丰富的主题多义之作。在几千年的古代社会中,中 华民族长期形成并逐步发展起来的忠孝节义等社会道德观念,包含有好的和坏的两种成份,古代的孝道亦然。在 古代的孝道中,有维护父母的绝对利益,要儿子作出无谓的牺牲,作奴隶式的服从,诸如“父要子亡,子若不亡, 则为不孝”,或“割股救母”之类的愚孝,这是坏的。有热爱父母,善事父母,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使父 母安度晚年而奉献自己的力量,这是贤孝,这是好的。《琵琶记》意在宣扬贤孝,宣扬孝道中好的一面,宣扬中 华民族的优秀道德,这对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到了元代,社会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书生的处境,从天上跌到地下。元代科举一度中断达七十余年,终 元之世,考试制度时兴时辍。这使许多士人失去进身之阶,社会地位急遽下降,以至出现“九儒十丐”的说法。 与此相联系,谴责书生负心婚变的悲剧作品,逐渐失去了现实的针对性。地位低下的书生,反成了同情的对象。 所以元代戏曲里的书生形象,或是平庸怯懦,或是迂阔拘谨,尽管多半缺乏光彩,但很少作为被鞭挞的对象。到 元代后期,人们对地位得不到改善的书生愈加怜惜,正面歌颂书生志诚的作品渐渐成为戏曲的主流。高明的《琵 琶记》,以同情宽恕的态度,刻划蔡伯喈的形象,正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
宋代戏文所写的蔡二郎,亦称蔡中郎,也就是汉代著名文士蔡邕,字伯喈。戏中所写的情况,只是出于民间 传说。陆游在《小舟游近村舍舟步归》诗中云:“斜阳古柳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 说蔡中郎!”可见早在南宋前期,以蔡二郎为题材的民间文艺已广泛传唱于城乡各地。类似这种题材,在宋代说 话、鼓词、诸宫调、杂剧等民间伎艺中,还有《王魁负桂英》《陈叔文三负心》《王宗道负心》等。这表明书生 负心婚变现象在当时相当普遍,书生贪新弃旧、攀龙附凤的行为尤其受到市民阶层的**。

南戏与琵琶记

南戏与琵琶记

高明改写的现实背景 书生社会地位的沉沦 道义的担当意识 创作主体的身份意识
2、学界关于《琵琶记》主题思想的
几种看法
反封建说。王季思、 俞平伯、程千帆、戴 不凡、李长之等人主 此说。
封建说教说。黄芝岗、 徐翔方、周贻白等主 此说。
两面性说。即既有封建 性又有反封建性。何其 芳、蒲江清等主此说。
伦理悲剧说。曲六乙、 赵越等人认为通过蔡家 的悲惨遭遇,通过蔡家、 牛府贫富不均的强烈对 比,真实地捞写了元代 人民的悲惨生活,具有 历史的真实性。
喜郎

贫女

胜花、野方养娘
末 开场副末、李大公、院公、
外 张协父、王德用夫人
客商、学子、土地神、判官、
堂候官、士子、买《登科记》
者、府吏、门子
净 李大婆、张协母、学子、客商、
山神、士子、店主婆、卖《登 科
记》者、门子、脚夫、柳永、 谭
节使、喜郎、养娘
(三)南戏发展概况
据近人统计,宋元南戏共有230多种,其中有 传本的19种,只有佚曲的有130种。 从现存剧目看,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纠纷题材 占最大部分,英雄题材极为罕见。 早期的南戏《永乐大典戏文三种》:《张协状 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四大南戏: 《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记》 《杀狗记》。 南戏之冠、“传奇之祖”——《琵琶记》。
中入仕途,为官清正,同情民生疾苦,有政声; 亦有伤时之煎,感悟“功名为忧患之始”。
晚年隐居 ,恬淡自守,菲薄功名(莫说市朝事, 功名欲逼人);拒召辞请,闭门著书,以词曲 自娱。
思想轨迹:儒家价值关怀与内在惶惑。
(二)《琵琶记》解读
1、南戏“负心婚变”主题的时代演变
——从《赵贞女蔡二郎》到《琵琶记》

琵琶记介绍

琵琶记介绍

琵琶记【简介】《琵琶记》,元末南戏,高明撰。

写汉代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悲欢离合的故事。

共四十二出。

被誉为传奇之祖的《琵琶记》,是我国古代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剧情】书生蔡伯喈与赵五娘新婚不久,恰逢朝廷开科取士,伯喈以父母年事已高,欲辞试留在家中,服侍父母。

但蔡公不从,邻居张大公也在旁劝说。

伯喈只好告别父母、妻子赴京试。

应试及第,中了状元。

牛丞相有一女未婚配,奉旨招新科状元为婿。

伯喈以父母年迈,在家无人照顾,需回家尽孝为由,欲辞婚、辞官,但牛丞相与皇帝不从,被迫滞留京城。

自伯喈离家后,陈留连年遭受旱灾,五娘任劳任怨,尽服侍公婆,让公婆吃米,自己则背着公婆私下自咽糟糠。

婆婆一时痛悔过甚而亡,蔡公也死于饥荒。

而伯喈被强赘入牛府后,终日思念父母。

写信去陈留家中,信被拐儿骗走,致音信不通。

一日,在书房弹琴抒发幽思,为牛氏听见,得知实情,告知父亲。

牛丞相为女儿说服,遂派人去迎取伯喈父母、妻子来京。

蔡公、蔡婆去世后,五娘祝发卖葬,罗裙包土,自筑坟墓。

又亲手绘成公婆遗容,身背琵琶,沿路弹唱乞食,往京城寻夫。

来京城,正遇弥陀寺大法会,便往寺中募化求食,将公婆真容供于佛前。

正逢伯喈也来寺中烧香,祈祷父母路上平安。

见到父母真容,便拿回府中挂在书房内。

五娘寻至牛府,被牛氏请至府内弹唱。

五娘见牛氏贤淑,便将自己的身世告知牛氏。

牛氏为让五娘与伯喈团聚,又怕伯喈不认,便让五娘来到书房,在公婆的真容上题诗暗喻。

伯喈回府,见画上所题之诗,正欲问牛氏,牛氏便带五娘入内,夫妻遂得以团聚。

五娘告知家中事情,伯喈悲痛至极,即刻上表辞官,回乡守孝。

得到牛丞相的同意,伯喈遂携赵氏、牛氏同归故里,庐墓守孝。

后皇帝卜诏,旌表蔡氏一门。

【人物个性】《琵琶记》的人物很有个性,其主要人物已成为艺术典型。

赵五娘是全剧中最为光辉的人物,是一个贤孝妇的形象。

丈夫进京赶考,她独自一人在家侍奉公婆,承担起家庭的全部重担。

饥荒年间,她把可怜的救济粮留给公婆,自己却在背后偷偷吃糠。

琵琶记名词解释

琵琶记名词解释

琵琶记名词解释本剧叙述天界琵琶仙女和书生的爱情故事,以琵琶女之口唱出自己的悲惨命运。

《琵琶记》中共有四十五出戏。

《琵琶记》:南戏一种。

宋元南戏多取才子佳人题材,而《琵琶记》则属言情戏,是由被谪凡间的司马文本与下凡寻父的蔡伯喈合演。

写蔡伯喈贫寒,在音乐方面造诣极高,为官不忘父志,思念双亲。

其母刘氏,严厉督责,迫其赶考。

妻牛氏,温顺贤淑,夫妻感情深厚,伯喈奉养双亲。

伯喈进京应试,途经楚州,遇故友陈舜俞,荐其于通判任中。

初试弹奏《霓裳》,舜俞加以赞扬。

知府孙汝权重其才华,欲纳为婿,伯喈不愿夺人所爱,未即允许。

适逢孙通判丧偶,伯喈往吊孝,见其女才貌双全,顿生爱慕,当夜托舜俞为媒,娶舜俞侄女为妻。

婚后伯喈久困场屋,屡遭挫折,终不得登第。

伯喈妻忍辱随夫归家,舜俞侄女耻作低微之妾,离家出走,父女、夫妇皆亡。

不久伯喈官居显要,任满还朝,牛氏与他同返苏州。

伯喈夫妇孝养老亲,前妻、生母均健在,但儿子已长大成人,并定了婚约。

一家团圆。

伯喈又弹起了《霓裳》,其孝行感动天地。

常情爱,巧相思;临邛一曲桃花水,汤沐两家结欢娱。

其一,大凡戏剧,总是才子佳人,风流韵事。

《琵琶记》也不例外。

蔡伯喈、牛氏原系天上神仙,因受牛丞相排挤,双双被贬,于规定期限内完不成公差,双双返回天庭。

蔡伯喈奉旨在民间寻访父亲,最后到了颍州。

这里,从周围环境到小贩百姓,没有不留下牛氏夫妇的影子。

“乞浆得酒”的客商张二公、“和菜合羹”的主妇王氏、“宜称家门者,未可量度”的裁缝孙汝权、“陈文助葬”的衙役杨再忠等,均被塑造成劳动人民的形象。

但是作者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而是透过这些具体描绘,着力刻画蔡伯喈的优秀品质。

牛氏虽然对丈夫严加督责,逼他赴试,但她自己却又很少操持家务,而是把所有精力都用在抚育教养儿女上。

牛氏正是由于对蔡伯喈的这种深挚的情爱,才使她能够承受住如此沉重的心理压力,毅然离开丈夫儿女,宁愿自己吃苦,也要让蔡伯喈衣食无忧。

其二,《琵琶记》的高明之处,在于它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浓郁的抒情性。

南戏

南戏

• 在戏曲史上,没有第二部作品能够像《琵 琶记》这样深刻地揭示出中国传统社会中
的家庭生活的内涵,那么深刻地楔入到以 孝道为中心而推演出来的传统文化特征。
• 三不从
蔡伯喈
辞试 辞婚 辞官
父不从 相不从 君不从
从之 从之 从之
三不孝
生不能养 死不能葬 葬不能守
4.人物
• 赵五娘是全剧中最为光辉的人物,是一个 贤孝妇的形象 。她虽然是被作为恪守封建 妇道的典型来写的,但其身上体现出中华 民族多方面的优秀品德。如善良朴素,刻 苦耐劳,任劳任怨,坚韧不屈,自我牺牲 等等。
• 第三,杂剧有旦本戏、末本戏之分;南戏 没有一定之规,各种角色都可以参加演唱, 还可以合唱、对唱、轮唱,而且,杂剧一 般是先白后唱,南戏则是先唱后白。另外, 杂剧的角色行当归为末、旦、净、杂,是 几个类别;而南戏叫做“生、旦、净、 丑”,只是一些角色,出场人物一般比杂 剧少。
• 第四,音乐风格不同,杂剧音乐 采用“北曲”,主要在诸宫调的 基础上形成,有七声音阶,节奏 急促,风格朴实;南戏则主要借 重东南沿海一带的民歌曲调,诸 如“村坊小曲”、“里巷歌谣” 一类,包括吸收一些宋词的调式, 因而总体上属于“南曲”系统, 有五声音阶,节奏舒缓,风格轻 柔婉媚。
• 徐文长《南词叙录》:“听北 曲则神气鹰扬,有杀伐之气;听 南曲则流丽宛转,有柔媚之情。”
3.南戏发展的四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大约在北宋末年,南戏初为 民间歌舞的小戏。
• 第二个阶段,南宋时期,南戏进入临安和 其他城市,吸取各种艺术养料,发展为大 戏,《张协状元》就是这一时代的产物。
• 第三个阶段,元代初期到中期,南 戏文与北杂剧互相影响。现存《宦 门子弟错立身》和《小孙屠》。
关于高明《琵琶记》的评论资料:

中国古代戏曲——南戏与琵琶记

中国古代戏曲——南戏与琵琶记


以近代越剧为例,它起源于浙江省嵊县。 从初生到壮大,它吸收了昆腔、京剧以及其 他姐妹剧种的许多声腔技巧和表演艺术,而 它的地方色彩始终不变。因为它有个性鲜明 的曲调和唱腔。我们承认温州艺人对南戏所 作的巨大贡献,它是南戏的最早流行地区之 一,但迄今仍未发现片言只字的文献记载足 以证明温州曾经存在过它所独有的地方声腔, 因此南戏发源于温州的说法难以令人信服。
四、《宦门子弟错立身》的编者是古杭才人。 • 五、天一阁本《录鬼簿》云; “萧德祥名 天瑞,杭州人……又有南戏文”。贾仲明词曰: “武林书会展雄才……戏文南曲(徝亍)方脉, 共传奇,乐府谐。”曹本在他的名下列有《小孙 屠》、《杀狗劝夫》,按该书体例当是杂剧。他 的戏文作品不详。 • 六,天一阁本《录鬼簿》又云; “沈和甫, 钱塘人……以南北词调和腔(曹本作“以南北调 合腔”),自和甫始”。南北合腔是南戏借以提 高发展的艺术手段之一。

以上三条是杭州外围地区同南戏的关系。现在让 我们再来察看在广东潮州出土的三本南戏。第一本是 《新编全相南北插科忠孝正字刘希必金钗记》,第二 本是《新刻增补全像乡谈荔枝记》。正字即正音,它 同乡谈正好相反,正字用的是中州音韵,而乡谈则是 当地方言。第三本潮剧《荔镜记》,它的第二十出 [驻云飞],第二十二出[黄莺儿]、第二十四出 [梁州序],第二十八出[醉扶归]、第四十九出 [四朝元]都注明“潮腔”。这就是说除了这五支曲 牌用的是潮腔外,这本戏的绝大部分都采用各地一致 通行的南戏唱腔即海盐腔。尽管我们会发现其中某些 曲牌和原来的句格有所不同,但这种情况在民间戏曲 中并不少见,并不妨碍它仍然属于海盐腔范畴(现在 潮剧则又可能受到弋阳腔的影响)。
《南戏的艺术特征和它的流行地区》
徐朔方
一、艺术特征: 1、原始质朴的情节结构 2、原始质朴的艺术形式 3、雷同与因袭

琵琶记 课堂笔记

琵琶记 课堂笔记

南戏与《琵琶记》一、南戏概述(教材p275)南戏,又叫南曲戏文、戏文、南曲。

北宋末年在浙江温州(永嘉)一带兴起的一种戏曲形式,最初流行于浙江东部沿海一带,称为“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地位:元代戏曲创作的殿军,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在南方民间歌舞小戏的基础上,吸收宋杂剧、影戏、傀儡戏、鼓舞大曲、唱赚、缠令等多种民间技艺,逐渐成熟。

元灭南宋,南北统一后,南戏从北杂剧中吸取长处来丰富和发展自己:把杂剧改编成南戏上演;杂剧的作家兼写南戏;北杂剧的演员兼演南戏。

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之后,南渡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余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

”南戏的体制特点A.南戏剧本的结构体例具有开放性与灵活性,篇幅可长可短。

可根据剧情自由伸缩,不忌枝蔓,比杂剧冗长。

B.南戏的角色比较复杂,除了净、末与北剧相同,生与丑则是南戏独有的。

歌唱规制丰富灵活,任何角色均可歌唱;歌唱形式有独唱、对唱、轮唱、合唱等。

C.“副末开场”的形式:即第一场戏照例由副末首先登场,通过歌唱词曲以及与后台演员互相问答,概括介绍剧情和交待创作意图,又叫“家门大意”或“家门引子”。

D.南戏语言和音乐带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南曲清柔婉转的演唱风格,与北曲的高亢激昂构成鲜明反差。

南戏与北曲体制的区别(参看教材p276)1.杂剧通例由四折组成,只有少数超出四折,南戏不称折而称“出”,无固定出数,长短适剧情变化,少则十几出,多则四、五十出。

2.杂剧常有楔子,南戏则有“家门”“开宗”由末或副末介绍剧情,从第二出才是正戏。

3.杂剧一般由一角色演唱到底,南戏则各角色均可唱。

4.在音乐方面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曲子一韵到底,南戏每出则可用几个宫调,并且可以换韵。

5.杂剧一般选调激越昂场,南戏选调柔媚婉转。

6.由唱、白、介组成。

南戏的概况宋元南戏目前存目共230多种,有传本的有19种。

从现存曲目看,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和家庭纠纷的题材,占最大部分,而表现金戈铁马的英雄题材则极为罕见。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中国古代文学 重要知识点笔记: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第一节南戏的形成与发展南戏宋元时流行于南方的一种戏剧样式,它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又称“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亦称南词,以南曲为唱腔。

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为南戏。

它是民间艺人“以宋人词而益以里巷歌谣”构成的曲牌连缀体制,用代言体的形式搬演长篇故事,其剧本的“出”数、宫调没有规定,歌唱角色灵活,歌唱形式多种多样。

高明《琵琶记》堪为南戏的最高代表,标志着南戏的规范化,是明清传奇的开山之祖。

南戏的特点:1.绝大多数戏曲表现爱情婚姻和家庭纠纷的题材。

2.用南方方音演唱,分平上去入四声,用韵较为宽松。

(北曲的入派平上去三声。

)3.音乐风格轻柔婉转,适合演唱情意缠绵的故事;以管乐为主,以鼓、板为节。

(北曲高亢劲切,宜于表现威武豪放的气概;以弦乐为主。

)4.场上任何角色都可以唱,且有独唱、对唱、接唱、同唱、帮腔合唱等多种歌唱形式,有利于表现角色的思想感情,刻画身份不同、性格各异的人物形象。

(杂剧一般只能一人主唱。

)5.在结构上以“出”为单位,一本戏往往长达几十出,演出时间需要一天甚至多日。

《张协状元》是唯一完整保留下来的南宋戏文,全本用南方流行的词调和民间小曲演唱,开场时先以说唱诸宫调引入,中间又有许多游离于剧情之外的科诨穿插,这些属初期南戏特征。

其故事情节分两条线索进行,是南戏和传奇剧本惯用的双线结构的雏形。

剧中人物塑造,颇有可取之处。

杂剧作家如萧德祥等开始关注和涉足南戏的创作。

沈和甫创造了“南北合套”的方式,使北曲的刚劲与南曲的柔媚能兼容并济,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力。

贯云石、杨梓等人参与了南戏唱腔的改进工作,高明、施惠等知名文人作家也参与了南戏的创作与改编。

第二节《琵琶记》的悲剧意蕴《琵琶记》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高明以同情宽恕的态度,刻画蔡伯喈的形象,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情态。

《琵琶记》继承了《赵贞女》故事的框架。

它保留了赵贞女的“有贞有烈”,但使蔡伯喈成为“全忠全孝”的书生。

第六章元代南戏与《琵琶记》

第六章元代南戏与《琵琶记》

第三部分
蔡伯喈形象
一、懦弱忧郁的知识分子形象——蔡伯喈 懦弱忧郁的知识分子形象 蔡伯喈
1、“三不从”悲剧看中国古代以牺牲自我个 三不从”悲剧看中国古代以牺牲自我个 性为核心的道德伦理特征 的道德伦理特征。 性为核心的道德伦理特征。
(1)辞试不从 “萱室椿庭衰老矣,指望你换了门闾。你休道无人 萱室椿庭衰老矣,指望你换了门闾。 供奉,你做得官时,三牲五鼎供早夕,须胜似啜菽 供奉,你做得官时,三牲五鼎供早夕, 并饮水。你若锦衣归故里,我便死呵, 并饮水。你若锦衣归故里,我便死呵,一灵儿总是 喜。” “凡为人子者,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问其燠寒, 凡为人子者,冬温夏清,昏定晨省,问其燠寒, 搔其疴痒,出入则扶持之,问所欲则敬进之。所以, 搔其疴痒,出入则扶持之,问所欲则敬进之。所以, 父母在不远游。 父母在不远游。”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身体发肤, 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身体发肤, 夫孝始于事亲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 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 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以家贫亲老, 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以家贫亲老,不为 禄仕,所以为不孝。 禄仕,所以为不孝。”
(明)祝允明《猥谈》:“南戏出于宣和 祝允明《猥谈》
1129~1125)之后,南渡(1127) (1129~1125)之后,南渡(1127) 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 之际,谓之温州杂剧。予见旧牒, 颇述名目, 赵贞女蔡二郎》 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 多。”
张协状元
早期南戏文本: 早期南戏文本:
《张协状元》、《宦门 张协状元》 子弟错立身》 子弟错立身》、《小孙 屠》。 因被收入《永乐大典》 因被收入《永乐大典》 而得以保存, 里,而得以保存,人们 统称它们为《 统称它们为《永乐大典 戏文三种》 戏文三种》。

《琵琶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琵琶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琵琶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琵琶记》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琵琶记》是元代南戏剧本。

第五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简)

第五章 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简)

全本用南方流行的词调和民间小曲演唱
中间有许多游离于剧情之外的科诨穿插
情节分两条线索进行
《宦门子弟错立身》

作者不详,题古杭才人新编。 人物:金朝河南府同知之子完颜寿马、女 艺人王金榜
《小孙屠》

也称《遭盆吊没兴小孙屠》,作者署名古 杭才人编。 人物:开封孙必达、必达之妻、婢女、必 贵(人称小孙屠) “南北合套”

第二节
高明与《琵琶记》
讲授要点

一、作者生平 二、从《赵贞女》到《琵琶记》 三、《琵琶记》的主题 四、主客观的背离 五、《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六、《琵琶记》的影响
琵琶记刻本明末吴兴凌濛初朱墨套印本书影1
琵琶记刻本明末吴兴凌濛初朱墨套印本书影2
一、作者生平
高明(1307?~1359),字则诚,号菜根道人。浙江瑞安人。 曾求学于理学家黄溍。至正五年(1345)中进士,做过多任 地方官。约在至正十六年(1356)之后,隐于宁波栎社,以 词曲自娱,并创作了《琵琶记》。此外,据徐渭《南词叙 录》,他还作有南戏《闵子骞单衣记》,今佚。诗文集《柔 克斋集》共20卷,亦散佚,今存五十馀篇。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永乐大典》收南戏33种, 被八国联军劫焚。1920年叶 恭绰在英国伦敦一小古玩店 购回三剧,1931年古今小品 书籍印行会刊行。钱南扬有 校注本,中华书局1979年版。
唯一完整的南宋戏文《张协状元》
南宋温州九山书会才人所作 人物:张协 王贫女 宰相王德用
“琴仰荷池”牛小姐:
嫩绿池塘,梅雨歇熏风乍转。见清新华屋,已飞乳燕。簟 展湘波纨扇冷,歌传金缕琼卮暖。是炎蒸不到水亭中,珠帘 卷。

元 代 文 学琵琶记

元  代  文  学琵琶记

阅读《糟糠自厌》 阅读《糟糠自厌》一出
关于《琵琶记》的主题争论: 关于《琵琶记》的主题争论: 此剧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此剧的前身是宋代戏文《赵贞女蔡二郎》, 是一个惩恶扬善故事。 是一个惩恶扬善故事。南戏之中有一个极常见的 主题,即是对所谓“负心汉”的谴责,比如《 主题,即是对所谓“负心汉”的谴责,比如《张 协状元》 王魁》 王焕》题材类似。 协状元》、《王魁》、《王焕》题材类似。 元灭金宋之后此种题材及构思范式可以说继 续为元杂剧作家所采用, 续为元杂剧作家所采用,只是剧中书生形象的内 涵发生了变化,这最典型的当数王实甫, 涵发生了变化,这最典型的当数王实甫,他的 西厢记》 吕蒙正风雪破窖记》 《西厢记》与《吕蒙正风雪破窖记》均是以喜剧 大团圆结局, 大团圆结局,男主角由负心汉变成一个最初穷困 落拓而通过努力终于发迹、振兴的正面形象, 落拓而通过努力终于发迹、振兴的正面形象,与 前面《张协状元》等的价值趋向有明显不同。 前面《张协状元》等的价值趋向有明显不同。
二、《琵琶记》 琵琶记》 高明( 高明(1308—1359)字则诚,号菜根道人, )字则诚,号菜根道人, 浙江瑞安人,自少即以博学著称,曾投于理学 浙江瑞安人,自少即以博学著称, 家黄溍门下,也曾参加过围剿方国珍起义, 家黄溍门下,也曾参加过围剿方国珍起义,随 后厌倦功名,约于至正十六年( 后厌倦功名,约于至正十六年(1356)之后隐 ) 于浙东宁波,以词曲自娱,创作了此颇具影响 于浙东宁波,以词曲自娱, 力也同时颇有争议的南戏剧作, 力也同时颇有争议的南戏剧作,将南戏带上了 一个新台阶。 一个新台阶。 所作《琵琶记》被誉为传奇之祖, 所作《琵琶记》被誉为传奇之祖,是我国古代 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戏曲中一部经典名著。
4、艺术成就 、 (1)悲剧特色:善于塑造苦境,抒发苦 )悲剧特色:善于塑造苦境, 以情动人。 情,以情动人。主要以苦境苦情塑造赵五娘 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如第二十出“ 历尽苦难的悲剧形象。如第二十出“五娘吃 第二十四出“五娘剪发卖发” 糠”、第二十四出“五娘剪发卖发”等。 (2)人物形象真实生动。 )人物形象真实生动。

《琵琶记》的代表性刻本:凌濠初朱墨套印本

《琵琶记》的代表性刻本:凌濠初朱墨套印本

门 (今 苏 州 市 )人 , 明 代 木 刻 版 画 画 家 。 王 氏 木 刻 版 画 插 图 ,构 图 、 线 描 精 绝 具 , 有 典 型 吴
兴 版 画 特 色 。 书 中插 图所 绘 的人 物 、 亭 台楼 阁 、 曲涧 小 桥 、 树 木 花草 , 各具 特 色 。 镌 刻 于
梨 枣木 版 之 上 ,使 绘 画 达 到 高度 完 美 的再 现 。 凌 氏此 本 也 因 此 成 为 《琵 琶 记 》的代 表 性
《琵琶记 》的代表 i$ ~lJ本 : 凌濠初朱墨套印本
琵 琶 记 四 卷 元 高明 撰 附录 一 琶 记 》, 元 末 南 戏 。 剧 情讲 述 了 汉 代 书生 蔡伯 喈与赵 五 娘 悲 欢 离合 的故 事 。 该 剧
是 元 代 戏 曲作 家 高 明 以 宋 元 时 期 民 间流 传 的蔡伯 喈故 事 及 戏 文 《赵 贞女 蔡 二 郎》为 基
刊本 。
此 书字 画棱 峭 ,墨 色 清新 ,纸 质 洁 白 , 当为 凌漾初初 印之 本 。
版框 高
20 1 .
厘米 ,宽
1 4 -7 厘 米 。 每 半 页 8 行 ,行 1 8 字 小 , 字 双 行 同 字 , 白 口 , 四 周 单 边 。
此 书 曾 为 民 国 藏 书 大 家 陶 湘 旧 藏 。 陶 湘 ( 1 8 7 0 ~ 1 9 3 9 ) , 字 兰 泉 号 , 涉 园 , 江 苏 武 进
础 创 作 而 成 。 全 剧 共 4 2 出 。 《琵 琶 记 》问世 以 后 影 , 响 很 大 , 被 誉 为 传 奇 之 祖 ,是 我 国 古
代 戏 曲一 部经 典作 品 。
高明 。 字则诚 , 号 菜根道人 , 今浙江 瑞安 人。 约 生 于公 元 13 0 5 年前后 。 卒于 元末

第七章南戏和琵琶记ppt课件

第七章南戏和琵琶记ppt课件

▪ 高明正面鼓吹忠孝节义的作品:《王节妇诗》 揄扬守节不再嫁的妇女;《华孝子故址记》 盛赞孝子。他还大力宣扬孝义,他的好友刘 基在《丽水陈孝女传》中记载了高明的一件 善举:当时有陈氏女子,割股疗亲,在继母 死后,又出家为尼。高明将此事上表,朝廷 降执旌表其门,每月给米,养其终身。高明 的南戏《闵子骞单衣记》与崇敬孝行的人物 有关。
▪ 3牛氏 ▪ 贤惠 深明大义 说服父亲 ▪ 自认罪魁祸首 一夫二妇 守墓三年 ▪ 4牛相 ▪ 专横跋扈 自私凶暴 蛮横无理 ▪ 5张大公 ▪ 乐于助人
▪ 五 结构
封建妇道的孝妇来刻画,但作者为了达到理想的悲 剧效果,写她在异常艰难的情况下对丈夫尽忠,对 公婆尽孝,以牺牲自己来对别人尽责,做到了常人 难以做到的事。可以说,“糟糠自厌”、“祝发买 葬”等感人的行为,已经突破了“孝妇”的局限, 体现了勤劳坚韧的品格和自我牺牲精神,这实际上 是深潜在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身上的传统美德。
▪ 《毛声山评第七才子书琵琶记》第一出题词: 文章之妙,不难于令人笑,而难于令人泣。 盖令人笑者,不过能乐人,而令人泣者,实 有以动人也。
4情节
三 三 父亲逼试

皇帝逼官
逼 不 从 屈从 丞相逼婚
▪ 5伦理本身的矛盾
▪ 尽孝:显亲扬名 “不为禄事,所以为不孝”
▪ 皇帝不允许辞官“王事多艰,岂遑报父”
▪ 南戏原来只称戏文,后来因为它最先在浙江 温州一带流传,为区别于北方流行的杂剧, 所以称南戏文、南曲戏文,简称南戏,也称 “永嘉杂剧”或“温州杂剧”。它是由南方 语言和南方歌曲所组成的地方剧种。
▪ (二)南戏的体制及与杂剧的区别
▪ 南戏具有比杂剧更为自由灵活的形式,同杂 剧相比,它有许多新的特点。
《永乐大典戏文三种》

《琵琶记》

《琵琶记》

《琵琶记》《琵琶记》,是南戏剧本,元末高则诚作。

取材民间传说“赵贞女蔡二郎”故事。

写蔡伯喈赴京应试,其妻赵五娘在家侍奉公婆。

蔡在京中状元,招赘于牛丞相府。

原籍遭受灾荒,蔡的父母都饿死。

赵五娘安葬好公婆,以弹琵琶沿途卖唱行乞,进京寻夫。

值得注意的是,剧作者把传说中蔡伯喈的弃亲背妇,改为被父命所迫;把谴责蔡伯喈的“不忠不孝”,改成同情蔡伯喈为“全忠全孝”而不得不服从父命君命。

在这首民歌中,则仍然对蔡伯喈采取谴责的态度,谴责他“一去求名利,抛撇下赵五娘受尽孤凄”,骂他是“薄幸夫!堂上双亲全不顾。

”薄幸,即薄情、负心。

这表现了民歌作者与剧作家高则诚不同的爱憎感情。

但它又不同于“宋元旧篇”中的《赵贞女蔡二郎》那样对蔡伯喈恨之入骨,写他“为暴雷震死”(见明·徐渭《南词叙录》),而是根据《琵琶记》剧本,写赵五娘依然对蔡伯喈寄予厚爱,口口声声喊“夫,京都来寻你”,“夫,诉不尽离情苦”。

民歌作者的同情集中在被蔡伯喈“抛撇下”的赵五娘身上。

她在连续三年灾荒年月,独自担负起侍奉公婆的重任,为安葬公婆,她不惜把自己的头发剪下来卖钱,用自己的麻裙包土筑坟。

正如邻居张太公所夸赞的,她是个“贤哉妇”。

她为丈夫、为公婆可谓吃尽了千辛万苦,不愧为中国封建社会中极为善良的吃苦耐劳的贤妇的典型。

张太公的几句嘱咐,也充分表现了他对邻里的关怀、体贴之情,反映了中国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帮助他人,为他人着想的民族性格。

跟一般的民歌多擅长于抒情不同,这组民歌则侧重于叙事,篇幅不长,但却已概括了原剧本中的主要故事情节。

同时,它又不单纯是叙事,而是寓抒情于叙事之中。

如“骂一声蔡伯喈薄幸夫!堂上双亲全不顾。

……夫,诉不尽离情苦,诉不尽离情苦”,这字里行间,该是滚动着多么激动人心的感情血液啊!。

第七章宋元南戏概况与《琵琶记》

第七章宋元南戏概况与《琵琶记》
南宋诗人陆游诗云:“斜阳古道赵家庄,负鼓盲翁正作 场.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唱蔡中郎.” 似已流露出对蔡 二郎形象的不满.
地方戏《小寡妇上坟》(《京剧汇编》第2集)其中有如下 唱词:正走之间泪满腮,想起了古人蔡伯喈,他上京城去赶 考,赶考一去不回来,一双爹娘冻饿死,五娘抱土垒坟台, 坟台垒起三尺土,从空降下琵琶来,身背琵琶描容相,一心 上京找夫郎,找到京城不相认,哭坏了贤惠女裙釵,贤惠五 娘遭马踹,到后来五雷亟顶蔡伯喈。
元末高明在此基础上作<<琵琶记>>确 有为蔡邕洗冤,甚至“翻案”的目的.
将“三不孝”改塑成“三不从”
三不孝:身为人子,父母在,(生不能养), 一不孝也;(死不能葬),二不孝也;(葬不 能祭),三不孝也。
三不从:本不愿参加科考(辞试),父不从, (父曰:“小孝不如大孝,孝始于事亲,忠于 事君,终于显亲扬名)一不从也;(辞官)欲 归,皇帝不从(忠孝不能两全),二不从也; 不愿重婚再娶(辞婚),牛丞相不从,三不从 也。
“三不从”的关目,把旨在揭露封建统治 阶级罪恶的“俚俗妄作” (《赵贞女蔡
二郎》)中弃亲背妇的蔡伯喈改塑为“全 忠全孝”的蔡伯喈,而且就在改造之中塑 造了“子孝妻贤” ,一夫两妻,俱受旌 表的结局,宣扬了封建伦理道德的理想.
两支<<孝顺歌>>的艺术特色
这两支<<孝顺歌>>明白如话,却成为千古名曲, 原因何在?它采用了譬喻法,也就是借糠和米来譬 喻蔡家的现实遭遇,以寄托赵五娘满腹的幽怨,表 面写糠米分离,实写被丈夫抛弃,夫妻异处,先写眼 前景:糠苦难以下咽,自然流出心中情:“两苦相逢, 可知道欲吞不去”, 以糠米分离时的“吃尽控持” 联想到“悄似奴家身狼狈,千辛万苦皆经历”,再 由米贵糠贱引申出夫贵妻贱,糠米分离生发出夫 妻分离永无相见之期的无穷哀怨,两支曲子唱来 回肠九曲, 凄绝动人。再加上语言本色当行,自 然催人泪下,产生强烈的悲剧效果。

琵琶记

琵琶记

南戏的兴起兴起:在元代,南方戏剧圈既有杂剧演出,又流行以南曲为唱腔的戏文,两种戏曲体裁相互辉映。

戏文,是在东南沿海地区发育成熟起来的。

它最早出现于浙江温州(旧名永嘉),称为“温州杂剧”、“永嘉戏曲”,亦称南词。

后人为有别于北曲杂剧,简称之为南戏。

在南戏作品中,《琵琶记》以其耀眼光辉,不仅影照着当时的剧坛,而且笼罩着整部戏曲的历史。

在元代,它是戏曲创作的殿军;对明清两代而言,它是传奇的开山之祖。

南戏的产生时间,实际上早于北曲杂剧。

明祝允明在《猥谈》中说:“南戏出于宣和(1129~1125)之后,南渡(1127)之际,谓之温州杂剧。

予见旧牒,其时有赵闳夫榜禁,颇述名目,如《赵贞女蔡二郎》等,亦不甚多。

” 赵闳夫是宋光宗赵惇的同宗堂兄弟,他发榜文禁止南戏演出,说明当时南戏的影响已经较大了。

徐渭《南词叙录》则说:“南戏始于宋光宗朝(1190~1195),永嘉人所作《赵贞女》、《王魁》二种实首之。

……或云:宣和间已滥觞,其盛行则自南渡。

号永嘉杂剧,又曰鹘伶声嗽。

”可见南戏大约在宣和之后即由温州的艺人创立,到宋光宗朝已流传到都成临安(今杭州),盛行于浙闽一带。

在咸淳四年(1268),更有太学生黄可道创作的《王焕》戏文,盛行于都下。

到南宋末年,南戏已扩展到江西南丰等处,元刘埙《水云村稿》卷四《词人吴用章传》说:“至咸淳(1265~1275),永嘉戏曲出,泼少年化之,而后淫哇盛,正音歇。

”可知当时戏文颇受民众的欢迎,但文人士大夫把它排斥在“正音”之外。

宋代城市繁荣,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勾栏瓦舍遍布,为众多民间伎艺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宋室自南渡之后,定都临安,宗室勋戚、文武百官纷纷南迁。

温州是南宋除杭州以外最繁华富庶的商业都市,宋高宗在南渡之初,为避金兵,曾浮海逃至温州,以“州治为行宫”(《温州府志》),甚至把太庙也迁来温州(见《宋史》)。

北方士绅平民,纷纷随之来到温州,温州人口在短期内骤增一半。

城市消费人口与日俱增,进一步推动了温州商业经济的发展。

南戏与琵琶记

南戏与琵琶记

萧德祥杂剧 《杀狗劝夫》
这个家庭伦理剧,宣扬了“亲睦为本”、“妻贤夫 祸少”的伦理道德,告戒人们慎重择友、弟兄和睦、 夫妻恩爱是立身之本,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阅读篇目:《琵琶记》《荆钗记》《刘知远 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思考题: 1.什么是南戏?简述南戏的体制特点。 2.简述《琵琶记》的主旨和主要人物形象 3.试论元代四大南戏的内容题材及艺术特点 4.高明《琵琶记》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二、《琵琶记》创作意旨及思想价值 作者有“不关风化体,纵好也徒然”的创作意 图,把弃亲背妇的蔡伯喈变成了时刻在怀念 父母和不忘发妻的人物,把他的“三不孝” 罪责用“三不从”来开脱。 剧作开宗明义:“极富极贵牛丞相,施仁施义 张广才,有贞有烈赵贞女,全忠全孝蔡伯 喈。” 宣扬封建伦理道德的创作意旨非常明确。 作者具有客观认真的生活态度和“论传奇,乐 人易,动人难”的艺术见解,能冲破抽象的 封建伦理说教,真实地反映元代黑暗的社会
• 早期南戏在题材上,大多描写家庭伦理、爱 情婚姻,反映悲欢离合的人生经历,贴近下 层人民的日常生活,很受民众的欢迎。 • 元代统一后,杂剧流行到南方,南戏一度受 到冲击,甚至有人视之为“亡国之音”,剧 坛出现“莫向人前唱南曲,内中都是北方音” (明朱橚《元宫词》)
江 苏 昆 剧 院 《 小 孙 屠 》
杀狗记
剧情
富豪子弟孙华与市井无赖柳龙卿、胡子传交 往,把同胞兄弟孙荣赶出家门。孙华的妻 子杨月贞屡劝不听,便杀了一条狗,伪装 成死尸放置门外。孙华深夜归来,大惊, 急忙去找柳龙卿、胡子传,柳、胡推脱不 管。孙荣却不记前恨,帮他把“尸首”埋 掉,使孙华深受感动,于是兄弟重新和好。
《杀狗记》三十六出,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徐田 臣作。与后期杂剧《杀狗劝夫》情节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伯喈在京城生活这条线的人 蔡伯喈在京城生活这条线的人 用的是文采语言, 物,用的是文采语言,词句华 文采灿然,语言富于色彩, 美,文采灿然,语言富于色彩, 讲究字句的雕琢,典故的运用, 讲究字句的雕琢,典故的运用, 是一种高度诗化的语言, 是一种高度诗化的语言,是一 种高雅的语言。 高雅的语言。 的语言
南戏与杂剧在体制上的区别
一:杂剧分折,一本杂剧一般是四折一 杂剧分折,一本杂剧一般是四折一 分折 楔子,篇幅紧凑,情节集中;南戏分场 分场, 楔子,篇幅紧凑,情节集中;南戏分场, 或叫“ 一般以人物出场、 或叫“出”,一般以人物出场、下场为 界限,篇幅可长可短,但一般都比杂剧 界限,篇幅可长可短, 更长。 更长。 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的曲牌 每折限用一个宫调的曲牌, 二,杂剧每折限用一个宫调的曲牌,要 一韵到底;南戏的一出里面可以用不 求一韵到底;南戏的一出里面可以用不 自由换韵。 同的几套曲子,而且可以自由换韵 同的几套曲子,而且可以自由换韵。
剧情简介: 剧情简介:
蔡邕(字伯喈 与妻赵五娘新婚才 蔡邕 字伯喈)与妻赵五娘新婚才 字伯喈 两月,迫于父母之命进京赴考, 两月,迫于父母之命进京赴考,得中 状元。当朝牛丞相强欲招赘为婿, 状元。当朝牛丞相强欲招赘为婿,蔡 苦辞不从。时家乡遭饥荒, 苦辞不从。时家乡遭饥荒,赵五娘卖 发侍奉公婆,自己咽糠, 发侍奉公婆,自己咽糠,公婆发现后 抢糠而食噎死,赵五娘罗裙抱土筑坟, 抢糠而食噎死,赵五娘罗裙抱土筑坟, 画出公婆图像,身背琵琶上京寻夫, 画出公婆图像,身背琵琶上京寻夫, 在廊庙与牛丞相之女相会, 在廊庙与牛丞相之女相会,最后一夫 二妻团圆。 二妻团圆。
《琵琶记》
高 明
高明的生平
高明,字则诚, 高明,字则诚,自号菜根 道人。瑞安(今属浙江) 道人。瑞安(今属浙江)人。 他的剧作除《琵琶记》 他的剧作除《琵琶记》外, 还有《闵子骞单衣记》,已佚。 》,已佚 还有《闵子骞单衣记》,已佚。
高 则 诚 纪 念 馆
琵琶记的内容
《琵琶记》是根据早期的宋元 琵琶记》 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 南戏《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 原剧写“伯喈弃亲背妇, 原剧写“伯喈弃亲背妇,为暴雷 震死。 震死。”之后高明把蔡伯喈的形 象和故事的结局进行重大改造, 象和故事的结局进行重大改造, 使人物、主题、 使人物、主题、内容都发生了巨 大变化。 大变化。
赵五娘这条线的人物, 赵五娘这条线的人物,用的 这条线的人物 本色语言 自然朴实, 语言。 是本色语言。自然朴实,通 俗易懂,生活气息很浓。 俗易懂,生活气息很浓。不 讲究词藻的华丽, 讲究词藻的华丽,典故的运 用,词句的雕琢。这是一种 词句的雕琢。 接近于人民生活的语言。 接近于人民生活的语言。
四:音乐风格不同,杂剧音乐采用 音乐风格不同,杂剧音乐采用 北曲” “北曲”,主要在诸宫调的基础上形 有七声音阶,节奏急促, 成,有七声音阶,节奏急促,风格朴 实; 南戏则主要借重东南沿海一带的民歌 南戏则主要借重东南沿海一带的民歌 曲调,诸如“村坊小曲” 曲调,诸如“村坊小曲”、“里巷歌 一类,包括吸收一些宋词的调式, 谣”一类,包括吸收一些宋词的调式, 因而总体上属于“南曲”系统, 因而总体上属于“南曲”系统,有五 声音阶,节奏舒缓,风格轻柔婉媚。 声音阶,节奏舒缓,风格轻柔婉媚。
三:杂剧有旦本戏、末本戏之分; 杂剧有旦本戏、末本戏之分; 之分 南戏没有一定之规, 南戏没有一定之规,各种角色都可 以参加演唱,还可以合唱、对唱、 以参加演唱,还可以合唱、对唱、 轮唱,而且,杂剧一般是先白后唱, 一般是先白后唱 轮唱,而且,杂剧一般是先白后唱, 南戏则是先唱后白。 则是先唱后白 南戏则是先唱后白。 另外,杂剧的角色行当归为末、 另外,杂剧的角色行当归为末、旦、 是几个类别; 净、杂,是几个类别;而南戏叫做 “生、旦、净、丑”,只是一些角 出场人物一般比杂剧少。 色,出场人物一般比杂剧少。
她善良朴素、刻苦耐劳, 她善良朴素、刻苦耐劳,在 饥荒年岁,典尽衣衫,自食 饥荒年岁,典尽衣衫, 糟糠,独力奉养公婆, 糟糠,独力奉养公婆,后又 营葬筑坟, 营葬筑坟,忍受了常人无法 承爱的磨难。在她身上, 承爱的磨难。在她身上,体 现了古代中国妇女的优秀品 德。
(三)张广才
他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 他是中华民族优秀品德“义”的化身。 的化身。 饥荒年间, 饥荒年间,他将得到的救济粮分一半给赵五 帮助她一家度日。蔡公蔡婆死后, 娘,帮助她一家度日。蔡公蔡婆死后,他又 赠送棺材,帮助这个弱女子葬送公婆。 赠送棺材,帮助这个弱女子葬送公婆。他救 人于危难之中,有恩于人还不图报答。 人于危难之中,有恩于人还不图报答。他那 颗同情苦难之心,救人危难之心, 颗同情苦难之心,救人危难之心,助人为乐 之心,是中华民族的善良之心,仁爱之心, 之心,是中华民族的善良之心,仁爱之心, 无私之心在闪闪发光。 无私之心在闪闪发光。
四:《琵琶记》的语言 琵琶记》 文采和本色两种兼备
能配合人物不同的处境以及两条 戏剧线索的开展, 戏剧线索的开展,运用两种不同 风格的语言。赵五娘一线, 风格的语言。赵五娘一线,语言 本色;蔡伯喈一线,词藻华丽。 本色;蔡伯喈一线,词藻华丽。 这表明作者充分注意到语言与环 性格、心理的关系。 境、性格、心理的关系。
宋元南戏与《琵琶记》 宋元南戏与《琵琶记》
南戏 琵琶记》 《琵琶记》作者生平 琵琶记》内容简介 《琵琶记》内容简介 琵琶记》 《琵琶记》人物分析 琵琶记》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琵琶记》 《琵琶记》的现实意义
南 戏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 的简称 原是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剧种, 原是浙江温州一带的地方剧种, 早在北宋末年已开始在江浙等 地域流行,当时叫做“ 地域流行,当时叫做“温州杂 永嘉杂剧” 剧”或“永嘉杂剧”。是一种 与北杂剧体制有明显不同的综 合性表演体系。 合性表演体系。
元代南戏较著名 的作品还有《荆钗 的作品还有《 记》、《白兔记》、 白兔记》 《拜月亭记》、《杀 拜月亭记》 狗记》等,后人称为 狗记》 四大南戏,在明清时 四大南戏, 期传演甚广,影响深 期传演甚广, 远。
在南戏作品中, 在南戏作品中, 琵琶记》 《琵琶记》以其耀眼 光辉, 光辉,不仅影照着当 时的剧坛, 时的剧坛,而且笼罩 着整部戏曲的历史。 着整部戏曲的历史。 在元代, 在元代,它是戏曲创 作的殿军; 作的殿军;对明清两 代而言, 代而言,它是传奇的 开山之祖。 开山之祖。
蔡家——赵五娘: 赵五娘: 蔡家 赵五娘 独守空房——苦度灾荒 苦度灾荒——乞讨寻夫 独守空房 苦度灾荒 乞讨寻夫
一边是蔡伯喈功成名就入赘相 步步高升, 府,步步高升,一边是赵五娘 形单影只苦度灾荒,乞讨寻夫; 形单影只苦度灾荒,乞讨寻夫; 一边是蔡伯喈骏马雕鞍、 一边是蔡伯喈骏马雕鞍、赏遍 皇都,一边是赵五娘独守空房, 皇都,一边是赵五娘独守空房, 对镜忧叹; 对镜忧叹;
《琵琶记》在人物塑造方面 琵琶记》 人物塑造方面 的成就,很值得我们注意。 的成就,很值得我们注意。蔡伯 喈和赵五娘形象的出现, 喈和赵五娘形象的出现,说明在 元代后期, 元代后期,戏剧舞台逐步摆脱了 单线平涂的类型化的写法 的类型化的写法, 单线平涂的类型化的写法,注意 多角度地展示人物个性和内心世 多角度地展示人物个性和内心世 界,在形象创作史上揭开了新一 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由此可见, 由此可见,剧本的主 旨就是要通过宣扬忠孝节 义的道德观念, 义的道德观念,达到进行 封建教化的目的。 封建教化的目的。
《琵琶记》人物性格分析 琵琶记》
蔡伯喈
赵五娘
张广才(张大公) 张广才(张大公)
(一)蔡伯喈: 蔡伯喈: 1、软弱的古代知识分子的 典型。 典型。 忠孝两重的正面人物; 2、忠孝两重的正面人物; 优柔寡断、 3、优柔寡断、委曲求全的 软弱性格; 软弱性格;
一边是蔡伯喈相府洞房花烛, 一边是蔡伯喈相府洞房花烛, 一边是赵五娘郡里请粮被夺; 一边是赵五娘郡里请粮被夺; 一边是蔡伯喈闲庭深院、 一边是蔡伯喈闲庭深院、抚琴 吟诗,一边是赵五娘自餍槽糠、 吟诗,一边是赵五娘自餍槽糠、 公婆猝亡; 公婆猝亡; 一边是蔡伯喈中秋赏月、 一边是蔡伯喈中秋赏月、绮席 酒阑,一边是赵五娘剪发买葬、 酒阑,一边是赵五娘剪发买葬、 血指筑坟。 血指筑坟。
三不从
辞试 父不从 从之 辞婚 相不从 从之 辞官 君不从 从之 生不能养 死不能葬 葬不能守
三不孝
(二)赵五娘: 赵五娘: 孝妇贤妻的典型: 1 、 孝妇贤妻的典型 : 赡养 公婆,忍辱待夫; 公婆,忍辱待夫; 忍辱负重, 吃苦耐劳, 2 、 忍辱负重 , 吃苦耐劳 , 敢于负责,自我牺牲。 敢于负责,自我牺牲。
主题: 主题:只看子孝共妻贤
作者的写作动机十分清楚, 作者的写作动机十分清楚, 第一出“副末开场” 第一出“副末开场”明确提出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 “不关风化体,纵好也枉然”、 只看子孝与妻贤” “只看子孝与妻贤”的创作主 并在“题目” 张,并在“题目”中对剧中的 几个主要人物作出定评: 几个主要人物作出定评:“极 富极贵牛丞相, 富极贵牛丞相,施仁施义张广 有贞有烈赵真( 才。有贞有烈赵真(贞)女, 全忠全孝蔡伯喈。 全忠全孝蔡伯喈。”
如赵五娘的唱词:
糠和米,本是两倚依, 糠和米,本是两倚依,谁人簸扬 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 你作两处飞?一贱与一贵,好似奴家 共夫婿,终无见期。( 。(白 丈夫, 共夫婿,终无见期。(白)丈夫,你 便是米么,( ,(唱 米在他方没寻处。 便是米么,(唱)米在他方没寻处。 奴便是糠么,( ,(唱 (白)奴便是糠么,(唱)怎的把糠 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 救得人饥馁?好似儿夫出去,怎的教 供给得公婆甘旨?( 前腔》 ?(《 奴,供给得公婆甘旨?(《前腔》)
《琵琶记》的艺术成就 琵琶记》
中兴之祖 三不从” “三不从”与不忠不孝 结构:双线并进 结构: 琵琶记》 《琵琶记》的语言 琵琶记》 《琵琶记》的戏剧冲突
一:中兴之祖 确立了“不关风化体, 确立了“不关风化体,纵 好也徒然” 创作思想; 好也徒然”的创作思想; 以自己的文学修养, 以自己的文学修养,提高 了南戏的文学品位, 了南戏的文学品位,使南 戏成为与杂剧以及其他经 典文学样式并驾齐驱的水 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